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富集条件的特殊性.pdf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J oURNAI F DAQI NG PETRoI EUM I NS TI TUTE 第 3 3卷 第 2期 2 O 0 9年 4月 Vo I .3 3 No .2 Ap r . 2 O O 9 松辽盆地深层天 然气 富集条件 的特殊性 侯 启军 ,赵 志魁 ,王立武 ,邵 明礼。 1 .中国石油 吉林油 田公 司, 吉林 松原1 3 8 O O 1 ; 2 .中国石油吉林油 田公司 勘 探部 , 吉林 松原 1 3 8 O O 1 ; 3 .中国 石油吉林油 田公司 勘探 开发研 究院 , 吉林 松原 1 3 8 0 O 1 摘要 松辽盆地断拗复合的二元结构及独特的地质演化 特征 , 决 定了 2套 油气 系统的存 在和差 异; 晚侏 罗一早 白 垩形成的深部断陷群及其内幕沉积岩和火山岩建造的特殊性 , 决定 了天 然气富集 条件 的特殊性.沙 河子组大 面积 、 厚层 独特的湖沼相 建造, 为煤 型气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断 陷期 大规模火 山活动 , 拗 陷期 巨厚而 又稳 定的沉积产 生的 强地温场加速 了烃源岩 煤 系地层 的转化 并有无 机成因气大量产生 , 营城 时大面积 的火 山喷发形 成爆发相 和喷溢 相叠 合 的有利 相带 , 发育 了具有孔 隙和裂缝 双重介 质中酸性 火山岩储集体, 相对独立的火 山岩体 在巨厚 的沉积益层下形 成独 特 的圈 闭类型.早期形成的构造为原生气藏的形成提供 了圈闭条件 , 后期构造运动破坏 了原生气藏 , 形成 了次生气 藏, 同 时深大断裂沟通深部无机气源 , 形成特殊类型 C 0z气藏.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含气系统 ;湖沼相建 造;火 山岩储集体 ;圈闭类型 ;C o z气藏 中图分类号 TE 1 2 1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 0 O一1 8 9 1 2 O O 9 O 2一 o o 3 1 一O 5 松辽 盆地 共发 育 3 6个 断陷 , 深层 断 陷 已钻探 1 2个 , 其 中 6个 获得 工 业 气 流 , 预 示 深层 勘 探 具 有 较 大 的潜力 .松辽 盆地 深层 断 陷与 海拉 尔断 陷群 、 二 连 断 陷 群等 断 陷盆 地 相 比, 断 陷原 形 保 存 、 火 山活 动及 后 期 构造 运动 改造 有很 大 差异 , 特别 是 深层 的油 气 富集条 件有 其 特殊 性.探 讨其 特殊 性 , 有 针对 性 地 形 成独 特 的评 价方 法 , 是拓 展深 层勘 探 的可行 之 路. 目前 , 大 庆 、 吉 林 探 区 深层 天 然 气 地质 理 论 和 评 价方 法 的研 究 取得 了一 定 的进展 _ 1 ] , 相 继发 现 了 徐深 气 田 、 长 岭 1号 大型 气 田.为 了 推 动 和加 快 深 层 天 然 气 勘 探 , 分 析深层 天 然气 富集 的特 殊性 , 在 松辽 盆地 深层 断 陷形 成独 特 的勘探 开 发技术 和 评价 方法 , 以指导 油 田的 勘探 和 开发 部署 . 1 区域地 质演化特征 1 . 1 陆相 断 陷盆 地层 序 的划分 松辽地 区纵 向上叠 置 3个 中新生 代 盆地 , 即火 石 岭一 营城 组 时期 的泛 东北 亚断 陷群 、 登娄 库一 依 安组 时期 的松辽 大 型拗 陷盆地 和新 近 纪 以来 的 伸展 构 造 盆 地.按 照 目前 流行 的 陆相 盆地 的层 序 划 分 标 准Ⅲ , 可 在松 辽地 区划 分 出 3 个 一 级层 序.其 中断 陷期 层 序 火 石 岭 组 ~ 营城 组 中, 火石 岭 组 、 沙河 子 组 、 营 城 组 形成 的构 造环 境差 异较 大.火 石岭 组 形 成 于 火 山岩 台地 环 境 , 原 始 分 布 范 围广.沙河 子 组 的形 成 受 区 域 性斜 向伸 展断 裂 系统 的控制 , 原 始分 布 范 围多限 于控 陷断 裂上 盘 , 在 断陷边 部超 覆 于 火 石岭 组之 上 .故 火 石岭 组可 独立 划分 为一 个二 级层 序 , 沙河 子组 ~ 营城 组 可 划 分 为另 一 个 二 级层 序 .营 城组 随控 陷 断 裂 发 育逐 渐萎 缩 , 披 覆 于沙河 子 组之 上 , 分 布 范 围广 , 基 本 不 受控 陷 断裂 的控 制 和影 响.营 城组 和 沙 河 子组 可 划分 为 2 个 独立 的三级 层序 . 1 . 2深 层 断陷 的孕 育 、 演 化及 原型 特征 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经历 了火石岭期的孕育阶段 、 沙河子期的伸展裂陷阶段和营城期 的萎缩覆盖阶段. 深层断陷主要发育于沙河子组沉积时期 , 其间松辽盆地共发育 3 6个断陷, 这些断陷的形成机制 、 充填 收稿 日期 2 O 0 9一 O 3 2 4 ; 审稿人 卢双舫 ; 编辑 王文礼 作者简介 侯启军 1 9 6 6 一 , 男 , 博士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油 田勘探开发与生产管理方面 的研究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第 3 3卷2 O O 9年 特征与东北亚同期断陷相近.但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盆地群与大型拗陷盆地之间曾发生过重大的区域性地 质背景变革 , 大型拗陷盆地的形成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质现象 , 在 自垩纪 , 仅松辽地 区发育了集水面积 近 2 O 1 O k m 的大型湖泊 , 沉积了厚逾数千米的拗陷型河流~湖泊系地层.松辽地区与周边地区地质 演化历史发生差异, 始于登娄库组沉积.登娄库~依安组这一巨厚的拗陷期构造层 的发育 , 使松辽深层与 其他断陷相 比, 生烃条件发生了重大差异. 1 . 3 埋 藏深 度 和强地 温场 有机质丰度是烃源岩生烃与排烃的物质基础 , 不仅直接决定其油气生成的数量 , 而且也影响油气生成 的潜量.深部层系中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有机质丰度较高 , 营城组次之 , 登娄库组最低.沙河子组和火石 岭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 2 . 0 O %~6 . 9 7 火石岭组一段 以煤 系地层 为主 , 营城组有机碳质量 分数 为 1 . 5 8 %~2 . 4 0 , 登娄 库组 有机 碳 质量 分 数 小 于 1 . 5 O .可通 过 有 机 碳 判 别 原 始 气 源 岩 级 别 .沙 河 子 组 、 火石岭组泥岩均达到好气源岩标准 , 具有较大的原始生气潜力. 实测镜质体反射率统计结果表明, 火石岭组在徐 家围子断陷和莺山断陷镜质体反射率 R 。 平均值为 3 . 1 O %和 2 . 5 8 , 均已达到过成熟阶段[ 2 ] .沙河子组在莺 山一双城断陷的 R 。 平均值为 2 . 7 O %, 早已进入 干气阶段.该地层在徐家围子 、 长岭断陷热演化程度差异 比较大 , R 。 从 1 . 7 0 到 3 . 5 6 , 处于高成熟~过 成熟阶段.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组分 的分析结果表明, Ⅲ型干酪根对深层天然气藏形成 的意义最 大.对 松辽 盆地 深层 3 6 块 烃 源岩样 品进 行显 微 组 分分 析 发 现 , 有 机 质 类 型 以 Ⅲ型 为 主 , 少部 分 为 I型 和 Ⅱ型. 源岩 主要 为灰 黑色 泥岩 及煤 . . 钻探成果表明, 松辽深层发现了烃类气藏 、 混合气藏和 C 0 气藏 , 主要分布于昌德 、 升平 ~汪家屯地 区和 徐深 1 、 长深 1 , 2 , 4等 井 区.根据 甲 、 己烷碳 同位 素关 系和 C O 碳 同位 素 、 C O 。 体 积分数 的关 系划 分 , 烃类 天然 气主 要分 布在 E区 , 为典 型煤 型气 ; C o 。 主要 分 布在 B区 , 为典 型 深层幔 源气 . 沙河子组总体上是一个水进的沉积演化过程.自下而上 由扇三角洲、 滨浅湖相变 为深湖、 半深湖及湖 沼相 沉积 .由于受 湖 域 面积 、 深度 限制 , 暗色泥 岩 岩相带 窄 , 总 资源 潜力 有 限.而沙 河子 组 的滨 浅 湖相 区 , 是在潮湿 、 炎热、 植物繁茂条件下的大面积沼泽发育区, 沉积了一套含煤建造L 3 ] .在松辽深层的高压、 高温 演化 条件 下 , 形成 了资 源总 量 巨大 的天然气 . 2 火 山岩储层 早期 深层 天然 气勘 探 围绕着 登娄库 组 砂岩 、 砾岩 储层展 开 , 自徐 深 1 、 长 深 1井 获 高产 工业 气 流后 , 火 山岩及砾岩这些横 向连通性极差的储层 , 因其抗压实性强和多期构造运动 , 在 3 5 O 0 m 以下仍有 3 ~ 2 3 的有效孔隙和大量裂缝发育 , 可作为 良好的储集层. 2 . 1 多套火 山岩储 层 晚侏 罗世 泛东北 亚 地 区发生 了广 泛 的火 山活 动 , 现今 出露 地 表 的大 兴 安 岭群 即为 该期 火 山岩.火 山 岩 主要 分布 于侏 罗系火 石岭 组上 部 和早 白垩 系 营城 组 一段 , 在 部 分 地 区 营城 组 三段 也 有 分 布.依 据 火 山 岩岩 石 薄片 、 化学 成分 分析 和测 井解 释等 确定 , 火石 岭组 岩性 主要 为基 性 、 中性 和 中酸 性火 山岩 , 岩石 类型 主要有玄武质安山岩和流纹岩、 安山岩、 英安岩和安 山质碎屑岩等 ; 营城组一段岩性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 , 岩石类型主要有流纹岩 、 英安岩和酸性火山碎屑岩等; 营城组三段岩性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 , 岩石类型主 要 有玄 武岩 和玄 武质安 山岩等 . 进入早白垩世 , 广泛的岩浆喷溢作用发展为区域性断陷群的发生 , 沿伸展断裂系统 , 火山喷发时断时 续.在长岭断陷就发育查干花、 黑帝庙 、 乾安 、 孤店和大安 5个主要火 山岩系 , 分布范围达到断陷面积 的 6 5 .每个火山岩系包含多个火山岩带 ; 每个火山岩带又包含多个火山岩体 ; 每个火 山岩体具有独立性 , 为形 成 圈闭奠 定 了基础 . 2 . 2火 山岩 的渗 流条 件 决定火山岩储集性能的主要 因素有岩性和岩相 , 其一是决定火 山岩原始孔隙空间; 其二是构造运动对 7 ‘ 第 2期 侯启军 等 松 辽盆地深层 天然气富集条件的特殊性 火 山岩 的后 期 改造 , 形 成使气 孔 相互 连通 的裂缝 ; 其 三是 火 山岩 的成 岩作 用. 目前 , 松辽盆地的主要储层为中酸性火山岩储层 , 其孔隙组合主要有原生气孔或杏仁体内孔与裂缝孔 隙组合 、 基质溶孔与裂缝组合和球粒流纹岩晶粒间孔 、 气孔与裂缝组合.安山岩储集层的孔 隙结构组合有 安山岩岩体 内全 由单一的平行裂缝、 交错裂缝及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等构成孑 L 隙组合空间, 和由斑 晶溶蚀孔 与裂缝组合而成的孔隙结构.作为天然气储层 , 流纹岩相对于安山岩 , 其渗流条件更具优势. 不 同岩 相带 具有 不 同种类 的孔隙 和裂 隙 , 所 以 岩 相是 影 响 火 山岩储 层 储 集 性 能 的 重 要 因素 之 一 .长 岭断陷不 同火 山作用形成的岩石储层物性具有明显差别.流纹质碎屑岩和酸性熔岩明显好于中基性火山 熔 岩 , 较 有利 的储 层位 于火 山 口附近 的爆发 相 和喷 溢相 中 , 远火 山 口相 和火 山沉 积相 物性 较 差. 强烈的构造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火山岩储层 的储集性能.一方面诱发大量构造缝产生 , 相互连通的构 造缝能使渗透率提高几个数量级 ; 另一方面产生的构造缝促进地下流体的运移 , 易溶物质一长石杏仁体及 充填 在孔 、 洞 、 缝 的碳 酸盐极 易 被 溶 解 , 形 成 次生 孑 L 隙空 间.它 们 也 是 火 山 岩储 层 的 主要 储 集 空 间 类 型. 火 山岩储 层 的储 集 空 间类 型较 多 , 其 中原 生 的 砾 间 孔 、 气 孑 L 、 构 造 裂 缝 、 各种 溶 蚀 孔 缝 对 油 气 储 集 意 义 最 大, 是火 山岩体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任何一种岩性 , 如果裂缝不发育 , 很难成藏.因为只有裂缝存在 , 才 能使火山岩体内部的各种孔 、 洞之间产生沟通 , 变成有效孔 隙而储集油气. 长 深 1 2井 的测井 解释 结果 表 明 , 储 层 主要 发育 在 溢 流相 的上部 和爆 发 相 , 垂 向上 本井 储 层 大 致 划 为 6个 层段 3 6 1 5 ~3 6 4 6 m 储 层 为裂缝 一孑 L 洞型 ; 3 6 4 6 ~3 6 7 2 m 储层 为裂缝 型 ; 3 6 7 2 ~3 7 3 3 m 储层 为 裂缝 一孔 洞型 ; 3 7 3 3 ~3 7 7 9 m 储 层 为孑 L 洞 型 ; 3 7 7 9 ~ 3 9 4 2 m 储 层 为裂 缝 一孔 洞 型 ; 3 9 4 2 ~ 3 9 1 5 m 储层 为裂 缝 型. 高导构造缝在 F MI 图像上表现为深色 黑色 的正弦曲线 见 图 1 , 连 续性较好 , 为钻井泥浆侵入所致 , 其有效性可结合 D S I 偶极横波成像测井 仪 成果加以分析.有效裂缝发育层段 , 其 DS I 求得 的反射系数及流体移动 指数 就高 .高导 构 造缝 在 火 山 岩 段 上 部 较 发 育 , 其 倾 角 变 化 很 大 , 主要 在 4 O 。 ~8 O 。 之 间变 化 ; 倾 向北 东 或 南西 , 走 向主 要 为 北 西 ~ 南东 方 向.根 据其 产状 和 区域地应 力 的关 系 , 认 为 其成 因 主要是 在 区域 构造 作用 下形 成 的. 成 岩作 用对 火 山岩储 集 性能 的影 响 一是 风 化 、 淋 滤作 用 改善 了火 山岩 储 集性 能 ; 二是 充填 作用 对火 山岩 的储 集 性能 具 有极 大 的破坏 性 , 充填 在气 孔 中的自生矿物可以部分充填孔隙, 也可以全部堵塞孑 L 隙 , 降低储层的储集 性 能 , 如宋深 1 井 3 1 2 3 . 4 m 营城组 流 纹岩气 孔 中充 填 的石 英 , 其 包 裹体 均 一 温度 为 9 6℃~1 O 5℃ , 可 以认 为是 一 次 充 填 的 ; 三 是火 山岩 中不 稳 定 矿 物在深埋过程中, 由于烃源岩产生的有机酸流体 的注入而被溶蚀 , 增加火 山 岩 的孔 隙空 间 , 提 高火 山岩 的渗透性 . 2 . 3特低 孔一 特 低渗 碎屑 岩储 层 深层 砾岩 具 低结 构 成熟 度 的特 征 , 分选 中~ 差 , 磨 圆 度 中 ~差 , 砾 径 一 般为 O . 5 ~5 . 0 c m, 个 别达 7 . O ~1 0 . 0 c m.杂 基质 量分 数通 常较 高 , 有 的过 渡为 含砾 砂岩 .在 杂基 质 量分 数较 高 时 , 砾 石颗 粒一 般 较 小 , 往往 漂 浮 于砂 泥基质 之 中 , 这 类储 层 的性 质 与砂 岩 储 层 性 质 非 常 相 近.登 娄 库组 砾 岩 主 图 1 长 深 12井 营 城 组 火 山 岩 构 造 裂 缝特 征 要为砂砾岩 细砾岩 , 营城组和沙河子组砾岩一般为粗砾 岩.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随着埋深 的增加逐渐 变差.一般孔隙度大于 4 %, 渗透率大于 0 . 5 1 O ~ 。 m 即具备商业价值.只要具备与烃源连通的断层运 移通道 , 砾岩储层的潜力就十分可观.如徐深 6井在特低孑 L 、 低渗储集层中压后获 日产 5 2 . 3 1 0 m。 的工 业气 流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第 3 3卷2 O O 9年 3 气藏类型 的特殊性 火 山岩 储层 的储 集空 间 主要为 孑 L 隙及裂 缝 2大类 , 按其 构成 要素 可划 分 为纯裂 缝型 、 纯孔 隙型 和裂缝 一 孔隙组合型.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的储集性能以裂缝一孔隙组合型为最优. 3 . 1独特 的气藏 类型 火 山岩储层孑 L 缝相连, 时续时断的特殊储集空间, 使深层天然气的火山岩气藏类型很难归类于现有气 藏类型的划分方案.首先 , 它不符合构造气藏的条件 , 因为它无法满足储层相对均一地在构造圈闭范围内 分布 , 油气水系统也不可能严格受控于构造起伏 ; 其次 , 和单纯的地层不整合气藏相 比, 火 山岩储存空间在 上倾方 向的遮挡条件不一定就是不整合覆盖的上覆地层 ; 另外 , 也很难归人岩性气藏, 因为砂体 自然尖灭 的情形显然不适于火山岩储层, 惟独砂体孔渗条件横向变化 的情形与之近似 , 但砂体孔渗条件横向变化的 控制因素 已有规律可循 , 而火山岩原生孔与后生构造缝 的组合 , 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3 . 2 复 杂的气 藏特 征 长岭 1号气 田的持续勘探, 揭示了火山岩气藏复杂的特征 , 即不规则的气水界面和横 向不一性.长岭 1号营城组火 山岩气藏具有统一的自由水界面, 而不是统一的气水界面 见图 2 .不同的孔隙结构具有不 同 的气 水 界面 , 而且 气水 界 面 以上 有很 长 的气水 过渡 带.气水 界 面 以上 由于孔 隙结构 不 同 , 含气 饱 和度 也 不 同 , 低 含气饱 和度 仍可 能 产水.另 外 , 由于有 充 沛 的气 源 , 火 山岩 气藏 往 往 在孔 缝 发 育 良好 的局部 形 成 高丰 度气 藏 , 而偏离 孔缝 发育 区 , 天然 气丰 度急 剧降低 , 横 向不 均一 性较强 . 图 2 长岭 1号气 田长深 1 1 ~长深 1 3井气层对 比 4 圈闭的 时效性 4 . 1 天 然气运 移 聚集 过程 古近纪末 , 松辽盆地发生强烈 的区域性 、 压扭性构造运动 , 形成 了包括大庆长垣在 内、 广泛分布的反转 构造.现今各主要地震反射层的圈闭发育主要与该期构造相关.由于松辽盆地中浅层的油气运移聚集主 要与该期构造同步[ 4 ] , 所 以中浅层的油气主要是评价该期圈闭及其相关的隐伏圈闭.但是, 深层天然气 的运聚成藏, 则主要发生在泉头组一姚家组沉积时期 , 推测准确地质时期对应于青 山口组一段沉积结束后 大量分布于 T 反射层的断层形成时期r 6 ] .生气速率的计算结果表明, 火石岭组烃源岩与沙河子组烃源岩 的生气高峰集中于 1 2 0 Ma与 8 O Ma两期.模拟松辽盆地深层多口井 的热史 、 埋藏史, 由流体包裹体均一 温度分析和有机质热演化研究可知 早 白垩世营城组末期 , 沙河子组源岩已经达到生烃高峰并开始大量排 4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第 2期 侯启军等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富集条件 的特殊性 烃 , 在断陷深部位可能已经达到凝析气 阶段.早 白垩世的拗 陷沉积使 深层断陷进入 了二次生 、 排烃阶段 , 主成藏期为泉头组至姚家组末期 1 O 9 ~9 0 Ma , 流体包裹体均一 温度为 8 O℃~1 4 0℃.所以, 深层 天然 气原 生气 藏 的很 多规模 、 很 大的 晚期 背 斜 , 事实 上是 无效 构 造. 4 . 2 原 生气 藏形 成 的构造 背 景 营城期末强烈 的区域性挤压作用 , 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构造形迹普遍可见 , 该期挤压作用造成 的 构造形 迹 在德 惠断 陷 内 , 形 成 了沿万 1 7 ~农 1 0 1 ~德 深 2 ~德 深 1 ~ 德深 4 ~河 3井 一 线雁 行 排 列 的 4个 挤压背斜带, 并伴有逆断层的产生.该期在区域构造应力场 NNE向的挤压作用下 , 德惠地区发生 了强烈 的左 行走 滑作 用 , 形成 一系 列 NWW 向 、 左 阶雁列 的背斜 带.该 期褶 皱 的轴 向与 古近 纪末 的大型 挤压 背斜 轴 向近于 直交 . 4 . 3 原 生气藏 的破 坏 与次 生气藏 、 无机 C O 气藏 的 形成 反转萎缩期 , 即古近纪末期挤压改造作用在东南隆起区的中西部较强烈 , 形成了农安~杨大城子大型 挤压背斜带.该背斜带在 T 。 登娄库组顶面 地震反射层 以上, 背斜形态完整 ; T 营城组顶面 地震反射 层 以下 , 次 级断裂 发 育 , 破 坏 了背斜 形 态 , 但 可 识别 出 因后期 挤 压所 形成 的 隆起形 态 . 晚期构造的发生对原生气藏构成 了强烈的破坏作用.东南 隆起 区中浅层 系, 特别是杨大城子层 系中 的天然气显示 , 即是原生气藏遭受破坏而散失的结果.但在诸项条件配置较好时 , 断层作为运移通道 , 常 常可在晚期构造中形成次生有机气藏.长春岭背斜扶杨层系中形成的三站等气 田即为此类气藏. 在天然气碳同位素频率分布图上 , 深层天然气 的 甲烷碳 同位素 主要分布范 围在一3 0 ‰6 c 一 2 0 ‰.扶、 杨油层天然气碳同位素分布范围比较大, 但 是大部分样品与深层天然气碳同位素相吻合 , 少部 分样 品 为 艿 C 。 一4 0 ‰ .表 明本 区扶 、 杨 油层天 然 气 主要来 自深 层 源岩 . 由于老第 三 纪末 强烈 的挤 压 剪 切 作 用 , 在 农 安一 杨 大 城 子 挤 压 背 斜 带 的 核 部 形 成 了延 伸 长 度 达 3 3 k m左右的走滑断裂.在 一 沙河子组顶面 地震反射层上, 该断裂在 5 3 4测线以北表现为正断裂 , 而在 5 3 4测线以南表现为逆断裂 ; 在其他地震反射层上 , 该断裂时正时逆 , 断面倾 角较陡 , 具典型的走滑断裂特 征.因此 , 该断裂的形成 , 应该是在古近纪末剪切挤压作用下 , 形成农安一杨大城子挤压背斜带的过程中, 在基底 中发育的、 切割深度很大的一个走滑断层 , 使得农安一杨大城子背斜带的形态更加复杂化. 古 近 纪末 的这类 深 大断 裂沟 通 了深部 无 机气 源 , 东 南 隆起 区万 金塔 构 成 了活 跃 的无 机 C o 气 显示 就 与此类断裂有关.长深 1井的 C o 气也是与此类断裂有关. 5 结 论 1 松 辽盆 地深 层断 陷 经历 了火 石岭 期 的孕育 阶段 、 沙 河子 期 的伸 展裂 陷 阶段 和营城 期 的萎 缩覆 盖 阶 段 以及 登娄 库 一依安 期 巨厚 的拗 陷 阶段 , 决 定 了深 层烃 原 岩演化 的特殊 性 . 2 沙河 子 组大 面 积 、 厚 层 含 煤 建 造 的 特 殊 性 , 决 定 深 层 天 然 气 以 煤 型 气 为 主 , 具 有 充 足 的 天 然 气 资 源. 3 松辽盆地深层断陷期多期次火 山喷发 , 为深层天然气聚集既提供 良好 的储集体 , 又提供特殊类型 的圈闭 ; 孔洞 、 裂 缝发 育 的火 山岩 以及低 结 构成 熟度 的 砾岩 是 深层 天然 气重 要 的储 集 体 , 也 是 天然 气 富 集 高产 的 必要条 件 . 4 火 山岩储 集空 间 孑 L 洞 裂缝 时断 时续 的特 殊性 , 决定 火 山岩 气 藏 既 不 能划 分 为 构造 气 藏 , 也 不 能 严 格地归为岩性气藏; 早期形成的构造为原生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圈闭条件 , 后期构造运动破坏 了原生气藏, 形成 了次 生气 藏 , 同时 深 大断裂 沟通 深部 无 机气 源 , 形 成 特殊类 型 C O 气 藏. 参考文献 [ 1 ] 纪友亮 , 陈世奇.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 1 9 9 6 . [ 2 ] 侯启军. 松辽盆地古龙地区天然气勘探方向[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 5 , 3 2 5 3 8 4 1 下 转 第 6 7页 3 5 第 2期 王海涛等 基于边界元法的含局部不渗透 区域任意形状气藏渗流 问题 中期径 向流的过渡阶段 , 其特征是呈驼峰状 , “ 驼峰” 的大小和形状 由井储系数 C 。和视表皮系数 S 共 同决 定 ; Ⅲ. 中期径向流段 , 主要反映井储结束后而压力波还未到达 内部不渗透 区域和外边界之前的地层径向 流特征, 其导数曲线呈纵轴值为 O . 5的水平线; Ⅳ. 局部不渗透区域特征反应段 , 该段反映压力波已到达局 部不渗透区域而未到达外边界时的特征 , 此时压力降落速度加大 , 导数 曲线上升 , 呈一个向上凸起的区域, 此凸型区域由局部不渗透区域的大小、 形状及距离测试井的远近决定 ; V. 晚期拟径向流段 , 该段主要是封 闭外边界的反应 , 此时压力降落速度加大 , 主要特征是导数 曲线上翘. 5 结论 1 建立含局部不渗透区域的任意不规则边界气藏的边界元渗流模型, 并对边界元模型进行求解 , 绘 制井底压力动态的典型曲线.将简单模型的边 界元解与解析解 比较 , 验证该气藏边界元渗流模 型和方法 的可靠 性. 2 利 用该模 型 , 可 以解决 常 规解 析法 不能解 决 的 复杂 形 状边 界 气 藏 的渗 流 问 题 , 如 含 局部 不 渗 透 区 域 的任意不规则边界气藏的渗流问题 , 将所获得的结果用于试井分析, 不仅可反求气藏常规的试井参数 , 还可识别大范围内不渗透区域 的存在. 参 考文献 [ 1 ] r i n g a r t e n A c,R a me y J r H J .T h e u s e o f s 0 u r c e a n d g r e e n ’ s f u n c t i 0 n s i n s 0 l v i n g u n s t e a d y f I o w p r o b I e ms i n r e s e r v o i r [ J ] .s P E , l 9 7 3 2 8 5一 Z 9 5. Li g g e t t J AI i u P I .Un s t e a dy f r e e s u r f a c e f l 0 w t h r o u g h a z o n e d d a mu n g b o u n d a r y i nt e g r a t io n.p a p e r p r e s e n t e d a t t h e s y mp o s i u m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c o mp u t e r me t h o d s [ R ] .c A. h e l d i n I s An g e I e s ,l 9 7 7 2 3 2 6 . K i k a n i J ,H0 r n e R N.P r e s s u r e t r a n s i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f a r h i t r a r i l y s h a p e d r e s e r v o i r s wi t h t h e b o u n d a r y e l e me n t me t h o d [ c ] .s P E 1 8 1 5 9 , 1 9 9 2 . s a t 0 K,Ho r n e R N. P e r t u r b a t i 0 n b 0 u n d a r y e l e me n t me t h 0 d f 0 r h e t e r 0 g c n e 0 u s r e s e r v o i r s P a r t l s t e a d y s t a t e f l 0 w p r o b l e ms [ c] . S PE 2 5 2 9 9。 1 9 9 2 . s a t 0 K,H0 r n e R N. P e r t u r b a t i o n b o u n d a r y c l e me n t n l e t h 0 d f 0 r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r e s e r v o i r s P a r t 2 一 t r a n s je n t f l o w p r 0 b l e ms [ c] .s P E 2 5 3 O, 1 9 9 2 . 张望月 . 曾萍.含局部 不渗透 区的油藏不稳定 力分 析一边界元方法 [ J ] .石 油学报 , l 9 9 3 , l 4 3 6 8 7 4 . 何应付. 李剑, 杨正明. 等.双重介质油藏 力动态分析的边界元方法[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2 o o 6 , 3 3 4 5 【 】 一5 o 4 . 1 海涛 . 张烈辉.基于源 函数法 的油层部分射 j f 顶底封闭各 向异性的i重介质油藏不稳定渗流[ j ] .大庆石油学院学 报, 2 o o 8 。 3 2 3 2 【 】 .{ { . 孔 祥 矗 .高等渗流 力学[ 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 f | 版 . 1 9 9 9 l 5 2 一 l 5 4 。 2 4 8 2 6 1 . 吴小 庆.数学物理方程 [ M] .成都 电子科技 大学 m版 社, 2 o o 4 l 7 1 ~l 7 7 . 姚寿广. 边界元数值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M] .北京 国防T业出版社 , l 9 9 5 . s t e h f e s t H.Nu mc r ic a I i n v e r s io n o f I a p la c c t r a n s f 0 r m a l g 0 r i t h m 3 6 8 [ R] .c 0 mmu n i c a t i 0 n 0 f t h e Ac M, l 9 7 o . 上接 第 3 5页 王平在 , 辛f 臣.松辽盆地北部徐家 嗣子断 陷沉积体 系及其 演化规律[ J ] .大庆石油学 院学报 , 2 O O l , 2 5 3 3 6 4 O 侯启军 , 蒙启安 , 张革.松辽盆地齐家一古龙地 区扶杨油层流体包裹体特征[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2 0 O 4 , 3 1 4 4 8 5 l 赵占银, 李洪革, 王兴光. 等.松辽盆地南部 中浅层成藏机制研究[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2 o 4 , 3 l 6 l 7 一l 【 . 任延 广.松辽盐地徐家闱予断陷地质特征与天然气聚集规律[ D ] .长春 吉林大学 。 2 O o 4 .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