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相天然气出溶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pdf
2 0 1 2年 1 1 月 第 2 7卷第 6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a n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NO V.2 01 2 V o l _ 2 7 No . 6 文章编号 1 6 7 3 - 0 6 4 X 2 0 1 2 0 6 - 0 0 3 1 -05 水溶相天然气 出溶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刘江涛, 李三国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北京 1 0 0 1 0 1 摘要 水溶相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通过实例分析, 认为水溶相天然气出溶成藏 需要 满足 3个要素 充足的气源供给是物质基础 , 高天然气溶解度差是 重要条件 , 引起 温压变化 的 地质事件是关键因素.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水溶相天然气析 出后具有干燥系数大, 异构烷烃、 芳香 烃、 苯和甲苯富集, 碳同位素偏重, 非烃类 C O 和 N 富集等一系列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作为识别出 溶气藏的证据. 根据地质条件和成藏过程的不同, 认为水溶相天然气成藏存在 3种模式 断裂垂 向 短距 离输导模式、 输导层侧向长距 离运移模式和构造抬升原地成藏模式. 关键词 水溶相天然气; 溶解度 ; 地球化学特征 ; 成藏条件 ; 成藏模 式 中图分类号 T E 1 2 2 文献标识码 A 在地下含油气系统内, 地下水始终伴随着油气 生成、 运移和聚集的全过程, 天然气广泛而大量地溶 解于水无可置疑, 这种溶解在水 中或与水溶作用有 关的天然气被称为水溶气, 根据其赋存状态可以分 为游离相和水溶相 2种类型 , 本文特指水溶相 天然 气. 全世界水溶气资源丰富, 美国、 意大利、 匈牙利、 菲律宾、 伊朗和 日本等国家都发现有水溶气藏⋯, 世界水溶性天然气资源量比常规天然气的总储量高 数十至上百倍 j . 对水溶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 0 世 纪中叶 ,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 , 对水溶气的研究从未间 断. 从 天 然气 的溶解 机 理 、 溶解 度 物 理模 拟 实 验 引、 水溶气运 移 的地球化 学指标 特征 引、 水溶 气对气藏形成的影响 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量 研究. 目前 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水溶相 天然气 出溶形 成游离气藏的机制、 条件和证据等方面. 尽管在水溶气运移成藏方面前人做了大量工 作, 但往往是针对一个地区的水溶气成藏条件或者 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 本文试 图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 对水溶气出溶成藏的普遍适用地质条件和地 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 总结其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成 藏模式, 以期对未来我国水溶气的勘探提供理论 依据. 1 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特征 付晓泰等 通过实验研究认为, 天然气在地层 水中的溶解主要有 2种机理 一种是天然气分子与 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 即 “ 化学溶解” ; 另一种 则是天然气分子填充在水分子 的间隙中, 即“ 物理 溶解” . 无论是哪一种机理, 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都应 受到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 压力增大 , 天然气在地 层水中的总溶解度增大; 反之则减小. 温度对其影响 相对较为复杂, 当温度小于 8 0℃时, 天然气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当温度大于 8 0 时 , 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 袁剑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测 定 了压力 2 0~1 2 0 MP a 、 温度 9 0~2 0 0 o c条件下天 然气 主要成分为甲烷 在水中的溶解度 图 1 , 并 结合前人在地温条件下的试验数据, 建立了天然气 溶解度方程. 收稿日期 2 0 1 2 - 0 6 - 0 8 基金项目国家“ 9 7 3 ”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 目 编号 2 0 0 7 C B 2 0 9 5 0 3 作者简介 刘江涛 1 9 8 1 - , 男, 工程师 , 博士, 主要从事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研究. E m a i l t 0 3 1 0 1 6 3 . c o m 一 3 2 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确定天然气在不 同温压条件下的溶解度对于研 究水溶相天然气 的出溶成 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水溶气析 出成藏的时 机 , 即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析出成藏 ; 一个是水溶气出 溶成藏的量, 即在温压条件发生改变时, 单位体积的 水析出天然气量. 童 图1 天然气在不同矿化度地层水中的溶解度 Fi g . 1 S o l u bi l i t y c u r v e s o f n a t u r e g a s i n t he f o r ma ti o n wa t e r o f d i ffe r e n t mi ne r a l i z a t i o n 2 水溶气析出成藏的地质条件 水溶气成藏的实质是在温度和压力降低 的情况 下 , 溶解于水的天然气过饱和脱溶成为游离气而成 藏. 必须满足 3个条件 充足的气源 、 较高的溶解度 、 引起水溶气温度和压力改变 的地质事件. 目前在 国 内已经找到了一大批具有水溶气成藏贡献的大气 田, 如 四川盆地威 远气 田、 塔里木盆地和 田河气 田、 克拉 2 气田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气田等. 结 合各气田的实际情况, 从上述 3 个方面来分析水溶 气析出成藏的地质条件. 2 . 1 充足的气源供给 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 , 因此只有充 足的气源供给才能保证天然气大规模地溶解于地层 水中. 烃源岩在埋藏过程中, 随着有机质演化成熟 , 会有大量 的油气生成 , 在高一过成熟阶段 , 主要以生 气为主, 尤其是煤系烃源岩. 例如川中地区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是大型陆相浅水湖相沉积 , 以煤 系烃源岩 为主, 有机质含量高, 现今 值在 1 . 3 % 一 2 . 0 %之 间, 处于煤系地层的大量生气时期; 塔里木和田河气 田烃源岩为寒武系海相烃源岩, 现今埋深大约为 8 0 0 0 1 0 0 0 0 in , 有机质丰度较高, 有机碳质量分 数平均可达 0 . 8 6 % , 为高一过成熟的烃源岩 ; 南海 北部莺歌海盆地烃源岩为中新统煤系海相烃源岩 , 盆地中央某井钻遇烃源岩厚度 4 5 0 I n左右 , 有机碳 质量分数为 1 . 5 2 % 一 2 . 4 0 %, 埋深超过4 0 0 0 Il l , 已 进入高成熟阶段. 分析国内几个与水溶气有关的气藏的烃源岩特 征发现 , 它们具有煤系地层 丰富 、 埋深大 、 生气量大 且周期长 、 烃 源岩 处于 高一过成 熟 阶段等 共 同特 征 ∞ . 2 . 2 高天然气溶解度差 在温度和压力条件改变前后存在较大的天然气 溶解度差, 有利于水溶气析出成为游离气, 形成气 藏. 前 已述及 , 天然气在水 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力 的影响极大. 因此, 在不同地质条件下, 单位水量的 溶气能力差异很大. 在正常地层压力含油气盆地中, 天然气在水 中的溶解度一般是 1~5 12 1 / m 1 4 ] . 超 压盆地中天然气溶解度要高得多, 最高可以超过 1 0 m / m . 因此 , 当饱含天然气的水 由高温超压环境进 入常温常压环境时, 会释放出大量 的游离气. 例如, 威远气田的震旦系由于地层压力和温度 下降, 地层水中的溶解气大量逸出, 估算 1 in 。 水中 逸出的天然气达5 in 。 , 这些脱溶的天然气占据了威 远背斜顶部 2 5 %的空间, 形成了储量达 4 0 0 X 1 0 。 m 的大气田 .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压力系数高达 2 . 0以上 , 天然气溶解度超过 8 m / m , 中浅层压力 系数 1 . 01 . 2 , 天然气 溶解度约 为 2 . 5 m / m , 因 此 , 当中深层天然气运移 至浅层 后 , 1 m 饱含 天然 气的水释放出的天然气量约为 5 . 5 m 1 6 ] . 2 . 3 引起水溶气温压变化的地质事件 水溶气出溶是由于不同地质条件下天然气的溶 解度差造成的, 当水溶气所处的地质环境改变后, 随 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 天然气的溶解度也会发生变 化. 如果满足气源供给充足的条件, 那么当温度和压 力降低后 , 水溶相天然气必然达到过饱和 , 从而释放 出游离相天然气. 在含油气盆地中, 导致水溶气温度 和压力降低主要有 3种情况 1 沿断裂垂向向上运移. 该情况最为常见 , 尤 其是在超压盆地. 随着深层超压的聚集, 当超过地层 的破裂压力时 , 就会产生断裂 , 从而沟通烃源岩和浅 部砂岩储层, 而烃源岩与砂体之间的流体压力差是 烃源岩排烃的主要动力 】 , 驱使流体向砂岩储层运 移. 超压盆地深浅层巨大的压力差, 非常有利于水溶 相天然气出溶成藏. 例如, 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深 层3 0 0 0 m处压力系数高达 2 . 0以上, 天然气溶解 度超过 8 . 0 m / m . 由于中新世 以来的多期底辟 活 动, 水溶相天然气沿着底辟形成的断裂快速运移至 浅层, 压力系数骤降至 1 . 01 . 2 , 天然气溶解度降 到2 . 5 1T I / m 左右, 大量的水溶气析出成为游离气, 刘江涛等 水溶相天然气出溶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一3 3一 形成中浅层气藏 . 2 沿侧向输导层长距离运移. 由于构造应力 不均和沉积环境 的差异 , 常常形成倾 斜 的地层 , 因 此, 地层流体往往在浮力作用下沿着输导层由深向 浅运移, 在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逐渐降低, 会 出现水溶气析出成藏的情况. 但由于该情况下, 温度 和压力变化一般不会很大 , 因此释放 出的游离相天 然气量有限, 只能形成规模较小的气藏或者对气藏 形成具有较小贡献. 例如,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西 部气藏压力明显低于气田东部, 东部井区气藏压力 平均为 2 2 . 8 0 M P a , 西部井区气藏压力平均为 1 6 . 1 3 M P a . 深部地层水溶相天然气沿气田东部的断裂往 上运移至和田河气田位置较低的东部圈闭中, 释放 出的部分游离气在气田东部圈闭中成藏, 然后沿不 整合面往气田西部长距离运移, 随着压力进一步释 放, 气体再次从水中游离出来, 在气田西部的圈闭中 成藏 , 形成条带状分布的和田河气 田. 3 构造运动导致地层抬升. 该情况 比较少见 , 由于在构造运动中, 常常造成保存条件的破坏, 因 此, 气藏往往散失; 但是地层抬升后由于温度和压力 变化比较大, 水溶气出溶量也很大. 例如, 威远气田 的震旦系在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前, 埋深 7 5 0 0 m, 地层水中天然气溶解量为 7 . 5 m 。 / m , 喜马拉雅期 后, 震旦系上隆至埋深 2 8 0 0 m, 地层压力从 7 7 . 7 M P a 下降为现今的2 8 . 0 M P a , 地层温度从 2 1 9℃降 为9 0℃. 由于地层压力和温度的下降, 使得地层水 中溶解气大量逸出, 从而形成了威远背斜大气田, 储 量高达 4 0 0 X 1 0 。 m。 [ 1 5 ] . 3 水溶气 出溶成藏的地球化学指标 天然气组分一般包括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 2 类, 前者主要指甲烷、 乙烷、 丙烷等烷烃气, 后者常见 的有 C O 、 H S 、 N 及 H e 、 A r 等稀有气体 . 由于天 然气各组分在水 中的溶解度不同 , 天然气溶解于水 并释放后, 组分特征会发生变化, 这就为判别水溶气 出溶成藏提供了依据. 根据付晓泰物理模拟实验的研究结果 J , 在相 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不同的天然气组分的溶解度 从大到小顺序为 C O , C H 4 , N 2 , C 2 H 6 , C 3 H 8 , n c 4 H i C 4 H 10 , n C 5 H 1 2 , c 5 H 1 2 . 当地层水中溶 解的天然气过饱和析出时, 溶解度较大的低碳数烷 烃气体就会优先大量析出, 而溶解度小的气体析出 量逐渐降低, 从而导致天然气在经过水溶作用再析 出后, 与溶解之前的原始气相比, 溶解度大的气体组 分会富集. 因此, 水溶相天然气出溶后会有“ 甲烷 化” 、 异构烷烃富集、 芳香烃、 苯和甲苯富集的特征, 另外非烃气 C O 和 N 的体积分数也会有所增加. 水溶作用还可以使碳同位素发生分馏作用H 蚴] . 由 于6 C H 极性大于 8 C H , 导致 8 ” C H 溶解度大于 81 2 CH ,水溶气中会富集 8 13 C H , 温度、 压力降低后, 释放出的天然气的碳同位素也会偏重. 因此, 可以用 C O 和 N 体积分数、 干燥系数、 异构烷烃与正构烷 烃体积分数之比、 芳香烃、 苯和甲苯的体积分数及碳 同位素来作为判别水溶气的地球化学指标. 张晓宝、 秦胜飞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气藏和塔里木盆地和田 河气藏 圳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的研究证 明了利 用这些指标进行水溶气判别是可行的. 对莺琼盆地 、 四川盆地一些气藏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统计 对比 图 2 , 可 以看出有水溶气贡献的气藏与常规 c 1 中芳烃体积分数/ % a 芳香烃体积分数 f C 与 c 体积分数之比 b 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体积分数之比 6 C /‰ c 碳同位素特征 图2 水溶相天然气出溶后的地球化学特征 Fi g . 2 Ge o c he mi c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e x s o l v e d g a s i n wa t e r - di s s o l v i ng ph a s e 刘江涛等 水溶相天然气出溶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一3 5一 G a s I n d u s t r y , 1 9 9 4, 1 4 4 1 8 - 2 1 . [ 3 ] 付晓泰, 卢双舫, 王振平 , 等. 天然气组分的溶解特征 及其意义[ J ] . 地球化学 , 1 9 9 7, 1 6 3 6 0 - 6 6 . F U Xi a o - t a i , L U S h u a n g - f a n g, W ANG Z h e n p i n g, e t a1. Di s s o l v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f o r t h e c o mp o n e n t s o f n a t u r al g a s a n d s i g n i fi c a n c e [ J ] . G e o c h i m i c a , 1 9 9 7 , 1 6 3 6 0 -66 . [ 4 ] 郝石生, 张振英. 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变化特 征及地质意义[ J ] . 石油学报 , 1 9 9 3 , 1 4 2 1 2 - 2 2 . HAO S h i s h e n g , Z HANG Z h e n - y i n g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o f t h e s o l u b i l i t y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i n f o r ma t i o n wa t e r s a n d i t s g e o l o g i c al s i g n i fi c a n c e [ J ] . A c t 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 1 9 9 3 , 1 4 2 1 2 - 2 2 . [ 5 ] 袁剑. 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水溶相背景下天然气成藏 特征[ D ] .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2 0 0 9 3 0 3 1 . [ 6 ] 刘朝露 , 李剑, 方家虎, 等. 水溶气运移成藏物理模拟 实验技术[ 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 0 0 4 , 1 5 1 3 2 - 3 6 . UU Z h a o - l u, L I J i a n, F ANG J i a h u, e t a 1 . Ex p e ri m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p h y s i c a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g a s d i s s o l v e d i n w a t e r d u ri n g m i g r a t i o n[ J ] .N a t u r al G a s G e o s c i e n c e , 2 0 0 4, 1 5 1 3 2 3 6 . [ 7 ] 陈安定 , 李剑锋. 天然气运移 的地球化学指标研究 [ 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 9 9 4 , 5 4 3 8 -6 7 . C HEN A n - d i n g, L I J i a n - f e n g . S t u d y o n g e o c h e mi c a l i n d e x d u ri n g n a t u r a l g a s m i gra t i o n [ J ] . N a t u r al G a s G e o s c i e n c e , 1 9 9 4 , 5 4 3 8 -67 . [ 8 ] 张晓宝, 徐永 昌, 刘文汇, 等. 吐哈盆地水溶气组分与 同位素 特征形成机 理及意义探 讨 [ J ] . 沉 积学报, 2 0 0 2, 2 0 4 7 0 5 - 7 0 9 . Z HANG Xi a o b a o, XU Yo n g c h a n g, L I U We n - h u i , e t a 1 . A d i s c u s s i o n o f f o rm 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a n d i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o f c h e mi c al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i s o t o p e o f w a t e r - d i s s o l v e d g a s i n T u r p a n H a mi B a s i n [ J ] . A c t a S e d i m - e n t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 , 2 0 0 2 , 2 0 4 7 0 5 - 7 0 9 . [ 9 ] 秦胜飞, 赵靖舟, 李梅, 等. 水溶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 示踪以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 田为例 [ J ] . 地学前 缘, 2 0 0 6 , 1 3 5 5 2 4 - 5 3 2 . Q I N S h e n g f e i , Z HA O J i n g - z h o u , L I M e i , e t a1. A c a s e s t u d y G e o c h e mi c al t r a c i n g i n d i c e s o n t h e mi gra t i o n o f wa - t e r s o l u b l e g a s e s i n He t i a n h e g a s fi e l d , T a r i m B a s i n [ J ] .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 2 0 0 6, 1 3 5 5 2 4 - 5 3 2 . [ 1 0 ]孙永祥. 初探地下水溶解气及其对气藏形成 的影响 [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 9 9 2, 1 9 2 4 1 - 4 7 . S UN Yo n g x i a n g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d i s s o l v e d g a s i n g r o u n d wa t e r a n d i t s e f f e c t o n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s [ J ]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1 9 9 2 , 1 9 2 4 1 - 4 7 . [ 1 1 ]袁海峰, 倪根生, 邓小江. 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天然气 成藏主控因素 [ J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1 2 , 3 4 1 6 - 1 2 . Y U A N H a i f e n g , N I G e n s h e n g , D E N G X i a o - j i a n g . C o n t r o l f a c t o r o f n a t u r al g a s a c c u mu l a t i o n i n X u j i a h e F o rma t i o n , L o n g n O s i S t r u c t u r e ,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J ] .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 2 0 1 2 , 3 4 1 6 - 1 2 . [ 1 2 ]白玉彬 , 赵靖舟, 方朝强, 等. 优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 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 [ J ] . 西安石 油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2 , 2 7 2 1 -6. B AI Yu - b i n, ZHAO J i n g z h o u , F AN G Ch a o q i a n g , e t a1.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o f h i g h q u ali t y s o u r c e r o c k s o n p e t r o l e u m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i n Y a n c h a n g F o rma t i o n , O r d o s B a s i n[ J ] . J o u r n al o f Xi , a n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2 0 1 2 , 2 7 2 1 -6. [ 1 3 ]徐国盛, 何玉 , 袁海峰, 等.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藏 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J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2 0 1 1 , 3 3 2 1 7 1 - 1 8 0 . XU G u o - s h e n g, HE Yu, YUAN Ha i f e n g , e t a 1 . S t u d y o n t h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 f g a s a c c u mu l a t i o n i n l o we r T r i s s i c J i al i n g j i a n g F o rma t i o n o f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 J ] . J o u r - h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 S s c i e n c e T e c h -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 , 2 0 1 1 , 3 3 2 1 7 1 1 8 0 . [ 1 4 ]马启 富, 陈斯忠, 张启 明, 等. 超压盆地与油气分布 [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2 0 0 0 3 5 - 3 6 . [ 1 5 ]王青 , 张枝焕. 由构造抬升引起的水溶气脱溶成藏问题 [ J ] . 新疆石油地质 , 2 0 0 5 , 2 6 3 3 1 8 - 3 2 1 . WA N G Q i n g , Z H A N G Z h i - h u a n . O n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o f w a - t e r s o l u b l e g a s r e l e a s e d f r o m f o rm a t i o n wa t e r r e s u l t e d fro m t e c t o n i c u p l i f t [ J ] . X i n j i a n g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 2 0 0 5 , 2 6 3 3 1 8 - 3 2 1 . [ 1 6 ]刘江涛. 莺歌海盆地 中深层高温高压环境天然气成藏 条件及成藏机理 [ D] .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2 0 1 0 2 1 - 4 1 . [ 1 7 ]郭丽丽, 张卫海 , 吴刚, 等. 陆相成熟烃源岩区连通砂体 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 J ]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2 0 1 1 , 3 3 2 1 5 9 - 1 6 2 . GUO L i - l i , Z HANG W e i h a i , W U Ga n g , e t a 1 . C o n t r o l o f c o n n e c t e d s a n d b o d y o n o i l g a s mi g r a t i o n i n t e r r e s t ria l f a e i e s m a t u r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o u r c e r o c k[ J ] . J o u rnal o f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 2 0 1 1 , 3 3 2 1 5 9 1 6 2 . [ 1 8 ]倪春华, 周小进 , 王果寿, 等.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天 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0 , 2 5 5 2 0 - 2 5 . N I C h u n h u a , Z H O U X i a o - j i n , WA N G G u o s h o u , e t a 1 . G e o c h e mi c al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a n d g e n e s i s o f t h e n a t u r al g a s i n F u C o u n t y a r e a . O r d o s B a s i n 『 J ] . J o u rnal o f X i “a n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2 0 1 0 , 2 5 5 2 0 _ 2 5 . [ 1 9 ]戴金星. 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在油气运移上 的意义 [ J ] . 石油学报 , 1 9 8 8 , 9 4 2 7 3 2 . D AI J i n - x i n g . A s t u d y o f t i me c o mp o s i t i o n o f C a n d H.i s o t o p e s a n d t h e i r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 t h e mi g r a t i o n o f o i l a n d g a s [ J ] . A C T 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 1 9 8 8 , 9 4 2 7 . 3 2 . [ 2 O ] 徐永昌. 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其应用[ M] .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 1 9 9 4 4 3 -45 . 责任编辑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