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管油气水三相流动规律研究进展.pdf
第 1 期 一 5一 水平管油气水三相流动规律研究进展 刘德生,徐孝轩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 0 0 0 8 3 [ 摘 要] 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已在海洋和沙漠油田得到广泛应用,开展油气水三相流动规律研究十分必要。由于存在互不相 溶的油水两相,其流动特性比气液两相流更为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油气水三相流动规律研究仍未统一认识。本文论述了油气 水三相流动中流型划分、压降规律、反相规律研究等方面的进展状况,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 关键词]油气水;三相流;流型;压降;反相规律;研究进展 随着 海 上 油 田、沙 漠 油 田和 极地 油 田的相 继被发现,油田开发活动逐步向环境恶劣的边远 地 区拓展 ,油 、气和水混输管路 由于可减少管线 和地面设备 的投资并能充分利用油气资源, 日益 成为研究 的热点 。据O T C 0ffs h o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n f e r e n c e 资料显示 ,对于近海 、滩海油田,若 不在井 口设置处理设备 ,而将 产出物 油、气 、 水 直接混输到集中处理站,可节省近4 l %的建设 费用和5 0 %的运行成本 。由此可见,油气水三相流 动规律 的研究非常必要 ,可为生产带来可观 的经 济效益。 近年来 ,越来越 多的研 究者 开始对三相流动 规律进行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对油气 水三相流动 的实验条件 ,详见表1 。 表1 国内夕 h 油气水三相实验的条件与物性参数 油相粘度[ u o ] / 油相密度 液相折算速度 气相折算速度 研究者 管径[ D ] /i n t o 油品 m P a . S [ P 0 ] / k g / m [ u s 1 ] / m / s [ u s g ] / m / s N u l a n d 1 9 9 1 ’ 3 2 E x x s o l D 8 0 i . 7 5 2 0 ℃ 8 0 0 2 0 ℃ 0 . 0 2 4 ~1 . 4 1 , ~1 1 油0 . 0 4 3 ,0 . 0 9 ,0 . 2 4 ; A c i k g o z 1 9 9 2 1 9 矿物油 1 1 6 . 4 2 5 。 C 8 6 4 2 5 ℃ O . 1 4 2 ~5 0 水 0 . 0 0 4 0 . 6 S t a p e l b e r g 2 3 . 8 白油 3 1 8 5 8 0 .2 2 6 、0 . 2 4 4 0 ~4 1 9 9 4 [ 3 1 5 9 L e e 1 9 9 3 】 1 0 0 矿物油 2 、l 5 3 O ℃ 8 2 0 3 0 ℃ O . O 5 ~2 0 . 5 ~1 5 S h e l 1 H e w i t t 1 9 9 7 7 7 . 9 2 3 8 ~8 9 8 6 5 T e l l u s 2 2 4i n H a l 1 1 9 9 7 [ 6 1 混合油 0 . O 6 ~2 O . 5 ~2 4 6 i n O d d i e 2 0 0 3 [ 7 1 1 5 0 煤油 1 . 5 8 1 O 5 . 6 油 0 . 1 ~1 . 0 W e g m a n n 2 0 0 7 石蜡油 4 . 7 8 2 0 0 . 2 ~4 . 3 3 7 .O 水 0 . 1 ~2 . 0 、0 . O 4 ~1 . 3 油0 . O 1 ~2 . 5 0 B a n n w a r t 2 0 0 9 [ 9 1 2 8 . 4 原 油 3 4 0 0 9 7 0 O . O 3 ~ l O . 0 0 水 0 . 0 4 -- 0 . 5 O 油0 ~ 1 . 2 ; 吴浩 江 1 9 9 9 D o l 5 O 5 4 6 机 械油 O .O 3 ~3 0 水 O ~ 1 . 5 赵京梅 2 0 0 3 I H ] 1 i n 白油 9 0 2 0 ℃ 8 6 5 2 0 ℃ 0 ~0 . 5 O ~1 5 . 0 目前 ,国 内外 对油 气 水三 相 流动 规 律 的研 究,远落后于气一液两相、油水两相流动规律的 研究。现从流型、压降、反相规律三方面进行简 要介绍 。 1 流型划分研究 油气水多相流中,由于存在着互不相溶的 作者简介刘德生 1 9 8 2 ~,男,辽宁大连人。2 0 1 1 年毕业 于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工程师。从事天然气市场、油气集输 工艺、油气田地面工程规划研究和咨询工作。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一 6 一 ■ 论文广场 石 油 和 化 工 设 备 2 O 1 3 年第 1 6 卷 油水两相 ,与气液两相流相 比,油水两相问的动 量传递较强,升力影响较弱 ,表面 自由能较小 , 使界面波较 短、分散相尺寸较小 ,油水的相互作 用和分散程度 对流动 型态影 响很大 。油气水三相 流 的流型 比两 相流 复杂得 多,出现 了不少新的流 型。 但是 ,由于 实验设备和流动介质 的不 同 其 油相介质主要有 白油 、矿物油 、4 6 机油、柴油、 4 6 液压油等 ,水相介质为清水,气相介质 以空气 为主;试验管材基本是不锈钢管和透 明管 ,研 究者对 多相流流型 的研究结论存在着相 当大的分 歧 1 仿 照气液 两相划分 方式划分 三相流流 型 。如L e e 1 9 9 3 三相流 流型定义 为 分层 流 包括分层光滑流 、分层波浪流和波浪流 、间 歇流 包括气 团流 、段塞流和准段塞流 、环状 流,作流型图如图1 ,并将实验流型结果同气一液 两相流型进行 比较 ,认为气 ~液两相流流型不能 用于三相流流型的预测 。 L 。 、 曰 U 宝 U ] p,- 折算气速V s g c m / s 图l 油气水三相流型图 L e e ,1 9 9 3 2针对混合 液 中油水两相流 动形态 的不 同,结合气液两相流动特 点,重新划分 了三相流 流型 。 l Ac i k g 6 z 等人 1 9 9 2 据油水分散相连续 相 的不 同 “ 油基 ” Oi l . b a s e d ,油为连续相 和 “ 水基 ” Wa t e r b a s e d ,水为连续相 ,划分 了十种三相流流型。研 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建立 了水平管 中油气水三相流 型图。这是一项开创性 的成果 。这种流型的称谓,突 出了油气水三相 的 特征 ,缺点是不够 简洁,不便于推广 ,且 由于涉 及油基和水基的变化,油气水三相流流型之间的 转变与气液两相流不 同,显得更加复杂 。Ad r i a n We g ma n n 2 0 0 7 等人 以油水 、气液两相流流型划 分 为基础 ,划分 了六种三相流流型 分层 一间歇 流 、环状 一间歇流、间歇 一分散流 、间歇 ~间歇 流 、分散 一间歇流、分散一环状流 。缺 点是 由于 实验管径只有5 . 6 mm 1] 7 mm,其研究结果存在一定 局限性 。 2 压降规律研究 到 目前 为止 ,现有 的三相管流压 降规律研究 大体分为两种思路 1 借用相对成熟的气液两相流动压降计算 相 关式,即把油气水三相管流看作气相及液相混 合液 的两相流动 。这种思路的成败关键在于液相 混 合液粘度 的准确分析及 预测。 目前各 国学者 已 提 出了很多关于混合液粘度预测的计算式 1 9 9 3 年,P a l 【 】 提 出了水平管层流和紊流条件 下,连续相为水相的混合液粘度相关式 2 l } 式中, 是连续相粘度; 是分散相粘度。 1 9 9 3 年,C h e n [ 建立 了连续相为油相的混合 液粘度相关式,其中加入 了界面张力对混合粘度 的影响 l 一 ]。 to] 式中, p 为水相密度 ; p。 为油相密度 ; 为水相粘度 ; 。 为油相粘度 ; 13 为油水混合液流 速 ; o为油水界面张力。 1 9 9 6 年,P a n [ 1 4 1 考虑了掺混程度对油水混合粘 度 的影响,给 出了分层流和分散流的混合粘度预 测式 1 - c I 1 - c 十 占 i 十 , z 一 式 中 , u。 。 是连续相粘 度 ; e 是含水 率 ; e 。 是连续相 的体积分数 ;C m 是掺混程度系数 , 在0 ~ 1 范围内。 1 9 9 8 年,蔡继勇 考虑了温度、压力和含水 率对油水混合粘度 的影响,分别提 出了连续相为 油相和连续相为水相的垂直管道 内油水混合粘度 的计算相关式 连续相为油相时 i 一 蔓 l 0 .4 5 2 6 e ∞ P 嘶 { l l { 1 . 1 8 7 一 一l { 0 . 8 7 l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1 期 刘德生等水平管油气水三相流动规律研究进展 一7 一 连续相为水相时 }一 一 1 -一 o..w一 2.5 。。。2P加 ∞ 诣 JP 。。∞ l 1.187 - --I L n- .- - - 0 8 7 J 式 中,T为油水混合液的温度;P 为油水 混合 液 的压力 。 2 0 0 0 年 ,P a l [ 认为油水乳状 液体系 中的表面 活性剂促使分散相液滴 能够吸 附连续相分子 ,改 变了分散相的含量,从而影响油水混合粘度。通 过引入有效体积浓度,给出了混合粘度计算式 ,m- - 0 “4 , --0.4 斗 式中,K 。 是表面活性剂 的影响系数;k 是分散 相与连续相之间的粘度 比值 。 2 0 0 4 年 ,陈杰 [ 1 进行了水平管原油/ 水乳状液 实验 ,得出影 响原油/ 水乳状液粘度 的主要因素, 并通过 实验数据拟合 的方法 ,给 出油包水型乳状 液 的粘度预测相关式 , , . 3 0 , 0 e kIck k 2 t--3 0 式中,k . 、k z 是实验拟合系数,t 是温度。 2 0 0 6 年 ,窦丹 剐 考虑了含水率对原油/ 水 乳状 液 的非牛顿性质 的影 响,通过加入含水率和剪切 率 ,改进了P R预测模型 1 一 式中,非牛顿系数 K Kr , r r 综上所述 ,现有 的油水混合粘度计算式都 是 在考虑部分影响 因素和特定条件下建立 的,其适 用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问题 。 2 第一种思路存在的 问题是当油水呈分离 流动 时,压 降规律研究无法进行 。因此有些学者 考虑从力学分析 的角度来解决油气水三相 的流动 压 降问题 ,即建立双流体 、三流体甚至 四流体 的 力学模型。 2 0 0 3 年,B o n i z z i t 把油水两相混合液作 为单 一 液相来处理,建立了气液两相双流体模型,并 引入水相 的质量 守恒方程和油气水三相流 的流型 转换方程 ,进而对三相管流压 降进行求解 。对于 油水两相混合液,将相间的滑移速度作为特征参 数 ,通过建立油水两相流漂移模型来考虑相 间的 相互作用 。 现有 三流体模 型大 都建立在T a i t e l 的双 流体 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气相、油相和水相进行力学 分析而得到 的。利用这种方法计算油气水三相压 降的基础是对各项摩 阻系数和剪切应力的准确预 测 。 2 0 0 0 年 ,章龙江 【 2 对 油气水 三相 分层 流可 能 出现 的气 相 一乳状 液 W/ O一 多重乳 状液 W/ O/ W 三层分层流动和气体 一油相一乳状 液 W/ O或W/ O/ W 一水相四层分层流动进行 了力 学分析,并利用类似T a i t e l 的方法进行处理,分别 得到 了油气水三相分层流的一维三流体和 四流体 模 型。将预测 结果 与实验数据及现场数据进行对 比后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吻合较好。 2 0 0 1 年,刘磊 [ 2 认为油气水三相段塞流 中的 油 水两相流 动形态可 分为三种 分层流 、水滴流 和 油滴流,建立 了准稳态过程 的三相管流压降模 型。其中,使用S k e l l a n d 关系式来计算混合液与管 壁 的摩 阻系数 。 2 0 0 5 年 , 刘 文 红 【 2 】 通 过 定 义LO C k h a r t Ma r t i n e l l i 参数X 油水混合液 的管流压降与气相 管流压降的比值来计算三相管流压降,并修正 了C h i s h o l m相关式,确定不同三相流型下 的相关 系数 ,发现修 正后 的C h i s h o l m相 关式可 以应用于 不同流型的压降计算。 2 0 0 8 年 ,P o e s i o [ 】 提 出了高粘油气水三相流动 的压降预测模 型,先建立计算油水两相压 降的双 流体模型 ,然后利用 改进的L o c k h a r t Ma r t i n e l l i 模 型计 算气相 一油水 混合液 的流动压 降。通过对 比 实验数据发现 ,这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在1 5 %以内。 另外 ,上述压 降预测模型都未考虑油水反相 特性 对压降的影响,而连续相 由油相转变成水相 后 ,压降会在 反相 区域发 生突变 ,所 以建立考虑 油水 反相 影响的压 降预测模型是油气水三相流理 论研究面临的一个新 问题 。 3反相规律研究 三相流动 中的油水反相特性研究建立在油水 两相 反相研 究的基础上 ,而又与两相反相研究有 所 区别 。原因在 于有气相加入 时,气相将对油水 两相的分散程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反相;同时 气相将以气泡的形式进入到油水混合液中,对分 散相液滴 的聚结与合并产生影响 ,因此三相流动 条件下的反相特性要比油水反相复杂得多。 目前 , 国 内外 学 者 如 宫 敬 [ 2 4 1 、N蕴 d 1 e r和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一 一 ■ 论文广场 石油 和 化工 设备 2 0 1 3 年 第 1 6 卷 Me w e s t 】 [ 、B r a u n e r S D Ul l ma n n[ ’ 开展了油水反相 机理 的研究 ,但仍没有统 一的认识 ;而对于更为 复杂 的油气水三相流动过程 中的油水反相机理, 只有少数学者进行 了初步研究。 Od o z i [ 2 副 等对 油气水三相 流动条件 下的反相 特性进行 了实验研究 。实验中观察到反相不仅与 总混合液 的流速有关 ,也与气相折算速度有关 。 Ut v i k [ 2 在实验表 明反相区域变化范围很大,在低 气 相折算速度 时,反相 点的范 围为4 0 ~ 5 0 %,而 在非常大的气 相折算速度 时,反相 点高达9 5 %。 Ut v i k 发现在非常高的气相折算速度时,气泡对分 散相油滴 的合 并有抑制作用 ,因此 反相 点向高含 水率方 向偏 移 。Od o z i 在实验 中也 发现 了这个现 象 ,但是只考 虑了气相折算速度 的影响,而没有 考虑液相的流 动特性和物理性质 ,其结论存在一 定局 限性 。 刘文红[ 3 叫 发现油气水三相流动条件 下的油水 混合液 ,绝大部分是以乳状或半乳状的形式存在 的。根据实时取样 的测量结果 ,得到油水混合液 的反相区域在含水率0 . 3 3 ~ 0 . 5 范围内。反相点的具 体位置受油水混合液 的速度和气相折算速度的影 响 。随着气相 折算速度 的增大 ,反相点将 向高含 水率方 向漂移 。给 出了油气水三相流动条件下 的 油水反相 时的临界含水率 1 0 .0 4 9 2 5 l 1 4 . 1 9 0 3 1 o g 0 w e ,/ 们 当 中 i n v ,油水混合液为水包 油结构 ,即 连续相为水相;当 ① 时,油水混合液为油 包水结构,即连续相为油相。 4存在问题与研究方向 尽管油气 水三相流研究 已取得 了一定进展 , 但 目前与气液两相流相 比还很不成 熟,处于起步 阶段,在流型 、压 降和相分率等主要流动参数 的 研 究 上还 未 出现 一 项能 被大 多数 学者 接受 的结 果,许多方面基本是空 白,还有大量 的工作待研 究。今后三相流 的研究存在 以下几个 问题和研究 方 向 1 目前 的油气水三相流研究主要是实验研 究。 由于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实验本身存在着一 些 明显的不足 。首先 ,实验 环道偏 小,实验结果 能否推广到实际管道 尚难预 料;此外 ,实验油 品 大 多是模拟油 ,无法真实体现 原油 的流变性及复 杂 的油水乳化状态;其次,对油气水三相流流动 的机理缺 乏充分认识 ,不 同研究者对流型的识别 方法不一致。 2 在 已有油水两相反相研究的基础上 ,考 虑有气相加入时的油水 反相研究 ,建议利用非介 入流动可视化方法 ,深入 了解 决定反相过程 的液 滴聚并和破裂过程 ;采用Mo n t e C a r l o 、L a t t i c e Ga s A u t o ma t a 、L a t t i c e Bo l t z ma n n 等新颖 的技术和算 法 ,对反相 过程进行更精确 的描述。新的试验手 段和数据 处理方法将为水平管 中三相 流动 体系 反 相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 良好基础。 3 油气水三相分层流 的压降预测,主要还 是 以现有气 液两相管流压 降预测的经验关系式为 基础 ,同时采用油水有效混合粘度 以及优选摩阻 系数相关式来计算压 降,计算误差较大 。对于油 气水三相段塞流动 ,由于油水反相的影响,研 究 不深 入 。 总之 ,只有在对油水两相、油气 水三相流动 的流型和压降规律有足够认识 的基础上 ,才能提 出准确合理的流型转换模型和压降模型 ,油气水 多相管流的研 究工作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实 现油气水多相输送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1 1 Nu l a n d S e t a 1 . P h a s e f r a c t i o n i n t h r e e p h a s e g a s / o i l / wa t e r fl o w . P r o c . 5 t h I n t . C o n f . o n Mu l t i p h a s e P r o d , C a n n e s , F r a n c e 6 / 1 9 . 2 1 / 9 1 1 9 9 1 3 3 0 . [ 2 ] Ac i k g o z M e t a 1 . A n e x p e ri me n t s t u d y o f t h r e e . p h a s e fl o w r e g ime s . I J M 1 9 9 2 3 3 2 7 3 3 6 . [ 3 ] S t a p e l b e r g H H e t a 1 . T h e p r e s s u r e l o s s a n d s l u g f r e q u e n c y o f l i q u i d l i q u i d - g a s s l u g i n h o ri z o n t a l p i p e s . I J MF , 1 9 9 4 , 2 O 2 2 8 5 . 3 0 3 . [ 4 ] L e e AH e t a 1 . S t u d y o f fl o w reg ime o f t r a n s i t i o n o i Y wa t / g as mi x tur e s i n h o r i z o n t a l P i p e l i n e s . P r o c . 3 t h I n t . 0ff s h o r e a n d P o l a r E n g . C o n f. S i n g a p o r e 6 / 6 1 1 / 9 3 , 1 9 9 3 1 5 9 1 6 4 . 【 5 】 H e wi t t G P a n L , K h o r A H . T h r e e - P h ase G as- L i q u i d - L i q uid F l o w, F l o w P a t t e m , Ho l d u p a n d P r e s s ure Dr o p . I n P r o c e e d ing s O f t h e 1 9 9 7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S y mp o s i u m o n M u l t i p h a s e F l o w. I S Ⅳ ’ 9 7 . 『 6 ] Ha 1 l A R W F l o w p a t t e r n s i n t h r e e p h a s e fl o ws o f o i l , wa t e r a n d g as. B h r g r o u p 1 9 9 7 Mu lfi p h ase ’9 7 . 1 9 9 7 2 41 . 2 5 5 . 『 7 ] Od dieG e t a 1 . Ex p e ri me n tal s t u d y o f t woandt h r e ep h a s eflo ws i n l a r g e d i a me t e r i n c l i n e d p i p e s . I n t . J .Mu l t i p h a s e F l o w, 2 0 0 3 r 2 9 、 5 2 7 . 5 5 8 . 【 8 ] We g ma n nA , Me u e J , R u d o l f v o nR o h r RT h r e e p h ase l i q uid - l i q u i d 一 2 as fl o ws in 5 . 6n 1 m an d7mm i n n e r d i a me t e r p i p e s . I n t . J . Mu l t i p h ase F l o w , 2 0 0 7 3 3 4 8 4 . 4 9 7 . 『 9 ] Ba r mwa r t AC, Ro d r i g u e zOM H, T r e v i s an FE, Vi e im FFan d C a r v a o C H M . E x p e r i men t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l i q uid l i a u i d g a s flO WF l o w p a t t e r n s a n d p r e s s u r e . g r a d i e n t . J o u rn a l o f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1 期 刘德生等水平管油气水三相流动规律研究进展 . 9一 P e tr o l e u m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9 6 5 1 - 1 3 . [ 1 0 ] 吴浩江,李滨,周芳德. 水平管内油. 气. 水三相流流型的 试验研究[ J ] _ 、油气田地面工程, 1 9 9 9 , 1 8 1 - 2 . [ 1 1 ] 赵京梅. 水平管油气水三相分层流及段塞流研究[ D】 . 博 士学位论文 匕 京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2 0 0 8 . [ 1 2 ] P a l R . P i p e l i n e s F l o w o f U n s ta b l e a n d S u r f a c t a n t - S ta b i l i z e d E m u l s i o n s , A I C h E J , 1 9 9 3 3 9 1 7 5 4 - 1 7 6 4 . 【 1 3 】 C h e n X . S tud y o f F l o w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r e e P h a s e F l o w i n V e r ti c a l P i p e l in e s [ P h . D . T h e s i s ] . X i ’an E R. C h in a , 1 9 9 3 . [ 1 4 】 P a n L . Hi g h P r e s s u r e T h r e e - P h a s e Ga s L i q u i d - L i q u i d F l o w [ P h . D. T h e s i s ] . L o n d o n I mp e r i a l C o l l e g e , 1 9 9 6 . [ 1 5 】 蔡继勇. 垂直上升管内油水乳状液流动特性的研究[ J ] . 石 油学报 ,1 9 9 8 , 1 9 9 4 - 9 8 . [ 1 6 】 P a l R . V i s c o s i t y -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E q u a t i o n f o r E mu l s i o n o f N e a r l y S p h e r i c a l D r o p s . J . C o l l o i d I n t e r f a c e S c i . , 2 0 0 0 2 3 1 6 8 . 1 75 . [ 1 7 ]陈杰. 油水两相管流流动规律的研究[ D 】 . 博士学位论 文 E 京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2 0 0 1 . [ 1 8 ] 窦丹. 原油/ 水乳状液物性及管流反相规律研究[ D】 . 博士 学位论文 . 北京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2 0 0 6 . 『 1 9 1 Ne o g i S , L e e A, J e p s o n W PAMo d e l f o r Mu l t i p h a s e g a s wa t e r - o i l S t r a t i f i e d F l o w i n Ho r i z o n t a l P i p e l i n e . S P E 2 8 7 9 9 , 1 9 9 4 . [ 2 0 ]章龙江. 油气水三相管流流型及水力计算方法研究 [ D】 . 博士学位论文 E 京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2 0 0 0 . [ 2 1 】 刘磊,周芳德. 油气水三相流中的复杂相态及压力降研 究【 J 】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 0 0 1 , 2 2 7 4 7 . 7 5 0 . [ 2 2 】 刘文红等. 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分流型阻力特性实验 研究[ J ] . 工程热物理学报,2 0 0 5 ,2 6 1 8 0 8 3 . 『 2 3 1 P o e s i o E Ve r y . v i s c o u s . o i l/ wa t e r / a i r fl o w t h r o u g h h o r i z o n tal p i p e s P r e s s u r e d r o p me a s u r e me n t and p r e d i c t i o n . C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S c i e n c e . 2 0 0 9 6 4 1 1 3 6 . 1 1 4 2 . [ 2 4 】 窦丹. 原油/ 水乳状液物性及管流反相规律研究【 D 】 . 博士 学位论文 E 京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2 0 0 6 . 『 2 5 1 Nl id l e l“ M, Me w e s D. nl e e ff e c t o f g a s i n j e c ti o no n t h e fl o wo f t wo i mmi s c i b l e l i q u i d s i n h o r i z o n t a l p i p e s .Ch e mi c a 1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9 5 1 8 1 5 6 - 1 6 5 . 『 2 6 ] N i d l e rM, Me we s D. F l o w i n d u c e d e mu l s ificat i o nint h efl o w o ft wo i mmi s c i b l e l i q u i d s i n h o ri z o n tal p i p e s . I n t . J . Mu l ti p h . F l o w, 1 9 9 7 2 3 5 5 . 6 8 . f 2 7 ] Ul l ma n nA, Z a mi r M, L u d me r ZandB r a u n e r N. F l o w P a a e ms an dF l o o d ingM e c h a n i s msin Li q u i d - L i q u i d C o u n t e r - C u r r e n t F l o ws i n Inc l ine d T l l b e s . P r o c . o f I CⅣ - 2 0 0 1 . Ne w. Or l e a n s . Lo u i s i a n a , 2 0 0 1 . [ 2 8 】 O d o z i . T h r e e - p h a s e g a s / l i q u i d / l i q u i d s l u g fl o w [ P h .D. Th e s i s ] . L o n d o n I mp e r i al C o l l e g e , 2 0 0 0 . 『 2 9 1 Ut v ikOH。 、 l e A, RI NDE P r e s s u r edro p , fl o wp a t t e r nand s l i p for a u l t i p h ase c r u d e o i l . wa t e r h y d r o c a r b o n g a s s y s t e m. I n 3 r d I n t e ma t i o n a l o n f e r e n c e Mu l t i p h a s e F l o w, I CMF 9 8 . L y o n , F r a n c e , 1 9 9 8 . [ 3 O 】 刘文红,郭烈锦. 有气流扰动下管流油水混合物粘度实 验测量与计算模型[ J ] . 工程热物理学报,2 0 0 5 ,2 6 4 6 0 5 6 0 8 . 上接 1 4 页 4结论 针对以往在校核吊盖工况、设计计算等方面 存在 的计算方法粗略 、精度较差等 问题 ,本文提 出了先通过MA T L AB辅助解析计算得到 吊盖最危 险工况,然后利用有 限元软件ANS YS 进行详细计 算分析,最后得到吊盖应力分布云图的方法。经 工程实例验证 ,该方法合理可靠 ,可为 吊盖校核 及设计计算提供一定的计算依据 ,为安全施工提 供保障。 ◆参考文献 [ 1 】肖文勇.吊耳局部有限元建模技术分析[ J ] . 船舶工程, 2 0 0 9,3 1 9 4 . 9 7 . 【 2 】王金诺. 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 M】 .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2 0 0 2 . [ 3 ] 孙训方,方孝淑. 材料力学[ M] E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8 . [ 4 ] 龚曙光,黄云清. 有限元分析与A NS Y S A P DL 编程及高级 应用[ 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0 0 9 . [ 5 】 唐焕文,秦学志. 实用优化方法[ M】 .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出版社 ,2 o 0 5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