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深气藏天然气高压物性和相态特征研究.pdf
2 0 1 1 年 1 月 第 2 6卷第 1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 u rna l o f X i a n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J a n.2 01l V0 1 . 2 6 No. 1 文章编号 1 6 7 3 - 0 6 4 X 2 0 1 1 0 1 -00 4 5 -03 长深气藏天 然气 高压物性和相态 特征研究 章 星, 杨胜来, 王 刚, 王 宏, 张小霞 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2 2 4 9 摘要 长深气藏天然气富含 C O , 尚未常规方法计算其 高压物性参数及其相态特征分析. 针对这一 特殊性 , 采用室 内P V T实验进行测定与分析. 研 究表 明, 对 于含 C O ,天然气, 其压缩 因子、 密度、 体 积 系数、 等温压缩 系数在低压 2 0 M P a以下 时表现 出很强的压力敏感性, 而水蒸气含 量则表现相 反 , 绝对黏度则始终保持较强的压力敏 感性 ; 压缩因子、 密度、 绝对黏度、 水蒸气含量随着 C O , 含量 增大而变化幅度较大, 对 C O 的敏感性较强, 而体积 系数对 C O 的敏 感性较弱 , 等 温压缩 系数对 C O 则无敏感性. 长深气藏的原始地层温度 1 4 0℃ 和井 口温度 4 0℃ 均在气液两相 区之外, 可 以判断在开发过程 从 气层到井口分 离器 中流体不穿过两相区, 表明该气藏为干气气藏. 关键 词 长深 气藏 ; 高压物 性 ; 相 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 T E l 2 2 . 3 5 文献标识码 A 近期 , 在吉林油区深层火 山岩储层发现 了含有 C O 的天然气藏 长岭、 红岗、 孤店等 . 长深气藏储 层为裂缝 一 孔隙型火 山岩 , 根据 目前探井的天然气 组分分析结果看 , 长深气藏的 C O 含量变化幅度大 在 5 % ~ 9 8 %之间 . 目前 , 国内对此类气藏 的发现 尚属首次 , 它 既不是纯烃类气藏 , 也不是纯 C O 类 气藏 刮. C O 气体与常规天然气的高压物性参数存在非 常大的差异, 表现在压缩 因子 、 密度 、 黏度 、 体积系 数 、 等温压缩系数 、 水蒸气含量等方面. 例如, 目前对 于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 , 其非烃校正仅 限于非烃 含量非常少的情况, 对于富含 C O 的天然气, 其压 缩因子的计算 目前 尚没有现成的方法. 因此 , 针对长 深气藏 , 研究不同 C O ,含量天然气 的高压物性参数 以及该类气藏天然气 的相态特征 , 对 于气井 的测试 与生产 、 气藏的合理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 1 实 验 1 . 1 实验条件和 内容 长深气藏地层压力为 4 2 M P a , 地层温度为 1 4 0 ℃. 在地层流体流动过程 中, 天然气温度不变, 压力 降低. 实验研究不 同 C O 含量天然气在不 同压力条 件下的物性变化及相态分布. 实验方案 天然气 C O , 含量为 5 %、 2 5 % 、 3 0 %、 5 0 % 、 7 0 %、 9 0 % 、 9 8 % 摩 尔分数 , 实验压力 为 4 5 MPa 42 MPa 3 5 MPa 3 0 MPa 2 0 MPa 1 0 MPa 5 MPa . 1 . 2 实验装置与方法 主体实验装置 为美 国产 R U S K A无 汞 P V T仪 型号 2 7 3 0 , 附属设备包括气 量计 、 真空泵 、 色谱 仪 、 高压黏度计 、 界面 张力 仪等 ; R U S K A无 汞 P V T 仪 2 7 3 0包括 P V T筒及在线黏度计. 收稿 日期 2 0 1 0 . 1 0 2 0 基金项 目国家重点 基础 研究发 展规划项 目“ 温室气 体提 高石油采 收率 的资源 化利用 及地 下埋存 ” 编号 2 0 0 6 C B 7 0 5 8 0 0 作者简介 章星 1 9 8 4 一 , 男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油气 田开发研究 . E m a i l z h a n g x i n g c h i n a 1 2 6 . c o rn. . . . 4 6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实验参照石油行业标准 S Y / T 6 4 3 42 0 0 0天 然气藏流体物性分析方法 进行. 将配置 的含 C O 天然气注入到高压容器 中, 恒定到高温 、 高压状态 , 然后改变压力 , 在可视窗中观察相态的变化过程 , 并 记 录数 据. 2结果与讨论 2 . 1 高压物性 实验研究表明, 在地层温度下 , 不同体系气体的 压缩因子和密度随 C O 含量 的不 同变化较大 , 并呈 现一定的规律. 在 同一温度和压力下 , 随着 C O 含 量的增加, 压缩 因子呈下降趋势, 并且 C O 含量越 高, 其降低幅度越大 驯; 密度呈上升趋势, 并且 C O 含量越高, 其上升幅度越大 , 越接近于液体密度 , 如 图 1 所 示. 图 1 不同 C O 含量天然气的压缩因子、 密度与压力的关 系曲线 ri g . 1 The r e l a t e d c ur v e s be t we e n t h e c o m p r e s s i o n f a c t o r a nd the d e n s i t y o f t he n a t u r a l g a s wi t h di ffe re n t c o n t e n t o f CO2 a nd pr e s s u r e 从图2可以看出, 气体的黏度对压力较为敏感 , 随着压力的增加气体黏度增加 , 呈现出类似与液体 黏度的性质. 这表明, 高压下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图 2 不 同 C O 含量天然气的绝对黏度、 体积系数与压力的关 系曲线 Fi g . 2 Th e r e l a t ed c ur v e s b e t we e n t h e a b s o l u t e v is c o s i t y a n d t h e v o l u me f r a c t i o n o f t h e n a t u r a l g a s wi t h d i ffe re n t c o n t e n t o f CO2 a n d p r e s s ur e 力成为主导作用 , 气体层问产生单位速度梯度所需 的层面剪切应力大 , 导致黏度大. 然而, 由于气体处 于超临界状态, 随着 C O 含量增加黏度值仍具有气 体黏度的特性 , 有较好的流动性, 有利于气藏开采, 还可看出, 在地层温度下, 压力越低 , 天然气体 积系数变化越陡; 压力越 高, 共变化趋势越缓. 随天 然气中 C O 含量增加 , 在同温 同压下 , 体积系数 略 有降低 . 实验表明, 随着压力的增加 , 天然气等温压缩系 数降低 , 呈幂指数变化. 此时, 天然气中 C O 含量对 其影响不大, 敏感性较弱 . 经分析发现 , 在低压和 高压区域 C O 含量对天然气水蒸气含量的影 响规 律不同. 在低压区域 , 不同 C O 含量的天然气水蒸 气含量数值相差不大; 随着压力的增加, 不同组分的 天然气含水量差异变大 , 见图 3 . 宝 \ 婿 赠 压力 / MP a 图3 不同 C O 含量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 水蒸气含量与压力的关 系曲线 Fi g . 3 Th e re l a t e d c u r v es be t wee n the i s o th e r m a l c o mp r e s s i o n f a c t o r a n d th e s t e a m c o n ten t o f t he n a t u r a l g a s wi t h d i ffe r e n t c o n t e n t o f CO2 a n d p r e s s ure 2 . 2 相 态特征 - 从不同 C O 含量天然气所对应的相包络线及 临界参数可以看 出, 随着 C O 含量 的增加 , 天然气 的I 临界参数增大 , 如图 4所示. 温度 / ℃ 图 4相图分析 Fi g . 4 Th e a na l y s i s o f p h a s e d i a g r a m 对于长深气藏 , 在地层条件 1 4 0 o C, 4 2 MP a 章星等 长深气藏天然气高压物性和相态特征研 究 .-- 4 7 .--- 下 , 其流体处于超临界稠密气态. 流体从气层流入到 井底 1 4 0℃ , 3 5 MP a , 温度不变, 即使压力降到废 弃压力 7 . 8 MP a , 流体仍处于超临界状态. 流体从井 底流 向井 口分离器 4 0 o C, 2 1 MP a 的过程中其相态 无变化 ; 但是在流过分离器后其相态变化十分复杂 尤其是在地面管线中 , 随着压力、 温度 的降低 , 流 体从超临界状态可能相变为气态 、 液态或气液两相. 3 结 论 1 对于含 C O 天然气 , 其压缩 因子 、 密度 、 体 积系数 、 等温压缩系数在低压 2 0 M P a以下 时表现 出很强的压力敏感性, 而水蒸气含量则表现相反. 绝 对黏度在实验压力下始终保持较强的压力敏感性. 2 从组分看 , 其压缩因子 、 密度 、 绝对黏度 、 水 蒸气含量随着 C O 含量增大而变化较大 , 对 C O 的 敏感性较强 , 而体积系数对 C O 的敏感性较弱 , 等 温压缩系数则没有表现出对 C O 的敏感性. 3 对 于长深 气藏来 说 , 原 始 地层 温度 1 4 0 o C 和井 口温度 4 0 c 均在两 相 区之外 , 在开发 从气层到井 口分离器 过程 中流体均不穿过气液 两相区, 可以判断该气藏为干气气藏. 参 考 文 献 [ 1 ] 朱黎鹞, 李留仁, 马彩琴. 长岭火山岩气藏水平井开发 技术[ J ] . 西安 石 油 大学 学 报 自然 科学 版 , 2 0 0 9 , 2 4 5 5 3 5 6 . ZHU L i y a o, LI Li u r e n, MA Ca i qi n.De v e l o p me nt t e c h n i qu e s o f t h e h o riz o n t a l we l l s i n Ch a ng l i n g v o l c a n i c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J ] . J o u r n a l o f X i h n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2 0 0 9 , 2 4 5 5 3 - 5 6 . [ 2 ] 杨克文 , 史成恩, 万晓龙, 等. 鄂尔多斯盆地长 8 、 长 6 天然裂缝差异性研究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J ] . 西安石 油 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2 0 0 8 , 2 3 6 3 7 - 4 1 . YANG Ke we n,S HI Che n g e n,WAN Xi a o l o n g,e t a1. S t u d y o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n a t u r a l f r a c t u r e s i n Ch a n g 8 a nd Ch a ng 6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Or do s Ba s i n an d i t s i n fl u e n c e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s[ J ] . J o u r n a l o f Xi h n Sh i y o u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r al S c i e nc e Ed i t i o n, 2 0 08, 2 3 6 3 7 _ 4 1 . [ 3 ] 袁士义 , 冉启全 , 徐 正顺 , 等 . 火 山岩 气藏 高效 开发 对 策研究 [ J ] . 石油学报 , 2 0 0 7, 2 8 1 7 3 - 7 7 . Y U A N S h i y i , R A N Q i q u a n , X U Z h e n g s h u n , e t a 1 . S t r a t e g y o f h i g h- e ffi c i e n c y de v e l o p me n t f o r v o l c a n i c g a s r e s e r - v o i r s[ J ] . A C T A P c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 2 0 0 7 , 2 8 1 7 3 - 7 7 . [ 4 ] 彭彩珍, 郭平, 贾闽惠, 等.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综述 [ J ]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 2 0 0 6 , 2 8 5 6 9 - 7 2 . P E NG C a i z h e n, GUO P i n g , J I A Mi n h u i , e t a1. A s u mma r y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v o l c a n i c r o c k g a s r e s e rvo i r[ J ] . J o u rn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I n s t i t u t e , 2 0 0 6 , 2 8 5 6 9 - 7 2 . [ 5 ] 孙 圆辉 , 宋 新 民, 冉 启全 , 等. 长 岭气 田火 山岩岩性 和 岩相特征及其对储 集层的控制 [ J ] . 石油 勘探 与开 发 , 2 0 0 9, 3 6 1 6 8 - 7 3 . S U N Y u a n h u i , S O N G X i n ra i n , R A N Q i - q u a rt , e t a1 . L i t h o l o g i c a n d l i t h o f a c i e s c ha r a c t e ris t i c s o f v o l c a n i c r o c k and t h e i r c o n t r o l o v e r r e s e rvo i r s , C h a n g l i n g G a s f i e l d[ J ]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2 0 0 9 , 3 6 1 68- 7 3. [ 6 ] 郭平, 孙雷 , 孙 良田, 等. 天然气高压物性测试分析方 法研究[ J ]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 1 9 9 8 , 2 0 4 2 6 2 9 . GUO Pi ng, SUN Le i , S UN Li a ng t i a n, e t a1. Me a s u rin g a n d an a l y z i n g me t h o d o f hi g h p r e s s u r e p r o p e r t i e s for n a t u r a l g a s[ J ] . J o u r n al o f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I n s t i t u t e , 1 9 9 8 , 2 0 4 2 6 - 2 9 . [ 7 ] 任双双, 杨胜来, 朱海鹏, 等. 混 C O 气井相态特征 [ J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9, 3 1 5 l 01 1 o4. REN Sh u a ng s h ua n g, YANG S he ng l a i , ZHU Ha i pe n g, e t a 1 .P ha s e b e h a v i o r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a s we l l wi t h r i c h c o n t e n t C O 2 [ J ] .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 t y N a t u r a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2 0 0 9 , 3 1 5 1 0 1 1 0 4 . [ 8 ] 胡建国, 译. 天然气压缩系数[ J ]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 9 9 5 , 1 8 2 8 0 8 3 . HU J i a n g u o . N a t u r a l g a s c o mp r e s s i b i l i t y[ J ] . N a t u r al C a s E x p l o r a i t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 1 9 9 5, l 8 2 8 0 8 3 . [ 9 ] 陈赓 良. 天然气压缩系数计算方法综述[ J ] . 油气储 运 , 1 9 8 7, 6 2 7 1 2 . C HE N Ge n g l i an g .N a t u r a l g a s c o mp r e s s i b i l i t y c a l c u l a t i o n s[ J ] . O i lG a s S t o r a g e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 1 9 8 7 , 6 2 1 2 . [ 1 0 ]罗光熹, 刘学龙. 高压天然气黏度的计算[ J ] . 天然气工 业 , 1 9 8 9 , 9 4 5 8 _ 6 2 . LUO Gu a n g x i , LI U Xue l o n g. Calc u l a t i o n o f t he v i s c o s i t y o f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g a s[ J ] . N a t u r a l G a s I n d u s t r y , 1 9 8 9 , 9 4 5 8 - 6 2 . [ 1 1 ]金祥哲 , 张宁生 , 王新 强. 气 体水含量 实验室 测定方 法 研究[ J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5 , 2 0 3 8 3 - 8 6 . J I N Xi ang z h e , Z HANG N i n g - s h e n g , WANG Xi n q i a n g . S t u d y o n t h e me t h o d f o r me a s u ri n g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w a t e r i n g a s i n l a b o r a t o ry [ J ] . J o u rna l o f X i h n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2 0 0 5, 2 0 3 8 3 8 6. 责任 编辑 贺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