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福音书《第一管理》.doc
企业员工NO.1的培训教材 一线管理人士的安全圣经 为中国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提供新的答案 第一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 祁有红 祁有金 著 目录 前言 新安全观,你不能不知道的血泪法则 第一章 为什么有人一生平安,有人事故不断新安全观 1.你真把“安全”当“第一”了吗 2.生命至高无上 3.安全机构是第一部门 4.一切事故皆可预防 5.安全背后的责任 第二章 还有什么比丢掉责任更可怕背景考察 1.堵住事故漏洞靠人人尽责 2.事故危害甚于战争 3.事故损失是个无底洞 4.追究责任,厂房挨着班房 5.责任意识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三章 能承担责任,才能安全生产新安全运动 1.不能有效制止,局面就会失控 2.政府在行动 3.安全责任需要共同承担 4.共担还要靠分担 5.让岗位负起责任 第四章 安全是你的职业底线管理延伸 1.责任是第一素质 2.怕死的才是好员工 3.选恋人也要讲究安全责任 4.安全是职业进步的阶梯 5.绩效考评要强调安全责任 第五章 让先进的“洋”管理本土化管理新知 1.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2.向美、德、日学习 3.写你干的,干你写的(美国-以人为本) 4.量化细化全面化(欧洲-制度至上) 5.预知预警,伤害早知道(日本-本质安全) 第六章 安全监管,为企业运营全程特护过程控制 1.谁说风险看不见 2.反复确认保安全 3.必要的安全指导老师 4.小偷进屋先干什么 5.安全审计必不可少 第七章 抓安全,要靠文化的力量企业文化 1.处罚不是万能药 2.最危险的地方凭什么最安全 3.安全文化就是金钟罩、铁布衫 4.颜色、光线、声音,个个性命攸关 5.跨国公司也青睐顺口溜 第八章 执行力,必须绝对落实组织氛围 1.事故是积累出来的 2.听得进批评,才没有哭声 3.违纪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4.付出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 5.安全执行力路线图 第九章 企业安全谁负责自我管理 1.死神对谁也不会网开一面 2.大祸源自小错 3.保证自己不被伤害 4.自己管理好自己 5.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第十章 为安全尽心,免亲人伤心情感管理 1.所有事故都是人祸 2.你“安”家才“全” 3.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4.你可听见妻儿老小的悲鸣 5.别拿情绪不当事 第十一章 想安全,还要会安全技能培训 1.撑开你的保护伞 2.学习比小心更重要 3.任何速度都不安全 4.防火防爆防污染 5.办公室安全大意不得 6.能力决定平安 第十二章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自助训练 1.你是否属于易出事故人格 2.想法决定活法,心智决定安全 3.别让情绪控制你 4.别让压力压垮你 5.平安就是无上幸福 附录安全管理工具 管理层指引 员工自主管理模板 后记在血泪和伤痛中诞生的文字 总序 作者简介 优势互补的兄弟组合 哥哥祁有红 长年担任专业报纸企业管理和经济法专栏主笔,对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和处理进行了长期的专业研究。遭遇车祸的经历和事故留下的伤痛,更让他透彻思考安全问题; 弟弟祁有金 来自中国安全管理最优秀的企业,10年基层安全管理的锤炼和与众多跨国公司合作的眼界,让他洞悉安全管理真谛,并卓有建树。 总序 新安全观,你不能不知道的血泪法则(1) 伤残患者汇集病房,呻吟哀嚎不绝于耳。 我遭遇车祸后住进医院,所见所闻刻骨铭心。 全国一年的事故损失,相当于1000多万个职工一年的辛勤劳动化为乌有,相当于近亿农民一年颗粒无收。 我国第一部安全经济学的作者罗云痛心地说。 上百部法律为何管不住“事故频发”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劳动保护杂志的文章感慨万千。 这一切源于一个亘古不变的命题安全。从宇宙洪荒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被赋予了无比沉重的意义;生命的足迹未来无论拓展到哪里,人类都无法摆脱,必须面对;人类要生存生活,劳动创造,拥有财富,它是这一切的保障;它更代表着道义和责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它的存在。 第一位的问题 现实让人无法轻松。 安全的对立面是事故。事故在这个世界上面目狰狞,大行其道,泛滥猖獗。厂矿企业、建筑工地、交通运输、机场码头、商场学校、家庭住宅等等所有生产、生活场所,总能见到事故的魔影;矿难、空难、海难等等灾难性的事件总是打碎世界的祥和宁静;工业伤亡、交通肇事、环境污染、食品卫生、药品安全等长期困扰社会,总让世人一筹莫展。事故的背后是哭声,是血泪,是家庭的破碎,是企业的泥潭,是社会无法承受之重。 形容往往是空洞的,但数字会说话。人类学家统计,二战结束后60年来,地球上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我们要问,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事故的日子能有多少天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最新报告显示,事故的发生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全世界每年因公死亡人数达到200多万人,是每年全球战争死亡人数的3倍。平均每7秒钟死1人,每分钟死8人,每小时死500多人,每天死6000多人,相当于每天发生一次像美国“911”恐怖事件那样的大灾难。这还不包括工伤以外的各类事故人数。人们害怕疾病,害怕战争,但事故同样让我们心惊胆战,让我们失去健康,失去生命,失去财富,失去物质基础。事故是除战争、瘟疫以外的人类大敌。 事故的损失是惨重的。事故经济损失占企业成本的比例,各工业国最低的为3,最高的达到8以上,甚至超过很多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英国安全卫生执行委员会(HSE)的研究报告显示,工厂伤害、职业病和非伤害性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英国企业获利的510。全美安全理事会NSC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每1美元的投资,平均可减少8.5美元的事故成本。我国企业界一年发生70多万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500亿元。 安全事故如同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不幸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注意到它,但却无法预测它会不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中国安全监管官员会见外宾时说“安全问题没有国界,它是全人类关注的焦点。” 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和企业经营管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更排在我国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三个不能”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6年1月23日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对人民负责。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安全第一”,安全管理永远是企业的第一管理。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预测随着中国政府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强硬,未来3至5年,事故处罚将成为致使企业亏损,经营难以为继,从而倒闭的重要原因。承担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责任的企业,将会在政府的监管行动中获得新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政府的严厉监管、事故的成本压力和保障员工生命健康的责任,将迫使每个企业都写好安全生产这张答卷。 安全,我们曾经误解你 怎么才能安全我们疑惑,我们寻找,我们想知道答案。 在从猿到人的劳动中,事故陪伴着人类的童年。原始社会时,人类栖息山林,以狩猎为生,身陷虎口之类事故不断,生产劳动总是与伤亡相伴,人们在安全生产面前是那么的弱小、无力。人类对安全产生了第一次误解原始社会的部落图体制腾,分明都是人类对之无能为力的动物的化身。人类企望用崇拜、敬奉的方式感化凶残的野兽,对人类大发善心或者保佑平安,以此求得安全。 据说,留守后方的妇女有意无意中将温顺的小动物驯化放养,把谷子撒到地里长出庄稼,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出现显著降低了生产劳动的伤亡率,无论是逐草而居,田间劳作,还是手工业生产,劳动过程和劳动对象对人身都够不成威胁,安全问题渐渐淡出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这次人类安全生产史上的飞跃,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一经验,也使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再次唤醒事故恶魔的时候,产生了幼稚的幻想,以为技术进步就一定可以根绝事故。 工业浪潮的涛声打破了田园诗般的宁静,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电力的广泛应用,正当人类陶醉于改造世界的壮举中时,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发明创造的机器反过来成为吞噬自己的魔兽;人类用血汗换取了利润,但前所未有的大产出的背后却是滴滴血泪、森森白骨;矿业开采、石油化工、加工制造、建筑安装、电力能源、交通运输几乎所有工业社会的产业门类都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人类掌握改造自然的力量越大,事故比以往具有的破坏力也越强。以战去战,以暴易暴,人类挥舞着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主动出击 总序 新安全观,你不能不知道的血泪法则(2) 应该看到,把企业安全作为工程,特别是系统工程,与人类第一次的安全误解相比是巨大进步。可是,为什么最近100多年来,安全手段和事故总是此伏彼起,给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感觉科学进步提高了物的安全状态物的安全状态为了论述简洁,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将用品、设备等生产工具,原材料等生产对象和厂房、场地等生产环境统称为物。物的安全状态是与人的安全行为相对应的概念,是安全管理的物质基础。,确实会减少事故,就像管制刀具、枪支、毒品等工具能够减少犯罪一样,但如果一个人具备了犯罪动机,即使没有刀枪也照样可以杀人越货。技术崇拜正像远古图腾一样,是人类对安全的再次误解。预防犯罪从根本上讲应该靠法治、靠教育,而把安全工程带来的物的安全状态,转化为企业的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又叫本质化安全、安全本质化、本质安全型等,意思是本质上是安全的。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机器、设备、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即使出现人为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的安全状态。广义的本质安全还包括人的安全行为,指从业人员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消除事故风险,和物的安全状态一起构成“人机”系统的安全。,则需要靠科学管理来影响人的安全行为。 安全管理,管理的位置占几分我们常说安全管理,但是整个社会注重的只是安全的工程性质,而非管理性质。在职称序列里,有安全工程师,没有安全管理师。在大学里,企业管理专业没有安全管理课程,少得可怜的安全知识被放在了人力资源或作业管理课程的某个角落;想较为全面地学习安全管理知识,要到安全工程专业去学。与此相反的是,海外的安全管理却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美国研究生教育开始培养管理方向的安全硕士,我国台湾地区将安全管理师设为企业的常设岗位。安全牵涉到的不仅是安全工程,还要考虑人力资源、投资管理、质量管理、法律责任等等。我们的一些知识界人士对安全生产认识尚且存在偏差,那么,更不能想象我们325万家企业(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都能对安全生产具有正确的把握。 新安全运动与新安全观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在事故高发期发起了各自的(第一次)安全运动。美国公路安全运动,导致新的联邦机构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诞生和联邦安全性能标准的颁布。日本自发布第一次交通战争宣言后,又在工业生产领域开展“5S”即“五常法运动”,发起“零事故运动”,增强了国民的安全意识。美国、日本的全民运动经验,引来事故多发国家的仿效。欧盟的道路安全运动,英国的工作场所“注意脚下”安全运动,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国在进入事故高发期后,政府、媒体、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安全,各方力量共同交汇成一场安全运动。这场有别于唤醒安全意识、突出安全技术的安全运动,被企业界称作是“新安全运动”。“新安全运动”旨在倡导新的安全观安全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第一位的大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是企业的第一部门;安全是人力资源、投资管理、运营流程等一切经营管理行为的否决标准;所有事故都可以通过管理预防;事故预防可以产生效益,安全是最大的财富,人的伤害是最大的损失;管理人员对于事故预防有直接责任,所有员工必须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负责。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过去半个世纪里,谈得最多的是“责任”。本书的两位作者,作为报纸经营管理专栏专职撰稿人和世界500强企业Sinopec开展国际合作的安全管理干部,同样深切地感受到,落实责任是一切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不二法门。开展新安全运动,就是要从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 一、企业安全,谁该负责 总序 新安全观,你不能不知道的血泪法则(3) 按照新的安全观,政府、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利害共同体,安全生产维系着三者的利害关系。政府对大众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的和谐发展负责;SA8000标准SA8000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Social Acoutability 8000的英文简称。由设在纽约的社会责任国际(SAI),联合欧美11个国家的工会、人权、儿童权益维护等非政府组织和认证行、会计师事务所等跨国商业机构,于1997年10月起草发布。该标准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等提出了具体标准。代表未来,企业在现代意义上也是公民,要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绿色利润;员工要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负责,要及时报告及纠正不安全的状态及行为,不被伤害也不伤害他人。三方各负其责,安全生产,才能做到“企业有钱可赚,工人有活可干,政府有税可收”,实现和谐社会的安全发展目标。 二、企业安全,谁在负责 国家、企业和岗位都有责任,然而,现实中却存在责任上移的现象。 从社会层面上看,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崭新执政理念,国家出台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和分解办法,安全环保指标成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硬杠。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正在表明某些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 从企业内部来看,多数企业勇于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企业负责人在安全面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甚至“下班听不得电话响,半夜害怕敲门声”。其实,最应该懂得珍惜生命的应该是员工自己,可是,一些员工却竟然认为安全责任有领导扛着,从而放弃了自己的安全责任,违章操作,违规作业,致使隐患不断,事故频发。 责任上移的原因,就是基础不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 三、企业安全,怎么负责 安全管理责任缺位,是现阶段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让每个人真正地负起责任新安全运动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将过去单纯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状态,化为走进员工的心灵深处,调动起全国2.15亿员工(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勇于负责的愿望。 延续了半个世纪的第一次安全运动,促进了系统工程在安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完善了风险控制技术,解决的是物的问题,诞生了无数的安全工程师。新安全运动是在此基础上,通过管理手段对安全责任意识持续强化,解决的是人为因素,探讨负起安全责任的思想和方法,使系统工程所分析的安全工作,事事有人负责,环环有人负责,必将把安全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请记住会刹车才可以驰骋千里,讲安全方能够幸福一生。 第一章 为什么有人一生平安,有人事故不断 生命至高无上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这一理念,多次作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活动主题。 国际上有关人权的公约,我国参加了20多个。这20多个人权公约涉及最多的是什么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基本人权,而且是首要的人格权。活着,并且要获得健康,是每个公民的最高利益,现代国家都用立法的方式对此加以保护。危及生命健康的安全利益,属于公共利益,中国政府采取了尽可能的干预政策。这种干预,不附带任何条件,不论生命健康遭受的危险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是自愿承受的还是不自愿的,而且不论这个人的职业、地位、学识等的影响,国家都会干预,用宪法、刑法、民法和一些部门法严加禁止。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不能破坏公共利益,危及他人安全。有人说,我自己剥夺自己的生命健康,可不可以这叫“自杀”。按照立法精神,自杀也是不能允许的。 尊重生命健康的权利,体现的就是人权、人本、人性。过去我们常讲“为人民服务”,现在常说“以人为本”,其精神实质是恒定不变的,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命健康权属于基本人权,没有生命健康,人的生存发展、人的价值体现和生活的幸福美满就是一句空话。“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安全生产”,是政府、社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 中国管理界第一部红色经典向解放军学习指出,“向军队学管理、从军队借鉴管理经验,这是组织管理的普遍现象。”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透过战争形态的变化趋势,让我们在思考组织管理和效率管理的同时,更应该从另一个侧面思考安全管理。我也更加坚信,我们政府在安全生产中提倡的“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符合人类的共同愿望,代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有史记载的人类战争,打的都是规模,都是人海战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多多益善”干什么用消耗呗。兵书有云“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战争胜负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在不计成本的惨烈死伤中谁能坚持到最后。两次世界大战,投入的军队人数都是用千万来计算的。不仅军人死亡,老百姓也不被放过。翻开史书,屠城的历史惨剧曾多次出现,距今最近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平民丧生,成为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世界战争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就意味着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和人口的锐减。 未来的战争不一样了,随着信息成为改变战争文化和战争思维定势的新技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核心理念必然会在战争中得以体现。进入21世纪后,在局部战争中已经有所表现,用精确制导炸弹打击敌方的军事政治目标,而且还要尽量少伤对方的军事人员。战争的成本效益概念也不一样了。精确制导武器成本大大下降,差不多相当于一枚特种炮弹。高科技条件下战争成本选择的结果,演变成大量使用精确武器,而不必大量使用成本高昂的人员,不再轻易地付出一个士兵生命的代价。太空武器已经在准备部署之中,未来战争主要是靠急速精准的目标打击,来代替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就在“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理念影响未来战争的时候,跨国公司管理中体现的“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精神,也在冲击着我们对安全的理解。 天津有家拉法基铝酸盐(中国)有限公司,他们把所有不能上班的 “工作日损失”都叫事故。一名女员工去北京办事,由于穿的是高跟鞋,下楼梯时崴了脚,一个星期不能上班。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却引起了拉法基公司的高度重视,在全公司开展了一次“高跟鞋危害”的宣传。拉法基一贯的做法是千方百计去找事故,再在公司里“大肆”宣传,不断地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消除因长期不出事故而可能产生的麻痹思想。 在拉法基这类公司,“高跟鞋崴脚”也叫安全事故。 很多城市都有施工挖坏管网造成停水停电的例子,这算不算事故我父母住的小区2006年6月也发生了类似施工事件,被当地媒体称为“宽带网‘刺’破供水网”,造成生活供水中断。但居民并未认识到这次停水是一起事故。主管部门认为,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就是事故,并且召开了停水事故分析会,进行深刻反思,制定防范措施。 杜邦公司甚至把别人的事故当作自己的事故。2000年12月5日,杜邦在苏州的生产基地附近有一家工厂因电焊火星引发火灾,最先赶到现场的人员中就有苏州杜邦的安全管理人员。他们对照别人的事故,检讨本厂的动火许可程序、消防设施、消防设备检测、人员培训和消防演练、火警预告和自动喷淋系统,“别人生病我吃药”,从思想和行动上力争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贯彻,容不下一点对人生命健康的伤害。 现在,随着安全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从系统理论、行为科学等多个角度观察事故,定义安全。无论哪家哪派,都不能离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理念,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安全管理的根本所在。 然而,在实践中,整个企业界正陷入系统性的误区。在安全工程观指导下的企业界,普遍把物的安全状态放在远远高于人的安全行为的地位,这是对“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背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数以万计的安全工程师,除了港台之外,却鲜有安全管理师的踪影。这种“物大于人”或者“只见物不见人”的安全实践现象,证明大家已经习惯于接受貌似科学实则荒谬的流行。诚然,物的安全状态和人的安全行为都是企业本质安全的基础,但是,物的安全状态不会自动生成,背后仍然要靠管理者和操作人的行为。完全可以说,安全生产,关键在人。人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最终决定本质安全的是人而不是物。无论生产形态怎样变化,安全设施怎样发展,都改变不了人在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为什么有人一生平安,有人事故不断 你真把“安全”当“第一”了吗 事故频出,重大特大多发,已经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安全第一”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高频词。对于我们企业中人来说,“安全第一”更是随处可见的常用语在报纸上、电视上、企业领导的讲话中,单位工作的总结里,在公司大门的门楣上,在车间厂房的墙上。 对很多人而言,“安全第一”太熟悉了,就像有个相声说的“咱哥俩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太想念了。那什么,您贵姓想念得我都记不得您叫什么名字了。”天天念叨得不知道对方叫什么,还真有可能,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条件反复刺激形成抑制,就像“安全第一”,许多人耳熟能详,却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置若罔闻。 “安全第一”现在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国际公认的公理“安全第一”公理。 “安全第一”源起何处谁率先提出的“安全第一”公理呢 最早提出“安全第一”公理的是美国人。1906 年,美国US钢铁公司生产事故迭发,亏损严重,濒临破产。公司董事长BH凯理在多方查找原因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生产经营方针“产量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产生质疑。经过全面计算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还有事故影响产品质量带来的经济损失,凯理得出了结论是事故拖垮了企业。凯理力排众议,不顾股东的反对,把公司的生产经营方针来了个“本末倒置”,变成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老凯理首先在下属单位伊利诺伊制钢厂做试点,本来打算是不惜投入抓安全的,不曾想事故少了后,质量高了,产量上去了,成本反而下来了。然后,全面推广。“安全第一”公理立见奇效,US钢铁公司由此走出了困境。 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办法抓经营,安全还能创效益,这对企业界就有了极强的冲击力。这一方针诞生后,迅速得到全球企业界的认可。1912 年,美国芝加哥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英国和美国不愧是同文同宗,学得最快。1917 年,英国成立了“安全第一协会”。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1927 年,日本以“安全第一”为主题开展了安全周活动,至今已坚持了80年。德国、法国、意大利、苏联等国在二战前后,我国是在建国之初,都开始提倡“安全第一”。那些年,世界各国因主义不同分成几大阵营,一种思想很难为各方认可,但各个国家都一致接受了“安全第一”公理。 对照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一现象也就不奇怪了。马斯洛1943年写了激励和人一书。按照他的研究结果,个人的需要有5个层次第一层,生理需要,要吃,要喝,要睡觉;第二层,安全需要,人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否则就会产生威胁感和恐惧感。这两个层次是基本需求,人们只有活下去,并且平安地活下去,才能够顾及高层次的需求,才能够有第三层社交需要,社会交往,寻求友谊;才能够有第四层尊重需要,考虑名誉、地位这些身外之物;才能够有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发挥潜能,追求成功。对一般人,即社会大众来说,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最最基本的需要,安全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少数人可以不管肚皮不要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实现后面的高级需要而牺牲基本需要。 任何社会普通人都是大多数,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会长期忽视普通人的基本需求,所以,“安全第一”能够超越意识形态,超越政治利益,成为各国所普遍接受的公理。 新中国于194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煤矿会议的决议中就提出“在职工中开展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尽可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生产。”到了80年代,政府全面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正式把“安全第一”纳入工业交通等经济生活的指导方针。到现在又过去了20多年,“安全第一”公理在很多地方很多企业竟然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绝不是个别现象。有家企业2005年安全生产月文艺晚会上的小品好消息,能够说明一些现实问题。 某县县委领导“好消息。经过全县上下一致配合,艰苦争取,我们终于被上级有关部门正式评为‘国家级贫困县’,从今年起财政拨款有保障了” 某公司领导“好消息。由于企业领导班子四处奔走,八方游说,上面终于将难得的破产指标给了我们,本企业可以正式进入破产程序了” 某造纸厂负责人“好消息。县环保部门收了我们的万元罚款后,同意我们的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产时间后延一年。在这一年内,我们可以继续往河里排污,不必再担惊受怕了” 某单位负责人“好消息。经过我们不断争取,有关部门终于同意我们的安全生产指标维持去年的数字不变全年仍然可以死人只要我们把死亡人数控制在之内,年终发奖金就没问题了” 当看到这个小品的时候,我也明白,这是反面诠释“安全第一”公理的极端例子。确定指标是为了有效控制,科学管理,但不能指标富余就放松责任。否则,就是对“第一公理”的背叛。当然,有指标比没指标要好。我们知道,人类要生存繁衍,社会要发展进步,安全是先决条件,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过去对待“安全第一”公理另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简单化,仅仅喊几句“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口号了事。 我们要明白“安全第一”公理的内涵,要明白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目标从理论上说永远是零,但不等于说,零事故就是安全生产。安全的对立面不是事故,安全的对立面是风险;零事故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零风险才是我们的永远目标。因为零事故仅仅是证明没发生事故,但并未证明消除了发生事故的“病灶”风险。有风险就有隐患,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安全第一”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方案原来设计了数百米的超高层建筑,但是因为消防部门的云梯只有100米高而被否决。我们还应该看到,真正零风险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常态下的安全是灰色的,是相对的,介乎于发生事故的黑色与绝对安全的白色之间的中间状态,各个企业之间,彼此只是色度的不同。坚守“安全第一”公理,树立“安全是灰色的”观点,代表了一种进步。不以是否发生了危害来判定安全,只有提高警惕,才能保卫安全。 做事就有可能犯错误,不做事永远不会犯错。“安全第一”公理是不是在提倡“不要做任何事情”全社会都不生产岂不是最安全当然,“不做事情”是不可能的,生产一天也不可能停止,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第一”是在社会可接受程度下的“安全第一”,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力做到的“安全第一”。我们永远不要指望天下太平,太平到全国全世界不发生一起事故,但是,尽量减少事故发生,尽量缩小事故损失,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企业要认识自己的安全责任,把法律和国家监管的政策作为尺度,充分衡量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和产品品质、成本效益等多种要素,确保风险“可控制之下(under control)”的“安全第一”。 第一章 为什么有人一生平安,有人事故不断 安全机构是第一部门 现在几乎很难找到没有安全机构、没有安全管理人员的企业,但是为什么还会出那么多的事故 “察言观色”很重要安全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精神饱满,神清气爽;事故频发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垂头丧气,士气低落。现在讲究企业内部的机构生态,就是指机构之间的关系。要考察一个企业的安全重视程度,就要看安全管理机构的地位。安全管理机构地位高,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威,说话才有人听;安全管理机构地位低,安全管理人员夹着尾巴做人,谁也不敢“得罪”,生产就无法保障安全。 通用电气的原CEO杰克韦尔奇说“一个组织是否重视某种理念,只要注意观察他们安排的领导班子即可。”我们之所以单独拿出安全机构的地位说事,是因为,一个企业是不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不是“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管理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我所在的单位属于世界500强的中石化,现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局长李毅中早年曾做过中石化下属企业的经理。1987年,他升任中石化总公司副总经理时,安全处还只是生产部下面的一个部门,“一支队伍五六条枪”。他主抓生产后,把安全处升格为安全生产监察局,和生产部门平级。1992年,精简机构,由于总公司高层的不同意见,安监局又被重新降回到五六个人的安全处,结果当年中石化接连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第二年,中石化重新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局。这几年,我每次外出开会都能听到很多人说中石化是中国安全生产最好的超大型企业,但是,却没多少人注意到安全机构在中石化的强势地位。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五官争功” 年终总结评比,评选先进部门,CEO“脑袋”让各部门发扬表扬与自我表扬的精神,推荐自己或者推荐别人。销售部经理“口腔”说,销路是他们打开的,效益好他们功劳最大;品管部门经理“眼睛”说,销得好是因为质量好,质量好品管部功劳跑不了;研发部门经理“耳朵”说,产品好是因为设计好,没有研发部门哪来的设计好;财务部门经理“鼻子”说,效益好是因为成本控制好,财务人员心没少操各个部门都加入了争功大合唱,只有负责生命健康的安全部门经理没话说,好像这一年除了花钱没别的成果。 最高首长终于说,鼻子眼睛耳朵“五官争功”,都觉得自己重要。确实都很重要,可是你们知道谁最重要吗命最重要,命没了五官都不需要。 这个故事在说,安全最重要,是基础,没有安全,其他工作都是白做。 由于工作中和跨国公司业务合作的需要,我对国际企业界安全管理的变化给予了较多关注。我再举一个在业界有代表性的例子。在中海油南海油田的施工单位中,有一家来自美国的菲利普斯公司,这家公司对待安全和安全部门的态度非常鲜明。菲利普斯规定,生产管理第一重要的是安全,不搞安全环保,就不能搞生产。公司有几个部门,其中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叫HSE是3个英语单词健康(healthy)、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的缩写。安全和员工健康、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是国际安全管理的总趋势。国内有些企业在引用HSE管理时加进了质量(quality)管理内容,并称为QHSE。部。公司规定,HSE部是第一部门,别的部门负责人可以外聘,唯独HSE部门负责人不可以,必须是本国培养的有经验并懂得系统工程、善于安全管理的人才。 我们的企业对此应该有所启发,知道企业中哪几个部门最重要。 管安全、管人才、管效益的三个部门应该处在龙头位置,开会坐前排,发文件居前列。国内的企业管理逐渐现代化,组织结构也逐渐变得科学合理,企业的岗位序 列出现了财务总监、市场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这些改革开放前没有的职务。但是,安全总监职务在国内却不多见,而国外的企业特别是风险大的行业则非常普遍。有人认为,“安全总监”,这不就是换个好听的名称吗可不能这样说。企业里一般安全管理部门的级别如果与各部门的级别一样,那么管理安全工作就时常会遇到不少阻力,监督力度就不会大。 国外的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如果安全机构领导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部门经理,很难有足够的权威,还会产生我们称之为的“箩筐现象”各个部门把安全管理部门当成箩筐,都把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甩进安全管理部门这个“箩筐”。“安全总监”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安全管理机构的领导变成了总监,级别比各部门领导要大一级或大半级,具备较强的安全专业技能,拥有较高的资质,主要负责监督工作,独立行使安全生产监督权利,拥有很大的监督权和处罚权。 现在企业有CEO(首席执行官)、COO(首席运营官)、CFO(首席财政官)等,安全管理方面则称“CSO”。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安全问题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CSO(首席安全官)应运而生。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等大公司也纷纷设置CSO。CSO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含义,有的负责职员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有的负责防止公司网络免遭黑客攻击,有的主要保证提供产品的性能安全。CSO的注解也不断增加,现在已经被称为“首席安全策略家”了。职责范围要求CSO们,必须从管理角度而不是技术角度,预见并防止潜在的安全隐患,还要能够指挥对付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著名的“猎头”公司克里斯蒂安延伯斯公司调查了财富前1000强企业的390名执行总裁,高达95%表示对CSO感兴趣,25%称准备聘用CSO,8%已经着手招聘CSO。 国内外的厂长经理是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这点是共同的。但是,无论是安全总监还是CSO,国内的企业却很难找到对应的领导岗位。我们主管安全的企业副职领导都兼着主管生产的重任,没有专门以安全为业。这会造成生产吃紧时容易忽视安全,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和心思用在安全管理上。 人们常说“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可是,对于安全管理来说,这句话得反过来,“有地位才能有作为”。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地位重要了,才能谋划出重要决策,也才能发挥出重要作用。安全管理机构成为企业的第一部门,有了第一部门的权威,整个企业才能形成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 第一章 为什么有人一生平安,有人事故不断 一切事故皆可预防 两千年前的荀子说“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上学时读这段话并没有多想,现在我明白了,对付事故保障安全,可以借助古老的中国智慧。因为,荀子说了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设警戒,防患于未然,这叫预防;第二种办法是在事情或者征兆刚出现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微杜渐,防止事态扩大,这叫补救;第三种办法是在事情发生后再行责罚教育,这叫惩戒。荀子列出了三种方法后认为,预防为上策,补救是中策,惩戒是下策。 有位客人去拜访一家主人,他见那家人的厨房里烟囱做得很直,一烧饭就直冒火星,而灶门旁边还堆了许多柴草。这个客人看到这种情况,就劝主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搬得离灶远一些,这样不容易引起火灾。主人听了,却当作耳边风。不久,这家人果然失火了,幸亏邻居们赶来抢救,才把火扑灭。事后,主人设宴酬谢救火的邻居,凡是那些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都请入上席坐,其他救火的人也都按照功劳大小排定座次。于是有人对主人说“如果你早听那个客人的话,就不用备办酒席,更不会发生这场火灾。今天你按功劳大小来请客酬谢大家,光把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当作上等客人,而那个劝你改造烟囱、搬走柴草的人却没有得到你的什么好处,这是什么缘故呢”主人听后恍然大悟,赶紧把那个人请来,敬为上宾。 汉书中“曲突徙薪”的故事告诉我们,安全管理就应该把功夫花在预防事故发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