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北部区域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pdf
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 油学 院学报 2 0 0 9 年 1 o 月第 3 1 卷第 5 期 J o u r n a l o f Oi l a n d Ga s T e c h n o l o g y J . J PI Oc t . 2 0 0 9 Vo 1 . 3 1 No . 5 塔里木盆地 I t 区域石 油地质特征及 油气 分布 何世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资源学院,湖 北武汉4 3 0 0 7 4 孑 JJ 1 煊 ,刘守亮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 油厂,宁 夏银J I l 7 5 0 0 0 6 [ 摘要]从塔里木盆地北部 区域特 征研 究入手,同时针对塔里木盆地 北部 区域 油气 田 藏成 藏模 式及 油 气分布规律 进行 了具体 的分 析 ,对 于在该 区域 正确 识别石 油地质 特征 及油 气分 布具 有 重要 的指 导意义 , 同时也为塔 星木 盆地 北部 区域储层评价研 究提供 了参考 。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北部 区域 ;石油地 质特 征;油气分布 [ 中图分类号]T E l 2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0 9 7 5 2 2 0 0 9 0 5 0 2 3 7 0 3 1 区域特征 塔北早期有以寒武一 奥陶系为源岩的满加尔 、顺托果勒、草湖 3大油气源区。晚期的 6大油气源区 中,以寒武一 奥陶系为源岩的有满加尔 、顺托果勒 、草湖、阿克库勒 ;以石炭 系为源岩 的是阿瓦提 ;以 三叠一保罗系为源岩的有库车。从生油气规模看,满加尔、顺托果勒 、草湖是早 、晚期油源叠合区,显 然是塔北最重要的油气源 区;阿克库勒、顺托果勒具有油源区及接受区的双重性质 。库车坳陷作为三叠 系 、侏 罗系两 旁源岩 叠合 的油 源 区 ,资源 集 中 ,不 仅是 油气 源 区 ,也是 非 常有 利 的油 气 聚集 区[ 1 ] 。 从 油气产 能来说 ,塔 北油 气 田 藏 的合 理 稳定 原 油产 量 多 在 5 O ~ 1 0 0 t / d上 下 ,应 该 属 于 中一 高 产 ;凝析气田 藏的气产量 稳定 1 6 ~8 1 1 0 m。 ,亦属中一 高产 。 从资源结构来说 ,在塔北地区 不含塔 中已找到控制储量级别 以上的原油 含凝析油储量与天 然气储量之比约为 2 . 4 1 ,可以说是油 、气并重 ,以油为主。塔北 已发现的油气 田 藏主要分布在 沙雅隆起上 ,包括雅克拉断凸及亚南断裂的下盘 、阿克库勒凸起 、哈拉哈塘凹陷、东河塘,它们一般沿 断裂 带成排 成带分 布 ,分布 的地 质 时 代 很 广 , 目前 已在 9个 层 位 发 现 了油 气 田 藏 ,陆 相 以新 生 界 、 海相以中生界和石炭系的储量最多、产量最高 ,如图 1所示 。 对塔北油气田 藏沉积地层与油气形成的关系分析表明,沉积地层不仅能为形成油气藏提供物质 基 础 油源岩 ,还 可提 供储 集空 间 储层 和封 闭条件 盖 层 。塔里 木 盆地 是大 型 海相 与陆 相沉 积盆 地 ,发育有 3大套生油岩和多套储集岩系及盖层。 2 油气田 藏 成藏模式 及油气 分布规律 塔北地区几套烃源岩,经历 的叠加油窗时间早 自加里东中期 晚至现今 ,多时代储层发育也为油气储 集提供 了空间,历次构造运动形成的各类 困闭则为油气聚集提供 了条件。因此必然 出现多期成藏的状 况,正确进行成藏期的划分 ,对认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及不 同构造地 区油气分布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 . 1 成藏模式 塔北地区由于存在古生界及中生界 2 大套源岩,长期的低地温场及海西期油气长期的演化间断 主 要是隆起区 ,使古生界烃源岩油气窗时间跨度很大 ,多个不整合面及晚期在 隆起 区发达的断裂系统又 [ 收稿 日期]2 0 0 9一O 81 O [ 作 者简介]何世 武 1 9 7 0一 ,男 ,1 9 9 4年大学毕业 ,工程师 ,硕士生 ,现从 事项 目管理研究 工作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 0 0 9年 l O 月 图 1 塔里木盆地北部 区域油气 田 藏 分布示意图 为 油气运移 提供 了有利 的三 维空 间 ;古 生界 、 中新生 界广泛 发育 的储 盖组合 也为 多种多 样 的成 油组合提 供 了有利条 件 。因此 ,要 描述 如此 复杂 的成 藏过程 ,就必须 以烃 源岩 的成烃过 程这 一成 藏最基 础 的条件 作为主线,再结合其它成藏诸要素 ,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 1 烃源岩分类及供 油时间 由于海陆交互相的石炭系烃源岩,无论其成油有机质类型还是成熟度 均与下古生界烃源岩有很大差异 ,混合型母质及中等成熟度特征更接近于中生界烃源岩,因此,在描述 成藏过程的源岩划分时,将其与中生界划为一类不单独划出,以免形成更复杂的成藏组合类型。 根据区域油气演化历史 ,几套烃源岩的供油时间可分为 3 期 ①下古生界烃源岩在古生代生成的油 气 “ 古生”油气 ;②下古生界烃源岩在中新生代生成的油气 “ 后生”油气 ;③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生界 三叠系、保罗系在新生代生成的油气 “ 新生”油气。 2 储 集层及 储 盖组合该 区储层 从上震 旦统 到 中新统 广泛 发育 ,经 勘 探证 实 的主 要储 层 有下 奥 陶 统 、志 留系一 泥盆 系 、石 炭 系 、三 叠系 、保罗 系 、下 白至统 、下 第 三 系 、中新 统 ,各 套储 层 均 分别 与该 层位的盖层或其他有封差条件的层位形成储盖组合。 3 成藏 时期 该 区成 藏期 可分 为 ,早 、晚海 西期 的下 古生 界海 相 油 气成 藏 期 ;新 生代 喜 马拉 雅期 的陆相油气成藏期及中新生代下古生界海相油气的又一次成藏期,整体上与主要圈闭形成期及储盖组合 形成期相互匹配 。 2 . 2油气 分布 规律 根据油气产出特点、源岩展布 、成烃类型及油气生成、演化与运移 、聚集过程 、成藏模式、成藏时 期 、成藏分异及 区域构造演化特点 ,塔北地区不同成藏特点及不同成因类型油气的分布规律 ,从整体上 可分为 自北而南近东西向展布的 4大区带 ①晚期陆相油气聚集区;②晚期海相油气聚集区;③早 、晚 期海相油气叠合聚集区;④早期海相油气聚集区。它们 的油气分布如表 l 所示 。 1 新生新储为主的晚期陆相油气聚集区 该区包括沙雅隆起北缘与库车坳陷。研究证实已发现的 均为陆相油气 轮台、提尔根 、英西及库车依奇克里克。成藏特点是 ①产层时代多为白垩系及其以上 地层,尤其是上、老第三系;②产出的油气以高气/ 油 比的凝析油气为主,尤其是第三系产层 ,白垩系 产层气/ 油 比相对较低 ;③油气源主要是库车坳陷的侏罗一 三叠系,轮台地区轮南断裂下盘的侏罗系及英 西地区南邻的三叠系源岩发育区亦属于有效源岩;④成藏模式单一,为新生新储的背斜型或构造岩性型 晚期油气藏;⑤油气组成单一.混源现象极少 。 2 后生为主的晚期海相油气聚集区 该区包括沙雅隆起的阿克库勒及雅克拉等几个凸起区,是当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1 卷第 5期 何世武等 塔 里木 盆地 北部区域石油地质 特征 及油气分布 前油 气勘探 开发 的重点 地 区 ,塔 北 已发 现 的 9 O 以上 的 油气均 属此 类 型 。成 藏 特点 是 ① 产 层 时代 多 , 有震 旦 系 、寒武 系 、奥陶 系 、石 炭 系 、三叠 系 、 白垩 系等层 系 ,但 各 区块 都有 其重 点 产层 。阿克库勒 以 三 叠系为 主 ,其 次石炭 系 ;雅克 拉则 以 白至 系为 主 ,其 次古 生界 ;②产 出的油 气结 构差 异 很大 ,雅克 拉 以高气/ 油 比的凝 析油气 为 主 ,波斯 坦 的石炭 系与 阿克 库勒 的三叠 系则 以 中等密 度 原油 为 主 ,气/ 油 比较 低 ;③油 气性质 的主控 因素 是成 藏后 的封 盖 保存 条件 ,波斯 坦 、阿克 库勒 与雅 克拉 同属 晚期 成藏 ,但 波 斯坦 、 阿克库 勒 主成藏 期是燕 山晚期 ,雅 克拉 则是 喜马拉 雅 晚期 ,源岩 均 以奥 陶系 为主 ,为晚期 生成 的 高成熟油气。油气混源现象多见 ,但陆相油气抑或石炭系油气所占份额很少 ,海相油气 占有主导地位。 表 1 塔里木盆 地北 部区域油气分布规 律 3 油气分布特征 塔 里木盆 地北部 地质 条件 复 杂 ,演化 历 史 曲折 ,塔北 油 气 分 布 除具 有 塔 里木 盆 地一 般 油气 藏 的特 点 ,即多类型 、多层系、深埋藏、沿断裂呈不整合分布,以中小型油气藏为主、多期成藏等特点外 ,还 具有 以下 的特点 。 1 较高的气油 比,不 同的区带气 油 比值 差异很大。轮 台断 隆凝 析气 藏的气 油 比一 般为 7 1 9~ 2 4 3 9 3 ,气油比最高的区带是羊塔克构造带 ,为 6 1 3 6 ~2 4 3 9 3 ;其次是英买 7和提 尔根构造带 ,分别为 1 0 9 1 9 4 0 6和 1 2 4 5 3 5 7 9 。 2 凝析油含量普遍较高,但异地或异层其差异较大。即地层从新到老其含量逐渐降低 ,同一层系 构造高部位含量低 ,低部位含量高。 轮南低隆特高凝析油含量 的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轮南断垒、吉拉克 、解放渠东等地 区的三叠系,凝 析油含量为 3 2 4 ~1 1 5 1 g / m。 ;低一 中等凝析油含量 的凝析气藏主要分布于吉拉克 、轮南中区和南区、桑 塔木断垒的石炭系、奥陶系,凝析油含量为 3 2 1 8 5 g / m。 。 3 塔北凝析气藏的流体富轻组分 、贫 中间组分 、微含或不含重组分 。 [ 参考文献] [ 1 ] 李红南 ,魏垂高,张世 奇,等 .塔里木盆地塔 中地 区志 留系成藏控制因素 [ J ].油气地质 与采 收率 ,2 0 0 6 ,】 3 3 4 3 4 9 . E 2 3黄捍东 ,魏修成 ,叶连池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研究的地质物理基础 [ J ]. 石 油地球 物理勘探 ,2 0 0 1 , 3 6 5 5 9 1 5 9 6 . [ 3 ]龙建东 ,徐安娜 ,李 明 .缝洞型碳酸盐岩 内部局域振幅横 向差异性储层 预测法 [- J 3 .石油地球 物理勘探 ,2 0 0 3 ,3 8 1 5 8 6 1 [ 编辑] 苏开科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