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doc
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编制要求(试行)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目 次 前 言1 1 总则3 2 基本规定4 3 内容构成5 4 深度要求6 5 审查与备案8 附录A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9 A.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格式要求9 A.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章节顺序16 A.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图要求21 附录B 煤矿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正文部分编制内容及深度24 附录C 非煤矿山地下开采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正文部分编制内容及深度51 附录D 非煤矿露天开采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正文部分编制内容及深度74 I 前 言 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结合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工作实践经验,编写了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 本要求规定了湖北省行政区域内的煤矿及非煤矿山类固体矿产开采工程项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内容和深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附图的格式及编制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主要作用是论证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为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审批和授予采矿权提供科学依据;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产品方向、资源利用率、采矿回收率、贫化率、选矿回收率和矿山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科学性、先进性、合规性的评估,为监督管理和矿产资源有偿化使用评估提供依据;同时指导矿山开采初步设计、并约束采矿权人科学合理的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不得用作矿山建设的直接设计依据,不得代替矿山设计和用作其它评估的依据。 本要求包括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部分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内容构成、深度要求、审查与备案等内容,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内容做了总体规定。附录A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内容要求,详细规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格式、章节顺序和编图要求。章节顺序和编图要求按煤矿、非煤矿地下开采和非煤矿露天开采进行了分类,并分别提出要求。附录B为煤矿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正文部分编制内容及深度。附录C为非煤矿地下开采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正文部分编制内容及深度。附录D为非煤矿露天开采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正文部分编制内容及深度。 本要求自发布之日起作为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的依据。 本要求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提出。 本要求起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于新胜 陈千汉 吴金现 高燧峰 王育才 辛德林 张建平 封金权神克强。 本要求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 1 总则 1.1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结合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工作实践经验,制定本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在湖北省行政区域内的煤矿及非煤矿山类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盐类矿床及其它液体矿床可参照执行。 1.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内容和深度,应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目的和用途为中心,力求实现编制内容齐全、数据准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结论明确。应能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矿产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监督和实施矿业权有偿化处置的需要。 1.4 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单位的资质要求大型矿山设计应具有甲级工程设计资质,中、小型矿山应具有乙级以上工程设计资质。设计单位应按持有的设计证书、核定的业务范围和级别承接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任务,严禁跨专业跨等级承担业务。 1.5 本要求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深度的通用要求,具体的矿山工程项目,执行本标准时可根据编制方案的目的和矿山资源的赋存条件,对本要求的条文进行适当调整。 1.6 本要求规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当本要求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7 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和标准。 2 基本规定 2.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基本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国家或省、市(区)有关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批复文件; 2 相关行业规划; 3 划定或变更矿山范围的批复文件; 4 地质勘查报告及评审备案证明(或储量核实报告及认定书); 5 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规程、规范。 2.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应附下列支撑性文件 1 委托书; 2 产品市场调研资料; 3 编制投资估算所需要的各种指标、标准、造价信息等资料; 4 矿山附近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5 矿山内有制约矿山开拓开采的军事设施、文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及敏感保护目标时,应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审核(或同意)文件。 2.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的常用术语、图形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2.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文件中所使用的量、单位和符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3101、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GB3102.1执行。 3 内容构成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说明书、附表、附图和附录(附件)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具体编写格式、章节顺序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内容和深度应符合附录B、C、D的要求。 4 深度要求 4.1 全面体现矿产资源的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发挥最大效益的原则。方案编制目的明确、编制依据充分、支撑性文件齐全。 4.2 对矿山建设条件的分析客观真实,矿区自然经济环境与周边矿山关系明确。 4.3 矿区地质矿产条件方案应简明阐述矿区地质条件、矿山地质条件;详细阐述矿床(体)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品质、工业品级、开采加工性能;对矿区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对矿区资源储量、地质工程勘查程度作出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4 资源储量方案所依据的地质报告和审批文件,应对各矿层资源储量品级、品位、数量详细列表阐述;对设计利用储量、开采储量、设计损失储量的储量类别和数量,应列表予以阐述;对露天开采矿山,应按开采台阶计算资源储量。 4.5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学的选择合理的采矿、选矿和相关加工工艺,提高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利用程度;暂不利用的资源储量和共伴生矿,应从开采加工技术、市场需求、经济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性设计方案和措施;充分论证尾矿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4.6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先进性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矿石复杂类型、难选冶资源及中低品位贫矿资源,应充分体现开发利用技术的先进性,必须有技术攻关和中试成果资料作为开发利用方案的技术支撑。 4.7 科学确定“三率”指标在综合考虑资源特征、开采技术条件、能耗、经济和环保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开采回采率、矿石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等指标。“三率”指标应充分体现其先进性。 4.8 开采方式与建设规模根据矿区地质条件、矿床(体)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经方案比选合理确定开采方式,对于选择地下开采或露天开采优势不明显的矿床,应进行开采方式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矿山建设规模和服务年限应遵循与矿床规模相匹配的原则,同时应满足行业规定;技改类矿山变更建设规模应有相关管理部门的技改批文。 4.9 开拓运输方案与采矿方法应多方案对开拓运输、采矿方法、厂址进行比较,论证其技术经济的可行性、科学性、确定最优方案。提出主要设备选择方案。 4.10 选矿方案及尾矿库选矿方法、厂址、尾矿库应进行综合比选论证,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非单一矿种的矿山,应提出共伴生矿的选矿加工设计方案和综合利用指标;难选矿产、低品位矿产、选冶技术及环保要求高的矿产(湖北省境内的高磷赤铁矿、钒矿、银钒矿、金红石矿、稀土矿等)应在选冶攻关突破并通过相关部门组织鉴定后,才能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尾矿应有尾矿库建设方案和尾矿综合利用方案。 4.11 通风安全对影响矿山建设、生产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矿井通风应进行风量及风压计算,合理确定方案。 4.12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保护综合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提出防治方案与措施。 4.13 投资估算费用估算依据充分,单位取费合理,产品市场价格有三年以上统计资料,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详细合理,满足矿业权价款评估的需要。 4.14 改扩建矿山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论述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改扩建的必要性、可行性,改扩建规模、主要改扩建内容,原有设备、设施利用情况,与原有生产系统的衔接关系等。 5 审查与备案 5.1 开发利用方案的送审。送审资料包括文本、附图和矿区地质勘查报告及批文。 5.2 开发利用方案的评审。由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或委托有技术实力的机构、组织专家对开发利用方案进行评审。邀请的专家必须是行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类、经济类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5.3 专家评审意见书的确认备案。评审工作结束后,评审单位和矿业权人将开发利用方案和专家评审意见书一并报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审查确认(或备案)。 附录A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A.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A.1.1 开发利用方案名称 开发利用方案包括新建项目、技改项目(改变采矿方法、开采布局、产品方向,调整开采规模,因资源整合矿山合并或分离等)和变更项目(变更矿区范围、开采标高、增加或减少开采矿种、矿层等),方案名称由建设单位名称矿山名称矿产资源利用方案组成。矿山名称中未体现矿种的还应加上矿种。如 单位矿(矿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A.1.2 编排格式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说明书编排形式上,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附件)构成。各部分按下列顺序编排 1.前引部分 1)封面。封面格式见A.1.2.1 2)设计资质证书。证书应附有编制单位的工程设计、质量体系认证等资格证书(红章)。 3)扉页。扉页格式见A.1.2.2 4)编制和校审人员名单。人员名单格式见A.1.2.3、A.1.2.4 5)目录。由前言、正文目录、附表目录、附图目录及附件目录组成。 2.矿山基本情况表。矿山基本情况表格式及填表要求见A.1.2.5 3.正文部分 4.附录及附件部分 A.1.3 文本格式 文本一律采用Word格式,A4页面。其中 封面格式标题,二号宋体(加黑),一般1-2行为宜,超长标题字体紧缩。提交单位及时间,三号宋体(加黑)。 扉页标题,二号宋体(加黑),责任签三号仿宋体(加黑)。 目录以正文中2级标题自动生成,四号宋体。 正文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黑),二级标题小三号宋体(加黑),正文四号宋体。 其它格式要求扉页除应包括封面所有的内容外,还应有工程编号、工程规模,方案编制单位的院长(总经理)、总工程师和项目总设计师签名(或盖章),并在编制单位名称上加盖资质专用章。 A.1.4 图件格式 附图MAPGIS格式、AutoCAD格式,以A4页面图签外露折叠;插图(A4或 A3幅面)转图像文件(JPG或其它格式)插入正文中。 附图目录附于正文目录之后,分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等项列表(隐格)。 A.1.5 附件格式 以A4或 A3页面折叠装订。 A.1.6 文本章节及文本插表插图编排 正文部分应按照章、节、条、款排序。各章、节应有章、节标题,位置居中。章、节层次编号及名称应按A.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的章节顺序执行。各章节内容和深度,应按本要求附录B~附录D的要求分类编写。 正文中的插表应在节中连续,并在章节号前加“表”字编号。当一节中有多个表时,可在章节号后加表的顺序号。表中的章节编号应采用阿拉伯数字,章节层次之间加圆点。表的顺序号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在章节编号后用短横线“-”分隔。表的编号后应空一字列出表名,列于表格上方居中。 正文中的插图排序和表的排序方法相同,在章节号前加“图”字编号,位置列于图的右下方。 A.1.7 附录和附件内容 1.新建项目附件 1)采矿权矿区范围批准文件; 2)矿区地质勘查报告审批备案文件; 3)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文件(必要时); 4)与矿山设计或审批有关的会议纪要或文件; 5)企业向设计单位出具的方案编制委托书; 6)设计单位资质证书; 7)企业工商营业执照; 8)企业组织机构代码; 9)其它要求的附件。 2.技改或变更类矿山应增加 10)矿区资源储量勘查报告或核实报告审批文件; 11)矿山开采范围变更审批文件; 12)矿山技改立项批准文件; 13)煤矿矿井保留、整合、变更批准文件; 14)原采矿许可证; 15)安全生产许可证; 16)矿长资格证; 17)属对原开发利用方案做局部修改的,附原方案审查备案文件。 3.特殊附录材料 18)“三下”开采矿山专项论证报告审查批准文件; 19)复杂条件下开拓方案论证报告审查意见书或管理部门证明; 20)与矿山开发利用技术有关的技术开发、科研和实验验收意见(如高磷赤铁矿、低品位铁矿选矿、钒矿及其它难选矿石); 21)涉及特殊环保要求的矿产,还应提供环保技术论证报告审批文件; 22)与相邻矿山签订的与本矿山开采活动有关的协议。 (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矿(井)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编制单位 提交单位 年月 A.1.2.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封面格式 (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矿(井)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工程编号 工程规模 院长(总经理) 总工程师 项目总设计师 (编制单位名称)[加盖资质专用章] 年月 A.1.2.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扉页格式 A.1.2.3 参加编制人员名单表表格形式 参加编制人员名单 专 业 姓 名 签字 职 务、职 称 A.1.2.4 参加审核人员名单表表格形式 参加审核人员名单 专 业 姓 名 签字 职 务、职 称 A.1.2.5 矿山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基本情况 采矿权人 企业性质 开采矿种 方案编制单位 资质证号 项目性质 编制目的 矿权范围 拐点数量 交通及建 设条件 面积(k㎡) 开采标高(m) 编制的主 要依据 采矿证 储量 文件 生产规模 文件 其它文件依据 范围划定文件 以往开 采情况 已开采范围 储量消耗 (kt) 设计主要开 采指标() 损失率 贫化率 回收率() 资源利用率 矿石 资源量 (kt) 地质储量 设计 储量 设计 损失 矿量 永久 矿柱 其它 矿柱 开采 储量 坑道保安矿柱 矿层(体) 特征 开采技 术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环境地质条件 总体评价 类型 涌水量 m/d 正常 类型 顶板 矿层 类型 其它 瓦斯 最大 底板 其它 开拓方式 开采方法 开采规模 (kt/a) 近期 中长期 服务年限 (年) 全区 Ⅰ Ⅱ Ⅲ Ⅳ Ⅴ 可采储量 (kt 全矿山 分采区 Ⅰ Ⅱ Ⅲ Ⅳ Ⅴ 三级矿量 开拓 备采 准采 开拓工程布置简要描述 开拓 工程 量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主要 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主井 副井 风井 其它井巷 选矿及尾 库设施 选矿 方法 尾砂 处理 尾砂库容量 (万方) 经济效益 总投入(万元) 年销售收入(万元) 年生产成本(万元) 年利润(万元) 返本期 收益率 主要附图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主要附件 序号 附件名称 序号 附件名称 A.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章节顺序 A.2.1煤矿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章节顺序 前 言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 第二节 编制依据 第三节 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 煤炭需求现状和预测 第三章 矿产资源概况 第一节 矿区总体概况 第二节 井田资源概况 第四章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第一节 开采方案 第二节 井田开拓 第三节 矿井防治水方案 第五章 井下开采 第一节 采区布置 第二节 采煤方法与工艺 第六章 矿井通风 第七章 矿井主要设备 第八章 地面设施 第一节 煤炭的洗选加工 第二节 主要辅助设施 第九章 职业卫生与安全 第十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方案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案 第三节 土地复垦方案 第四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第十一章 建井工期与技术经济 第一节 建井工期 第二节 技术经济 第十二章 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附录 A.2.2非煤矿山地下开采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章节顺序 前 言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矿山基本情况 第二节 编制依据 第三节 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第三章 矿产资源概况 第一节 矿区总体概况 第二节 矿区资源概况 第四章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第一节 开采方案 第二节 厂址方案 第三节 防治水方案 第五章 矿床开采 第一节 首采地段的选择及开采顺序 第二节 生产能力验证 第三节 开采移动范围的确定 第四节 采矿方法 第五节 矿井通风与防尘 第六节 矿井排水 第七节 建设工程及采掘进度计划 第六章 矿山机械 第一节 提升运输 第二节 坑内运输 第三节 矿井通风设施 第四节 压气设施 第五节 排水设施 第七章 选矿及尾矿设施 第一节 选矿方案 第二节 尾矿设施 第八章 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设施 第一节 总图运输 第二节 供电、通信与自动化仪表 第三节 给排水 第四节 供热与通风、除尘 第九章 职业卫生与安全 第十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方案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案 第三节 土地复垦方案 第四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第十一章 建设工期与技术经济 第一节 建设工期 第二节 技术经济 第十二章 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附录 A.2.3非煤矿山露天开采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章节顺序 前 言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矿山基本情况 第二节 编制依据 第三节 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第三章 矿产资源概况 第一节 矿区总体概况 第二节 矿区资源概况 第四章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第一节 开采方案 第二节 厂址方案 第三节 防治水方案 第五章 矿床开采 第一节 首采区及初始开段沟位置 第二节 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第三节 开采工艺及开采方法 第四节 采、装、运设备选型 第六章 选矿及尾矿设施 第一节 选矿方案 第二节 尾矿设施 第七章 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设施 第一节 总图运输 第二节 供电、通信与自动化仪表 第三节 给排水 第四节 供热与通风、除尘 第八章 职业卫生与安全 第一节 采场及排土场边坡稳定 第二节 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九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方案 第二节 水土保持方案 第三节 土地复垦方案 第四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第十章 建设工期与技术经济 第一节 建设工期 第二节 技术经济 第十一章 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附录 A.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图要求 A.3.1图件编制的基本要求 方案附图齐全规范、整齐美观、各类图件必须计算机制图,彩色图面。 图件编制比例尺选择合理,地形地质图、资源储量计算图、开采现状图、开拓系统综合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中段开采平面图等比例尺一般不应小于15000,煤矿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采区巷道布置等图件不应小于12000,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一般在1500~11000。 图面整饰、图式图例、责任签应符合矿山初步设计编制要求。 A.3.2图件编制遵循的规程规范 煤矿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图要求执行煤炭矿井制图标准(GB/T50593-2010);非煤矿山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图要求执行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GB/T50564-2010)。 A.3.3矿区资源储量计算图 矿区地形地质图、资源储量计算图应引用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地质勘查报告中正规图件。设计单位重新绘制的应注明资料来源。 A.3.4多层矿联合开采 多层矿联合开采,在编制总布置图的同时,还应分矿层编制设计图。 A.3.5文本插图 在开发利用方案说明书中,可适当增加插图,其幅面一般控制在A4幅面或A3幅面。编制内容以准确反映表述内容为准,增加文本的可读性和技术性。 A.3.6矿区矿业权设置关系图 同一矿区内设有多个采矿权、探矿权的,应以矿区地形地质图为底图编制矿区矿业权设置关系图。 A.3.7附图种类 A.3.7.1 煤矿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附图目录格式及内容 附 图 目 录 序 号 图 纸 名 称 图纸编号 比例 备注 1 开采现状图 不小于15000 整合、变更、改建、扩建 2 地质地形图 不小于15000 采用 3 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计算图 不小于15000 采用 4 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 不小于15000 新制 5 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 不小于12000 新制 6 井上下对照图 不小于15000 新制 7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 不小于12000 新制 8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剖面图 不小于12000 新制 9 采煤方法图 示意 新制 10 矿井地面总布置图 不小于15000 新制 1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不小于1500 新制 A.3.7.2 非煤矿地下开采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附图目录格式及内容 附 图 目 录 序 号 图 纸 名 称 图纸编号 比例 备注 1 开采现状图 不小于15000 整合、变更、改建、扩建 2 地质地形图 不小于15000 采用 3 资源储量估算图 不小于15000 采用 4 典型勘探线剖面图 不小于12000 采用 5 开拓系统综合平面图或纵投影图 不小于15000 新制 6 主要中段平面图 不小于15000 新制 7 井上下对照图 不小于15000 新制 8 采矿方法图 示意 新制 9 选矿工艺流程图 示意 新制 10 矿山地面总体布置图 不小于15000 新制 1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不小于1500 新制 A.3.7.3非煤矿露天开采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附图目录格式及内容 附 图 目 录 序 号 图 纸 名 称 图纸编号 比例 备注 1 开采现状图 不小于15000 整合、变更、改建、扩建 2 地质地形图 不小于15000 采用 3 资源储量估算图 不小于15000 采用 4 典型勘探线剖面图 不小于12000 采用 4 基建终了平面图 不小于15000 新制 5 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 不小于15000 新制 6 露天开采边界典型剖面图 不小于12000 新制 7 采矿方法图 示意 新制 8 选矿工艺流程图 示意 新制 9 矿山地面总体布置图 不小于15000 新制 10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不小于1500 新制 附录B煤矿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正文部分编制内容及深度 前 言 一、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名称、所在位置及隶属关系。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老矿井应说明以往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审查情况。 二、编制目的 编制本方案的目的和用途。简明扼要的阐明编制方案的原因,如新建矿井、采矿许可证到期、调整生产规模、资源储量改变、变更开采煤层、矿区范围变化、矿权的变更、技改、改扩建等;或者因开采方案调整(露天转地下等)、主要开拓系统调整(包括主要运输井巷、风井的调整、井口位置变化等)需要对原方案进行重编或修改。 在两年内矿井已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并已审批确认,因需要对原方案进行部分修改的,应说明修改依据(管理机关的有关文件)和修改(变更)的主要内容。 三、项目主要特征 简述矿井占用资源储量利用情况,包括地质储量、设计利用储量、可采储量、回收率和资源利用率。扼要说明井田开拓方案、生产规模、服务年限、产品方案等。列出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 一、建设单位概况 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合资项目指合资各方情况。包括建设单位的企业性质、经营范围、企业规模、资产和财务状况以及投资本项目的能力等。 二、矿区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一)交通位置 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批准的井田范围、面积、开采深度。 插图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矿区所在区域内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 三、开发利用现状 新建矿山所在矿区开采历史。 改扩建矿井,应说明矿井的原设计情况及开采现状、采空区分布的情况、主要技术特征、经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外部建设条件 矿井的外部建设条件,如交通、供水、供电及通信等条件。 第二节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 开发利用方案编制依据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程规范。 二、各项建设文件 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合同书或采矿权人委托书、矿权范围的批准文件。 技改矿井应列出技改批复文件、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文件和资料。 三、地质依据及开采条件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矿权内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查报告或储量核实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改、扩建矿井的矿井建设与开采现状资料,如矿井总平面现状图、井田开拓系统图、井下开采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第三节 问题与建议 基础资料或开发利用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 煤炭需求现状和预测 一、煤炭需求分析 1、区域煤炭供求现状和预测。 2、煤炭目标市场。 二、煤炭价格分析 1、湖北省煤炭价格现状、价格稳定情况及变化趋势(一般应有3-5年的市场价格分析资料)。 2、本地区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一般应有3-5年的市场价格分析资料)。 3、本方案采用的价格水平及确定的依据。 第三章 矿产资源概况 第一节 矿区总体概况 一、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项目所在矿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省、市、县规划及专项规划,小型矿井主要说明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概况)、矿业权设置方案及审批情况。规划或方案对本矿区的具体规划情况。 项目所在矿区开采历史,现有生产、在建矿井及停采矿井(矿山)分布情况。 二、本项目与矿区总体规划的关系 本项目在矿区中所处的位置、与矿区总体规划的关系;与周边矿山的关系。 插图矿区周边矿权关系图。 第二节 井田资源概况 一、矿区(井田)地质 1、地层 区域地层及地质构造,资源分布情况; 矿区(井田)地质年代及地层情况; 2、矿区(井田)构造 井田构造形态及其相互关系,断层、褶曲发育情况、控制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岩浆岩侵入和陷落柱等特征对开采的影响。 插图构造纲要图。 插表主要断层特征表。 主要断层特征表 序 号 断层 名称 断层 性质 断 层 产 状 区内 走向 长度 (m) 控制 程度 备 注 走向 倾向 倾角 () 落差 (m) 二、煤层特征 1、煤层特征 (1)含煤地层地层特征、含煤层数及含煤性。 (2)煤层地层特征可采煤层,主要可采煤层,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及变化规律、煤层层间距、煤层稳定性及变异系数、煤层结构及夹矸分布与岩性,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倾角,煤层容重等。 插表可采煤层特征表。 可采煤层特征表 序 号 煤层全区 厚度 煤层可采区厚度(m) 煤层层间距 (m) 煤层结构 顶底板岩性 煤层 稳定 性 煤层 可采 范围 煤层 容重 夹矸 层数 夹矸 厚度 (m) 顶板 底板 2、煤质特征 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分类及工业用途等。 插表煤质特征表 煤质特征表 序 号 煤层名称 牌 号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硫分 St,d 磷分 Pd 低位发热量Qnet.ar MJ/kg 煤灰软化 温度ST ℃ 胶质层 最大厚度Y mm 粘结 指数 GR.I 备 注 原煤 精煤 三、共伴生矿产特征(可选) 四、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气象条件;矿区地形地貌概况,地表水系;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含水层的富水性、补给来源及其水力联系,构造导水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预测的矿井正常、最大涌水量。 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的影响。 2、工程地质条件 矿床岩石力学性质、直接顶和老顶岩性及稳定性,直接底板岩性及稳定性及工程地质类型。 3、环境地质条件 主要断裂、危岩体、滑坡体以及次生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条件。 4、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瓦斯、煤尘、地温、地压及自燃等,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五、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 1、勘查程度 分析评价井田地质勘查情况及资源控制程度。 2、矿产资源/储量 计算依据(采用的工业指标、主要计算参数等)、范围、经评审备案的各类型地质资源量。技改或改扩建矿井应计算井田内保的资源/储量,尚可利用或备用的资源/储量。 六、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及利用情况(可选) 七、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地质构造对开采影响的分析与评价;煤层对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分析;资料分析与评价;水文地质对开采影响的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分析与评价;地质资源量可靠性评价;提出地质报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 第四章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第一节 开采方案 一、井田边界 阐明采矿权管理机关批准的采矿权矿区批复文件或采矿许可证名称及编号、有效期;井田边界属性、划定的边界拐点坐标及开采范围(包括平面及深度范围),井田尺寸与面积;相邻井田生产建设情况,与本井田有无开采压茬关系;本井田内及周边有无老窑和开采中的小窑以及对井田开采有无影响。 插表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表 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表 拐 点 坐 标 拐 点 坐 标 X Y X Y 注开采深度或标高、面积说明。 2、调整建议及方案 二、资源/储量 阐明地质勘查报告(或核实报告)名称,提交单位、提交时间、审批单位、审批文件名称及文号;对地质报告提交的资源量进行分类评价,计算出各类保护煤柱及设计可采储量。技改或改扩建矿井应计算井田内尚可利用或备用的保有资源/储量。 1、矿井资源储量 根据地质报告详细说明采矿权范围内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其中分类说明)。保有资源储量,其中333、332(122b)、331(111b),消耗资源储量。 插表矿井资源/储量表。 矿井资源/储量表 单位kt 煤层号 资源/储量 备注 331 332 333 小计 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工业资源/储量分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