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气田天然气净化厂脱硫脱碳工艺优化探讨.pdf
石 工 程建设 工程设计 ■■ 长庆 气 田天 然 气 净化 厂 脱硫 脱碳 工 艺 优 化 探讨 张文超 ,罗小明 2 i] E - 兵 ’ ,薛政 ’ ,薛 1 .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 1 0 0 1 8 2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山东青岛 2 6 6 5 8 0 d o i l O 3 9 6 9 4 . i s s n . 1 0 0 1 2 2 0 6 . 2 0 1 5 . 0 5 . 0 1 1 摘要 以长庆气田2 0 1 3 年建设的第四天然气净化厂为例,对脱硫脱碳工艺提出了1 1 项优化措施,涉及塔内件结构、 溶液酸气负荷、原料气过滤精度、原料天然气温度控制、装置对组分变化的适应能力、吸收塔填料设置、酸气 焚烧模式、再生系统材质选择、冷却方式、放空规模和脱水尾气处理等。项目经过一年的实际运行 ,达到了扩 大装置处理规模 ,增强装置适应原料气组分变化能力, 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以及提高安全环保等级的目的 ,对类似天然气净化厂的 天然气净化厂 ;脱硫脱碳 ;高碳硫比;溶液酸气负荷 ;酸气焚烧;脱水尾- 一h 理 D i s c u s s i o n o n D e s u lf u r i z a t i o n a n d D e c a r b o n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Op t i mi z a t i o n a t Na t u r a l Ga s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P l a n t i n C h a n g q i n g Ga s F i e l d ZHANG W en c h a o , L UO Xi a o m i n g , LI U Z i bi n g ,XUE Zh en g’ ,XUE Ga n g’ 1 . Xi ’a n Ch a n gq i n g Tec h n ol o gy En gi n ee r i n g Co. , L t d. ,Xi ’ a n 71 0 01 8, Chi n a 2 . Ch i n a Un i v e r s i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Qi n g d a o 2 6 6 5 8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ak i n a t he F ou r t h Na t ur a l Gas Pu r i f i c a t i o n P l an t i n Cha n qi n g Oi l f i el d,t h a t w a s bui lt i n 201 3, f or ex a m p l e, t hi s O a p e r b r i n g s f o r wa r d 1 1 i t e ms o f o p t i miz a t i o n me a s u r e s o f d e s u lf u r i z a t i o n a n d d e c a r b o n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vo l vi n g s t r u c t ur e o f t o wer i n t e r n a l p a r t s, s ou r g a s l o a di n g o f s ol u t i o n, r a w ga s f i lt r a t i o n pr e cision, r a w ga s t e m p er a t u r e c on t r ol , a d a p t a bi l i t y o f e qu i pm e n t t o c om p os i t i on v e r if i c a t i on, p a c k i ng ma t er i al s e t t i n g i n a b s or p t i on t ower , s ou r g a s b ur ning wa y, r e ge n er a t i o n s y s t em m a t er i a l s el e c t ion, c oo l i n g wa y, g a s di s c h a r g i ng s c a l e a n d de h yd r a t e d e xh a u s t ga s t r e a t m e n t . Af t er t h e pr oc e s s op t i m i z a t i o n, t he e qu i pmen t r ea c h es t he g oa l o f e xp a n di n g t r e a t m en t s c ale, e nh an c i n g a d a p t a b i l it y t o r a w g as c o m p os i t i on v er i f ic a t i o n an d r a s mg t h e c l a s s o f s a f e t y a n d en vir o nm e n t al pr o t e c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n a t u r a l g a s p u r i f i c a t i o n;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a n d d e c a r b o n i z a t i o n;h i g h r a t i o n o f s u lf u r t o c a r b o n ;s o u r g a s l o a d i n g o f s ol u t ion;s ou r g a s b ur ni n g;deh ydr a t e d ex h a us t ga s t r e a t men t 1 工程概况 长庆气田第四天然气净化厂位于陕西省志丹县境 内 ,设计规模为 3 0亿 m3 / a 2 0℃ ,1 0 1 .3 2 5 k P a , 下 同,占地面积 8 . 8 7万 m ,该净化厂 2 0 1 3年建 成并一次投产成功 ,且经过了 3 0 %、5 0 %、8 0 % 0 1 1 0 % 处理规模的考核 ,运行稳定。该净化厂设置 2 列 4 5 0万 m3 / d脱硫脱碳 、脱水装置 ,脱硫脱碳工艺 采用了混合醇胺法 MD E AD E AD,脱水工艺采用 三甘醇吸收工艺 ,并配套建设有尾气焚烧装置、甲醇 第4 1 卷 第 5 期4 3 l l工程设计 石油l 程建设 回收装置、污水回注装置、火炬系统和硫磺回收装置 等,净化后商品气输往西安 ,以满足西安及管道周边 用户需求。 长庆气田含硫天然气具有以下特点 C O 含量较 高,一般大于 5 % 体积比,下同 ;H S含量相对 较低,一般小于 0 . 1 %;C O / H S 摩尔比,下同 较高,比值一般在 9 0~6 6 4之间;有机硫化物含量 很少 ;气体温度较低 3~1 8 o C 。在 1 9 9 6 2 0 0 3 年间已经建成 3座天然气净化厂并安全运行至今。 2 0 1 3 年建成投产的第四天然气净化厂原料天然 气中 H 2 S含量约 5 6 0 mg / m。 ,C O2 含量≤6 %,进厂 压力 4 . 9 MP a 。原料天然气在厂内经分离、计量后 , 进入脱硫脱碳装置脱除几乎所有的 H S和部分 C O , 再经脱水装置脱水 ,净化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G B 1 7 8 2 0 2 0 1 2 天然气 中规定的 l l 类商品气技术指 标 。 2 脱硫脱碳工艺 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较多 ,一般包括化学吸收 法、物理吸收法、物理 一化学吸收法、直接转化法、 固体吸附法、膜分离法等,不同的气质条件对应不同 的方法。目前,化学溶剂吸收的醇胺法在我国天然气 净化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它以弱碱性的醇胺溶液为吸 收溶剂 ,与原料气中的酸性气体 以 H S和 C O 为 主 反应生成化合物,吸收了酸性气体的富液通过 升温降压 ,使化合物分解并释放出酸性气体而再生并 循环使用。 长庆气田以前建成的第一 、第二净化厂采用了 MD E A醇胺法 ,第三净化厂引进了 MDE A配方溶液, MD E A溶液具有选择性吸收硫化氢、能耗低 、腐蚀 轻微、溶剂损失少、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初期气田原 料天然气中 C O 含量不高的情况下,MD E A醇胺法 可满足原料天然气净化要求,随着气田开发的持续 , 原料天然气中 H S和 C O 含量都在增加 ,净化气指 标一特别是 C O 含量指标超出了商品气技术指标 的要求。因此 ,净化厂在脱除原料天然气中 H S的同 时 ,还需要同时脱除大量的 C O 。长庆气田在应用 MD E AD E A混合醇胺法脱硫脱碳方面进行了大量 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工作,并确定了适合本气田配 比的混合醇胺法 MDE AD E A 。例如第一净化厂 C O 含量设计时为 3 . 0 2 %,实际运仃2 - 时达到 5 . 1 5 %, 最后通过扩建 1套 4 0 0万 m3 / d脱硫脱碳装置 ,对 C O 进行深度脱除,C O 含量达到 1 . 2 % 以下 ,达到 标准要求。 目前,长庆气田净化厂采用的混合醇胺法脱硫 脱碳工艺流程示意见图 1 。 3 净化厂的优化改进措施 图 1 第四净化厂脱硫脱碳 工艺流程示意 3 . 1 应用 A D V高性能微分浮阀 第四天然气净化厂对脱硫脱碳吸收塔和再生塔 内件进行了优化,其浮阀由传统的 F 1 型改选为 A D V 高性能微分浮阀,该浮阀顶面开有均匀分布的 3个小 切孔,切孔带有导向作用,部分气流由此喷出,能形 成细密的气泡,可充分利用浮阀上部的传质空间,使 气液接触更充分,提高了传质效率。同时,浮阀下部 的气体负荷减少,减轻了高负荷下气流的冲击 ,从而 减少了雾沫夹带,提高了生产能力。 A D V高性能浮阀 ,可消除塔板上的液体滞流区, 促进液体分布接近理想的流动分布,使气体以均匀的 张文超等长厌气田天然气净化厂脱硫脱碳工艺优化探讨 泡沫密度穿过整个鼓泡区。同时导向作用改善了塔盘 上的存垢情况,延长了塔的运行时间。另外可消除液 体的旁流现象,提高板效率。根据目前运行情况 ,操 作弹I1、生 达至 0 3 0 % 一1 1 0 %。 3 . 2 优化溶液酸气负荷 第四天然气净化厂的酸气负荷设计取值在 0 . 4 - mo l 酸性气/ mo f 胺 下同左右,较传统取值偏低。酸气 负荷是醇胺法脱硫脱碳的关键参数 ,决定了溶液循环 量、再生系统的规模和能耗水平 ,酸气负荷高则溶液 循环量减少,再生系统规模及能耗降低 ,但溶液腐蚀 性增强 ;反之 ,再生系统规模及能耗增加 ,溶液腐蚀 性减弱。根据已建净化厂的运行情况 ,第三净化厂设 计酸气负荷为 0 . 6,但再生系统腐蚀情况严重 ,而第 一 、第二净化厂运行酸气负荷调整至 0 . 3 5左右,溶液 腐蚀I生 相对较弱,再生系统正常运行周期明显延长。 3 . 3 严格控制原料气过滤精度 原料天然气的杂质含量对脱硫脱碳装置的正常运 行影响较大 ,净化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也证明了这点 , 原料天然气的杂质含量较高将引起醇胺溶液发泡及拦 液频率的增加,影响脱硫脱碳装置的正常运行。例如 原料天然气中游离水的存在将引起醇胺溶液中 C r离 子含量积累速率增加 ,从而加剧系统的腐蚀。烃液和 固体夹带会严重污染溶液 ,是引起塔器发泡的主要原 因之~,容易造成热换设备效率的下降甚至堵塞。 第四天然气净化厂从原料天然气进厂起共设置 3 级分离系统, 第一级为大容量卧式重力分离, 分离掉 大量的游离液和固体杂质;第二级为粗过滤 ,除去气 流中 5~1 0 u m 的固体颗粒和液滴 ;第三级为精过 滤,1 u m以上机械杂质除去率达 g 9 . 9 %。 3 . 4 稳定和提高进料温度 吸收塔内温度场的稳定对醇胺溶液的发泡趋势有 抑制作用。当吸收与再生系统建立起了平衡且处于稳 定状态时,任何参数的过度变化者 刚 哿 打破平衡 ,引起 装置运行的波动,气量、压力的波动趋势较缓 ,而温 度的变化较为频繁。第四天然气净化厂设计时在吸收 塔前设置气 / 气换热 ,利用塔顶气对进塔原料气温度 进行控制 ;通过循环水和空冷控制进塔贫液温度从而 控制出塔天然气温度,进而使吸收塔塔内温度相对稳 定,减少拦液及发泡的产生,使装置运行平稳。 在分离后适当提高进塔温度,可避免原料天然气 工程设计 l 中烃类的凝析 ,使原料天然气工况温度高于烃露点 , 避免了烃类凝析的可能。 3 . 5 提高装置对原料气组分变化的适应能力 在天然气的开发过程中,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组 分将发生变化 ,如第一净化厂 ,原料气中 C O 含量 已增长到 1 9 9 7年建成初期的 1 . 7 3倍 ;第二净化厂 H S含量已超出 2 0 0 1 年建成时 1 1 5 5 mg / m。 的原设 计值。组分的变化, 将导致运行参数的变化,一般可 采用如下措施来适应组分变化 增加或减少醇胺溶液 的循环量 ,调整醇胺溶液的浓度或旁通吸收塔的塔盘 数量 , 氏 或增加贫液的残余酸气负荷等。溶液循环 量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循环泵运行台数 大、小配 置 、泵的转速或出口调节阀的开度来实现;溶液浓 度的调整相对复杂,一般可通过泄放及补充不同浓度 的溶液加以调整,但调整前需要精确计算 ,且溶液易 造成再生系统运行的波动 ;旁通吸收塔的塔盘操作最 为简单,在设计时设置多个贫液进料口,正常运行时 运行中间的进料口, 组分、流量等参数变化时调整其 他进料口的进液量 ,例如当 C O 含量增加 ,可以增 加上层进料口的贫液量甚至全部调整进入该进料口; 调整残余酸气负荷可通过提高或 氏 再生塔重沸器的 加热负荷来实现 ,例如适当提高再生温度则相应提高 富液的再生程度,降低了贫液的残余酸气负荷 ,实现 原料天然气 C O 脱除量的增加 ,该调节余量较小且 操作复杂。以上措施在该新建净化厂的设置时都已加 以考虑,例如脱硫吸收塔设置了三个贫液进料口,循 环泵选用变频电机和出口调节阀等,这些措施都可满 足进料气质条件变化时的灵活操作。 3 . 6 优化吸收塔填料设置 ,减少含硫闪蒸气 由吸收塔排出的富液直接进入闪蒸塔 ,将有大量 的含硫闪蒸气排出 ,这部分闪蒸气虽可以在闪蒸塔内 进行脱硫,但效果有限,且含有饱和水 ,将其作为燃 料气利用有一定的风险 ,常规做法是在吸收塔塔底增 加散堆填料 ,使富液中溶解的原料天然气减少,但该 措施也存在~定的问题 ,即吸收塔塔底的醇胺富液会 一 直有气泡上升 ,造成塔底溶液的不稳定,影响塔底 液位检测的准确与稳定 ,影响液位的控制精度,甚至 造成超低液位关断阀的非正常启动。第四天然气净化 厂在设计时取消了塔底散堆填料 ,而在液面与原料天 然气进口之间增加一段填料 ,使大量气体在溶液液面 上面闪蒸,避免了塔底溶液的起泡影响液位的检测。 ■■ 工程设计 石 工 程建设 3 . 7 优化酸气焚烧模式 长庆气田酸气中 H S的含量一般在 2 % 左右 , 而 C O 的含量都超过 9 0 %,属于贫酸气 ,另含有部 分溶解的 C H 等烃类气体。酸气正常处理工艺都采 用了脱硫技术,总硫去除率满足国家排放要求。为了 提高酸气排放的可靠性, 氏 脱硫投资,在酸气脱硫 装置后串联了尾气焚烧装置。 以前建成的 3座净化厂的尾气焚烧装置都采用了 自然通风的负压燃烧焚烧炉 ,第四天然气建净化厂则 调整为强制鼓风的负压燃烧焚烧炉,该系统具有密闭 性较高、燃烧调节控制方便、安全可靠性较高、燃烧 温度高、燃烧稳定和 H S转换率高等优点。 3 . 8 优化再生系统材质选择 根据以前建成的 3 座净化厂运行情况,脱硫脱碳 装置的再生系统腐蚀较为严重 ,特别是再生塔及塔底 重沸器。主要原因是二者的运行温度较高 ,最高达 1 2 2。 C左右 ,介质处于气液相混合态 ,除了含有大 量的 C O 和 H S腐蚀性气体外 ,随着运行时间的增 加液体中 C r含量明显增高,导致腐蚀加剧。本系统 介质的组分与参数、状态变化较大,如果全部采用高 级别耐蚀钢 ,投资较大。因而新建净化厂根据不同设 备甚至同一设备的不同部位的介质特性,选用不同材 质 。例如再生塔塔顶温度相对较低 ,介质主要为气 态,塔中部是气液两相区,下部为积液室,筒体采用 了不同的复合材质钢板 ,上筒体为 Q 3 4 5 R 3 0 4 0 3 不锈钢 ,下筒体为 Q 3 4 5 R 3 1 8 0 3双相不锈钢管 材;塔内件材质均采用 3 0 4 0 3不锈钢。 3 . 9 采用空冷为主,水冷为辅,减少水量消耗 陕北地区严重缺水 ,在净化厂设计过程中首先 要考虑尽量减少水的消耗 ,而脱硫脱碳、脱水和含甲 醇污水的再生都需要冷却介质 ,水冷的效果最理想 , 装置运行更稳定。采用空冷虽是节水的最佳选择,但 存在冬、夏季和昼液温差较大的不利情况 ,空冷器虽 可满足气温的大幅度变化,但需采用多台并联和变频 调节,投资较大,如果在气温最高的季节采用水冷调 节, 无疑将大幅度降低空冷投资。 因而第四天然气净化厂采用以空冷为主的冷却方 式,仅在夏季气温高于 3 2℃ 时,启用循环水进行水 冷调节, 这样全年运行下来节水效果显著。 3 . 1 0 分区控制,减少放空规模 以前建成的天然气处理厂、净化厂放空规模为全 量放空 ,造成放空规模过大,投资增/0 0 0 资源浪费。 第四天然气净化厂设计时提高了 E S D设置等级,在火 灾工况下首先截断气源,并在净化厂设置 5 个泄放区, 每个区仅设置 1 个放空点 ,并采用限流孔板,在满足 泄放时间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放空初期瞬时放空量, 火灾工况下总放空气量约为全量放空的一半。 3 . 1 1 碱液吸收与灼烧排放相结合 ,降低脱水装置尾 气影响 三甘醇再生系统的尾气主要成分是水蒸气,含有 少量的汽提原料天然气,其中包括少量的硫化氢、硫 醇和苯类气体,由于压力低 微正压 ,常规处理模式 为就近高处排放 ,但异味较大,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 成损害。第四天然气净化厂增设了脱水尾气处理装置, 采用了 “ N a OH碱液吸收 灼烧排放”的方式对尾气 进行综合处理。根据现场运行情况来看,效果较好。 4 结束语 长庆气田第四天然气净化厂投产至今已稳定运行 接近一年时间,经过了寒冷冬季和炎热夏季的考验 , 各项指标都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由此证明脱硫脱碳 工艺技术的 1 1 项优化改进措施起到了显著作用 ,也 可为类似天然气净化厂的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刘子兵, 陈小锋 , 薛岗, 等. 长庆气田天然气集输及净化处理工艺 技术【 J ] . 石油工程建设 , 2 0 1 3 , 3 9 5 5 4 6 O . [ 2 】夏太武 , 等 . S I L 在天然气净化厂控制系统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J 】 . 天然气工业, 【 3 】 王遇冬. 天然气处理与工艺[ M】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 0 0 7 【 4 】王遇冬, 王登海 MD E A配方溶液在天然气脱硫脱碳中的选用 [ J ] .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 0 0 3 , 3 2 5 2 9 1 2 9 4 . 【 5 】 刘蔷高. 含硫天然气脱硫工艺方案对比与优选【 D l l J或 都 西南石 油大学 , 2 0 0 8 . 作者简介 张文超 1 9 8 3 一 ,河北文安人 ,工程师,2 0 0 5 年毕业于西安石 油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长期从事天然气净化、处理、硫磺 回收设计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 0 1 4 1 2 一 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