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长裸眼井快速钻井技术.pdf
第 3 1卷 Vo 1 . 31 第 6期 No . 6 钻 采 工 艺 D RI L L I N G&P R 0 D U C T I O N T E C HN O L O G Y l 3 3 塔河油田长裸眼井快速钻井技术 吕家学 华北石 油局 西部 工程公 司生产技术部 吕家学.塔河油田长裸眼井快速钻井技术. 钻采工艺 , 2 0 0 8 , 3 1 6 1 3 31 3 5 摘要利用“ 微钻头钻速法” 、 “ D C指数预测岩层可钻性法” 及“ 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可钻性法” , 通过地层分 析软件测定了塔河油田4 、 6 等区块的地层可钻性级值与井深关系的变化规律, 根据地层可钻性级值确定 了钻头 选型的最优方案, 根据地层压力系数确定了长裸眼井各阶段的钻井液密度, 根据地层特性对一开 4 4 . 5井眼采用 普通聚合物体系; 二开 0 2 4 1 . 3井眼, 上部 4 6 0 0 m以前采用低固相强包被不分散聚合物体 系, 下部地层采用多元醇 聚磺防塔钻井液; 三开奥陶系地层采用低固相聚磺钻井液, 同时对于奥陶系地层存在涌、 漏并存的井实施欠平衡压 力钻 井技术 。对 于井眼稳定 , 通过优 选钻 井液体 系, 优化钻 井液 配方 , 采 用优质 大分子聚 合物 包被 剂 , 加 强钻 井液 的包被和抑制性能; 采用大、 中、 小分子聚合物复配, 配合适量润滑剂, 改善滤饼质量, 调整、 优化钻井液流型, 从而 解决上部地层的阻卡问题。文章从钻头选型、 钻具组合、 钻进参数优选、 钻井液体 系及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介绍了 该项快速钻 井技术。 关键词长裸眼;机械钻速;P D C钻头;钻具组合;钻井参数;塔河油田 中图分类号 T E 2 4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6 7 6 8 X 2 0 0 8 0 60 1 3 3 0 3 一 、地质构造及分层特征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西南 部, 目的层主要为中生代三叠系, 古生代石炭系、 奥陶系地 层 , 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显示 , 在上述地层中对于康村组以 上地层其成岩性较差, 砂岩地层胶结疏松, 容易垮塌及缩径, 吉迪克组泥岩地层富含石膏, 苏维依一白垩系地层砂岩层孔 隙度较发育, 地层压力偏低, 易引起压差卡钻 , 三叠、 石炭系 地层压力偏高, 泥岩易吸水膨胀、 剥落掉块, 奥陶系地层较稳 定, 属溶、 缝、 洞型油气藏, 地层压力较低 , 容易发生漏失。 二、 长裸眼井快速施工工艺特点 1 . 长裸眼井井身结构特点 通常塔河油田勘探、 开发井中采用四开、 三级结构 , 即 一 开用 4 5钻头钻进, 下 0 3 4 0表层套管 ; 二开用0 3 1 1钻头 钻进, 下 0 2 4 4套管; 三开用 0 2 1 6钻头钻进, 下 0 1 7 8套管; 四 开采用 0 1 4 9钻头钻进, 裸眼或 0 1 2 7套管完井。这种类型的 井施工周期一般较长 , 开发井平均在 9 0 d以上, 探井周期在 1 1 0 d以上。为 了缩短钻井周期, 经过充分论证 , 将二开 0 3 1 1 和三开 0 2 1 6井眼合在一起, 采用 0 2 4 4或 2 4 1 钻头一 次钻开, 减少一层套管, 同时将 0 3 1 1 井眼改为 0 2 4 1 钻头后 上中部地层机械钻速大幅度提高, 而对于下部井眼来说 , 加 大了 0 1 7 8套管与井眼的环空间隙, 相应提高了固井质量, 减 少了固井事故的发生。两年来的长裸眼钻井施工实践证明, 长裸眼井在钻井周期、 机械效率、 成本节约等方面都有大幅 度的进步, 目前长裸眼井的钻井周期最短在 5 0 d左右 , 平均 在6 0 d范围, 而常规开发井据统计最短为7 9 d 。 2 . 长裸眼快速钻井技术难点 长裸眼井钻遇地层较多, 地层岩性变化、 压力变化较大, 自上而下增加, 石炭系达到最高 1 . 2 31 . 2 4 g / e m , 地层破 裂压力从 1 . 8 3~2 . 0 3 g / e m , 长裸眼施工时虽然不会压漏 地层, 但是对中上部地层而言容易形成压差卡钻。 长裸眼井施工裸眼段长, 揭开石炭系井 口控制能力差 , 要求控制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及性能, 对钻井液工艺要求高。 奥陶系风化壳与上部地层属不同压力系统, 岩性及其特 征变化大, 易漏、 易喷, 要求卡准风化层。 地层岩性变化大, 上部地层疏松, 起下钻阻卡严重, 下部 地层容易剥落、 坍塌, 要求快速穿过。 地层可钻性变化, 有软变中硬、 硬地层, 砂、 泥岩交互变 化, 尤其三叠、 石炭系地层含砾石层 , 要求钻头具有良好的适 应性。 3 . 长裸眼快速钻井技术 3 . 1合理选用钻具组合 一 开采用塔式钻具组合 4 4 . 5钻头 2 4 1 . 3钻铤 X 2 7 m0 2 0 3钻铤 X 1 0 8 m 1 7 7 . 8 钻铤 X 2 7 m0 1 2 7钻 杆 。 二开采用加大一级钟摆或塔式钻具组合 0 2 4 4 . 5或 0 2 4 1 . 3钻 头 1 7 7 . 8 钻 铤 1 8 m 4 1 . 3扶 正器 收稿 日期 2 0 0 8 0 61 2 作者简介 吕家学 1 9 7 1 一 , 主任工程师 , 1 9 9 4年毕业于石油大学石油 工程 系钻井专业 , 现在华北 石油局西部工程公 司生产技术部从事 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地址 8 4 1 6 0 0 新疆轮 台县 团结路华北石油局西部工程公 司生产技术部 , 电话 0 9 9 6- 4 6 9 7 0 8 4。 1 3 4 钻 采 工 艺 DRI L U NG & P RODUCT I ON T ECHNOL OGY 2 0 0 8 年 1 1 月 NO V .2 0 0 8 0 1 7 7 . 8 钻铤 9 m0 2 4 1 . 3扶正器 0 1 7 7 . 8钻铤 2 7 m 0 1 5 9钻铤 1 3 5 m0 1 5 9随钻震击器 0 1 5 9 钻铤 1 8 m 0 1 2 7钻杆 钻遇砾石层起钻时甩掉扶正器 。 0 2 4 4 . 5或 0 2 4 1 . 3钻头 0 2 0 3 钻铤 2 7 m0 1 7 7 . 8钻 铤 X 5 4 m0 1 5 9钻铤 1 3 5 m 0 1 5 9随钻震击器 0 1 5 9钻 铤 l 8 m0 1 2 7钻杆。 进入 2 0 0 3年来先后在 2 5口井中上部地层采用此类钻 具组合, 通过合理控制钻井参数, 对井斜的控制也取得 了良 好效果, 同时相对减少了起下钻卡钻的风险。 三开 1 4 9 mm井眼采用常规钻具组合 0 1 4 9 . 2钻头 0 1 2 1 钻铤 2 1 6 m 0 8 8 . 9 钻杆 0 1 2 7钻杆。 3 . 2根据地层 可钻性研 究优选 P D C钻 头 利用“ 微钻头钻速法” 、 “ D C指数预测岩层可钻性法” 及 “ 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可钻性法” , 通过地层分析软件测定了塔 河油田4 、 6 等区块的地层可钻性级值与井深关系的变化规 律, 根据地层可钻性级值确定了钻头选型的最优方案 见表 1 。通过与 P D C钻头生产厂家合作, 不断完善 P D C钻头使 用的地层条件、 井眼条件、 井底条件、 钻具组合及相关技术的 具体要求、 使用操作要领的基础上, 目前长裸眼井二开井段 0 2 4 1 . 3 P D C钻头一次入井就能穿越多套地层, 由中软地层 发展到中硬、 硬地层。截止 目前单 只 0 2 4 1 . 3 P D C钻头 F S 2 5 6 3 B G进尺最高记录超过 4 0 0 0 m, 纯钻时间达 3 7 0多小 时, 使用效果相当于 1 0只牙轮钻头。 3 . 3 优化机械水力参数 3 . 3 . 1 优选机械参数 N 地层疏松, 一开井眼 4 4 . 5钻头主要靠强化机械参 数来提高钻速, 井深 1 2 0 0 m以内, 以适当钻压、 高转速钻进, 二开井眼 0 2 4 1 . 3 钻头在井深 4 2 0 0 m 以上地层 , 牙轮钻头对 钻压及转速较为敏感, 以高钻压适当转速来提高机械钻速; 对 P D C钻头而言则以适当钻压高转速来提高机械钻速。为 了控制井身质量, 一般情况下, 牙轮钻头钻压在 1 8 0~2 2 0 k N, 转速 7 5~1 0 0 r / ra i n ; 对 D C钻头钻压在 6 0~8 0 k N, 转速 1 1 0~1 3 0 r / ra i n , 下部地层以高钻压、 适当转速来提高机械钻 速, 同时要根据石炭系地层砾石层厚度、 分布情况来考虑是 否用牙轮钻头过渡问题 。 表 1 钻头选型的最优方案 钻头型号 地层组段 钻头尺寸 I A D C编码 推荐 Q N 2 K 4 4 4 . 5 1 1 1 3 P 2 N2K、 N1 K 2 41 . 3 1 11 3. 4151 N1 J 、 N1 S 2 4 1 . 3 1 11 3. 4 15 1 F s 2 5 6 3 BG K2一E 2 41 . 3 1 21 3. 415 2 /Fs 2 5 65 Kl KP 2 41 . 3 l 21 3. 415 2 J 、 T 2 4 1 . 3 1 21 3. 4 35 3 F S 2 5 6 5 / C 2 41 . 3 5153 FS 2 56 3 BG 0 2 4 1 . 3 5 15 4 HJ 5 1 7 / F M2 5 4 3 3 . 3 . 2 优化水力参数 一 开 0 4 4 4 . 5井眼地层松软, 可钻性好, 坚持双泵大排 量、 高泵压钻进, 提高水眼喷射速度, 有利于水力破岩及清洁 井底, 有效提高机械钻速; 二开 0 2 4 1 . 3井眼上部井段采用双 泵钻进, 排量4 0~ 4 5 L / s 增大钻头水功率, 有利于清洁井眼, 冲刷井壁, 减少起下钻阻卡; 中下部井段采用适当排量 2 3~ 3 3 I Ms , 有利于节省动力 , 节约油耗, 井深 5 0 0 0 ff l 以内保持 高转速, 适当降低转速。 3 . 4 优 选钻 井液体 系实施近平衡 压力钻 井技术 实现平衡压力钻井要解决地层压力和井眼稳定两大技 术问题。对于地层压力, 通过实钻资料、 D C指数检测地层压 力、 测井资料预测地层压力及中途测试等手段 , 目前塔河油 田地层压力系数见表 2 。 表 2 塔河油 田地层压 力系数 孔隙压力 破裂压力 钻井液密度 地层代号 当量密度 当量密度 g / c m e m g / c m Q N 2 K 1 . 0 7~1 . O 9 1 . 8 6~1 . 9 6 1 . 1 2~ 1 . 2 8 N1 K 1 . 1 0 1 . 9 1~1 . 9 6 1 . 1 2~1 . 1 5 N1 J 、 N1 S 1 . 1 1~1 . 1 7 1 . 9 31 . 9 7 1 . 1 5~1 . 2 0 K2一E 1 .1 4~1 .1 6 1 . 98~2. 01 1 . 2 0~1 . 2 2 K1 KP T 1 .1 4~1 .1 7 2. 01~2. 0 3 1 . 2 2 1 . 2 6 C 1. 21~1 . 2 4 2. O 2 1 . 2 8~1 . 3 O 0 1. 0 8~1 .1 O 1 . 6 5~1 . 8 5 1 . 1 O~1 . 1 2 根据地层压力系数确定了长裸眼井各阶段的钻井液密 度 见表 2 , 根据地层特性对一开 O 4 4 4 . 5井眼采用普通聚 合物体系; 二开 0 2 4 1 . 3井眼, 上部4 6 0 0 m以前采用低固相 强包被不分散聚合物体系, 下部地层采用多元醇聚磺防塌钻 井液; 三开奥陶系地层采用低固相聚磺钻井液, 同时对于奥 陶系地层存在涌、 漏并存的井实施欠平衡压力钻井技术。 对于井眼稳定, 通过优选钻井液体系, 优化钻井液配方, 采用优质大分子聚合物包被剂, 加强钻井液的包被和抑制性 能; 采用大、 中、 小分子聚合物复配, 配合适量润滑剂, 改善滤 饼质量, 调整、 优化钻井液流型, 从而解决上部地层的阻卡问 题。利用多元醇沥青质防塌剂等防塌材料复配, 通过合理调 整钻井液密度, 尽量减少压差, 实现近平衡压力钻进, 维持近 井壁带地层原始压力系统, 解决侏罗、 三叠、 石炭系硬脆性泥 岩的垮塌问题, 实现了井壁稳定的目的。 通过此项技术的实施, 在长裸眼井的施工中, 以往三叠、 石炭系井径扩大率较大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减少了 钻井、 固井事故的发生, 提高了下 1 7 8 iT l m套管的固井质量。 三、 长裸眼钻井施工安全措施 一 开 0 4 4 4 . 5井眼采用“ 单打双通” 技术措施, 保证井眼 规则、 井眼清洁, 下套管一次到底; 加强测斜, 3 0 0 0 11 1 以内井 深每2 0 0~ 3 0 0 IT I 吊测一次, 及时发现问题, 确保井身质量; 井深4 6 0 0 m以上地层每钻进 2 0 0~3 0 0 n l 短起下一次, 及时 修整井壁, 确保井眼畅通, 中、 下部地层根据起下钻遇阻情况 第 3 1 卷 V0 J . 3 1 第 6期 No . 6 钻 采 工 艺 D R I L L I N G& P R O D UC T I O N T E C H N OL 0 G Y 1 3 5 可适当增加段长; 起下钻严格控制速度, 操作要平稳, 严格控 制遇阻吨位不超过 1 5 t ; 钻井液要求具有 良好的携岩能力、 强抑制性, 下部井眼要求具有较强的防塌性、 润滑性和抗温 性能; 加强钻具管理, 严把钻具关, 挑选高强度、 优质钻杆入 井 , 按规定扭矩上扣 , 安放钻杆滤网, 防止钻杆事故及堵水眼 事情发生; 使用 P D C钻头钻进时要确保井底干净无落物, 每 次钻头接触井底前先开泵, 低速、 慢转接触井底, 扭矩正常后 逐步增加转速与钻压 , 做到平稳操作 , 防止溜、 顿钻, 先期损 坏钻头; 加强地质预测, 卡准地层界线 , 钻遇砾石层及时调整 参数以利钻头的合理使用, 同时卡准石炭系与奥陶系地层分 界线, 避免揭开风化壳; 加强地层压力监测 , 及时调整钻井液 密度 , 确保井眼稳定 , 有效利用四级 固控, 确保性能良好; 及 时校正仪器、 仪表, 确保准确 , 搞好设备维修与保养 , 确保其 有效运行, 提高钻井时效 , 缩短钻井周期。 四、 实施效 果 塔河油田自2 0 0 1年开始设计施工长裸眼井, 截止 目前 已累计施工2 0 0 余口 其中我公司已施工 4 0余 口 , 通过配 合优选 P D C钻头, 优化钻井液体系及各项参数, 取得了良好 的应用效果, 已全面推广 见表 3 、 表 4 。 表 3 长裸眼井与常规井对比 钻井周期 平均机械钻速 完钻井深 井型 井号 d m / h m TK4 2 5 8 4. 7 8. 1 3 5 5 8 0 常规 T K 4 2 8 7 9 . 0 6 7 . 7 8 5 6 0 0 结构 T K 4 1 8 l 1 5 . 3 3 5 . 0 1 5 7 5 8 井 T K 4 2 2 1 o 5 .8 8 7 . O 3 5 6 6 2 TK31 0 1 01 . 5 8 6. 8 8 5 60 0 T K 6 3 1 5 2 . 1 1 0 . 9 7 5 6 7 0 T K64 91 5 8 . 5 5 1 0 . 7 9 5 7 4 7 . 9 1 长裸 T K 4 2 21 6 O . 9 2 8 . 3 6 5 4 7 0 . 1 3 眼井 T K42 52 6 2 . 2 1 8 . 2 l 5 6 0 4 . 6 8 T K4一l 81 7 5. 9 7 7 . 7 0 5 5 8 6 表4 P D C钻头与牙轮钻头使用情况对比 井段 单只进尺 平均钻速 井号 钻头型号 使用地层 备注 m m r n / h H 4 3 7 / H 5 1 7 N 2 k~N 1 S 6 0 1 4 1 o o . o o 8 7 9 . 7 5 l 1 . 6 1 4只 S 8 1 H J 5 1 7 K1 k pC l b 4 1 0 0~5 6 2 8 . O 0 1 9 0 . 5 0 2 . 3 8只 HAT1 2 7 / H1 2 6 N 2 k~N1 S 5 0 0~3 9 0 0. 0 0 4 8 5 . 7 0 l 6 . 6 2 7只 TK4 28 H5 l 7 K1 k p~C 1 b 3 9 0 05 3 9 9 . 0 0 2 1 4. 1 0 3 . 5 2 7只 T K 6 3 71 H 5 1 7 C 1 k l 4 9 3 0 . 9~ 5 0 3 1 . 4 1 1 0 o . 5 1 2 . 3 4 1 只 T K 6 3 7 1 H 5 1 7 C 1 k l 5 1 6 5 . 9 9~ 5 2 6 2 . 2 1 9 6 . 2 2 0 . 9 8 1只 T K 41 4 1 H J 5 1 7 C 1 k 1 5 0 1 7 . 4 8~ 5 3 7 5 3 5 7 . 5 2 1 . 7 3 1只 T K 41 4 1 H 5 1 7 C 1 b 5 3 7 5 5 4 2 8 . 3 8 5 3 . 3 8 0 . 9 1 1只 TK 4 5 1 F s 2 4 6 3 N 2 k~T2 a 1 2 0 04 8 8 2 . 9 2 3 6 8 2. 9 2 l 6 . 5 5 1只 T K 4 31 F S 2 5 6 3 N 1 kC 1 k l 2 0 5 8 . 4 9~5 0 6 6 . 1 3 3 0 0 7 . 64 7 . 0 l 1只 T K 4 31 F s 2 5 6 5 C 1 k l 5 3 3 6 . 2 2~5 4 7 1 . 8 1 1 3 4 . 4 1 2 . 9 0 1只 T K 4 5 5 F S 2 5 6 3 Nl k~ T 2 a 2 4 0 7 . 4 6~ 4 9 7 0 . 6 9 2 5 6 3 . 2 3 1 1 . 7 4 1只 T K 4 5 5 F S 2 5 6 3 C 1 b 5 3 7 1 . 6 4~5 4 6 7 , 1 9 9 5 . 5 5 3 . 1 7 二次人井 T K 4 5 5 F S 2 5 6 5 C 1 k l 4 9 7 0 . 6 9~ 5 3 7 1 . 6 4 4 o o . 9 5 2 . 5 5 1只 T K 4 5 6 F S 2 5 6 3 N1 k~ T 1 k 2 0 7 4 . 7 1~4 9 4 7. o o 2 8 7 2 . 2 9 1 7 . 6 5 1只 T K 4 5 6 F S 2 5 6 3 T 1 k ~C 1 b 4 9 5 3 . 1 3~ 5 4 6 2 . 0 0 5 0 8 . 5 7 4 . 6 4 1只 皿 6 3 5一l F s 2 5 6 3 G N 2 k C 1 k l 1 2 0 o一 5 0 8 3 . 7 6 3 8 8 3 . 7 6 1 3 . 3 1 只 T K 6 3 51 F s 2 5 6 3 C 1 k l ~C 1 b 5 0 8 3 . 7 6 5 4 8 0 3 9 6 . 2 4 2 . 8 0 1只 T K 6 3 1 F S 2 5 6 5 N1 k ~ k 1 8 0 4 . 2 5~ 4 9 2 1 . 4 6 3 l 1 7 . 2 4 1 5 . 2 O 1 只 T K 6 3 1 F s 2 5 6 5 C 1 k l ~C 1 b 5 0 1 5 . 1 9~ 5 5 1 8 . 0 2 5 0 2 . 8 3 3 . 9 5 1 只 由表 3 、 表4可以看出 1 长裸眼井与常规结构井相比, 钻井周期大幅度缩短 , 全井机械钻速有较大提高, 同时节约了成本, 为今后塔河油 田的滚动开发 , 增储上产起到了促进作用。 2 P D C钻头的应用, 其机械钻速明显高于牙轮钻头, 单 只钻头进尺大幅度提高, 使用数量大幅度减少, 同时它的成 功应用是目前塔河油田提高机械钻速、 缩短钻井周期的有效 手段。 编辑 黄 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