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坝103H超深井水平段钻井液技术.pdf
第 3 4卷 第 6期 2 0 1 2年 1 1月 石 油 钻 采 工 艺 OI L DRI LLI NG PR0DUCT1 0N TECHNOLOGY Vo 1 . 3 4 No . 6 NO V .2 01 2 文章编号 1 0 0 07 3 9 3 2 0 1 2 0 6 0 0 2 8 0 5 元坝 1 0 3 H超深井水平段钻井液技术 宋兆辉 1 .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 术研 究院 , 北京 李 舟军 薛 玉志 杨 庆 叙 1 0 0 1 0 1 2 . 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s - q, 河南兰考4 7 5 3 0 0 引用格式宋兆辉, 李舟军, 薛玉志, 等 . 元坝 1 0 3 H超深井水平段钻井液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2 , 3 4 6 2 8 - 3 2 . 摘要元坝 1 0 3 H井是四川盆地川 东巴中低缓构造带的一口重点超深水平井。为满足元坝 1 0 3 H井五开水平段施工, 室 内对护胶剂、 降滤失剂和润滑剂进行了评价优选,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聚合物钻井液体系, 并进行了综合性能评价。元坝 1 0 3 H 井五开水平段施工过程 中, 钻井液的密度选择合适, 能够降低黏附卡钻的风险, 保证井控安全;钻井液的膨润土含量维持在 2 % ~ 2 .5 %之间, 体 系抗温性能稳定;固、 液高效润滑剂的协同作用, 保证了体 系良好的润滑性和钻进过程中的低摩阻;钻井液 处于弱紊流的流型, 有效解决了低排量下大环空的井眼清洁问题。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该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综合性能稳定, 抗 温、 抗污染和润滑效果显著, 能够满足四川元坝地区超深井水平段的钻井需要。 关键词超深水平井;聚合物钻井液;抗温性;高效润滑剂 中图分类号 T E 2 5 4 文献标识 码 A Dr i l l i ng fl ui d t e c h no l o g y f o r h o r i z o n t a l s e c t i o n o f ul t r a - de e p we l l Yua nba 1 0 3 H S O N G Z h a 0 h u i , L I Z h 0 u j u n , X U E Y u z h i , Y A N G Q in g x u 2 1 . S i n o p e c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P 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ij i n g 1 0 0 1 0 1 , C h in a ; 2 . S i n o p e c Z h o n g y u a n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B u r e a u Dr i l l i n g C o m p a n y No . 3 , L a n k a o 4 7 5 3 0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W e l l Y u a n b a 1 0 3 H, l o c a t e d i n Ba z h o n g s t r u c t u r e o f e a s t e r n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 i s a d e mo n s t r a t i o n u l t r a 。 d e e p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d e p l o y e d b y S i n o p e c S o u t h We s t e r n Br a n c h . Co l l o i d s t a b i l i z e r s , fi l t r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a g e n t s a n d l u b r i c a n t s we r e e v a l u a t e d a n d s e l e c t e d i n l a b s , a n d a t y p e o f p o l y me r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i s d e v e l o p e d . Th r o u g h o u t t h e fi fth i n t e r v a l o f h o r i z o n t a l s e c t i o n d r i l l i n g i n W e l l Y u a n b a 1 0 3 H, t h e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k e p t wo r k i n g s mo o t h , o wi n g t o 1 a p p r o p r i a t e d e n s i t y l o we r e d t h e r i s k o f p i p e s t i c k i n g ; 2 MB T b e t we e n 2 % a n d 2 . 5 % g u a r a n t e e d t h e 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 ; 3 s y n e r g y o f e ffic i e n t l u b r i c a n t s r e n d e r e d t h e mu d w i t h g o o d l u b r i c i t y ; 4 we a k tur b u l e n t fl o w p a t t e m k e p t t h e h o l e c l e a n i n a n n u l a r s p a c e wi t h l a r g e s i z e a n d l o w fl o w r a t e . Ap p l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 t h i s p o l y m e r dr i l l i n g fl u i d s y s t e m h a s g o o d t e mp e r a tu r e r e s i s t a n c e , c o n t a mi n a t i o n t o l e r a n c e a n d l u b r i c a n t e ffe c t s . Ke y wo r d s u l t r a d e e p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 p o l y me r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 t e mp e r a tur e r e s i s t a n c e ; e ffic i e n t l u b r i c a n t 元 坝 1 0 3 H井位于 四川省 阆 中市方 山乡 6村 5 组 。 五开水平段完钻井深 7 7 2 9 . 8 1T I , 垂深 6 7 2 7 . 6 m, 最大井斜角达 9 3 . 5 2 。 , 最大水平位移达 1 1 3 3 . 3 9 m, 井段轨迹变化大。 钻井液施工存在易发生压差卡钻、 井底温度高、 润滑降阻要求高和大环空内携岩困难 等问题 。 对收集的国内外增黏护胶剂、 抗高温降滤失 剂和润滑剂进行了室内评价, 优选得到的处理剂抗 温性均超过 1 6 0℃。经配方优化, 得到的钻井液体 系抗温达 1 6 0℃, 满足超深井施工要求;动塑比 0 .3 8 ~ 0 .4 5 , 满足定向、 水平段携岩要求;润滑性能 好, 利于减小井下摩阻, 保证施工安全。现场施工过 程中, 通过选择合适的钻井液密度窗口, 降低黏附卡 钻的风险, 保证了井控安全;通过控制膨润土含量 在 2 % - 2 .5 %之间, 保证了体系抗温性能稳定;通过 高效润滑剂的协同作用, 保证了体系良好的润滑性 基金项 目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课题 “ 元坝超深水平井钻完井配套技术研究” 编号P 1 1 0 5 4 。 作者简介宋兆辉, 1 9 7 9 年生。2 0 0 3 年毕业于烟台大学, 主要从事油田钻井液研究及现场技术服务工作, 工程师。电话0 1 0 . 8 4 9 8 8 6 0 。 E ma i l s o n g z h a o h u i . s r i p e s i n o p e c . t o m。 宋兆辉等 元坝 1 0 3 H超深井水平段钻 井液技术 2 9 和钻进过程中的低摩阻;通过调节流型, 使钻井液 水平段长 6 8 2 .8 m, 水平位移 1 1 3 3 .4 m 。 弱紊流, 有效解决了低排量、 大环空的井眼清洁 2 水平段钻井液技术难点分析 问 题 。 , J 、0 仪阳丌 仪小 7] 0 l 地质及工程简况 1 . 1 地质简况 该 井钻 遇地层 由上 至下分别 为 白垩系剑 门关 组;侏罗系蓬莱镇组、 遂宁组、 沙溪庙组、 千佛崖组 和 自流井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中三叠统雷 口坡 组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 飞仙关组 ;上二叠统长兴 组。五开水平井段位于长兴组礁滩相储层, 岩性以 灰色 含灰 白云岩、 粉 ~细 ~中晶白云岩、 深灰色 生屑白云岩、 灰色白云质灰岩为主。 1 . 2 工程简况 元坝 1 0 3 H井一开前用 0 9 1 4 .4 r n m钻头钻至井 深 3 2 m, 下入 0 7 0 2 mm导管 ;再用 0 6 6 0 . 4 mm钻头 钻至井深 5 7 0 m, 下入 0 5 0 8 m m表层套管。二开用 0 4 4 4 . 5 mm钻头钻至井深 3 0 7 1 m, 下人 03 4 6 . 1 mm 技术套管至井深 3 0 6 9 .2 0 m;三开用 0 3 1 4 . 1 m m钻 头钻至井深 4 8 9 4 m, 下人 0 2 7 9 . 4 02 7 3 . 1 mm技术 套管至井深4 8 9 2 m, 回接至2 9 2 0 m;四开用0 2 4 1 - 3 mm钻头钻至井深 6 6 6 0 m, 02 1 5 . 9 mm钻头钻至井 深 7 0 5 0 .7 4 m, 四开斜导眼完钻;回填后在 6 9 5 9 m 开始侧钻, 用 0 2 4 1 .3 mm钻头钻至井深 7 0 4 7 . 0 7 m, 下入 01 9 3 .7 mm 0 2 0 3 . 1 mm技术套管至井深 7 0 4 5 m, 回接 至 4 6 5 0 m, 四开侧 钻完钻。五开用 01 6 5 . 1 mm钻头钻至井深 7 7 2 9 . 8 m完钻 , 垂深 6 7 2 7 . 7 m, 1 易发生压差卡钻 。长兴组地层细粉晶白云岩 中以发育晶间孔、 晶问溶孔及溶洞为主, 约占总孔隙 的7 0 %, 其次为裂缝, 约占总孔隙的 2 5 %, 少量晶间 孔, 约占总孔隙的 5 %。孔隙型气藏, 地层的渗透性 好 , 钻进 时钻具紧贴下井壁 , 接触 面积大 , 加 之井底 压差的作用, 极易发生压差卡钻 _ 1。 J 。 2 高温稳定性问题 。水平井段井底温度高 , 钻 井液长时间在高温下循 环 , 易导致钻井液稠化 , 流变 性变差。 3 }闰 滑降阻要求高。 五开水平井段有3 个靶点, 位移大 ;且 B靶 的垂深最深 , 井段轨迹变化大 ;在 7 0 9 8 ~ 7 1 7 7 m井段狗腿度达到 2 . 5 9 。 / 3 0 m, 钻井 液的润滑降阻性能要求高 J。 4 大环空内携岩困难。五开水平段使用的旋转 导向工具的正常工作排量为 1 2 ~ 1 6 L / s , 在四开悬挂 固井的情况下, 4 6 0 0 m以下 01 9 3 .7 m m套管的环空 返速为 1 . 0 6 m / s , 4 6 0 0 1 T I 以上 0 2 7 3 . 1 mm套管的环 空返速仅为 0 . 3 7 m/ s 。 3 钻井液室内研究 3 . 1 增黏 、 护胶剂优选 在 4 %膨 润土浆 中加 入 0 . 5 % 的处 理剂 , 在 1 6 0 ℃下老化 1 6 h 。评价实验结果见表 l 。通过考察实 验浆老化前后的流变性 , 对增黏、 护胶剂进行了优选。 表 1 钻井液增黏、 护胶剂的优选评价结果 从 表 1看 出, 加 入 P AC . HV和 D r i s c a 1 . D后 , 实 验浆 1 6 0 C、 1 6 h 老化前后的黏度变化较小, 悬浮稳 定性好 。P AC . HV和 D r i s c a l D是较好 的增黏 、 护胶 剂。考虑到 D r i s c a l D在钻井液中的分散性、 抗温性 能、 增黏效果比P A C . H V更佳, 更利于改善钻井液的 流型, 提高动塑比, 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行, 因此优 选 D r i s c a l D作为元坝 1 0 3 H水平段钻井液体系的主 要增黏 、 护胶剂。 3 0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2 年 1 1月 第 3 4 卷 第6 期 3 . 2 降滤失剂优选 室内收集了国内外较好的抗高温降滤失剂, 从 抗热稳定性和滤失量两方面对处理剂进行优选。 下老化 1 6 h , 通过考察实验浆老化前后的A P I 滤失 量 主要指标 及流变性, 对降滤失剂进行优选。从 评价实验结果表 2可看出, 加入 P F L H、 D r i s T e mp和 在4 %膨润土浆中加入0 . 5 %的处理剂, 在 1 6 0 D S P . 2的实验浆 A P I 滤失量小, 黏度变化小。 表 2 钻井液降滤失剂的优选评价结果 为考察处理剂与磺化类材料的配伍性, 同时初 步考察对加重体系抗温悬浮稳定性 的贡献 , 在下述 基浆中加入 0 . 7 %的降滤失剂, 并用重晶石加重, 将 察实验浆老化前后的A P I 滤失量、 高温高压滤失量 主要指标 及流变性, 对降滤失剂进行优选。评价实 验结果 见表 3 。基浆配 方 3 % 膨润土 0 . 3 % P AC 一 密度调整为 1 . 7 g / c m , 在 1 6 0℃下老化 1 6 h , 通过考H V 2 % MP . 2 2 %S MC 2 %磺化沥青 重晶石。 表 3 钻井液降滤失剂的优选评价结果 从表 3 可看出, 加入 P F L H、 P F L M 和 D r i s . T e mp 的实验浆 1 6 0 、 1 6 h老化后 AP I 滤失量 、 HT HP高 温高压滤失量小。考虑到成本等因素, 优选 D r i s . T e m p作为钻井液体系主要的抗高温降滤失剂。 3 . 3 润滑剂优选 水平井通常要求钻井液的摩阻因数达到 0 . 0 8 ~ 0 . 1 0 , 而超深水平井对钻井液的润滑性有更高的要 求。因此, 抗温高效润滑剂的优选是钻井液体系设 宋兆辉等元坝 1 0 3 H超深井水平段钻井液技术 3 1 计的重点 。 在下述基浆中加入 2 % 的润滑剂, 并用 C a C O , 加重, 将密度调整为 1 .3 g / c m3 , 在 1 6 0℃下老化 1 6 h , 标 及流变性, 对收集到的国内外多种润滑剂进行优 选 。评价实验结果见表 4 。 基浆配方2 . 5 %膨润土 0 . 3 %D r i s c a l D 0 .5 % 通过考察实验浆老化前后的极压润滑系数 主要指D r i s T e m p 2 %S MP 一 2 2 %S MC 2 %磺化沥青。 表 4 钻井液润滑剂的优选评价结果 由表 4可看 出, 矿物油类 润滑剂 T e q L u b e 和植 物油类润滑剂 Mi l L u b e 具有非常好的润滑效果, 并 且其抗温能力均超过 1 6 0 o C 。其中, T e q . L u b e 的实 际抗温超过 1 7 0℃。优选 T e q L u b e 和 Mi l L u b e 作 为元坝 1 0 3 H水平段钻井液体系的主要润滑剂。 3 . 4 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的综合性能评价 经配方优化实验 , 得到适用于元坝 1 0 3 H超深井 水平段的聚合物钻井液体系配方为 2 . 5 %膨润土浆 0 . 3 %Na OH 0 . 3 %Dr i s c a l D 0 . 7 %Dr i s T e mp 0 . 3 % S MT I . 5 %磺化沥青 1 . 2 %T e q - L u b e 1 . 2 %Mi l . L u b e 。 该钻井液体系的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见表 5 , 可以 看出, 体系的抗温达 1 6 0 o C , 满足超深井施工要求; 动塑比0 . 3 8 ~ 0 .4 5 , 满足定向、 水平段携岩要求;润滑 性能好 , 利于减小井下摩阻, 保证施工安全。 表 5 钻井液体系的综合性能评价结果 4 现场施工 元坝 1 0 3 H井 四开过程 中, 在长兴组地层曾出现 2次压差卡钻。五开水平段施工过程 中通过 以下几 项技术措施, 降低黏附卡钻的风险, 保证井下无复杂 情况发生。 1 严格控制 固相含量, 保 持钻井液密度在 1 .2 8 ~ 1 . 3 0 m 3 之间, 控制井底压差在 1 5 MP a 以下川。 2 提高钻井液的润滑性能, 改善滤饼质量, 降低 钻具与井壁的黏附几率。 3 通过采用屏蔽暂堵技术, 减少井底的压力 传递 。 4 保证钻具静止时问 3 min , 减少钻具与井壁 的静止接触时间 。 现场对配制的钻井液进行了抗温、 沉降稳定性 综合评价。测试方法为, 钻井液在 1 6 0℃下老化 l 6 h , 取 出后 1 0 0 0 0 r / mi n高 搅 , 然 后 倒 入 5 0 0 mL量 筒 , 室温下静 置一段 时间 , 分别 测量上部 和下部钻 井液密度。实验结果如表 6所示。实验结果和实钻 情况都表明, 1 6 0℃老化前后, 钻井液的沉降稳定性 和综合性能均较好 , 保证了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 通过高 效润滑剂 Mi l . L u b e和 T e q L u b e的协 同 作用 , 保证钻井液体系始终具有良好的润滑性, 滤饼 黏附系数保持在0 .0 5 9 ~ 0 . 0 9 3 。 实际钻进施工过程中, 上提摩阻低, 保持在 6 0 ~ 1 4 0 k N之间, 保证施工顺利 进行 。相关统计数据如图 l 所示 。 3 2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2 年 1 1 月 第 3 4 卷 第 6 期 垛 盖 嘏 基 熄 井 深 / m 图 1 元 坝 1 0 3 H超深井水平段润滑相关情况统计 针对五开水平井段旋转导向工具工作排量低, 导致大环空 内携岩困难 的问题 , 采取控制膨润土含 量, 适量补充稀释剂, 保证钻井液的漏斗黏度 7 0 ~ 8 0 s , 塑性黏度 3 O ~ 3 5 m P a s , 动切力 l 5 ~ l 8 P a , 6 转下 读数 6 ~ 8 , 钻井液流型处于弱紊流状态, 及时冲刷套 管内壁上黏附的钻屑等措施, 同时增加短起下作业, 机械破坏岩屑床, 并阶段性打稠浆段塞。以上措施 有效保证 了井眼的清洁 。 ㈠ 。 5结 论 1 通过对护胶剂、 降滤失剂和润滑剂进行评价 优选, 在室内形成了适合于元坝 1 0 3 H超深井水平 段的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现场配制的聚合物钻井液 抗温、 沉降稳定性 良好, 保证水平段施工过程顺利 进行 。 2 现场施工过程中, 通过选择合适 的钻井液密 度窗 口, 提高钻井液的润滑性, 改善滤饼质量, 降低 了黏附卡钻的风险, 保证元坝 1 0 3 H井五开水平段的 井控安全 , 施工过程无复杂情况发生。 3 针对水平井段轨迹变化大, 局部井段狗腿度 大的情 况, 采用 Mi l L u b e 、 T e q L u b e 高效润滑剂 , 通 过协同润滑作用, 保证体系良好的润滑性和钻进过 程中的低摩阻。 4 针对五开水平井段旋转导向工具工作排量低 导致大环空内携岩困难的问题, 现场采取保持钻井 液合适的流变性能和弱紊流的流型的措施, 有效解 决了井眼清洁问题。 参考文献 [ 1 ] 薛玉志, 李公让, 曹胜利, 等 . C B 6 D. P 3海水水平井钻井 液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6 , 2 8 5 2 8 . 3 0 . [ 2] 余福春 . 东河 l - H 8超深水平井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 J ]. 钻采工艺, 2 0 0 9 , 3 2 3 1 0 9 . 1 1 1 . [ 3] 王新学, 周华安, 杨兰平, 等 . 川渝东部气田复杂深井水 平井钻井液工艺技术 [ J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7 , 2 4 S 0 1 0 4 1 0 6 , 1 0 9 . [ 4] 张岐安, 徐先 国, 付建国, 等 . 有机盐钻井液在水平井 B HW0 1井 的应 用 [ J ]. 石 油钻 采工 艺, 2 0 1 0 , 3 2 2 34 . 37 . [ 5 ] 王伟 良, 张迁, 吴生红, 等 . 水平井超低_ - fi n 油钻井液 技术 [ J ]. 钻井液与完井液 , 2 0 1 2 , 2 9 2 4 4 . 5 0 . [ 6] 许永志, 王波, 郑韬, 等 . 侧钻水平井钻井液研究与应用 [ J ]. 石油钻采工艺, 1 9 9 9 , 2 1 1 3 3 . 3 5 . [ 7] 崔月明, 郝忠宝, 白向双, 等 . 深井水平井欠平衡钻井液 技术研究 [ J ]. 勘探技术, 2 0 0 9 , 1 4 4 6 6 . 6 9 . [ 8 ] 龙大清, 樊相生, 范建国, 等 . 普光气田超深水平井钻井 液工艺技术 [ J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9 , 2 6 1 5 6 . 5 9 . [ 9] 王文广, 翟应虎, 黄彦, 等 . 冀东油田大斜度井及水平井 岩屑床厚度分析 [ J ]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7 , 2 9 5 5 7 , 1 . [ 1 0 ] 党克军, 王增年, 简章 臣, 等 . 水平井岩屑床控制技术 浅析 [ J ]. 钻采工艺, 2 0 1 1 , 3 45 2 5 . 2 7 . [ 1 1 ] 王智锋 . 复杂结构井岩屑床清除技术 [ J ]. 石油钻采 工艺。 2 0 0 9 , 3 1 1 1 0 2 . 1 0 4 . 修改稿收到 日期2 0 1 2 . 0 9 . 1 1 [ 编辑薛改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