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11-1x井钻井施工难点分析与技术措施.pdf
第2 6 卷第1 期 2 叭 6 年3 月 江 汉 石 油 科 技 J I ANGHAN P E TR OL E UM S C I ENC E AND T EC HNO L 0GY V0 1 . 2 6 No . 1 Ma r . 2 0 1 6 苏1 1 1 x 井钻井施工难点分析与技术措施 崔露 ,罗文丽 ,吴华 ,奚 国银 ,王金 帅 ,杨 ,李毅 1 .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北任丘 0 6 2 5 5 2 ;2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 3 3 1 2 4 摘 要 苏1 1 1 x 井是部署在霸县凹陷苏桥构造带苏1 1 断块的一 口评价双靶 点定向井,井眼轨迹剖 面优 化设计为三维四段制,轨迹控制精度要求高、现场施工难度大、井下事故复杂率高。介绍了本井地质概况, 针对该区块大斜度井井眼轨迹控制无任何参考资料,分析了邻井已完钻直井井下复杂情况及施工难点。探讨 了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参数、轨迹控制与监测、井眼清洁、井下安全及固井技术措施等内容, 提 出了 实施具体性的参考建议,确保了钻井顺利进行。实钻表明地层对钻具组合影响的自然造斜率是井眼轨迹控 制的关键因素,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井身结构优化设计、钻井液性能优化是钻成大斜度井的重要保障。为该 区块同类型井的钻井施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1 1 - 1 x 井; 三维 井眼轨迹 ;井身结构 ;轨迹控制;钻井液 ;清洁 苏l 1 一 l x 井位于河北省文安县急流口管区界围村 东 L 6 0 0 m,是部署在霸县凹陷苏桥构造带苏1 1 断块 的一 口评价双靶点定 向井。其钻探 目的是评价苏1 1 断块下降盘C P 的含油气情况和落实储层、含油气 面及储量。钻遇地层 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平原 组,上第三系明化值组、馆陶组 ,下第三系东营 组、沙河街组及石炭一 二叠系。其馆陶组底部含杂色 砂砾岩 ,沙河街组下部 以泥岩为主,与粉砂岩 、玄 武岩、 凝灰岩呈不等厚互层。 该区经历多期构造演化阶段,断裂发育, 构造 格局主要表现为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产生的局部构 造共 同控制的一系列断块 ,控制c P 的苏桥西断层 , 东西走向,断面南倾。圈闭高点埋深3 4 8 0 m,幅度 3 2 0 m,圈闭面积7 .8 k Il 12 。其储集层以河流相沉积为 主,有效孔隙度为1 2 .2 %,渗透率为6 .5 1 0 ~ m 2 , 属于中孔低渗岩I生 一 构造油气藏。 1 工程地质概况 表1 苏1 1 1 x 井井眼轨迹剖面 苏1 1 一 l x 井邻井油井生产动液面在井深4 0 7 ~ 1 5 6 6 m,泵下深为1 5 0 5 .5 ~ 1 8 0 7 .2 7 m,根据构造 油气藏走向及为了便于后期采油生产需求,地质要 第一作者简介 崔露 ,工程师,2 0 0 7 年毕业于长江 大学石油工程专业 ,获学士学位。工作单位渤海钻探工 程技术研究院钻井工程设计中心,一直从事钻井工艺方向 研究及现场服务工作。 5 4 江 汉 石 油 科 技 第 2 6 卷 求一是靶点A 不能向西北移 ;二是造斜点位置要在 1 4 6 0 m以下。双靶点的工程地质情况为 靶A 垂深为 1 9 7 8 m 东营组顶部 ,闭合距2 5 8 .0 5 m、闭合方位 3 2 3 . 5 3 。;靶 B 垂深为3 5 2 0 m 沙河街组底部 、闭 合距为1 3 4 1 . 9 2 m、闭合方位为3 1 8 . 6 6 。 。根据井眼轨 迹剖面工程分析 ,靶点A B 连线倾角为3 5 . 1 3 。 、方位 为3 1 7 . 5 0 。 、垂直差为1 5 4 2 m , 水平距离为 1 0 8 5 . 0 3 m。 、 连线位移为 1 8 8 5 .4 8 m。为了实现地质 目的,满足地 质要求 ,进行井眼轨迹优化设计 ,既采用 四段制 “ 直增稳一降”井眼轨迹剖面 表1 。 2 钻井施工难点 本井为苏1 l 区块第一 口大斜度定向井,该区邻 井均为2 0 世纪8 0 年代所承钻 的直井 ,施工参考意义 不大,钻井过程中不可预测因素多” ,发生井下复杂 机率高,风险大。通过与邻井实钻情况对比分析, 该井钻井施工主要难点是 2 . 1 目的层多、油层浅、井身结构优化空间小 本井主要 目的层为东营组 、沙河街组及石炭二 叠系,其东 营组顶部垂深为1 9 7 8 m 靶点A。邻井 x x x 东营组井段 ,试油 日产纯油l I t ,其两 口邻井试采 累计产油分 J IJ 2 2 4 9 t 和1 6 7 8 o t 及累计产气 1 2 2 . 9 3 1 0 4 m ,且本井东营组井深与邻井等高。邻井主要井身 结构 一是完钻层位为奥陶系 ,采用四开井身结构 A 4 4 .. 5 ram 3 3 9 . 7 3 1 1 . 2 m m 2 4 4 . 5 2 1 5 . 9 m m 1 7 7 . 8 m m 1 5 2 . 4 mm 1 2 7 m m或裸眼 完井 ,平均完钻井深为4 0 7 8 . 5 7 m,石炭一二叠系 平均底深为3 7 9 1 . 2 7 m;二是完钻层位为沙河街组 , 均采用二开井身结构 4 4 A ,、 5 ra m 3 3 9 .7 2 1 5 .9 m m 1 7 7 . 8 mm,平均完钻井深为2 9 6 1 . 2 3 m。 2 _ 2 定向井段长、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 该井采用三维井身剖面设计 ,上部直井段要求 标准高,限制了机械钻速。明化镇组地层岩石较 软、可钻性好,造斜起井斜及扭方位钻井参数控制 难度大 ;且该区块未钻遇过大斜度定向井,对地层 造斜率、方位漂移率情况了解不清楚,加上螺杆 定 向井仪器 M WD /L WD 有将近1 5 m 测量滞后肓区, 在钻井过程 中需要准确预测钻头处的井深 垂深/ 斜 深 、井斜 、方位 ,特别是在扭方位井段 ,由于测 量滞后肓区, 造成误差,可能后续轨迹控制需频繁 扭方位 、调井斜 ,导致井眼轨迹不圆滑 ,给后期工 程制造麻烦 ,同时也会影响是否中靶的准确判断。 2 . 3 地质条件复杂、塌漏风险并存 本 区块馆陶组底部含杂色砂砾岩 ,稳斜钻进 , 机械钻速低 ,蹩跳钻严重 ,易发生断钻具井 下事 故 ;沙河街组 下部 以泥岩为主 ,与粉砂岩 、玄武 岩、凝灰岩呈不等厚互层,可钻性差;且地质提示 钻井过程中可能存在三个断层,易发生井漏。邻井 实钻过程 中分别在馆 陶组 、东营组及石炭一二叠系 上提遇卡 、下放遇阻 、划眼困难 、掉块及井漏等井 下复杂。 2 .4 井斜大、摩阻大、携岩困难、钻井液性能要求 高 由井斜大 、斜井段长 、井底位移大 ,井 眼清 洁 、井壁稳定 、减摩降阻是钻井安全施工的关键。 上部明化镇组造浆严重,搬含控制难,同时存在流 沙层,井眼净化困难 ,钻头易泥包 、可能发生托 压、起下钻挂卡遇阻等现象;下部沙一段底部可能 存在盐水层 邻井钻遇 、沙二 、三 、四段井壁不 稳定 ,易产生掉块垮塌 ;同时要求钻井液具有 良好 抑制性 、流变性和润滑性。 2 _ 5 完井下套管困难、固井难度大 本井井身剖面为三维四段制井眼轨迹,且井斜 角大、斜井段长、定向井段存在扭方位施工,钻井 施工中可能需要频繁扭方位 、调井斜 ,造成井眼轨 迹不圆滑。同时下套管之前,可能存大井眼不清 洁, 形成岩屑床,或井壁不稳定掉块等因素,套管 下人摩阻大、到底困难、风险高。 根据油气 田企业 固井标准 ,三开水泥返需返至 油层顶3 0 0 m及技术套管内,造成封固段长、地温梯 度大,要求水泥浆稳定性好 ,稠化时间长,具有防 窜性能。同时由于井斜大 、井段长 ,套管居中度无 法保证,一是影响水泥浆顶替效率;二是自由水难 控制 ,易造成水泥浆 自由水在胶结过程中聚集在井 眼上侧形成连续水槽或水带;三是在井眼轨迹全角 变化率大的井段 ,套管紧贴下井壁 ,环空无水泥 浆 ,影响固井质量。 第1 期 崔露 等 ,苏1 1 一 l x 井钻 井施 工难点分析与技 术措施 5 5 3 钻井技术对策 3 . 1 确定井身结构 鉴于该区块已完钻井的特点 属正常压力系 数 、井身结构 、钻井速度及完井开发方式及油层 等综合因素。提出两种井身结构方案方案一是二 开制 .A . a . 4 5 m m 3 3 9 . 7 下深5 0 0 m 2 1 5 . 9 m m 1 7 7 . 8 m m;方案二是三开制 a a . A 、 5 m m 3 3 9 . 7 封 固平原组以下1 0 m 3 1 1 . 2 ra m 2 4 4 . 5 2 1 5 .9 m m 1 3 9 .7 m m 。对比分析两种方案优缺点 方案一优点是机速快、周期短、成本低 ,同时采用 2 1 5 .9 钻头钻至完钻井深,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强 抑制性 、流变性和润滑性 ,提高携岩效率 ,确保安 全钻进 。采取以快钻进 ,缩短钻井时间,减少井造 壁垮塌卡钻风险;缺点是发生井下复杂机率高、井 控风险大。方案二优点是井控能力强,钻井风险 低;缺点是成本大,机速慢、周期长。针对方案二 2 4 4 . 5 技术套管 的下深 确定 一是下人 明化镇底 部,保持 2 44.5 技术套管在直井段; 二是 2 4 4 .5 技 术套管封油顶部地层,进入稳斜井段,提高了井控 能力和携岩效率,同时增加三开钻具对技术套管的 磨损。为了保证实现钻探 目的,综合平衡,优选方案 - Z开井身结构及 2 44.5 技术套管封油顶部地层。 3 - 2 优选工具及钻具组合、合理控制参数、加强监测 二开 3 1 1 . 2 m m大尺寸井眼造斜段 、扭方位段 及稳斜段,全井段优选 2 0 3 ra m 1 .2 5 。 单弯螺杆 钻进 。优化钻具组合 3 1 1 . 2 m m 钻头 2 0 3 ra m 1 . 2 5 。 螺杆 浮阀 1 9 7 无磁钻铤 2 根 1 6 5 m i l l 钻铤 3 根 1 2 7 m m l 重钻杆 1 5 根 1 2 7 mm 钻杆 。穿馆 陶底 砾岩前换牙轮钻头 钻进 ,确保安 全。钻进参数 钻压5 0 1 2 0 k N ,转速6 0 D N ,排量 5 0 5 5 1 / s ,泵压1 8 M P a 。增斜井段要加足钻压 ,保证 井斜 、位移达到设计要求 ;造斜段及扭方位井段采 用MWD 实时跟踪测量 ,测量间距不大于3 0 m。同时 配合电子单多点测斜仪跟踪监测校核,提高造斜时 方位控制。 三开 2 1 5 . 9 m m 井 眼上部井段选用 “ P D C 0 . 7 5 ~ 1 .2 5 。 单扶单弯螺杆”及光钻铤钻具组合钻进。 钻进参数钻压3 0 8 0 k N , 转速4 5 D N ,排量3 2 1/ s , 泵压1 7 M P a 。钻进过程中实时监测钻井参数 ,全井 段采用M WD 随钻监测 ,钻至稳斜段结束点 ,采用电 子单多点测斜仪校核。同时在造斜点上下及下部斜 井段的钻杆中要加防磨短节 或防磨套 ,加大钻 井液石墨的加入量 ,套管内使用不焊耐磨带的钻 杆,减少对二开技术套管的磨损。且在循环高架槽 处放置磁铁,坐岗人员及时观察返出钻井液中是否 有铁屑,发现有铁屑及时停钻 ,采取必要措施。 3 . 3 优化钻井液性能、提高井眼清洁度、保证井下 安全 根据室内实验研究试验,聚磺钻井液体系能够 满足钻井要求。钻井过程中采用平衡压力钻进 ,根 据井下情况合理调整钻井液密度 ,与工程措施相结 合,防止泥页岩水化膨胀、破碎带垮塌掉块。同时 保持钻井液具有 良好的悬浮推砂能力,坚持每钻完 单根进行技术划眼,每钻进1 0 0 ~ 2 0 0 m 进行短起下作 业等措施 ,防止井壁贴砂或缩径确保井眼清洁。若 钻遇漏失井段 ,发生井漏井下复杂,立即上提钻 具 ,降低排量循环观察 ,分析判断漏速。若漏速 大,可进行循环堵漏作业。 根据上提拉力及扭矩变化,及时加放液体润滑 剂,有效降低摩阻,防托防卡,或出现托太现象, 可在增加 1 %润滑剂 的基础上 ,增{ I F r R - 0 2 和塑料 小配段塞缓解托压现象。 进人 目的层前1 O O mP h 足防塌剂 ,通过架桥作用 在井壁形成 内、外泥饼 ,调整钻井液性能 ,形成屏 蔽暂堵,严格控制好钻井液A P I 或H A H P 滤失量,并 加入2 %细目 钙,I %D C L - 1 ,改善泥饼质量,提高钻 井液 的造壁性 ,减少钻井液对储层的浸泡时间,达 到保护储层的效果。 聚磺钻井液体系基本配方 膨润土 4 0 6 0 k g / i n 纯碱 2 ~ 3 k g / m 烧碱 1 - 2 k g / m C F B 3 - 5 k g / m N H 4 N P A N 2 5 ~ 1 0 k g / m S F 1 2 1 5 k g / I T I l J A N 5 - 1 0 k g / I n F r _ 1 0 3 1 0 - 1 5 k g / i n R S 一 1 1 O ~ l 5 k g / I l l 。 F T R 一 0 2 1 O ~ 1 5 k g / m 3 S M P 一 1 1 0 ~ 1 2 k g / m G X W一 2 0 0 0 1 0 ~ 2 0 k g / m 3 超细碳酸 2 0 k g / m S F 2 6 0 1 0 1 5 k g / m D C L l 1 0 - 1 5 k g / m 石墨 7 - 9 k g / m 。 。三开钻井液性 能设计参数密度1 . 1 8 ~ 1 .3 9 g / c m ,粘度4 0 ~ 6 0 5 ,A P I 失水小于5 m L ,H T H P 失水小于1 0 m L ,摩阻系数小 5 6 江 汉 石 油 科 技 第 2 6 卷 于0 . 0 8 ,P H 值8 ~ 1 0 ,膨润土含量4 0 6 0 g / L 。 3 . 4 强化工程措施、保证 固井质量 钻井过程中保证上部直井段打直,在可能的情 况下 ,尽量多采用复合钻进 ,旋转钻进时选用低 档 。滑动定向钻进时 ,合理控制钻压 ,提高工具面 的稳定性 , 增加润滑剂,防托压现象,保证井眼轨 迹 圆滑。钻完进尺后 ,用原钻井液充分循环两周洗 井 ,同时可以适当地用一段稠塞循环洗井,使用润 滑剂F T R - 0 2 、抗高温减摩剂和塑料小球配制润滑封 闭液 ,保证电测和下套管施工顺利。 针对三开井段采用双级分接箍固井,套管下人 技术可以采用漂浮接箍技术。同时利用L a n d m a r k 软 件优化扶正器数量、安放位置和间距,分析套管能 否下到井底。为了保证套管居中,提高水泥浆顶替 效率,可以选用滚轮刚性扶正器和旋流式刚性扶正 器 ,可推荐使用半刚性与双 弓扶正器配合应用 ,避 免使用单 弓弹性扶正器 。 优化水泥浆配方,强化水泥浆的性能控制 ,特 别是近零 自由水、低失水、直角稠化和紊流的高流 动性能控。根据实钻井底温度,施工前对水泥浆进 行室内复核实验;注水泥作业时,保证所用工作设 备运转正常,确保连续施工,,尽可能实现紊流顶 替,水泥浆密度应控制在设计要求的 0 .0 2 0 g / c m 3范 围以内。 4 现场应用效果 苏 1 1 一 l x 井采用三开井身结构及 技术套管封 油顶部地层 ,完钻井深4 3 0 1 斜深 / 3 8 4 6 . 3 8 m 垂 深 ,最大井斜为4 5 。,井底水平位移1 3 5 4 .4 6 m, 实际靶心距分别为1 9 .8 4 m 和6 7 .7 5 m,钻井周期4 9 d , 钻机月速 1 5 0 9 . 1 2 m / 台月 ,纯钻时间为3 9 5 h ,平均机 械钻速为1 0 .8 9 m / h ,,钻井过程中无发生任何井下 复杂情况 , 井身质量和固井质量均合格。完钻后进 行钻杆传输测井作业时,下钻至4 2 9 6 m 石炭一二 叠系 遇卡 ,经过震击解卡 、浸泡解卡均无效 ;爆 炸松扣穿心打捞测井仪器后,接反扣钻具 反扣公 锥 两次打捞均失败 。经测井解释油顶2 0 9 5 m,油 底2 6 0 5 .4 m,决定事故完井,达到地质目的。 5 结论与认识 1 通过苏l 1 1 x 井的钻成,对苏1 1 断块钻大 斜度井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积 累了一定 的经验 ,为 以后高效钻进提供了技术支持。 2 井眼轨迹优化设计是钻成大斜度井的先决 条件;井身结构优化设计是钻成大斜度井的关键技 术;钻井液性能优化是钻成大斜度井的前提保障。 3 针对3 1 1 .2 m m 井眼定向易采用1 .5 。的单弯 螺杆施工,提高造斜率,减少滑动钻进 ,增加复合 钻进 ,保证井眼圆滑和提高机械钻速。 4深部井段定向存在一定的难度 ,托压现象 严重,应随时监测 ,正确分析判断方位及井斜的自 然漂移规律,预留一定的方位与井斜量,同时尽量 减少深部定向及调整钻具组合造成的起下钻次数。 5 合理优选钻具组合和控制钻井参数,一是 避免形成较大全角变化率 ,保持轨迹圆滑 ;二是减 少起下钻次数 ,避免形成键槽,减少钻具与井壁的 接触面积;三是提高钻进液润滑性 , 保持较高的固 体润滑剂含量,减少钻具动载荷。 参考文献 [ 1 】 李伟廷. 元坝1 井超深井钻井技术[ J ] .石油钻探技术, 2 0 0 9 ,3 7 2 9 4 9 9 . 『 2 ] 姜 伟. 大位移钻井技术在渤海Q HD 3 2 6 油田的应用【 J ] _ 石 油钻采工艺,2 0 0 1 ,2 3 4 1 - 6 . 【 3 ] 董广华. 金3 1 一 平2 阶梯式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J 】 _探 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2 0 1 2 ,3 9 3 3 0 3 3 . 编辑汪孝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