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滨北区油气运移与油源对比.pdf
第 2 7卷 第 2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 . G . 0 . D . D . 2 0 0 8年4月 .1. 文章编号 1 0 0 0 - 3 7 5 4 2 0 0 8 0 2 - 0 0 0 1 - 0 3 松辽盆地滨北 区油气 运移与油源对 比 卢双舫 ,纪贤伟 ,王跃文 ,薛海涛 ,申家年 1 .大庆石油学 院,黑龙江 大庆1 6 3 3 1 8 ;2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 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 大庆1 6 3 7 1 2 摘要 针对松辽盆地滨北区油气勘探长期没有实质性突破、油气勘探前景不甚明朗的难题,该文试图 从油源对比和油气运移的角度作一些分析。利用甾萜标记化合物对区内进行的油源对比和利用含 氮化 合物对区内进行的油气运移研 究表明,延伸入滨北的长垣北端的原油可能有多个来源即西部的齐家 一 古龙凹陷、东部的三肇凹陷和北部的滨北区 如黑鱼泡凹陷 。而松辽盆地主力源岩区的齐家 一古 龙 凹陷 生成 的原 油可 以越 过 滨洲铁 路 线 向北运 移 ,但是 达不 到 凹 陷的北端 。其他 广 大滨 北 区的 少量 油 气显示与本地源岩有关。因此,滨北区的油气勘探应该立足于对滨北区源岩条件更为详细的解剖 。 关键词油气运移;油源对比;含氮化合物 ;滨北;松辽盆地 中图分类号T El 2 2 . 1 文献标识码 A Hy dr o c a r bo n mi g r a t i o n a nd s ou r c e r o c k c or r e l at i o n i n Bi n b e i a r e a o f S o ng l i a o Ba s i n L U S h u a n g f a n g ,J I X i a n w e i ,WANG Y u e . w e n ,XUE Ha i . t a o ,S HEN J i a n i a n 1 、 D a q i n g P e t r o l e u m I n s t i t u t e ,D a q i n g 1 6 3 3 1 8 , C h i n a ; 2 . E D R e s e a r c h I nst i t u t e D a q i n g O i lfie l d C o m p a n y L t d . ,D a q i n g 1 6 3 7 1 2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S t u d i e s f o c u s i n g o n h y d r o c a r b o n mi g r a t i o n a n d s o u r c e r o c k c o mp a ri s o n a r e e x p o u n d e d h e r e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f o r t h e r e a s o n t h a t for q u i t e a l o n g t i me ,e x p l o r a t i o n w o r k i n Bi n b e i a r e a h a s b e e n u n d e r t h e c i r c u ms t a n c e s o f n o s u b s t a n t i a l d i s c o v e r i e s a n d d i m p r o s p e c t s .S t e r a n e a n d t e r p a n e b i o ma r k e r s a r e a d o p t e d i n s o u r c e r o c k c o mp a ris o n a n d n i t r o g e n c o n p o u n d s a r e u s e d f o r s t u d i e s o n h y d r o c arb o n mi g r a t i o n .R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c r u d e o i l i n t h e n o rt h e r n e n d o f p l a c a n t i c l i n e w h i c h e x t e n d s t o B i n b e i a r e a p r o b a b l y s o u r c e s f r o m v a r i o u s o ri g i n s ,i n c l u d i n g Q i j i a G u l o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i n t h e e a s t , S a n z h a o D e p r e s s i o n i n t h e w e s t a n d B i n b e i a r e a i n t h e n o rt h e .g .He i y u p a o D e p r e s s i o n .Q i j i a G u l o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i s t h e m a j o r o ri g i n o f s o u r c e r o c k i n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 ,w h e r e t h e c rud e o i l p r o d u c e d w o u l d mi g r a t e t o t h e n o rt h a c r o s s B i n z h o u r a i l wa y,b u t w o u l d n o t r e a c h t h e n o rt h e r n e n d o f t h e D e p r e s s i o n .S l i g h t o i l s h o w s i n o t h e r p a rt s o f B i n b e i a r e a a r e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 w i t h t h e s o u r c e r o c k t h e r e .I t i s a d v i s a b l e t h a t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wo r k i n B i n b e i a r e a s h o u l d b a s e o n mo r e d e t a i l e d s t ud i e s o n l o c a 1 s 0 u I ℃ e e v a l u a t i 0 n . ’ Ke y wo r d s h y d r o c a r b o n mi g r a t i o n;s o u r c e r o c k c o r r e l a t i o n;n i t r o g e n c o mp o u n d s ;B i n b e i a r e a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 滨北区泛指松辽盆地位于滨洲铁路线 以北 、面积 约 71 0 k m 的地区。除了延伸到滨北的大庆长垣北 端富集油气 喇嘛甸油田和萨北油田北部 、齐家一 古龙凹陷的北部有较为集中的油气显示和工业油气流 井外,其余广大面积上虽然历经 4 0余年几上几下的 多轮勘探 ,累计钻井 1 0 0余 口,仍只发现少量油气显 示和 1口工 业气 流井 ,油气 勘探 没 有 实 质性 的突 破⋯。滨北地 区究竟还有 没有勘探潜力 回答这一 问题,当然需要依靠对烃源岩评价所得认识。不过, 油气运移研究和油源对比研究也可提供十分有益的信 息。它可以为烃源条件研究提供补充和佐证信息,也 有 助 于主力 源岩 层和 主力 源岩 区的确 定 是滨北 区源 岩生成 的原 油 往南 运 移还 是 盆地 内主力 生烃 区 齐家 一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所生成的原油 向滨北 地区运移不难理解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将深刻影 响滨北 区的勘探前景。这正是本文试 图探讨的问题。 1 油源对 比 为进行油源对比,从滨北区及临近的齐家 一古龙 和三肇 凹陷采取岩心样品 7 1个 、原油样品 4 7个。经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 N C E T一 0 4 0 3 4 5 资助。 收稿 日期 2 0 0 7 - 1 2 . 1 7 作者简介 卢双舫 1 9 6 2一 ,男 ,湖北天门人 ,教授,博 士生 导师,从事油气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维普资讯 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 . G . 0 . D . D . 第2 7卷第 2期 过全面普查,从滨北区的众多探井中筛选出 6个标有 各级含油性显示的岩心样品。经过抽提分析,其中的 霍 l 、霍 4、双3 、青 2井得到少量可用于对 比分析的 可溶有机质。 由柱层析得到的岩心抽提物和原油样品中的饱和 烃,经 G C MS分析得到甾萜标记化合物的分布。利 用不同的化合物对指标 ,可以做出大量的油 一 油 、油 一 岩对 比关 系图 - 。由于不 同图所说 明 的问题相 似 ,限于篇幅,本文仅给出了 C 。 T s / C 降藿烷 一T s / T m 和 o L o L C 2 9 S/ 仪 o L C2 9 SR 一 p C 2 9 / o L o L C 2 9 p p C 关系图 图 l 、图 2 。从 图中可 以看出 , 滨北霍 l 井青一段泥岩裂缝油和霍4井的青一段的油 砂与邻近的青一段源岩样品非常接近,应该具有肯定 的亲缘关系 ;明水阶地 的双 3井嫩一段的油斑砂岩中 的原油与本地嫩江组源岩有较大差别 ,可能为本地埋 深较大的青山口组源岩生成 ;长垣北部油样 与滨北青 山口组部分样品点 比较接近,但也与部分样点有一定 距离 ,总体上看 ,它们介于不同的地区、不同层位的 源岩样品点之间 ,有可能是不同来源油的混合 图 2 黜 篷 露 U n \ 蜀 U Ts / Tm 图l滨北地区油岩C 2 9 T s /G 【 p C 2 9 降藿烷一 T s / T m 关系图 Fi g .1 Rel ati o nal pl ot of s o u rce ro c k C2 q Ts / a p C 2 9 n o r h o p a n e T s / T m i n B i n b e i a r e a B 8 C 2 9 / c 【 c 【 C 2 9 B 8 c 2 9 图2滨北地区油岩CX C X C 2 9 S /a aC 2 9 S R 一 p p C 2 9 / a a C 2 q B C 2 9关系图 F i g . 2 R e l a t i o n a l p l o t o f s o u r c e r o c k Ⅱ a C2 9 s /a a C S R 一 B B C / a a C B p C i n B i n b e i a r e a 是油源对 比及油气运移研究 中的常用 图件 。从图 中可以看出,部分长垣原油明显偏离源岩的成熟趋势 而体现出运移趋势 ,这表明长垣原油的确经过了明显 运移。该图同时也表明 ,滨北油砂 的成熟度与长垣原 油相近,只是因源于滨北区青山口组源岩所生成油的 就近聚集而未体现出运移趋势。从成熟度上看 ,长垣 北部原油及滨北油砂可源于滨北区的青山口组 、齐家 一 古龙区的青山 口组 以及成熟度较高的嫩一段 源岩 偏南一些 、埋深较大 ,而不太可能来源于滨北 区 及齐家 一 古龙北部的嫩一段 2 油气运移 油气运移方向的研究结果既可与油源对比认识相 互佐证 ,也可为成藏研究提供有益的信息。原油非烃 中的含氮化合物被认为是 目前研究原油运移最为有效 的指标 。这里 ,最常用的是含氮化合物中的烷基 咔唑类化合物 利用原油中的含氮化合物研究油气二 次运移已成为当前地球化学研究领域 的一种新方法 。 对此 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 ,含 氮化合物中的咔唑类受沉积环境 、母源 、有机质成熟 度的影响很小,而主要受运移因素影响,是研究油气 运移较为可靠的指标。 咔唑类化合物属于极性化合物 ,极性源于氮原子 上的一对未配对电子 ,极易形成氢键而与周围介质发 生作用 ,使得部分咔唑分子滞 留在油气运移路径上或 储集层中。不同咔唑类异构体极性强弱不同。原油非 烃馏分中的含氮化合物经前处理后 ,可用色谱 一质谱 联用仪进行分 析定量。根据链 烷基 常为 甲基咔 唑类化合物 1 8位上取代基情况可把键基 咔唑分为 三类 图 3 第一类为 1 ,8位上的吡咯氢原子均 被键烷基取代 ,形成 N H全屏蔽型结构 ,称之为屏 蔽型异构体。该类化合物极性小,与围岩介质作用 小 ,运移过程 中不易被吸附,其运移速度快,运移距 离远,因此随着运移距离的增 大,其相对含量增加。 第二类是 1 ,8碳位上氢原子均未被烷基取代 ,形成 N H全裸型结构 ,称之为裸露型异构体。该类化合 物极性较强 ,运移速度慢 ,运移距离短 ,运移过程中 容易被周围介质吸附而损失 ,因此随着运移距离的增 大,其相对含量减小。第三类为 1 , 8位上任一氢原 子被烷基取代,形成 N H部分屏蔽型结构,称之为 半裸露型异构体,被吸附性介于上述两类之间 。 利用对松辽盆地北部滨北地 区的含油岩心及齐家 一 古龙 凹陷 、三肇凹陷 、大庆长垣北部 喇嘛甸油 田 、萨北油田的 4 7个原油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定 量分析数据 ,可 以做 出大量 的区 内各种屏蔽/ 半裸 、 维普资讯 2 0 0 8年 4月 卢双舫等 松辽盆地滨北区油气运移与油源对比 3 ; 5 4 ; H H 眠 屏蔽型 裸 露型 图3咔唑类化合物分子结构示意图 Fi g .3 Mol e cul a r s t ru ct ur es o f ca rb az ol e c om pou n ds 屏蔽/ 全裸 、半裸/ 全裸咔唑类指标所指示 的油气运移 指向图。图4以极性差别最大 、因而指示运移效应最 为明显的 1 ,8一二甲基咔唑/ 2 ,7一二 甲基 咔唑 屏 蔽/ 全裸为例示出了区内的原油运移指向长垣北 部的原油既可能来 自滨北区的黑鱼泡 、乌裕尔凹陷及 明水阶地 ,也可能来 自作为盆地 内的主力源区的齐家 一 古龙和三肇凹陷,即长垣北端 的原油运移有多个方 向,这也与前面油源对比所得认识一致。同时 ,齐家 一 古龙生油凹陷生成的原油可以越过滨洲铁路线向北 运移 ,但是达不到凹陷的北端 ,相反 ,齐家 一古龙生 油凹陷北端生成的原油却向南运移到铁路线以北的金 8 井区域的局部构造高点,这可能与中浅层的构造背 景有关。 另外 ,朝 阳沟阶地的青 2井 F油层 的油浸砂岩中 原油的多项全裸露和半裸露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指标含 量极少 ,说明经过了较长距离 的运移 ,这也可以证明 其来源最大可能为三肇凹陷。这无疑有助于提高朝阳 沟阶地的勘探预期 。明水 阶地 的双 3井嫩一段的油斑 砂岩中原油全裸露和半裸露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指标相 对含量较高,基本没有或只有较短距离的运移 ,也表 综合上述油源对比和油气运移两方面的研究成 果 ,可以认为 1 滨北霍 4井青一段油 迹砂岩和霍 1井青一 段泥岩裂缝 中的原油与本地青山 口组源岩相近 ,应该 为齐家 一 古龙凹陷北端青 山口组源岩所生;明水阶地 的双 3井嫩一段 的油斑砂岩中的原油与本地嫩江组源 岩有较大差别 ,可能为本地埋深较大的青山 口组源岩 生成的。 2 长垣北部 S 、P 、G油层原油多数生物标记 化合物性质均 比较相近,可能表明各层原油具有相近 的来源。其主要来源可能有三个滨北 黑鱼泡凹 陷 、明水阶地 的青 山 口组源岩 、齐家 一古龙 凹陷 北部的嫩一段源岩及青山 口组源岩 、三肇凹陷北部靠 近长垣北部的主力源岩。 3 齐家 一古龙生油凹陷生成的原油可以越过 滨洲铁路线 向北 运移 ,但是达 不到 凹陷 的北端 ,相 反,齐家 一古龙生油凹陷北端生成的原油却向南运移 到铁路线以北的金 8井区局部构造高点。但三肇 凹陷 北部 的原油则可 能已向北运 移到 了朝 阳沟 阶地。因 此 ,滨北区的油气勘探应该立足于对滨北区的源岩条 件更为详细的解剖。 参考文献 [ 1 ]王跃文 .松辽盆地滨北烃 源条 件评价 方法研究及应 用 [ D].大 庆 大庆石油学院 ,2 0 0 5 . [ 2 ]王 占国,吕茜 ,李景坤 .松辽盆地北部黑帝庙 油层烃 源岩条件 初步探讨 [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 0 0 5,2 4 1 3 5 - 3 7 . [ 3 ]张雷 ,卢双舫 ,申家年 ,等 .济阳坳陷车 古 2 0潜山油源研 究 [ J ].大庆石油学 院学报 ,2 0 0 5 ,2 9 3 6 - 9 . [ 4 ]陈中红,查明,吴孔友, 等 .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油气运移方 向研究 [ J ].石油 大学 学报 自然科 学 版 ,2 0 0 3 ,2 7 2 1 9- 2 3 . [ 5 ]L i M,L a t e r S R,S t o d d a r t D,e t a 1 . F r a c t i o n a t i o n o f p y r r o l i c n i t r o g e n c o mp o u n d s i n p e t r o l e u m d u r i n g mi g r a t i o nd e r i v a t i o n o f mi gra t i o n -- r e l a t e d g e o c h e m i c a l p a r a me t e r s[ c]. G u b i t t J M,E n g l a n d W A . T h e Ge o c h e mi s t r y o f Re s e r v o i r s . Ge o l o g i c al S o c i e t y S p e c i al P u b l i c a t i o n, 1 9 9 5 1 0 3 1 21 . [ 6 ]黎茂稳 .油气二次运移 研究 的基本 思路 和几个 应用 实例 [ J ]. 石油勘探 与开发 ,2 0 0 0 ,2 7 4 ;l 1 1 7 . [ 7 ]张维琴,杨玉峰 .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油气来源与运移研究 [ J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 0 0 5 ,2 4 1 1 7 1 9 . 编辑 徐衍彬 / l 2 向 譬 警一 所 1鼋 含 H创 n 类 4 她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