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伦贝谢垂直钻井系统在川东北地区的应用-.pdf
2 01 0年 第4 卷 第3 期 天 然 气 技 术 Na t u r a l Ga s Te c h n o l o g y Vo 1 . 4. NO. 3 J u n . 2 0 1 0 文章编号 1 6 7 3 9 0 3 5 2 0 1 0 0 3 0 0 3 9 0 2 斯伦贝谢垂直钻井系统在川东北地区的应用 李杰 郑伯华 翟芳芳。 1 . 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研究院,河南濮阳4 5 7 0 0 1 ; 2 . 中同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井下特种作业处,河南濮阳4 5 7 0 0 1 ; 3 . 中闰石化中原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4 5 7 0 0 1 摘要 吲 东北地 区地 层高陡构造 、倾 角大且泥岩 、砂 岩、白云岩 、碳酸 岩等岩性 交互 复杂的地质特性导致 钻井过程 中井斜难 以控 割 ,制 约 了机械钻速 的提 高 将 l 】 1wc r v垂直钻 井系统应用 于川 东北地 区的普 光 7 井与黑 池 1 井 ,对其应 用效果进行 了分析 .认 为 w c r V垂直钻 井 系统可显 著地提 高机械钻 速 ,降低 井斜 角,可以有效 地 解决大钻压与井斜控 割的矛盾 关键词 四川 东北P o we r V垂直钻井系统井斜控制 机械钻速 中图分类号 T E 2 8 1 文献标识码 A O 引言 川 I 东北 陆相地层 属于高 陡构造 ,地层倾 角大 , 钻井施工 中机械钻速低 ,易发生井斜 。井斜偏 大对 于钻井施 工 、固井 质量 以及 后期 油气 开发危 害极 大 。为满足井身质量控制 的要求 ,不得不采取减压 吊打的措施 ,从而降低 了机械钻速 ,而陆相地层钻 速低是影响全井钻井速度 的原因之一。P o w e r V垂直 钻 井系统可有效地解 决大钻压 与井 斜控制 的矛盾 , 既可 以达到加大钻压提高机械钻速 的 目的 ,又可实 现井身轨迹 的良好控制。 l 川东北地层特性 川东北地 区大部分地质构造均表现出较 强的地 层 自然造斜能力 ,地层倾角大 ,加之地层产状基本 稳 定 ,容易发 生地 层 自然造 斜 。 由于 地层倾 角较 大 ,开钻后容易发生井斜 ;又 由于地层产状相对稳 定 ,造成全井的井斜控制相 当困难 。岩性变化频繁 也极易发生井斜。以普光 7 井为例 ,该井须家河组以 上地层夹层多、单一岩『 生的最大厚度多数不超过 5 0 m。 高陡构造与频繁的岩性变化给防斜 打直造成 了 极大困难 ,大多数井采取4 0~8 0 k N钻压轻压吊打的 保守措施进行 防斜打直 ,严重制约 了钻 井速度 的提 高 I l l 2 P o w e r V垂 直钻 井 系统及其应用 2 . 1 P o w e r V垂直钻井系统 斯伦贝谢公司研发生产的P o w e r V垂直钻井系统的 最大特点是在旋转钻进方式下采用大钻压钻进 ,通过 地面控制实现井身轨迹 的连续控制,从而提高机械钻 速。该系统既可应用于定向井 、水平井的井身轨迹调 控 ,也可用于直井井身轨迹的控制。 时斡 控螂 构 叶 轮 转向 机 构驱 动 的 支 捧 崖 转向机构 园圃 图 1 P o w e r V垂直钻 井系统 结构 图 P o w e r V垂直钻井系统 图 1 主要由控制机构和转 向机构组成 ,控制平台由旋转的闸片调整位置 ,控制 信号传给转向机构 高边 ,由液压驱动3 片支撑座 ,定 向机构与钻头同转速转动 ,施加给钻头侧向力 低边 , 从而达到控制井眼轨迹的 目的 。 2 . 2 应用情况 2 . 2 . 1 在普光 7 井的应用 天然气技术 / 39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4 卷 翟芳芳,等斯伦贝谢垂直钻井系统在川东北地区的应用 第3 期 普光7 井处在构造边缘,地层倾角极大,沙溪庙 组的地层倾角为 2 5 。 ,所钻遇的地层 中砂岩 、泥岩 、 砂质泥岩 、泥质砂岩互层变化频繁 ,泥岩单层最厚 为2 0 i n ,砂岩单层最厚为 1 8 in ,最薄的只有 1 In ; 岩性各向异性,强度软硬交错 ,极易造成井斜。在 井斜控制上,先后采用大尺寸钻铤塔式钟摆、柔性 钟摆 、大钟摆等多套纠斜钻具组合 ,配合小钻压进 行防斜 、纠斜钻进 ,又采用单弯螺杆 无线随钻测 斜仪 MWD 跟踪进行滑动 、复合钻进 ,但机械钻速 慢且井斜增长很快 。为提高机械钻速及有效控制井 斜 ,决定使用 P o w e r V旋转导向垂直钻井系统施工 。 钻具组合为 3 l 1 . 1 m m钻头 P o w e r V0 2 0 3 m m 浮 阀 03 0 9 mm扶正器 02 2 9 mm双 向减震器 2 2 8 . 6 mm短钻铤 3 0 8 m m扶正器 02 2 8 . 6 m m钻 铤 6 根 0 2 0 3 . 2 mm钻铤 1 l ~1 4根 1 2 7 mm加重 钻杆 1 0~1 2 根 1 2 7 mm钻杆 。自2 0 0 5 年 1 月 3 0日 在井深 1 7 1 0 .9 7 113 处开始使用该系统施工,至同年3 月 7日钻至井深 2 4 7 5 . 3 5 1T I ,共钻进 7 6 4 . 3 8 i n ,井斜 从 1 7 0 7 i n的 3 . 8 。 降 至 2 2 7 2 i n的 0 . 7 。 和 2 4 7 1 I T I 的 1 .4 。 ,钻压 由 1 4 0 k N释放到 2 2 0 ~3 0 0 k N,纯钻时间 为4 1 8 . 9 2 h ,机械钻速为 1 . 7 5 1 13 / h 。 P o w e r V的井斜 控制效果 非常显著 ,井斜 角 由 3 .5 。 逐渐降低为接近0 。 ,平均机械钻速得到显著提 高, 是邻井钻速的2 倍多。 表 1 是普光 7 井使用 P o w e r V的时效分析表 ,可 以看出其工作时间超过了总使用时 间的8 0 %,大大 超过了常规钻井技术的使用时效。 表 1普光 7 井使用 P o w e r V的 时效分析表 2 . 2 . 2 在黑池 1 井的应用 黑池 1 井的构造位置在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黑池 梁断背斜南翼 ,该井上部沙溪庙组地层倾角大 ,砂 泥岩互层频 繁 ,地层造斜率强 ,面临着严重的井斜 问题。为了提高上部井段的钻速,决定在该井第二 次开钻井段试验采用P o w e r V垂直钻井技术。钻具组 合 为 3 1 4 . 1 m m钻头 P o w e r V 3 1 1 fi l m螺旋稳 定 器 0 2 2 8 . 6 m m减 震 器 02 0 3 . 2/ 1 1 / i0 浮 阀 40 / N a t u r a l G a s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3 . 2 m m MWD0 2 0 3 . 2 m m钻铤 3 根 1 6 5 . 1 m m 钻铤 5 根 1 3 9 . 7 m m钻杆。 黑池 1 井 自 2 0 0 4年 1 1 月 2 9日2 0 5 0开始 下入 P o w e r V,下钻井深为 4 7 7 . 7 4 I n ,至 2 0 0 5 年 1 月 1 9日 9 3 0 停止起钻,起钻井深为2 1 5 4 .7 5 IT I 。累计使用 牙 轮 钻 头 l 3个 ,钻 进 1 6 7 7 . 0 1 n l ,纯 钻 时 间 为 9 1 6 .2 2 h ,平均机械钻速为 1 . 8 3 m/ h ,使用钻头型 号 包 括 S H T 2 2 R G、 H5 1 7 G K、 H 5 3 7 G K, 钻 压 为 1 0 0 3 3 0 k N 常规控制在 2 4 0 k N内,随蹩跳钻情况 调整 ,转盘转 速为 4 8~9 1 r /mi n ,排量 为 5 1 . 1 5 8 . 7 L/s 根据井斜变化情况调整排量 ,从而调整钻 头侧向力大小 ,终点泵压为 1 8 MP a 。 钻进期间地层造斜特性使井斜偏大时,可以通 过降低钻压 、加快转速 、增大排量 ,使 P o w e r V支撑 片拍击井壁所产生的侧向力相对增大,改善纠斜效 果 。一般情况下 ,由于排量受地面设备及钻井液携 岩能力的影响,调整纠斜的措施多采用降低钻压和 加快转盘转速的方法。 在使用P o w e r V 前 ,最大钻压为1 2 0 k N ,井斜最 大 为 1 . 7 2。 ,平 均 机 械 钻 速 为 1 . 3 5 I n /h 。 使 用 P o w e r V后 ,最大钻压增至 3 3 0 k N,平均机械钻速为 1 . 8 3 i n/h;P o w e r V下人前井斜角为 1 。 ,使用 P o w e r V钻至井深5 0 0 1T I 时井斜角为0 .3 4 o ,结束时井斜角 为 1 . 0 2 。 ,井斜角控制在 1 . 6 。 以内。 3 结论与建议 1 P o w e r V 有 自动防斜、纠斜功能,适用于在 高陡构造硬地层中大钻压钻进 ,能有效控制井身质 量 ,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 2 P o w e r V的转速和作用其上的功率决定了工 具 的纠斜力 ,一旦地层 造斜力增大 ,在钻井参数不 变的情况下,井斜势必增大。因此 ,必须加强对井 身轨迹的监控,一旦井斜增大,应立即调整钻井参 数。 参考文献 [ 1 ]刘仲华. 川东北地区钻井施工的几点认识 [ J ] _ 钻采工艺 , 2 0 0 5 ,2 8 3 2 1 2 4 . [ 2 ]王希勇,熊继有. 川 i 东北钻井新工艺应用与效果[ J ] . 钻采 工艺 ,2 0 0 8 ,3 1 1 1 2 5 1 2 8 . 编辑 蒋龙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