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来源.pdf
第 3 7卷第 5期 2 0 1 5年 9月 石 油 窦 勇 参 沾 厦 P ETRoLEUM GEoLoGY E XP ERI M ENT Vo 1 . 3 7 , No . 5 Se p. , 2 01 5 文章编号 1 0 0 1 - 6 1 1 2 2 0 1 5 0 5 0 6 3 3 0 8 d o i 1 0 . 1 1 7 8 1 / 8 y s y d z 2 0 1 5 O 5 6 3 3 川西新场地 区须二段天然气成 因类型和来源 白 帆 , 吴小奇 , 曾华盛 , 袁晓宇 1 . 中国石化 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南京2 1 1 1 0 3 ; 2 .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江苏 无锡2 1 4 1 2 6 摘要 须 二段是四川盆地 陆相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 。天然气地球化 学特征研究表 明, 新场地区须二段 天然气 干燥系数普 遍高于0 . 9 5 , 为典型干气 ; 占 ” c I 和6 ” c 2 值分别为一 3 4 . 5 % o ~ - 3 0 . 3 ‰和- 2 9 . 1 % o ~ - 2 3 . 4 % v , 8 D 1 值介于一 1 6 8 % o 一 1 5 7 % 。 之间, 烷烃气 碳、 氢同位素系列主体表现出典型正序特征, 部分样品发生了乙、 丙烷碳同位素的部分倒转。新场须二段天然气为混合成因, 重 烃气表现出以原油裂解气 为主并混有部分煤型气 的特征 , 而 甲烷则 主要 表现出煤 型气 的特点。气源对 比研 究表 明, 新 场须二段 天然气主要来 自马鞍塘组一小塘子组烃源岩 , 须二段 自身烃源岩也有一定 的贡献 。 关键词 天然气 ; 地球化学特征; 气源对比; 新场构造带;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中图分类号 T El 2 2 . 1 1 1 文献标志码 A Ge n e t i c t y p e s a n d s o u r c e s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e s r e s e r v o i r e d i n t h e s e c o n d me mb e r o f t h e X u j i a h e F o r ma t i o n i n t h e X i n c h a n g a r e a of t h e We s t e r n S i c h u a n D e p r e s s i o n Ba i F a n ,W u Xi a o q i ,Z e n g Hu a s he n g ,Yu a n Xi a o y u 1 . S 1 N O P E C G e o p h y s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N a n fi n g , J i a n g s u 2 1 1 1 0 3 , C h i n a; 2 . W u x i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P e t r o l e u m Geo l o g y , S I NO P E C, Wu x i , J i a n g s u 2 1 4 1 2 6 ,C h i na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e c o n d m e m b e r o f t h e U p p e r T ri a s s i c X u j i a h e F o r m a t i o n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e x p l o r a t i o n t a r g e t f o r t e r r e s t ria l n a t u r a l g a s e s i n t h e S i c hu a n Ba s i n.Th e g e o c he mi c al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s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e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 he g a s e s r e s e r v o i r e d i n t h e s e c o n d me m b e r o f t h e X u j i a h e F o rma t i o n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h a v e h i g h d r y n e s s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g e n e r a l l y o v e r 0 . 9 5 .T h e C1 ,8 C2 a n d 8 D1 v a l u e s a r e i n t h e r a n g e s o f一3 4 . 5 %o ~一3 0 . 3 %o ,一2 9 . 1 %o 一 一 23 . 4%o a n d 一 1 68 %o一 一 1 5 7 %o.r e s pe c t i v e l y.Th e a l k a n e g a s e s ma i n l y d i s p l a y p o s i t i v e s t a b l e c a r b o n a n d h y d r o g e n i s o t o p e v a l u e s w i t h s e v e r al s a mp l e s b e i n g p a r t i a l l y r e v e r s e d b e t w e e n e t h a n e a n d p r o p a n e c a r b o n i s o t o p e s .Th e s e g a s e s a r e o f mi x e d o rig i n,a n d t he h e a v y h y d r o c a r b o n g a s e s we r e ma i nl y d e riv e d f r o m t he s e c o n da r y c r a c k i n g o f o i l a u g me n t e d wi t h c o a l - t y p e g a s,whe r e a s me t h a n e wa s ma i n l y a c o a l - t y p e g a s .Ga s s o u r c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 h e n a t u r a l g a s e s r e s e r v o i r e d i n t h e s e c o n d m e mb e r o f t h e X u j i a h e F o rma t i o n w e r e d e ri v e d ma i n l y f r o m t h e s o u r c e r o c k s i n t h e Ma ’ a n t a n g an d Xi a o t a n g z i f o rm a t i o n s a n d a u gm e n t e d b y t h o s e i n t h e s e c o n d m e m b e r o f t h e X u j i a h e F o r ma t i o n i t s e l f . Ke y wo r dsn a t u r al g a s;g e o c h e mi c a l c hara c t e ris t i c s ;g a s s o ur c e c o r r e l a t i o n;Xi n c h a n g t e c t o n i c b e l t ;W e s t e r n S i c hu a n De p r e s s i o n;S i c h u a n Ba s i n 四川盆地是我 国陆上重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 近年来在海 相层 系天然 气勘探 不 断取得 重要 突 破[ 1 q ] 的同时, 陆相层系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 系也显示 出巨大的勘探潜力[ 4 - 1 o 3 。川西坳陷是 四 川盆地重要的勘探阵地之一 , 须家河组煤系为须家 河组和侏罗系气藏提供 了充足的气源[ 4 。 。 。须家 河组 自下而上可以分为六段 , 其中须家河组一 、 三 、 五段 以偏腐殖型暗色泥岩和煤为主, 常作为主力气 源岩及 区域性盖层 . 二 、 四、 六段 以砂岩为主 , 常作 为主力储层 . 从而构成 了 3套生储盖组合 , 形成许 多 自生 自储煤 型气 田[ 6 ] 。在川西地 区, 须一段又 常被细分为马鞍塘组和小塘子组 l 。 须二段是川西地区陆相天然气勘探的重要 目 的层 , 目前 已经在 中坝、 邛西、 新场等地区发现了须 二段气藏『 6 ] , 展示出 良好 的勘探前景 , 如新场气 田 新 8 5 1井 须 二 段 测 试 获 日 产 天 然 气 高 达 4 2x1 0 m [ 】 。前人对川西坳 陷须二段天然气 的组 分和同位素地化特征进行 了一些研究 , 并对其成因 收稿 日期 2 0 1 4 - 1 0 - 2 0; 修 订 日期 2 0 1 5 - 0 8 - 0 3 。 作者简 介 白帆 1 9 8 6 一 , 女 , 硕士 , 助理工程师 , 从 事储层 与烃源岩 预测研究 。E - m a i l b a i f a n . s w t y s i n o p e c . c o m。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科学基金 项 目 4 1 3 0 2 1 1 8 资助。 6 3 4 石 油 褒 驺 弛 届 第 3 7卷 和来源开展了相关工作 。 如中坝和邛西气 田须二段 天 然 气 为 煤 型 气 , 来 自须 家 河 组 煤 系 烃 源 岩[ , ” 。然而 , 业内对新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 研究相对较为薄弱 , 对其来 源的认识存在一些争 议 . 尽管普遍认为这些天然气兼具油型气和煤型气 特征 。 但其究竟是 以自生 自储为主[ 】 , 还是 除了来 自于 自身的煤型气外 , 主要还来 自于下伏马鞍塘组 和小塘子组烃源岩_ 1 ’ ] , 须三段烃源岩是否也有少 量贡献 1 引. 其 中的油型气是来 自海相地层还是马 鞍塘组一小塘 子组 ] , 这 些都不够 明确。对须 二 段天然气成因和来源认识 的分歧主要源 自对天然 气地球化学特征认识差异 , 同时以往研究仅关注天 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及轻烃特征 , 缺少氢同位素组 成方面的研究。因此 。 本文对川西坳陷中段新场构 造带须二段天然气进行组分和碳氢同位素组成测 试 . 系统分析天然气 的地球化学特征 , 并与J I 【 西其 他地区须二段典型煤型气 以及海相雷 口坡组典型 油型气进行对比, 为深人了解川西地区天然气的成 因和来源提供理论依据。 1 地质背景 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部 。 主要经历 了晚二 叠世一 中三叠世板块边缘裂陷盆地、 晚三叠世前陆 盆地 、 早一 中侏罗世坳陷盆地和晚侏罗世以来的持 续挤压逆冲推覆演化阶段[ 1 9 - 2 0 ] 。川西地区大致以 绵竹一新场和大邑一成都为界分为北段、 中段和南 段 , 目前 已发现了北段 的中坝气 田、 中段 的新场和 孝泉气 田、 南段的平落坝和邛西等气田_ 1 , 储层主 要为中上三叠统雷 口坡组 、 须家河组及侏罗系。 新场构造带位于川西坳陷中段 , 又称孝泉一丰 谷构造带, 是川西坳 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 近东 西向展布 图 1 , 南临成都 凹陷, 北靠梓潼 凹陷 。 西 段与龙 门山构造带相交 。 东南段与知新场一龙宝梁 构造北倾末端相接 2 。新场构造带的形成源 自中 三叠世末的新场运动 , 其结束了四川盆地海相克拉 通盆地 的发育 , 开启了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发展阶 段 。 奠定了川西 中段 中新生代 “ 一隆两坳” 的构造 格局 。 川西地区须二段储层属河流~三角洲沉积体 系 , 为多个砂体的叠置 , 这套层厚面积大的砂体 自 西向东减薄 , 为致密甚至超致 密储层[ 2 引。川西坳 陷须二段砂岩储层以须三段泥岩为有效盖层 , 以马 鞍塘一小塘子组及须二段 自身的“ 腰带子” 泥岩为 主要烃源岩, 具有优 良的成藏条件 6 , “ , 。 2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2 . 1 样 品分析 本次工作利用高压不锈钢瓶采集了川西坳陷 中段新场构造带共 1 1个天然气样 品, 天然气组分 和碳 、 氢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测试均在中国石化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进行 , 测试结 果见表 1 。 2 . 2 组分特征 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天然气 以烃类气体为主, 甲烷含量为 9 3 . 0 3 %~ 9 8 . 1 4 %, 重烃气 C , 一 C 含 量介于 0 . 7 9 %~ 4 . 9 2 %之间, 干燥系数 C 。 / C 普 遍较 高 0 . 9 5 0~0 . 9 9 2 , 均 为 典 型 干 气 表 1 , 图 2 。从整体上看, 川西坳陷须二段天然气甲烷含 量与干燥系数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邛西地区天 然气其 甲烷含量和干燥系数主体略低于新场地区, 而 中坝地区则更低. 干燥系数均小于 0 . 9 5 . 为典型湿气 图 2 。中坝地区雷三段天然气具有 明显偏低的甲 烷含量 8 1 . 7 2 %一 8 7 . 9 2 % 和较高的干燥系数 0 . 9 6 9 0 . 9 7 2 , 与须二段天然气明显不同 图 2 。 图 1 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位置及井位分布 F i g . 1 L o c a t i o n o f t h e X i n c h a n g t e c t o n i c b e l t a n d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w e l l s i n t h e W e s t e r n S i c h u a n De p r e s s i o n 第 5期 白帆, 等. 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来源 6 3 5 图2 川西坳陷须二段天然气组分特征 数据来源 本次工作及文献[ 4 , 7 - 8 , 2 6 ] 。 F i g .2 C o mp o s i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i c s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e s r e s e r v o i r e d i n t h e s e c o n d m e m b e r o f t h e X u j i a h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 W e s t e rn Si c h u an De p r e s s i o n 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天然气中非烃气体含量普 遍较低 , C O 和 N 含量分别 为 0 . 0 2 %~1 . 5 4 % 1 1 0 - 0 . 7 1 % 表 1 , 图 2 ; 与之相 比, 邛西地 区须二段 天 然 气普遍具有较低 的N 含量 0 . 2 0 %- 0 . 2 6 % , 而 中坝地 区须二段天然气则普遍具有略低的 C 0 , 含 量 0 . 2 8 %~ 0 . 6 0 % 图 2 。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 天然气中均不含 S 。中坝地区雷三段天然气具有 较高的 H , S 1 . 7 8 %~ 7 . 7 7 % 、 C O , 3 . 6 5 %~ 5 . 3 7 % 和 N , O . 2 2 %~ 2 . 4 6 % ] 含量, 这与川西坳陷须二 段天然气具有明显不同的非烃气体组成 图 2 。 2 . 3 碳 同位素特征 在烷烃气碳 同位素组成方面 , 新场地 区须二段 天然气 6 C 值介 于一 3 4 . 5 % 。 一 3 0 . 3 % 0 之间 , C 值介于一 2 9 . 1 ‰ 一 2 3 . 4 % o 之间 ; 邛西地区须二段 天 然气 6 好 C 值 一 3 3 . 7 % 。 一 3 0 . 5 ‰ 与之类似, 但 c , 值分布较为集中且整体较高, 介于一 2 4 . 1 % o ~ 一 2 2 . 4 % 。 之 间; 中坝 地 区须 二 段 天 然 气 C 值 一 3 8 . 0 ‰ 一 3 4 . O % 。 整 体 略 低 , ”C 值 则 介 于 一 2 6 . 0 ‰ 一 2 3 . 0 % 。 之 间 图 3 。中坝雷三段天 然 气 6 c 值介于一 3 6 . 9 % 。 一 3 3 . 7 ‰之间, 与该区须二 段天然气类似 , 而 6 n C , 值介于一 3 1 . 1 % 。 一 2 7 . 7 % o 之 图3 川西坳陷须二段天然气 6 ” C - 1 / C 相关关系 数据来源 本次工作和文献[ 4 , 7 - 8 , 2 6 ] 。 F i g . 3 C V S . 1 / C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e s r e s e r v o i r e d i n t h e s e c o n d m e m b e r o f t h e X u j i a h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the We s t e r n S i c h u a n D e p r e s s i o n 6 3 8- 石 油 雾 驺 沾 屡 第 3 7卷 因, 重烃气多数表现 出油型气特征 , 而 甲烷则表现 出煤型气为主的特点。 3 . 2天然气来源 由于新场须二段天然气 中既有油型气也有煤 型气 。 根据混源气母质演化程度计算公式[ 加 ] , 并采 用戴金星等[ 2 ’ ] 提 出的经验公式参数 , 计算所得成 熟度 主 体 介 于 2 . 0 4 % ~2 . 6 1 %之 间 , 平 均 为 2 . 3 1 %。 与新场地区马鞍塘组一小塘子组烃源岩现 今 R 主体介于 1 . 9 %一 2 . 7 %_ 4 l _ 相一 致。从生储 盖 的配置来看 , 四川盆地须二段天然气以须三段泥岩 为有效盖层 。 以须一段 马鞍塘一小塘子组 为主 要烃源岩 6 , 2 4 ] 。 前人对须二段烃源岩地化特征研究程度较低 , 根据 须 三 段 烃 源 岩 现 今 主 体 介 于 1 . 7 % ~ 2 . 1 % 4 并结合马鞍塘组一小塘子组烃源岩现今成 熟度 , 推断须二段烃源岩现今 R 主体介于 1 . 8 %一 2 . 4 %之 间。 达到了高一过成熟阶段 。 也是须二段天 然气可能的主要来源之一。川西坳 陷须二段 中的 泥岩则是次要 的烃源岩之一_ 1 , 如新场地区须 二 段“ 腰带子” 泥岩在钻井过程 中气显示 丰富, 在 新 8 5 1井该泥岩段厚达 3 0 I l l l 2 。 川西坳陷马鞍塘组~小塘子组 T m T t 沉 积于海陆过渡相 , 物源供给在横 向和纵 向上变化较 大 , 在坳陷北段和南段基本上都是 Ⅲ型有机质 , 而 在坳陷中段则以Ⅲ型有机质为主[ 】 。干酪根显微 组分统计结果表明 , 川西坳陷中段马鞍塘组一小塘 子组烃源岩 中 I、Ⅱ和 Ⅲ型干酪根 分别 占 3 5 %、 2 0 %和 4 5 %。 而须二段则 以 Ⅲ型干酪根 占绝对 优 势 , 与须三、 五段类似[ 4 引。从川西坳 陷天然气地化 特征横向对比来看。 位于坳陷北部的中坝气田和南部 的邛西气田其须二段天然气主体均表现出典型煤型 气特征, 与马鞍塘一小塘子组烃源岩在凹陷北段和南 段基本是 Ⅲ型有机质[ 1 1 ] 相一致 而位于坳 陷 中段 的新场地区其须二段天然气则表现出以煤型气为 主混有部分油型气 的特征 . 这也 与坳 陷中段 马鞍 塘~小塘子组烃源岩 以Ⅲ型有机质为主并混有 I、 Ⅱ型有机质 [ 1 1 , 4 2 ] 相匹配。因此, 川西坳陷须二段天 然气在横向上表现出来的地化特征差异主要源 自马 鞍塘组一小塘子组烃源岩地化特征的差异。这也表 明, 新场须--S t 天然气主要来 自马鞍塘组一小塘子组 烃源岩, 须二段自身烃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 此外 , 新场地区须二段部分气样发生 了乙、 丙 烷碳 同位素的部分倒转 , 表明其不是原生的。生物 成因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部分倒转可能有多种原 因 4 引。川西新 场地 区未发 现 明显 的非生物成 因 气 , 碳氢 同位素系列也主体表现 出典型正序特征 , 因此非生物成因气 与生物成因气混合 的可能性可 以排除; 须二段气藏埋深较大不利于细菌活动 , 丙 烷含量和碳 同位素特征也未表现出受细菌氧化的 特征 考虑到相对较轻的重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及天 然气为混合成因. 新场须二段烷烃气碳同位素的部 分倒转主要源 自油型气和煤型气的混合 。 4结 论 1 川西坳 陷新 场地 区须 二段 天然气 以烃类 气体为主, 干燥 系数介于 0 . 9 5 0 ~ 0 . 9 9 2之间, 为典 型干气 , 非烃气体 C O , 和 N , 含量 较低 , 不含 H S ; 6 C 和 6 鸺 C , 值分别介于一 3 4 . 5 % 0 一 3 0 . 3 % 0 和 一 2 9 . 1 % 。 一 2 3 . 4 ‰ 之 间 , 6 D 值 介 于 一1 6 8 % 。一 一 1 5 7 % 。 之间 . 烷烃气碳、 氢同位索系列 主体表现出 典型正序特征 . 部分样 品发生了乙、 丙烷碳 同位素 的部分倒转。 2 新场须二段天然气为混合成因, 重烃气表 现出以原油裂解气为主并混有部分煤型气的特征 , 而甲烷则主要表现出煤型气的特点。气源对 比研 究表 明. 新场须二段天然气主要来 自马鞍塘组一小 塘子组烃源岩 . 须 二段 自身烃源岩也有一定 的贡 献。烷烃气碳同位素的部分倒转主要源 自油型气 和煤型气的混合。 致谢 样 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分别得到了中国石 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和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 究 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的大力协助与支持 , 审稿专 家提 出了宝贵修改意见。 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 1 ] 蔡立 国, 饶丹 , 潘文蕾 , 等 . 川 东北地 区普 光气 田成藏模 式研 究[ J ] .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0 5 , 2 7 5 4 6 2 - 4 6 7 . Ca i L i g u o, Ra o Da n, P a n W e n l e i , e t a 1 . T h e e v o l u ti o n mo d e l o f t h e P u g u a n g g a s fi e l d i n n o r t h e a s t o f S ic h u a n [ J ] .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E x p e ri m e n t , 2 0 0 5 , 2 7 5 4 6 2 4 6 7 . [ 2 ] Ma Y S, Z h a n g S C, G u o T L , e t a 1 . P e t rol e u m g e o l o g y o f t h e P u g u a n g s o u r g a s fi e l d i n t h e S i e h u a n B asi n , S W C h i n a [ J ] . Ma ri n e a n d P e t rol e u m Geo l o g y , 2 0 0 8 , 2 5 4 / 5 3 5 7 3 7 0 . [ 3 ] Ha o F, G u o T L, Z h u Y M, e t a 1 . E v i d e n c e f o r m u l t i p l e s t a g e s o f o i l c r a c k i n g a n d t h e r mo c h e mi c a l s u l f a t e r e d u c t i o n i n t h e Pu g u a n g g a s fi e l d ,S i e h u an B a s i n ,C h i n a[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 2 0 0 8 , 9 2 5 6 1 1 6 3 7 . [ 4 ] 秦胜飞 , 陶士振 , 涂涛 , 等. 川 西坳陷 天然气地 球化学及 成藏 特征 [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2 0 0 7 , 3 4 1 3 4 - 3 8 . Q i n S h e n g f e i , T a o S h i z h e n , T u T a o , e t a 1 .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g e o c h e mi s t r y a n d a c c u mu l a t i o n i n We s t e r n S i e h u a n d e p r e s s i o n [ J ]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2 0 0 7 , 3 4 1 3 4 -3 8 . 第 5期 白帆, 等. 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来源 6 3 9 [ 5 ] 沈忠民, 姜敏, 刘四兵, 等. 四川盆地陆相天然气成因类型划 分与对比[ J ] . 石油实验地质, 2 0 1 0 , 3 2 6 5 6 0 5 6 5 . S h e nZbon in, J j a n gMi l l , S i b i n g , e t a 1 .Pa r ti ti o n a n d c o n t r ast o n g e n e t i c t y p e 0 f c t i n e n l al n a t u r a l g a s i n t h e S i e h u a n B a s i n [ J ] .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E x p e r i m e n t , 2 0 1 0 , 3 2 6 5 6 0 - 5 6 5 . 【 6 ] D a i J x, Nj Y Y, Z o u C N, e t a1. S t a b l e c a r b o n i s o t o p e s o f a l k a n e g a s e s f r o m t h e Xu j i a h e c o a l me a s u r e s a n d i m p l i c a t i o n f o r g as- so u r c e c o r r e l a ti o n i n th e S i c h u a n B asi n , S W C h in a [ J ] . O r g a n i c G e o c h e mi s t r y , 2 0 0 9 , 4 O 5 6 3 8 6 4 6 . 【 7 ] D a i J x, N i YY, Z on CN . S t a b l e c a r b o n a n d h y d r o g e n i s o t o p e s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e ssou r c e df r o mt h eX u j i a h e F o r ma t i o ni nt h e S i c h u an B as i n , C h i n a [ J ] . O r n l c G e o c h e mis t r y , 2 0 1 2 , 4 3 1 1 0 3 - 1 1 1 . [ 8 ] 吴小奇, 黄士鹏, 廖凤蓉, 等.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及侏罗系煤成气 碳同位素组成[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1 1 , 3 8 4 4 1 8 4 2 7 . W u Xi an q i , Hu a n g S h i p e n g, L i a o Fo n g ren g, e t a 1 . Ca r bo n i sot o p i c c o mp o s i ti o n s of c o a l d e ri v e d g a s i n t h e Xu j i a h e F o r m a ti o n and J u r a s s i c i n t h e S i e h u an B as i n [ J ]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2 0 1 l , 3 8 4 4 1 8 4 2 7 . [ 9 ] 王东. 阆中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动态演化模拟[ J ] . 断块油气 田, 2 0 1 4 , 2 1 1 1 8 2 3 . Wang D ong . D y n a mi c e v o l u ti o n s imu l a t i o n o f Xu j i a h e F o r m a ti o n sou r c e r o c k s i n L a n g z h o n g A r e a 【 J ] . F a ul t B l o c k O i l and G a s F i e l d, 20 1 4 , 2 1 1 1 8 - 2 3 . [ 1 0 ] 赖锦, 王贵文, 郑懿琼. 川 中蓬莱地区须二段储层岩性岩相 类型及解释方法[ J ] . 断块油气田, 2 0 1 3 , 20 1 3 3 - 3 7 . I ai J i n, Wan g Gu i we n, Z h e n g Yi q i o n g . Ty p e s a n d i n t e r p r e t a tio n me tho d s o fli t h o l o gy an d li t h ofa c i e s of the s e c o n d me mb e ro f Xu j i a h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P e n g la i A r e a , C e n t r a l S i e h u an B as i n [ J ] . F a u l t B l ock O i l a n d Gas F i e l d , 2 0 1 3 , 20 I 3 3 3 7 . [ 1 1 ] 杨见, 张敏, 陈晓期 I l 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一段烃源岩地球化学 特征分析[ J ] . 长江大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2 0 1 2 , 9 1 2 4 1 - 4 3 . Ya n g J i an , Min, Ch e n Xi a o r m. I d ant i fi est i o n of Xul Me mb e r a s ma i n s 0 u 蹴r ock i n Up p e r T ria s s ic fr o m West S i e h na n D e p r e s s i o n [ J ] .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i o n , 2 0 1 2 , 9 1 2 4 1 4 3 [ 1 2 ] 杨克明, 叶军, 吕正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分布 及成藏特征[ J ]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2 0 0 4 , 2 5 5 5 0 1 5 0 5 . Ya n g Ke mi l l g, Ye J u n, L v Z h e n g x i ang . C h a r a c t e ris ti c s o f g a s d i s t r i b u ti o n a n d r e s e r v o i r i n g i n U p p e r T ri a s s i c X u j i a h e a li o n i n We s t e r n S i e h u an d e p r e s s i o n [ J ] . O i l & G a s G e o l o gy, 2 0 0 4 , 2 5 5 5 0 1 5 0 5 . [ 1 3 ] X io n g Y Q, G e n g A S , L i u J z . K i n e ti c s i m ul a ti n g e x per i m e n t c o mb i n ed wi t } l GCI BMS a n a l y s i sa p p l i c a ti o n t o i d e n t i fi c a t i o n and a s s e s s me n t o f c o a l d e r i v ed me tha n ef r o mZli ong b aGas F i e l d S i e h u an B as i n ,C h i n a [ J ] . C h e mic a l G e o l o g y ,2 0 0 4 , 2 1 3 4 3 2 5 - 3 3 8 . [ 1 4 ] Z h uGY, Z h a n g SC, Hu angHP, e t a1.Ga s g e n e t i c t y p eando r i g i n o fh y d r o g e n s u l fi d e i n the gh o n g b a g as fie l d o ft h e w e s t e r n S i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