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pdf
2 0 1 4年 6月 第 3 3卷第 3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a nd Oi l f i e l d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Da q i n g J u ne ,2 01 4 Vo L 3 3 NO . 3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3 7 5 4 . 2 0 1 4 . 0 3 . 0 01 朝长地 区扶余 油层 油气成藏 条件及主控 因素 施立志 , 马春雨。 王卓卓 张永生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1 0 0 0 3 7 ;2 .大庆油 田有 限责任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 大庆1 6 3 7 1 2 ; 3 .哈尔滨石油学 院石油 工程 系 , 黑龙江 哈尔滨1 5 0 0 2 8 摘要通过生油、储层、运移条件、油藏类型、成藏因素等研究的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油气分布规律 表明该区源岩处于低熟、未熟状态,生烃能力有限,其扶余油层的原油来 自三肇凹陷、宾县一王府凹陷 2个 生烃凹陷;分流河道砂体构成该区砂岩骨架的主体,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储集体;北东向展布的砂体与近南北向 分布的断裂带为油气的侧向运移提供了疏导通道 ,超压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 ;扶余油层发育构造 、岩性. 构造、 岩性、构造- 岩性等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沉积及源储压差控制。依据研究成果预测了油气聚集的 有利 区带 。 关键词 朝长地区;扶余油层 ;油气分布规律;成藏主控因素 中图分类号T E l 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3 7 5 4 2 0 1 4 O 3 - 0 0 O 1 0 6 oI L ANG GAS ACCUM ULATI NG CoNDI TI oNS AND I TS M AI N CoNTRoLLI NG FACToRS oF FUYU RES ERVoI RS I N CHAoCHANG AREA SHI Li z h i , MA Ch un y u , W ANG Zh u o z h uo 。 ZHANG Yo n g s h e n g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o i n g 1 0 0 0 3 7 ,C h i n a ;2 .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I nst i t u t e of D a q i n g O i e l d C o m p a n y L t d . ,D a q i n g 1 6 3 7 1 2,C h i n a ;3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H a r b i n P e t r o l e u m C o l l e g e ,H a r b i n 1 5 0 0 2 8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 t he r e s e a r c h e s o f t h e o i l g e ne r a t i o n,r e s e r v o i r s ,mi g r a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s ,r e s e rvo i r t y p e s a n d S O o n,t h e l a w s o f t h e o i l a n d g a s d i s t rib u t i o n i n F u y u o i l r e s e rvo i r s o f C h a o c h a n g a r e a i n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o u r c e r o c k s i n t h i s a r e a a r e i n t h e s t a t e s o f l o w ma t u rit y a n d n o n ma t u ri t y ,t h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g e n e r a t i n g p o t e n t i a l i s l i mi t e d,t h e c r u d e o i l i s ma i n l y c o me f r o m S a n z h a o a nd Bi n x i a n W a ng f u h y d r o c a r b o n g e n e r a t i n g s a g s ;t h e d i s t r i b u . t a r y c ha n ne l s a n d b o di e s b e c o me t he ma i n p a r t o f t he s a nd s t o n e f r a me wo r k i n t he a r e a a n d t he n d e v e l o p i n t o t h e p rin c i pa l o i l a n d g a s a c c u mu l a t i o n s p a c e;t h e NE s t rike s p r e a d s a n d bo d i e s a nd n e a r S N. s t r i ke d i s t r i b ut e d f a u l t b e l t s a r e t h e c o n d u c t i ng c h a nn e l s f o r t h e l a t e r a l mi g r a t i o n,t h e o v e r p r e s s u r e o f f e r s t h e d riv i ng f o r c e f o r t h e p e t r o l e u m mi . g r a t i o n; t he h y d r o c a r b o n r e s e r v o i r t y p e s s uc h a s s t r u c t u r a l ,l i t h o l o g i c s t ru c t u r a l ,l i t h o l o g i c, s t ru c t u r a l l i t h o l o g i c r e s e r v o i r s a n d S O f o r t h a r e we l l d e v e l o p e d i n F u y u r e s e rvo i r s ,t h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i s ma i n l y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8 . 2 2 改回 日期 2 0 1 4 . 0 3 1 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 7 3 ”计划项 目 2 0 0 6 C B 7 0 1 4 0 3 。 作者简介施立志,男,1 9 7 6年生,高级工程师 ,在读博士,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E- ma i l s h i l i z h i p e t r o c h i n a . t o m. e ll 第 3 3卷第 3期 施立志等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3 低 ,说明源岩 已成熟 、排烃 ,而朝 阳沟阶地和长春 岭背斜的 5 T O C 值低 ,特别是长春岭背斜 的 均值超过 6 5 0 m g / g ,说明源岩成熟度低 ,生烃量 有限 表 1 。 s / w T O C 值一般小于 2 0 mg / g ,I 相对较高 平 甾萜类油岩对 比表明,朝长地区的原油成熟度 表 1 朝长地区及邻区青一段优质烃源岩对比 Ta b l e 1 Co r r e l a t i o n s o f Kl q n l h i g h - q u a l i t y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o u r c e r o c k s b e t we e n Ch a o c h a n g a n d o t h e r do s e a r e a s 最小值 ~最大值 ~平 均值 样品个数 。 高于该 区源岩 ,与三肇 凹陷的原油 、源岩相似。芳 烃类化合物对 比更 明显 ,朝长地 区烃源岩成熟度较 低 ,理论上讲三芳 甾类和 甲基三芳 甾类化合物应 当 丰富 ,但实际上朝长地 区原油的三芳 甾类和甲基三 芳 甾类化合物含量较低 ,与 肇凹陷原油和源岩相 似 ,进一步说明朝长地 区本地源岩为低熟 、未熟源 岩 ,生烃能力有限,油气主要来 自三肇 凹陷及 宾县 一 王府 凹陷的成熟源岩 。 2 . 2储 层条 件 朝 长地 区扶余油层储 层 以粉砂岩 和细砂岩为 主,属河流相沉积 ,分流河道砂体构成该区砂岩骨 架 的主体 ,是油气聚集 的主要储集体。砂体主要呈 条带状分布 ,砂岩层数多 、单层厚度薄 、层间差异 大 、层间连续性差 、层 内非均质性强 。朝 阳沟阶地 及王府 凹陷北坡 扶余油 层孔 隙度为 1 2 % ~1 8 % , 物性较好 ;长春岭背斜带扶余 油层孔 隙度 为 1 8 % ~ 2 7 % ,物性最好。储层物性对油 、气 、水的分布 影响较大 ,物性好的储层含油性普遍较好 。统计表 明,该 区扶 余 油 层 孔 隙度 大 于 9 % 的 比例 超 过 9 5 % ,渗透率 大 于 0 . 1 1 0 一 tx m 的 比例 为 9 7 %; 干层 的孔隙度小于 1 3 %的 比例为 5 5 % ,渗 透率小 于 1 1 0 ~ m 的比例为 5 0 % ;水层 的物性 比干层 好 ,孔 隙 度 大 于 9 % 的 比例 为 9 5 % ,渗 透 率 为 0 . 1 1 0 ~ m 的比例为 9 4 % 图 2 。 2 . 3运移条件 2 . 3 . 1砂体、断裂提供 疏导通道 石油 、天然气是流体矿产,最大特征就是具有 运移性 ,疏导通道作 为运移 的必要条 件在油气 运移过程 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朝长地区扶余油 7 0 6 0 5 0 o 骚 3 0 2 O 1 0 O [4 ,9 [ 9 , 1 3 1 3 , 2 2 孔隙度/ % a 孔隙度与含油关系 [0 . 0 1 , 0 . 1 [ 0 . 1 , 1 ] 1 , 5 ] 5 , 1 0 ] 渗透率/ 1 0 一u m b 渗透率与含油关系 图2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物性与含油关系 Fi g . 2 Rel ati on s hi p s b et w e en t h e r es e rv o i r p hys i c al p ro p er ti e s an d oi l ~ be a ri n g o c c ur en c es 层的砂体与断裂构成油气运聚的输导体,砂体与断 裂的 良好 配置关系是该区扶余油层油气聚集必要条 件之一 。从砂体的展布特征上看 ,南西一北东方向 展布的河道砂体构成了区内砂体 的整体展布格架 , 与该区近南北向分布的断裂带斜交 ,错叠分布 的砂 体被断层切割时对油气运聚、成藏十分有利 ,不仅 为在斜坡 背景下形成岩性油藏 、断层. 岩性油藏创 造了有利 条件 ,同时构 成 了油气侧 向运 移 的疏导 6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 0 1 4正 背斜 、长春岭一五站 、肇 源一裕 民一薄荷 台地区 、 榆树林地区、肇北地 区。 目前 ,在朝长地区扶余油 层发现的油气主要分布在这个带上 ,是 目前勘探 比 较成熟的地区。较有利区带分别是丰乐一光荣 、太 平川一 四站、东大沟向斜 、王府凹陷及其北坡 ,此 带位于生烃凹陷周边 ,埋藏浅、储层物性好 、靠近 油源 、运移条件好 、砂体发育 ,是下一步勘探的重 要地区。一般有利区带是莺山一兰陵地 区,该区远 离生烃凹陷 ,具有一定 的勘探风险。 6结 论 1 朝长 地 区的烃 源岩 为低 熟、未 熟源 岩 , 生烃能力有限 ,油气主要来 自三肇凹陷及宾县一 王 府凹陷的成熟烃源岩。 2 朝长地 区扶余 油层 分流河道砂体构成该 区砂岩骨架的主体,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储集体。 3 朝长地 区扶余 油层 东西 向展布 的河道砂 体与近南北向分布的断裂带为油气侧 向运移提供了 疏导通道 ,超压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 4朝 长 地 区 扶 余 油 层 主要 发 育 有 构 造 、 岩性. 构造 、岩性、构造. 岩性等多种油气藏类型 ; 5 朝长地 区扶余 油层 的成藏 主控 因素 主要 有构造作用 、沉积作用和源储压差作用。 参考文献 [ 1 ] 高瑞祺,蔡希源 . 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 M] .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1 9 9 7 . [ 2 ]杨万里 ,高瑞祺 ,郭庆福 ,等 .松辽盆地陆相 油气生成运移 和 聚集 [ M]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8 5 . [ 3 ]蔡希 源,陈章 明 ,王玉 华 .松 辽盆地 两江 地区石 油地质 分析 [ M]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1 9 9 9 . [ 4 ]王志武 ,杨 继 良,高瑞 祺 .中 国石 油地质 志 卷 二 [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 9 9 3 . [ 5 ]杨继 良.发展 石油地质理论 ,寻找更多 的油气藏 [ J ] .大庆石 油地质与开发 ,1 9 9 9,1 8 6 1 2 . [ 6 ]王始波 ,李忠权 ,王丽丽 ,等 .松辽盆地朝长地 区扶余油层沉 积特征 [ J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 0 1 1 ,3 0 5 1 . 7 . [ 7 ]侯读杰 ,王铁冠 ,孔庆云 ,等 .松辽盆地朝长地 区原油 的地球 化学特征 [ J ] .石油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 ,1 9 9 9,2 3 2 2 7 . 3 3 . [ 8 ]陈昭年 ,王小敏 ,陈珊 ,等 .松辽盆地朝 长地区扶余油层 的构 造演化 [ J ] .现代地质 ,2 0 0 8 ,2 2 4 5 1 2 - 5 1 9 . [ 9 ]魏兆胜 ,苗洪波 ,王艳清 ,等 .松辽盆地 长春岭背斜带成藏过 程 [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0 6 ,3 3 3 3 5 i 一 3 5 5 . [ 1 O ]李 素梅 ,张爱云 ,王铁冠 .朝长地 区原油 中的有机含 氮化合 物及其应用 [ J ] .现代地质 ,1 9 9 9,1 3 4 4 4 4 4 4 9 . [ 1 1 ]郝黎 明,郝石生 .松辽盆地朝 长地区未熟 、低熟烃源 岩排烃 研究 【 J ] .石油实验地质 ,2 0 0 0 ,2 2 1 6 4 - 7 0 . [ 1 2 ]施立志 ,吴河勇 ,林铁锋 ,等 .松 辽盆地大 庆长垣及其 以西 地区扶 杨 油 层 油 气 运 移 特 征[ J ] . 石 油 学 报 ,2 0 0 7,2 8 6 2 1 2 6 . [ 1 3 ]李明诚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 [ M] .3版 .北京 石油 工业 出 版社 ,2 0 0 4 . [ 1 4 ]H u b b e a M K . E n t r a p me n t o f p e t r o l e u m u n d e r h y d r o d y n a mic c o n d i t i o n s[ J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1 9 5 3,3 7 6 1 9 5 4 2 0 2 6 . [ 1 5 ]付广,王有功 .三肇凹陷青山E l 组源岩生成油向下 “ 倒灌” 运移层位 及 其 研 究 意 义 [ J ] .沉 积学 报 ,2 0 0 8,2 6 2 3 5 5 3 6 0. [ 1 6 ]迟元林 ,萧德铭 ,殷进垠 .松辽盆地三肇 凹陷 区上生下储“ 注 人式” 成藏机制 [ J ] .地质学报,2 0 0 0 , 7 4 4 3 7 1 - 3 7 7 . [ 1 7 ]陈少平 ,熊才华 ,叶娅 ,等 .双城地 区中浅层压 力系统 对油 气运聚的控制 [ J ] . 大庆石 油地 质与 开发 ,2 0 0 5 ,2 4 5 7 1 O . f 1 8 ]王洪星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上生下储式 油运 聚成藏规律 [ J ]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 0 1 0 ,2 9 6 6 - 1 1 . [ 1 9 ]姜龙,张秀云,马晓红. 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及意 义 [ J ] .大庆石 油地质 与开发 ,2 0 1 3,3 2 3 2 5 - 2 8 . [ 2 0 ]杨喜贵,付广 .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 控 因素 [ J ] .特种油气 藏,2 0 0 2,9 2 8 - 1 1 . [ 2 1 ] 霍秋立,冯子辉,付丽.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石油运 移方式[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 9 9 9,2 6 3 2 5 2 7 . 编辑宋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