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XX铁矿地质详查报告.doc
菲律宾domaco铁矿地质详查报告 (阶段报告) 菲律宾国隆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8月31日 1 绪 论 1.1目的和任务 菲律宾国隆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7月20日,对菲律宾北甘马仁省domaco铁矿进行了地质详查。预获详查区内铁矿资源量1000万吨。 1.2工作区位置、交通 domaco铁矿位于北甘马仁省(camarines norte)巴格尼班市(jose panganniban)西南部,直线距离2.5千米,有简易土路到达工作区,属该市管辖。从首都马尼拉到巴格尼班有公路相通,距离340千米。矿区北1千米为菲律宾海, 多天然良港,到政府码头约4千米,到卡拉巴涌甘calambayungan码头约5千米,从码头走海运到中国大陆约800海里,交通及为方便,本矿区面积约为1.97平方公里。 详查工作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12240′10′12241′10′; 北纬1416′00′ 1416′50′。 1.3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工作区位于菲律宾国吕宋岛中东部,赤道北侧,东北部为太平洋,属典型的季风型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全年四季如夏,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8。每年10月至笠年3月份为雨季,其它月份为旱季,年降雨量达3000毫米以上。 domaco地区保持着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以高大乔木和椰林为主,局部灌木丛生,地表植被发育,覆盖率达50%以上。地形多为平缓丘陵,最高峰海拔176米,最低约15米左右,相对高差161米。 矿区西侧500米为达洼汗(dawahan)河,山上溪流均流入该河,该河自东西转向北西向流入大海。水力资源充沛。 工作区西侧200米有人居住在马路两侧,约几十户人家,人口相对稀少。电力为政府供电,有5万千伏安的高压线路,而必可地区仅使用1万千伏安的电力,电力能满足建设两个以上的百万吨级铁选厂。 本地区仅有一家较大的耶油加工公司,少许加工维修业及商业,耶子为本区主要经济来源。生活物质基本能满足自己需求,日常生活费用较高。 1.4以往工作评述 domaco矿区1935被doctoler,martires and company公司发现,因当时国际市场对铁的需求有限,价格不高,且该公司缺乏资金,本矿区无力投入开采。 有报告称,菲律宾铁矿公司于1939年7月25日至二战爆发前在此地也进行过开采,但未找到有关开采量的记录。 战后,菲律宾铁矿公司没有再进行开采,主要原因是本矿区铁矿含硫较高,当时还没有合适的脱硫选矿技术。 本矿区在六十年代曾进行过磁测和钻探工作,共施工了46个钻孔,控制了矿体斜深100米左右,共计算出铁矿储量519.8万吨,平均tfe品位39.9,含硫4.1,含铜0.32。其中ⅰ号矿体80.5万吨,ⅱ号矿体439.2万吨。但对铁矿伴生的铜矿体未作圈定,部份钻孔位置无法确定,有些资料难以利用。国隆矿业公司对该区进行矿产地质考察,认为可以转入地质详查继续工作,以求得供矿山建设的铁矿资源量。 1.5本次工作情况 2007年10月份公司组织人力对该区进行了地质填图及部份物探工作,认为该区铁矿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随即转入地质详查,地表投入了槽探工程,深部进行了钻探验证,到2008年7月20日止野外工作全部结束,同年7、8月编制地质详查报告。完成主要工作量见表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表1 工 作 项 目 单位 2007-2008年工作量 合计 1、控制测量 点 38 2、工程点测量 点 74 3、地形测量1/1000 km2 2.08 4、基线测量 m 900 5、地质填图(1/1000 km2 1.97 6、地形地质剖面1/1000千 m 16500 7、电法精测剖面1/1000 m 2400 8、槽探 m3 569.25 9、钻探 m 7140.12 10、基本分析采样 件 913 11、基本分析 件 913 12、内验 件 13、外验 件 14、组合分析 组 1 15、物相分析 组 1 16、槽探编录 m 33 34.9 19、钻探编录 m 7140.12 20、岩矿鉴定 件 16 21、小体重 件 32 30 22、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km 3 23、水样 件 24、矿点检查 点 5 2 区 域 地 质 工作区位于菲律宾“s”型大断裂的中部北东方向转折部位,总体成北西-南东走向,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铁、锰、金、铜、铅、锌、钼矿点纵多,是成矿最有利部位。 2.1区域地层 2.1.1新生代第四系(quaternary) (1)全新统(holocene) 为第四系冲、洪积层,松散的河流、湖、海滨相沉积物,主要为砂卵和砾石。 (2)更新统(pleistocene) 上界缺失,下界为拉泊火山岩(labo volcanics)块状安山岩和英安岩互层;微胶结凝灰岩与火山碎屑岩。 2.1.2新生代第三系(tertiary) (1)上新世(pliocence) 上界mf-macogon ation 主要为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和少数玄武岩,穿插的凝灰质黑色页岩。 下界set-sta.elena ation厚层的砾岩、砂岩、页岩和少量灰岩互层。与下覆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中新世(miocene) 上、中界缺失 下界bf-bosigon ation 上段由砾岩、砂岩、黑色钙质页岩与灰岩组成的韵律层;下段由玄武岩、火山凝灰质角砾岩、燧石岩与灰岩组成。与下覆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渐新统(oligocene) 上界lav-larap volcanic 为热蚀变安山岩、安山质溶岩、角砾岩和凝灰岩组成。下界缺失。与下覆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4)始新统缺失 (5)古新统(paleocene) uf-universal ation 上段由砾岩、细-中粒长石砂岩、粉砂质-凝灰质与钙质页岩、杂砂岩组成;下段由热蚀变大理岩化灰岩,泥灰岩和钙质页岩组成。与下覆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1.2中生代(mesozoic) 白垩系(cretaceous)上统 uc-ultramafic colmplex 为一套超基性杂岩,蛇纹石化橄榄岩、纯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和变闪长岩互层。为本区特大型金矿巴拉贡金矿的直接围岩。 tf-tigbinan ation杂砂岩,细碧岩,燧石岩,安山岩,燧石灰岩,黑色凝灰质页岩与长石砂岩互岩。与下覆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1.3前白垩系(pre-cretaceous)片岩 区域变质的高角闪岩相片岩和钠长石-绿帘石、角闪石相片岩石英岩。 2.2区域构造 (1)皱褶构造 本区为一规模较大的larap复式倒转背斜构造,长约24千米,宽约8千米,中间为larap次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两侧为uf组砂、页岩组成。在submakin北西部份轴部成北西走向,以东逐渐转为近东西向,矿体分布在倒转背斜转折端及其两翼。 (2)断裂构造 本区共有两种方向的断裂构造,其一位于皱褶轴部的北西向断裂构造-larap断裂及与之近垂直的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该两组断裂构造控制着本区岩浆岩及金、铁等多金属矿床的分布。 2.3岩浆岩 区域上共存在两期岩浆活动,一期为新生代中新世中期的闪长岩体,在本区共大小九个,呈长条形或园形、椭圆形岩株沿北西及东西向展布,分布在皱褶轴部及其两侧,最大岩体(dagang岩体)呈东西走向,长5.95千米,最宽约1.36千米,面积约5.13平方千米,最小的长约525米,宽约202米的椭球形,面积仅0.08平方千米。另一期为新生代渐新世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岩体(paracale岩体),位于本区东北部靠近海岸线,呈北西-南东走向,长约18.75千米,最宽约4.80千米,面积44.46平方千米,世界著名的巴拉贡金矿就在该岩体附近。 3 矿 区 地 质 3.1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第三系渐新统(oligocene)上界lav-larap volcanic ,为热蚀变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组成。下界缺失。与下覆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始新统缺失;古新统(paleocene) uf-universal ation 上段由砾岩、细-中粒长石砂岩、粉砂质-凝灰质与钙质页岩、杂砂岩组成;下段由热蚀变大理岩化灰岩,泥灰岩和钙质页岩组成。与下覆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产状北西45走向,倾向南西,倾角30-45。矿体主要产在变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与砂、页岩接触带的矿化夕卡岩中。 3.2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为北西走向,向南西倾的单斜构造,局部见有褶皱。并存在三组断裂构造,均为成矿后断裂,主要分布在ⅰ号矿体,它们均对矿体的连续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断距不大,其中f1和f2断裂分别在11和17剖面线附近,成北东52走向,倾向北西,表现为左盘向南西移动,右盘向北东移动的平移断裂,断距约为26米;另一组f3和f4断裂,近东西(85)走向,对矿体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第三组f5为北西56走向,分布21-25剖面线之间,被f4断裂错断,为比f4稍早的断裂构造。 3.3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主要在25线钻孔及地表tc25-1探槽中见有闪长玢岩脉,成北东50走向,南东倾,倾角56,对铁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另在ⅱ号矿体南东200米(60线)处有一闪长岩小岩株,长416米,宽218米,面积约0.07平方千米。在该岩体北东50米有一金矿点,产在构造角砾岩之中,并见有细脉浸染状黄铁矿化、方铅矿化及硅化、绿泥石化,并发现有三个钻孔,资料不详。另在矿化带北东方向均为变安山质的火山角砾岩。 3.4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 铁矿层主要赋存在变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与砂、页岩接触带的矿化夕卡岩带中,接近于或出露于地表,与地形坡度相一致,地表遭受了热带雨淋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表现在地表铁矿石局部为球状风化特征或成粉未状、颗粒状,或磁性减弱特征,矿化品位不均,中间为强磁化的富铁矿石,tfe品位达50以上,周围为弱磁化的贫铁矿石,tfe品位在30左右,并普遍含有铜矿化,品位多在0.1以上,局部有富集,最高达12。 4 矿 体 地 质 4.1矿体特征 本区主要由ⅰ号和ⅱ号铁矿体组成,且大部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腐植层覆盖,仅在ⅰ号矿体旧采坑见有原生铁矿露头。产状北西30-45,倾向南西,倾角20-45,局部产状略有变化。 ⅰ号铁矿体长约390米,控制斜深200米,矿体顶部埋深从0-51米,初步估算铁矿资源量为2869.81千吨(332333级),平均真厚度14.45米平均垂直厚度15.74米, 平均品位36.15,铜品位0.24;贫铁矿体资源量173.21千吨(334级),平均品位22.89,铜品位0.14。合计铁矿资源量为3043.02千吨(332333334级)。富矿体没有单独圈出,个别矿块统计40的有51.16万吨。ⅰ号铁矿体也有与之共生的铜矿体存在,具体资源量还没有计算出来。 ⅱ号铁矿体长约450米,最大穿矿厚度72米,控制斜深500米,埋深从10米到50米不等,由于化验结果还未出来,具体一些数据还无法统计。从37线部份钻孔的铜化验结果看,钻孔ddh24孔,铜平均品位为0.47,穿矿厚度48.05米;ddh16孔铜平均品位0.44,穿矿厚度21.00米;ddh3701孔两层铜矿体,第一层平均品位0.58,穿矿厚度16.07米,第二层铜平均品位2.00,厚10.88米,最高品位达4.37,说明局部存在厚大的铜矿体。估算铁矿资源量超过一千万吨。 4.2矿石质量 4.2.1、矿石矿物成分 磁铁矿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有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非金属矿物以金云母、角闪石为主,其中磁铁矿占60,磁黄铁矿、黄铁矿占19.9,黄铜矿0.1,非金属矿物占20。生成顺序为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 4.2.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为它形粒状结构磁铁矿为它形晶,不规则外形,矿物粒度细小,粒径在0.01-0.1mm之间,以0.03-0.1mm为主,灰色,不易磨光,有麻点,具磁性,被磁黄铁矿熔蚀交代。呈单晶形式聚集或呈单晶形式嵌布在其它矿物晶粒间;磁黄铁矿它形晶,不规则外形,矿物粒度在0.01-0.3mm之间,以0.1-0.2mm为主.乳黄色,具磁性,赋存状态呈单晶形式嵌布在其它矿物晶粒或单晶形式聚集;黄铜矿它形晶,外形呈不规则状,矿物粒度在0.01-0.06之间,黄色,有擦痕,赋存状态呈单晶形式嵌布在其它矿物晶粒间。 矿石构造为块状构造,其特征是金属矿物为气成热液矿化形成的,矿物分布不均,杂乱排列,聚合体为不规则状,分布无定向,致密且无空洞,构成快状构造。 4.3矿石类型和品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出0200-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本区矿石经物相分析确定,ωmfe/ωtfe为75,自然类型属于浸染状、致密块状弱磁性铁矿石;工业类型根据(caomgo)/(sio2al2o3)比值为0.27,确定为酸性矿石,且伴生有益元素及有害元素均超过了规定要求,需进行选矿后才能利用,故其工业类型为需选磁铁矿石。 4.4矿体围岩和夹岩 矿体下盘主要为磁黄铁矿化、黄铁矿化的夕卡岩及角岩、凝灰质大理岩、砂页岩。上盘为蚀变的安山角砾岩为主,局部见有蚀变的安山玢岩、安山岩,夹岩为黄铁矿化的夕卡岩。 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银鹭必可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长沙矿冶研究院对该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将d1、d2、d3三个采点样品全部均匀混合,作为选矿综合样研究,而li单样作为副研究矿样。d1、d2、d3三个采点样品全部均匀混合后,经化学成分分析,tfe品位为32.45、mfe品位为24.41%、cu含量为0.12、有害杂质s含量为2.70%。 长沙矿冶研究院2007年9-12月通过大量选矿试验,对综合样进行了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硫-弱磁选尾矿浮铜与连续磨矿-弱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硫-弱磁选尾矿浮铜工艺方案研究,其中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硫-弱磁选尾矿浮铜全流程试验取得了铁精矿产率34.46%、tfe品位67.19%、tfe回收率70.66%、mfe回收率为95.11%、铁精矿含硫0.19%;铜精矿产率0.34%、cu品位22.81%、cu回收率为64.92%的试验指标。连续磨矿-弱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硫-弱磁选尾矿浮铜全流程试验取得了铁精矿产率为34.38%、tfe品位66.94%、tfe回收率70.90%、mfe回收率为95.98%、铁精矿含硫0.16%;铜精矿产率0.32%、cu品位25.67%、cu回收率为72.93%的试验指标。并推荐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硫-弱磁选尾矿浮铜为合理实用的流程。 l1副样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尾矿浮铜全流程试验取得了铁精矿产率44.47%、tfe品位66.94%、tfe回收率84.07%、mfe回收率为97.40%、铁精矿含硫0.10%;铜精矿产率0.18%、cu品位18.14%、cu回收率为42.61%的试验指标。连续磨矿-弱磁选-尾矿浮铜全流程试验取得了铁精矿产率43.53%、tfe品位67.34%、tfe回收率83.44%、mfe回收率为98.49%、铁精矿含硫0.10%,铜精矿产率0.10%;cu品位26.66%、cu回收率为39.11%的试验指标。 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6.1水文地质 6.1.1矿区地形地貌及河流 工作区位于panganniban市西南方向3公里处,东北部1公里为port mambulao海湾,属典型的季风型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全年四季如夏,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8。每年10月至笠年3月份为雨季,其它月份为旱季,年降雨量达3000毫米以上。 domaco地区保持着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以高大乔木和椰林为主,局部灌木丛生,地表植被发育,覆盖率达50%以上。地形多为平缓丘陵,最高峰海拔176米,最低约15米左右,相对高差161米。 矿区西侧500米为达洼汗(dawahan)河,山上溪流均流入该河,该河自东西转向北西向流入大海。水力资源充沛。 6.1.2矿区主要含水层分布特征 6.1.2.1地表第四系砂、土层含水层 矿区第四系砂、土层厚1-10m,由于下雨频繁,第四系基本处于水饱和状态,大气降水一部份渗入地下,但大部份顺着山坡流入小溪,最终流入河流。 6.1.2.2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 基岩风化带一般厚1015米,岩性主要为安山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风化带中岩石经长期风化、淋滤作用,岩石多已不坚硬,裂隙较多,部份较破碎,此层含有一定的地下水-承压水,经钻探证实,在山脚处的钻孔中其流量为1.0-1.5吨/小时。 6.1.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本区为热带雨淋,植被发育,大气降水年降水量在1000-3000毫米,在山坡之上容易形成径流,汇聚到一起形成溪流,多条溪流汇入到山底下的达洼汗(dawahan)河及其支流之中。 6.1.4矿坑充水因素 地下或露天开采矿体时,矿坑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砂土孔隙水、构造裂隙水。矿区矿体主要在山坡上,与河谷有一定的高差,当降水时,可形成自然排水。开采时需注意雨季突然降水,尤其是大暴雨时矿坑充水问题。 本区属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虽地表富水强,但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 6.2工程地质 矿区主要岩性为安山角砾岩、砂岩、泥质粉砂岩,为缓倾斜岩层,多在15-35之间,矿体位于安山角砾岩和砂岩、页岩之间的夕卡岩带中,沿山坡出露或近地表出露,ⅰ号矿体适合露天开采,ⅱ号矿体露采或坑采均可。矿体底板为砂岩、页岩,易风化剥蚀,故岩石的稳固性低,会给矿床的开采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岩层倾角缓,不会造成大面积滑坡。由于力学试验结果还没有出来,具体怎样开采以后再定,露天开采时,应充分考虑其稳固性问题。 6.3环境地质 矿区如露天开采,对森林植被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7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矿区经地质填图及工程控制,矿体长度约300-400米,规模为小型;矿体形态为透镜状、囊状,相对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故勘探类型定为第ⅲ勘探类型,工程间距为6060米。勘查手段地表主要以地质填图、物探磁法为主,深部以钻探为主。 7.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7.2.1槽探工程 利用槽探工程对矿区内矿带的部份地段进行了揭露,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及含矿情况。 布置原则槽探工程仅在山脊矿体有可能出露部位布设 槽探施工质量槽探断面形态为倒梯形,规格上宽1.01.5m,下宽0.60.8m。长度以揭穿矿体为限,深度不大于3m,入岩0.30.5m。在槽探施工时做到了帮平壁直,确保槽壁稳定。 7.2.2钻探工程 该区采用75mm口径的金刚石钻进,用绳索法取芯,岩心直径49mm,岩心采取率≥98,矿心采取率≥91,符合质量要求。钻孔井深验证全部钻孔均未超过0.20m,符合质量要求。 钻孔弯曲度采用陀螺仪测量,误差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符合质量要求。钻孔峻工后均进行了简易封孔,并在井口设有标志,基本符合地质要求。 在施工每个钻孔过程中,均做了简易水文观测,终孔24小时后观测稳定水位。原始班报表、岩芯隔板等均按规范认真填写,内容齐全。 钻探地质原始编录由地质人员,每天到现场进行编录,对岩矿芯详细观察、分层描述,填写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钻孔水文地质编录。 每个钻孔结束后,再填写钻探综合地质编录,并视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将与之有关的原始资料整理装订。 7.3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工作区地形底图采用11000比例尺实测而成。基线测量及勘探线测量均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精度高。能满足矿山建设的需要。 7.4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地质填图主要采用沿基线或山沟或山脊追索,结合勘探线剖面测量进行。地质点均用全站仪进行实测。 7.5物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5.1工作布置 物探工作如下基线方位315-135,测线方位45-225,基、测线以20线0点为准布设,线距60米,剖面点距20米,采用全站仪实测,达到了物探工作的目的。 7.5.2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7.5.3质量评述 7.5.4主要成果 7.6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样品采集主要在地表露头中对矿体进行连续刻槽采样,采样长度依矿体厚度、矿石类型变化情况,矿化均匀程度而定,一般为2.0-3.0米。刻槽断面规格为105cm。 8 资源量估算 8.1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冶金用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及铜、铅、锌、银、钼矿在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确定。 序号 矿石类型 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 矿床平均品位 备注 1 磁铁矿石 ωtfe≥20 ωtfe≥25 2 铜矿石 ≥0.2 ≥0.4 ≥0.6 3 含铜磁铁矿石 ωtfe≥20 ωtfe≥25 伴生铜≥0.1 铁矿体和铜矿体及含铜磁铁矿体可采厚度如下 序号 矿石类型 最小可采厚度m 夹石剔除厚度m 备注 1 磁铁矿石 2 2 2 铜矿石 1 2 3 含铜磁铁矿石 2 2 8.2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根据矿体为缓倾斜的地质特征和控制矿体多数采用了直孔探矿,选择等间距布置工程的勘探线方法勘探,确定本次采用地质块段法计算。 8.2.1、体积计算 采用公式vsmv或vsms 式中v矿体体积(m3),s矿体面积(m2) mv矿体在勘探线方向上的垂直厚度(mv) ms矿体在勘探线方向上的水平厚度(ms) 8.2.2、矿石资源/储量估算 采用公式qvd; 式中q矿体资源量(t) v矿体体积(m3); d矿石体重(t/m3) 8.3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8.3.1、面积测量 在水平纵投影图上或垂直纵投影图上用微机直接量取,两次取其平均值。 8.3.2、体重值 利用数学统计方法,计算出小体重样品各品级平均体重、品位,参加计算样品各品级所占比例及平均品位,以参加计算样品各品级所占比例为权与小体重样品各品级平均体重的乘积,计算出铁矿石的平均体重值为3.79t/m3;贫铁矿石的体重值3.21 t/m3。 8.3.3、矿石品位 单工程矿体品位用样长加权求得,矿块平均品位用工程穿矿真厚度为权求得,矿体平均品位用矿块资源量为权求得,矿床平均品位用矿体资源量为权求得。 8.3.4、矿体及夹石厚度的计算 a、真厚度换算公式 ml(sinαsinβcosγ+cosαcosβ) 式中m矿体(夹石)真厚度; l工程穿矿(夹石)厚度; α切穿矿体(夹石)时工程天顶角; β穿矿处矿体(夹石)倾角; γ穿矿处工程方位角与矿石(夹石)倾向方向的夹角(锐角)。 b、垂直厚度换算公式mvm/cosβ 式中mv矿体(夹石)垂直厚度; m矿体(夹石)真厚度; β穿矿处矿体(夹石)倾角; c、水平厚度换算公式 msm/sinβ 式中ms矿体(夹石)水平厚度; m矿体(夹石)真厚度; β穿矿处矿体(夹石)倾角; d、勘探方向的水平厚度换算公式 mrms/cosθ 式中mr勘探方向上矿体(夹石)水平厚度; ms矿体(夹石)水平厚度; θ矿体(夹石)倾向与勘探线方向的夹角(锐角)。 8.4矿体圈定原则 本区矿体采用全铁标准结合铜的工业指标进行圈定磁性铁化验数据还没有出来。 1、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 铁矿体的圈定,铜作为伴生元素进行圈定,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应严格按照工业指标和样品分析结果进行,矿体内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应于剔除。 连续高于最低工业品位以外,出现大于边界品位、小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可允许将“夹石剔除厚度”值以内的样品圈入矿体范围,但以块段平均品位不低于工业品位为限。对于具一定厚度且在相邻工程中具有连续性的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应单独圈出。 在铁的边界品位以外,如有铜矿体,可按铜矿体工业指标单独圈出,铜矿体的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品位较高,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米百分值(米.克/吨值)指标时,可圈为矿体。 2、在圈定铜矿体时,如果矿体边部一侧或两侧为厚大且成片分布的低品位矿时,应单独圈出。在此情况下,在单工程中圈定矿体时,边界附近允许将相当于夹石厚度的低品位矿圈入矿体。对夹在矿体中厚度不大,且分布零星难以分采的低品位矿,则无须单独圈出,而应圈入矿体中参与矿体厚度和平均品位估算。 3、矿体的连接 矿体的连接和外推应遵循矿床地质规律。矿体一般采用直线连接,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最大厚度。 4、矿体的外推 矿体的外推采用有限外推或无限外推方法。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有其它未见矿工程控制,采用有限外推法,外推距离可按照自然尖灭规律或基本工程间距的1/2-1/4确定,当边缘见矿工程见矿厚度小于可采厚度时,不再外推。 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无其它工程控制,采用无限外推法,外推距离根据边缘见矿工程见矿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基本工程间距的1/2,对于金属矿床如经可靠的物探或其它资料证实矿体稳定外延的,外推距离可适当增加。 5、共、伴生资源量估算 矿体含有多种有用组份,且均已达到各自的工业指标要求,即为共生矿,要分别估算资源量。当分布范围不相重合时,要单独圈算,若有用组份低于工业指标,但达到伴生有益组份含量要求,按主要有用组份矿体范围,估算伴生有益组份资源量。 8.5资源/储量类别和块段划分 8.5.1资源/储量类别 本次工作性质为详查,矿体规模为中型,按6060m网度对矿体进行了控制,基本查明了主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矿石质量;通过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基本查明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根据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基本达到工程控制网度,工程之间直接连线定为 控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2级,将资源量332级外推的矿块,定为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3级。矿块品位介于20至25之间的资源量定为334级。 8.5.2矿块划分 矿块编号的原则是以矿体编号顺序、资源量类别,品级从西向东,从上到下的顺序编号,ⅰ号矿体共划分出控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2)矿块10个,即ⅰ-2-1、ⅰ-3-1、ⅰ-3-2、ⅰ-3-7、ⅰ-4-1、ⅰ-4-2、ⅰ-5-1、ⅰ-5-2、ⅰ-5-3、ⅰ-6-1、;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3)矿块20个,即ⅰ-1、ⅰ-2-2、ⅰ-2-4、ⅰ-3-3、ⅰ-3-4、ⅰ-3-8、ⅰ3-9、ⅰ-4-3、ⅰ-4-4、ⅰ-4-5、ⅰ-5-4、ⅰ-5-5、ⅰ-6-2、ⅰ-6-3、ⅰ-6-4、ⅰ-7-1、ⅰ-7-2、ⅰ-7-3、ⅰ-7-4、ⅰ-8-1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4)矿块3个ⅰ-2-3、ⅰ-3-5、ⅰ-3-6。 ⅱ号矿体由于化验数据还没有出来,没有进行计算。 8.6资源/储量类别计算结果 矿区ⅰ号矿体共求得控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2)1897.79千吨,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3)972.55千吨,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4)172.68千吨,资源量(332333334)3043.02千吨。ⅱ号矿体储量计算还需等化验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 8.7资源/储量估算说明 在13线ddh06孔平均品位略低于单工程平均品位,但并不影响整体的储量计算,故未剔除。 9 矿床开发开采概略研究 9.1矿床资源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概况 本矿区ⅰ号矿体求得铁矿石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2333334)3043.02千吨。加上ⅱ号矿体的资源量估计在一千万吨以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等采矿技术条件良好。进行露天开采可能带来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改变,但经过防治可以将破坏程度降低,经投资方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后可进行开采。 9.2矿床开发条件 菲律宾相对政治稳定,资源丰富,铁矿蕴藏量必可地区达1.4亿吨,其他矿藏也极为丰富。纵观整个必可地区,仍处于经济欠发达阶段,需要和欢迎其它国家去投资,帮助他们开发资源。 菲律宾政府鼓励国内外商人在菲开办企业,菲律宾矿业法规定,菲律宾所有矿山资源归国家所有,任何勘探、开发、利用和矿产品加工活动都要受到政府的监督与控制。菲律宾政府设有多级矿业管理机构,国家环境和自然资源部作为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开发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以及发布相应的法规。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部长可以代表政府签署矿山开采合同;国家环境和自然资源部下属的地质矿业局,直接负责矿区和矿产资源的管理、配置,进行地质、采矿的研究,以及矿山的地质勘探等工作。此外,还负责推荐矿山合同及承包商,以供部长批准,并监督承包商合同执行情况;地质矿业局设有地区办公室,负责授权事项的处理。 10 结 论 10.1工作程度、取得成果 通过本次工作,查明了ⅰ、ⅱ号矿体的赋矿特征,基本查明了各矿体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产状及矿石质量,基本查明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工作程度基本达到地质详查阶段的要求。确定了本区铁矿床类型为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 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都属于简单程度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