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陆相天然气勘探新思考.pdf
第 3 4卷第 4期 2 0 1 2年 7月 石 油 褒 骑 他 届 P ETRoLEUM GEoLoGY EXP]既UM ENT V0 I . 34. No . 4 J u 1 . , 2 0 1 2 文章编号 1 0 0 1 6 1 1 2 2 0 1 2 0 4 040 6 0 6 川西坳 陷陆相 天然气 勘探 新思考 王 鹏 , 李 瑞 , 刘 叶 1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 成都6 1 0 0 5 9 ; 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石油局 第二物探大队, 四川 德阳6 1 8 5 0 0 摘要 位于龙门山逆冲推覆带前缘的川西坳陷上三叠统一侏罗 系为 1 套 陆相致密一超致密碎屑岩含气层 系, 通过长 期勘 探 , 构造 及与构造相关的各类 复合 型圈闭气藏基本探明。通过应用 “ 连续型” 气 藏理论对该 区进行分析 , 认为J I l 西侏 罗系属“ 远源” 气藏 , 不具备 “ 连续型” 气藏成藏条件 ; 须家河组具备“ 连续型” 气藏成藏条件和特征 , 特 别是须五段及 部分须 四段 埋深相对 较浅 , 泥 页 岩发育 , 有机质丰度高 , 成熟度高 , 生气量大 , 与砂岩广泛大面积接触 , 具备页岩气 、 致 密砂岩气并探 的优 势 , 剩余勘 探潜力 巨大 , 是 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最现实的开发领域 。针对川西须家河组这一老勘探对 象, 开展“ 连续 型” 气藏 富集规律研究 , 利 用地质一 测井一 地震技 术联合预测优势 , 尤其注重依托 高精度 三维地震资料 , 开展叠前储 层、 裂缝和含气性检 测新技术 的应用 , 配套 先进 的钻井 、 储层改造 和保护等工程工艺技术和设施 , 预期仍然可取得具有重要价值 的新 突破 。 关键词 连续型气藏 ; 勘探技术 ; 须家河组 ; 三叠系 ; J I l 西坳 陷; 四川盆地 中图分类号 T E l 3 2 . 1 文献标识码 A Ne w t h o u g h t s 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W e s t e r n S i c h u a n De p r e s s i o n W a n g Pe n g .L i Ru i ,Li u Ye 1 . N a t i o n a l 研l a b o r a t o r y o fO i l C o s R e s e r v o i r G e o lo g y a n d E x p lo i t a t io n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o g y , C h e ngd u , S i c h u a n 6 1 0 0 6 9 , C h / n a ; 2 S e c o n d Ge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C r e w,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B u r e a u , S I N O P E C , D y a ng , S / c h u a n 6 1 8 5 0 0 , C h / n a Abs t r a c tLo c a t e d o n t h e e d g e o f L o n g me n g s h a n t h r us t -n a p p e d b e l t ,t h e we s t e r n S i c h u a n De pr e s s i o n f r o m t he U p p e r T ri a s s i c t o J u r a s s i c i s a s e t 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t i g h t s u p e r t i g h t g a s b e a rin g c l a s o l i t e .L o n g t e r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h a s p r o v e n s t ru c t u r e s a n d v a r i o u s t y p e s o f c o mp o s i t e t r a p s .Ap p l y i n g t h e t h e o r y o f c o n t i n u o u s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t o a na l y z e t h e t a r g e t z o n e,i t h a s b e e n f o u n d o u t t h a t J u r a s s i c i n t h e w e s t e r n S i c h u a n i s a‘ ‘ d i s t a l ’ ’g a s p o o l a n d d o e s n o t h a v e c o n t i n u o u s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X u j i a h e F o r m a t i o n p o s s e s s e s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o n t i n uo u s g a s r e s e rvo i r .T h i s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t ru e f o r T a n d pa rt o f T3 wh i c h a r e c h a r a c t e r - i z e d b y s h a l l o w b u r i a l d e p t h,we l l - d e v e l o p e d p e l i t e ,h i g h o r g a n i c ric h n e s s ,h i g h ma t u ri t y ,l a r g e a mo u n t o f g a s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g e n e r a l c o nt a c t wi t h s a n d s t o n e . Th e r e f o r e,wi t h t h e a d v a nt a g e s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for bo t h s h a l e g a s a n d t i g ht g a s,t he y p o s s e s s l a r g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 a n d a r e t h e mo s t p r a c t i c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a r e a s u n d e r c u r r e n t e c o n o mi c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v i e w o f t h e h i g h e x p l o r a t i o n d e g r e e o f t h e X u j i a h e F o r m a t i o n 。 t h e e n r i c h . me n t r e g u l a t i o n s t u d y for c o n t i n u o u s g a s r e s e rvo i r i s c a r r i e d o u t b y t h e c o mb i n e d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g e o l o g y l o g g i n g s e i s mi c t e c h n o l o g i e s.e s p e c i a l l y wi t h t he hi g h p r e c i s i o n 3 D s e i s mi c d a t a .T h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e w t e c h n i q u e s s u c h a s p r e s t a c k r e s e r v o i r,f r a c t u r e & g a s be a r i n g p r o pe rty a n d a d v a n c e d e ng i n e e rin g t e c hn o l o g i e s o f d ril l i ng .reser v o i r s t i mu l a t i o n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i s e x pe c t e d t o a c h i e v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s . Ke y wo r d s c o n t i n u o u s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e x p l o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y;X u j i a h e F o rm a t i o n ;T ri a s s i c ;We s t e rn S i c h u a n De p r e s s i o n;S i c h u a n Ba s i n 川西坳陷是晚三叠世 以来的中新生代坳陷, 属 龙门山逆冲推覆带前陆盆地的前渊部分 , 位于四川 省川 I 西平原, 面积约 5万多平方公里。沉积充填主 要为上三叠统陆相含煤碎屑岩和侏罗系、 白垩系红 色碎屑岩, 最大厚度上万余米。川西坳陷是 国内著 名的致密一超致密砂岩含气 区域 , 纵向上多层、 多类 型气藏叠置, 含气跨度达 4 0 0 0多米, 自下而上发育 3个含气系统 图 1 ⋯。 自2 0世纪 6 0年代中坝构 造发现工业气流 以来 , 经过近 5 0年 的勘探开发. 形 成了川西致密砂岩成藏地质理论和配套的勘探开发 技术[ 2 ] , 在川西坳陷浅、 中、 深层全领域取得了天然 气勘探突破 。 截止2 0 1 1 年底 。 已经探 明了储量超千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4 0 8 ; 修订 日期 2 0 1 2 0 5 2 1 。 作者简介 王鹏 1 9 8 7 一 , 男 , 硕士研究生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E - ma i l g e o p h y s i c s w a n g p e n g g m a i l .c0m 。 4 0 8 石 油 褒 劈沾 届 第 3 4卷 岩石结构和矿物成熟度相对较低 , 机械压实作用强 度大 , 除浅层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外 , 储层基质整体 致密一超致密 , 表现为孔渗低 、 排驱压力大 、 含水饱 和度高 , 非均质性强。早期致密化直接导致地层排 流不畅 , 加之多期构造作用对盆地挤压 , 形成了地层 普遍超高压, 从 浅到深 , 地层平均压力系数 1 . 2~ 2 . 4 , 最高达 2 . 6 。砂岩平均孔隙度一般小于 8 % , 渗 透率随深度增加迅速降低 , 4 0 0 0 m以下 的上三叠 统须家河组储层平均渗透率小于0 . 0 8 1 0 一 .m , 进入 超致 密状 态 。 但 由于多期构造作用与油气生成运移充注及 断裂、 裂缝化等作用的影 响, 川西坳陷碎屑岩层 系 水岩相互作用异常活跃, 加之复杂多变的岩性与流 体超高压等特征使微裂缝十分发育。因此 , 在整体 致密化 的背景下发育相对优质储层 “ 甜点” 。正 是这些发育裂缝 和微裂缝 的有利岩石物理相带的 存在 , 奠定 了川西碎屑岩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基础。 对川西致密碎 屑岩成藏机制前人开展了大量 研究, 形成 了丰富 的认识【 l o 。 ] 。对不 同阶段天然 气勘探发现具重要意义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 王庭斌等 1 9 7 2 在 中坝气 田发现之后提 出了 印支一燕 山 期 背 斜 成 藏 模 式 王 胜 、 安 凤 山 等 1 9 9 0 在总结 川西坳 陷气藏 富集规 律后提 出 了 “ 沉降生烃 、 隆升 成藏 ” 机制 ; 王金 琪 、 尹 凤岭 等 1 9 9 2 提 出 了“ 早期初 步富集 , 晚期聚集 成藏 即 “ 早聚一晚藏” 机制 ; 梁恩宇等 1 9 9 4 则提出“ 早期 油溶相成藏 、 中期水溶相成藏和晚期游离相成藏” 机制; 吴铬等 1 9 9 5 认为须家河气藏具有“ 早期水 溶相成藏, 晚期就近改造 ” 的特征; 叶军 2 0 0 3 在 对比深 盆气分 布特 征和成 藏机理 基础 上提 出了 “ 早常规一晚改造” 复式成藏模 式; 杨克 明、 叶军 、 安凤山等 2 0 0 5 则提出川西坳陷须家河组“ 早聚 、 中封 、 晚 活化 ”的 成藏 机 制 杨 克 明、 张 克 银 等 2 o o 6 从成藏 动力学研究 出发, 提 出了须家河下 部成藏组合主要有 高压驱赶运聚成藏和低压吸拉 运聚成藏模式, 上部成藏组合主要有水溶气运移释 放和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天然气成藏模式 。在这 些不断深化的理论认识 的指导下 . 川西坳陷的天然 气勘探经历了局部背斜_ 局部古 背斜 大型古隆 起聚气带上的多因素复合圈闭一浅层找河道 、 中层 找有利沉积成岩相带 、 深层找裂缝 的勘探历程 。 成 就了现今川西坳陷天然气储产量的场面。 川 I 西坳陷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其成藏机制 的 复杂性 , 勘探难度 巨大, 在现有成果之上寻求新突 破成为当务之急。任何新的发现均是 以新思维 为 基础 , 除了已经发现的气藏类型 , 这个地 区还有其 他类型的勘探 目标 吗回答是肯定 的。2 0 0 5年 以 来 , 川 中地区须家河组 [ 1 引、 鄂尔多斯盆地 白豹地 区延长组及苏里格地 区上古生界“ 连续 型” 致密砂 岩大气 田的发现 , 为J i I 西坳陷致密碎屑岩领域 的天然气勘探提供 了重要的借鉴。 2 川西“ 连续型” 气藏成藏条件 “ 连续型” 油气藏最早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于 1 9 9 5年针对深层气 、 页岩气 、 致密砂岩气 、 煤层气 、 浅层生物气 、 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 引入的的概念 。从成藏机制上理解 , 主要指浮力对 这类油气藏成藏运聚不起 主要作用 的大面积含油 气区域 , 一般具有一定的区域规模 】 。“ 十一五” 期间.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依托国家重大专项 “ 国家大型气 田及煤层气开发项 目 2 0 0 8 2 X 0 5 0 0 1 对国内连续型气藏 开展 了研究 . 结 合 中国实 际深 化 、 完善了“ 连续型” 油气藏理论 , 指 出 “ 连续型” 油气藏是指在大范围非常规储集体 系中油气连续 分布的非常规圈闭油气藏。其地质特征是 在盆地 中心 、 斜坡等大面积连续分布 , 且局部富集 ; 以大规 模非常规储集层为主; 非常规圈闭 , 储集空间大, 圈 闭边界模糊 ; 自生 自储为主; 多为一次运移; 主要靠 扩散方式聚集 , 浮力作用受限; 非达西渗流为主 ; 流 体分异差 , 饱和度差异较大, 油、 气 、 水与干层易共 存 , 无统一油气水界面与压力系统 ; 资源丰度较低 , 储量主要按井控 区块计算 ; 开采工艺特殊 , 需针对 性技术 。 根据“ 连续型” 油气藏理论对川西坳 陷陆相沉 积体系进行分析解剖 , 认 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 “ 连续型” 气藏的形成条件 , 上覆侏罗一 白垩系以红 色氧化环境河湖沉积为主, 基本不具生烃条件 , 天然 气来源于须家河组煤系, 属“ 远源” 成藏【 2 。 2 . 1 侏罗一 白垩系 位于川西坳陷上含气系统, 侏罗系是主要储层, 白垩系为区域性 盖层。侏罗系平均埋深 1 0 0 0 ~ 3 2 5 0 m, 上侏 罗统 蓬莱镇 组 、 中侏罗统 上 沙溪庙 组 、 洛带上侏罗统遂 宁组是主力气藏 , 属中浅层气 藏。川西坳 陷天然气总探 明储量 的 6 0 % 、 年产量 的 8 0 %来 自该 系统。这是一套干旱氧化环境下的 河湖沉积体系 , 主要 由红色一杂色砂泥岩构成 。 储 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 、 河 口坝沉积微 相 , 孔渗条件较好 ; 蓬莱镇组以常规储层为主 , 沙溪 庙组以准致密 致密为主, 洛带遂宁组 以致密砂岩 为主。天然气以须 家河组烃源岩的断层及生烃增 第 4期 王鹏 , 等.川西坳陷陆相天然气勘探新思考 压幕式纵张微裂缝为垂向运移通道 . 并以水溶相运 移到燕山期古隆起或斜坡上倾部位 , 伴随温度压力 降低脱溶而在各种复合圈闭中聚集成藏。气源对 比表明, 侏 罗系气 源主要来 自须家河组 四段和五 段 , 纵向运移最大距 离可达 2 0 0 0 m。由于 中浅层 气藏为缺乏 自生 自储或源储相邻条件 的“ 远源” 成 藏 , 故不具备“ 连续型” 气藏成藏条件 。 对中浅层 的勘探 , 仍然应以非连续性气藏勘探 为主 , 烃源断层和构造隆起及斜坡背景上叠合有利 储层是成藏主控 因素。勘探对策宜通过 基于高品 质地震资料的储层与含气性预测技术综合应用 . 发 现新 目标 ; 通过水平井 、 分支井钻探增大泄流面积 ; 通过储层改造技术提高产能。 2 . 2 深层须家河组五段一 四段 须五段泥岩发育 , 须 四段砂岩发育 , 构成川西 坳陷须家河组上部含气储盖组合 。 2 . 2. 1须 五 段 须五段平均埋深 3 2 5 0~ 3 7 5 0 m. 主要为滨一浅 湖沉积, 暗色泥质岩含量 5 4 . 9 3 %; 既是川西坳陷的主 要烃源岩也是致密砂岩气 富集 的有利层段。烃源岩 厚度在什邡和彭州一带达 3 5 0 m, 往西北和东南方向 逐渐减薄, 汉旺、 都江堰以西缺失, 成都、 中江带厚约 2 5 0~ 3 0 0 m, 总体 匕 厚度大, 广覆大面积展布 图 2 。烃 源岩品质好, 平均有机碳 含量 2 . 3 5 %, 最大 1 6 . %; 沥 青“ A ” 含量 1 2 8 . 4 9~ 1 1 6 9 . 6 8 x 1 0 - 6 , 平均 3 6 6 . 3 2 x 1 0 - 6 ; 烃源岩干酪根 艿 B C值大多在 2 5 ‰ ~ 2 5 . 5 ‰之问. 表 现出腐泥一腐殖型烃源岩特征 有机显微组分以富含 镜质体Ⅲ型为主; S o 为 1 . % ~1 . 6 8 % . 处于成熟一 高成熟演化阶段; 累计生气量8 . 8 2 1 4 x l O 呓 】 。砂 岩含量 4 0 % 一 5 0 % , 与泥岩不等厚互层 , 储集岩以长 石石英砂岩、 长石岩屑石英砂岩, 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图2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五段泥质烃源岩厚度 F i g . 2 Pe l i l i c s 0 I l I c e r o c k t h i c kn e s s i n , mi d dl e s e c t i o n o f We s t e rn S i c h ua n De p r e s s i o n 孔晾度为 2 . 9 1 % 一 6 . 4 7 % , 渗透率一般小于 0 . 1 X 1 0. 3[0 [d fl 1] 2 ,属高度致密化砂岩。可见 , 须五段具备 “ 连续型” 气藏形成的 良好条件。大量钻探表明 . 须 五段砂、 泥岩天然气显示丰富, 局部层段产出商业性 气流, 但产量低 , 气水关系复杂 , 分异差 , 测试最高 日 产量一般 2万余立方米, 具“ 连续型 气藏产出特点。 针对须五段的勘探 , 可以泥页岩 、 致密砂岩 2种类型 “ 连续型” 气藏为勘探对象。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 类型好 、 演化程度 高, 生气量大 ; 砂岩致密, 含气普 遍, 甜点发育 , 成藏范围广 、 厚度大。以往的勘探中, 须五段被长期作为烃源岩对待, 勘探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 . “ 连续型” 气藏勘探潜力巨大。 2 . 2 . 2须 四段 须四段平均埋深 3 7 5 0~ 4 3 0 0 m. 以发育辫状河 三角洲分流河道相砂体为主. 为须家河组主要储层发 育段, 砂岩最大厚度 5 0 O m, 平均 3 0 0 m 以上 图3 。 须四段储层高度致密化, 平均孔隙度2 . 8 % ~ 4 . 8 %, 平均渗透率 O . 0 7 1 一 o . 2 6 7 x l 0 - 3 fl 1] 2 。砂岩普遍含 气 , 局部 “ 甜点” 富集, 产层平均孔隙度为 7 . 0 9 % ~ l 3 . 6 8 %, 平均渗透率为 o - 0 5 6一 o . 1 0 4 x l 0 - 3 I l , 气 水分异普遍较差。如新场构造 X 8 8 2井须四 匕 亚段 日 产气 2 . 3 x 1 0 4 m 3 , 日产水 5 o , 为一 口气水 同产井, 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稳定, 气、 水产量平稳。须四段 在川西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为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 沉积 , 除了发育 巨厚的砂岩 , 暗色泥质岩也较为发 育. 段厚比例约 3 5 %。泥质岩厚度从 1 2 5 m到大于 3 0 0 m. 在关口镇及其北部带最厚, 厚度大于 3 0 0 m, 往东逐渐减薄. 至中江附近降到小于 1 2 5 m, 这些泥质 岩呈薄层一中层状不等厚夹于砂岩中。烃源岩地化 分析表明。 须四段泥质岩平均有机碳含量 l - 8 3 %, 最 高 5 . 7 9 %, I l l 型有机质为主, 冠在 1 . 3 % ~ 2 . O %之间, 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 。由于烃源岩厚度适中, 与段 内大面积分布的砂岩紧邻接触 , 排烃效率高, 具有 图 3 川西坳陷 中段须家河组 四段砂岩厚度 。 .3 s 日 n d s I o I l et h i c k n e s si n ,mi d d l e e c [ i o n 0 f W e s t e r n S i c hu a n De p r e s s i o n 4 1 0 石 油 窈 劈 沾 届 第 3 4卷 极佳 的自生 自储效能。须 四段下伏的须三段 , 是须 家河组另一套主力烃源岩, 与须 四段构成大面积源 储紧邻结构 , 具备一次运移聚集条件。因此 , 须 四 段天然气“ 连续型” 成藏条件极佳 , 目前 的天然气 显示及产出状况显示了“ 连续型” 气藏特征。埋深 浅于 4 0 0 0 m的地 区是 目前具有经济价值 的勘探 领域。 2 . 3 超深层须家河组一段一三段 须家河组一段 也称马鞍塘一小塘子组 至须 三段属须家河组下部含气系统, 须一段生 、 须二段 储 、 须三段盖 , 构成完整 的生储盖组合。该组合 向 川中地区逐层上超尖灭 , 南充地 区以东须二段以下 地层缺失。该组合除了在龙门山前缘埋藏相对较 浅 , 在川西坳 陷大部 分地 区埋深 达 4 3 0 0~6 0 0 0 m, 属致密一超致密 孔隙度平均 2 % ~ 3 % , 渗透率 平均不大于 0 . 0 8 1 0 Ix m 、 超高压 低压系数不 小于 1 . 6 、 超深层含气领域。须一段烃源岩厚度 5 0 3 5 0 m. 为浅海 陆棚 、 潮坪相沉积 。 有机碳平均 1 . 1 3 %, 有机 质 Ⅱ型为主 , R 2 % ; 须三段烃源岩 厚度 1 2 5~7 0 0 m, 为 湖 沼相 沉 积 , 平 均 有 机碳 1 . 7 7 % , R 在 1 . 7 % ~ 2 % 。该组合具有 完整的 “ 三明治” 结构 . 烃源岩高成熟一过成熟 。 生气量巨 大 9 . 9 1 5 9 5 1 0 m E 2 2 ] , “ 连续 型” 气成藏条件 好。但由于埋深 巨大, 预测 和开采技术 难度要求 高 , 加之“ 连续型” 气藏低丰度低效能特点, 在现有 技术经济条件下需慎重投入 3 “ 连续型” 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对策 与国内外已开发 的“ 连续型” 气藏 以几百米到 3 0 0 0 m为主 ] 相比, 川西坳陷的“ 连续型” 气藏埋 深大, 最浅的须五段平均埋深也在 3 2 5 0~ 3 7 5 0 m. 预 示其勘探开发难度和风险均高于其它地区 . 必须依 靠先进技术的应用才会有所突破。 针对“ 连续 型” 气藏 自生 自储、 邻 生近储 , 无需 考虑烃源和运移输导体系; 储层致密普遍含气、 “ 甜 点” 式富集, 无需考虑圈闭评价问题 ; 含水丰富、 气水 关系复杂等地质特征 。 勘探 目标预测的关键技术需 要解决的是致密化背景上的“ 甜点” 预测 , 即相对优 质储层预测包括裂缝预测和流体性质预测。针对 “ 连续型” 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低丰度、 产量低的产 出特征 , 开采的关键技术是增大泄流面积和进行储 层改造来提高产量。简而言之 , 勘探开发技术对策 需要解决“ 甜点” 预测和提高产量的问题 3 . 1“ 甜点” 预测技术对策 “ 甜点” 对致密砂岩而言 即致密背景中的相对 高孔隙率及裂缝孔隙型富气优质储层; 对页岩气而 言即硅质矿物含量较高 、 裂缝发育的富气部位 。 3 . 1 . 1地质 预测技 术 岩相古地理分析 、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精细的 沉积微相研究 技术应用 , 可以大致 圈定 “ 甜点 ” 发 育的有利岩性 区带 通过水文地质和流体动力场研 究技术应用可确定水岩相互作用的强 、 弱区带 ; 成 岩作用研究可以确定次生孔隙、 非构造裂缝类型的 发育程度与分布规律 , 结合沉积学研究结果可预测 有利成岩作用带 通过构造应力场研究和构造演化 史研究可预测构造裂缝发育带 。 3 . 1 . 2地球 物理预 测技 术 通过测井技术的应用 , 可以确定优质储层发育 段和裂缝发育段 以及预测流体性质 , 多井联合对 比 可圈定“ 甜点” 的空间展布 通过地震技术 的应用 , 可快速预测出“ 甜点”目标 。“ 十五” 以来 , 地震叠 前处理和综合预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 并成为当 前隐蔽油气藏勘探和“ 连续型” 油气勘探 的主导技 术 。在高保真、 保幅地震资料基础上开展叠前偏移 距 、 角道集 、 方位角数据处理 , 进而应用不同偏移距 和不同入射角道集 的处理资料开展弹性波 阻抗反 演及弹性参数 泊松 比、 拉梅系数 预测 。 可以直接 得到岩石物性 和所含 流体性质 的预测结 果 , 确定 “ 甜点” 的分布 应用方位角数据处理成果开展 P 一 波方位各项异性检测 , 可 以得到裂缝型 “ 甜点” 分 布预测结果 , 同时可定性识别裂缝 的开启情况和裂 缝延伸方位 , 为定 向井钻井设计提供依据。 由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 连续” 气藏预测存在 埋深大 、 储层基质超致密等难点 , 单项技术的应用 往往顾此失彼 , 难以奏效。在具体预测过程 中. 需 要地质一测井一地震技术联合应用 , 常规技术与特 色技术相结合 , 优势互补 , 综合判别 。 从而提高 “ 甜 点 ” 预测成功率 , 减少钻探失败, 降低勘探风险 3 . 2 提高产量技术对策 “ 连续型” 气藏属于低效气藏 , 一般具有勘探 投人 大, 产量低 , 稳产周期长 , 资金 回收较慢等特 点 , 其商业价值随能源需求变化而变化 , 提高产量 是实现工业化开采的必要途径 , 定向井和分支井是 开采这类气藏的常用技术 。此外 , 由于致密砂岩储 层介质的低孔渗性 , 研制和引进低伤害钻 、 完井液 , 最大限度地保护储层是必须 的。由于泥页岩气储 层机械软弱性与吸水性 强, 井壁易坍塌 , 必需发展 既能保护储层又能稳 固井壁的平衡钻井技术 大 型水力压裂 、 加砂压裂等储层改造技术应用仍然是 提高产量的必要措施。 第 4期 王鹏 , 等.川西坳陷陆相天然气勘探新思考 4 1 1 4 结束语 受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浅层 “ 连续型” 大气 田发 现的启示 , 分 析川西坳 陷须 家河组也存在 较好 的 “ 连续型” 气藏成藏条件 , 并且在该 区的勘探实践 中已经发现“ 连续型” 天然气的产 出特征。川西坳 陷是 “ 非连续型” 气藏和“ 连续型” 气藏 同时发育的 区域 , “ 非连续 型” 气藏在 以往 的勘探 中已经 取得 了很好的成效 , 并一直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储产量供 给类型。在“ 非连续型” 气藏圈闭已经大量探明的 形势下 , “ 连续型” 气藏 的勘探 可 以成为重 要 的接 替领域 , 须家河组五段及部 分须 四段是 目前经济 技术条件可 以达到的最为现实 的勘探 目标层 系 , 泥页岩发育 。 有机 质丰度高 、 类型好 、 成熟一高成 熟 。 生烃量大 ; 砂岩致密但“ 甜点“ 发育 , 砂 泥岩不 等厚互层 , 天 然气 自生 自储 , 勘探 潜力 巨大。对 须五段能够进 行 页岩气 和致密砂 岩 气 的同时 勘 探与开发 . 但 由于埋 深大于 国内外 同类 气藏 的埋 藏深度 , 其勘探 开 发难 度 和风 险较 大。 因此 , 必 须依赖先 进技 术 的发 展和有 效应 用方 可获 得成 功 。在“ 甜点 ” 预 测 技术 上需 要 地质一测 井一地 震技术联合应用 , 特别 要注重高精度 三维叠前储 层 、 裂缝 、 流体检测技术 的使用 ; 在提高气藏产能 技术方面需要定向井 、 多分支井一低伤害钻完井液 技术一 大型储层压裂改造等技术 的联合应用 。随 着认识和技术 的进步 , 川 I 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勘 探仍然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蔡希源 , 杨 克明. 川 I 西坳 陷须 家河组 致密 砂岩 气藏 [ M] . 北 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 2 0 1 1 1 2 5 . 杨克 明, 徐进. 川西坳 陷致密碎 屑岩领 域天然气 成藏理论 与 勘探开发方法技术 [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2 0 0 4 . 蔡希源. 深层 致密 砂岩气 藏天 然气 富集规 律 与勘探 关键 技 术 以Ig t J l l 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为例 [ J ] . 石油 与天然气地质 , 2 0 1 0, 3 1 6 7 0 7 7 1 4 . 沈 忠民 , 姜敏 , 刘 四兵 , 等. INJ l I 盆地陆相 天然气成 因类 型划 分与对 比[ J ] .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1 0 , 3 2 6 5 6 0 - 5 6 5 . 唐立章 . 曹烈 . 安凤 山. 川 I 西 坳陷油气 圈闭类 型分析 [ J ] .石 油实验地质 , 2 0 0 4, 2 6 4 3 2 8 3 3 1 . 叶军 , 陈 昭 国. 川 I 西 新 场大 型气 田地 质特 征 与预 测关 键 技 [ 7 ] [ 8 ] [ 9 ] [ 1 O ] [ 1 2 ] [ 1 3 ] [ 1 4] [ 1 5 ] [ 1 6 ] [ 1 7 ] [ 1 8 ] [ 1 9 ] [ 2 O ] [ 2 1 ] [ 2 2 ] [ 2 3 ] [ 2 4 ] [ 2 5 ] 术 [ J ]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2 0 0 6, 2 7 3 3 8 4 3 9 1 . 丛琳 , 李文 龙. 鄂 尔 多斯 盆地 油、 气 、 煤成 藏机 理 及分 布规 律 [ J ] .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 0 1 0, 1 0 2 9 7 1 2 4 7 1 2 7, 7 1 3 2 . 胡文海 , 陈冬 晴. 美 国油气 田分 布 规律 和勘 探 经验 『 M] . 北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 1 9 9 5 . 叶军. 再议 四川 盆地 西 部坳 陷深 盆气 [ J ] . 石油 实验地 质 , 2 0 0 8 , 3 0 2 1 0 9 - 1 1 4 . 青永 固, 罗代富 , 乐绍东 , 等. 西南石油局 志[ M] . 成都 四川 科学技术 出版社 , 2 0 0 2 5 1 1 5 5 2 . 杨克明, 叶军. 吕正祥.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分布 及成藏特征[ J ]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 0 0 4 , 2 5 5 5 0 1 5 0 5 . 杨克明. 川西坳陷须 家河组 天然气 成藏模式探讨 [ J ] . 石油 与天然气地质 , 2 0 0 6 , 2 7 6 7 8 6 7 9 3, 8 0 3 . 李 嵘. 张娣 . 朱丽霞. 四川盆地川西坳 陷须家河组砂岩致密 化研究[ J _ .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1 1 , 3 3 3 2 7 4 2 8 1 . 冷济高 , 杨克 明 , 杨宇. 川 I 西坳陷孝 泉一丰 谷构造带 须家河 组超压与天然气 成藏关 系研 究 [ J ] . 石油 实验 地质 , 2 0 1 1 , 3 3 6 5 7 4 5 7 9 . 苏永 进. 唐跃 刚, 张世华 , 等.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 天然气成藏 主控 因素 及形 成 模 式 [ J ] . 石 油与 天 然 气 地 质 , 2 0 1 0 , 3 1 1 1 0 7 1 1 3 . 叶军 . 陈 昭国. 川 西坳 陷陆相 天然 气富 集规 律 [ C] / / 周 玉 琦 . 复杂油气 田勘探开发技 术论文集 . 北京 石 油工业 出版 社 , 2 0 0 3 3 9 . 刘树根 , 曾祥亮 , 黄文明 , 等. 四川盆地页岩气藏 和连续型一 非连续型气藏基本特征[ J ] . 成 都理工大 学学报 自然科 学 版 , 2 0 0 9 , 3 6 6 5 7 8 5 9 2 . 公言杰 . 邹才能 , 陶士振. 四川盆地须 家河 组“ 连续 型” 大气 区形成 、 分布与评 价 [ C] / / e p国地 球物理 学会第 二十七 届 年会论文集. 长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