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盆地形成演化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pdf
第3 3 卷第3 期 2 0 1 2 年 6 月 新疆石油地质 XI N J I ANG P E T ROL EUM GEO L OGY Vo 1 . 3 3. No . 3 J u n . 2 0 1 2 北海盆地形成演化对大油气 田的控制作用 刘 政 , 何 登发1 , 温 志 新2 7 李 涤 1 . 中国地质大学 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0 0 8 3 ; 2 .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 0 0 0 8 3 摘要 分析了北海盆地的形成演化对大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 北海盆地经历了8 个构造演化期, 加里 东运动期形成了主要变质岩基底; 海西运动导致古特提斯洋关闭, 形成联合古陆, 同时沉积了盆地南部重要的煤系烃 源岩; 陆内克拉通期盆地南、 北部持续沉降, 前期干旱, 后期大范围海侵, 形成 了盆地南部有利的储、 盖配置; 裂谷期区 域拉张环境, 产生了以维京、 中央和默里湾为典型的地堑系与海槽; 热隆起期中部区域隆起, 伴随大量火山活动, 为盆 地北部储集层的发育提供大量物源; 主要裂谷期中部穹窿沉降并被海水淹没, 盆地北部发育优质烃源岩; 晚裂谷期沉 积环境相对稳定, 盆地中部发育大量白垩, 北部沉积泥灰岩, 形成了盆地北部 区域性的盖层; 后裂谷期挪威一格林兰 海陆壳分离, 在之前的构造格架下持续稳定地接受沉积, 为油气保存提供有利环境。最终形成南部为大气田、 北部以 大油田为主的分布格局, 同时在维京和中央地堑内分别形成了“ 上生下储” 与“ 下生上储” 2 种不同的成藏特征。 关键词 北海盆地; 构造演化; 控油气作用; 大油气田; 前陆盆地; 裂谷盆地 文章编号 1 0 0 1 3 8 7 3 2 0 1 2 0 3 0 3 8 2 0 5 中图分类号 T E l 1 1 . 1 文献标识码 A 北海为大西洋东北部的边缘海 , 位于大不列颠群 岛、 欧洲大陆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 面积约为 5 7 . 5 1 0 k m . 北海盆地北邻挪威海 , 西北以设得兰群 岛为界, 南至伦敦布拉班特隆起, 东面以波罗地地盾 为界 , 周缘 国家包 括英 国 、 挪 威 、 丹麦 、 荷兰和德 国 等。以中北海隆起及林克一宾芬隆起为界, 北海盆地 分 为南 、 北 2 部分 。就含油气性而言 , 南部 以英荷坳 陷为典型, 包括8 个大气田; 北部以维京地堑和中央 地堑最具代表性 , 其 中维京地堑含有大油 田 1 4 个 、 大 气田3 个 , 中央地堑内拥有大油田8 个 、 大气 田3 个 。 寒武纪 以来 , 北海盆地经历 了从寒武纪 、 海西运 动期至始新世和后裂谷期等8 个演化阶段。北海盆 地不同区域沉积演化的叠加 , 形成 了以维京地堑 、 中 央地堑、 默里湾地堑与英荷坳陷为典型的富含油气地 质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西北欧的构造演化 对北海盆地泥盆纪之后 的形成演化进行 了研究 , 同时 根据北海盆地及邻区5 7 个大油气田相关石油地质特 征, 探讨其构造演化对大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1 北海盆地的形成演化 北海中生代断裂是北极一北大西洋断裂系的一 部分, 它的形成演化与北大西洋及特提斯洋的构造演 化 密切 相关 图 1 。北海盆地 的断裂活动始于三叠 纪初期, 至晚侏罗世一 白垩纪初期达到高潮, 随后逐 渐减弱 , 并最终于古新世停止活动; 其间在中侏罗世 早期 , 中部发生了一次大规模区域性隆起活动。因此 , 可以将北海演化过程细分为8 个主要阶段 图 1 。 1 加里东运动期 寒武纪一志留纪 晚寒武世 到晚志留世加里东构造运动使劳亚古陆与波罗的海古 陆相接; 大范围的加里东变质岩构成了盆地主要基底。 2 海西运动期 泥盆纪一石炭 纪 泥盆纪 , 北 极一北大西洋在加里东造 山运动后 , 劳亚一格林兰与 芬诺一斯堪 的纳维亚地盾 之间发生左旋走滑运动 。 在北海北部区域 , 引起了走滑盆地的迅速沉降 M i d . 1 a n d 峡谷、 O r c a d i a n 坳 陷 , 并沉积了厚达数千米 的泥 盆系老红色砂岩陋 ’ 。到石炭纪 , 大不列颠群 岛主要 受拉张应力控制 , 许多东北向地堑 N o r t h u m b e r l a n d 和 M id l a n d 峡谷 向北海中部延伸。泥盆纪末一早石炭 世 , 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 使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 逐渐相互靠近, 并于早石炭世狄南期后期发生碰撞 图 1 , 使得北海南部区域拉张作用终止, 并在这些 带内形成海西运动期前陆盆地带。 早石炭世末一晚石炭世初 , 苏台德造山运动导致 海西山系更进一步固结, 同时山间盆地内沉积作用持 续进行。纳缪尔期, 海侵作用从海西前渊带开始, 淹没 了波罗的海和德国陆架北部 , 并最终到达北英格兰和 苏格兰地区 。威斯特伐利亚期, 近海沉积环境已经 广泛发育于海西前渊的大部分区域并向北延伸, 海 西造 山运动于威斯特伐利亚后期逐渐减弱 ’ 。 3 陆 内克拉 通期 二 叠纪 晚石炭世斯 蒂芬 一 奥顿期 , 北海区域性隆升, 北部泥盆一石炭系遭受 大量剥蚀 。奥顿期末 , 西北欧地 区走滑断层作用与火 收稿 日期 2 0 1 1 - 0 5 0 7 修订 日期 2 0 1 2 0 2 2 4 基金项 目 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 2 0 0 8 E 一 0 6 0 9 0 3 。 作者简介 刘政 1 9 8 6 一 , 男, 湖北潜江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石油地质, T e 1 1 5 2 1 0 8 3 5 8 5 2 E m a i l l z h a p p y _ 2 0 0 8 1 6 3 . c o rn 3 8 4 新疆石油地质 一 西设得兰裂谷系仍在活动 ” 。裂谷晚期的演化主 要受控于区域性的热沉降。晚白垩世全球海平面的上 升 , 造成盆地边缘超覆沉积及碎屑岩注入的迅速减少。 赛诺曼期, 在中部开始沉积白垩, 这一沉积模式 一 直持续到丹尼期, 逐渐填平了中部高低起伏的地 貌 。而在维京地 堑及 以北 , 则主要沉积深海相泥灰 岩 。到古新世 , 整个西北欧受到板块 内部挤压应力 的 影 响 , 这与非洲板块 和欧洲板块 碰撞作 用有关 “ 。 古新世到始新世 , 板块内部挤压应力逐渐消失。 8 后裂谷期 始新世 至今 始新世早期挪威 一 格林兰海地壳分离之后 , 北海盆地变为构造稳定 带 , 其后的演化主要为持续稳定的沉积作用。在碟型 盆地 中心区域 , 新生代沉积厚度达到 3 . 5 k m_ 1 ; 盆地沉 积中心平行于维京和中央地堑轴线方向。这一漫长 时期内, 北海中生代地堑系统未发生再次活动, 仅在 南部与中部出现局部异常沉降及断层活动 , 这些现象 均由二叠系盐岩的底辟作用引起 。 2 构造演化对大油气田的控制 北海盆地大油气 田的分布整体上具有南部为大 气 田、 北部以大油 田为主的特征 图 1 。其根本原 因 是 , 南部与北部在不 同的构造背景下发育 2 套不同性 质 的烃源岩 , 同时 , 明显受到构造因素的影响 。南部 大气 田主要集 中分布于英荷坳陷内, 而北部大油气 田 主要散布于维京与中央地堑内。 2 . 1 控制烃源岩分布与演化 1 晚石炭世前陆盆地环境下的煤 系地层泥盆 纪末期到早石炭世 , 海西造山运动开始 , 到威斯特伐 利亚期, 北海南部区域已转变为海西前陆盆地带, 并 以近海沉积环境为主, 在这一构造背景下, 沉积了较 厚的楔状近海煤系地层n , ” 。这些煤系地层为易于 生气 的Ⅲ型干酪根 , 沉积厚度达 6 0 m 1 , 有机碳含量 为7 5 %, 其 中以威斯特伐利亚 阶A段与 B段煤系地层 为主要产气层位, 构成了北海南部及邻近的荷兰和德 国陆地区域赤底统砂岩储集层内的主要气源岩。 2 晚侏罗世裂谷盆地环境下沉积的富有机质 泥 页岩 中侏罗世之后 , 伴随地壳大幅度伸展 , 北海 北部进入主要裂谷时期。牛津期到基末利期, 中央与 维京地堑已成 为深水沉积环境 , 为有机物质的大量保 存提供了有利的还原条件。同时, 藻类等有机物质大 量繁殖 n , 为 富有机质泥 页岩的沉积提供 有力保 障。这些有利因素共同作用下, 沉积了北海北部区域 性 的烃 源岩 , 如上侏 罗统到 下 白垩统 的 K i m me r i d g e C l a y 组 英 国 、 Ma n d a l 组 、 D r a u p n e 组 挪威 和 F a r s u n d 组 丹麦 泥页岩盼 。其厚度与有 机质 丰度变 化很大, 以 Ⅱ型干酪根为主 , 具大量生油能力 , 同时也 部分含有 Ⅲ型干酪根 , 有机碳含量为 6 %~ 1 2 %. 同时 , 由于裂谷作用 , 在沿着维京与中央地堑的轴部 区域 , 地温较高且埋藏较深, 使其烃源岩较其他区域优先达 到生油窗与生气窗。 2 . 2 控制有效储盖层 的形成 1 英荷坳 陷储盖层的形成早二叠世 , 南 、 北 二叠纪盆地发生沉降作用, 南部二叠纪盆地从英格兰 沿岸向南延伸 , 经北海南部 区域和德 国北部至波兰 。 此时整个西北欧处于干燥气候下 ] , 大量来 自南面伦 敦一布拉班特地块的风成砂岩聚集于南部二叠纪盆 地内, 形成了北海盆地南部及邻近荷兰和德国陆地区 域气态烃最重要 的赤底统砂岩储集层 。到晚二叠 世, 南、 北二叠纪盆地下降到海平面以下, 遭受蔡希斯 坦海侵作用 , 其与北极海域连通河道狭窄 , 同时由于冰 川作用的影响 , 其连通具有间歇性特征 。在干燥 的 环境下 , 海水 的大量蒸发 , 促使 了盐岩层沉积发育 。 巨厚 盐岩层 超过 1 0 0 0 m 直接覆 于赤底 统砂岩之 上, 形成了南部区域性的有效盖层, 如L e m a n 大气田。 2 北部储 、 盖层 的形成中侏 罗世 , 北海 中部 维京、 中央及默里湾地堑三者接触区域, 发生了热隆 起作用 , 形成被中央地堑横切的广阔穹窿。这一穹窿 的形成 , 隔断了北极洋与特提斯洋的连通乜 , 也为大量 砂岩储集体的形成 如维京地堑 内B r e n t 群砂岩 提供 了充 足物源。B r e n t 群砂岩厚度 3 0 0 ~ 4 0 0 m, 为维京地 堑北部优质储集层 如 B r e n t 、 N i n i a n 、 S t a t f j o r d 、 G u l l f a k s 、 A l w y n N o r t h 、 C o r mo r a n t 、 O s e b e r g 、 T h i s t l e 等大油气 田 。 而对于中央地堑挪威海域 内, 与大油气 田关系最 为密切 的储集层为上 白垩统 白垩层 , 如 E k o fi s k 组 , 具 有高孑 L 隙度 平均为3 2 %, fl V 4 8 % ,低渗透率 1 ~ 2 m D , 最高1 0 m D 的特征。油气进入这类储集层很难发生 侧向运移 , 但由于新近纪阿尔卑斯造山运动 , 使得晚 二叠世时沉积于中央地堑 内的盐岩再次发生塑性流 动 , 在 中央地 堑 内形成 许多盐 刺穿 构造 盐 枕与盐 墙 。这些盐刺穿构造 , 在 白垩系储集层 内形成许多 断裂与裂缝系统 , 如中央地堑 内E k o fi s k大油 田即为 典型的盐核穹窿背斜 , 其最终形态于始新世到中新世 期间受挤压构造作用形成 , 并在白垩系储集层内形 成了许多断裂。断裂与裂缝系统的存在 , 有效地改 善了储集层的物性, 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有效通道, 使其成为北海 中央地堑内形成大油气 田最多 的储集 层 如 A l b u s k j e l l 、 We s t E k o f i s k 、 E d d a 、 E k o fi s k 、 E l d fi s k 及 V a l h a l l 等大油气 田 。 北海北部 区域性盖层 以泥灰岩为主。这一有效 盖层的发育 , 得益于古新世挪威一格林兰海陆壳的分 第3 3 卷第3 期 刘政 , 等 北海盆地形成演化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 3 8 5 离 , 使得整个北海在晚裂谷期及后裂谷期无大的构造 破坏作用发生 , 为盖层的有效封盖提供了有利环境。 2 . 3 控制成藏作用 1 有效圈闭的形成优质 的烃源岩结合储 、 盖 层有利的时空搭配, 共同决定了北海盆地具有丰富的 油气资源量。但是, 要形成储量规模超过6 8 2 0 1 0 t 与8 5 0 x 1 0 。 IT I 的大油田与大气田, 还需要油气发生二 次运移或多次运移 , 聚集于大容积圈闭内这一必要条 件 ; 因此 , 有效圈闭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晚裂谷期 及后裂谷期北海区域无大的构造运动 , 为圈闭形成并 不遭受破坏提供了较好的构造环境。新生代阿尔卑 斯造山运动 图 1 , 使北海盆地南部古生代存在的断 层再次活动 , 形成较典 型的断裂背斜 构造 , 同时具 一 系列小的垒一 堑结构特征。而在北海盆地 中部 , 其作 用表现 为盐岩的塑性流动 , 形成 了大量的盐底辟构 造 , 即盐构造背斜 。这些背斜构造均是油气有利聚集 区域。受到中部与北部盐岩沉积差异性的影响, 在主 要裂谷期, 北部维京地堑区域内产生了一系列掀斜断 块 , 无盐底辟构造现象 , 因此其表现 出与 中央地堑不 同的圈闭类型。 2 油气的生成与运移英荷坳陷内油气的生 成在晚白垩世达到高峰 。到晚 白垩世 , 上石炭统煤 系地层的埋藏深度已经达到4 0 0 0 In , 其镜质体反射 率为1 。0 %~ 2 . 8 %, 进人大量生气阶段。由于受到阿尔 卑斯造山运动的影响 , 早 白垩世末期到始新世盆地局 部区域发生构造反转 , 形成了许多新的断层与裂缝 , 对气态烃的运移提供 了更多的通道 , 同时这一新生代 的构造事件也对油气的分布进行了重新调整 , 使油气 更多的富集于这些新形成的断裂背斜圈闭内。 中央与维京地堑 内烃源岩主要 以上侏罗统泥页 岩为主 , 一般埋深在 2 2 5 0 ~ 4 5 0 0 i n , 由于裂谷作用 , 地壳拉伸减薄, 使整个北部区域地温较高, 到晚白垩 世达到成熟排烃期, 其镜质体反射率在0 .5 %~ 1 .3 %, 为生油窗阶段 , 生成的烃类使烃源岩内产生异常高 压 , 形成许多超压微裂缝系统 , 为油气的初始运移提 供有效通道。新近纪以后的构造运动, 使中央地堑内 的盐岩再次活动 , 形成盐枕和盐墙 , 这些盐构造为油 气的再次运移提供了有效通道, 使烃类运移至储集物 性更好 的上 白垩统储集层 内 如 E k o fi s k 组和 T o r 组 。 维京地堑的油气运移则相对简单, 其烃源岩直接覆于 中侏 罗统砂 岩储集层之上 , 在 上覆盖层 的有效封 盖 下, 油气通过高压作用 , 沿着断层与不整合面等有效 运移通道进入砂岩储集层内, 富集形成大油气田。 3 结论 1 海西运动使北海盆地南部在石炭纪为前陆 沉积环境; 中生代地壳拉伸作用 , 使北海盆地北部为 裂谷盆地沉积环境 ; 2 种不同的构造作用 , 使北海盆 地表现出南部产气, 北部以油为主的特征。 2 南部赤底统砂岩与北部 中侏罗统砂岩 , 分别 得益于南部二叠纪盆地的构造沉降和北海中部区域 的热隆起作用。受盐岩构造影响, 中央地堑内大油气 田主力储集层为烃源岩之上的上白垩统, 与维京地堑 内“ 上生下储 ” 的成藏模式相反。 3 南部蔡希斯坦海侵 , 沉积 了一套 区域性 的厚 层蒸发盐岩; 北部晚裂谷期稳定的构造活动, 保证了 北部泥灰岩区域盖层 的发育。 4 英荷坳 陷 内断背斜圈闭和中央地堑盐背斜 圈闭的形成 , 与后期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紧密相关。而 维京地堑掀斜断块圈闭则在区域』生 拉张作用下形成。 5 构造活动引起的相关盐岩运动与裂谷作用, 使得北海盆地 内裂缝与断层系统非常发育 , 是油气发 生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 而不整合面的存在, 则是油 气发生横 向运移的有利途径。 6 后裂谷期挪威一格林 兰海地壳分离 , 使得北 海盆地变为构造稳定 区域 , 保 障了先前存在 的圈闭不 遭受破坏 , 为油气的稳定保存提供了有利环境 。 本文应用了I HS 和C C数据库的资料 , 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 1 ] G l e n n i e K .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t h e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o f t h e N o r t h S e a [ M] . B l a c k w e l l S c i e n t i f i c P u b l i c a t i o n s , 1 9 9 0 . E 2 J Z i e g l e r P A. E v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A r c t i c - N o a h A t l a n t i c r i f t s y s t e m [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 1 9 8 5 , 6 9 1 1 2 0 4 7 . [ 3 ] Z i e g l e r P A.L a u r u s s i a t h e o l d r e d c o n t i n e n t [ A] . Mc mi l l a n N J , E mb r y A F , Gl a s s D J . De v o n i a n o f t h e wo d d [ c ] . C a n a d i a n S o c i e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G e do s t s , 1 9 8 9 1 5 4 8 . [ 4 ]Z i e g l e r P . G e o l o g i c e v o l u t i o n o f N o r t h S e a a n d i t s t e c t o n i c f r a m e w o r k [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 1 9 7 5 , 5 9 7 1 0 7 3 1 0 9 7 . [ 5 ] Z i e g l e r P A . G e o d y n a m i c m o d e l f o r t h e P a l a e o z o i c c r u s t a l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o f w e s t e r n a n d c e n t r al E u r o p e[ J ] . T e c t o n o . p h y s i c s , 1 9 8 6 , 1 2 6 2 4 3 0 3 3 2 8 . 1 6 J D o n o v a n D T , T d i mp y R . P e r mi a n a n d Me s o z o i c p a l e o g e o g r a p h y [ A] . C al l o m o n J H, D o n o v a n D T , T r Mp y R. A n a n n o t a t e d ma p of t h e P e r mi a n a n d Me s o z o i c f o rm a t i o n s o f Ea s t G r e e n l a n d [ C] . C A R e i t z d , 1 9 7 2 2 9 3 3 1 8 . [ 7 ] Ha r l a n d W B . A n o u t l i n e s t r u c t u r al h i s t o r y of S p i t s b e r g e n [ A] . R a a s c h G O . G e o l o g y o f t h e A r c t i c [ c ] . C a n a d a U n i . v e r s i t y o f T o r o n t o P r e s s , 1 9 6 1 6 8 - 1 3 2 . [ 8 ] Ma y n c W. T h e P e rmi a n o f G r e e n l a n d[ A] . R a a s c h G O . G e o l o gy o f t h e A r c t i c[ c ] . C a n a d a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o r o n t o P r e s s ,1 9 6 1 2 1 4 - 2 2 3 . [ 9 ] B o w e n J . T h e B r e n t o i l - f i e l d [ A ] . Wo o d l a n d A W. P e t r o l e u m a n d t h e c o n t i n e n t a l s h e l f o f n o r t h w e s t E u r o p e [ C] . A p p l i e d 3 8 6 新疆石油地质 2 0 1 2 在 S c i e n c e P u b l i s h e r s L t d . , 1 9 7 5 3 5 3 - 3 7 7 . [ 1 0 ] K a r l s s o n W. T h e S n o rr e , S t a t f j o r d a n d G u l l f a k s o i l f i e l d s a n d t h e h a b i t a t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o n t h e T a mp e n S p u r , o f f s h o r e N o r w a y [ Aj . S p e n c e r A M. H a b i t a t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i n t h e N o rwe g i a n c o n t i n e n t a l s h e l f [ C] . N o rwe g i a n P e t r o l e u m S o c i e t y L o n d o n , Gr a h a m a n d T r o t ma n , 1 9 8 6 1 8 1 1 9 7 . [ 1 1 J S p e n c e r A , Ho h e r E , C a m p b e l l C , e t a 1 . G e o l o g y o f t h e N o rwe g i a n o i l a n d g a s fi e l d s [ C] . N o rwe g i a n P e t r o l e u m S o c i e t y , L o n d o n , Gr a h a m a n d T r o t ma n , 1 9 8 7 . 1 1 2 J B u k o v i c s C , Z i e g l e r P A . T e c t o n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Mi d - N o rwa y c o n t i n e n t a l m a r g i n l J j . Ma r i n e a n d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y, 1 9 8 5 , 2 1 2 - 2 2 . i l 3 I D u i n d a m P 。 V a n H o o r n B . S t r u c t u r a l e v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We s t S h e t l a n d c o n t i n e n t al m a r g i n l A j . B r o o k s J , G l e n n i e K .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y o f n o r t h w e s t E u r o p e [ C ] . L o n d o n G r a h a m a n d T r o t ma n, 1 9 8 7 7 6 5 7 7 3 . [ 1 4 ] Z i e g l e r P . L a t e C r e t a c e o u s a n d C e n o z o i c i n t r a . p l a t e c o m. p r e s s i o n a l d e f o r ma t i o n s i n t h e A l p i n e f o r e l a n d ‘___________ a g e o d y n a m i c m o d e l [ J ] . T e c t o n o p h y s i c s , 1 9 8 7 , 1 3 7 1 - 4 3 8 9 4 2 0 . [ 1 5 ] D a r b y D , 张留琴. 英国北海中央地堑的压力区间和压力 封闭层[ J ] . 海洋石油, 1 9 9 7 , 1 7 1 7 4 8 0 . [ 1 6 J Z i e g l e r P A . T e c t o n i c a n d p al a e o g e o g r a p h 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N o rt h S e a r i f t s y s t e ml A] . B l u n d e l l D J , G i b b s A D . T e c t o n i c e v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N o rt h S e a r i ff s [ c] . O x f o r d U n i . v e r s i t y , 1 9 9 0 1 - 3 6 . [ 1 7 ] 叶德燎 , 易大同. 北海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实践 [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 2 0 0 4 . [ 1 8 ] 李国玉 , 金之钧. 世界含油气盆地图集 上 、 下册 [ M] .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 2 0 0 5 . 1 1 9 J I s a k s e n G , P a t i e n c e R , V a n G r a a s G, e t a 1 .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y s t e m a n aly s i s i n a rif t b a s i n wi t h mi x e d ma r i n e a n d n o n ma ri n e s o u r c e r o c k s t h e s o u t h V i k i n g g r a b e n ,No rt h S e a l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 2 0 0 2 , 8 6 4 5 5 7 5 9 1 . 1 2 0 j I s a k s e n G H. C e n t r a l N o rt h S e a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y s t e ms g e n . e r a t i o n , mi g r a t i o n , e n t r a p me n t , a n d t h e r ma l d e g r a d a t i o n o f o i l a n d g a s [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 2 0 0 4 , 8 8 1 1 1 5 4 5 1 5 7 2 . [ 2 1 ] B a i r d R A.Ma t u r a t i o n a n d s o u r c e r o c k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K i mm e r i d g e c l a y , N o rwe g i a n N o r t h S e a【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 1 9 8 6 , 7 0 1 1 1 1 . [ 2 2 J B a ma r d P , C o o p e r B . O i l s a n d s o u r c e r o c k s o f t h e N o rt h S e a a r e a [ A] . I l l i n g L , H o b s o n G.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y o f t h e c o n t i n e n t al s h e ff o f n o rt h w e s t E u r o p e[ C ] . U K P r o c e e d . i n g s o f t h e S e c o n d C o n f e r e n c e , 1 9 8 1 1 6 9 -1 7 5 . [ 2 3 J C o r n f o r d C . S o u r c e r o c k s a n d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o f t h e N o rt h S e a [ A] . G l e n n i e K w.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t h e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 g y o f t h e N o rt h S e a [ C] . O x f o r d , B l a c k w e l l S c i e n t i fi c P u b l i c a t i o n s , 1 9 8 4 1 7 1 - 2 0 4 . [ 2 4 ] Ku b ala M,B a s t o w M,T h o m p s o n S ,e t a 1 .G e o t h e r ma l r e g i m e , p e t r o l e u m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mi g r a t i o n l A J . E v a n s D , Gr a h a m C , Arm o u r A, e t a 1 . Th e mi l l e n n i u m At l a s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y o f t h e c e n t r a l and n o rt h e m N o rt h S e a l C ] . U K Ge o l o g i c al S o c i e t y o f L o n d o n , 2 0 0 32 8 9 3 1 5 . 1 2 5 J G l e n n i e K .P e rm i a n r o t l i e g e n d e s o f n o rt h w e s t E u r o p e i n t e r p r e t e d i n l i g h t o f mo d e r n d e s e rt s e d i me n t a t i o n s t u d i e s [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 1 9 7“ 2 , 5 6 6 1 048 1 0 7 1 . [ 2 6 ] H i l l i e r A P . L e ma n fi e l d[ A] . B e a u mo n t E A , F o s t e r N H. S t ruc t u r a l t r a p s I , t r e a t i s e o f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y[ C ] . A A P G, T u l s a , 1 9 9 0 5 1 - 7 1 . 1 2 7 J S u r l y k F , D o n s T , C l a u s e n C , e t a 1 . U p p e r C r e t a c e o u s [ A] . E v an s D, Gr a h a m C, Ar mo u r A, e t a 1 . T h e mi l l e n n i u m At l a s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y o f t h e c e n t r a l a n d n o rt h e rn No rth S e a [ C ] . UK G e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 o f L o n d o n . 2 0 0 3 2 1 3 2 3 3 . 1 2 8 j F r a s e r A, G a w t h o rpe R . T e c t o n o -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h y d r o c a r b o n h a b i t a t o f t h e C arb o n i f e r o u s i n n o rt h e rn E n g l a n d[ J 』 .U KG e o l o g i c al S o c i e t y ,L o n d o n , S p e c i a l P u b l i c a t i o n s 。 1 9 9 0 , 5 5 1 4 9 8 6 . Co nt r o l Efie c t o f Ev o l u t i o n o f No r t h Se a Ba s i n o n Fo r ma t i o n o f Gi a nt Oi l Ga s Fi e l d s LI U Zh e n g , HE De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