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凹陷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条件再认识-.pdf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7 7 0 3 . 2 0 1 1 . 0 4 . 0 0 9 白云凹陷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条件再认识水 傅宁林青刘英丽 周莉 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北京 1 0 0 0 2 7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 7 3 6 2 0 2 摘要运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实际勘探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 , 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条件、气 源成因和运移通道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结果表明, 盆地内巨厚的古近系一新近系烃源岩及第四系富有机质沉积岩可生产 大量的热成因气和细菌成因生物气,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气源 ; 盆地内断裂和底辟构造发育,把热成因 气源源不断从深部运移到浅层 , 与生物气混合,在浅层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气源区生物气区和混合气区, 这两种成因气 是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源。 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与深部油气藏的气源成因有密切的关系,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 水区为南海北部水合物最具潜力的勘探区。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条件 ;生物气;混合气;运移通道;白云凹陷 中图分类号T El 1 2 文献标志码A 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主要受控于温度、 压力、 孔隙 水盐度和气源等基本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充足气源 是形成水合物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有关水合物的气源 研究已有很多研究报导【 l ~1 , 理论上讲 , 烃类气体无论 成因来源 , 只要具有足够的浓度 , 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形 成的特定的低温高压条件,都可以作为天然气水合物 的气体来源, 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研究认为 , 形成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主要有两种可能来源 ,海底 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成因甲烷 , 即所谓的生物气、 海底 沉积物 中有机质热降解生成的烃类气体及热液火山等 活动过程 中形成的无机成因甲烷【 l , 。但 由于 目前世界 上所发现的水合物气源主要是以生物气为主 , 因此, 生 物成因学说认为, 水合物主要与生物气源有关, 与深部 油气藏热成因气关系不大⋯ 。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 口盆地是一个天然气水合物的 勘探潜力区 1 ,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区[1 。 1 。为研 究水合物的成藏条件 ,根据该区实际勘探已有的地质 和地球化学资料 ,重点对白云凹陷天然气水合物的气 源条件 、 气源成因和运移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 认为该 地区水合物的气源条件优越 ,气源与深部油气藏的热 成因气关系密切 ,本研究可为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的勘探和评价提供基础性资料 ,并以期对南海水合物 的勘探方向有所裨益。 1 烃源条件 “ 源控论”是 目前流行的水合物成藏的主要理论 , 没有烃源或烃源潜力不足 ,就不可能或很难成藏。 白云 凹陷位于珠江 口盆地的东南部 ,处在陆架到 深海的陆坡位置 ,凹陷面积超过 2 0 0 0 O k m ,水深 2 0 0 ~2 0 0 0 m,地壳厚度从 2 8 k m变化到 1 8 k m,北部 与番禺低隆起相接 ,南端是珠江 口盆地的南部隆起 带 ,白云凹陷神狐海域是水合物勘探的主要 目标 区。 到 目前为止 ,在 白云 凹陷 已经 发现 了 L H 1 91、 P Y3 0 1 、P Y3 4 1 、P Y2 9 -1 和 P Y3 5 1 和 L W 3 1 等一大批油气田。 研究认为其油气源主要来源于白云 凹陷古近纪烃源岩[ 1 。 1 。因此 ,白云凹陷深部 巨厚烃 源岩所产生油气完全有可能成为神狐海域浅部天然气 水合物的重要气源。 基金项 目 国家 9 7 3项 目 “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 的气源条件研究” 2 0 0 9 CB 2 1 9 5 0 1 部分成果 ,国家 9 7 3 项 目 “ 南海深水 区盆地 热演化 与生烃 作用研 究” 2 0 0 9 C B 2 1 9 4 0 2 部分成 果。 第一作者简介 傅宁,男 ,1 9 8 5 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工作。 收稿 日期2 0 1 0 0 6 1 8 ;修改 日期 2 0 1 0 0 8 -1 9 , r 中国石油勘探 2 0 1 1 年第4 期 4 8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7 . 7 烃源岩分布 l 0 t ,可见生物气也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文 昌组和恩平组地层是 白云 凹陷主要烃源岩。其 古近系厚约8 0 0 0 m, 其中文 昌组最大厚度达6 0 0 0 m, 恩 平组最大厚度达 2 0 0 0 m。白云主洼受北东向断层控制 洼陷南断北超 , 文 昌组南厚北薄、 南深北浅, 南部文 昌 组烃源岩更发育 ;白云主洼受北西西 向断层控制洼陷 西厚东薄 , 西南方向是文 昌组最发育的区域 ; 白云凹陷 北部斜坡番禺低隆起新近系地层最厚,恩平组埋深最 大 ,成熟度最高 ,达到生气门限。 南海北部新近系及第 四系浅海一半深海相砂泥岩 沉积相 当发育, 沉积厚度大 , 沉降速度快 , 有利于有机 质的保存 , 虽然有机质丰度不高 平均 T OC 在0 . 2 %~ 0 . 4 % ,但其展布规模 巨大,故具备了一定 的生烃潜 力⋯]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生物气及亚生物气的烃源岩 成熟度甚低 , 一般多处于未熟一低成熟的生烃门限附 近 。 .2烃源岩丰度 白云 凹陷周缘 已钻井烃源岩有机地化指标表 明, 恩平组烃源岩是较好一好的气源岩。平均泥岩有机碳 达 2 . 1 9 %,平均氯仿沥青 “ A”达 0 . 0 9 6 %;泥岩干酪 根H/ C原子比多在0 . 7 ~1 . 2 2 _ 间, 表现以 Ⅱ 型为主 ; 干酪根镜鉴和热解数据表明, 烃源岩均以 Ⅱ 一 Ⅲ型为 主。白云凹陷 目前钻井尚未钻遇始新统文昌组烃源岩 , 因此文 昌组烃源岩地化指标主要依据珠一坳陷和珠三 坳 陷文 昌组烃源岩的数据统计所得 ,文 昌组烃 源岩 有机碳平 均为0 . 5 %~2 . 9 4 %, 平均氯仿沥青 “ A”为 0 . 0 6 3 %~0 . 2 2 5 %,干酪根 H/ C原子比大都在 1 . 5 ~ 1 . 0 之 间,多为 I 一 Ⅱ型、以 Ⅱ 型为主,干酪根镜鉴 以 Ⅱ 为主 , 烃源岩热解气相色谱分类为 I 一 Ⅱ 型, 属 湖相生油为主的烃源岩 。 1 . 3生烃量 盆地模拟结果表明,珠二坳陷总生烃量为 2 6 7 3 X 1 0 。 t , 文昌组和恩平组生烃量分别为 1 3 0 41 0 t 和 1 2 6 2 1 0 t ,占总生烃量的9 6 %, 是主要烃源岩。白云凹陷 这两套烃源岩现今分别处于生油和生成干气的高峰阶 段,巨厚的泥质烃源岩也为该区流体活动提供了强大 的物质基础 。 此外 , 根据盆地模拟结果 , 珠江 口盆地东部生物气 生成量约为 6 6 1 . 51 0 t ,生物气总资源量可达 4 . 6 3 2 天然气成因及运移通道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主要取决于气源物质的供给与 特定的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形成的低温高压环境 , 因此天然气的气源成因类型往往决定了天然气水合物 的成因类型。 2 . 1 天然气成因类型 依据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和乙烷碳同位素分布特 征 ,采用通常的天然气成 因类型判识划分标准及原 则[ 1 I 】 ,可将 白云 凹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划分为生物一 亚生物成因气、生物一热成因气混合气和热成因的成 熟一高成熟煤型气 3种 表 1 。 生物一亚生物成因气在白云凹陷北坡一番禺低隆 起上的第四系及新近系上新统和中新统上部海相砂岩 中均有钻遇 ,其 中,生物气的分布深度范围为 4 8 0 ~ 2 3 0 0 m, 亚生物气分布深度则更深。该组成中,甲烷 占 绝对优势 , 其含量为9 1 . 5 %~9 9 . 2 %;乙烷含量甚微, 基本不含 C 重烃; 其干燥系数绝大部分大于0 . 9 4 ,属 于干气 ; 非烃气含量甚微或不含非烃气。 该类气甲烷碳 同位素值分布在- 6 3 . 9 0 %~- 5 1 . 8 0 % o 表 1 , 乙烷碳 同位素值分布- 2 9 . 6 0 % o ~- 2 8 . 5 0 % o 。 生物一亚生物成 因气在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分布较普遍 ,尤以莺一琼盆 地浅层及白云凹陷北坡一番禺低隆起浅层等区域最富 集[ 1 3 ] 。 生物一热成因混合气主要指热成 因气运移到浅层 与生物气的混合, 这在 白云凹陷多 13 井中均有显示。 一 般深度为8 0 0 ~2 8 0 0 m, 甲烷占绝对优势, 其含量在9 0 % 以上 ,乙烷含量在 2 %~6 %左右 ,其干燥系数绝大部 分大于 0 . 9 4 , 属于干气; 该类气甲烷碳 同位素值分布 在 - 4 1 . 9 8 % o ~- 3 8 . 4 0 % 0 之间 表 1 , 乙烷碳同位素值 分布在 -3 0 . 0 0 % 0 ~- 2 6 . 7 8 % 0 之间。 热成 因的成熟一高成熟煤型气分布深度较深 ,一 般多产 自2 8 0 0 ~3 6 0 0 m的下中新统珠江组和 3 6 0 0 m以 下的下 中新统珠海组海相砂岩储 层中。成熟一 高成 熟煤型气最重要 的特点是 甲烷碳 同位素偏重 ,分布 在- 4 1 . 5 5 % o ~- 3 3 . 6 0 ‰, 乙烷碳同位素分布在一 2 9 . 7 0 % o ~一 2 5 . 4 0 ‰ ,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基本上呈 6 C。 6 C 6 C 3 的正序列分布 , 仅有少数样品的 6 C 3 和 6 C 出现倒转的现象 表 1 ,这是烃源岩高成熟 阶段的产物 。 4 9 N o 4 2 0 1 1 C h in a P e t r c Ie u m E x p l 。 r a t lD n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表 1白云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Ta b l e 1 Na t u r a l g a s g e oc h e mi c a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g e n e t i c t y pe s i n B ai y u n Sa g 测试 组成 % C % o 井 名 深度 m 成因类型 方式 C l C 2 N 2 C O 2 C l C 1 一c C 1 C 2 C 3 C 4 C O 2 8 l 1 9 1. 5 0 0. 9 7 61 . 5 O 8 3 7 9 8. 4 0 0. 9 8 -6 3. 9 0 录井 P Y3 4 一 l 一1 9 3 6 9 3 . 8 O 0 . 9 9 - 5 8 . 7 0 - 2 9 . 6 0 - 2 8 . 2 0 气样 9 6 6 O . 9 6 - 6 2 . 6 0 2 8 . 5 0 - 2 7 . 7 0 生物一亚 生物成因 l 1 0 9 O. 9 8 5 8 PY3 4一l l 2 l O 0~2 3 00 9 9. 2 0 0. 9 9 -5 9. 7 0 P Y3 0 1 1 罐 顶气 7 9 0 8 2 0 9 1 . 5 0 0 . 9 8 6 l PY2 9 1 一l l 1 9 0~ 1 2 2 0 9 3. 5 0 0. 9 4 51 . 8 O DS Tl A 8 6 2 8 9 0 9 4. 6 5 3. 0 6 1. 5 3 0. 0 0 0. 9 8 3 9. 2 0 -2 8. 6 0 2 6. 6 0 -2 5. 5 0 一l 7. 4 0 LH l 9 3 1 DST2 7 3 8 8 2 8 9 2. 8l 6. 43 0. 5 1 O. 0 O 0. 9 4 -3 9. 6 2 2 6. 9 2 -25 . 98 2 5. 5 4 -2 7. 8 6 DS T3 6 5 9 ~6 9 2 9 3 . 8 9 4. 6 8 1 . 2 6 O . 0 O O . 9 6 4 1 . 9 8 2 6 . 7 8 - 2 5 . 1 3 2 4 . 1 3 - 2 8 . 6 4 生物热 成因混合 PY2 9 一l l M DT 2 8 4 6. 5 6 1. 5 O 2. 6 2 21 . 7 8 1 4. 0 0 O. 9 6 -3 9. 2 0 -3 0. O 0 -2 6. 7 0 1 3. 9 0 l 5 0 2 9 2. 5 7 5. 7 5 0. 6 3 0. 5 7 0. 9 4 41 . 4 0 -2 9. 1 0 -2 7. 5 0 2 7. 2 0 5 . 9 0 LH 1 9 5 1 FM T 1 7 6 3. 6 9 1. 2 8 6. 3 4 O. 8 9 1. O 3 0. 9 3 3 8. 4 0 -2 8. 4 0 2 7. 6 0 2 7. 0 0 ~8. 5 0 2 2l l 8 7. 8 0 5. 8 5 1 . 6 5 4. 3 1 0. 9 4 -3 3. 6 O 2 8. 3 0 -27 . 7 0 -2 7 . 7 0 6. 60 LH 1 9 5 1 FM T 2 5l 1 . 5 8 8. 1 2 6. 5 3 0. 5 6 4. 3 5 O. 9 3 3 4. 3 O -2 8. 1 O -27 . 6 O 27 . 3 0 6. 5 O DS T l 2 7 4 3 2 7 5 8 8 9. 1 3 6. 0 9 0. 4 6 3. 9 4 O. 9 3 3 6. 9 O -2 8. 8 O -2 7. 7 0 27 . 5 0 5. 40 PY 3 01 3 DST2 2 7l 1~2 7 2 6 8 8. 5 8 6. 3 3 0. 5 7 4. 1 0 0. 9 3 -3 5. 5 0 2 8. 8 O -2 7. 2 O -2 6. 7 0 4. 5 0 l 7 2 8. 7 8 7. 41 7. 0 5 3. 6 2 1. 5 6 O. 9 3 -3 5. 8 0 2 5. 4 0 -2 6. 4 0 8. 40 PY3 O l l PUM P 2 9 0 3. 5 8 5. 2 0 6. 7 6 3. 4 4 3. 7 9 O. 9 2 3 6. 7 0 -2 9. 7 0 -2 8. 9 0 5. 1 0 3 6 1 2~3 6 3 2 7 9. 3 6 5. 5 4 2. 8 9 l 1. 7 7 0. 9 3 -3 4. 6 0 -2 7. 7 0 -2 7. O 0 -2 7. 2 0 2. 5 0 DS T2 PY3 4 l l 3 6 5 0 3 6 6 0 7 8. 8 0 6. 1 4 0. 6l 1 3. 8 0 O. 9 2 -3 6. 8 0 -2 8. 6 0 27 . 4 0 -2 5. 3 0 4. 7 0 DS Tl 3 8 2 0 3 8 3 8 3 3 . 1 0 1 . 6 1 5 . 3 8 5 8 . 5 0 0 . 9 5 - 3 5 . 3 0 2 8 . 7 0 9 . 7 0 热成 因的 P Y3 5 一l 一1 F E T 3 2 4 9 8 2 . 1 9 5 . 5 8 0 . 0 3 l 1 . 9 1 0 . 9 3 - 3 5 . 9 O 2 9 . 1 0 - 2 7 . 8 0 - 2 7 . 1 0 5 . 0 0 成熟一高 成熟煤型 2 8 3 6 .2 7 3. 5 O 5. 7 6 3. 9 2 1 6. 1 O 0. 9 2 -2 4. 7 0 -2 5. 4 0 -2 6. 6 0 4. 5 0 PY2 9 1 1 MDT 2 8 6 8. 5 6 3. 8 0 2. 5 7 0. 9 6 -3 5. 3 0 -2 9. 5 0 27 . 5 0 7. 5 0 2 9l 2 5. 2 9 O. 2 7 9 1 . 7 0 2. 6 9 0. 9 5 -3 4. 4 0 -2 8. 5 0 2 9. 9 O 一7. 2O 3 3 0l 5. 6 8 0. 9 9 9. 0 2 8 2. 7 0 O. 8 5 -41 . 5 5 -2 5. 5 3 -27 . 4 7 -3. 92 PY2 8 2 1 M DT 2 9 4 3 9. O 8 1 . 0 6 7. 7 2 7 3. 7 3 0. 8 9 -3 7. 2 6 2 7. 4 7 3. 8 4 DS T4 3 0 7 0 8 6. 5 4 9. 2 9 0. 0 9 3. 2 6 0. 9 1 -3 7. 1 0 -2 9. 0 0 -27. 2O 2 7. 1 0 5. 7 0 DS T3 3l 4 4. 5 8 6. 2 9 4 9. 1 8 0. 1 O 3. 0 7 0. 9 1 3 6. 6 0 -2 9. 1 0 -27. 4 0 -2 7. 0 0 6. 1 0 LW 3 一l l DS T2 3l 8 9. 5 8 6. 0 91 8. 1 9 O. 0 9 3. 1 2 0. 9 1 -3 6. 8 0 -2 8. 9 0 27. 5 0 -2 7. 4 0 5. 7 0 DS T l 3 4 9 9. 5 8 5. 5 9 9 8. 3 2 0. 2 7 2. 2 6 0. 9 0 -3 6. 6 0 -2 9. 6 0 -2 9. 1 0 -2 8. 2 0 7. 8 0 2 . 2 气体运移通道 2 . 2 . 1 断裂运移通道 前 已述及 ; 白云 凹陷是一个活跃生烃灶, 是珠二坳 陷的主要生烃凹陷,其始新统文昌组和渐新统恩平组 是坳陷主要烃源岩 ,而且这两套烃源岩现今分别处于 生油和生成千气的高峰阶段。但是如果没有断裂的沟 , r 中国石油勘探 2 0 1 1 年第4 期 5 0 通作用, 这些深部油气只利于深部油气藏的形成 , 对研 究水合物意义不大。白云凹陷区内沟通断陷烃源岩和 陆坡浅层沉积体系的油气源断裂 北西向断裂非常发育 图1 , 而且这些断层大多数以北西向为主,向下延至 古近纪地层,为白云 凹陷深部产生的流体向构造高部 位及构造转换带等地层压力薄弱带运移提供 了方向性 保证【 1 。 在断褶带 , 以断裂为主的运移通道体系和与不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但主要油气藏分布均在深埋 3 0 0 0 m以下的古近系,且 油气运移至浅层所需的大断裂分布较为局限,因此其 深水区水合物的勘探可能受限于气源量的不足。 珠江口 盆地深水区具有准被动大陆边缘的特点, 深 部流体活动异常活跃 , 局部地区热流较高, 沉积速率较 大, 不仅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特定温度、压力和地 质条件 , 而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巨大 , 是我国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和重点勘查领J n [ 1 8 , 1 9 ] 。 南海北部陆坡的珠江 口盆地南部裂陷带等深水区 展布规模大 3 0 0 m水深以下面积达 2 0 X 1 0 k m ,深 水区 3 0 0 ~3 3 0 0 m的新近系及第四系浅海一半深海 相砂泥岩沉积相当发育, 沉积厚度大, 充填速率高 最 高达 1 . 4 ram /a ,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虽然有机质丰 度不高 T OC均在 0 . 2 % ~0 . 3 %以上 ,但其展布规 模巨大, 故具备了良好的生烃潜力。 该区新近系及第四 系浅海一半深海相泥岩可以提供较丰富的烃类气源, 完全能够为形成大规模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供给充足 的烃源。 同时, 该区新 系及第四系深部亦是深水区常 规油气藏分布的有利地区,以往及近期的油气地质综 合研究及部分深水探井的油气勘探成果均表 明,深水 区常规油气资源潜力亦非常大,具备了形成大规模油 气富集区带的有利条件和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有利勘探 目标 ,其深水油气资源量可能远大于陆架浅水区。因 此 ,南海北部珠江 口盆地深水区不仅具有勘探潜力 巨 大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 而且常规油气 即深水油气 资源勘探前景诱人 。 5 结论 1 盆地内巨厚的古近 系一新近系烃源岩及第四 系富有机质沉积岩可生产大量的热成因气和细菌成因生 物气, 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源。 2 南海北部陆缘珠江 口盆地是我 国重要的石油 和天然气分布区, 盆地内断裂、 泥底辟构造发育, 为天 然气向海底渗漏提供了通道。 3 浅层的生物气和生物一热成因混合气可能是 水合物的主要气源 ,而混合气中的热成 因气主要源 自 深部气源,表明水合物的成藏与常规油气藏分布有密 切的关系。 4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神狐陆坡深水区天然气水 合物成因类 型主要为生物成因和混合成 因两种类型 , 生物成因的水合物 6 C1 值分布在 - 7 4 . 3 % o ~-5 7 % o 之间,混合成因的水合物 6 C 值分布在- 6 3 ‰~ 一 4 6 . 2 ‰之间。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深水区为南海北部 水合物最有潜力的勘探区,莺歌海一琼东南盆地则为 水合物勘探的次要地区。 参考文献 [ 1 】付少英. 烃类成因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控制【 J ] . 地学前缘, 2 0 0 5 , 1 2 3 2 6 3 ~2 6 7 . [ 2 】樊栓狮,刘锋,陈多福 .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探 讨[ 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2 0 0 4 , 1 5 5 2 5 ~3 0 . 【 3 】姚初伯.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 J ] . 海洋地质与第 四纪地质,2 0 0 5 , 2 5 2 8 1 ~9 0 . [ 4 ]姚伯初,吴能友. 天然气水合物石油天然气的未来替 代能源[ J 】 . 地学前缘,2 0 0 5 , 1 2 1 2 2 5 ~2 3 3 . [ 5 ]许红,黄君权,夏斌,等. 最新国际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 与资源潜力评估 上 [ J ] . 天然气工业,2 0 0 5 , 2 5 5 2 1 ~2 5 . [ 6 ]史斗,孙成权,朱岳年 . 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M】 . 兰州 兰州大学 出版社 ,1 9 9 2 . [ 7 ]张洪涛,张海启,祝有海,等.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 究现状及进展[ J ] . 中国地质,2 0 0 7 , 3 4 6 9 5 3 ~9 6 1 . [ 8 ]吴必豪,张光学,祝有海,等. 中国近海天然气水合物的 研究进展[ J ] . 地学前缘,2 0 0 3 , 1 0 1 1 7 7 ~1 8 9 . [ 9 ]祝有海,张光学,卢振权,等.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 件与找矿前景[ J ] . 石油学报,2 0 0 1 , 2 2 5 6 ~1 2 . [ 1 0 ]傅宁,米立军,张功成.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及北 部油气成因[ J ] . 石油学报,2 0 0 7 , 2 8 3 3 2 ~3 8 . [ 1 1 ]何家雄,夏斌,张启明,等.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生物气和 亚生物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分析[ 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 0 0 5 , 1 6 2 1 6 7 ~l 8 0 . [ 1 2 ]戴金星. 各类天然气的成因鉴别[ J ] . 中国海上油气 地质 , 1 9 9 2 , 6 1 l 1 ~1 9 . [ 1 3 ]戴金星 . 天然 气碳 氢同位素 特征和各类天然气鉴N ll E J 】 . 天 然气地球科学,1 9 9 3 , 4 2 ~3 3 6 ~4 0 . [ 1 4 ]孙龙涛,周蒂,陈长民.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断裂构造特 征及其活动期次[ J ] . 天然气工业,2 0 0 8 , 2 7 2 2 7 ~3 1 . [ 1 5 】沙志彬 ,王宏斌 ,张光学 ,等 . 底辟构造与天然气水 合物 的成矿关系[ J ] . 地学前缘,2 0 0 5 , 1 2 3 2 8 3 ~2 8 8 . [ 1 6 】B e r n a r d B,B r o o k s J M,S a c k e t t W M.A g e o c h e mi c a l mo d e l f o r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hy d r o c a r b o n g a s s o ur c e i n ma r i n e s e d i me n t s . P r o c e d i n g 9 t h An n u a l o ff S ho r e Te c h no l o g y C o n f e r e n c e . Ho u s t o nOf f s ho r e Techn o l o g y Co n f e r e n c e , 1 9 7 7 4 3 5~4 3 8 . 【 1 7 】Kv e n v o l d e n K A.A r e v i e w o f g e o c h e mi s t r y o f me t ha n e i n n a t u r e g a s h y d r a t e . Or g a n i c Geo c h e mi s t r y, 1 9 9 5 , 2 3 1 1 / 1 2 9 9 7 ~1 0 0 8 . [ 1 8 】龚再升.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1 9 9 7 . [ 1 9 ]祝有海,张光学,卢振权,等.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 件与找矿前景[ J 】 . 石油学报,2 0 0 1 , 2 2 5 6 ~1 2 . 5 3 N o 4 2 0 1 1 C h in a P e t r 0 le u m E x p o ra t I o n ’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