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移方向下断裂密集带聚集油气的差异性.pdf
2 0 1 4年 6月 第 3 3卷第 3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a nd Oi l fie l d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Da q i n g J u n e , 2 01 4 V0 l _ 3 3 No . 3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3 7 5 4 . 2 01 4 . 0 3 . 0 0 5 不 同运移方 向下断裂密集 带聚集油气 的差异性 王雪峰 大庆职业学 院,黑龙江 大庆1 6 3 2 5 5 摘要在断裂密集带分布及成因机制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断裂密集带与油分布的关系,对松辽盆地升西一徐家 围子向斜区扶杨油层、葡萄仡油层的断裂密集带聚集油气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杨油层与葡萄花 油层的断裂密集带有继承性,断层发育数量大致相等,均为受近东西向构造应力作用形成,只是展布方向略有 变化扶杨油层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 ,少量分布在断裂密集带 内部,成因为断裂密集带两侧较内部的 正向构造距上覆青一段源岩近,且圈闭面积相对较大 ;葡萄花油层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内部,少量分布在 断裂密集带两侧 ,成因为断裂密集带 内部正 向构造距 下伏青一段源岩近 ,且圈闭面积相对较大 。 关键词 运移方 向;断 裂密集带 ;聚集 油气 ;差异性 ;向斜区 ;扶杨油层 ;葡萄花油层 中图分类号T E 3 5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 3 7 5 4 2 0 1 40 3 0 0 2 5 - 0 5 DI FFERENCE oF THE ACCUM ULATED oI L AND GAS I N THE FAULT CLUSTER BELTS I N DI FFRENT M I GRATI oN DI RECTI oNS WANG Xu e f e n g D a q i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D a q i n g 1 6 3 2 5 5 ,C h i n a Ab s t r ac t O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e s t ud i e s o n t h e f a u l t c l u s t e r be l t d i s t rib u t i o n a n d g e n e t i c me c ha n i s m ,t h e r e l a t i o n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be l t s a n d o i l di s t rib ut i o n i s a n a l y z e d。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t h e a c c u mu l a t e d h y d r o c a r b o n b y t h e b e l t s i n F Y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s a n d P u t a o h u a o i l l a y e r s i n S h e n g x i - X u j i a w e i z i s y n c l i n a l r e g i o n o f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 i s fi g u r e d o u t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a t t h e r e i s a c e r t a i n i n he r i t a n c e f o r t he f a u l t c l us t e r b e l t s i n t h e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s a nd l a y e r s s t a t e d a b o v e, t he n u mb e r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e d f a u l t s i s a l mo s t t h e s a me . Th e f a u l t s a r e g e n e r a t e d i n t he a c t i o n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s t r e s s n e a r t h e we s t e r n d i r e c t i o n,b u t t h e r e i s a l i t t l e c h a n g e i n t he s p r e a d d i r e c t i o ns ;FY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s a r e m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a l o n g t he t wo s i de s o f t h e be l t s,o nl y a f e w o f t h e m a r e s pr e a d wi t h i n t h e b e l t s,t h e g e n e s i s i s t h a t t h e c l o s e d i s t a n c e fo r t h e mo r e i n s i d e n o r ma l s t r u c t u r e s a l o n g t h e b e h s t o t h e o v e r l y i n g s o u r c e r o c k i n Me m b e r Q i n g 一 1 a n d mo r e o v e r t he muc h l a r g e r t r a p p e d a r e a;Pu t a o h u a o i l l a y e r s a r e g e n e r a l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wi t h i n t he b e l t s ,o n l y a f e w o f t h e m a r e s p r e a d a l o n g t h e t wo s i d e s o f t h e b e hs ,t h e g e n e s i s i s a s s a me a s t he a b o v e for t h e n o r ma l s t r u c t u r e s n e a r - b y t h e s o u r c e r o c k i n u n d e r l y i n g M e m b e r Q i n g - 1 a n d t h e t r a p p e d a r e a . Ke y wo r ds mi g r a t i o n d i r e c t i o n;f a u l t c l u s t e r b e l t ;a c c umu l a t i n g p e t r o l e u m ;s y n c l i n a l r e g i o n;F Y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s ; Pu t a o h l 1 a 0 i 】r e s e r v o i r s 收稿 日期 2 0 1 4 0 1 0 3 改回 日期 2 0 1 4 0 3 2 0 基金项目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 “ 大气田形成条件、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研究” 2 0 1 1 Z X 0 5 0 0 7 0 0 2 资助 。 作者简介王雪峰,男,1 9 7 4年生,讲师,从事油气地质科研与教学工作。 E ma i l wa ng x ue f e ng O0 0 08 1 6 3. c o m 第 3 3卷第 3期 王雪峰不同运移方向下断裂密集带聚集油气的差异性 2 9 使得进入到扶杨油层 中的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 两侧 ,少量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内部 图 5 。 目 \ 辎 避 1 3 0 0 1 7 ∞ 2 1 o O 2 5 0 0 2 9 0 0 4结 论 图5升西一徐家围子向斜区T3 0 2 井m D8 井扶杨油层油藏剖面 Fi g. 5 Cr os s s e ct i o n o f F Y oi l r es e r voi rs pe n et r at e d f ro m W el l Tai 3 0 2 t o We l l Do ng 8 i n S h e n g x i X u j i a w e i z i s y n c l i n a l r e g i o n 1 升西一徐家 围子向斜 区扶杨油层 与葡萄 花油层 的断裂密集带之间有 一定的继承性 ,发育个 数相同 ,只是展布方向略有不同 ,且葡萄花油层密 集带宽度大于扶杨油层 。 2 扶杨油层与葡萄花油层油成藏模式不 同, 前者是青一段源岩生成油在超压作用下 ,通过断裂 密集带边界断裂 向下 “ 倒灌 ”运移进人 扶杨油层 中形成 的,后者是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浮力作用 下 ,通过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向上运移至葡萄花油 层 中形成的。 3 扶杨油层 和葡萄花油层断裂密 集带聚油 部位存在明显差异 ,扶杨油层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 集带两侧 ,少量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内部 ,葡萄花油 层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内部 ,少量分布在断裂 密集带两侧 。 参考文献 [ 1 ]付 广 ,王有功.源外鼻 状构造 区油运 移输 导通道 及对成 藏 的 作用 以松辽盆 地 尚家 地 区为 例 [ J ].地 质 论评 ,2 0 0 8, 5 4 5 6 4 6 6 5 2 . [ 2 ]傅 广 ,张云峰 ,杜春 国.松辽 盆地北 部岩性 油藏 形成机 制及 主控 因素 [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0 2 , 2 9 5 2 2 2 4 . [ 3 ]杨殿军 ,付广 ,张艳梅 .断裂密集带在上生下储油运 聚成藏 中 的控制作用 以松 辽盆 地三 肇 凹陷葡 萄花 油层 为例[ J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 0 1 l ,】 1 1 2 2 7 9 2 2 7 9 6 . [ 4 ]王 文明, 王 成文.尚家 地 区葡 萄花 油层 成 藏模 式及 主 控 因 素 [ J ].吉林 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 2 0 0 9, 3 9 1 3 7 _ 4 4 . [ 5 ] 王寿庆,许先华,何祖荣,等. 对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藏的 再认识 [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0 3,3 0 6 4 8 5 o . [ 6 ]高兴有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 油气运 聚成藏模式 [ J ].大庆石 油地质 与开发 ,2 0 0 8 ,2 7 2 9 1 1 . [ 7 ]付 广 ,王有功 .三肇 凹陷青山 口组源 岩生成 油 向下 “ 倒 灌” 运移层位 及其 研 究 意义[ J ].沉 积 学 报 ,2 0 0 8,2 6 2 3 5 5 3 6 0 . [ 8 ]迟元林 ,萧德铭 ,殷进垠.松辽 盆地三肇地 区上生下储 “ 注入 式 ”成藏机制 [ J ].地质学报 ,2 0 0 0,7 4 4 3 7 1 3 7 7 . [ 9 ]王雅春 ,王胜男.源岩 、超压 和断裂空 间匹配对三肇 凹陷扶杨 油层油成藏 的控 制作 用 [ J ].吉林 大 学学 报 地球 科学 版 , 2 0 0 9,3 9 4 6 5 6 6 6 1 . [ 1 O]霍秋立 ,冯子辉 ,付 丽 ,等 ,松辽盆地 三肇 凹陷扶 杨油层 石 油运移方式[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 9 9 9 ,2 6 3 2 5 一 . [ 1 1 ]王雅春 ,赵金涛 ,王美 艳.松 辽盆地宋 站南地 区扶杨油层 运 聚成藏机制及 主 控 因素 [ J ].沉 积学 报 ,2 0 0 9 ,2 7 4 7 5 2 7 5 9 . [ 1 2]付 晓飞 ,平贵东 ,范瑞东 ,等.三肇 凹陷扶杨 油层油 气 “ 倒 灌 ”运聚成藏规 律研 究 [ J ].沉 积学 报 ,2 0 0 9,2 7 3 5 5 8 5 6 6 . [ 1 3 ]牟敦山 , 刘玮盈 , 石巍 ,等 .运移输 导形式及其对油分布的控 制作用 以三肇 凹陷及 周边 地 区 中下 部含 油气 组 合为 例 [ 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 0 1 0 ,3 4 4 1 6 [ 1 4]谭保祥 ,侯德艳 ,林景哗 .三 肇地区扶杨油 层油气藏分 布规 律及勘探前景分析 [ J ] .石油勘探 与开发 , 1 9 9 5, 2 2 1 1 - 4 . [ 1 5]付广 ,刘美薇 .松辽盆地长 1 O区块扶余油层 运移输导通道及 对油成藏 的控制 [ J ].沉积学报 ,2 0 1 0,2 8 1 2 0 1 2 0 7 . [ 1 6 ]孙永河, 白鹿, 付晓飞.松辽盆地北部 T 2 反射层断裂密集带 成因机制[ J ].地球科学 , 2 0 1 3, 3 8 4 7 9 7 8 0 6 . 编辑王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