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化工的技术进展与发展机遇.pdf
7 0 天然 气化 工 2 0 0 9年 第 3 4卷 天然气化工的技术进展与发展机遇 雍瑞生 , 谭斌 ’ , 王科 1 .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 宁夏银川 7 5 0 0 2 6 ; 2.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成都 6 1 0 2 2 5 摘要 介 绍了当代 天然 气化工 的技术进展 , 并结合我国天然气资源形势和能源政策 , 指 出 2 1世纪我 国天然气化工 面临前 所未有 的良好发展机 遇。最后 , 对我 国发展天然气化工提 出建议。 关键词 天然气化工 ; 技术进展 ; 发展机遇 中图分 类号 T Q 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 O O I - 9 2 1 9 2 0 0 9 0 4 - 7 0 - 0 6 自上世纪 2 0年代以来 ,天然气化工因其具有 独特的技术经济优 势而一直保持较稳定的发展 势 头。进入 2 1 世纪 , 由于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国家 的重视 , 而天然气被广泛认为是清洁发展的优质能 源 , 因此 , 发展天然气工业 已经成 为世界各 国改善 环境和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据预测 , 全球天 然气 的需 求 将从 目前 2 . 6万亿 m 。 增 加到 2 0 2 0年 4 . 9万亿 m , 2 0 4 0年在能 源结构 中天然气 所 占比例将从 2 O 0 o年 的 2 4 . 5 %上升到 2 040年的 5 1 %, 从而超过石油和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 ” 。 天然气供应量 的增 长为发展天然气化工创造 了良好条件。世界上约有 5 O多个 国家不同程度地 发展了天然气化工 , 年耗气量约为 1 4 0 0亿 m 。 , 约 占 世界总消费量的 5 %左右。全球天然气化工一次加 工品年总产量在 1 . 6亿吨以上 , 包括合成氨 尿素 、 甲醇 、 乙烯 丙烯 、 氢气和合成气 C O H 、 乙炔 、 卤 代烷烃 、 氢氰酸、 硝基烷烃、 二硫化碳、 炭黑等 2 0多 种及大量衍生物。目前世界上 7 6 %的合成氨、 8 0 %的 甲醇由天然气为原料制取, 天然气化工大有可为翻 。 1 天然气化工的应 用进展 天然气的化工利用按转化方式分类 , 可分为直 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 直接转化法是天然气直接反 应氧化制取乙烯、 甲醇 、 芳烃等化工产品; 间接转化 法是天然气先制成合成气 , 由合成气再生产清洁油 品、 甲醇、 低碳烯烃等化工产品 见图 1 。 直接转化法因生产流程短 , 有希望获得更好 的 收稿 日期 2 0 0 9 . 0 5 - 1 8 ; 作者简介 雍瑞 生 1 9 6 5 一 , 男 , 高级工 程师 , 电邮 a i m o s e n g ma i l . c o m。 间接转 化 二 [二 合 成气 乙 烯 H l 费托合成 l l合成氨 l I 甲醇 丝 l鱼 I l 垦 茎 I l壁 丝 I I 三 壁 I L 图 1 天然气化 工产 品开发图 Fi g . 1 D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e m i c a l s f r o m n a t u r a l g a s 经济效益 , 因此这方面是未来天然气化工的研究重 点之一 , 主要方向有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 、 甲醛、 乙 烯 、 芳烃等 , 但 因副产物较多 , 反应不易控制 , 目的 产物收率较低 ,目前还主要停 留在实验室研究 阶 段。在间接转化法 中,一般先将 甲烷制成合成气 H C O 后, 再制成液体燃料及其他化工产品 , 该技 术已成为 目前天然气化工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 。 1 . 1直接转 化 法 目前 , 直接转化法 中主要有 3种路线 一是天 然气直接制 甲醇 和甲醛 ; 二是天然气氧化偶联制乙 烯 ; 三是在无氧条件下天然气直接制芳烃。 1 . 1 . 1 天然气直接转化制甲醇、 甲醛 天然气经合成气制取 甲醇工艺存在着投资费 用高 、 工程设计复杂和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因此 , 国 内外都在探索 由天然气一步合成甲醇的有效途径 ,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研究开发的方法有均相氧 化和多相催化氧化两种方法 , 其 中均相氧化工艺效 果较好 , 甲烷转化率 可达 4 %- 1 5 %, 甲醇选择性 为 6 0 %~ 9 0 %。 我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 以磷钨酸为催化 剂 , 醋酸为液相试剂 , 进行 了甲烷部分 氧化制 甲醇 实验研究[ 3 1 , 在 2 6 7 ℃ 2 8 0 C、 0 . 1 MP a反应条件下 , 甲烷转化率为 2 6 . 6 l %, 产物选择性为 9 7 . 2 6 %。 U O P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4期 雍瑞 生等 天然 气化 工 的技 术进展 与发展机 遇 7 1 公 司正在开发 甲烷低温低压直接生产 甲醇的新工 艺 , 该工艺首先合成一种有机过氧化氢 , 然后使金 属催化剂活化 , 把甲烷转化为甲醇 , 与间接法相比, 预计投 资可减少 5 8 %, 能耗 减少 6 0 %, C O 排放量 减 少 3 3 %, 甲醇生产成本可由8 0美元降至 5 8 美元/ t 。 1 . 1 . 2 天然气氧化偶联制乙烯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工市场的好转 , 由甲烷氧化 偶联 O C M 制乙烯的研究开发受到重视。目前已有 4 0多个国家的实验室对 2 0 0 0多种催化剂进行过试 验 , 开发出了很多新工艺。但是 , 由于甲烷氧化偶联 制 乙烯反应属于表面引发气相 自由基与气 固相反 应相结合的机理 , 大量气相氧的存在使得 自由基反 应难于控制 , 在制 乙烯过程 中, 甲烷转化率低 小于 2 5 % , C 烃单程收率低 小于 2 5 % , 产物中乙烯含 量 约 4 . 9 %, 丙烯 约 0 . 4 %, 产 品分离 也较 为 困难[ 4 1 。 因 此, 尽管采用甲烷直接制低碳烯烃被认为是最佳工 艺路线 , 但至今与石脑油裂解相 比 , 经济上仍不具 竞争力 , 难 以满足工业化的技术 经济要求 , 因此寻 找高活性 、高选择性及长时间稳定性的催化 剂体 系, 仍是 目前该技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1 . 1 . 3 天然气直接制芳烃 甲烷直接催化转化制芳烃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 氧化条件下的催化转化 , 一种是无氧条件下的催化 转化。在氧化条件下 , 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5 - 7 1 , 甲烷合成芳烃的反应难以控制 , 不但甲烷的转化率 低, 同时芳烃选择性及收率也难以达到有意义的开 发前景。在 甲烷无氧芳构化研究方面 , 我国一直保 持国际领先水平 。大连化物所开发 出的 Mo V 1 / H z S M 一 5催 化 剂[ 8 ,9 1 , 在 连续 进 料 的 固定 床 反 应 装 置 上、 反应温度 9 7 3 K时, 苯收率超过 7 %, 且连续反应 3 h催化剂活性不下降。 由于产物芳烃与原料气 甲烷 易于分离 , 因此 , 较低温度下 甲烷无氧芳构化 的研 究 已引‘ 起人们的关注。也就是说 , 无 氧气氛下甲烷 在 Mo / H Z S M一 5催化剂上的芳构化反应 , 为甲烷的直 接转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 . 2间接 转化法 天然气间接转化是将天然气先转化成合成气 , 再进一步合成其它化工产品的技术路线 ,其中, 合 成气制备约 占总投资和总成本 的 6 0 %, 所以研究开 发合成气制备新工艺对于提高天然气化工利用 的 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合成气造气过程的 节能降耗和促进氢碳比灵活调节, 研究者们开发了 若干合成气制造技术 见图 2 。 图 2 合成气 制造技术 Fi g . 2 P r o c e s s e s f o r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s y n g a s f r o m n a t u r a l g a s 对于合成气 的进一步利用 ,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 技术可分 3个不同阶段 见图 1 处于成熟阶段的 是天然气生产甲醇和合成氨/ 尿素 ; 处于成长阶段的 是天然气制液体燃料 G T L ; 处于待工业化 阶段的 是天然气制二甲醚和烯烃 MT O 。 1 . 2 . 1 天然气制甲醇和合成氨 天然气生产 甲醇和合成氨是 目前天然气化工 利用的最重要途径 , 技术成熟 , 已大规模组织生产。 目前国外单套 甲醇装置规模普遍在 5 O万 t / a 8 5万 t , a , 规模为 1 7 0万 t , a的装置近年也已建成投产。最 近, I C I 公 司推出绿色甲醇工艺 , 不仅可减少天然气 用量 , 而且 减少 C O 排放 , 已在加拿大建优化设计 装置。该绿色 甲醇工艺生产 l t 甲醇仅产出 1 0 0 k g C O 2 ,而现在大多数 甲醇装置产 出 C O 2 为 3 0 0 k g - 7 0 0 k g 。 目前 , 世界甲醇生产技术研发动 向为 一是生 产装置趋于大型化 , 单系列 1 . 7 M 装置 已经投产 , 更大规模的装置也在拟建 ; 二是开发无循环液相 甲 醇生产工艺 , 进一步提高合成气的转化率和甲醇的 选择性 , 降低投资和操作费用 ; 三是在超临界条件 下进行 甲醇合成 , 利用超临界 的特殊性能 , 提高反 应物的单程转化率。 天然气是 比煤和石油更好的生产合成氨的原 料 , 生产技术成熟 , 投资和能耗低。合成氨技术发展 主要体现在催化剂 、 造气、 能量利用三方面。世界上 主要 的天然气制合成氨技术包括 1 美国 K e l l o g g 公司的 M E A P节能工艺; 2 美国 B r o w n公司的低能 耗深冷净化工艺 ; 3 英国 I C I 公 司的 A MV节能工 艺和德 国 UH D E公 司的 U D H E . I C I . A MV工艺 ; 4 丹麦 T o p s o e 公司低能耗工艺。其 中 K e l l o g g技术在 世界上应用最广, 有 1 6 0余套 , 总产能 占5 0 %左右。 1 . 2 . 2 天然气制液体燃料 G T L 近年来 , 随着环保要求的 日趋严格 , 清洁燃料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7 2 天然 气化 工 2 0 0 9年 第 3 4卷 和高档润滑油 的需求不断增 加。天然气制 合成油 G T L 的所有产 品均 可满 足 目前 和今 后 即将推 出的 全部环保要求 , 因此 , 为充分利用偏远地区天然气 和油 田伴生气资源 , 促进环境保护和清洁燃料 的生 产与使用 , 国外加快 了 G T L技术开发的步伐。 G T L工艺一般由合成气生产 、 费托 F - T 合成、 合成油加工三大部分组成 , 合成气生产和费托合成 是核心部分 ,其 中费托合成是 G T L的最核心技术。 国外主要围绕费托合成部分不断改进 G T L技术 , 以 进一步降低投资和操作费用。其 中主要的新技术包 括 E x x o n 开发成功了天然气制液态烃的 A G C 一 2 1 工艺 , 采用流化床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 浆态床 中进行 F T 合成液态烃; S y n t r o l e u m的中试 G T L 工艺采用 自热重整制合成气 , 新型水平 固定床进行 F T合成; R e n t e c h开发了适合以煤. 劣质石油一 轻 油直到天然气为原料的费托合成技术 , 其 G T L工艺 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或 自热重整制合成气 , F . T合 成液态烃采用浆态床反应器。 此外 , B P 、 C o n o c o等也 宣布了 自己的 G , I ’L技术。 以上这些公司的技术都 已 经或正在进行不 同规模的中试 , 有 的已计划建立大 型 G T L生产厂。发展 G T L最大障碍是投资费用较 高, 5年前 G T L项 目投资费超过 2 . 5万美元/ 桶 , 现 在已降至 2万美元, 桶 , 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成本的 逐渐降低和大幅上涨 的油价使 G T L技术 面临绝好 的发展机会。 E x x o n公司准备斥资 7 O亿美元在卡塔 尔新建 1 . 9 1 8 1 o 4 m S / d的 G 1 L装置 , 康菲公司计划 在 卡 塔 尔 建 设 世 界 最 大 的 7 2 0 x l 0 4 t / a的 G T L装 置 。 1 - 2 . 3 天然气制低碳烯烃 随着国际油价的未来看涨和大规模制 甲醇技 术的 13 趋成熟 , 以天然气, 煤为原料经合成气路线先 制取 甲醇 , 由甲醇再制取烯烃 MT O 的技 术开发 十 分 活 跃 。 E x x o n Mo b i l 、 U O P 、 N o r s k H y d r o 、 L u 哂和 B A S F公 司等都对 MT O技 术进行 了多年的研究 开 发 ,其 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有 U O P / H y d r o开发的 M T O工艺和 L u 公司开发 的甲醇制丙烯 M T P 工 艺。 M T O工艺以甲醇为原料 , 主要生产乙烯和丙烯 , 采用流化床反应 器和非沸石分 子筛 MT OI O 0催化 剂 ,催化剂连续再生 ,甲醇转化率高达 9 9 %以上。 MT P工艺主要生产丙烯 ,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 , 甲醇 的转化率在 9 9 %以上 。 丙烯选择性超过 7 0 %, 副产 的乙烯 、 丁烯和 c g c 6 烯烃又循环回去转化成丙烯 , 其余产品有汽油 、 燃料气和水等。据悉 , 一些公司已 拟采用 L u 哂 公司 MT P技术建设工业化装置。 目前 ,天然气制低碳烯烃技术 已开始工业化 , 尽管还不具备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 但随着科技的进 步和未来油价的持续高位震荡 , 利用天然气制低碳 烯烃技术将会呈现 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 2 . 4 天 然气制 二 甲醚 二甲醚 D ME 被看作是 2 1世纪的超清洁燃 料 , 天然气经由合成气生产二 甲醚主要生产工艺有 两步法和一步法两种。 两步法工艺是先由合成气生产甲醇 , 由甲醇再 脱水生产二 甲醚。该技术工艺比较成熟 , 目前工业 上主要采用此类技术。两步法又有气相法和液相法 两 类。 目前采用两步法 已建设 了大量的二 甲醚装 置 , 特别是在 中国近年发展十分迅速。国内气相法 技术的典型代表为西南化工研究院 , 已建成投产数 十套装置。液相法的典型代表为山东久泰化工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 采用复合酸催化荆。 由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制二 甲醚的工艺具有流 程短 、 能耗低等优点 , 而且可得到较高的单 程转化 率。开发合成气一步法工艺典型的公司有丹麦托普 索公 司 ,美 国空气产品和化学 品公司 ,以及 1 3 本 N K K公司等。N K K公司一步法制二甲醚的合成条 件为 2 5 0 C ~ 2 8 0 C 、 3 MP a 一 7 MP a 。 采用浆液床反应 器。一次通过转化率大于 5 0 %, 二甲醚选择性 大于 9 O %。生成水 很少 , 二 甲醚纯 度大 于 9 9 . 9 %。水 和 甲 醇含量小于 1 0 0 mg C L 。总转化率大于 9 5 %。 目前 ,世界天然气制二 甲醚 的技术发展趋势 是 , 装置规模 向大型化方 向发展 , 生产技术则 向一 步法尤其是淤浆床一步法方向发展。 1 . 2 . 5 天然气制其它化工原料和产品 由于我国在天然气生产 甲醇和合成氨方 面实 行 了限 制性 政策 , 预 计 我 国天 然气 化工 未 来将 会 在 制氢 、 氢氰酸系列产品、 O X O合成气、 二硫化碳生产 等领域获得更多的发展㈣。 我国炼油 、 石化等行业的 发展需要增加大量的氢气需求 , 天然气 是制氢的理 想原料。草甘膦、 蛋氨酸等的发展则会促进天然气 制氢氰酸的发展。随着天然气供应的增加 , 石化厂 将会利用天然气生产 O X O合成气。一些化工产品 的生产也可能会采用天然气生产其所需 的氢气和 C O。例如 , 巴斯夫计划在重庆建造一个二苯基甲烷 二异氰酸酯 MD I 生产装置 , 年产达 4 0万吨。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4期 雍瑞 生等 天然 气化 工 的技 术进展 与发展机 遇 7 3 2 我 国天然气化工面临 的发展机遇 天然气作为洁净能源与重要的化工原料 , 对全 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受 未来我 国天然气供应量将稳 步增长和天然气化工 日新月异的技术进展的影响, 2 1 世纪我国天然气化 工面 临前所未 有的 良好发展机 遇 。 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利用潜力 巨大 , 为天然 气化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保障。我国天然 气远景资源储量达 5 6万亿 m 3 , 可采资源量为 2 2万 亿 m 。此外 , 我国还有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一煤层 气 ,储 量为 3 6 . 8万亿 m , 1 5 0 0 m 以浅可采资源量 1 0 . 9万亿 m 。 如果这些资源储量能够得到合理开发, 2 0 1 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可望达到 1 0 0 0亿 m 3 , 2 0 2 0 年达到 2 o o O亿 m 。加上管道天然气进 口和液化天 然气进 口, 2 0 2 0年国内天然气总供应量 可能达到 3 0 0 0亿 m , 天然气供应大大增加。 与 日益增长的供应量相对应的是 , 我国天然气 占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还存在 巨大增长的可能性。 在未来 2 0年,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 , 天然气 的消费 增长速度最快 ,预计平均每年增 长速度可达 9 %- 1 0 %, 远远超过水电、 石油、 煤炭的消费增长率。 由于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和国家对环保要求 的提高 , 使天然气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 中所 占比例 将 明显提高 。 表 1 我国天然气 占能源消费比例的变化趋势预测 萄 T a b l e 1 Ch i l ltS “ s e n e r g y c o n s u mp t i o n 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促使我 国将天然气开 发 作为一次能源开发的重点 , 为天然气化工的进一步 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以煤炭为 主,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接近 7 0 %, 煤炭 消费是造成烟煤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也是温室 气体的主要来源 ,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对 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因此 , 合理利用天然气 , 提 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中的 比例有利于建 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 0 o 7年 8月 3 0 日国家 出 台新 的天 然 气 产 业 政策, 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 环保效益 、 经济效益和天然气产地合理需要等方面的因素 , 根 据天然气下游用户的用气特点 , 天然气利用分为优 先类、 允许类、 限制类和禁止类。其中城市燃气为天 然气利用的优先类 , 工业燃料与部分天然气化工被 列为允许类n 3 1 。虽然我国禁止新建或扩建天然气制 甲醇项 目和 以天然气代煤制甲醇项 目, 但是允许建 设用气量不大、 经济效益较好的天然气制氢项 目和 以不宜外输或其他优先类和允许类用户无法消纳 的天然气生产氮肥项 目。 虽然随着城市燃气 的消费迅速发展 , 天然气化 工在我 国未来 的天然气消费比例将有所下降 , 但其 消费总量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 预计将由 目前年消 费量 1 4 0 x l 0 S m 左 右 ,增长 到在 2 0 1 0年的 2 0 0 x l 0 8 I I l 3 2 0 1 5年达到 2 5 0 x 1 0 S m 。 高新技术 的开发为天然气化工 的进一步发展 提供了技术保障 , 使天然气化工产品结构朝高技术 含量、 高附加值方向调整。近年来, 我国在加快采用 高新技术发展天然气化工的步伐。清华大学与山东 菏泽圣奥化工公司将联合开发天然气综合利用项 目, 生产质优价廉的苯、 硝基苯、 苯胺等重要化工基 础原料 ,新的生产工艺将首先利用天然气合成苯 , 并副产氢气 , 然后用副产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 氨经 氧化后生产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直接与苯反应生成 硝基苯 ,硝基苯被副产氢气氢化还原后生成苯胺。 采用这种新工艺 , 不仅可以缩短工艺路线 , 减少工 程投资 , 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苯、 硝基苯和苯胺 的生 产成本 , 同时还能副产氢气。大连化物所等承担的 国家“ 9 7 3 ” 重大项 目一天然气 、 煤层气优化利用 的 催化基础研究 , 独创了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气 经二甲醚制乙烯的催化过程 ; 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 水平的甲烷氧化偶联制烯烃催化剂体系 ; 开拓了超 临界相合成 甲醇的新催化剂和新过程。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7 4 天 然气化 工 2 0 0 9年 第 3 4卷 3 对发 展 我 国天 然 气 化 工 的发 展 建 议 1 保护天然气安全 , 夯实资源基础 目前 亚 太 地 区天 然气 贸 易 占全 球 总 进 口贸 易 量 的 6 6 . 7 %,中国 的加 入很 有可 能让 亚 太地 区成 为 世界天然气贸易的新 中心, 这将对敏感 的能源地缘 政治带来影响。近年来美 国和欧洲大量购进天然 气 , 国际天然气市场将很快 由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 场。在不久的将来 , 我国天然气安全将和石油安全 一 样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 国际资 源 , 取得安全 、 充足 、 稳定 的天然气供应 , 以及 在政 治、 外交和军事上 的配合是维护天然气安全 的主要 内容。 2 建立上、 中、 下游一体化的天然气工业体系 天然气 自身的特性决定 了发展天然气工业必 须上、 中、 下游一体化协调发展。没有上游气 田探 明 的天然气储量 , 就谈不上中游的管网建设 以及下游 的综合利用 ; 没有中游管网的建设 , 下游 的天然气 市场就不能合理拓展 , 上游 的储量就长期得不到开 发和利用 , 投入 的资金将无法 回收 , 从而影响企业 天然气开发的经济效益。只有将气 田开发 、 管道建 设和市场销售有机结合起来 , 才能保障天然气工业 实现 良性循环 , 在我 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 挥 重要 作用 。 3 在中、 西部靠近气源 的地 区继续发展化肥 工业 合成氨和尿素仍将是 中国天然气 的主要化工 用户。中国是世界合成氨生产第一大国, 已拥有 1 5 套 3 O万 t / a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装 置 , 但仅 占 全 国生产能力的 1 7 . 8 %。 与煤 、 渣油生产合成氨工艺 相 比 , 在靠近气源的中、 西部地 区发展 天然气制肥 工业不仅有明显的环保优势 , 而且也具备一定的技 术 经济优势。同时, 一定程度上也可缓解西气“ 富 余 ” 问题, 促进中、 西部落后地 区的经济建设 。 4 要加快天然气化工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步 伐 目前 , 国外天然气间接转化新技术研究开发方 兴未艾 ,有的技术 已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 , 而 我 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差距还较大。我国应密切跟踪 国际天然气化工利用新技术的开发动态 , 合理利用 其成果 , 同时要加大 国内科研开发 的力度 , 有重点 地突破较有希望的科研成果 , 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对于国内已有一定科研基础或成果 的技术 , 如 蒸汽转化和部分氧化相结合的天然气制合成气、 甲 醇下游产品技术等 ,要努力通过产学研 紧密结合 , 积极进行科技攻关 , 尽快形成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 心 技 术 , 争 取 早 日实现 工 业 化 ; 对 于 一 些 前 沿 性 技术 , 如天然气制合成油 、 制低碳烯烃 、 制二甲醚、 制芳烃等 , 我 国应将其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研究 项 目, 集中力量 , 加快研究开发的步伐, 争取早 日开 发出具有 国际竞争力 、 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 术 , 为我国天然气化工的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参考 文献 【 1 】 陈庆龄, 钱伯章. 天然气化工发展现状田. 现代化工, 2 0 0 2 , 2 2 5 1 - 4. [ 2 ] 钱伯章. 天然气 化工的技术 和经济分析【 J 】 . 化工技术经 济, 2 0 0 4 , 2 2 2 3 5 3 8 . 【 3 ] 张小平, 陈立字, 张秀成, 等. 磷钨酸催化剂部 分氧化 甲烷 合成 甲醇 的探索性实验研究【 J ] . 天然气化工, 2 0 0 6 , 3 1 2 44 _ 48 . 【 4 】 曹发海,范权,王 升. 由天然气制低碳烯烃 的技术前景 【 J ] . 中氮肥, 2 0 0 1 , 6 1 1 - 5 . 【 5 】 S h e p e l e v S S , l o n e K G . C a t a l y ti c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z e o l i t e t I l V S l I O U S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s i n t h e p r e p a r a ti o n of a r o m a ti c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f r o m me t h a n e 【 J ] . Re a c t Ki n e t C a t a l L e t t , 1 9 8 3 , 2 3 3 1 9 - 3 2 2 . [ 6 ] An d e r s o n J R , T s a i P . O x i d a t i o n of m e t h a n e o v e r H - z s M- 5 a n d o t h e r c a t a l y s t s [ J ] . A p p l C a t a l , 1 9 8 5 , 1 9 1 4 1 - 5 2 . 【 7 ] O t s u k a K , K o m a u T . C o n v e r s i o n o f m e t h ane t o a r o m a ti c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b y c o m b l n ti o n o f c a t a l y s ts 【 J 】 . C h e m L e t t , 1 9 8 6 ,1 1 1 9 5 5 1 9 5 8 . [ 8 】 Wa n g L S . D e h y d r o g e n a ti o n a n d a r o m a t i z a ti o n o f m e t h ane u n d e r n o n - o x i d i z i n g c o n d i ti o n s 【 J ] . C a t a l L e t t , 1 9 9 3 , 2 1 3 5 - 41 . 【 9 】 王林胜 , 陶龙 骧, 谢茂松 , 等. 甲烷催 化转化法 制苯【 J 】 . 科 学通报, 1 9 9 4 , 3 9 6 5 7 4 - 5 7 5 . 【 1 0 】 王熙庭. 天然气化工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A ] . 2 0 0 8年 石油 补充与替 代能 源开发 利用技 术论 坛会议 论文 集 [ C 】 . 北京 化工进展 编辑部,2 0 0 8 . 3 0 1 - 3 0 8 . 【 1 1 】 杨家新,王熙庭,郭保雨. 低碳烷烃直接转化技术进展 【 J 】 . 天然气化工, 2 0 0 3 , 4 . 【 1 2 ] 肖芳, 陈德棉. 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政策风险分析【 J ] . 技 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 o o 5 , 1 7 4 - 7 5 . 【 1 3 】 余黎明. 我国天然气化工产业资源利用的前景分析[ J ] . 化学工业, 2 0 0 8 , 2 6 0 7 . 1 4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4期 雍瑞 生等 天然 气化工 的技 术进展 与发展 机 遇 7 5 P r o g r e s s i n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f o r p r o d u c tio n o f c h e mi c a l s f r o m n a t u r a l g a s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p p o r t u n i t y Y ONG Ru i - s h e ,T AN B i n 。 ,WANG Ke , 1 . C h i n a P e t r o l e u m N i n g x i a P e t r o l e u m C h e m i c a l C o m p a n y , N i n g x i a 7 5 0 0 2 6 , C h i n a ; 2 . T h e S o u t h w e s t R e ha sh a n d D e s i g n I n s ti t u t e o f C h e mi c al I n d u s t r y , C h e n g d u 6 1 0 2 2 5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u r r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f o r p r o d u c ti o n o f c h e mi c a l s f r o m n a t u r a l g a s w a s i n t r o d u c e d . C o mb i n a ti o n o f t h e n j s o u r c e s t a t u s o f n a t u r a l g as a n d t h e e n e r g y p o l i c y , t h e f a c i n g o p po r t u n i t i e s i n t h e n a t u r a l g a s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o f C h i n a w e r e d i s c u s s e d . An d a s u g g e s ti o n o f d e v e l o p i n g n a t u r a l g a s c h e mic a l s i n Ch i n a W as p ropos ed . Ke y wo r d s n a t u r a l g as; c h e m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t e c h n i c al p r o g r e s s ; d e v e l o p me n t o p po rtu n i t y t e r r a c e s P a r t 1 .A f c l u r i e r - t r a n s f o r m i n f r a r e d s t u d y o f f o .r mi c a c i d a n d f o r mald e h y d e a d s o r p t i o n o n r e d u c ed a n d o x i d i s e d C u / Z n O / S i O 2 c a t a l y s t s [ J ] . j C h e m SOc F a r a d a y T r a m, 1 9 9 2 , 8 8 7 1 0 3 3 1 0 3 9 . 【 5 4 】 G r a e m e J M, C o l i n H R .E v i d e n c e f o r the a d s o rpt i o n o f mo l e c u l e s a t s poe i al s i t e s l o c a t e d a t c o p p e r / z i n c o x i d e i n t e r r a c e s P a r t 3 1 F o u ri e r - t r a n s f o rm i n f r a r e d s t u d y o f me t h y l f o r ma t e a d s o r p t i o n o n r e d u e ed a n d o xid i s e d C u / Z n O / S i O c a t a l y s t s 【 J 】 J C h e m SOc F a r a d a y T r a n s , 1 9 9 2 , 8 8 2 3 3 4 9 7 - 3 5 0 3 . 【 5 5 】 K n i e p B LR e s s l e r T , R a b i s A , e t a 1 . R a ti o n al d e s i g n o f n a n o s t r u c t u r e d c o p p e r - zin c o x i d e c a t a l y s t s f o r t h e s t e a m r e f o r mi n g o f m e tha n o l [ J ] . A n g e w C h e m I n t E d ,2 0 0 4 , 4 3 l 1 2 - l l 5 。 【 5 6 ]R e s s l e r T , K n i e p B L , K a s a t k i n I , e t . The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o p p e r zi n c o xid e c a t a l y s ts b r i d gi n g t h e m a t e r i a l s g a p 【 J ] . An g e w Ch e m I n t E d , 2 0 0 5 ,4 4 4 7 0 4 4 7 0 7 . 【 5 7 】K n i e p B LG i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