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屯凹陷太古宇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pdf
第 4 4卷第 4期 2 0 1 5 年 4月 当 代 化 工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V O ] . 4 4.N 0 . 4 A p r i l , 2 0 1 5 大民屯凹陷太古宇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 杨 雪 中油辽河油 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辽宁 盘锦 1 2 4 0 1 0 摘 要在储集岩和烃源岩发育的基础上,大民屯凹陷太古宇潜山中油气富集受断裂控制。断裂活动控制 了潜山的形成和储层裂缝的发育程度,并在油气运一 聚过程 中起主导作用;断裂的性质和规模控制了油气富集 程度,逆断层控制形成的潜山油气最为富集,大断距正断层的两盘均可形成油气富集区块。 关键词 太古宇潜山;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大民屯凹陷 中图分类号 T E 1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0 4 6 0 2 0 1 5 0 4 0 7 1 8 0 3 S t ud y o n Co nt r o l l i ng Fa c t o r s o f Hy dr o c a r bo n Enr i c hme nt i n Ar c he o z o i c Re s e r v o i r o f Da mi nt un Sa g Y ANG e L i a o h e Oi l F i e l d B r a n c h C o mp a n y o f C NP C , L i a o n i n g P a n j i n 1 2 4 0 1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Be i n g t h e f a v o r a b l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r e s e r v o i r a n d s o u r c e r o c k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o f Ar c h a e o z o i c b u r i e d h i l l i s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f a u l t a c t i v i t y i n Da mi n t u n s a g . Fa u l t s n o t o n l y a r e c r u c i a l f a c t o r f o r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t h e b u r i e d h i l l s a n d t h e f r a c t u r e s 。 b u t a l s o p l a y d o mi n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mi g r a t i o n a n d a c c u mu l a t i o n . I n a d d i t i o n . t h e d e g r e e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e n r i c h me n t i S c l o s e l y c o n ne c t e d wi t h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 a n d s c a l e o f t h e f a u l t s . I n t h e u p p e r wa l l o f t h e t h r u s t f a u l t . h y d r o c a r b o n i S t h e mo s t a b u n d a n t . t h u s t h e t wo wa l l s o f t h e b i g h e a v e n o r ma 1 f a u l t a r e b o t h h V d r o c a r b o n e n r i c h me n t b l o c k s . K e y wo r d s Ar c h a e o z o i c b u r i e d h i l l ; Hv d r o c a r b o n e n r i c h me n t ; Co n t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 Da mi n t u n s a g 大民屯凹陷面积约 8 0 0 k m ,资源量近亿 t , 是我国东部著名的富油气凹陷。主要的含油层系包 括太古宇 、中一 上元古界和新生界的沙河街组 。统 计数据显示 ,三个含油层系中,太古宇 中的原油储 量和产量均超过总数 的 3 5 %,这个 比例在我 国东部 同类含油气盆地中战据领先位置Ⅲ 。文中对其大民 屯凹陷太古宇油气富集的主控 因素进行研究 ,总结 其油气富集规律,指导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 1 地质概况 大 民屯凹陷是新生代发育的陆相 凹陷 ,早期拉 张断陷和晚期挤压走滑的演化模式闭,形成了下宽 上窄凹陷结构。凹陷基底为太古宇 A r 变质岩, 西北部残存 了中一 上元古界 P t 和中生界 Mz , 盖层为新生界砂、泥岩。太古宇基底的主要岩性包 括混合岩类、变粒岩类和片麻岩类 ,局部发育角闪 岩类。钻井证实 ,前三类岩石膪 性矿物含量高 ,受 力易形成裂缝 ,具有 良好 的储集性能。新生界的最 大厚度达 7 0 0 0 m, 白下而上依次为古近系房身泡组 E l f 、沙河街组 E 2 s 、东营组 E 3 d 和新近系 N 。其 中,沙河街组四段 E 2 s 4发育油页岩和 暗色泥岩两套烃源岩,烃源岩平均厚度达 5 0 0 m, 在凹陷大部分地区与太古宇直接接触,为其成藏提 供充足的油源以及 良好 的封盖条件。 2 太古宇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大民屯凹陷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的叠加作用, 断裂十分发育 ,断裂在油气成藏过程 中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 。 2 . 1 断裂控制潜山的形成 大 民屯凹陷的断裂数量众多,规模不等 ,性质 多变 ,在平面上相互交错 ,在纵 向上形成两套独立 的断裂体系。 下部基底断裂产状较陡 , 断开层位少 , 多数终止于沙四段的泥岩 中,将下伏的潜 山封闭于 泥岩盖层之下 。基底断裂 的走向大体上可分为 N E 向、N N E向和 E w 向三组 。 主要断裂以 N E向为主 ,控制着潜山的形成和 分布 , 如东胜堡、前进 、 边 台和曹台等潜山均受 N E 向断裂控制形成 ;次级断裂走 向多样 ,北部地区以 E W 向断裂为主 , 南部地区 N N E向和 N W 向断裂发 育, 次级断裂将 N E向展布的潜山分割成若干断块 , 呈现出南北分块 的特点。 收稿 日期 2 0 1 4 - 1 1 1 6 作者简介 杨雪 1 9 7 4 一 ,女 ,新疆昌吉人 ,工程师,2 0 0 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构造地质学专业,研究方向石油地质综合研 究。邮箱 y a n g x u e x x x i 2 6 .c o m 。 化 工 2 0 1 5 年 4月 类潜山顶面构造形态平缓,其间小断层和风化壳裂 缝连通性好,易于形成大面积风化壳油藏 如静安 堡潜山,图 1 b 。 3 . 2 逆断层模式 不 同性 质断层控制形成 的潜 山含油气 丰度不 同。大 民屯凹陷潜 山的含油气丰度 由高到低依次为 安福屯潜山、边台潜 山、东胜堡潜山和曹台潜 山, 除东胜堡潜 山外其它潜山均受逆断层控制形成 。由 于逆断层的形成 比正断层和走滑断层需要更高的强 度,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倾角 3 0 。 的逆断层滑动所 需 的应力比正断层高约 4 倍 , 比走滑断层高约 2倍 , 并且随着断层倾角增加,逆断层滑动所需的应力逐 渐增大p 】 。因此 ,其周边裂缝最为发育 。大民屯凹 陷高角度逆断层发育,而且形成时期晚,逆断层周 边有效裂缝密度大 ,连通性好 ,受它们控制形成的 潜山油气富集程度最高。以曹台潜 山和边台潜山最 为典型 图 1 c 。 3 . 3 断层横向运移模式 对于顶部覆盖中生界和房身泡组隔层的太古宇 潜山,或者不能与烃源岩直接接触的潜山内幕,断 层是主要的油气疏导方式 。生油洼陷生成的油气通 过区域性的油源断层 ,与潜山裂缝组成 网格状疏导 体系,进行远距离横向运移 ,形成 内幕油藏 如前 进北潜 山,图 1 d 。 4 结 论 I 潜山储集性能好,并被优质烃源岩覆盖, 是油气在太古宇中富集的基础 ; 2 油气太古宇潜山中富集受断裂活动控制 。 断裂活动不仅控制潜山的形成和储层裂缝 的发育程 度 ,还在油气运一 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 断裂的性质和规模控制了太古宇潜山油气 富集的程度。逆断层周边裂缝最为发育,控制形成 的潜山油气富集程度最高;大断距正断层 的两盘均 可形成油气富集区块,其断面处不利于油气成藏。 参考文献 [ 1 ] 薛永安,余宏忠,项华.渤海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对 比 研究 [ J ] .中国海上油气 ,2 0 0 7 ,1 9 3 1 4 5 1 4 8 . [ 2 ]杨雪.大民屯凹陷构造演化与基岩油藏 [ J l 特种油气藏 ,2 0 1 1 , 1 8 增刊 1 6 1 9 . [ 3 ]宋国奇 , 刘克奇. 断层两盘裂缝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l油 气地质与采收率 ,2 0 0 9 ,1 6 4 1 - 4 . [ 4]杜春国,郝芳 ,邹华耀, 等.断裂输导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J l 地质科技情报 ,2 0 0 7 ,2 6 1 5 1 5 5 . [ 5 ]周永胜 ,何昌荣.汶川地震区的流变结构与发震高角度逆断层滑 动的力学条件 [ J l 地球物理学报 ,2 0 0 9 ,5 2 2 4 7 4 4 8 4 . 上 接 第 7 1 7员 测定螯合剂处理配方的突破时间。在图 4中可 以看 出自发快速反应导致滤失量快速增加。在 1 h 内总共 3 0 0 mL破胶液中有大约 9 5 m L滤失 。大量 的失水可能是由于较快反应速度造成泥饼中形成 裂隙,如图4 b 所示。关闭滤失仪下面的阀门, 停 止进一步的滤失 ,泥饼继续浸泡在破胶液 中并在这 个过程不加压。图 4 c 显示了陶片经过 1 8 h浸泡后 的形貌。 为了使反应速度减慢 ,对 C T R 一 1 配方进行改 性。改性后的配方加入了甲酸盐并且使螯合剂的浓 度调到原来的一半。突破实验显示 C T R 一 1 M突破时 间相比C T R 一 1 推迟了。相比C T R 一 1 的6 0 m i n ,同 样 9 5 mL的滤失量 C T R 一 1 M则需要 2 0 0 mi n 。 见 图5 。 4 结 论 1 由于在测试温度下原酸酯与 比重为 1 . 2 5 的 甲酸钾盐溶 液发生分层 ,不 能形成稳定 的乳状 液,所以在甲酸钾体系中不能用原酸酯作为酸供 体。 2原酸酯配方在比重为 1 . 2 5的溴化钾盐溶 液 中能在 5 O℃下稳定 8 h 。 实验温度下释放酸的速 度很慢,可作为有效的破胶体系。 3 改进的螯合剂配方与实验准备的好的甲 酸盐体系是清除泥饼的最佳选择。 4 通过调节螯合剂配方的组成浓度可以控 制反应时间与反应量。因此, 可以通过调节反应速 度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5 中性 p H值的螯合剂体系对管道的腐蚀更 小。因此,在低温或者中等温度下该体系不需要使 用缓蚀剂 。 参考文献 [ 1 ] 冯德杰, 张建国, 赵勇. 胜利油 田博 2 4区块水平井筛管外泥饼酸洗 工艺应用阴.中外能源, 2 0 1 0 0 3 4 5 4 8 . [ 2 j李丽, 刘伟.一种用于清除大位移井甲酸盐钻井液泥饼的优化方法 叭国外油田工程, 2 0 1 0 0 4 4 1 4 4 4 7 . [ 3 ]李丽, 刘伟, 刘徐慧.川西低固相钻井完井液泥饼清除技术初探【 J I.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1 0 0 6 2 7 2 9 9 7 . [ 4]刘 英爽 .过氧 化镁 胶体 系可 改 善泥饼 清 除效 果 钻 采工 艺, 1 9 9 6 0 6 6 3 . [ 5] 付琛, 杨胜利. 高效无伤害泥饼清除体系评价研究【 J I_中国石油和 化工标准与质量, 2 0 1 1 o 1 9 5 . [ 6]王泽东, 李经纬. P o p O f f 技术在水平井眼清除泥饼的技术原理研究 l J l_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 0 1 4 1 0 4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