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化探方法试验研究.pdf
第 3 2卷第 2期 2 0 1 0年 4月 石 油 雾 籍 沾 届 PETRoLEUM GE0L0GY EXPERI M ENT Vo1 . 32, No .2 Apr .. 2 01 0 文章编号 1 0 0 l 一6 1 1 2 2 O 1 0 】 0 2 ~0 1 8 6 0 6 川东北地 区天然气化探方法试验研 究 孙长青 , 陈银节 , 荣发准。 , 任 春 1 .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4 3 0 0 7 4 ; 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无锡 石油地质研究所 , 江苏 无锡2 1 4 1 5 1 摘要 油气化探以检测烃类气体为主的方法具有快速、 有效和低成本的优势 , 在天然气勘探 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为了筛选适合川 东北地区地表及地质 条件的有效天然气化探方法, 以川东北普光气田和元坝区块为试验 区, 通过样品采集方法试验、 化探指标有 效性和异常重现性研究 , 认为采集地表较常见的由侏罗系红色泥岩风化形成的残积物 , 进行顶空气、 酸解 烃、 热释烃等烃类测试, 采用烃类浓度, 值及烃类累乘确定异常边界、 烃类 于度 c / C2 确定异 常主体 , 能快 速识别天然气有利 区, 并 在元坝地 区取得 较好预测效 关键 词 烃 类 ; 地 球 化 学 勘 探 ; 异常 ; 天 然 气 ; 川东 北 地 区 中 图分 类 号 T E l 3 2 . 4 文 献 标识 码 A R E S E AR CH oN GE OC HE MI C AL E XP L oR A T I oN T E C HNI QUE FoR NATURAL GAS I N THE NoRTHEAS TERN S I CHUAN AREA S u n Ch a n g q i n g 一,C h e n Yi n j i e ,Ro n g F a z h u n 。 ,Re n C h u n 1 .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Ge o s c i e n c e s . 2 . Wu x i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W u h art,H u b e i 4 30 07 4,Chi n a; SI NOPEC,Wu xi ,J i a n g s u 2 1 4 1 5 1,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hy d r oc a r b on g a s e s o r i e n t e d g e o c he mi c a l e x pl o r a t i o n t e c hn i qu e h a s t he a dv an t a ge of qu i c k n e s s,e f f e c t i v e ne s s a n d l ow c o s t ,a n d ma y pl a y a c t i v e r o l e s i n na t ur a l ga s e x p l or a t i o n.S ome e x p e r i me n t s a n d r e s e a r c he s , i n c l u d i ng e x pe r i m e nt s f o r s a m p l e c o l l e c t i n g me t ho ds , r e s e a r c he s on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e s s a n d t h e r e pe a t a bi l i t y of t he ge o c h e mi c a l i nd i c a t o r s,ha v e be e n ma d e i n t he Pu gu a n g Ga s f i e l d a n d Yua nb a Bl oc k i n t h e No r t he a s t e r n S i c hu a n Exp e r i me n t a l Ar e a i n o r de r t o s e l e c t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g e o c h e m i c ali nd i c a t o r s s ui t a b l e f o r t h e s u r f a c e a nd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d i t i o ns of t he s t u d y a r e a . As t he r e s ul t ,t he g e o c he mi c a l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he a d s p a c e h yd r o c a r b o n,a c i d e xt r a c t i o n h yd r o c a r b on a n d he a t r e l e a s e d hy d r o c a r b on o f t he c o mmo n s u r f a c e r e s i d u a l s o i l s c a u s e d b y t h e we a t h e r i n g o f t h e r e d J u r a s s i c mu d s t o n e s h a v e b e e n s e l e c t e d . The r e s u l t s s h ow t ha t whe n t h e h i gh c o nc e nt r a t i o n v a l ue s.t he a c c u m u l a t i on f a c t or .a n d t h e d r y ne s s d e g r e e C1 / C C C 。 C c 的变化 规 律 , 而 污染 或生 油岩 出露 地表 等 情 况下 烃组 分之 间 不 存在上述 特征 。分析测试结果 表明测 区 内烃类具有 这种明显的变化规律 。中科 院兰州 地质研 究所 的试 验研究成果指出 C / C 2 在 0 ~5 0之 间为深部 成因气 , 该 比值大于 1 0 0 0则完 全反 映地表生 物成 因 特征。试验区内该 比值 为 2 7 . 5 5, 表 明近地表检测 的 游离烃与热演化成 因的油气有 关。据上述 特征 , 结合 地表景观和地质因素综合分析 , 可以认为测区地表烃 类异常应属深部气藏中的干气经微渗逸至地表的结 果 , 其具有 重要 的找气指 示意 义 。 另外 , 据许 卫平 等 副的研 究 , 在 垂 向运 移 过程 中, 地层对参与运 移 的烃类组 分 中的重 质组 分有 明 显 的选择性 吸附作 用 。由此 提 出 以 甲烷/ 丙 烷作 为 地球化学动力学指标, 来定性地判断油气藏的保存 条件 和埋藏深度 。当在近地表采集 的烃类 样 品中的 地球化学动力学指 标呈 低值 态势 时 , 说 明油气 藏 的 保存条件差 或埋藏 深度 较浅 ; 反 之则 说 明油气 藏 的 保存条件 良好并且埋藏深 度较 深。区 内近 地表酸解 烃的地球化学 动力 学指 标 高达 5 6 . 2 5 ~1 3 1 . 5 0, 一 般值在 8 0 . 1 1 左右 。顶空气 的地 球化学动力学 指标 高达 4 5 . 0 9 ~1 2 8 . 7 5 , 一般值在 7 0 . 4 3左右 。说 明区 内气藏保存 良好 , 同时也说 明油气藏埋藏深度较 深 , 这与 区内长兴组 P c h 和飞仙关 组 T f 台地 边缘 礁滩相储 层深达 5 0 0 0多米相 吻合 。 在 近地表 地球化 学调查 时 , 气 藏识别 标志 可以 初步概括 为 以近地表 泥岩风 化形成 的土壤 残积 物 为取样对象, 检测顶空气 、 酸解烃和热释烃等指标 , 采 用烃类浓 度及烃 类 累乘 高值 确定异 常边界 、 烃类 干度 C / C 高值 区确 定 异 常 主 体 部 位 , 可 以快 速识别 有利 区 。究其 原 因 , 由于气 藏上 方普遍存 在 的微渗漏作用 , 甲烷更易于运移至近地表 , 使气区 上方土壤 中烃类 组分 变得更 干 , 烃类 干度 系数在气 区上方呈 现高值 。另外 , 气 藏边缘 是烃 类微 渗漏 的 优势 通道 , 导 致烃 类 浓度 、 烃 类 累积 高值 点 主要 分 布在异 常边缘 。 4 元 坝勘探 区的应用 元 坝地 区位 于通南 巴背斜 西南翼 , 是川东北 天 然气勘 探开发 后 备 基地 之 一 。二 维地 震 初 步落 实 了 区域 构造 格架 并 发 现大 型 飞仙 关一 长兴组 礁 滩 地 震异 常体 , 地 质综 合研究 也认 为梁平一 开江陆 棚 东 、 西两 侧 长 兴 组 一飞 仙 关 组 具 有 相 似 的沉 积 背 景 , 预测该 区有 较 丰 富 的天 然气 资 源量 , 并 部署 元 坝 l 、 元 坝 2 井 的天 然气钻 探工作 。 为验证 普光地 区天 然气化 探方法 的效果 , 在元 坝 区布置 2条化探 剖面 , 分别通 过 当时正在钻探 的 元 坝 1井和元 坝 2井 。元 坝 地 区地 表 主 要为 白垩 系所 覆盖 , 主要 是 白垩 系下 统 的苍 溪 组 K c 、 白 龙组 K 6 、 七曲寺组等 K. q , 第四系覆盖的范围 较小 , 仅 沿河 流 呈零 星 分 布 。按 5 0 0 ~ 1 0 0 0 m 不 等点 距采集 白垩 系风化 形成 的土壤残 积物 1 l 0个 , 分析 顶空气 、 酸解烃 、 热 释烃指标 , 按上 述气藏 近地 表识别 标志进 行化探 预测 。 过元坝 1 井的 NE向剖面 图 4 , 化探预测 的有 利 区位于 剖 面 中段 , 元 坝 1井位 于 该 异 常 区段 内。 同时可以注意到 , 元坝 1井西 南侧 烃类 浓度 和干 度 指标配合更好 , 可 能更 为有 利 。过 元 坝 2井 的 S N 向剖 面 图5 , 化 探 预测 的有利 区位 于 剖 面 中段 的 5 1 0 I 5 加 2 5 3 0 3 5 4 0 4 5 5 0 5 5 6 o 6 5 距离/k m 元坝1 井 一EN 图 4 元坝地区过元坝 1井剖 面烃类异常 Fi g. 4 Hy dr oc ar b on a no m a l y p r of i l e c r os s W e l l Yua n ba 1 of Yu a nba Ar e a 第 2期 孙 长青 , 等 .J I I 东北地 区天然气化 探方法试验研究 1 6 0 2 0 U g 8 0 甾 4 0 0 2 O 。 呈 1 2 瞽8 4 l O 9 、 基 堪 6 5 图 5 元 坝地 区过元坝 2井剖面烃类异常 Fi g. 5 Hyd r oc a r b o n a no mal y p r o f i l e c r os s W e I I Yua nb a 2 of Yu a nba Ar e a 元 坝 2井 及 其 以北 。其 中最 有 利 区 可 分 为 2段 , 即 元 坝 2井 附近 、 剖 面北段 。 近期 钻 探证 实 , 元 坝 1井 未 获 商业 气 流 , 但 定 向井 元坝 1 一侧 1 井 在 飞仙关 组 T 获 高产 商业 气流 , 元 坝 2井在 长 兴 组 P c h 也 获 商业 气 流 , 与 预测结 果 基本 吻合 。 5 结论 从 普 光气 田和 元坝 地 区的试 验结 果看 , 川 I 东北 地 区天 然气 化探 以地 表 较 常 见 的 由红色 泥 岩 风 化 形 成 的残 积物 为取样 介 质 , 进 行顶 空气 、 酸 解烃 、 热 释烃 等烃类 测试 , 采 用烃 类浓 度 高值 及烃类 累 乘确 定 异常 边界 、 烃类 干 度 C / C 确定 异 常 主 体 , 能 快速识 别 天然 气 富 集 区 。虽 然 试 验 采 用 剖 面 调 查 方式其 结果 可 能存 在一定 的局 限性 , 但气 区 内外烃 类 浓度 及结 构存 在 明显 差异 , 化探 异 常界定 的范 围 与 已知气 区相对 应 , 近地 表 烃类异 常 与天 然气 富集 区存在 成 因联 系 。因此 , 在川 东北 及类 似 的复 杂地 表条件区部署化探工作 , 作 为地震勘探 的有效补 充 , 可 以 为 区块 优 选 和 勘 探 部 署 提 供 地 球 化 学 依 据 , 降低 勘 探成本 和 风 险 。 参考文献 [ 1 ] 马永生 , 郭旭升 , 郭彤楼 , 等.四川盆 地普光 大型气 田的发现 与勘探启示F J ] .地质论评 , 2 0 0 5 , 5 1 4 4 7 7 4 8 0 . E 2 ] 马永生.四川盆 地普光 大气 田的发 现与勘 探[ J ] .海 相油气 地质 , 2 0 0 6 , l 1 2 3 5 4 0 . [ 3 ] 马永生 , 蔡勋育 , 李国雄.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 成藏富集规律E 1 ] .地质学报 , 2 0 0 5 , 7 9 6 8 5 8 8 6 5 . [ 4 ] 朱 光 有 , 张 水 昌 , 梁英 波, 等.四川 盆 地 天 然 气 特 征 及气 源E 1 ] .地学前缘 , 2 0 0 6 , 1 3 2 2 3 4 2 4 8 . [ 5 3 张水昌 , 朱 光有 , 陈建平 , 等.四J r I 盆地 川东北部 飞仙 关组高 含硫化 氢大型气 田群 气源 探讨 [ J ] .科 学通 报. 2 0 0 7 . 5 2 增 刊 I 8 6 9 4 . E 6 3阮天键.石油天然 气地球化 学勘探 E M] .武汉 中国地 质大 学 出版社 , 1 9 9 2 . E 7 ] 刘 崇禧 , 赵克斌 , 余刘应 , 等.中国油气化 探 4 o年 [ M] .北 京 地质 出版社 , 2 0 0 1 2 1 3 3 . E 8 3 赵克斌 , 孙长青.油气化探在天然气勘探 中的应用 E 1 ] .石油 实 验 地 质 , 2 0 0 4 , 2 6 6 5 7 4 5 7 9 . [ 9 ] 程军 , 孙长青 , 赵 克斌 .寻找 天然气 的化探技 术与方 法 E 1 ]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 1 9 9 8 , 2 1 2 1 5 1 8 . [ 1 O 3 李广 之 , 袁 子艳 , 胡 斌. 顶空 气 技术 在天 然 气化 探 中 的应 用[ J ] .中国石油勘探 , 2 0 0 7 6 4 7 5 0 . [ 1 1 ] 孙长青 , 赵克斌 , 陈 昕华. 鄂 尔多斯 盆地 中部油气 聚集 区带 地球化学特征[ J ] .地质与勘探 , 2 0 0 3 , 3 9 6 4 6 4 8 . [ 1 2 ] 汤玉平 , 刘运黎 , 赵耀伟,等. J I f 西地区浅 、 中层天然气藏化探 判别模 型E 1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 0 0 5 , 2 6 4 5 3 O 5 3 6 . [ 1 3 ] 贾 国相 , 赵友方 , 黎绍杰 ,等. 我 国特殊景观 区油气综合化探 技术应用典例E M]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 2 0 0 3 5 7 ~1 0 3 . [ 1 4 ] 马永生.普光 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及气源探讨E 1 ] .天 然气地球科学 , 2 0 0 8 , 1 9 1 1 ~7 . [ 1 5 ] 马永生 , 郭彤楼 , 赵雪 凤, 等.普光气 田深部优质 白云岩储层 形成机制E l i .中 国科 学 D辑 地球科 学 , 2 0 0 7 . 3 7 增刊Ⅱ 4 3 5 2 . [ 1 6 ] 朱光有, 张水昌 , 李剑 , 等.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田的特征 及其分布E J ] .石 油勘探 与开发 , 2 0 0 4 , 3 1 3 1 8 2 1 . [ 1 7 ] 李志 明, 宋喜林 , 张长江.游离烃技术在 沙漠覆盖区构造 含油 气评价 中的应用[ J ] .物探与化探 , 2 0 0 2 , 2 6 5 3 4 4 3 4 6 . [ 1 8 ] 张宗元, 王 国建.土壤 中游 离烃技 术 的油气化 探意 义[ J ] . 天然气 工业 , 2 0 0 4 , 2 4 6 3 0 3 2 . [ 1 9 ] 任春 , 夏 响华 , 王国建.内蒙古沙 漠覆盖 区油气化探应 用实 例E l i .天然气工业 , 2 0 0 8 , 2 8 8 2 5 2 7 . [ 2 o ]陈浙春 , 汤玉平 , 程 同锦 , 等.戈壁区油气 化探 方法有效指标 参数研究[ J ]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0 8 , 3 0 5 5 3 2 5 3 6 . [ 2 1 ] 赵克斌, 刘崇禧 , 李伟 .含 油气盆地 水文地球化 学规律 口] .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0 8 , 3 0 2 1 5 4 1 6 1 . E 2 2 ] 杨育斌 , 张金来 , 吴学 明 , 等.油 气地 球化 学勘 查[ M] .武 汉 中国地质大学 出版社 , 1 9 9 5 6 2 1 8 1 . [ 2 3 ] 张廷山, 陈晓慧, 姜照勇 , 等.川 东北红层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及 合理开发思考E 1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 2 0 0 6 , 1 7 1 1 5 1 9 . [ 2 4 ] 李广之, 胡斌 , 袁子艳 , 等.轻 烃的吸 附与解 吸[ J ] .天然气 地球科 学, 2 0 0 6 , l 7 4 5 5 2 5 5 8 . E 2 5 ] 蒋涛 , 汤玉平 , 吴传芝 , 等.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 标异常模式 及成 因分析 以塔里木 盆地 英南 2井侏罗 系气藏 为例 [ J ] .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0 9 , 3 0 4 4 0 3 4 0 8 . 下转 第 1 9 5页 第 2期 王东燕 , 等.四川盆地川西坳 陷中段上三叠统烃源岩评价 1 9 5 图 2 四川盆地川西坳 陷中段上三叠统烃源岩综合评价 Fi g. 2 Compr e he ns i v e e va l u a t i on p l a n of hy dr oc a r b on s our c e r o c ks i n t h e U p p e r Tr i a s s i c o f W e s t e r n S i c h u a n De p r e s s i o n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高 , 大多 处于 成 熟一 过 成 熟 演化 阶段 , 显示 本 区烃 源岩 具备 较好 的生 烃 能 力 。排 烃 强 度 研 究 结果 表 明 , 上三 叠统 最有 利 的勘探 区带 位 于西南 角 的都 江 堰 、 什邡 及 大 邑 地 区 ; 其东 北 部 的绵竹 、 绵 阳、 中江 及成 都一 带属 于较 为有 利 勘探 区带 ; 北川 、 江油 、 梓 潼 区为较 不利 勘探 区带 。 参考文献 [ 1 ] [ 2 3 [ 3 ] [ 4 ] 叶军 , 王亮 国, 岳东明.从新场沥青地化特征看川西天然气资 源前景 l J ] .天然气 工业 , 1 9 9 9 , 1 9 3 1 8 2 2 . 叶军.再议 四川 盆地 西部 坳陷 深盆气 [ J ] .石油 实验地 质 , 2 00 8, 3 0 2 1 0 9 1 l 4. 王金琪.川 I 西坳陷须家河组 T。 z 气藏再认识[ J ] .天然气工 、 吐, 2 00 2 , 2 2 2 1 6 . 秦建 中.中国烃源岩[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 0 0 5 2 0 4 0 . 挑雹G髓乜G如 5 上 接 第 1 9 1页 [ 2 6 ] [ 2 7 ] 王 国建 , 程 同锦 , 王多义.微量元 素在地 表油气化 探 中的试 验研究 以川 西 新场 气 田为 例 [ J ] .石 油 实验 地 质 , 2 0 0 5 . 27 5 5 4 4 5 4 9 . 汤玉平 , 李鼎 民, 陈银节 , 等.微量元素在油气化探中的 E s ] 腾格尔, 秦建中, 付小东 , 等.川西北地区海相油气成藏物质基 础 优质烃源岩E J ] .石油实验地质, 2 0 0 8 , 3 0 5 4 7 8 4 8 3 . [ 6 ] 罗啸泉 , 陈兰.川 I 西坳陷形成演化 及其 与油气的关 系[ J ] .油 气地质与采收率 , 2 0 0 4 , l 1 1 1 6 1 9 . [ 7 ] 庞雄奇 , 陈章明.含油气 盆地地 史、 热史 、 生 留排烃史数值 模 拟研究 与烃 源岩 定量 评 价 [ M] .北 京 地 质 出版 社 , 1 9 9 3 1 3 5 1 4 9 . [ 8 ] 杨 克 明, 叶军 , 吕正 祥.川 I西 坳 陷上 叠统 成 藏 年代 学 特 征E J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2 0 0 5 , 2 6 2 2 0 8 2 1 3 . [ 9 ] 叶军.川西新场 8 5 I 井深部气藏形成机制研究 X 8 5 l 井 高产 工业气流的 发现 及其 意 义[ J ] .天 然气 工业 , 2 0 0 1 , 2 1 4 1 6 2 0 . [ 1 o ] 叶 军 , 曾华 盛.J I 【 西 须 家河 组 泥 页岩 气成 藏 条 件 与勘 探 潜力口] .天然气工业 , 2 0 0 8 , 2 8 1 2 ] 8 2 5 , [ 1 1 ] 杨克明.川西坳 陷油气 资源现状 及勘探 潜力口] .石 油与天 然气地质 , 2 0 0 3 , 2 4 4 3 2 2 3 3 1 . 编辑徐 文 明 应用[ J ] .物探与化探, 2 0 0 8 , 3 2 4 3 5 0 3 5 3 . [ 2 8 ] 许 卫平 , 郭旭升 , 孙剑 , 等.利用地表化探资料研究油气藏的 保存 条 件 及 埋 藏 深 度 [ J ] . 物 探 与 化 探,1 9 9 6 , 2 0 2 9 9 1 O 3 . 编辑徐 文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