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pdf
天然气地质学 收稿日期 2006212225;修回日期 20072012091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编号 04E7052资助. 作者简介郑红菊19652 , 女,湖北蕲春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 E -mail hjzhengpetrochina. com. cn. 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 郑红菊1,董月霞2,王旭东2,张水昌1,张大江1,朱光有1,熊 英1,于海东1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2.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河北 唐山063004 摘 要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已成为该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最高的富 油气凹陷之一。研究发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特别是沙三4亚段发育高丰度的优质烃源岩, TOC高 达5以上,由于其形成于南堡凹陷主裂陷幕,此时湖盆水体最深,湖盆范围最广,发育大面积深湖 相灰色、 灰黑色泥岩、 钙质泥岩、 油页岩,且厚度大,平面上分布稳定,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沙三3 亚段的暗色泥岩,生烃潜力较大。指出沙三段烃源岩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烃源岩,其生烃量占南堡 凹陷70以上。沙一段烃源岩虽然没有东营组烃源岩厚度大,但是演化程度比东营组烃源岩高,二 者生烃量比较接近,分别占南堡凹陷生油量的15左右。 关键词优质烃源岩;沙河街组;沉积演化;南堡富油气凹陷;渤海湾盆地 中图分类号 TE12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92620070120078206 0 引言 众所周知,沉积盆地只有发育了有效烃源岩才 能形成油气藏。 长期以来,地球化学家们评价烃源岩 常用的方法是采集岩石或岩屑分析其有机碳含量、 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以及分子地球化学等信息,并 建立一套成熟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为我国油气 勘探和含油气盆地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 持[123]。但是近年来,随着烃源岩非均质性的发现[425] 和优质烃源岩概念的提出[629],以往那种以有限的分 析样品代表整套厚层烃源岩的做法,就掩盖了有机 质丰度高或低层段的贡献或影响[10],有时还可能得 出错误的结论。因为只有在厚层生油岩中夹的有机 质丰度特别高、 对生油有较大贡献的烃源岩才是有 真正和较大贡献的烃源岩[1]。 在一些含油气盆地,由 于钻井取心的限制,没有取到好的烃源岩岩心样品, 这就为烃源岩评价带来极大挑战。 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北侧一个小型油气富集 区,也是一个勘探比较成熟的油气区[11215],属于中国 石油冀东油田公司的勘探区块。近年来随着勘探工 作的深化和精细,发现了一批大型含油气构造和圈 闭,特别是滩海地区油气勘探获得的重大突破,给渤 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带来更大信心,同时也需要石 油地质工作者再进一步深入认识渤海湾盆地油气的 生成与富集规律及特征。南堡凹陷目前已落实的三 级储量远大于该区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数据, 说明该区油气的生成与富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还 有一些重要的生油层系尚未被发现或认识到。特别 是南堡凹陷历次资源评价采用的烃源岩TOC参数 普遍偏低大多数实测样品TOC也较低 , 在0. 8 ~1. 2左右[16217],而渤海湾盆地有效烃源岩的 TOC下限一般在1. 5 [18]或1. 0 以上,依此来看, 南堡凹陷有效烃源岩和优质烃源岩还尚未发现。事 实上,南堡凹陷深洼区钻井本来就很少,取心井更 少,而取到沙河街组泥岩的井几乎没有;而烃源岩的 评价参数也就只能采用凹陷边缘的一些取心井泥岩 的分析参数来代替整个凹陷烃源岩的特征,从而出 现探明储量超过资源量的矛盾局面。本文结合油田 最新的勘探资料,通过对南堡凹陷下第三系沉积演 化过程的分析和总结以及本次对南堡地区烃源岩的 精细研究,特别是对所有取心井段岩心的观察与分 析,发现南堡凹陷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可与东营凹 陷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相媲美,并且油气成藏条件 十分优越,南堡凹陷属于富油气凹陷。 第18卷1期 2007年2月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NATURAL GAS GEOSCIENCE Vol . 18 No. 1 Feb. 2007 1 油气地质概况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东北部,为 中新生代裂谷型断陷盆地,凹陷西北部以西南庄断 层为界与老王庄-西南庄凸起接壤;东北部以柏各 庄断层为界与码头营-柏各庄凸起接壤;南部与沙 垒田凸起呈断超关系[19]图 1 。地理位置处于河北 省唐山市和秦皇岛市之间,北部与燕山相连,南部和 东部与渤海相接,西部以津冀边界的涧河为边,海域 以渤海5 m水深线与渤海石油公司为界。整个南堡 图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构造位置与油气分布 凹陷面积为1 932 km 2, 其中滩海面积1 100 km 2。 南堡凹陷下第三系是一个具有北断南超特征的 典型箕状凹陷[20],凹陷内部被高柳断层分割为南北 2区,北区是沙河街组的沉积中心,发育柳赞、 高尚 堡披覆背斜构造带和拾场次凹,是沙河街组主要的 含油区带图 1 。南区是东营组的沉积中心,在西南 庄断层的下降盘发育了老爷庙、 北堡逆牵引背斜构 造带;在滩海区域发育了南堡1号构造带、 南堡2号 构造带、 南堡3号构造带、 南堡4号构造带和南堡5 号构造带,在中央地带从西向东依次发育了林雀次 凹和柳南次凹2个负向构造单元,也是重要的生烃 中心,馆陶组、 明化镇组、 东营组是重要的含油气 层系。 2 沉积演化过程与烃源岩的形成 2. 1 南堡凹陷的形成 南堡凹陷在中晚元古代、 早古生代寒武纪-中 奥陶世及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曾与华北地台经 历了相同沉积建造的发育过程。 进入中生代,华北地 台解体,经历了三叠纪隆升剥蚀,造成本区三叠系普 遍缺失。燕山运动早期为早中侏罗世的裂谷发育阶 段,但此时的断裂强度较弱,断陷规模小,火山活动 程度相对较低,断陷盆地以小型河湖相沉积为主,局 部出现小规模的含煤或碳质页岩的沼泽相沉积。中 侏罗世末,由于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北向俯冲,形 成了一系列的N E- SW向的挤压褶皱,晚侏罗世末 湖盆发生萎缩。 燕山晚期的早白垩世,本区发生断陷 作用。南堡凹陷的主要边界断裂在这个时期已经形 成,并控制着白垩系的沉积。 晚白垩世末-新生代古 新世,本区整体处于隆升剥蚀状态,中生界与新生界 以角度不整合接触[12]。 在新生代经历了早第三纪伸展断陷、 晚第三纪 凹陷演化阶段、 和晚第三纪末期断陷活化的演化过 程[21225]。 早第三纪初期,南堡凹陷在右旋伸展张裂作 用下,发生断陷活动,凹陷快速沉降、 充填了一套扇 三角洲、 三角洲、 湖泊沉积体系。晚第三纪馆陶组沉 积时期,南堡凹陷进入坳陷沉积阶段,沉积1套河 流、 沼泽-冲积平原沉积体系。 到晚第三纪明化镇组 沉积时期,坳陷活化,断层活动加剧,沉积、 沉降速率 增加。 南堡凹陷与渤海湾盆地其它凹陷相比,普遍缺 失下第三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沙四段地层,因此南 堡凹陷缺少沙四段盐湖相烃源岩[26233],有效烃源岩 发育在沙三段及其以上的湖相沉积层系。导致南堡 凹陷缺失孔店组和沙四段的重要原因是南堡凹陷早 第三纪成盆期比渤海湾盆地其它凹陷发育较晚受 97No. 1 郑红菊等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 构造控制 , 在第三纪早期处于隆起状态较其它凹陷 持续时间偏长,因此烃源岩发育也偏晚。 2. 2 裂陷旋回与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 南堡凹陷烃源岩形成于裂陷旋回阶段。根据南 堡凹陷下第三系沉积旋回特征、 构造发育特征和火 山岩发育特征,在纵向上可划分为4幕裂陷[12, 19, 22]。 每一幕裂陷都具有独特的沉积物充填特征、 构造发 育特征和古气候背景图 2 。 其中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三5亚段,是盆地裂陷 的初期,相当于裂陷一幕,主要控凹边界断层如柏各 庄断层、 西南庄断层开始活动,盆地发育成浅的箕状 凹陷,以拾场洼陷为主,并向南西方向超覆,发育了 一套较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以红色泥岩、 灰绿色泥岩 和粗碎屑岩为主的冲积扇沉积,深洼区发育深灰色 泥岩。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比较有限,厚度也不大。 图2 南堡凹陷下第三系岩性综合柱状图与 烃源岩有机碳垂向分布 沙三4沙二段沉积属于裂陷二幕,该幕也是南 堡凹陷的主裂陷幕,沉积中心在高尚堡构造带以北 和柳赞构造带以西地区。 和整个渤海湾盆地一样,上 地幔强烈隆起,盆地断陷强烈,气候潮湿发育了以砾 岩、 含砾砂岩、 灰色和灰绿色泥岩为主的地层,是南 堡凹陷下第三系最重要的生油和储油层系。其中沙 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时期,在基底热隆张裂基础上,南 堡凹陷伸展扩张,湖水扩大,形成沙河街组三段辫状 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洼陷部位发育厚层泥 岩,是南堡凹陷烃源岩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渤海 湾盆地其它凹陷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时期[34]。到沙二 期,盆地趋于填平,发育了沙二段以含砾砂岩、 红色 泥岩、 灰绿色泥岩为主的冲积扇沉积,沙二段沉积中 后期在低洼部位沉积形成了一套河流冲积体系;沙 二段沉积晚期,由于区域构造应力场受挤压应力场 控制,构造隆升,沙二段遭受剥蚀,残留地层主要由 粗碎屑的冲积体系和红色泥岩组成,大部分地区厚 度不到100 m ,该段烃源岩不发育。 裂陷三幕相当于沙一段沉积时期,该期盆地由 沙二末期的隆升状态开始断陷,沉积了沙一段以灰 色泥岩、 砂岩和生物灰岩为主的沉积图2,而且沉 积中心逐步向南迁移,这期的裂陷作用较裂陷二幕 弱,其沉积环境以浅湖和扇三角洲为主,发育一定厚 度的烃源岩。 裂陷四幕相当于东营组沉积时期,此时边界断 层活动减弱,高柳断裂活动加强。 发生在沙一末期的 构造反转,造成了东三段区域微角度不整合于沙一 段之上。沉积中心转移到高柳断层的下降盘。发育 扇三角洲和湖泊体系,以砂泥岩沉积为主,厚度巨 大,其中泥岩厚度大,有一定的生烃潜力。 东营末期, 该区整体抬升受到剥蚀,结束了下第三系大规模的 裂陷发育阶段,进入了上第三系坳陷阶段;同时在沉 积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束了湖相沉积,进入河流相 沉积,因此上第三系不发育烃源岩。 从南堡凹陷沉积演化过程来看,裂陷二幕的沙 三段沉积时期,湖盆范围广,水体深,湖相泥岩最发 育,是南堡凹陷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最重要时期。 其次 是沙一段沉积时期,发育湖相沉积,具备形成烃源岩 的地质背景。另外,东营组发育厚层泥岩,是潜在的 烃源岩。由多套烃源层系构成的复合生烃系统[35], 是南堡凹陷油气富集的基础。 3 烃源岩的岩性组合与地球化学特征 沙河街组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生油层系 图2,生油量占南堡凹陷的80左右。根据目前钻 探情况来看,烃源岩仅在凹陷北部发现,凹陷南部沙 三段烃源岩尚未钻到。虽然大家公认沙河街组的沉 积中心偏向于凹陷的北部,主要发育高柳、 北堡2个 沉积中心,高柳沉积中心厚度可达4 400 m ,北堡沉 08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ol . 18 积中心的厚度为3 800m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凹陷南 部不发育好的烃源岩,而且沉降中心并不能肯定是 在北部,即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可能不在一地。 从渤 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来看,与南堡凹陷相似,都是北断 南超型断陷,北部沉积厚度大,南部沉积厚度小,但 是从东营凹陷钻探的实际情况与烃源岩评价来看, 南部反而发育更好的烃源岩[9],就是因为沉降中心 在南部。 所以,南堡凹陷南部地区发育沙河街组优质 烃源岩,某种程度上还很可能存在南边烃源岩的质 量比北部好。 3. 1 沙河街组沙三段烃源岩 根据岩性特征,把沙三段可以划分为5个亚段, 自下而上依次为沙三5亚段、 沙三4亚段、 沙三3亚 段、 沙三2亚段、 沙三1亚段图2,其中沙三4亚段泥 岩、 油页岩最发育,而且分布范围较广;其次是沙三3 亚段,其它各亚段仅在洼陷深部位发育暗色泥岩。 1沙三5亚段。 沙三5亚段主要由砂岩、 含砾砂 岩组成,夹有灰褐色、 绿色、 灰绿色、 灰色泥岩。灰色 泥岩厚度在130 m左右,分布范围有限,其中在高 83210井发现有黑色泥岩,富含有机质, TOC在2 ~6左右表1,厚度在50 m左右,目前埋深在 3 660~3 720 m ,已进入生烃高峰。 2沙三4亚段。沙三4亚段主要由灰色、 深灰 色、 灰黑色泥岩、 钙质泥岩、 油页岩组成,夹有薄层砂 岩。地层厚度在400~900 m ,泥岩厚度大于300~ 400 m ,暗色泥岩厚度在200~300 m ,油页岩厚度在 20m左右。这套烃源岩分布广, TOC 一般大于2 , 多数在2. 5~ 5 表1,部分高达8以上,且该套 烃源岩RO大于1. 4 ,是一套优质的烃源岩,其质量 可与东营凹陷、 沾化凹陷的沙三下亚段相媲美[9, 30]。 该套烃源岩纹层状结构十分发育,其形成于湖盆发 育鼎盛时期的最大水深期,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 中又将其称为 “密集段”,即沉积速率低、 粒度细,一 般对应最大欠补偿沉积段,湖盆可容空间最大时 期[36]。泥岩的颜色较深,为灰黑色、 深灰色、 深褐色, 部分因富含油,可燃烧,烟浓,并具浓郁的沥青味;质 较轻,密度小于泥岩。 在地球物理响应上同相轴反射 较强;在各种测井物性参数曲线上也有良好响应在 视电阻率曲线上呈高阻值反应,在视密度曲线上呈 小密度反应,因此易于在全区对比划分。 该套烃源岩 TOC大于2以上的泥岩厚度大于100m ,凹陷深部 位烃源岩TOC大于2以上的泥岩厚度可能接近 200 m ,因 此 该 套 烃 源 岩 生 烃 潜 力 巨 大 表1,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烃源岩,根据盆地模拟 结果,生油量接近60亿t。 3沙三3亚段。该亚段与沙三4亚段为连续沉 积,主要由湖泊水进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组成,岩性 为一套粗碎屑岩与深灰色泥岩段构成,属扇三角洲 和湖泊沉积的产物。泥岩相对没有沙三4亚段那样 发育,暗色泥岩厚度在200m左右,暗色泥岩的TOC 一般在1. 5~4 ,其中TOC大于2的泥岩厚度 在50~110 m之间,是一套相对较为重要的烃源岩。 4沙三2亚段。 沙三2亚段与沙三1亚段沉积较 为相近,水进体系域比较发育,属扇三角洲-滨浅湖 沉积,厚度180~310 m ,其中扇三角洲砂体十分发 育,泥岩厚度薄,暗色泥岩厚度在50~150 m , TOC 大于2的泥岩厚度在30~50 m。 5沙三1亚段。沙三段1亚段为砂岩与暗色泥 岩互层,砂岩较发育,主要为冲积扇体系沉积。暗色 泥岩厚度在120 m左右,但主要分布在3个洼陷中 心,因此生烃量有限。 3. 2 沙河街组沙一段烃源岩 沙一段主要沉积相为半深湖、 深湖与浅湖相,总 体形成于湖水较浅、 构造较平静的沉积环境之中,局 部地区发育三角洲沉积。其中沙一段上亚段为灰白 色、 浅灰色砂砾岩、 细砂岩、 粉砂岩与浅灰色、 深灰色 18No. 1 郑红菊等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 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在高尚堡地区发育有一定程度 的生物灰岩;下亚段为浅灰色细砂岩、 粉砂岩与浅灰 色泥岩的薄互层。 其中湖相泥岩十分发育,暗色泥岩 厚度在200~300 m之间, TOC一般在1. 2~ 2. 3 ,多数在1. 6左右,其中TOC大于2的泥岩 厚度在50~100 m。 3. 3 东营组烃源岩 一般地,东营组可划分出东一段、 东二段及东三 段3个地层单元,其中东三段沉积时期湖侵强烈,湖 域面积大;东二段与东一段时期湖盆水退,砂体前 积,导致扇三角洲十分发育,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即东三段砂体不如东二段发育,东二段砂体不如东 一段砂体发育,但是泥岩在东三段比较发育,东二段 和东一段泥岩暗色厚度小,埋藏浅,难以作为有效烃 源岩,因此东营组烃源岩主要是指东三段烃源岩。 东 三段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浅湖相及深湖相,在南堡凹 陷南部比较发育,暗色泥岩厚度在600m左右, TOC 一般在1. 5~2. 6之间, TOC大于2的泥岩厚 度在130~220 m之间表1,是一套较为重要的烃 源岩。 4 南堡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讨论 南堡凹陷烃源岩主要由泥岩组成,演化程度高, 煤系烃源岩不发育[37240]。由于该区自东营期以来一 直处于强烈沉降状态,东营组及上第三系沉积厚度 较大,洼陷部位东三段烃源层目前埋深都在3 400 m 以下, 3 400 m也是南堡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的生 烃门限[21]。 从表1来看,沙河街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 率RO普遍大于1 ,特别是沙三段烃源岩富含有 机质,干酪根主要为 型和˚ 型,且演化程度很高, 已过生油高峰,而且这套烃源岩与砂岩层互层沉积, 即生储条件配合较好,加上其生烃高峰期与断裂活 动期相匹配,明化镇组后期大型圈闭也都定型,因此 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是造就该区油气异常富集的 重要因素。所以沙三段烃源岩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 烃源岩。 沙一段烃源岩主要由˚ 型干酪根组成, TOC相 对偏低,RO在0. 8~1. 0左右,已进入生油高峰, 但由于烃源岩本身质量一般,因此其生烃量明显比 沙三段烃源岩低。 东三段烃源岩虽然厚度大,但烃源岩有机质含 量不是很高,干酪根主要为˚2型,大部分烃源岩的 镜质体反射率在0. 6~0. 8之间,演化程度相对 较低,因此生烃潜力有限。 总体来看,沙三段烃源岩是南堡凹陷最重要的 烃源岩,其生油量占南堡凹陷70以上,其中沙三4 亚段优质烃源岩的生油量占沙三段烃源岩生油量的 55以上。沙一段烃源岩虽然没有东营组烃源岩厚 度大,但是演化程度比东营组烃源岩高,二者生油量 比较接近,分别占南堡凹陷生油量的15左右。 由于 南堡构造以断裂构成的油气疏导体系十分发育,馆 陶组优质砂岩储层之上发育一套厚度大、 分布广的 玄武岩盖层,构成了优质盖层,加上沙河街组优质烃 源岩的发育及其它多套烃源岩的存在,这些因素是 造就南堡凹陷油气异常富集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金强.有效烃源岩的重要性及其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81 124. [2] 戴金星,秦胜飞,陶士振,等.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趋势及其地 学理论重要进展[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162 1272142. [3] 张水昌,梁狄刚,张大江.关于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 标准[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292 8212. [4] 朱光有,金强.烃源岩的非均质性研究以东营凹陷牛38 井为例[J ].石油学报, 2002, 235 34239. [5] 朱光有,金强,张水昌,等.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研究 [J ].矿物岩石, 2003, 234 952100. [6] 金强,查明,赵磊.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 的识别[J ].沉积学报, 2001, 191 1252129. [7] 张水昌,张保民,王飞宇,等.塔里木盆地两套海相有效烃源岩 层2I有机质性质、 发育环境及控制因素[J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113 2612268. [8] 朱光有,金强,张水昌,等.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烃源岩组合 特征[J ].地质学报, 2004, 783 4162427. [9] 朱光有,金强.东营凹陷两套优质烃源岩层地质地化特征研究 [J ].沉积学报, 2003, 213 5062512. [10] 朱光有,金强,张林晔.利用测井信息获取烃源岩地球化学参 数[J ].测井技术, 2003, 272 1042109. [11] 周海民,董月霞,刘蕴华,等.冀东南堡凹陷精细勘探实践与效 果[J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81 11215. [12] 周海民,董月霞,刘蕴华,等.小型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理论与实 践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M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 社, 2001 12129. [13] 周海民,范文科.高成熟探区深化勘探的潜力与措施以冀 东油田南堡凹陷陆地为例[J ].中国石油勘探, 2001, 63 632 70. [14] 董月霞,周海民,夏文臣.南堡凹陷第三系层序地层与油气成 藏的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241 39249. [15] 王旭东,卢桂香.高北隐蔽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方法[J ].石油与 天然气地质, 2002, 232 1742178. [16] 刘蕴华,刘晓.南堡凹陷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方法[J ].石油学 报, 2005, 26增刊 58 263. [17] 赵文智,胡素云,沈成喜,等.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新进展 [J ],石油学报, 2005, 26增刊 25 230. 28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ol . 18 [18] 朱光有,金强,王锐.有效烃源岩的识别方法[J ].石油大学学 报, 2003, 272 6210. [19] 周海民,魏忠文,曹中宏,等.南堡凹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关 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4 3452350. [20] 刘蕴华,周海民,熊保贤,等.南堡凹陷的含油气系统分析[J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4 3642374. [21] 周海民,郑红菊,张春梅,等.南堡凹陷烃源岩的显微组分与生 油门限的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202 1642166. [22] 董月霞,周海民,夏文臣.南堡凹陷火山活动与裂陷旋回[J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4 3042307. [23] 董月霞,夏文臣,周海民.南堡凹陷第三系火山岩演化序列研 究[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302 24226. [24] 丛良滋,周海民.南堡凹陷主动裂谷多幕拉张与油气的关系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194 2962301. [25] 徐亚军,杨坤光,马乾.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分形研究[J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156 6192621. [26] Zhu Guangyou, Zhang Shuichang, Dai Jinxing,et al. Char2 acter and genetic types of shallow gas pools in Jiyang depre2 ssion[J ]. O rganic Geochem istry, 2005, 3611 165021663. [27] 朱光有,金强,戴金星,等.东营凹陷沙四中盐湖相烃源岩研究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102 2572266. [28] 金强,黄醒汉.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盐湖成因的探讨一种深水 成因模式[J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 1985, 91 1211. [29] 朱光有,金强,张善文,等.渤南洼陷盐湖咸水湖沉积组合及 其油气聚集[J ].矿物学报, 2004, 241 25230. [30] 朱光有,金强,张水昌,等.陆相断陷盆地复式成烃及成藏系统 研究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为例[J ].石油学报, 2004, 25 2 18218. [31] 袁东山,张枝焕,曾艳涛,等.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 有机相[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1 1252132. [32] Zhu Guangyou, Jin Q iang, Zhang Shuichang,et al. Distri2 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 and their cont2 rol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 case study from the Dongying sag,eastern China [J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4, 78 6 127521288. [33] Jin Q iang, Peter J M. Genetic features of petroleum system s in rift basins of eatern China [J ].M 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1998, 153 3432358. [34] 朱光有,金强,张水昌,等.济阳坳陷生烃洼陷的成因类型及生 烃潜力比较[J ].天然气工业, 2005, 2511 17220. [35] 朱光有,金强,戴金星,等.复合生烃系统2陆相断陷盆地烃源 岩评价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J ].地质科学, 2005, 401 1332144. [36] 朱光有,金强,张水昌,等.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 深湖相油页岩的特征及成因[J ].古地理学报, 2005, 71 592 69. [ 37] 王飞宇,何萍.下古生界高2过成熟烃源岩有机成熟度评价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56 1214. [38] 唐友军,文志刚,别旭伟.依据海相碳酸盐岩成烃特征探讨中 扬子地区油气勘探前景[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4 5902592. [39] 郑红菊.灵武煤田煤中镜质组与丝质组的甾萜类化合物对比 研究[J ].现代地质, 1994, 82 1872193. [40] 廖前进,于学敏,何咏梅,等.大港探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特 征及资源潜力[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144 2502253. THE GENERATI ON AND CHARACTERISTICSOF SOURCE ROCKS IN NANPU O I L-RICH DEPRESSI ON, BOHA I BAY BASIN ZHEN G Hong2ju 1, DON G Yue2xia2, WAN G Xu2dong2, ZHAN G Shui2chang1, ZHAN G Da2jiang 1, ZHU Guang2you1, X I ON G Ying1, YU Hai2dong1 1. R 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 loration and D evelopm ent,PetroChina,B eijing100083,China; 2.J idong O il Company,PetroChina,T angshan063044,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il2gas exploitation has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N anpu depression is found as one of the most oil2rich depressions in Bohai bay Basin.Through the exhaustive research, organic2rich source rocks are identified w ithin Shahejie ationEs, especially the TOCtotal organic carbonget the peak abundance in Es34 ation and values commonly exceed 5. During the early Eocene period when major faulted depression movement occurred, lacustrine basin occupied the largest area and water depth arrived at the highest level in history; w ide2spread gray, black mudstone, calcareous mudstone and oil shales prevailed over the stage, which were characteristic of magnificent thickness.The second importa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re fine2grain dark mudstone which develop w ithin Es33 ation.Generall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verified in the Es 3 3member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ost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at is estimated up to 70. A lthough Es1member is not comparative w ith DongyingEdation in thickness, yet on account of the higher evolution degree,the two source rocks approximately provide nearly 15 oil production separately. Key wordsO rganic2richsource rocks; Shahejie ation;Sedimentary evolution;N anpu oil2rich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38No. 1 郑红菊等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