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石油储量增长规律及潜力分析.pdf
第 2 9卷第 1 期 沾专天热气比 O I L& G A S G E O L O G Y 2 0 0 8年 2月 文章编号 0 2 5 3 9 9 8 5 2 0 0 8 O 1 0 0 8 8 0 7 渤海湾盆地石油储量增长规律及潜 力分析 翟中 喜 , 白 振瑞 1 .中国地质大学 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 0 0 0 8 3 ; 3 .中国地质大学 能源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摘要 渤海湾盆地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石油储量最多的大型油气盆地, 它有三个大的油气富集带 西部 的冀中坳陷带、 中部 的黄骅一临清坳陷带和东部的济阳一渤中一辽河坳陷带。通过大量勘探实例和储量增长规律研究, 剖析各个油气富集带与 地质特征的关系, 认为渤海湾盆地资源潜力与勘探对策是 海域的储量探明程度仅为2 9 . 7 %, 是下步储量增长的重要潜力 区; 陆上以寻找构造 岩性的复合隐蔽油气藏为勘探重点, 针对不同层系采取不同勘探策略, 浅层以重新部署三维地震和 老资料处理发现新的含油区带, 中层开展老井复查、 实行滚动勘探发现新层新块, 深层开展有效储层研究、 寻找碳酸盐岩 油气藏。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 渤海湾盆地的储量将会出现新一轮增长高峰。 关键词 增长规律; 潜力分析; 储量; 渤海湾盆地 中图分类号 T E l 2 2 . 3 文献标识码 A Pa t t e r n a n d p o t e n t i a l o f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e r v e s g r o wt h i n t he Bo ha i Ba y Ba s i n Z ha i Zh o n g x i __. Ba i Zh e nr u i 1 . G r a d u a t e S c h o o l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 W u h a n , H u b e i 4 3 0 0 7 4 , Chi na ; 2 . S c h o o l o fE n e r g y R e s o u r c e s , Ch i na U n i v e r s i t y of G e o s c i e n c e s , B e l l i n g 1 0 0 0 8 3 , Chi na ; 3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f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P r o d u c t io n , S I N O P E C , B e ij i n g 1 0 0 0 8 3 , Ch i na Ab s t r a c t Bo h a i Ba y i s c u r r e n tly a l a r g e s c a l e p e rol i f e rou s b a s i n wi t h t h e l arg e s t pe t r o l e u m r e s e r v e s d i s c o v e r e d S O f ar i n C h i n a . I t h arb o r s t h r e e l arg e h y d r o c arb o n e n ri c h e d z o n e s t h e J i z h o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i n t h e w e s t , t h e Hu a n g h H a L i n q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i n the c e n t r al, a n d t h e J i y ang B o z h o n g L i a o h e d e p r e s s i o n i n the e a s t . B a s e d o n s t u d i e s o f n u me r o u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c a s e s a n d r e s e r v e s g r o w t h p a a e m and analy s i s o f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he s e p l a y s an d the i r g e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es, t hi s p a p e r e s t i ma t e s t h e p o t e n t i al o f res e r v e s i n Bo ha i Ba y ba s i n a nd p r e s e n t s c o rr e s p o n d i n g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tr a t e gie s . T h e o ff s h o re p a r t o f the b asi n h as a r a t i o n o f p rov e d r e s e r v e s t o O O I P as l o w as 2 9 . 7 % , the r e f o re s h a l l b e reg a r d e d as the i mpo r t an t f u t u r e t a r g e t f o r res e r v e g r o w t h; w h i l e for the o n s h o r e p a r t ,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h a l l a i m a t s u b tl e s t r u c t u r al l i tho l o gic a l c o m b i n a t i o n res e r v o i r s w i th d i ff e r e n t s tr a t e g i e s for d i f - f e r e n t s e rie s o f s t r a t a . I n the s h a l l o w p a r t, n e w 3- D se i s mi c a c q ui s i t i o n an d r e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o l d s e i s mi c da t a are t o b e p e r f o r me d t o di s c o v e r n e w p l a y s ; i n the mi d d l e p a r t, rev i e w o f o l d we l l s an d p r o g r e s s i v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a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wi ll b e c a r rie d o ut t o d e fin e ne w t a r g e t s ; wh i l e i n t h e de e p pa r t , d e t a i l e d res e r v o i r s t u d y wi ll b e p e r - f o rm e d t o l o o k for c arbo na t e r e s e rvo i r s . By d o i ng t hi s, i t i s c e rta i n tha t the Bo h a i Ba y b a s i n wi ll s e e a ne w r u n o f res e rve s g r o wt h i n th e n e ar f u t u r e . Ke y wo r d s g r o w t h p a t t e rn ;p o t e n t i al an a l y s i s ;r e s e rve s ;B o h a i Ba y B a s i n 1 地质特征 渤海湾盆地位于 中国东部 , 地跨渤海 及沿岸 收稿 日期 2 0 0 7 0 r 7 0 3 。 第一作者简介 翟中喜 1 9 6 3 一 , 男,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石油地质。 地区, 覆盖天津 、 北京 、 河北 、 河南和山东等省市部 分地区。沿北北东方 向展布, 包括华北平原 、 下辽 河平原和渤海海域 , 盆地面积 l 9 . 51 0 k m2 。渤 海湾位于中朝地 台的华北 台陷 , 北 为燕 山台褶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期 翟中喜,等 .渤海湾盆地石油储量增长规律及潜力分析 8 9 带,东为胶辽台隆,东南 为鲁西隆起,西为太行山 台隆,它是 一 个中、新生代和元古 ~ 古生代复合型 沉积盆地。盆地包括 “ 八坳二隆 ” ,分别是辽河坳 陷、冀中坳陷、黄骅坳陷、济阳坳 陷、昌潍 坳陷、临 清坳陷、渤中坳 陷、辽东湾坳 陷、沧 县隆起和 埕宁 隆起。其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即中、晚元古代 克拉通边缘拗拉槽 阶段,古生代克拉通阶段,中生 代挤压隆升剥蚀阶段,新生代裂谷 阶段 口。 。古近系 渤海湾盆地构造活动主要是断裂活动 ,新生代产生 了其他方位断裂,构成该盆地独特 的构造格局 旧 J 。 印支运动后,在太平洋板块俯 冲作用下,区域张扭 应力经过鲁西和燕山隆起之间的宽阔增张带时,边 界条件发生变化,渤中坳陷北部、辽河坳 陷和临清 坳陷呈北北东向狭长条带状展布 。州 ,盆地中部受鲁 西、燕山隆起阻挡作用,形成了东西长,南北窄的济 阳坳陷。同时,盆地叠加演化及动力学环境构成了 该盆地复式成盆系统,孕育了多个有效烃源岩发育 的黄金时期 ”“0 。因而,形成了油气富集的济阳、辽 河、冀中、黄骅、渤中等5个大型富油坳陷 旧J 。多期 断裂形成了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 ⋯ ,油气主要富集 在西部的冀中坳陷带、中部的黄骅 一 临清坳陷带、东 部的济阳 一 渤中 一 辽河坳陷带图1。, 2 勘探历程 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始于 1955年 ,1961年东 图1渤海湾盆地油气储量分布 F i g .1Oilandgasr eser vesdistributionintheBohaiBaybasin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9 0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第 2 9卷 注 表中数据来源于国土资源部 2 0 0 5年全国各油气田矿产探明储量表 。 营凹陷华 8井 获得工业油流 , 从此揭开 了该盆地 的油气勘探序幕。1 9 6 4年组织华北石油大会战 , 在济 阳、 黄骅 、 辽河 、 冀 中等坳 陷勘探工作全 面展 开。2 0世纪 6 0年代探 明了胜坨 、 东辛 、 孤岛 、 北大 港 、 大平房 、 黄金带 、 曙光 、 欢喜岭等大油 田; 7 0年 代发现了孤东 、 王官屯、 枣园、 任丘等油 田; 8 0年代 发现了埕 岛、 八面河 、 高尚堡 、 柳赞 、 马寨 等油 田; 9 0年代发现小洼 、 月海 、 冷家堡 、 张巨河 、 大芦湖等 油 田。 截止 2 0 0 5年底 , 该盆地探 明储量超过 11 0 。 t 的大油田有 2 5个 陆上 2 0个、 海域 5个 , 累计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1 1 1 . 3 51 0 。 t 表 1 。储量 主 要分布在新生界 , 占 8 8 . 4 %, 古生界 占 1 0 . 9 %, 中 生界只 占0 . 7 % 图 2 。 2 0 0 5年生产原油 6 3 9 1 . 6 31 0 t , 占全国当 年原油产量的 3 7 . 5 %。到 2 0 0 5年底 , 该盆地已累 计生产原油 1 7 0 9 6 2 . 9 21 0 t , 占全国累计原油产 量的 3 8 . 3 % 表 1 。 图2 渤海湾盆地各油田储量构成分布 F i g . 2 D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r e s e r v e s i n d i ff e r e n t o i l f i e l d s o ft h e Bo h a i B a y B a s i n 3 储量构成与分布 自1 9 6 3年上报储 量以来 , 到 2 0 0 5年底 , 渤海 湾盆地已发现油 田 2 4 5个油 田, 累计探 明石油地 质储量 1 1 1 . 3 51 0 。 t 。从 区域 分布看 , 济 阳坳 陷 6 8个油田, 储 量 4 6 . 1 01 0 t , 占4 1 . 4 %; 辽 河坳 陷 3 1 个油田, 储量 2 2 . 0 21 0 。 t , 占 1 9 . 8 %; 冀中 坳陷 4 3个油 田, 储量 9 . 5 61 0 。t , 占 8 . 6 %; 黄骅 坳陷 4 5个油田, 储量 1 1 . 1 31 0 。 t , 占 1 0 . 0 %; 东 濮 凹陷 2 1个油 田, 储量 5 . 6 51 0 。t , 占 5 . 1 %; 渤 海海域 3 7个油 田 区块 , 储量 1 6 . 9 01 0 t , 占 1 5 . 2 % 图 3 。 从储量发现年代来看 , 2 0世纪 6 0年代 , 盆地 勘探处于早期 阶段 , 发现 的储量以济 阳坳陷为主 , 黄骅坳陷 大港 区 为辅 , 储量分别 为 1 . 51 0 t 和 6 . 51 0 。 t ; 7 0年代华北大会战, 在冀 中坳陷 、 辽 河坳陷、 临清坳陷 东濮凹陷 取得重大突破 , 新增 图 3 渤海湾盆地石油探明储量区域分布 F i g . 3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r o v e d r e s e r v e s i n the o n s h o r e a n d o ffs h o r e pa r t s o f the Bo ha i Bay Ba s i n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期 翟中喜, 等. 渤海湾盆地石油储量增长规律及潜力分析 9 l 表2 渤海湾盆地原油探明地质储量分布 2 0 0 5年底 Ta b l e 2 Di s t b u fi o n o f p r o v e d OI P i n t h e Bo h a i Ba y Ba s i n b y t h e e n d of 2 0 0 5 1 0 t 层位 济阳 东濮 辽河 冀 中 黄骅 渤海海域 小计 比例 , % 明化镇 N m 3 2 6 3 7 l l l 0 8 l l 5 7 7 0 8 7 2 4 9 3 6 . 5 馆 陶组 N g 1 4 1 9 5 5 3 O 6 8 2 9 l 8 1 4 7 0 7 6 0 6 5 0 2 2 3 2 9 8 2 0 . 1 新生界 东营组 E d 2 2 4 3 9 5 2 3 4 l o 3 l 0 5 2 4 7 7 6 3 3 4 0 1 0 1 0 8 8 9 l 9 . 8 沙河街组 E s 2 6 6 5 0 8 5 6 4 4 6 1 4 l 7 3 0 2 5 8 5 4 4 6 2 9 l l l 7 5 6 5 4 8 5 8 5 4 9 . 3 孔店组 E k 3 4 l 3 6 1 6 2 7 5 2 l 3 l 5 5 0 2 . 8 中生界 K _T l 7 2 8 l 4 5 0 4 l 8 3 7 3 6 1 0 . 7 古生界 P l_ ∈ 2 l 7 2 9 3 9 8 l 2 5 4 9 7 2 4 8 3 5 l 2 l 3 4 8 l 0 . 9 合计 46 l 0 3 5 5 6 4 9 8 2 2 0 1 6 3 9 5 5 9 5 l l l 2 7 7 1 6 8 9 5 9 l l l 3 5 2 6 l 0 o . 0 石油地质储量 1 3 . 41 0 t , 济阳坳陷 、 黄骅坳 陷储 量稳步增长 , 新增石油地质储量 6 . 51 0 t ; 8 0年 代储量到达了增长高峰 , 济 阳、 辽河 、 冀中、 黄骅坳 陷和东濮 凹陷都有重大发现 , 此时, 全盆地 已累计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6 8 . 41 0 t , 占6 1 . 4 %; “ 九五” 到“ 十五” 期 间, 除济 阳、 辽河坳陷在 隐蔽油气藏取 得突破外 , 在渤海海域取得 了重大突破 , 十年 间渤 海海域共新增石油地质储量 1 4 . 61 0 t 图 4 。 从 目前探 明的储量 情况看 , 渤海湾 盆地石油 储量主要分布在新生界的古 近系孔店组 E k 、 沙 河街组 E s , , E s 、 东营组 E d 、 新近 系馆 陶 组 N g 和明化镇组 N m 5个含油体系。济阳坳 陷储量 主要分 布 在 N g和 , 占已发 现储 量 的 8 8 . 6 %; 冀中坳陷储 量主要分布在古生界 P 一∈ 和 , 占8 4 . 6 %; 黄骅坳 陷储量 主要分布 在新生 界 E |l} 一N m , 占9 5 . 7 %; 辽河坳 陷和东濮 凹陷储 量主要分 布在 , 分别 占 6 4 . 4 %和 9 9 . 9 %; 渤海 海域储量主要分布在 N g和 N m, 占 7 0 . 1 %。古生 界 占 已 探 明 储 量 1 0 . 9 %, 中 生 界 只 占 0 . 7 % 表 2 。 2 ● 毽 蜜 鞲 磐 糖 图4 渤海湾盆地陆上与海域探明储量分布 F i g . 4 D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o n s h o r e a n d o ff s h o r e p r o v e d r e s e r v e s i n t h e Bo hm Ba y Ba s i n 根据新一 轮全 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 渤海湾 盆地在我 国已有油气勘探开发 的 1 2个重点盆地 中位居第一位 , 石油远景资源量 2 7 4 . 91 0 t , 石 油地质资源量 1 8 4 . 61 0 t 9 5 %概率 、 2 2 4 . 1 1 0 t 5 0 %概率 、 2 7 4 . 91 0 t 5 %概率 , 期望值 2 2 4 . 61 0 。 t 。按层 系分布 新生界 1 9 9 . 51 0 。 t , 占8 8 . 8 %; 中生 界 5 . 41 0 t , 占 2 . 4 %; 古生 界 1 9 . 7 1 0。t ,占8 . 8 %。 4 石油储量增长规律 渤海湾盆地从 1 9 6 3年上报探明储量 以来 , 历 经 4 0多年勘探 , 根据其储量增长规律大致可分为 勘探早期阶段 、 全面勘 探 阶段 、 高速增长 阶段 、 稳 步增长阶段 、 加速增长阶段 图 5 。每个 时期 的 勘探 目标都有所不 同, 随着技术进 步和地质认识 的突破 , 保持了渤海湾盆地储量稳步快速增长。 1 2 0世纪 6 o年代初期为勘探早期 阶段。在 早期地质普查和地震勘探 的基础 上, 部署重点探 井 , 寻找 工业油 流井 。 自 1 9 6 2年 营 2井 获 日产 图5 渤海湾盆地主要坳 凹 陷探明石油储量增长 F i g . 5 Grow t h o f p rov e d r e s e rve s i n t h e ma i n d e p r e s s i o n s of t h e Bo h ai Ba y B asi n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第 2 9卷 5 0 0多立方米高产油流后 , 该盆地的济 阳、 黄骅、 辽 河、 冀中坳陷的油气勘探于 1 9 6 4年全面铺开 。该 阶段勘探重 点 以寻 找局部 高点为 目标 的构造 油 藏_ 】 , 主要研究断裂对构造的控制、 生储盖组合、 构造与含油气情况 。 2 1 9 6 5 --1 9 8 0年为全面勘探 阶段。通 过华 北石油大会 战, 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1 9 6 5年发现 东辛油 田, 1 9 6 8年发现 了孤 岛等大油 田; 1 9 7 2年 在辽河坳陷取 得突破 , 发现 了高升、 曙光 、 欢喜岭 等油 田; 1 9 7 5年 在冀 中坳 陷潜 山取 得 重 大 突 破_ 】 , 发现了当时 中国第一大潜 山油 田一任丘油 田 ; 1 9 7 7年在东濮凹陷突破, 发现了濮城、 马厂 等油 田; 1 9 7 9年渤海海域取得重要突破 , 发现了海 1 、 海 4 、 4 2 8 w等油 田 。此 阶段 仍 以寻找背斜 、 断背斜 、 断块 圈闭为主 , 在发 现大构造、 大潜 山逐 渐减少的情况下 , 提出了“ 精查三小 、 着 眼三大、 大 找三新” 的勘探原则 , “ 三小” 即小滚动背斜、 小断 块、 小潜山; “ 三大” 指大的不整合油藏、 大的地层 超覆油藏、 大的岩性尖灭油藏 ; “ 三新” 是新 区、 新 层 、 新类型。由于及时调 整勘探思路 , 储量出现 了 快速增长 , 1 0年间累计新增石油地质储量 2 0 . 3 1 0。t ,到 1 9 8 0年底 , 渤海湾盆地已累计探明石油地 质储量 2 8 . 41 0 。 t , 占该盆地总储量 的 2 4 . 9 6 %。 3 1 9 8 1 --1 9 9 0年 为储 量高速增 长阶段。2 0 世纪 8 0年代后期 , 浊积理论 的引进与应用 , 从理 论上解决 了一部分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性 的认识 问题 _ 1 , 在深化构造油藏勘探 的同时 , 兼探岩性 、 地层油气 藏 , 正式提 出非背斜油气藏 隐蔽油 气藏 勘探理论。通过油藏描述技术攻关研究 , 为 非背斜油气藏勘探提供了技术储备, 特别是地震、 钻井、 测井新技术的应用 , 为复杂类型油气藏勘探 提供了技术保障。此阶段在济阳坳陷、 辽河坳陷、 东濮凹陷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发现了许多亿吨级 的大油 田, 如 曙光、 欢 喜岭 、 孤 东、 埕 岛、 枣 园、 孤 岛、 渤南 、 八面河 等大油 田, 对该 盆地储量 出现快 速增长作 出了较大 的贡献。1 0年间共新增石油地 质储量 4 0 . 0 41 0 。 t , 占该盆地总储量的 4 0 . 0 %。 4 1 9 9 1 --2 0 0 0年为储量稳 步增长 阶段 。这 个 阶段在深化老 区勘探 的基础上 , 重点 寻找隐蔽 油气藏 , 拓展深层与浅层勘探 。研究表 明, 渤海湾 盆地是一个 巨型第三系陆相沉积的含有多种油气 类型 的 复 杂 盆 地 , 预 计 隐 蔽 油 气 藏 的储 量 占 6 0 % 一 7 0 %, 甚至更高 。老 区陆上储量稳步增 长的同时 , 渤海海域取得重大突破 , 先后发现 了绥 中3 6 1 、 蓬莱 1 9 3等亿吨级大油田。1 0年间共 新增石油地质储量 2 5 . 21 0 t , 其 中济 阳坳陷新 增 1 21 0 t , 占4 7 . 6 %; 辽河坳 陷新增 5 . 8 41 0 。 t , 占2 3 . 2 %。前 5年储量增长缓慢, 年均探明储 量只有 1 . 6 1 31 0 。 t ; 后 5年储量快速增长 , 年均 探 明储量达到 3 . 4 3 11 0 t 。 5 “ 十五” 为储量加速增长 阶段。“ 十五” 期 间 , 由于海湾局势 的动荡 , 国际油价高歌猛 进 , 我 国及时加强了石油安全战略部署。一方面加大勘 探投入 , 另一方 面加快勘探 节奏、 加强地 质研究。 随着高分辨三维地震 、 欠平衡钻井 、 声 电成像 与核 磁共振测井等新技术 的应用 , 地 质认 识得到 了进 一 步提高, 在浅层 、 浅海 和隐蔽油气藏勘探取得 了 重大突破 。通过技术攻关 , 揭示 了砂 、 砾岩隐蔽油 气藏群受 “ 断裂坡 折带 一低 位扇 ” 控 制 的成藏 规 律 _ 】 , 掀起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高潮。如济阳坳 陷“ 十五” 期 间新增石 油探 明储量 的 6 0 % 一7 0 % 属于隐蔽油气藏 。通过三维地震重新采集和老资 料重新处理 , 在老区发现 了许多有利 的含油 构造 和区带 。冀东南堡大油 田的发现 , 揭示 了浅 层与 浅海的巨大勘探潜 力。“ 十五” 以来 , 进一 步深化 老区勘探 , 通过理论 创新 和技 术进步 , 保 持 了陆 上储 量稳步 增长 的同 时 , 海 域储 量 开 始 加速 增 长 , 五年新增探 明石油储 量 8 . 3 81 0 。 t , 年 均增 1 . 68 1 0。t 5 勘探潜力分析 5 . 1资源基础 渤海湾 盆地 预测 石 油地 质 资 源 量 2 2 4 . 6 1 0。t ,其 中陆上 1 6 7 . 71 0 。 t , 海 域 5 6 . 91 0 。t 。 到 2 0 0 5年底 已累计探 明石油地质储量 1 1 1 . 3 5 1 0。t ,其 中陆上探 明 9 4 . 4 51 0 t , 海域 1 6 . 9 0 1 0。t ,探明程度分别为 5 6 . 3 % , 2 9 . 7 %。剩余石油 资源量陆上 7 3 . 2 51 0 t , 海域 5 0 . O 01 0 。 t , 海域 是未来勘探主要潜力区。从层位分布来看, 剩余 石油资源新生界 1 0 0 . 21 0 t , 中生界 4 . 71 0 。 t , 古生界 6 . 71 0 。 t , 主要潜力仍在新生界。 5 . 2 勘探潜力 渤海湾盆地过 去的勘探 目标主要是古 近系,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 期 翟中喜 , 等. 渤海湾盆地石油储量增长规律及潜力分析 针对新近系 的勘探工作较少 。长期 以来 , 有些 地 区对新近系基本形成 “ 钻井直下 、 录井不 录、 测 井 不测、 地震切掉” 的勘探思路 引, 忽视了其勘探的 重要性。翟光明院士提 出了渤海湾盆地的勘探策 略是“ 普查浅层、 滚动勘探开发古近系、 探索深 层” , 这里的浅层指的就是新近系 , 深层指 的是古 生界 。 1 新近系勘探潜力 。新近 系浅 层具有构造 面积大 、 幅度小 , 有形成大油气 田的条件 J 。首先 是具有良好的烃源岩条件, 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 以第三系为主 , 占8 8 . 8 2 %, 主要烃源岩是古近系, 但新近系储层物性好 , 在发生断裂运动 时, 油气沿 断层 向上运动 , 可能形成油气藏 ; 其次是具有有利 的储油条件 , 新 的构造运动导致 区域上 的垂直沉 降, 在断陷形成古地貌基础上, 新运动和差异压实 作用形成披覆背斜。虽然新 近系勘探潜力 巨大 , 但勘探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断层对油 气运移起主导作用 , 同时对油气起封堵作用 , 断层 的走向和延伸一定要准确 ; 披覆构造具有幅度小、 面积大的特点 , 地震资料识别难度大, 如果不注意 很容易漏掉; ②筛选的圈闭是否处于生油凹陷内 或有利的油气运移区带, 确定油气来源; ③披覆构 造的完整性与规模是决定油气聚集的重要条件, 如果规模小或后期破坏严重 , 很难形成储 量规模 ; ④不可忽视盖层研究, 没有良好的盖层就不可能 形成油气聚集 , 因此研 究盖层和研究烃 源岩一样 重要。 目前 , 新 近 系探 明石油 地 质储 量 2 9 . 6 1 0。t ,占总储量 2 6 . 6 %。坚信随着高分辨地震采 集技术的改进 , 浅层地震 品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 越 来越多的浅层圈闭构造面纱将会被揭开 。 2 古近系勘探 潜力。古 近系是渤 海湾盆地 石油资源主力区, 具有良好的烃源岩和储集条件。 截止 2 0 0 5年底 , 已累计探 明石油地质储量 6 8 . 9 1 0 。t ,占总储量 6 1 . 9 %。由于该盆地属于伸展型 裂谷盆地 , 断陷深 , 沉积厚度 大, 多数块断活 动造 成凹陷分割与发育性质不同H , 因而使得该盆地 地质情况复杂 , 勘探难 度大。各坳 陷勘探 实践证 实 , 在古 近系, 已经找到了背 斜、 断块、 滚 动背斜 、 构造断裂带、 岩性、 透镜体等多种油藏 。另外, 由于古近系湖盆较小, 从盆地边缘到湖盆中心, 发 育多种类型砂岩透镜体, 与构造圈闭配合共同形 成有利的含油气区带【 l 引, 如济阳的胜利村油田、 黄 骅的北大港构造带、 辽河的兴隆台油田等。近几 年发现 的石油储量 多为隐蔽油藏 , 并 以岩性 和复 杂断块油藏为主。由此, 有以下几点启示 ①理论 创新和技术进 步取得 了地质认识 的突破 , 发现 了 大量过去不曾认 识的油气藏 ; ②滚 动勘探开发是 老区寻找储量 的有效手段 , 利用勘探滚动、 开发兼 探,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广泛开展老井 复查 , 找到一大批新 层、 新块 , 为新增储量作 出了 重要贡献; ③由于其复杂性和隐蔽性, 勘探难度在 不断加大 , 现有 的技术很 难完全满足 复杂地 区油 气勘探 的需要 , 某种程度制约 了对油气藏 的认识 , 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 了广阔的空间。因此 , 古近 系应以滚 动 勘探 开 发 为主 , 仍 是未 来 增储 的主 力 区。 3 古生界 勘探潜力。渤海湾盆地碳 酸盐岩 内断层从多 , 下古生界与元古生界呈倾斜断块状 , 与第三系烃源岩直接接触 , 形成有利油气运 移通 道 , 古近系油源通 向下古生界碳酸盐岩 , 形成古潜 山油气藏[ 1 。历经 4 0多年 的勘探 , 发现 了任 丘、 桩西、 曙光、 大民屯等潜山碳酸盐岩油 田。由 于古生界地层埋藏深 , 储层 以碳酸盐岩 为主 , 储层 发育、 物性好, 一旦发现产量高。古生界勘探重点 应该寻找下列 3 种类型油藏 ①新生古储型, 由于 受印支、 燕 山运动的影响 , 渤海湾盆地下古生界和 中、 新元古界常呈倾斜断块状, 上覆的烃源岩通过 断层或直接接触, 使得生成的油气进入潜山, 形成 “ 新生古储” 型油气藏; ②古生古储型, 这类潜山的 形成与中生代强烈的构造变形有直接关系, 经过 多次构造运动与多期岩溶作用 , 产生裂缝、 溶洞型 储层, 形成“ 古生古储”型油气藏; ③上生下储型, 虽然这类储 层 目前在 渤海湾盆地发现 不多 , 但确 实是未来勘探的一个方向。按照 目前的资源评价 结果, 仍有7 . 6 1 0 。 t 剩余勘探石油资源量。重点 要研究储层分布、 储集性能 裂缝一 溶洞一孔隙 、 油气层识别技术、 工艺措施技术等。该盆地海相 碳酸盐岩分布广泛 , 但至今仍未取得重大突破, 是 下步寻找油气储量的有利区域 。 4 滩 海 及 海 域 勘 探 潜 力。渤 海 海 域 面 积 7. 7 1 0 ‘k m2 ,有效勘探 面积 5 . 71 0 ‘ k m ; 据最 新资源评价结果, 海域地质资源量4 1 . 8 41 0 。 一 7 1 . 4 0 1 0 t , 期望值 5 6 . 91 0 t 。到2 0 0 5年底, 累计 探 明 石 油 地 质 储 量 1 6 . 91 0 。t , 仅 探 明 2 9 . 7 % , 按 6 0 %探 明率 , 待探 明储 量高达 1 7 . 2 1 0 。t ,潜力 巨大。 由于 海域具有 “ 晚断 晚衰”的特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第 2 9卷 点 j , 生油岩系相对较晚、 排烃期也较晚。在晚期 断裂活动中, 有利 于油气 向凸起构造带 大量运移 和聚集 , 具有十分优越 的“ 凹中隆” 成藏条件 。近 几年海域及滩海勘探 成果突出 , 陆续 发现了超亿 吨级 的大 油 田, 如埕 岛、 曹妃 甸 1 11 、 曹 妃甸 1 1 2 、 渤中2 51 、 蓬莱 1 9 3 、 南堡等。滩海及海 域是未来勘探潜力区。 6 结论 1 随着地质认识 的提高和技术 的进步 , 不论 是新区还是老 区, 面临着许 多挑 战和机遇。从冀 东南堡油田的发现 , 告诉 我们即使勘探程度较 高 的老区、 小探区、 非常复杂 的新 区都有可能获得重 大发现和突破, 复合型的隐蔽油气藏是下步勘探 重点。 2 渤海湾盆地海域 资源探 明程度低 于陆上 资源探 明程 度 , 资源 探 明程 度分 别 为 2 9 . 7 %和 5 6 . 3 %, 海域勘探还处在勘探初期 , 陆上处在勘探 中期阶段 , 储量处于增长期。因此 , 滩海与海域是 东部老区下步勘探潜力区。 3 新近系构造面积大 、 幅度小 、 资源潜力大 , 过去部分地区“ 钻井直下、 录井不录、 测井不测 、 地 震切掉” 的勘探做法 , 导致大量油层漏失。应该重 新部署三维地震 和加强 老资料处理 , 发 现有利圈 闭 构造、 断块、 岩性 , 加快钻探工作, 寻找披覆 背斜。 4 针对古近系应加强地 质综合研究 , 全 面开 展老井复查 工作 , 实行滚动勘探 开发。在寻找遗 漏油层的基础上 , 发 现新层 、 新块 , 扩大勘探 成果 , 重点寻找隐蔽油气藏。 5 加大古生界 的勘探投入和勘探力度 , 通过 理论创新、 技术进步 , 寻找缝一洞发育的碳 酸盐岩 地层力争取得古生界勘探 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l 李国玉 , 吕鸣岗. 中国含油气 盆地 图集 第 二版 [ M] . 北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 2 0 0 2 . 5 99 8 2 粱生正 , 张以明. 渤 海湾盆地 油气地质与勘探 [ J ] . 中国石油勘 探 , 2 0 0 6 , l 1 2 l~ 7 3 李军, 王培. 渤海湾盆地构造格架及演化[ J ] . 石油与天然气地 质 , 1 9 9 8 , 1 9 1 6 36 7 4 贾志斌 , 田新琦. 渤海湾盆地 成因机 制与油气评价 [ J ] . 石油地 球物理勘探 , 2 0 0 3 , 3 8 1 6 2 6 6 5 张树林 , 费琪 , 叶加 仁 ,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