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重剂对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影响.pdf
第 4 O卷 第 3 期 2 0 1 2年 5月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PE TROLEUM DRI LLI NG TECHNI QUES Vo 1 . 4 0 NO . 3 M a y, 2 Ol 2 . _ 钻井完井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8 9 0 . 2 0 1 2 . 0 3 . 0 1 0 不 同加重剂对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王 琳, 林永学,杨小华, 蔡利山, 柴 龙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 究院, 北京 1 0 0 1 0 1 摘要 针对超高密度钻井液中加重剂用量大、 货源稀少、 价格昂贵, 或硬度较大、 磨损钻具、 具有毒性等问题, 选择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重晶石粉和 国外开发 的微锰粉 Mi c r o MAX为加 重剂 , 研 究了其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分别 用扫描 电镜和激光粒度仪 分析 了重晶石粉和微锰粉 的微观形 态和粒度 分布 , 并将其按 一定 比例 复配 为加 重剂 , 配 制出2 . 8 5 ~2 . 9 0 k g / L的超高密度钻井液, 高温老化后进行流变性、 滤失性和沉降稳定性的评价试验。试验结果 表明 纯度较高的重晶石粉能够配制 出具有良好流变性、 悬浮稳定性的超高密度钻井液, 且高温高压滤失量小; 用 重晶石粉和密度更高、 粒径较小的微锰粉复配加重, 高温老化后钻井液的黏度和动切力下降, 流变性有一定改善, 但高温高压滤失量增大。综合考虑钻井液性能、 经济性和 实用性, 建议用性价比相对较高的重晶石粉为加重剂。 用重晶石粉加重的 2 . 7 5 ~2 . 8 9 k g / L的超高密度钻井液在官深 1井三开井段进行了现场试验, 安全钻进约 7 4 5 m。 关键词 加重剂 重 晶石 加重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实验 室试 验 中图分类号 T E 2 5 4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8 9 0 2 0 1 2 0 3 0 0 4 8 0 6 Ef f e c t s o f W e i g ht i ng Ag e n t o n Ul t r a - Hi De ns i t y Dr i l l i n g Fl u i d’ S Pe r f o r ma n c e W a ng Li n, Li n Yo n g x ue , Yan g Xi a o hu a, Ca i Li s ha n, Ch a i Lo ng S i n o p e c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Be i j i n g, 1 0 0 1 0 1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I n v i e w o f s o me p r o b l e ms a b o u t we i g h t i n g a g e n t i n u l t r a - h i g h d e n s i t y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s u c h a s l a r g e d o s a g e , s c a r c e s u p p l y , e x p e n s i v e p r i c e s , h i g h h a r d n e s s , d r i l l i n g t o o l s we a r , t o x i c i t y, e t c ., we i g h t i n g a g e n t s , mo s t wi d e l y u s e d b a r i t e a n d M i c r o M a x d e v e l o p e d a b r o a d, we r e s e l e c t e d t o s t u d y t h e i r i n f l u e n c e o n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 S p r o p e r t i e s . Th e i r mi c r o s c o p i c s h a p e a n d s i z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w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e n t WO k i n d s o f u l t r a - h i g h d e n s i t y d r i l l i n g f 1 u i d 0 2 . 8 5 2 . 9 O k g / L w e r e p r e p a r e d wi t h b a r i t e a n d t h e mi x t u r e o f b a r i t e a n d M i c r o MAX a s we i g h t i n g ma t e r i a l s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i r r h e o l o g y, f i l t r a t i o n a n d s e d i me n t a t i o n s t a b i l i t y . Af t e r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a g i n g, t 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h i g h p u r i t y b a r i t e c a n ma k e u l t r a - h i g h d e n s i t y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wi t h g o o d r h e o l o g y, s u s p e n s i o n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l o w f i l t r a t i o n a t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p r e s s u r e . W h e r e a s t h e u l t r a - h i g h d e n s i t y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u s i n g mi x e d b a r i t e a n d M i c r o M AX o f h i g h e r d e n s i t y a n d s ma l l e r g r a i n s i z e a s we i g h t i n g a g e n t , s h o we d r e d u c t i o n i n v i s c o s i t y a n d d y n a mi c s h e a r f o r c e , i mp r o v e me n t i n r h e o l o g y, b u t i n c r e a s e d f i l t r a t i o n a t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 Ta k i n g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 e c o n o my a n d p r a c t i c a b i l i t y i n t o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i t i s s u g g e s t e d t h a t t h e c o s t e f f e c t i v e b a r i t e a l o n e b e u s e d a s we i g h t i n g a g e n t a s f a r a s p o s s i b l e . Th e u l t r a - h i g h d e n s i t y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b a s e d o n b a r i t e wi t h d e n s i t i e s o f 2 . 7 5 2 . 8 9 k g / L wa s t e s t e d i n W e l l Gu a n s h e n 1 i n Gu a n d u Ar e a . wh i c h wa s s a f e l y d r i l l e d f o r 7 4 5 m. Ke y wo r d s we i g h t i n g a g e n t ; b a r i t e ; we i g h t i n g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p r o p e r t y ; l a b o r a t o r y t e s t 1 概述 目前 , 密度 2 . 2 O k g / L左右的钻井液 的应用已 相当普遍 , 但密度大于 2 . 6 O k g / L的超高密度钻井 液的应用较少 , 多处于室内研究 阶段 ] 。因为密 收稿 丑期 2 0 1 卜1 O 一 1 8 ; 改回日期 2 0 1 2 0 4 1 6 。 作者简 介 王琳 1 9 7 O 一 , 女, 河北 吴桥 人 , 1 9 9 5年 毕业 于山东 大学化学与化 工学院有机合成专业, 2 0 0 4年 获中国科学 院物理化 学 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油 田化学剂的研 究工作 。 联系方式 0 1 0 8 4 9 8 8 2 0 2 , wa n g l i n . s r i p e s i n o p e c . c o r n 。 基金项 目 中国石化重点科技攻关项 目“ 官渡地区超 高密度钻 井 液技术研 究与应用” 编号 P 1 0 0 3 8 部分研 究 内容。 第 4 0卷第 3期 王琳 等. 不同加 重剂对超 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度大于 2 . 6 0 k g / L的超高密度 钻井液 中, 固体加重 剂的质量分数可达到 7 O 以上 , 体积分数也 达到 了 5 0 以 4 . 3 0 g / c m3 的重晶石粉计 , 固相粒子 的表 面润湿和吸附作用大幅度降低 了钻井液中的自由水 含量 , 使钻井液在深井高温高压条件下容易变稠 ; 加 重剂遇到地层水侵易沉降 , 导致钻井液流变性失控 , 维护困难 , 甚至卡死钻具_ 1 。研究表 明, 密度较高 的铁矿粉、 方铅矿粉和微锰粉等用于钻井液 中, 可使 其所占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减小 , 有利于降低超高 密度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E 1 2 - 1 4 ] 。铁矿粉密度 4 . 5 ~ 5 . 3 g / c m。 , 具有一定 的酸溶性 , 可应用于需进行酸 化的产层 ; 但铁矿粉 多具有磁性且硬 度较大 , 对 钻 具 、 钻头和钻井泵 的磨损严重 。方铅矿粉密度高达 7 . 4 ~7 . 7 g / c m。 , 曾在官 3井使用 ; 但该加重剂货源 少、 成 本 高, 且 毒性 较 大。微 锰 粉 Mi c r o MAX 是 2 0 0 4 年 国外开发 的一种高性能加重剂l_ 7 ] , 密度 4 . 8 g / c m3 , 为平均粒径 1 m的微球, 主要成分是四 氧化三锰 , 具有 自悬浮、 低增稠和低磨损的特点 , 在 北海 、 沙特等油 田的高温高压井 中已有应用 ; 但原料 来源少、 价格昂贵、 制备工艺 特殊 , 需与重 晶石配合 使用 。 重晶石以硫酸钡 B a S O 4 为主要成分 , 密度为 3 . 8 ~4 . 6 g / c m。 , 化学性质稳定 、 不溶 于水 和酸 、 无 磁性和毒性 , 且价格较低 , 是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钻井 液加重剂 。国外研究认为, 用重晶石粉加重 的钻井 液密度不超过 2 . 6 4 k g / L [ 9 ] 。为提高其加重 能力 , 科研人员从 2 0世纪 7 0年代l_ 1 7 ] 开始研究 重晶石的 表面改性 , 通过改性剂分子在重 晶石表 面的化学吸 附、 螯合及物理吸附等作用 , 增大重 晶石表面 的电动 电势 , 提高亲水性 和悬浮稳定 性。但由于超高密度 钻井液中加重剂的用量非常大 , 表面改性 的重 晶石 难以满足现场实施 , 限制 了其在超高密度钻井 中的 推广应用。 笔者采用 2种不同密度、 不 同粒径分布且未经 表面改性的重晶石 , 以重晶石粉加重和重 晶石粉与 微锰粉复合加重 2种方式分别配制 出 2 . 8 5 ~2 . 9 0 k g / L的超高密度钻井液 , 研究 了加重剂对钻井液性 能的影响。 2 室内试验 2 .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 材料 。重 晶石 粉 A, 产地 贵州 , 密 度 4 . 3 4 g / c m。 ; 重晶石粉 B, 产地四川 , 密度 4 . 3 2 g / c ms ; 微 锰粉 , 商 品 号 Mi c r o MAX, 产 地 挪 威 , 密 度 4 . 8 0 g / c m3 ; 分散剂 S MS 一 1 9 、 降滤失剂 S ML 一 4 , 自行研 制; 辅助降滤失剂 S MS - P 、 防塌剂 S MS - T 、 p H调节 剂、 高温稳定剂 S MS - C 、 氯化钠等 , 均为工业产品。 2 仪器 。G S L - 1 0 1 B L激光颗粒分布测量仪 、 J E OL J B M- 6 7 0 0 F扫描 电镜 、 六速旋 转黏度计 、 中 压滤失仪 、 高温高压滤失仪、 密度计 、 高温滚子炉。 2 . 2 试验方法 2 . 2 . 1 加 重剂 粒度 分析 将少量加 重剂置 于 0 . 6 六偏磷 酸钠 水溶 液 中, 超声分散 5 mi n , 用 GS L 一 1 0 1 B L激光颗粒分布 仪测量其粒度分布。 2 . 2 . 2 超高密度钻井液配制 钻井液配方为 0 . 8 5 膨润土2 . O 0 降滤失 剂 S ML 一 4 2 . O 0 分散剂 S MS - 1 9 1 . 5 O 辅助降 滤失剂 S MS P1 . 2 0 防塌剂 S MS T1 . 0 0 p H调节剂0 . 2 0 S MS S P 加重剂。 配制方法 在搅拌条件下 , 向预水化 的膨润土浆 中依次加入降 滤失 剂 S ML一 4 、 辅 助 降 滤 失剂 S MS P 、 分 散剂 S MS - 1 9 、 防塌剂 S MS T, 以及 p H 调节剂 、 高温稳 定剂 S MS _ C 、 氯化钠 盐水钻井液 , 搅拌均匀后, 缓 慢加人适量 的加重剂 , 在 1 0 0 0 0 r / rai n下高速搅拌 2 0 mi n , 配制成密度 为 2 . 8 5 ~2 . 9 0 k g / L的超高密 度钻井液。 2 . 2 . 3 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测试 用六速旋转黏度计测量所配制超高密度钻井液 的流变性能 3 O ~3 5℃温度下测量常温性能, 4 5 ~ 5 O℃温度 下测量 1 2 0℃ 或 1 5 0℃ 温 度下热 滚 l 6 h 后的性能, 在 3 . 5 MP a 、 1 2 0℃ 或 1 5 0℃ 条件 下测量高温高压滤失量。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 . 1 加重 剂分 析 3 . 1 . 1 微观形态观察 图 1为重晶石粉 A和微锰粉 Mi c r o MAX的微 观形 态 。 从 图 l 可以看出 , 重晶石粉颗粒大小不一 , 形状 极不规则 ; 锰矿粉 Mi c r o MAX颗粒较细, 呈球形。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一 一 a 重晶石粉A b 锰 矿 g Mi c r o MA X 图 1 重晶石粉 A和微锰粉 Mi c r o MA X的微观形态 Fi g .1 S EM of Ba r i t e A a n d M i c r oMAX’ s mi c r o s t r uc t u r e 3 . 1 . 2 粒度 分析 图 2 一图 4为重 晶石粉 A、 重晶石粉 B和微锰 粉 Mi c r o MAX的粒度分布曲线。 图 2 重晶石粉 A粒度分布 曲线 Fi g. 2 Pa r t i c l e s i z e d i s t r i b ut i o n c ur v e o f Bar i t e A ⋯ . ’ 7 l L _ _ r 一 。 1 I 叠 图 3 重晶石粉 B粒度分布 曲线 Fi g . 3 Par t i c l e s i z e di s t r i bu t i o n c u r ve o f Bar i t e B 妊 嘶 培 嘴 梧 嘴 图 4 微锰粉 Mi c r o MA X粒度分布 曲线 Fi g . 4 Pa r t i c l e s i ze d i s t r i b ut i o n of M i c r oMAX 由图 2 一图 4可知 , 微锰粉 Mi c r o MAX的粒径 比重晶石粉小很多, 且粒度分布窄。重晶石粉 A的 D∞ 和 D。 。 值分别为 3 7 . 7和 8 7 . 7 t z m, 重晶石粉 B的 D∞和 D。 。 值 分 别 为 1 0 . 8和 4 4 . 9 m, 微 锰 粉 Mi c r o MAX的 D5 0 和 D9 o 值分别 为 2 . 4和 4 . 1 m。 2 种重 晶石粉 的粒度分布也有较大差别 重晶石粉 A中粒径小于 1 0 m 的颗粒有 6 . 6 , 1 0 ~3 7 m 的颗粒有 4 2 . 4 , 比表面积 9 J O . 3 c m。 / g ; 重晶石粉 B中粒径 小于 1 0 m 的粒子 较多 , 达 到 3 9 . 8 , 1 0 3 7 m 的 颗粒 有 4 5 . 7 , 比表 面 积 2 4 2 2 . 0 C m / g ; 微锰粉 Mi c r o MAX的粒度分布较窄, 颗粒尺 寸为 1 . 0 ~5 . 0 m, 比表面积为6 7 0 0 . 0 c m。 / g , 为 超细颗粒 。 3 . 2 加重剂对各种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3 . 2 . 1 不 同粒度分布重晶石粉的影响 用相同质量的重晶石粉 A和重 晶石粉 B 均为 1 2 3 4 g 分别对上述配方的超高密度钻井液进行加 重 , 考察不 同密度及粒度分布 的重 晶石粉对超高密 度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 1 。 从表 1可以看 出, 质量相 同的 2种重 晶石粉配 制 的超高密度钻井液 的密度不相 同, 流变参数有较 大差别 。用重 晶石粉 A配制的钻井液密度稍高, 流 表 1 不 同重 晶石粉对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Ta bl e 1 Ef f e c t o f di f f e r e nt ba r i t e s o n u l t r a - hi gh d e n s i t y dr i l l i ng flu i d pr o pe r t i es 注 表 中“ ” 表示用六速黏度计测不 出数据 。下表同 。 5 2 9 6 3 O 梧 将 第 4 O卷第3期 王琳等. 不同加重剂对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动性好 , 老化后 声 3 0 0读数为 1 7 3 ; 用重 晶石粉 B配 制的钻井液密度稍低 , 黏度更大, 老化后 3 0 0读数 为 2 1 4 。从 3 . 1 . 2中对 2种重 晶石粉粒度分布的分 析可知 , 重晶石 粉 B中较细的颗粒 占多数 , 比表面 积更大 , 对 自由水的吸附更多 , 黏度效应越强 ; 而重 晶石粉 A 中粒径大的颗粒数较多 , 加之密度 稍高, 有利于配制流变性更好的超高密度钻井液。 3 . 2 . 2 复合加重剂对淡水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用微锰粉 Mi c r o MAX和重 晶石粉 A组成复合 加重剂配制超高密度钻井液 , 分别在 1 2 0和 1 5 0口 C 温度下老化 1 6 h , 考察 不 同复 配 比例 质量 比, 下 同 的加重剂对淡水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试 验结果见表 2 。 从表 2可以看 出, 加重剂中复配密度较高、 粒度 较小的微锰粉 Mi c r o MAX后 , 所配制的超高密度钻 井液流变性明显改善 , 钻井液老化前后 的黏度和切 力均大幅度降低 , 复配 1 O 微锰粉后 , 1 2 0℃老化后 钻井液 3 o 0读数由 1 7 3降为 1 6 4 , 继续增大复配 比 例至 2 0 9 / 6 、 4 O 9 / 6 , 3 0 0读数降为 1 3 6 、 1 0 7 , 可见加重 剂中微锰粉 Mi c r o MAX量越 大, 黏度降低越 明显。 由重晶石 粉和 Mi c r o MAX的微观 形态 图片可知 , 在重 晶石粉 中掺人微锰 粉 , 就像在 有棱 角的粗颗 粒之间填 充 了球 形 的滚 珠 , 减 小 了固相颗 粒之 间 的摩擦 , 使体系的黏度 和切力 下降 , 改善 了超 高密 度钻井液 的流变性 。 试验 中发 现, 复 配 2 0 微锰 粉 Mi c r o MAX的 钻井液在 1 5 0℃老化 1 6 h后 , 老化罐 内的钻井液无 沉降, 但插入玻璃棒不 倾倒 , 表 现为整体静结构力 强 , 经搅拌后钻井液 的流动性很好 , 继续静置 4 8 h , 其悬浮稳定性和流动性仍 良好 。进一步增大微锰粉 Mi c r o MA X的比例 , 这种静结构增强 的现象更加 明 显, 但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另外, 随着微锰粉 Mi c r o MAX量 的增大 , 超高密度钻井液的中压失水 量和高温高压失水量也不断增大 , 原 因可能是体系 中小粒径 的微锰粉 Mi c r o MAX颗粒越 多比表面积 越大 , 对处理剂的吸附量也越大 , 造成体系液相中有 效处理剂的量减少, 降滤失效果变差 。 表 2 不同配比复合加重剂对淡水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Ta bl e 2 Ef f e c t o f mi x e d we i g ht i ng a g e nt i n v a r i o u s r a t i o s o n ul t r a - hi g h de ns i t y f r e s h wa t e r d r i l l i ng f l ui d p r o p e r t i e s 热滚 前 1 2 O℃ / 1 6 h 1 5 0℃/ 1 6 h 3 . 2 . 3 复合 加重 剂对 盐水 钻 井液 性 能的影 响 在重 晶石粉 A和微锰粉 Mi c r o MAX复合加重 配制 的超高密度钻井液 中, 加人 5 氯化钠 , 在 1 2 0 。 C温度下老化滚动 1 6 h后测定其密度 、 流变性和滤 失量 , 考察其对盐污染的敏感性 , 结果见表 3 。 由表 3可知, 不论是用重 晶石粉加重, 还是用重 晶石粉和微锰粉 Mi c r o MA X复合加重 , 加入 5 氯化 钠的超高密度钻井液与表 2中不加盐 的超高密度钻 井液相 比, 其黏度和切力均增大, 滤失量增加。分析 认为 , 这是因为在密度达到 2 . 8 0 / L以上的钻井液 中, 固相加重剂的质量分数 占到 8 0 以上, 巨大的固 相粒子比表面积通过润湿和吸附作用使体系 中的 自 由水含量大幅度减少; 而氯化钠在体系中溶解形成离 子 , 争夺润湿固相的 自由水, 使 固相粒子表面 的水化 膜减少或破坏 , 增大了固相粒子间的摩擦力 , 造成黏 度和切力增大。仅用重晶石粉加重时, 加人氯化钠后 的超高密度钻井液其高温高压滤失量与淡水钻井液 相 比增大不明显, 表明该钻井液有一定的抗盐性能 ; 但是用重晶石粉和微锰粉 Mi c r o MA X复合加重后的 钻井液, 加入氯化钠后其高温高压滤失量显著增大, 表明钻井液采用复合加重剂时的抗盐污染能力较弱。 5 O 4 2 1 3 1 6 6 一 一 “ 一 孔一 珀 O O OO 5 OO O O “ 一 一 弘 明 4 8 4 8 O 2 8 4 4 乱 一 一 ∞ ∞ ∞~ 趵 ∞ ∞一 趵 明 2 2 22 2 22 2 2 热 ∞ 热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表 3 不同配比复合加重剂对盐水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T a b l e 3 E f f e c t o f mi x e d w e i g h t i n g a g e n t s i n v a r i o u s r a t i o s o n u l t r a - h i gh d e n s i t y b r i n e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p r o p e r t i e s 。 A 钻井 k g L 箸 m L 寰 石 粉 的 复 配 比 例 ⋯ ⋯ ⋯ 滤 失 /m L 六 速 黏 度 计 读 数 3 . 3 加重剂经济性评价 在超高密度钻井液 的现场应用 中, 加重剂 的用 量非常大 , 其价格 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钻井液 成本 。 以 目前加重剂的市场价格 重 晶石粉 A 1 0 0 0元/ t , 微锰粉 Mi c r o MA X 1 4 0 0 0元/ t 计算 配制 1 m。 超 高密度钻井液时加重剂大约的成本 , 结果见图 5 。 25 00 0 2 O 0 00 1 1 5 0 00 幡 1 0 0 00 量5 0 0 0 O 1 0 0 9 1 8 2 6 4 0 1 0 萤 晶石粉A 与Mi c r o MA X的复配 比例 图 5 配制 1 m3 密度为 2 . 8 0 k g / L的钻井液的加重剂成 本 F i g . 5 T h e c ost o f w e i ght i n g a g e n t i n 1 m 3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p 2 . 8 0 k g / L 由图 5 可知 , 随着加重剂中微锰粉加量的增大 , 配制 1 m。 超高密度钻井液 的加重剂 的成本大幅度 上升 。按钻井液用量为 1 0 0 0 m3计算 , 较之“ 重 晶 石粉 微锰粉 ----8 2 ” 的加重方式 , 只采用重晶石粉 加重可节约资金 5 5 0万元。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优选高纯度 的重晶石粉作 为加重剂 , 与重晶石粉与微锰粉复配作为加重剂相 比可节约大量资金 。考虑加重剂的性价 比, 最终确 定用纯度高的重晶石粉作为加重剂 , 配制成流变性 和沉降稳定性 良好的超高密度钻井液 , 以满足超高 压地层的钻井施工。 4 现场试验效果 以重晶石粉为加重剂的超高密度钻井液在 中国 石化重点探井官深 1 井三开井段进行 了现场应 用 。从该 井 井 深 2 8 6 7 . 0 0 m 处 以 密 度 2 . 4 5 k g / L的钻井液替换井筒 中 1 - 7 0 k g / L的钻井液进 行三开钻进 , 井深 2 9 1 2 . 8 0 m 嘉陵江组 2段 钻遇 含气层 , 将钻井液密度提高至 2 . 5 5 k g / [ 压稳。井 深2 9 5 5 . 4 2 m钻遇超高压流体层, 用 2 . 8 5 k g / L储 备浆循环压井 , 并逐 步将钻井 液 出 口密 度提 高至 2 . 8 5 k g / L恢复钻进 , 钻进过程 中钻井液密度最高 达到 2 . 8 9 k g / L。整个压井过程耗时 1 1 6 h , 在此期 间未 发现 超高 密 度钻 井 液有 沉 降 现象 。在井 深 3 2 0 0 . O 0 1 2 2 的钻井液性能为 密度 2 . 8 0 k g / L, 漏斗 黏度 1 5 3 S , A P I 滤失量 1 . 2 mL, 高温高压 滤失量 4 . 8 mL。在 中完井深 3 7 0 0 . 0 0 I T I 电测时仪 器顺利 到底 , 无阻卡现象 , 测井作业期间钻井液性能稳定, 无沉降。用密度为 2 . 7 5 ~2 . 8 9 k g / L的钻井液安全 钻进约 7 4 5 I T I , 创造 了超高密度钻井液安全钻进时 间最长、 钻进进尺最大的国内纪录。 钻进过程 中不同井段的钻井液性能见表 4 。 表 4 官深 1井三开钻井液性能 Ta b l e 4 Dr i l l i n g f l ui d pr o pe r t i e s a t di f f e r e nt d e pt h o f t h e t hi r d s pu d s ect i on i n W e l l Gua ns he n 1 榭m k s 嘉 H 值 2 . 8 5 3 2 4 1 . 6 2 . 8 5 2 6 7 1 . 0 2 . 8 O 1 5 3 l _ 2 2 . 7 8 1 0 8 1 . 2 2 . 7 7 1 4 2 1 . 2 8 . 0 9 . 5 9 . 0 l 1 . O 4 . 8 1 0. 0 8 . 0 1 0 . O 9 . O 1 O. O 5 结论与建议 1 在保证钻井液悬浮稳定性 的情况下 , 用密度 高 、 大粒径数 目较多的重 晶石粉为加重剂配制 的超 高密度钻井液黏度更低, 流变性能更好。 2 采 用 重 晶 石 粉 能 够 配 制 出 密 度 高 达 2 . 9 0 k g / L, 具有 良好流动性 、 悬浮稳定性 和抗盐能 力的超高密度钻井液, 且其高温高压滤失量较低 , 能 够满足官渡地区超高压地层钻井施工的需求 。 第4 O卷第 3 期 王琳等. 不同加重剂对超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5 3 3 重晶石粉与微锰粉 Mi c r o MA X复配组成加 重剂 , 能够改善超高密度钻井液的流变性 , 随着 Mi c r o MAX加量的增大 , 高温老化后 的钻井液静结构 增强 、 高温高压滤失 量增大 、 抗盐能力变差 , 但其机 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现场应用中, 选用加重剂时既要考虑超高密 度钻井液性能的要求 , 又要注意来源广、 经济实惠; 采用复合加重剂时也要综合考虑钻井液性 能、 经济 性和实用性。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参考文献 Re f e r e n c e s 刘永福. 高密度钻井液的技术难点及其应用E J ] . 探矿工程 岩 土钻掘工程 , 2 0 0 7 , 3 4 5 4 7 4 9 . Li u Yo n g f u .Te c h no l o g i c a l d i f f i c u l t i e s a n d a pp l i c a t io n o f high d e n s i t y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 J ] . E x p l o r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R o c k&S o i l Dr i l l i ng a n d Tu n ne l i n g, 2 0 0 7, 3 4 5 4 7 4 9 . 刘常旭 , 张茂奎 , 王平全 , 等 . 国内外高密 度水基钻 井液体 系研 究现状[ J ] . 西部探矿工程, 2 0 0 6 , 1 8 5 1 3 9 1 4 0 . Li u Ch a n g x u, Zh a ng Ma o k u i , Wa n g Pi n g q u a n, e t a 1 . R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o f h i g h - d e n s i t y wa t e r - b a s e d d r il l i n g f l u i d s y s t e m[ J ] . W e s t Ch i n a Ex p l o r a t io n En g i ne e r i n g, 2 0 0 6, 1 8 5 1 3 9 1 4 0 . 张斌 , 卢虎 , 王秀平 , 等. 克拉 4井超高密 度钻井液 现场应用 技 术口] . 钻井液与完井液 , 2 0 0 7 , 2 4 5 2 2 2 5 . Zh a n g Bi n, Lu Hu, W a n g Xi u ping, e t a 1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u l t r a - h ig h d e n s i t y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i n We l l K e l a 4 [ J ] .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Co mp l e t i o n Fl u i d, 2 0 0 7, 2 4 5 2 2 2 5 . E z e l l R, Ha r r i s o n D J . De s i g n o f i mp r o v e d h i g h - d e n s i t y , t h e r m a l l y - s t a b l e d r il l i n f l u i d f o r H T H P a p p l i c a t io n s [ R] . S P E 11 5 5 3 7. 2 0 0 8 . Gr e g o i r e M, Ho d d e r M, P e n g S h u a n g j i u , e t a 1 . S u c c e s s f u l d r i l l i n g o f a de v i a t e d. u l t r a _ HTHP we l l us i n g a mi c r o n i s e d ba r i t e f l u i d [ R] . S P E l 1 9 5 6 7 , 2 0 0 9 . C a r b a j a l D, B u r r e s s C, S h u mwa y B, e t a 1 . Co mb i n i n g p r o v 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