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特征.pdf
第 2 7卷第 2期 2 0 0 6年 3月 石 油 学 报 ACTA PETROLEI SI NI CA Vo I . 2 7 NO . 2 M a r . 2 0 06 文 章 编 号 0 2 5 3 2 6 9 7 2 0 0 6 0 2 0 0 1 1 0 5 渤海海域古近 系隐蔽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特征 项 华 徐长贵h 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3 0 0 4 5 2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 0 0 0 8 3 摘要 运用适合 于陆相地层分析 的高分 辨率层序地层 学理论分析 了渤海 海域 古近 系层序地 层学特征。在 渤海古近系可划分 出4个 长期基准面旋 回和 1 1个 中期基 准面旋回。渤海海域古近 系隐蔽油气藏成 藏要素 与层 序地层格 架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长期基 准面旋 回上升至下降的转换位置是优质烃源岩发育 的位置 , 中期基准面旋 回的上升半旋 回早期和 下降半旋 回 的晚期是砂体 发育 的位置 , 中期层序 界面与层序界 面附近 的砂体是 油气运移 的 良好通道 , 与长期活动 的断层一起构成 了渤海复 杂的油气运移 输导体 系。渤 海 海域 古近 系有 6种隐蔽油气藏类 型, 不 同类 型的隐蔽 油气藏在层序 中出现的位置可 以预测 的。以 J Z A 气藏为例 , 简要分析 了层 序 地层学在 隐蔽油气藏勘探 中的应用 。 关键词 渤海海域 ; 古近 系; 隐蔽油气藏; 成藏要素 ; 层序地 层学 中图分类 号T E 1 1 1 . 3 文献标识码 A 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i c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u bt l e o i l g a s po o l i n t h e Pa l a e o g e ne o f Bo h a i S e a a r e a Xi a ng H u a ’ Xu Cha ngg ui ’ 1 .Ti a n j i n Te c h n i c a l De p a r t me n t , CNOOC,Ti a n j i n 3 0 0 4 5 2,Ch i n a; 2 .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Ge o s c i e n c e s ,Be i 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e s e qu e n c e s t r a t i gr a phi c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e Pal a e o ge n e i n Boha i Se a a r e a we r e a n al y z e d by t he hi gh - r e s ol u t i on s e q u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t h e o r y . Th e P a l a e o g e n e i n Bo h a i S e a a r e a c a n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l a r g e s c a l e c y c l e s LS Ca n d e l e v e n mi d d l e s c a l e c y c l e s M S C .Th e r e i s a c l o s e r e l a t i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f r a me wo r k a n d t h e p o o l f o r mi n g e l e me n t s o f t h e s u b t l e o i l- g a s p o o l i n t h e P a la e o g e n e o f B o h a i S e a a r e a .Th e t r a n s i t i o n p o i n t f r o m t h e b a s e l e v e l r i s i n g c y c l e BL RCt o t h e b a s e l e v e l f a l l i n g c y c l e BLF Ci s t h e l o c a t i o n f o r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o u r c e r o c k .Th e l o we r p a r t o f t h e B LRC a n d t h e u p p e r p a r t o f t h e B LF C a r e t h e de v e l op me nt l oc a t ions of s an ds t one .The M SC bou n da r y a n d t he s a nd bo dy ne a r t he bou nd a r y a r e t he g oo d pa t hway s f or hy dr o c a r b o n mi g r at i o n,whi c h c ons t i t ut e s t he c o mpl e x hy dr oc a r bo n mi g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c ombi n at i o n wi t h t he l on g- a c t i ve f a ul t s y s t e ms . Th e r e ar e s i x ki nds of su bt l e o i l g as po ol i n t he Pa l a e o ge ne of Boh a i Se a a r e a . The s e po ol s a pp e a r e d i n t he s e qu e nc e f r a m e wor k ma y b e p r e d i c a t e d.Th e J Z A Ga s P o o I i s t a k e n a s a n e x a mp l e t O b r i e f l y i l l u mi n a t e t h e 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a n a l y s i s a p p l i e d t O t h e e x p l o r at i o n for s u bt l e o i l - g as p o o1 . Ke y wo r d sBoh a i Se a a r e a;Pa l a e oge ne;s ubt l e o i l ga s po ol ;p oo l f or m i n g e l e me nt ss e q fie n c e s t r a t i gr a ph y 渤 海海域 是一 个 复 杂 的断 陷 盆 地 , 近 1 0年 来 , 渤 海海域 在新 近系浅 层 勘探 中取 得 了 丰硕 的成 果 , 但 随 着浅层 勘探程 度 的增加 , 勘探 难度 逐渐增 大 , 渤海要 保 持储量 和产 量 的稳 步 增 长 , 深 部勘 探 和 隐 蔽 油气 藏 勘 探将是 渤海 油气 储 量 接替 的重 要 勘探 领 域 。近几 年 , 通过攻关研究, 厘定了渤海海域层序地层格架, 分析了 渤海海域层序地层格架与成藏要素之间的关 系, 在 隐 蔽油气 藏勘 探上 取得 了一些 重要 的成果 。 根据 A. I . L e v o r s e n对隐蔽油气藏的定义[ 1 ] , 隐蔽 油气藏 的含 义主要 是泛 指在 油气勘 探上 难 以识别 和难 以发现 的油 气藏 , 并非 专 指 非 背 斜 或 地层 岩 性 类 油气 藏 , 但是本文所指的隐蔽油气藏是以地层或岩性作为 主控 因素形 成 的油气 藏 。 1 区域 地质概况 渤海海 域 矿区位 于 渤 海 湾 含 油气 盆 地 东 部 , 是 渤 海湾含油气盆地 的组成部分 , 是一个 以新生代为主要 成盆期 的陆相裂谷盆地。矿区北 、 西 、 南分别与陆上 的 辽河 、 大港 、 冀 东 、 胜 利 油 田相 接 , 面 积 约 为 7 . 31 0 k m 。渤海海域勘探 矿区内发育 辽西、 辽 中、 辽 东、 秦 基金项 目 国家“ 十五” 重 大科技攻关项 目 编号 2 0 0 3 B A6 1 3 A0 5 部分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项华 , 男, 1 9 6 3年 1 1月生 , 1 9 8 4年毕业 于江汉石油学院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 事层序地层学 、 沉积学与盆地 分析及勘探管理工作。 E - ma i l x i a n g h u a c n o o c . c o rn. e n 维普资讯 南 、 渤 l 渤 、 , 凸、 越河 l l 埭卅 l 池 件 j 恺 歧 和 蛙 I j 凹 凹阶 l啊 辽 、 匿尔 、 秦 柯、 臼 坨 , 渤 采 脯 渤南 , 莱北 、 沙龟 m 埕 北等 i ” I 赶 州隔 构 成渤海海域 帛 。 l U 的构造杼 , 局 『 目I ’ 囤 I 海海域 域位置 2 占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懒悔 拙 } 蛾枉旃 三纪构造檀 化中 _垃育 r 6 1 、 较 k的 区域性 性音而戚 局 . 彳 E 地 硅 刹I fi f 七相 十地震 标准 l r 、r . T I 、 I ’. 巾 1 1为前第 三 系基底 水 蠼台 而】 、r 为 沙 沙之 J l 不 台 T、 c 为沙 二 沙 三之 闸的 小忭 台 、 1 、 求营组 与馆陶纽 之l I ; _] 的 水悭 面 为较 大的 构造运 动 j 关 的 , F 柩合 . 山此将渤 拇拇域 古近 系 划分为 4 t长 期 准 而旋 同 相 当于 一掘 序 . 分 j } 】J 是东 营组 层 序 f L S CI , L S C L g e s c a L e c y e k ,沙一沙 二 序 【 一 S C 2 、 沙三 序 I S C . 3 I 抄I 一扎J 层序 』 4 , 苣们} ’ 别与盆地 裂隔 I辑 n幕 裂后 热饥降 阶I 鼙m& Ⅲ棒相对 f 、 。4个 K期 肇准 而 旋 川且 自立 I、几 个特 点 ①4 1 、 旋 的划 分标 志娃 分 布稳定 的l x域 小褴 台 或 与之 对应的整 台而 . Ⅱ l I 1 、 T ⋯T 、 T、 T . 这些 l 酊比较辑 易追踪稍I 对比 , 并 比较 存易建 相 列等时 的 地层 格架 ②每 个长期肇 准而桂同都 反映了湖 稚妓 - 陷r 『 】 ‘ 十完整的萆 准 _自 【 升降旋 .每 个臣期基准 而旋 刨罐本都 有浅 水一 深 水 浅水 的完 睦旋 叫 不 定 表 肌为粗细粗 , , 日发 育 窿 和 存 程度 很不 相同一 不同的 凹 &J 创桀 准 旋回具 柑良好 佝刘比关系 。c 根据钻 J I 、 -删 、 地 震 悱 、 古 物 等谨料 . 4十 K 鲻 坫 曲旋回 中叉 【 I 进 一 步姒州 I - l l十一 t 奶磕 准而 旋 凹 柑当十域 序 2 llI - l _ 一皿 Ⅱ l 一 山儿 _ ~ t 一 -- 山r r ● ● l I 镕 - i ● l l J I _ - l 日 - I f - J l 二 Ⅲ 一 J l ● J l ⋯JI i 图 2渤 海海域 古 近 序 地层 综合 分析 F 2 e qu c n c e s l r a l i g r ap h i e ⋯l v ● r P a l ⋯ i n Bn h a i ⋯ a 3隐蔽 油气藏 成减要 素与层 序格 架的 关 系 隐蔽油 气藏 宵几个啦要 的成藏要 索. 生 侍 、 盖 、 运 移的发 育醍其时牵 配置 与 序地 层格 架 有钎切 兕系 . 序地 格架 内 , 这 要 素艘 配置 ∈ 系是有 规律口 0. 足 以琐测 的 日前 层序地层 分析已经 成为陆相盆 地 I - 隐蔽 气藏 勘探 的关键 技 水之 . r 卜园陆 锕盆 地 r f I 自许 多勘探 成功 的实例 3 . 1 烃原岩与层 序地层格 架的关 系 序怡架 密集段 的分柑决 定 丁有效 烃 岩 的纵 向分布和横 向展布 以膻 储盖组 合 武 庄渤海海 域 这 样的湖棚 层序中 . 由 于其 陷规 模小 、 沉 秘速 率大 . 其鹾序 一 密 集段的意 义与海相层 序中的密集 段的意 义 维普资讯 第 2期 项 华等 渤海海域古近 系隐蔽油气藏层 序地层 学特征 1 3 不尽 相 同 , 但其 在成 藏要 素 中的意义 仍是 一致 的 , 是 重 要 的生油 岩发育 段 。 渤海 海 域 的 勘 探 实 践 表 明 , 长 期 基 准 面 旋 回 L S C 1 、 L S C 2 、 L S C 3 、 L S C 4的基 准 面 上 升 半 旋 回至 基 准面下降半旋 回的转换位置大致相当于东三段中上部 和东二段 下部 、 沙 一段 上 部 、 沙 三 段 中部 、 沙 四段 中上 部 , 这些 是 渤 海 海域 主 要 的 生 油 层 , 其 中 东 三 段 中上 部 、 沙一 段 上部 、 沙三段 中部 是最 主要 的生油 层 系 。在 这些旋 回的转换位 置 往 往是 厚 达 几 百 米 的 泥岩 , 生物 繁盛 , 有机质丰富。有旋 回转换位置向上或 向下古 生 物含量逐渐减少 , 有机碳逐渐降低, 生油岩的质量也随 之变差 。 3 . 2储盖 组合 与层 序地层 格 架的关 系 长期基准面旋回控制了储盖层的发育位置 。一般 来说, 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 回的下部 和下降半 旋 回的上部发育了大型的储集 体 , 上升半旋 回至下降 半旋回的转换位置也常 出现 良好 的储集体[ 1 。渤海 海域古近系发育 5套良好的储盖组合 。 1 储盖组合 I 以东二上亚段三 角洲平原泥岩 或湖相泥岩 为盖层 , 为东二段下亚段大型三角洲前 缘砂体的下储上盖式组合 , 如绥 中 3 6 1油田、 锦州 9 - 3 油 田。由于这 一套储 盖组 合 分 布 面 积广 、 埋 深 浅 及储 集物性好 , 是渤海海域古近系最主要的储盖组合 , 在 已 发 现 的储 量 中 , 有 7 8 %的储 量来 自该储 盖组 合 。 2 储 盖组合 Ⅱ 东 三段 内部 自储 自盖式 , 储 层 为 旋 回转换位置高, 可容纳空间的浊积扇或浊积水道砂 体 , 由于此类组合储集体“ 浸泡” 在烃源岩中, 极易捕获 油气 , 因此这套组合 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 如锦州 3 1 1 气 田。 3 储 盖组合 Ⅲ 储层 为 L S C 2旋 回 沙一 段 、 沙二 段 上 升半旋 回下部 的扇 三角 洲 、 滩 坝 、 碳 酸盐 岩 台地 , 扇三角洲是该组合 中最主要 的储层 , 在渤海海域 以扇 三 角洲 为储 层 的油 藏 的 储 量 约 占总储 量 的 5 0 % 。沙 二 段碳 酸盐 岩储层 也 是本 组 合 中 优 质储 层 , 以碳 酸 盐 岩为储层的圈闭勘探成 功率高达 1 0 0 %, 但分布 比较 局限且难 以预测 。该组合盖层为 L S C 2旋 回上部 沙 一 段上部 的湖泛泥岩和 L S C1 旋 回 东三段 的湖泛 泥岩 , 为下储上盖式组合 , 如锦州 2 0 2气田、 秦皇岛3 0 1 气 田, 这套储盖组合是渤海海域一套重要的勘探层系。 4 储 盖组 合 1 V L S C 3旋 回 沙 三段 的 自储 自盖 式或下储上盖式组合及其混合式 , 储层为沙三段 的扇 三角洲或湖底扇砂体。盖层为沙 三段 内部的深湖一 半 深湖相泥岩 , 如渤中 2 5 1油 田。局部地 区 L S C 3旋 回 下降半旋 回的上 部 沙三 上亚 段 的三 角洲 砂体 与 L S C 2旋回的泥岩构成下储上盖式储盖组合或与其本 身三角洲平原泥岩构成 自储 自盖式, 如歧 口 1 8 2油田。 5 储盖组合 v 以沙四段顶 部的膏岩层 为区域 盖层 , 沙四段和孔店组 的砂体为主要储集层 , 在渤海海 域还未见这类储盖组合 的油气 田, 这是一个潜在 的有 利储 盖组合 类 型 。 从 凹陷到 斜坡再 到 凸起 , 可容 纳 空 间 随地 理 位 置 的迁移而变化 , 导致沉积物以不 同的体积分配到不 同 的相 域 , 这就形 成 了不 同 的地 区储 盖组 合 的差 异 。渤 海海 域在 高凸 起 区常 缺失 沙 河 街 组 L S C 2 、 3 、 4旋 回 层序和东三段 L S C 1上升半旋回 层序 , 因此不发育 储盖组合 Ⅲ、 Ⅳ、 v, 低 凸起 区仅存在较薄 L S C 2层序 , 但 L S CI 下降半旋 回发育 , 因此在低凸起 区, 储盖组合 I、 Ⅲ 是 主 要 的勘 探 层 系 , 倾 没 端 、 断 阶带 和斜 坡 区 沙 二段 m组合 和沙三 中段 组合 1 V 组合 、 东 三 段组 合 、 东二下组合发育较齐全 , 是较有利 的勘探区。层序组 合样 式从 凹陷 向斜 坡存 在 明显 的迁 移 变 化 , 决 定 了 油 气成藏的不同特点 , 低 凸起 、 断阶带 、 凹中隆是渤海海 域古 近 系有利 的勘 探地 区 。 3 . 3流 体运 移通 道与 层序 地层格 架 的关 系 层 序地层 的研 究从 两个 方 面为油气 的成藏 目标 的 预 测提 供 了依 据 。一 方 面 , 层 序 构成 与沉 积 体 系 的 研 究 从烃 源岩 、 储 层 、 盖 层 的 成 因 、 分 布及 时空 组 合 关 系 上为油气聚集体系的形成与分布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另 一方 面 , 对 层序 界 面 的识 别 和 界 面 的分 析 为 分 析 油 气疏导体系的类型及在油气成藏史中的作用提供了必 不可少的依据。油气输导体系与储集体系之间良好的 配置是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在渤海海域主要有 8 种输导一聚集系统 图 3 , 其 中多数疏导体系都与层 序格 架 密切 相关 。 4 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 渤海海域早第三纪复杂的构造活动 、 丰富的沉积 体类型导致本 区油气藏类型繁多, 除了主要 的断块油 气藏、 构造油气藏和古潜 山油气藏外 , 还发育了多种多 样的隐蔽油气藏 。主要的隐蔽油气藏有砂岩透镜体油 气藏、 上倾尖灭油气藏 、 超 覆油气藏 、 断块岩性油气藏 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图 4 。 目前在渤海海域古近系勘探成功的隐蔽油气藏多 为中型 、 中小型油气藏。要形成有经济 价值 的隐蔽油 气藏必须满足以下 3个条件 ①发育大型的储集体 , 并 且储集体应临近富足的生油洼陷或者有畅通的运移通 道将富油凹陷的油气运移上来 ; ②区域 或局部 良好的 盖层条件, 同时, 对于隐蔽油气藏来说 , 大型的储集 体 也是形成大型圈闭的必 要条件之一; ③若有 良好 的构 造背景配置 , 则更利于油气成藏 。 维普资讯 1 4 石 油 学 报 2 0 0 6年第 2 7 卷 序号 麓导体系 , 膏 集体系 运聚曩式 典壅实饲 序号 麓导体系 , 膏 集体系 运聚羹式 典壅实饲 低位体系 . N | Q m 3 5 - 1 、 不薹合面 基疵 C - D 1 - 6 5 低位体系壤 的近岸 l 风 化 壳 二 ● 逶 性 砂 岩 水 下 囊 、 J晏 序 界 面 囊 三 角 洲 2 不叠合面 ■脞 E d B Zl 3 一 l 三角洲 一 J z9 3 . 6 岩台地 6 ●逶性砂岩 S Z3 6 一 l J 晏 序界面 埂 曩i J Z 2 O 一 2 酋皱砂 B Z 6 一 l E l 棚L JZ 3 1- 1- 1 不 ■ 合 面 瓣耐 、 ● , Ed 一 定的 3 籍界 面 湃 道 m g Q m 3 2 6 膏位体系 砂岩 U 2 7 2 7 ●逶性砂岩 ● 透 性 砂 岩 \ P L l 9 3 堡 器 艇 囊 麓 导 作 用 不薹合面 浊积 ’ _ , ’ E d 不整合面 不叠合 c F D l 8 . 2 E 1 8 面 上 的 E d 潜 在 4 黯界 面 砂 岩 7 滞 J呈 序 界 面 ’ 下 切 河 谷 Fi g.3 Oi l a nd ga s 图 3渤海海域古近 系层序格 架内的输导一 聚集 系统 s y s m i n Pa l a e o g e n e s e qu e n c e f r a me wo r k i n Boh a i S e a a r e a ●蕞油气 平面模式 削面模式 典受实饲 麒翌 上馕尖灭 .矽 “ rz 2 1 1 东 二 段 油 藏 疆 油 气 曩 砂岩蠢■ B Z3 4沙 ---m油藏 状油气一 下切污谷 A B 推舅沙垒田凸起东蕾组 疆油气曩 可簟存在此樊油气藏 ■IJ 暑 湘 疆 尹 -r L D 2 8 1 沙 段 油 藏 疆 油 气 藏 听月 岩 \ 一 J z 3 1 1 东蕾组段油藏 性油气一 构造一 岩 J z 2 1 1东蕾组段油藏 性油气一 图 4 渤海海域古近 系隐蔽油气藏类型 Fi g. 4 Su bt l e o i bg a s p o ol t y pe s i n t h e Pa e o g e n e o f Boh a i S e a 8 1 - 不 同类 型 的隐蔽 油气藏在 层 序 中出现 的位置 是有 规律 可循 的 , 是 可以预 测的 。 在横向上, 沉积体 系间横向变化 的地区以及 向构 造高部位尖灭的地 区易形成 隐蔽油气藏的富集 区, 砂 体尖灭方 向与构造抬起一致的地区易形成上倾尖灭油 气藏。在沉积体系发育的断层与局部构造 内, 构造及 断层走向与储层单元相交, 易形成构造一 岩性油藏的富 集。单一储层单元控制的油藏主要是砂岩透镜状油气 藏 。在垂 向上 , 由于 砂 岩 透镜 状 油 气 藏属 于 自生 自储 自盖类油气藏 , 储集体需要“ 浸泡” 在富油凹 陷中, 因 此 , L S C 1 旋 回 中部 东 二段 下 亚 段 附 近 、 L S C 3旋 回 的 中部 沙 三段 中部 附近 是形成 砂岩 透镜状 隐蔽 油气 藏 的最佳 位 置 。地 层超 覆油 气藏形 成 于各长 期基 准面 旋 回的 上 升半 旋 回的底 部 即盆 地 水 进 时 期 , 如 L S C 2 旋 回的下部 沙 二段 位置 。砂 岩上倾 尖灭 油气 藏多分 布在基准面上升半旋 回和基准面下 降半旋 回的中部 , 因为这 些部 位容易 产 生 相 变 , 在 构 造作 用 下 易 形 成砂 岩 尖灭 油藏 。而古 河道 砂岩 岩性 地层 油气 藏应 分布在 各 长期基 准 面旋 回 的上 升 半旋 回 的底 部 , 因为 这 些位 置 往往 是河 道下切 形 成 下 切 谷 的 地方 。相对 而 言 , 构 造 岩性 油气 藏和断 块 岩 性 油气 藏 分 布 位 置 比较 复杂 , 但 有一点 是 共 同的 , 即 它们 都 是 以岩 性 作 为油 气 藏形 成 的主控因素 。形 成这 类 油藏 的部 位 必须 存 在岩 性渗 透性 的巨大差异 , 因此它们 不会形成 于 A/ S 1 可容纳 空间 的位 置 , 如 盆地充 填 作用 特别 强 的长 期基 准 面下 降半旋回盆地边缘部位 , 因为这种部位砂体非常发育。 5 应用实例 以 J Z A气藏为例 , 该气藏位于辽东湾地区辽 中洼 陷西南 部 , 在 该构 造 钻探 第 一 口探 井 J Z A一 1井测 井 解 释气层 3 1 m, 探 明天 然气储 量 为 3 8 . 9 6 x 1 0 。 m, 。该 气 藏储层 是 长期基 准 面旋 回 L S C 1 转 换位 置 东 三 段 高 可容空间条件下发育的湖底 扇复合体 , 该湖底扇岩性 为 中细 砂岩 、 细砂 岩 、 粉 砂 岩 夹 薄层 泥 岩 , 砂 岩 孔 隙度 为 1 6 %~2 3 %, 渗透率为 2 ~3 2 1 0 ~ m 。从岩性 和测井曲线看, 该湖底扇复合体 由两期单个扇体叠加 而成, 每一期湖底扇均可构成一个短期基准面上升半 旋 回。测井 曲线呈 箱形 , 顶底 突变 ; 地震 上透 镜状 外形 清晰可见, 扇体内部为强振幅的蠕虫状反射 , 扇底面可 见扇 中水道对下伏地层 的下切 作用[ 图 5 a ] 。该湖 底扇为湖泛位置深湖相厚层泥岩 厚度约为 7 3 0 m 所 包围, 该段泥岩有机质类型为 Ⅱ 一 Ⅱ 型, 丰度较高, 总有 机 碳 含 量 平 均 为 1 . 9 5 %, 氢 指 数 平 均 为 3 8 0 mg / g , 属于较好的烃源岩。其排 出气可为湖底扇直接 维普资讯 f 【 0 件 渤 却 咄J 近 采 脏 L 臧 地J 捕非 , J 段 - l 时 址【 的 盅J t 空断 J 州埘 ; 的 1 , L j 成 r 他 J】 1 『 n 】 娃川I l 一 部 1储 I I 的构 造 砂 } 透 镜状 1 们隐 舵汕 L l f l , 圈 5 J z I 储 地 震反 射与 油气 藏特 征 F 5 Ch a l c l e r i Mi c s r r r v ● r s e i s m i c r . fle t flo n n n d 舭 s pm“ 】 . № 一 帆 『 f ‘ r i n 结 沧 m w洲 llIl l № l Ⅲ& ⋯ l I } 复 断裂 铂进带 F们 隐蔽 瓶 蛐探难虚 大. m ] 女 - ⋯ 『 州 溅 高 这 种构造背壮 J 、 的J 慧蔽讪 气蛾蛐怖 一定罄 膳 J 1 n E I.E m . 『 } l 1 4 . 1 5 』 地J 擘 帕分析 . 精 确的 序 吐 格 阳 仆析戚 蔽 I I 4 k 帖 * I } 母 圳 l 1 ’ Ⅻ 索的时 关 系 坝删 仃 J 帅 隙献汕 气城 发 育化 , l ” m ⋯ “ ⋯ ’ 。 。 “ ” ⋯ 删 有 十 “ 清储难怍 r l 匝 这 样能 人 走降 低舱 触汕 L 娥的 勘探 l m ⋯ 1 “ J ⋯肺№『 【 难- _ 【 J . 院渤海 潍域 - 0 l 证 系隐艇 f 【 L 蛾的 勘探丧 u ,廿 油 I . } 1 ∞ ⋯ 2 H I 1⋯ 气藏 的助 定 能忽 说1 笱遗 . f 『 究 . 枉 恂造背 景 F勋 I 1 I J n呲 ‘ 枇 地 9 『 m 剩 i m 探鞘 隐蔽 气械 会夫人捉 J圳 曲探成J 社 ∞ J n ” 。 。 。川 、 】 2I k L 『] J 】 I . f 参考文献 ⋯ I k } m 自 * J “r J J n J 目 I J 自、 } m I 1I i r 1 I A 】r h _ 1 r 、Jt ;T r [ I J J AAI I I l qi n c Ⅵ r j |J 1 Ⅲ . ⋯ j l } 1 1 【 I 4 ⋯⋯ t H l1 4 1 } J I . { n w 1 I l { iI } u l 【 I [ 祁* L f 1 I i } 】 & l n y I ⋯ 4 { Ⅵ 1 4 l * {, - , j 1 LfI I t I1 1 』 J K K } ” f 舟 L 帆 。 I I I m ⋯ j l %| 睦I I I . _ 1 』 J I⋯ I J ⋯2 十 l W M 【 j. “ l 丑 旭 l 『 L J l 1 h m 、 f I 1 i 件 虢J , . } 『 2 7 L 。 】 J l ” 、 1 1 4 4 、 I 、 “ I I M r , , l _ . f r 1 t , I I 1 1 7 &⋯ 】 l训 l _ 编 辑 张怖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