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583-2003 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制细则.pdf
I C S 7 5一 0 1 0 E 1 1 备案号1 1 6 4 2 -2 0 0 3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 Y理6 5 8 3 - 2 0 0 3 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制细则 R u l e s f o r w o r k i n g o u t t h e r e p o r t o f p r o v e d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e s 2 0 0 3 一 0 3 一1 8 发布2 0 0 3 一 0 8 一 0 1 实施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 布 S Y/ T 6 5 8 3 - 2 0 0 3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基本要求 ⋯⋯ 1 4 编写内容 , , 。 ⋯⋯ 1 5 附图、附表 , ⋯⋯ 1 1 附录A 规范 性附录 探明 储量报 告封面格式 ⋯⋯ 1 3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探明储量报告扉页格式 ⋯⋯ 1 4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探明储量报告目 次格式 ⋯⋯ 巧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参数名称、 单位及取值位数 ⋯⋯ 1 6 S Y/ r 6 5 8 3 -2 0 0 3 目 U青 本标准的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欧远德、杨瑞麒、张明玉。 S Y / P 6 5 8 3 - 2 0 0 3 石油天然气探 明储t报告编制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的内容与格式、应附的基本图表。 本标准适用于容积法计算的 石油、 天然气新增探明 储量 报告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 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 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n 2 6 9 石油储量规范 G B n 2 7 0 天然气储量规范 S Y / T 5 6 1 5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 式 S Y / I 5 8 3 8 油 气田 藏 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 S Y/ 1 6 1 0 9 石油夭然气储量报告图裹格式 3 基本要求 3 . 1 储量报告中的文字与图表信息应相符, 每张图 表均应在文字中提及, 并应按报告中出现的先后 排序。 3 . 2 储量报告的图、表要清晰、美观, 便于使用; 图幅的内 容与格式应符合S Y / I 6 1 0 9 的规定, 图 例应符合S Y / 1 6 1 0 9 和S Y / 1 5 6 1 5 的 规定。 3 . 3 储量报告的 封面格式见附录A, 扉页 格式见附录B o 3 . 4 储量报告应编目 次, 另页排在正文之前, 其内容与格式见附录c ;附件也应有目 次, 其封面、 扉页与目 次格式参见附录A 、 附录B 、附录c 。附 图表册为A 3 纸 2 9 7 n u n x 4 2 0 m m a 3 . 5 新增探明 储量报告, 必须附有油 气田 勘查 采矿许可证 复印件置于扉页之后和 有经 纬网的 勘查 采矿 登记范围与申 报储量面积叠合图。 3 . 6 储量报告经评审、 认定后, 再次印 刷时应将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 评审意 见书 依次置于 油 气 田勘查 采矿许可证之后、目次页之前。 4 编写内容 4 . 1 油 气田 { 藏 基本悄况 4 . 1 . 1 申报储f概况 结合5 . l a 叙述所申报的油 气田和区块名称、含油气层位、储量类型、储量类别、 含油 气面积及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累 计采出量、剩余可采储量数。 结合5 . 1 b 说明勘查 采矿登记项目名称、 许可证号、矿种、有效期、勘查 采矿单位。 如为合资经营, 要说明 合作者名称及股权比 例。 结合5 . l c 依次简述申报油 气田 藏或区块所处区域构造位置 盆地、 一级构造单元、 二级构造单元 、中 心点坐标、 省和县名 称、地理 地表、 气候、 交通 条件情况。 4 . 1 . 2 勘探 开发 简况 S V/ T 6 5 8 3 - 2 0 0 3 结合 5 . 1 d 简述油 气田 藏发现、评价和开发历程。 新油 气田 藏 ,应说明发现时间、发现井井号、位置、钻井 开钻和完钻日期、完钻井深 和层位 、测试 测试日期,射开层位 、井段、 层数、厚度,工作制度,日 产量和压力等情况。 如油 气藏已开发,在说明油 气藏发现、探明时间之后,叙述投入开发的时间、开发方 式、井网、井距 、开发调整及现行井网、井数情况。 4 . 1 . 3 取资料情况 i }A -4 }p A,派. M . 3FY . M T-IIm,*AA9JM , t-a“1MH, WIL . MA qS} *-P 4If}M5 CX Cl f 5}f-} I , Y1,5.2.], RSAL}1 7LM -rjli4, 1i4l} Ati IWZ5}; M q 5.26. 5.2c, 5.2d WAt}E5}VTTIM*,A HII, rll}IJWMh 宜 列 插 表 见 表飞 、 表 2 表 达 。-、 表1 劫探工作组统计表 表 2 主要化验分析工作璧统计表 单 位 为 块 或 个 4 . 1 . 4 储量研究简况 说明储量计算任务的 来源、 承担单位、 协作单位 及研究起、 止时间; 说明根据油 气田 藏 的特点,重点开展了哪此与储量计算有关的专题研究,有哪些新认识,申报储量提交了哪些成果 文 字报告、附图、附表数量 。 4 . 2 油 气田 藏地质情况 4 . 2 . 1 区域地质概况 结合5 . i c 简述申报油 气田 藏或区块所在二级构造单元的构造特征、所发育地层的岩 S Y汀6 5 8 3 - 2 0 0 3 性、不整合情况,储盖组合及油 气层所处的层段。 简述时, 要视油 气田 藏 储量大小、 是新油 气田 藏还是老油 气田 的新区块或 新层系,把握好详略尺度。 4 . 2 . 2 构造特征 说明油 气层顶 或底面构造图编制所使用的资料与编制情况;结合 5 . 1 e , 5 . 1 f 描述构 造、断层特征 中 型以 上整装油、 气田 宜简述构造发育史 。对以地震资料编制的构造图, 应评价其 构造、断层的落实程度。如所申报的油 气田有多个含油 气圈闭或多条断裂时,宜列插表 见 表3 、表 4 表达。 中型以上油气田 见 G B n 2 6 9 或 G B n 2 7 0 ,必要时可编写附件。 表3 圈 闭构造要素表 圈闭名称层位圈闭类型 高点埋深 n 1 闭合线 r 口 闭合高 】 n 闭合面积 k m 构造走向 地层倾角 表 4 断层要素表 断 层 编 号断层名称断层性质断开层位 目的层 断距 m 断层产状 钻遇井号 走向倾向 0 延伸长度 k m ._ 二 - - 广断 一 几 - 一东、 一 、 一 舜 一 4 . 2 . 3 储 层 特 征一厂 新油 气 田 和 老 油 气 田 的 新 层, 应 依据 含 抽 气 _ 层 在 纵 向 上 的 跨 度、 单 层 发 育 情 况 及 与 隔 层的 关系, 结合5 . 1 g , 5 . 1 h 阐述层、组划分情况。 老油、 气田 韵新块与扩边, 无需阐述划分的 依 嘿默默嘿 豁二 名 4 -. A 5} M , 漏 did 类 说明 油 气藏中部原始地层压力、 饱和压力或露点压力、 温 度、 压力系 数、 地饱压差、饱和程度等情况。当 油 气 藏较多时,宜列插表 见表6 表达。 表5 原始地层压力 数据表 井号层位测压 种 类测压点深度测压点海拔 压力 M P a 流 体 类 型备注 注1 ;测压种类为静压、恢复压力、R F T, N E D ] , 等。 注 2 若压力已折算为油 气层中部时,侧压点深度、测压点海拔为油 气层中部值。 表 6 油 气藏参数表 油 气藏 或油组 油 气藏 中部海拔 刀 1 原始地层压力 MP a 压 力 系 数 饱和 露点 压力 N 任 a 地饱压差 MP. 饱 和 程 度 地层温度 ℃ 4. 2. 4. 3流体性质 依次描述地层油或气, 地面油、气、水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 见5 . 2 g , 5 . 2 h , 5 . 2 i 〕及其 变化规律。两种或三种类型的 烃类气置于同 一油气藏中, 其性质应分别描述。当油 气藏较多时, 宜列插表 见表7 、 表8 表达。 表7 原油主要 性质裹 油气藏 或油组 地 层 原 油地 面 原 油 C u te/ a 粘度 m Fa “ s 溶解气油比 m3 / m3 密度 9 乙 m3 粘度 5 0 * C m Pa “ s 含 蜡 肠 含硫 凝固点 ℃ S Y/ T 6 5 8 3 -2 0 0 3 裹8 天然气性质表 气藏 或气组 相 对 密度 烃 类 组 分 GC 2几GC sC b以 凡在新地区获工业油气流, 应根据储层原始条件下的流 体相态特征或经验判别方法确定油、 气类 型。 对于凝析气藏, 描述流体性质时应结合相态插图 说明露 点压力、临界凝析温度、 临界点、 烃类组 分 原油C , 一C u , 气C 1 一c 、非烃类组分 C 0 2 , H Z , H 2 S 等 、 凝析油含量及其分类见G B n 2 6 9 0 对于油藏, 应将高压物性取样分析的 饱和 压力下的特征 参数推算到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下描述。 对于 稠油,还应 根据其密度、粘度进行分类 见G B n 2 6 9 , 并结合粘、温关系曲线插图描述原 油粘度对温度的敏 感性。 4 . 2 . 4 . 4 产能分析 新增探明 储量报告,阐述测试、 试采产量的 可靠性和平面变化, 说明根据稳定试井成果 中 型以 上油、气藏应取得稳定试井资料计算的合理生产压差下的平均米采油指数,并依据油层平均有效厚 度与油层动用程度, 确定单井平均合理日 产量。 没有稳定试井资料时, 可采用统计测试、 试采的视米 采油指数确定合理生 产压差下单井平均合理日 产量。 4 . 2 . 5 储f计算单元划分 阐 述计算单元划 分的依据、 单元数及各单元名称。 计算单元较多时,宜列插表 见表9 表达。 裹, 储t计算单元划分表 区块 油 气藏L MH 单元划分玩场M,M2M3H ,H 2H 3 AA AL , A M,A M3A H , B B t当 油 气 藏较大时, 亦可视勘探、开发 状况 人 为划分井区为计算单元。 纵向上, 应以储层岩性、 储集类型、 烃类相态划 分。多层的层 状、无稳定隔 层的厚层状油 气 藏或块状, 当厚度较大时 大于5 0 m , 宜适当划小计算单元。 4 . 3 储f参数 在论述储量参数时,为编写方 便, 可将有效厚度、 有效孔隙 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 顺序颠倒。 4 . 3 . 1 含油 气面积 说明圈定含油 气 面积的图种与比例尺, 结合5 . 1 n 视不同油 气 藏类型、不同油 气 5 S Y/f6 5 8 3 一 2 0 0 3 边界种类阐明圈定含油 气边界 含计算线的 依据、 方法及其结果。 若计算单元及其边界种类较多时, 文字叙述可只归 纳圈 定的原则, 具体边界的确定列插表 见表 10 表述。 含油面积圈定的结果,应说明计算面积与净增面积。有多个计算单元的油 气藏或区块还应说 明新增最大叠合面积。 当 油气藏存在流体界面时, 应阐明流 体界面 确定的 依据。 若采用流体界面圈定含 釉 气面 积时, 应说明 油 气 层顶或 底与用以圈定面积的制图 层的距 离 及 其 校正 的 情 况 。几 若使用地震信息反演成果圈定含油钱气面 积, 应阐明 所用地震属 性与含油气的关系及置信度。 嵌玲 杀 查 抽 注 气 边 界 确 定 表 油藏计 算 单 元 计算面积 1口 n Z 雄 增 惫 冰 邸 边 界 位 置边 界 种 类确 定 方 法 A A 1 人 BB 注含油 气边界的种类是指流体界面边界、断层边界、地层边界、岩性边界等。 4. 3. 2有效孔 隙度 结合5 . 10阐 述测井 孔晾度关系式的建立, 叙述 孔隙度解释 【 见5 . Zj 上 精度检验及平均方法; 说明 孔隙度压实校正关系 式的来源、 应用条件, 经压实校正的 取值结 果。 计算单元较多时, 宜列插表 表n 表达。_ 一 一 裹11 有 效 孔 除 度 取 值 表单 位 为 油 气藏计算单元 _单 元 井 点 值 单元习 阵 均值 火x井共 「片 井 一 允 行几_ 牙 x 井 xx 井xx方法xx方法拟定值取值结果 A Al 丫一 ; - 一少 一 一 人 几\ 乏 凡 B 马 氏 注 1 单元井点值指计算单元井点孔隙厚度平均值。 注2 此表适用于井数少的勘探阶段,表中的行与列可根据情况调换位置制表。 S Y/ r 6 5 8 3 -2 0 0 3 4 . 3 . 3 原 始含油 气 1饱和度 阐明含油 气 饱和度 计算所采用的资料、 方法及其有关参数确定依据; 结合5 . 2 j , 5 . 1 r 说 明含油 气饱和度的 解释结果、 计算单元平均值的 计算及其选值结果。如计算单元有两个以上时, 宜列插表 表 1 2 表达。 如有油基钻井液或密闭取心分析的原始含油 气 饱和度资料, 宜对所建立的 饱和度计算公式进 行检验、 校正。 小型油 气 藏或老油 气藏扩边, 含油 气 饱和度如用本油 气田已建立的关系式计 算, 亦应说明 其适用性和置信度。 裹 1 2 原始含油 气饱和度取值表单位为 油 气藏计算单元 单元井点值单元平均值 xx井xx井xx井xx井xx井xx方法xx方法选取值 A A, A 2 A 3 B B , B 2 注1 单元井点值填单元含油厚度平均值 注 2 此表适用于井数少的勘探阶段,表中的行与列可根据情况调换位置制表。 4 . 3 . 4 有效厚度 结合5 . 1 p 叙述油 气 层有效厚度图版的建立; 结合 5 . 1 q 阐述四 性关系研究及有效厚度下 限的确定; 结合5 . 2 j , 5 . 1 q 说明 有效厚度的 处理结果、 计算 单元值的平均方法与取值。计算单元 较多时, 宜列插表 表 1 3 表达。 表 ”有效x度取值表单位为m 油 气藏 AB 合计 计算单元A 1A 2A3小计BtB Z小计 单元井点值 xx井 xx井 xx井 单元平均值 xx方法 xx方法 选取值 中 型以 上的油 气藏应建立本油 气 藏的 有效厚度的图版, 并经单 层测试成果验证, 其下限 7 S Y汀6 5 8 3 - 2 0 0 3 的确定应有充分的依据。 使用地震约 束反演资料编制的有效厚度等值图 计算有效厚度时, 应阐明所采用的地震属性与有效 厚度的对应关系及置信度。 4 . 3 . 5 原始原油 气 体积系数 阐述原始原油 气体积系数确定的依据、方法、选值结果。体积系数,一般应使用实际资料确 定。中型及其以上油 气藏,应分析所取高压物性资料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小型油 气藏,应用 统计公式或类比法确定, 亦应说明 公式适用性或类比条 件。 4 . 3 . 6 原始气油比 阐 述原始气油比确定所依据的 资料情况、 取值方法和选值结果。 计算单元较多时, 宜列插表 表 1 4 表达。 表1 4 原始气油比取值表 计 算 单兀 油层中 部海拔 m 原始地 层 压 力 M 】 a 分析参数 压 差 m P 是 原始气油比 m3 / m 平均值 选值 压力 M P a黔 溶解系数 m3 / m3 . MP a 油藏的原始气油比, 一般应从高压物性分析资料中 获得。中型及其以上油藏, 应取得有代表性的 高 压物性资料。地质储量小于5 0 0 x 1 护 t 的 油藏, 可采用测试合理工作制度下的稳定生产气油比。 凝析气藏的凝析气油比 取值应论证其测试合理工作制度和稳定生产情况。 4 . 3 . 7 地面油密度 地面油密度是指高压物性分析的 脱气油密度或油罐 油密度。 说明地面油密度资料取得的数量与可靠性;阐 述其取值依据、方法及结果。计算单元较多时, 宜 列插表 见表 巧表达。 表 1 5 地面油密度取值表单位为Q / c m 3 油 藏 区 块 计 算 单元 单元井点值 单元习 阵 均值 X X井X X井X X井X X井X X井X X方法X X方法选取值 A A t A Z A 3 B 残 场 注 1 单元井点值填所选取样品分析值的平均值。 注2 表行与列可根据情况调换位置制表。 S Y/ * F 6 5 8 3 - 2 0 0 3 4. 3. 8米收率 说明 所采取的开采方式与井网、 井距;阐 述采收率 确定选用的方法、 依据和选值。如选用经验公 式计算, 应说明 公式的来源、 应用条件与可信度。如采用类比 法确定, 应列出 对比 条件 油气藏类 型、 驱动类型、埋藏深度、 平均渗透率、 原油粘度、 气油比、 储集类型、孔隙类型、孔隙度和井网密 度等 。 4 . 4 储呈计算 4 . 4 . 1 计算方法 说明储量计算 的方法,根据 G B n 2 6 9 , G B n 2 7 0 选用计算公式,并注明公式中符号的名称、单 位。 4 . 4 . 2 地质储量 说明 依据上述储量计算公式和 所确 定的 储量参数所 计算的结果 包括石油与溶 解气、 或天然 气与 凝析油 。计算单元较多时, 文字叙述可只说明合计数,具体数据可列表 见表1 6 或表1 7 表达, 还应说明升级核减原控制或预测储量情况。 表1 6 石油地质 储f参数表 区块油藏 计算 单 元 A ,krrZ hm 0S 。B} g Po9 /m l . N R ,;M 3/M 3 1 G ,101m , 计算净增1 0 4 m 31 0 4 t 二 A A , A 2 A 3 小计 二 B B , B 2 小计 合计 注 1 符号名称、单位及取值位数见附录D , 注2 此表的行、列可视情况调换位置制表。 4. 4. 3可采储 , 可采储量计算结果包括石油与溶解气 , 1 8 或1 9 a 表 1 7 或天然气与凝析油及累计采出量、剩余可采储量 见表 夭然气储t参数表 气藏 AB 合计 计 Y 「 单 元 AB , B 2 B 3小计 储 量 参 数 A a k n 2 hn〕 户 e S Y/ T 6 5 8 3 - 2 0 0 3 表 1 7 续 气藏 AB 合计 计 算 单 元 A B ,B zB 3小计 储 量 参 数 S R ; B, ; 1 0 - 3 G R澎 /护 Pm 9 / c m 3 f . G1 护耐 G 1 0 1 .1 N 1 0 t I O } m 3 注1 符号名称、单位及取值位数见附录Do 注2 此表的 行、 列可 视情况调换位置列表。 表 1 8 石油可采储f参数表 区块油藏 计算 单 元 N E RER sNRG RNpGPNR RGR R 1 0 0 而 1 0 0 t 1 0 0 耐 1 护t1 0 1 m 31 0 m3l 0 0 t1 0 8 m1 0 1 m 3l 0 0 t 1 0 8 m 3 二 A A , A Z A 3 小计 二 CC DD 分计 合计 注l 符号名称、单位及取值位数见附录Do 注2 此表的行、 列可视情况 调换位置列表。 表1 9 天然气可采 储f参数表 气藏A }。 合计 计 算 单 元A 一 B , 一一 B zB 3一一 小计 G 1 0 , 耐 Nc 1 0 澎 1 0 0 t S Y / T 6 5 8 3 - 2 0 0 3 表 1 9 续 气藏一 A一 3 合计 计 算 单 元 一 一 B t B zB 3小计 E E w GR1 0 8 . 3 Nm 1 0 0 砂 1 0 0 t Gp 1 0 8 .3 N印 1 0 0 .3 1 0 0 t Gw z1 0 8 时 Nc w 1 0 澎 1 0 0 t 注 1 符号名称、单位及取值位数见附录Do 注2 此表的行、 列可视情况调换位置列表 4 . 5 储盆评价 4 . 5 . 1 地质综合评价 4 . 5 . 1 . 1 可靠性评价 根据油 气 藏的复杂程 度、勘探程度、 认识程度说明 储量达到的 类别;根据 储量参数的确 定情 况,阐述储量的可靠性。 4 . 5 . 1 . 2 地质参数评价 根据储量地质参数依次对油 气藏的储量规模、 丰度、 埋深、 千米井深稳定日 产量等作出 评价 与分类 见 ; B n 2 6 9 , G B n 2 7 0 0 4 . 5 . 2 勘探效益评价 根据储量数据、勘探工作量及投资说明平均每口 井、 每米进尺所获地质储量, 平均每吨油 千立 方米气 地质储量的勘探费用, 平均每桶油可采储量勘探费用 美元 , 并作出评价结论。 4 . 5 . 3 技术经济评价 按 照S Y / 1 5 8 3 8 的 规 定 对 油 气 藏 作 出 评 价 。 4 . 6 问题和建议 4.6.1 存 在 问 题 提出储量计算和勘探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 4 . 6 . 2 工作建议 提出储量计算和勘探开发 方面下步工作建议。 5 附图、附表 指编写储量报告时应编人报告中的基本附图、附表 汇编成图表册或编人报告之后 。附图不包 括报审用的原始图件,附表不包括储量年报所需之表。附图、附表的数量应根据油 气藏地质情 况、资料录取情况和储量研究工作情况确定。 1 1 S Y / T 6 5 8 3 - 2 0 0 3 5 . 1附图 附图名称如下 a 油 气田 藏储量综合图; b 油 气田勘查 采矿许可证与登记位置图; c 油 气田 藏 位置图; d 油 气田 藏勘探 开发 历程图; e 油 气层顶 或底面构造图 附试油成果 ; f 构造 圈闭 剖面图 过井地震剖面或钻井剖面 ; 9 油 气 层综合柱状图; h 层组划分对比 图 或储层结构剖面图 ; i 孔、渗频率分布图 全样与油气层样 ; i 毛管压力曲线图; k 储层平面分布预测图; l 油 气藏剖面图; m 原始地层压力、 温度梯度曲 线图; n 含油 气面积图; o 孔隙度解释图版; P 有效厚度划分图版; 4 有效厚度 下限研究图; r 典型井测井解释综合图。 附图的格式见S Y / f 6 1 0 9 的附录C o 5 . 2 附表 附表名称如下 a 钻井分层数据表; b 勘探工作量统计表; c 取心及分析资料登记表; d 测试资料登记表; e 试油成果表; f 原油高压物 性分析数据表; 9 原油分析 数据表; h 天然气分析数据表; 1油田水分析数据表; 1 有效厚度、 孔隙度、 饱和 度解释数据表; k 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表。 附表内容与格式见 S Y / f 6 1 0 9的附录B o S V/ T 6 5 8 3 -2 0 0 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探明储t报告封面格式 探明储量报告封面格式见图A. 1 单位 为毫米 ” 指 油 气 藏地质 层位 。 b 报告名称为一号黑体,两行不够可用三行 ‘ 指申报单位名称,与年、月均为四号黑体 图A. 1 探明储f报告封面格式 S Y/ T 6 5 8 3 - 2 0 0 3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探明储呈 报告扉页格式 探明储量报告扉页格式见图B 单 位为毫米 义xx油 气田xxx区 块一一 一 XXXX新增探明石油 天然气储量报告a 25 一编 写 单 位 b X X X X X X X 0 编 写 人XXX XXX 参 加 人XXX XXX 审 查 人X X X c 签 名 负 责 人Xxx 签 名 申报单位 项目 经理XXX灌名 储管机构 负 责 人XXX 签 名 技术负贵xXX灌名 总 经 理 签 字 或 盖 章 X XXXX XXX X X XXXX XXX X 升 p 报革 0盖公 章 年且一 ” 扉页报 告名称 为三号 黑体 。 匕 责任单 位、 责任人栏 为四号 黑体 责任单 位名称 、责任 人打字 为四 号楷体 图B . 1 探明储量报告扉页格式 S Y/ T 6 5 8 3 - 2 0 0 3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探 明储 且报告目次格式 探明储量报告目次格式见图C 单 位为毫米 正 文 顶 线 赛次“ 月 25 卜 一, 、 田 基 本 .、 况 .. . . . . . . ⋯ ⋯ 页 号 申报储量概况 , - ,’ ,’ - “ ⋯,’’ ,. . . . . . . . . . X 勘探简况 “ .. .. , “ . . . . . . . X 取资料情况 ” ,. “ .. ... . . . . . ⋯⋯x 储量研究简况 油田地质情况 ””..”。 ... ⋯.⋯。 ..o ..。 “, , ⋯ ⋯” 一 , , , ⋯“, . ⋯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X 区域地质概况 ,. , ⋯⋯” ⋯⋯’ 二 ‘ 二 ‘ ⋯‘X 构造特征4 ... . . . . . . . . . . . . X 储层特征 . . . . . . X 油藏性质 . . . . . . . X 储量计算单元划分 . . . . . . . . . . . X 储量参数 “ , ,. ,. - ,. “ , ⋯⋯ X 含油面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