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DVP的合成及性能研究.pdf
第 4 5卷第3期 2 0 1 6年 3月 应用化工 Ap p l i e d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Vo 1 . 4 5 No . 3 Ma r . 201 6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D V P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李欢 , 孙丽 , 唐坤利。 , 吴洋4 , 鲁雪梅4 1 . 中国石油新疆油 田分公司 采油二厂 , 新疆 克拉玛依8 3 4 0 0 0; 2 .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 成都6 1 0 0 5 1 ; 3 .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彩南油田作业区, 新疆 克拉玛依8 3 4 0 0 0 ; 4 . 西南石油大学 化学化 工学 院, 四川 成都6 1 0 5 0 0 摘要 合成了新型动力学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D V P , 以四氢呋喃法 T H F 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D V P的最佳合 成条件为 n N - 乙烯已内酰胺 n 丙烯醇 n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5 1 1 , 引发剂加量为0 . 5 % 占单体质量百分 数 , 反应温度6 O℃ , 反应时间 8 h 。D V P的加量0 . 5 %, 抑制效果最好, 水合物结冰温度为 一 8℃。结合天然气水 合物抑制剂 P V P做性能对 比, D V P具有加量少、 抑制效果好的优点。将 D V P与热力学水合物抑制剂进行复配, D V P的抑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动力学抑制剂; 过冷度; 结冰温度; T HF 中图分类号 T Q 3 1 7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3 2 0 6 2 0 1 6 0 3一o 5 o 4 0 4 The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h y d r a t e i n h i b i t o r DVP r e s e a r c h L I Hu a n , S UN L i , T ANG Ku n. . .1 i, } r an g 4 ,LU Xu e me i 1 . X i n j i a n g O i l fi e l d B r a n c h C o m p a n y N o . 2 P r o d u c t i o n P l a n t , P e t r o C h i n a , K a r a ma y 8 3 4 0 0 0 , C h i n a ; 2 . Ge o l o g i c al Ex p l o r a t i o n an d De v e l o p me n t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C h u a n q i n g D r i l l i n g E n gi n e e r i n g C o . , L t d . , C N P C , C h e n g d u 6 1 0 0 5 1 , C h i n a ; 3 . C a i n a n O p e r a t i o n A r e a , P e t r o C h i n a X i n j i ang O i l fi e l d B r a n c h C o mp a n y , K a r a m a y 8 3 4 0 0 0 , C h i n a ; 4 . S c h o o l o f C h e m i s t ry a n d C h e m i c a l E n gin e e ri n g ,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e n g d u 6 1 0 5 0 0 , C h i n a Abs t r ac t A n e w k i n e t i c o f n a t ur a l g a s h y d r a t e i n h i lc -i t o r DVP i s i n de p e n d e nt s y n t h e t i c e q u i p me n t u s i n g s e l f d e s i g n e d e v a l u a t i o n , b y t h e me t h o d o f f o u r h y d r o g e n b a r k i n g d o g s T H F o n i t s p e r f o r ma n c e i s e v a l u - a t e d . T h e D V P o p t i ma l s y n t h e t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w e r e d e t e rmi n e d a s f o l l o w s /7 , N- v i n y l c a p r o l a c t a m 凡 p r o - p y l e n e g l y c o 1 n h y d r o x y l e t h y l m e t h a e r y l a t e 5 1 1 , a mo u n t o f i n i t i a t o r a d d e d w a s 0 . 5 % ma s s p e r - c e n t o f m o n o m e r , r e a c t i o n t e m p e r a t u r e 6 0℃ , t h e r e a c t i o n t i me o f 8 h . T h e D V P a d d e d v a l u e o f 0 . 5 %, h y d r a t e f r e e z e d t e mp e r a t u r e i s 8℃ . P e rf o r ma n c e c o mp a r e d wi t h g a s h y d r a t e i n h i b i t o r P V P. DV P a d d e d q u a n t i t y i s l i t t l e , i n h i b i t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wi th g o o d e f f e c t . F i n a l l y , t h e D VP d i s t rib u t i o n w i th t h e r mo d y n a mi c h y d r a t e i n h i b i t o r s , D VP s u p p r e s s i o n p e rf o r ma n c e i s f u r t h e r i mp r o v e d . Ke y wo r d s n a t u r a l g a s hy d r a t e;k i n e t i c i n h i b i t o r ;de g r e e o f s u p e r c o o l i n g;ffe e z e d t e mpe r a t ur e;THF 天然气开采 、 集输和加工过程 中, 由于温度、 压 力 、 流动速度等的变化 , 常在低温高压湍流处形成天 然气水合物 , 导致装置运行异常 , 影响生产的顺利进 行。水合物 的防治可 以采用脱水法 、 加热法、 降压 法、 机械法、 添加化学抑制剂等措施。而添加化学抑 制剂是油田工业普遍采用的方法 4 。 。 根据化学添加剂对天然气水合物抑制机理的不 同, 可将这些添加剂分为热力学抑制剂、 动力学抑制 剂、 阻聚剂及复合型抑制剂。其中, 动力学抑制剂在 2 0 世纪 9 0 年代受到国外机构的大量研究, 该类水 合物抑制剂的加入 , 能够降低水合物的形成速率 , 延 长水合物晶核形成的诱导时间或改变晶体的聚集方 式- 5 引。同时, 动力学抑制剂 能够 与溶 液和水合 物 晶体 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 , 有效控制水合物晶体的 生长及聚集。但该类抑制剂在过冷度过高时不能有 效抑制水合物 的生 长 7 J 。因此 , 研制一种高 效 的 水合物抑制剂对天然气开采、 集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合考虑动力学抑制剂和热力学抑制剂的 抑制机理, 设计一种含环酰胺、 羟基的水合物抑制 剂, 希望通过含环酰胺结构的动力学抑制能力和羟 收稿日期 2 0 1 5 - 0 6 - 1 1 修改稿日期 2 0 1 5 -0 7 -03 作者简介 李欢 1 9 8 9一 , 男, 新疆沙湾人,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油气 田化学增产方 面的研究。电话 1 3 9 9 9 5 2 3 2 8 5 , E ma i l l i h u a n l 3 0 3 1 1 2 6 . c o m 第 3 期 李欢等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D V P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5 0 5 基的强氢键作用, 提高水合物抑制剂的抑制效果; 同 时, 通过羟基的引人使该抑制剂具有一定的热力学 抑制能力, 对含环酰胺类水合物抑制剂性能有所改 善 】 , 为水合物抑制剂性能进一步提高提供一种可 行 的方法 。 1 实验部分 1 . 1 试剂与仪器 ’ J7v 一 乙烯基己内酰胺、 丙烯醇、 甲基丙烯酸羟乙 酯、 过硫酸铵、 四氢呋喃均为分析纯。 D F 1 0 1 S集热式磁力加热搅拌器 ; D WB半导体 冷箱; WQ F -5 2 0 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J A 1 0 0 3 A 电子天平。 1 . 2 合成方法 在装有搅拌器、 回流冷凝管 、 温度计的三颈烧瓶 中 , 按摩尔 比 5 1 l加入 Ⅳ . 乙烯基 己内酰胺、 丙烯 醇、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去离子水, 搅拌, 使其溶解。 通人 3 0 m i n N , 驱氧, 并迅速升温到 6 O℃ , 同时滴 加 0 . 5 %引发剂过硫酸铵溶液, 回流反应 8 h , 得到 淡黄色溶液, 即为产品, 合成路线见下式。 CH, 『 l ‘ CH 1 0 x YC ⋯ C H -- 0-c邸 H 佣 H CH 1 . 3评价方法 采用 自制评价装置 , 以四氢呋喃法对水合物抑 制剂进行评价, 通过过冷度判断水合物抑制剂性 能订 引 。将 T H F和水按摩尔比 1 3混合, 混合液在 一 定温度下可形成水合物晶体, 在低温下观察T H F / 水溶液和 T HF / 7 ] L / 抑制剂的动态结晶过程。 2 结 果与讨论 2 . 1 合成条件 2 . 1 . 1 单体配比对水合物抑制剂的性 能影响反 应浓度为3 0 %, 引发剂过硫酸铵加量0 . 5 % 占单体 总量 , 反应温度 5 0℃, 反应时间 7 h , 单体配比对 D V P 抑制效果的影响见图 l 。 由图 1可知 , 随着 Ⅳ- 乙烯基己内酰胺加量 的升 高, 抑制效果呈现先增强后减弱, 当 Ⅳ - 乙烯己内 酰胺 n 丙烯醇 , l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5 1 1 时, 抑制效果最好。这是因为当 Ⅳ _ 乙烯基己内酰胺 含量太少时 , 得到的水合物抑制剂 中七元环结构较 少 , 分子不能很好的占据水合物空腔 , 抑制水合物晶 核的长大, 抑制效果较差 ; 而当丙烯醇、 甲基丙烯酸 羟乙酯含量较少时, 形成 的水合 物抑制剂氢键能力 较弱, 不能很好的将酰胺基团锁在水合物表面, 水合 物无法沿着或者环绕着高分子链生成, 而大量聚集。 赠 好 DVP J [ I 量/ % 图 1 单体配比对 D V P合成的影响 F i g . 1 E ff e c t o f mo n o me r r a t i o o n s y n t h e t i c DV P 2 . 1 . 2 引发剂加量对水合物抑制剂的性能影响 单体配 比n N 一 乙烯己内酰胺 r t 丙烯醇 n 甲基 丙烯酸羟乙酯 5 1 1 , 单体 反应总浓度 3 0 % , 反 应温度 5 O℃ , 反应时间 7 h , 引发剂加量对 D V P抑 制效果 的影响见图 2 。 DVP 加 量 / % 图2 引发剂加量对 D V P合成的影响 F i g . 2 E ff e c t o f i n i t i a t o r d o s a g e o n s y n t h e t i c D VP 由图2可知, 过硫酸铵最佳加量为单体质量的 0 . 5 %, D V P加量 0 . 5 %时, 结冰温度 最低 。这是 因 为引发剂加量与生成 自由基密切相关 , 引发剂较少 , 生成 自由基较少 , 影响反应顺利进行 ; 引发剂过多 , 自由基数增多 , 链终止可能加快 , 可能造成合成水合 物抑制剂结构不理想。 2 . 1 . 3 反应温度对水合物抑制剂的性能影响 单 体配比 n N 一 乙烯己内酰胺 n 丙烯醇 甲基丙 烯酸羟乙酯 5 1 1 , 单体反应总浓度 3 0 %, 引发 剂用量为单体的0 . 5 %, 反应时间 7 h , 反应温度对 D V P抑制效果的影响见图3 。 由图3 可知, 温度为 6 O℃时, 合成出的水合物 抑制剂在每个加量下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这是由 于温度过低 , 引发剂的生成速度和量较小 , 不利于反 应正常进行 ; 温度过高 , 大量 的 自由基 同时生成 , 增 加了链终止的速度 , 而影响抑制效果。 应用化工 第4 5卷 p DVF N量/ % 图 3 反应温度对 D V P合成的影响 F i g . 3 E ff e c t o f r e a c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o n s y n t h e t i c DV P 2 . 1 . 4 反应 时间对水合物抑制剂的性 能影响 单 体配 比 n N 一 乙烯 己内酰胺 n 丙烯醇 凡 甲基丙 烯酸羟乙酯 5 1 1 , 单体总浓度 3 0 % , 引发剂用 量为单体 的 0 . 5 % , 反应 温 度 6 O q C, 反应 时 间对 D V P抑制效果的影响见图 4 。 D VP 加 量/ % 图4 反应时间对 D V P合成的影响 F i g . 4 E ff e c t o f r e a c t i o n t i me o n s y n t h e t i c DV P 由图4可知 ,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 水合物抑制 剂性能迅速增加 ; 反应时间 8 h以后 , 合成水合物抑 制剂性能随着反应 时间的增加有所下降。因此 , 反 应时间选择 8 h较为合适 。 由以上实验得出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的最佳合 成条件为 n Ⅳ - 乙烯己内酰胺 n 丙烯醇 n 甲基 丙烯酸羟乙酯5 1 1 , 引发剂加量为 0 . 5 % 占单 体质量百分数 , 反应温度6 0℃, 反应时间为8 h 。 2 . 2 D v P的红外表征 对最佳条件下合成的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 析 , 结果见图 5 。 波数/ c m 图5 产物的红外光谱图 F i g . 5 I R s p e c t r a o f p r o d u c t 由图 5可知 , 3 4 3 8 . 5 6 c m 为羟基 的吸收峰; 2 9 5 3 . 9 2 , 1 4 2 7 . 0 6 a m 分别为 ~c H , 一 的对称伸 缩 振 动 吸 收 峰 和 面 内 弯 曲 振 动 吸 收 峰 ; 1 2 8 6 . 2 6 c m 为C N 的 伸 缩 振 动 吸 收 峰 ; 1 6 8 4 . 8 3 c m 为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此外, 在 1 6 8 0~1 6 2 0 c m 无碳碳双键的特征吸收峰, 说明 合成产物中没有未聚合的单体。由上述分析可知, 本实验所合成的聚合物为 目标产物。 2 . 3 DV P的性能评价 2 . 3 . 1 D V P加量对抑制效果的影响 按四氢呋喃 评价法评价不同加量的 D V P对溶液结冰温度的影 响 , 结果见图 6 。 DVP fl 量/ % 图6 D V P加量对抑制效果的影响 F i g . 6 E f f e c t o f q u a n t i t y o f p o l y me r a d d e d o n i n h i b i t i v e p e r f o r ma n c e 由图6可知 , D V P的抑制效果 随着加量 的增加 呈现先 增 强 后 逐渐 减 弱 的趋 势, D V P的加 量 为 0 . 5 % 时 , 抑 制 效 果 最 好 , 水 合 物 结 晶 温 度 为 一 8 . 0℃。这是 由于 随着水 合物抑 制剂加量 的增 加, 聚合物分子能不停的吸附在水合物表面, 占据了 水合物的空腔, 阻止客体分子进入空腔, 降低水合物 晶体形成的几率 ” J 。当加量增加到一定量时 , 再 增加加量时, 聚合物分子就会大量聚集 , 分子间容易 相互缠绕 , 导致抑制效果减弱 。 2 . 3 . 2 D V P与 P V P抑制效果对比按 四氢呋喃评 价法研究 P V P与 D V P不同加量下溶液结冰温度 , 结 果 见图 7 。 加量 图7 D V P与 P V P抑制效果对比 F i g . 7 DV P c o mp a r e d wi t h P VP i n h i b i t i v e p e r f o rm a n c e 第 3期 李欢等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D V P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5 0 7 由图7可知 , D V P在每个加量下 的抑制效果均 好于 P V P 。这是 由于 D V P分子 中比 P V P含有多 的 羟基 , 这些基团可以通过氢键作用增强水合物抑制 剂对水合物晶核的吸附性, 提高对水合物的抑制 效果。 2 . 3 . 3 不 同过冷度对 D V P抑制性能的影响利用 低温恒温水浴锅, 在不同过冷度下, 分别加入 0 . 5 % 的抑制剂 D V P , 研究过冷度与水合物形成诱 导时间 的关系 , 结果见表 1 。 表 1 不同过冷度下水合物的形成 Ta b l e 1 Fo r ma t i o n o f h y d r a t e s u n d e r d i ffe r e n t d e g r e e o f s u p e r c o o l i n g 由表 1 可知, 当过冷度为8℃, 水合物抑制剂的 抑制时间可达 7 . 5 h , 说 明抑制剂抑制时间较长。 2 . 3 . 4 D V P与醇类复配后 的抑 制性 能 甲醇 、 乙 醇等低分子醇是常用的水合物抑制剂 。为进一步提 高 D V P对水合物的抑制性能, 将 D V P与甲醇和乙 醇进行复配, 结果见表 2 。 表2 D V P与醇类复配后水合物抑制性能 Ta bl e 2 DVP and a l c oho l s c o mpou nd wi t h h y d r a t e i n h i b i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由表2 可知, 加入 1 5 %甲醇和 1 5 %乙醇, 溶液 的结冰温度分别为 一 7 . 5 , 一 6 . 4℃, 而加入0 . 5 % D V P , 其结冰温度为 一 8 . 0 c【 , 表明 D V P具有加量 少、 抑制效果好的优点。当0 . 5 % D V P和 1 5 %甲醇 复配使用时, 其溶液结冰温度可达 一1 0 . 1 cC, 该温 度和 3 0 %的乙醇比较接近 , 说 明 D V P可以减少现用 热力学抑制剂 的加量 。而两者 的抑制机理完全 不 同, 因此 , 醇类与 D V P复配可从不同抑制 机理对水 合物起到抑制作用 , 通过协调作用 , 可提高水合物抑 制剂的抑制效果 。 3结论 1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D V P的最佳合成条件 为 / t N - 乙烯 己内酰胺 几 丙烯醇 n 甲基丙烯 酸羟乙酯 5 1 1 , 引发剂加量为0 . 5 % 占单体质 量百分数 , 反应温度 6 O℃, 反应时间 8 h 。红外表 征可知 , 实验所合成的聚合物结构与设计相符。 2 动力学水合物抑制剂 D V P能够吸附于水合 物晶核表面, 致使晶核无规则生长, 形成疏松具有一 定流动性冰晶乳液。D V P的最佳加量为 0 . 5 % , 水 合物结冰温度为 一 8 c C。 3 水合物抑制剂 D V P在过冷度为 8℃时, 抑 制时间可达 7 . 5 h , 抑制时间较长。 4 D V P可与热力学水合物抑制剂进行复配使 用 , 通过配方可提高抑制效果或减少现场使用中醇 类物质的加入。 5 水合物抑制剂 D V P通过环酰胺结构和具有 强氢键作用羟基, 能够吸附在水合物表面, 占据了水 合物的空腔, 阻止客体分子进入空腔, 从而降低水合 物晶体形成的几率。该水合物抑制剂制备方法简 单、 产品性价比高,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1 ] 唐翠萍, 樊栓狮. 天然气水合物新型抑制剂的研究进 展[ J ] .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 2 0 0 4 , 3 3 3 1 5 7 1 5 9 . [ 2 ] 毕曼, 贾增强 , 吴红钦, 等.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研究 与应用进展[ J ] . 天然气工业, 2 0 0 9 , 2 9 1 2 7 5 - 7 8 . [ 3 ] 唐翠萍, 杜建伟, 梁德青. 天然气水合物新型动力学抑 制剂抑制性能研究[ J ]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 0 0 8 , 4 2 3 3 3 3 - 3 3 7 . [ 4 ] 黎四芳, 石称华, 林海青. 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制备研究 [ J ] . 化学世界, 1 9 9 9 4 2 0 1 - 2 0 3 . [ 5 ] 许维秀, 李其京, 陈光进.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研究进 展[ J ] . 化工进展, 2 0 0 6 , 2 5 1 1 1 2 8 9 . 1 3 0 0 . [ 6 ] 诸林, 黄进军, 白小东. 海洋深水钻井液水合物抑制剂 研究[ D] . 成都 西南石油大学, 2 0 0 5 . [ 7 ] 门北方. 国外动力学水合物抑制剂研究进展[ J ] . 油气 田地面工程 , 2 0 0 9 , 2 8 8 3 - 4 . [ 8 ] 裘俊红, 张金锋. 水合物动力学抑制研究现状[ J ] . 化 学工程 , 2 0 0 4, 3 2 6 2 3 - 2 5 . [ 9 ] R a c h e l 0’ R e i l l y , N g a S z e I e o n g , P e i C h e n g C h u a , e t a 1 . Mi s s i n g p o l y N - v i n y l l a c t a mk i n e t i c h y d r a t e i n h i b i t o r Hi 一 p r e s s u r e k i n e t i c h y d r a t e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s t r u c t u r e I I g a s h y d r a t e s w i t h p o l y N - v i n y l p i p e r i d o n e a n d o t h e r p o l y N - v i n y l l a c t a mh o m o p o l y m e m[ J ] . E n e r g y& F u e l s , 2 0 1 1 , 2 5 4 5 9 5 -45 9 9 . 下转第 5 1 O页 5 l 0 应用化工 第 4 5卷 由图4可知 , 提取时间太短 , 柚皮苷未能足够溶 解 , 提取不够彻底。如果时间太长 , 在加热条件下 , 其他物质有可能开始被浸 出, 从而影响含量测定。 提取时间在 2 . 5 3 h , 柚皮苷 的含量较高 , 但考虑到 成本问题 , 选择最适宜提取时间为 2 . 5 h 。 2 . 5 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 根据对单因素实验 的结果 , 以料液 比、 提取液中 乙酸 比例 、 温度和时问 4个 因素进行正交实验 。因 素水平见表 1 , 结果见表 2 , 方差分析见表 3 。 表 1 因素水平 表 Ta bl e l Fa c t o r s a nd l e v e l s t a bl e 实验号 A B C D 提取率/ % 由表 2可知, 最佳水平 组合是 A B C , D。 , 即料 液比1 2 5 g / m L , 乙酸比例 1 0 %, 温度 8 O cC, 时间 3 h 。在 这 个 水 平 组 合 下 , 柚 皮 苷 的 提 取 率 为 5 . 7 8 %。并且通过方差分析可知 , 料液比、 乙酸 比例 和温度对柚皮苷的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 表 3 方差分析表 Ta b l e 3 An a l y s i s o f v a r i a n c e t a b l e 注 N o 0 5 2 , 9 4 . 2 6, F 0 0 l 2, 9 8 . 0 2 。 3 结论 采用 乙醇乙酸浸提法提取柑橘皮中的柚皮苷的 优化 工 艺条 件 为 料液 比 l 2 5 g / m L, 乙酸 比例 1 0 % , 温度 8 0℃ , 时间 3 h 。在此条件下 , 柚皮苷提 取率为 5 . 7 8 %。乙酸比例对提取率影响显著, 料液 比和温度影 响非常显著 。以乙醇. 乙酸代替酸碱 和 有毒有害有机溶剂的使用 , 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闻永举 , 申秀丽, 易艳萍. 柚皮中柚皮苷提取工艺研究 [ J ] . 江苏农业科学 , 2 0 0 8 4 2 5 7 - 2 5 8 . 滕建业 , 孟宪生 , 韩凌, 等. 枳壳中柚皮苷提取工艺的 研究[ J ]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 0 1 1 3 3 4 . 3 5 . 刘学仁 , 蔡品品, 向显智, 等. 中药枳壳 中柚皮苷和橙 皮苷的提取方法研究[ J ]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 0 1 1 1 7 8 8 3 . 刘英, 但俊峰, 吴丹, 等. 柚皮中柚皮苷 的超声波辅助 提取条件研究[ J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 2 0 0 8 4 2 1 8 - 2 2 2 . 游见明, 兰江涛. 柑橘类柚皮苷提取工艺研究[ J ] . 现 代食品科技, 2 0 0 6 2 1 6 0 . 1 6 1 , 1 6 6 . 周石磊 , 王鸿飞 , 杜 洁雄. 柚皮 中柚 皮苷 乙醇 提取工艺 研究[ J ] . 农业工程学报, 2 0 0 6 7 1 8 4 1 8 7 . 陈源, 余亚白, 王琦, 等. 葡萄柚柚皮苷微波提取工艺 [ J ]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 0 1 2 1 2 8 . 3 2 . 许有瑞 , 聂琼嵘, 顾生玖, 等. 沙田柚幼果中柚皮苷提 取工艺研究[ J ] . 安徽农业科学, 2 0 0 8 , 1 8 7 5 2 5 , 7 5 3 4 . 上接第5 0 7页 [ 1 0 ]全红平, 李强, 鲁红升, 等. 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B V P 性能研 究 [ J ] . 科 学 技 术 与工 程, 2 0 1 3 , 1 3 6 1 4 4 2 1 4 4 5 . [ 1 1 ]S l o a n E D , S u b r a m a n i a n S , M a t t h e w s P N , e t a 1 . Q u a n t i f - y i n g h y d r a t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k i n e t i c i n h i b i t i o n [ J ] . A m e r i c a n C h e m i c a l S o c i e ty , 1 9 8 8 , 3 7 8 3 1 2 4 3 1 3 2 . [ 1 2 ]Z h a n g J u n f a n g , H a w t i n R W, Y a n g Y e , e t a 1 . M o l e c u l a r d y n a mi c s s t u d y o f me t h a n e h y d r a t e f o r ma t i o n a t a wa t e r / m e t h a n e i n t e r f a c e [ J ] . A m e ri c a n C h e m i c a l S oci e t y , 2 0 0 8 , 1 1 2 3 4 1 0 6 0 8 - 1 0 6 1 8 . [ 1 3 ]G a o S h u q i a n g , R i s k H y d r a t e . Ma n a g e m e n t at h i g h w a t e r - c u t s w i t h a n t i a g g l o m e r a n t h y d r a t e i n h i b i t o r s [ J ] . E n e r g y & F u ds , 2 0 0 9, 2 3 2 1 1 8 - 2 1 21 . [ 1 4 ]K o n n o Y o s h i h i r o , O y a m a H i r o y u k i , N a g a o J i r o , e t a1 . N u - me fi e al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d i s s o c i a t i o n e x p e r i me n t of n a t u r a ll y occ u r r i n g g a s h y d r a t e i n s e d i me n t c o r e s o b t a i n e d a t t h e e a s t e r n n a n k a i t r o u g h , J a p an[ J ] . E n e r gy F u e l s , 2 0 1 0 , 2 4 63 53 . 6 35 8. 1 j 1 J 1 j ]] J] J I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