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地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pdf
第 3 4卷 第 5期 2 0 1 2年 9月 石 油 钻 采 工 艺 o I L DR I LLI N G PRO DUCTI o N TECHN oLo GY Vo 1 .3 4 NO. 5 S e p t .2 0 1 2 文章编号1 0 0 0 7 3 9 3 2 0 1 2 0 5 0 0 4 90 4 大牛地水 平井钻 井提 速技术 郭瑞昌 刘匡晓 陶兴华 刘卫东 杨春国 李梦冈 0 中国石化石 油工程技术研 究院, 北京1 0 0 1 0 1 引用格式 郭瑞昌, 刘匡晓, 陶兴华, 等 . 大牛地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2 , 3 4 5 4 9 5 2 . 摘要 大牛地气田是中国石化五大气源地之一。分析了大牛地气田 目前仍存在的主要钻井难题及技术瓶颈, 并从钻井工 程地质环境描述、 水平井工程优化设计、 煤层垮塌预防技术及随钻测量技术 4个方面提 出了对策。推广优质钻井液体系、 膨胀 管封堵技术、 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 形成大牛地气田水平井钻井配套技术, 有效地提高了钻井速度, 对于加快大牛地气田勘探开 发进程具有重要意 义。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水平井;钻井提速 ;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 T E 5 2 文献标 识码 A H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pe ne t r a t i o n r a t e i nc r e a s i n g t e c hn o l o g y i n Da n i u di a r e a G U 0 R u i c h a n g , L I U K u a n g x i a 0 , T A 0 X i n g h u a , L I U We i d 0 n g , Y A N G C h u n g u 0 , L I Me n g g a n g S I NO P EC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P 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ij i n g 1 0 0 1 0 1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Da n i u d i g a s fi e l d i s o n e o f t h e fi v e b i g g e s t g a s fi e l d s o f S I NO P E C . Ma j o r p r o b l e ms O i l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d r i l l i n g we r e a n a l y z e d ,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m e a s u r e s we r e p u t f o r wa r d i n a s p e c t s o f d r i l l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d e s c r i p t i o n ,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o p t i m a l d e s i g n , c o a l s e a m c o l l a p s i n g p r e v e n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M e a s u r e me n t W h i l e Dr i l l i ng t e c h n o l o g y . P o p u l a r - i z i n g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d r i l l i n g ma t c h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Da n i u d i a r e a , wh i c h c o n t a i n s h i g h q u a l i t y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s t e c h n o l o g y , e x p a n d a b l e t u b e s e a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wa v e M W D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u l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n c r e a s e dr i l l i n g r a t e , a n d a c c e l e r a t e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p r o c e s s o f Da n i u d i g a s fie l d . Ke y wo r d s Da n i u d i g a s fi e l d ;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 p e n e t r a t i o n r a t e i n c r e a s i n g ; t e c h n i c a l b o t t l e n e c k ; t e c h n i c a l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大牛地气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鄂尔多 斯市交界地区 , 面积为 2 0 0 3 . 7 l k m。 。气 田构造位置 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东段气田内上古生 界 , 是一套海相一 海陆过渡相一陆相沉积 , 具有 良好 的天然气成藏条件 , 资源丰富。 大牛地气 田地质情况总体表现为 “ 一大 、 一多、 一 强 、 四低”的特点 ⋯。“ 一大”是指储层资源量大; “ 一 多” 是指地层压力系统复杂 , 有 6 套含气层位; “ 一 强” 是指储层非均质性强 ; “ 四低” 是指 “ 低压 、 低渗 、 低丰度 、 低产” , 压力系数 0 . 8 9 ~ 0 . 9 8 , 储层渗透率小于 1 mD, 储量丰度平均 2 . 61 0 m / k m , 单井产量低 0 . 5 ~ 2 . 0 1 0 m / d 。 截至 2 0 1 0年 1 2月 , 大牛地气 田已累计完成 3 2 口水平井 , 其中 2 0 0 9 年施工 1 2口, 2 0 1 0 井布井 6口, 已完井 3口。在水平井施工过程中, 摸索出了一些 优快钻井 的方法 , 形成 了井身结构及钻具组合优化 设计技术、 水平井施工优化方案 、 钻头优选技术等成 果。但是大牛地气 田特殊的地质结构使得水平井施 工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 需要在今后的施工中积极 探索 。 基 金项 目 中国石 油化 工股份有 限公 司科技部项 目 “ 元坝超深水平井钻完井配套技 术研 究” 编号 P 1 1 0 5 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油田部项 目 “ 大牛地水平井钻井技 术跟踪研 究” 编号 J s G1 1 O l 5 作者简介郭瑞昌, 1 9 8 2年生。2 0 1 0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博士, 现主要从事水平井钻井技术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电话0 1 0 8 4 9 8 8 0 9 9 。E ma i l g r c h u p c y a h o o . t o m.a n 。 5 0 石油钻采工艺2 0 1 2年 9月 第 3 4卷 第 5期 1 大牛地水平井钻井提速瓶颈分析 1 . 1 地质因素 大牛地气 田地质构造复杂 , 储层变化大 , 地质环 境了解不清楚。 目前 只是利用常规的钻井和测井资 料获得单井的地层压力、 地应力等剖面, 为钻井设计 和施工提供基础数据。但所涉及 的钻井地质环境 因 素并不全面 , 缺乏整体配套 。 结合大牛地气 田钻井施工实际情况 , 加强新资 料 的整理分析和新方法的应用研究 , 实现对 全区域 钻井地质环境 因素 的精细描述 , 才可 以为钻井设计 和施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 1 . 2 工程设计 大 牛地 区块储层单砂体连续性好 , 层 内没有泥 岩夹层和煤线, 实钻中都能很好地按照设计轨迹钻 进 。但储层附近存在煤层 、 煤线、 泥页岩夹层等复杂 地层 , 容易造 成各种井下复杂情况 , 特别是在造斜 段 、 水平段钻进时间较长的时候 , 问题更加突出。实 钻过程 中频繁调整轨迹 , 使得实钻轨迹与设计轨迹 偏离较大。在山 1 . 1 、 山 1 - 2 层完钻的水平井, 实钻 轨迹调整都 比较大。在这类地层钻水平井 , 存在诸 多技术难点 J 1 定 向段及水平段摩 阻、 扭矩 大, 托压现象明显 , 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 ; 2 泥岩煤岩易 剥落垮塌, 卡钻风险性高, 钻井液性能要求高; 3 侧 钻井段 的地层可钻性低 , 侧钻难度大。 大牛地气田目前水平井设计使用单圆剖面。在 目前地质条件下使用这种剖面缺乏调整灵活性 。如 DP 9井 , 实钻 中多次调整设计轨迹。近几年在大牛 地气 田还尝试过气体 、 泡沫等钻井液进行水平井施 工 , 相对 产量成本较高。 目前的水平井施工技术方 案难以满足大牛地气 田经济高效开发的需要 。 1 . 3 井眼状况 大牛地 区块 二叠 系山西组 山 1 段存 在多套 煤 层 、 泥岩等地层 , 钻井井壁稳定性极差 。大部分煤层 集 中在 2 9 0 0 ~ 3 0 4 0m 的山 1 段 。以 DP S 一 2 井为例 , 2 9 6 2 -2 97 2 1T I 、 2 9 9 8. 5 -2 9 98 . 6 m 、 3 0 01 -3 00 2 . 5 m 、 3 0 0 7 . 5 ~ 3 0 2 0 . 5 m、 3 0 3 2 . 5 ~ 3 0 3 6 . 6 m均为煤层。泥 页岩微裂缝发 育, 遇水产生不 均匀膨胀 , 易剥 落掉 块 , 并且 呈现周期性垮塌。 目前煤层钻进采取 的措 施主要是调整钻井液性能和排量来实现煤层安全钻 进 , 但仍不能保持井壁稳定 , 垮塌隐患仍然存在 j 。 水平段施工过程 中钻遇泥岩 、 煤层 , 井眼垮塌后 只能回填改变轨迹重新侧钻 , 部分井甚至多次 回填 侧钻 , 造成井眼轨迹频繁调整 , 大幅度地延长 了施工 周期。D P S 1 井在造斜段钻遇 9 5 m煤层, 坍塌严重。 D P 1 5 井甚 至回填 了 4次才成功完钻。这是 制约大 牛地气 田钻井提速的最大瓶颈 。 1 . 4 随钻测量手段 目前 大牛地气 田和 国 内其他地 区水 平井施工 一 样 , 都采用了钻井液传输信号的 MWD、 F E WD、 L WD、 MWD伽马等方法 , 只有开泵循环才能进行 信息传送。因此现场应用 时还需配套 电子单 、 多点 系统进行非钻进 时的井眼参数测量 , 而且依靠钻井 液传输信号的随钻测量仪器结构复杂, 易损件多, 整 套仪器 的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 比较高 , 大面积推广 应用存在一定困难。 电磁 波无线 随钻 测量与传输系统 E M. MWD 是气体 、 充气 、 泡沫等钻井 中有效 的随钻测量方法 , 与常规 MWD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具有信号 传输不受钻井介质的影响、 传输信息无需循环钻井 介质、 信 息传输速率高 、 购置与使用成本低 的优点 , 是大牛地气 田极具推广前景的随钻测量技术。 2 大牛地气田钻井提速对策 2 . 1 地质工程环境描述精细化 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述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体 系 , 所描述 的对象涉及到与钻井工程密切相关 的各 类工程地质 因素 , 主要包括岩石的强度 、 弹塑性及硬 度参数、 地应力方位及大小、 地层的坍塌压力、 孑 L 隙 压力、 破 裂压力及漏失压力、 岩石 可钻性 、 地层 流体 分布特征等等。实现钻井地质环境因素精确描述所 需要 的基础资料包括钻井 、 测井 、 录井 、 物探 、 测试等 资料 , 同时该技术也是一套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体系 , 应用到工程地质分析技术 、 测井信息分析技术 、 地震 反演及属性分析技术 、 地质统计模拟技术等等。 目前 , 钻井地质环境描述在元坝地区发挥积极 作用, 其研究成果已应用到该地区井身结构优化设 计 、 井壁稳定性分析及钻井液性能优化 、 钻头和钻井 参数优选 、 气体钻井及控压降密度钻井技术分 析等 钻井设计和施工的各个方 面, 有效提高 了元坝地 区 的勘探开发水平 。 大牛地气 田地层非均质性强 、 含煤层及泥岩 、 部 分层段可针 f 生 差 、 研磨性强 , 对钻井安全及钻进速度 影响较大 , 延长了钻井周期。针对以上问题 , 需开展 钻井地质环境 因素描述工作 1 工程地质基础参数 的整理和分析 ; 2 岩石力学特性参数及地应力状态 描述 ; 3 地层压力体系及井壁稳定性分析预测 ; 4 岩石可钻性及其敏感性分析。 以上工作将 为井身结 构优化 、 钻头类 型优选 、 钻井参数优 化 、 钻井液性 能优化 、 井眼轨迹设计 等 郭瑞昌等大牛地水平并钻井提速技术 5 1 提供有效数据信息 , 对进一步提高机械钻速具有重 要意义 。 2 . 2 优化水平井工程设计 2 . 2 . 1 剖面优化大牛地气 田水平井设计井身剖面 均为单圆弧剖面 , 该剖面适用于 目的层垂深 比较确 定 、 靶区范 围足够宽的开发水平井 , 以满足钻具造斜 率偏差的要求 , 除非能够准确地控制钻具的造斜性 能 、 详细地掌握地层岩性的变化规律 , 否则需随时调 整和控制造斜率。 因此建议采用 “ 直一增一稳一增平 ” 或 “ 直一 增一微增一增一平 ” 五段制剖面 , 这 2种井身剖面具 有 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 在实钻过程 中可 以充分发挥动力钻具和转盘 钻具各 自的优势 , 提高钻井速度。 2 通过调整稳斜井段或微增井段的造斜率和段 长 , 可 以弥补钻具造斜能力的偏差 , 还可以实现用一 套钻具组合完成第 1造斜段的通井和第 2造斜段 的 钻进, 并减少了起下钻次数。 3 转盘稳斜 、 增斜钻具组合 刚性小 , 摩 阻力小 , 不易出新井眼 , 有利于井下安全。 4 采用转盘钻具钻进可以使用较大的钻压以提 高机械钻速 , 缩短钻井周期 。 2 . 2 . 2完井3 -_ 序优 化2 0 1 0年大 牛地气 田已完钻 水平井的二开特殊作业时间均较长 , 其 中 D P 2 5 H井 二开特殊作业时间 9 . 7 0 d , 较设计增加 3 . 7 d , 占整个 钻井周期 4 0 . 9 6 d的 2 3 . 6 8 %;D P S 一 1 井二开特殊作 业 时间 9 . 7 7 d , 较设计增加 3 . 7 5 d , 占整个钻井周期 5 9 . 6 3 d的 1 6 . 3 8 %。因此有必要针对二开特殊作业 时间偏长 的现象进行分析、 研究 , 简化二开特殊作业 程序, 如取消软测井、 减少施工停待时间等。 2 . 3 煤层垮塌复杂预防技术 2 . 3 . 1 钻 井液优化大牛地地 区煤线地层胶 结松 散、 欠压实, 属极易坍塌地层。在钻遇煤层时, 钻井 液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优化钻井液的性能, 保 证井壁的稳定 1 在钻遇煤层时要保证合理的钻井 液密度 , 将钻井液液柱压力对地层的正压差控制在 一 定的范围内, 对井壁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2 钻井 液保持 良好的剪 切稀释特性和触变性 , 要适 当提高 钻井液的黏切 , 减轻钻井液对井壁的冲刷 , 控制起下 钻 、 开泵造成 的压力激动; 3 应提高钻井液 中沥青 类 、 聚合醇等封堵剂 的有效含量 , 通过沥青的物理封 堵 和聚合醇 的浊点效应稳 固井壁 , 加强化学 固壁 的 作用 ; 4 工程上应积极配合 , 在钻遇煤层 时适当降低 钻井排量 , 减少水力冲刷。 2 . 3 . 2 膨胀管封堵技术 目前钻遇煤层时仅靠调整 钻井液性能并不能完全保证煤层安全钻进, 仍然存 在坍塌和漏失风险。膨胀波纹管技术通过将波纹管 膨胀成 圆形管在复杂地层建立人工井壁封堵煤层 , 可有效解决复杂地层漏失、 垮塌层等问题 一 。 根据 大牛地气 田井身结构特点 , 以 D P S 一 2井为 例 , 二开井 眼为 O 2 1 5 . 9 mm3 0 9 2 . 9 6 m;套管尺 寸 1 7 7 . 8 mm3 0 9 2 . 9 6 r n 。 煤层有 2 9 6 2 - 2 9 7 2 r n 、 3 0 0l -3 00 2. 5 m 、 3 00 7. 5 3 0 2 0. 5 m 、 3 03 2. 5 -3 0 3 6. 6 m等 4段 , 煤层段井径 2 2 5 ~ 2 4 5 mm之间 , 提 出 3 个封堵方案。 方案 1 二 开 O 2 1 5 . 9 mm钻头钻进 至 3 0 4 5 m 处后 , 选用扩眼器在 2 9 5 0 ~ 3 0 4 5 m扩眼至 0 2 4 0 ~ 2 4 5 mm;测井确定波纹管坐封位置 ;选用 O2 1 5 . 9 mm 波纹管 9 5 m膨胀封堵该复杂层段 。膨胀后波纹管 内径为 2 2 1 mm, 后续钻进仍选用 O2 1 5 . 9 0 mm钻头。 此方案需要扩眼。两大煤层段 中部的 2 9 7 2 ~ 2 9 9 8 1T I 段井眼井斜 7 O o , 扩眼风险极大 。 方案 2 二开 2 1 5 . 9 mm钻头钻至 2 9 6 2 ~ 2 9 7 2 1 7 1 、 2 9 9 8 ~ 3 0 3 6 . 5 0 1 3 1_ 两煤层段 , 若井 眼直径扩大 到 2 4 0 ~ 2 4 5 r n l n , 则分别选用 O 2 1 5 . 9 mm波纹管 1 0 m、 3 8 . 5 m膨胀封堵两煤层段 。后续钻进仍选用 O 2 1 5 . 9 mm钻头。此封堵方案不需要扩眼, 但难以控制有利 于膨胀波纹管封堵 的井眼尺寸。 方案 3 二开钻进时选用 O2 4 1 I 3 i n n ] 钻头 需 更改设计井身结构 , 一开套管改为 02 7 3 mm, 套管下 深不变 , 钻进至井深 3 0 4 0 1 T I 后 , 考虑井眼扩大率因 素 , 在 2 9 5 0 - 2 9 6 2 1T I 、 2 9 7 2 ~ 2 9 9 8 r n 、 3 0 3 6 . 5 ~ 3 0 4 0 I I 1_ 都为 0 2 4 5 r n l T 1 左右井眼 , 与 02 1 5 . 9 mm膨胀波纹管 膨 胀后 尺寸相 符 , 故 选用 O2 1 5 . 9 mm波纹 管 9 0 17 1 膨 胀 封 堵 2 9 5 0 ~ 3 0 4 0 1 T I 的煤 层 段 。后 续 钻 进 选 用 O2 1 5 . 9 r n m钻头。此方案不需要扩眼即可一次完 成煤层的封堵。 2 . 4 推广应用 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 大牛地气田地层电阻率特性适合电磁波测量设 备应用 。电磁 随钻测量 E M MwD 与常规 MWD 相 比具优 势明显 , 但在传输深 度上 E M MWD仪 器 与常规 MWD仪器有一定差距 。 E M. MWD仪器 的电磁信号传输深度取决于地 层 电阻率。测井资料显示 , 大牛地气 田的地层 电阻 率平均在 1 0 { l 1T I 左右, 表层和煤层稍高, 泥页岩夹 层稍低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开发的电磁 传输地层适应性评价软件计算结果显示, E M MWD 仪器在该地区的传输深度可 以达到 3 0 0 0 17 1 左右 见 图 1 , 适合推广应用电磁随钻测量技术开展定 向井 、 水平井施工 。 5 2 石油钻采_ T - 艺 2 0 1 2年 9月 第 3 4卷 第 5期 兽 裂 口 妲 挺 图 1 大牛地气田地面电磁信 号强度 与井深 关系 2 0 0 8 年 以来 ,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 院研 制 的 C E M. 1型 E M MWD随钻 测量 系统在大 牛地 气 田 D6 6 5 5 、 D 6 6 . 8 6 、 D 6 6 . 1 2 9 、 D P S 一 2等 井 开 展 了 多 次 现 场 试 验。2 0 1 0年 9 ~ 1 0月 在 D6 6 1 2 9井 和 D P S 一 2井进行了应用实验。在两 口井的定 向钻井过 程 中, 仪器工作稳定 、 测量数据准确, 累计人井工作 时间 3 4 4 .3 h , 纯钻时间 2 4 5 .8 h , 信号传输深度达到 3 0 9 0 .3 8 m。实验表明, C E M. 1 型电磁随钻测量仪的 各项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外 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 在大牛地气 田, 近几年也尝试过在气体、 泡沫等 钻井液钻井中进行电磁随钻测量技术施工, 但是效果 不是很理想, 究其原因水平段垂深在 3 0 0 0 m左右, 已 接近电磁传输在地层 中的传输深度极限, 地面得到的 电磁信号非常微弱, 同时前期使用的国外 E M. MWD 仪器 , 由于兼顾和钻井液 MWD 的匹配性 , 软件的滤 波性受到影响, 这是国外 E M.MWD仪在水平段钻进 中信号时断时续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 因 。 鉴于以上情况, 结合中国石化工程院C E M一 1 型 电磁随钻测量仪 的试验情况 技术服务价格和常规 MwD一致 , 建议如下 。 1 大牛地气 田水平井施工中, 斜井段施工推广 应用 C E M l E MWD等电磁波测量仪器 ;垂深超过 2 8 0 0 r n的水平段施工使用以往的测量设备 MWD、 L WD等 。 2 为了提高电磁信号的传输深度, 应尽量选择 电导率低 的钻井液体系。 3 技术套管可以探讨使用外部带绝缘涂层的管 材, 如可以在套管外部喷涂陶瓷或 P T F E等绝缘涂 层 , 既可 以有效地提高 E M. MWD仪器在水平段 的 信号强度 , 还有利于套管防腐。 3 结论与建议 1 --叠系山西组山 1 段煤层 、 泥岩地层 , 联合使 用优质钻井液体系及膨胀管封堵技术, 降低井眼垮 塌事故率 , 实现 已垮塌地层长段安全快速钻进。 2 在大牛地气 田普及应用 电磁波 随钻测量技 术, 提高测量信号传输效率, 降低成本。 3 集成现有成熟技术 , 形成大牛地气 田水平井 钻井配套技术 , 进一步提 高钻井速度 , 缩 短钻井周 期 , 加快气井的产能建设 。 参考文献 [ 1 ] 林春明, 张霞, 周健, 等 .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 盒子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 J ]. 地球科学进展, 2 0 1 1 , 2 6 2 2 1 2 . 2 2 3 . [ 2] 郑荣臣. 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气藏工程研究[ J ] . 石油钻 采工艺, 2 0 1 0 , 3 2 S 1 0 2 . 1 0 5 . [ 3] 金衍, 陈勉, 卢运虎, 等 . 一种气体钻井井壁稳定性分析 的简易方法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9 , 3 1 6 4 8 . 5 2 . [ 4] 汤明, 何世明, 邢景宝, 等 . 大牛地气田欠平衡水平井井 壁稳 定性分析 [ J ]. 石油钻采工 艺, 2 0 1 0 , 3 2 3 3 7 . 3 9. [ 5 ] 梁大川, 蒲晓林, 徐兴华 . 煤层坍塌的特殊性及钻井液 对策 [ J ]. 西南石油学报, 2 0 0 2 , 2 4 6 2 8 3 1 . [ 6 ] 杨顺辉, 黄永洪, 陶兴华, 等 . 可膨胀波纹管技术在韦 1 5 . 1 9井的应用 [ J ]. 石油钻探技 术, 2 0 0 7 , 3 5 3 5 5 5 7. [ 7] 陶兴华, 马开华, 吴波, 等 . 膨胀波纹管技术现场试验综 述及存在问题分析 [ J ]. 石油钻探技术, 2 0 0 7 , 3 5 4 6 3. 6 6. [ 8] 刘修善, 杨春 国, 涂玉林, 等 . 我国电磁随钻测量技术研 究进展 [ J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8 , 3 0 5 1 - 5 . [ 9] 刘修善 , 侯 旭 田, 涂 玉林, 等 . 电磁 随钻测量技术现状及 发展趋势 [ J ]. 石油钻探技术, 2 0 0 6 , 3 45 4 - 9 . 收稿 日期2 0 1 2 . 0 4 . 2 3 [ 编辑薛改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