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空气泡沫钻井液技术及现场调控措施.pdf
第 3 1 卷 第 1 期 2 0 1 4年1月 钻井液与 完井液 DRI LL I NG F LUI D COMP LE T1 0N F L UI D V0 1 . 31 No. 1 J a n.2 01 4 d o i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0 0 1 5 6 2 0 . 2 0 1 4 . 0 1 . 0 0 8 川东北空气泡沫钻井液技术及现场调控措施 张鹏, 蓝强, 郑成胜, 徐运波, 张敬辉 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油化所 ,山东东营 张鹏等 . 川东北空气泡沫钻井液技术及现场调控措施 f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1 4 ,3 1 1 2 8 3 1 . 摘要根据川东北地层特点,室内研究了适合该地层的泡沫钻井液配方,该配方具有半衰期长、抑制性强、性能 稳定等优点,但在现场使用过程中,发现泡沫有段塞、泥岩水化严重等问题,对处理剂加量和加料频率对泡沫钻井液 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优化 了泡沫体系整体性能,页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抑制能力明显提高,泡沫质量明显改善,半衰 期明显提高,携岩能力显著增强,在泥岩段钻进时的机械钻速提高了3 1 _ 8 %,整个井段钻进过程中无任何复杂事故。 同时还给出了快速判断泡沫性能优劣的依据,为川东北地区后续空气泡沫钻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空气泡沫钻井液 ; 材料加量 ; 加料频率 ; 携岩效果 ; 水化泥岩层 中图分类号T E 2 5 4 .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1 5 6 2 0 2 0 1 4 0 1 - 0 0 2 8 0 4 川东北元坝地区钻井的上部地层砂泥岩互层频 繁、 硬度大、 研磨性强、 可钳f生 差, 为了提高机械转速, 一 般采用欠平衡钻井方式钻井。采用气体钻井常因地 层出水,导致气体钻井无法顺利实施 [ 1】 , 少量出水转 为雾化钻井后, 气体排量远不能满足携岩要求,大量 出水则被迫提前转为常规钻井液钻进, 这会大大影响 钻进速度 [2 -4 ] o空气泡沫钻井流体携岩、携水能力强, 所需环空返速低, 气量消耗少, 在大尺寸井眼钻进中 优势较为突出[5 -7 ] o尽管室内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评价,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却发现了不少问题, 文中对此进 行了阐述 。 1 配方研 究 空气泡沫钻井液常用于一开井段,其井眼较大, 对携岩要求较高 ; 上部岩性以浅灰绿色、褐灰色细砂 岩、中砂岩为主,间夹棕红色泥岩、 粉砂质泥岩, 下 部为紫红色泥岩、棕红色泥岩、紫红色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粉砂质泥岩、褐灰色粉砂岩不等厚互层 ,井壁 稳定性较差, 容易产生掉块。尽管一开地层出水量不 大,但是只要有出水现象发生, 就必须要将其带出, 否则会加剧井壁不稳定。因此, 需要加强体系的抑制 效果, 才能减少钻进过程中泥岩水化膨胀, 增强井壁 稳定性。针对以上地层特点, 选择了对应类型的发泡 剂、稳泡剂和井壁稳定剂材料, 并在室内进行了配方 研究 。 1 . 1 发泡剂 通过室内研究 ,选择了离子型发泡剂 A O S 。离 子型发泡剂形成的双层吸附膜之间有排斥力,阻碍了 液膜变薄,使水不易排出,延长了泡沫的寿命,其泡 沫稳定性最好 ,半衰期要明显长于非离子型发泡剂 。 实验结果见图 1 。 4 o 0 3 5 0 3 o o 2 5 0 2 o o 1 5 0 l 0 0 5 O O O 2 0 4 0 6 o 8 O l 0 0 1 2 0 1 4 0 l 6 o 1 8 0 t / mi n 图 1 发泡剂加量室内优选 由图 1 可以看出, 各种加量下, 发泡量维持一段 时间后便开始消泡, 稳定性变差,相比较而言, 加量 为 0 . 0 6 %0 . 1 % 时,可维 持 6 0 ~8 0 mi n ,此 加量 效 果最好。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专项 “ 低渗油气田高效开发钻井技术”课题四 “ 低渗油气田储层保护技术” 2 0 1 1 Z X0 5 0 2 2 . 0 0 4 。 第一作者简介 张鹏,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石油工程专业,现在主要从事油田化学研究工作。地址 山东省 东营市北一路 8 2 7号钻井工艺研究院化学所 ; 邮政编码2 5 7 0 1 7;电话 1 5 2 5 4 6 1 2 7 5 2; E - m a i l a p e n g y s wf o x ma i l . t o m。 蠹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3 1 卷 第 1 期 张鹏等川东北空气泡沫钻井液技术及现场调控措施 2 9 1 . 2 稳泡剂 针对地层特点, 选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作 为稳泡剂, 除了能够提高液相黏度、 降低液相流动性、 减缓泡沫排液速度外,其作为高分子聚合物还可在井 壁表面发生多点吸附、形成吸附膜 , 具有封堵地层微 裂缝、减缓流体渗入地层、有利于稳定井壁、抑制黏 土分散膨胀的作用 。 在室内进行了稳泡剂加量与泡沫液稳定性关系研 究 ,实验结果见图 2 。由图 2 可知,当稳泡剂加量达 到 0 . 1 5 %0 . 2 % 时 ,无 论是发泡量还是半 衰期 ,均 趋于平稳,因此,配方加量选择在此范围内。 稳泡剂 图 2 稳泡剂加量与泡沫性能的关系 1 . 3 井壁稳定剂 针对空气泡沫钻井液密度低、抑制性差的特点, 研制 了一种能在井壁周 围形成憎水保护膜 、防止泥页 岩因吸水膨胀垮塌、同时又与泡沫配伍的井壁稳定 保护剂 Y J B . 1 ,以提高泡沫钻井液的抑制性能,解决 井壁失稳 问题。室 内用现场岩心及不同加量的 YJ B . 1 液进行了岩屑热滚回收率实验,结果见图 3 。从图 3 可知,Y J B . 1 加量达到 0 .4 % 以后,岩屑回收率能达 到现场要求,变化也趋于平缓,故确定其加量范围为 0 . 4 %~0 . 6 %。根据各处 理剂加量范围 ,按照配方 配 制泡沫钻井液,测定发泡量为 3 0 6 m L,半衰期为 l 4 min ,页岩回收率为 9 5 .6 %。 蔷 图3 Y J B . 1 抑制性能评价实验 该配方可满足现场钻井需要,当处理剂材料一定 时, 可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处理剂加量进行调整, 以达到满意效果。 2 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场施工中发现,泡沫流体经常形成段塞,连 续性较差,特别是在井段较长、钻速较快、井眼尺寸 较大时, 会导致携岩效果变差,产生较多井底沉砂 ; 对于大量出水地层 ,携水效率较低 ,排砂管出口会出 现液滴流淌 。特别是在泥岩层钻进时 ,若不能及时将 地层水携带出地面,会导致地层不稳定。泥岩水化抑 制能力 的强弱对 泡沫钻井过程 中的井壁稳定尤 为重 要 。如在元陆 6 0 1 井钻进泥岩层时 ,由于对地层 、材 料加量认识不足,导致泡沫液性能变差,从井中返出 浑浊液,使得体系压力大幅度升高,摩阻增大,只能 依靠增加注气量方式继续钻进, 携岩效果差 , 能耗高。 其次, 空气泡沫钻井属于欠平衡钻进, 在泥岩段, 容易造成井壁失稳、 坍塌掉块 , 需要增强泡沫抑制性。 在非泥岩段 , 泡沫体积膨胀非常快 , 很快充满排砂池 , 甚至溢出,很容易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 ; 同时,泡沫 液稳定性也不高,需要频繁维护,材料消耗量大,增 加了成本 。 3现场性能优化措施 在实际钻进中,结合现场使用泡沫性能、钻遇地 层等资料 ,逐渐调整了各种泡沫材料的加量及加料频 率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 . 1 泥岩段钻井液优化措施 1 改变处理剂 的加量。首先保持稳泡剂加量为 0 . 1 5 % 和井壁稳定剂加量为 0 . 4 %不变 ,将发泡剂加 量从 0 . 0 6 %增至 0 . 1 2 %,分别测定泡沫液发泡量、半 衰期、抑制性 在排砂管出口处取样 1 .0 L ,将泡沫 冲洗干净,砂样过孔径为 0 .2 8 m i i l 的筛 ,收集筛余 砂样、烘干、称量,得到砂样筛余干重,对比分析 , 以此获得发泡剂最佳加量,保持该加量及井壁稳定剂 加量为 0 . 4 %不变 ,改变稳泡剂加量 ,得到稳泡剂最 佳加量,同理,获得井壁稳定剂最佳加量,现场实验 结果见表 1 。由表 1 数据可知, 当发泡剂加量增加时, 发泡量和半衰期均有所增加 , 当加量增加至 0 . 1 2 %时 , 发泡量比初始配方增加了7 0 m L ,但半衰期 比0 . 1 % 时有所减小,而整个调整对体系的抑制性影响不大, 因此确定现场最佳加量为 0 . 1 %。当稳泡剂加量增加 时 , 发泡量逐渐减少 , 表明稳泡剂能够压缩泡沫体积 , 减小泡沫表面能,使之更加密实,泡沫更加稳定, 从 砂样筛余质量也可看出,稳泡剂也能提高体系的抑制 u f 姜躁懈卅 墓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0 钻井液与 完井液 2 0 1 4年 1月 性,这主要是利用大分子聚合物进入体系时大量吸水 的特点,提高泡沫干度,减少地层出水产生的影响, 当其加量从 0 .2 0 %增至 0 . 2 5 %时,各项指标变化趋 于平缓,考虑到使用成本及该加量已经能满足携岩需 要,确定其最佳加量为 O .2 %。对于井壁稳定剂,其 对发泡量和半衰期无较大影响,却可以有效提高体 系抑制性,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其最佳加量为 0 .6 %。 因此确定了现场钻进泥岩段时的泡沫钻井液配方为 0 . 1 % 发泡剂 0 . 2 %稳泡剂 0 . 6 %YJ B . 1 。 表 1 确定各处理剂现场最佳加量 2 改变加料频率。为了考察加料频率对泡沫性 能的影响,以 1 6 h 为周期,在各处理剂总加量相同 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以8 、6 、4 、2 h 为加料时间间 隔时,泡沫性能的变化 。实验分 4组进行 ,每个加料 间隔实验中,每 1 h 取样一次,测量发泡量、半衰期 及抑制性,最终得到平均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不同加料频率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实验中发现,间隔越短,总的平均结果越好,这 表明,间隔越短, 材料的使用效率越高,性能发挥越 好。考虑到现场工作实际, 将每 8 h 加料一次调整为 4 h 加料一次,每次加量调整为原来的一半。 泡沫材料加量及加料频率的改变结果见表 3 。从 表 3中可看出,处理剂加量及加料频率调整后,发泡 体积仅增加了 1 5 m L ,半衰期却明显加长,表明泡沫 更密实,体系更稳定,砂样筛余质量增加了5 2 g ,抑 制性得到明显加强。 表 3 泥岩段泡沫材料调整结果 调整发泡稳泡井壁稳 加料 发 泡 / f , 2 /砂样筛余 情况剂 / % 剂 / % 定剂 / o / 0 频率 m L m i n 干重 / g 3 . 2 其他层段钻井液优化措施 钻进其他非泥岩段时,对发泡量和抑制性要求相 对较低,故将发泡剂和井壁稳定剂加量及加料频率恢 复到初始状态, 只将稳泡剂加量保持为调整后的水平, 其目的是进一步发挥稳泡剂的作用,延长发泡剂使用 寿命,同时,更加密实和稳定的泡沫体系,可提高携 岩效果 ,除此而外,在满足携岩要求的前提下,可将 注气量进一步减少。实践证明,当注气量减少至 9 0 m / m i n 时,也能达到之前 1 1 0 m 。 / m i n时的携岩效果, 这表明优化措施可以间接降低压缩空气所用能耗。 4优化效果分析 优化效果可从体系优化性能前后的抑制性、携岩 效果 2 方面进行分析,抑制性在前文中已经进行了描 述,本节主要分析携岩效果。机械钻速和取样获得的 砂样总质量可以反映体系的携砂效果。机械钻速较高 时 ,表明钻屑被快速携带 出井筒 ,减少 了钻屑的重复 切削 ,井中沉砂相对较少 ,携岩效果好 ; 在相近机械 钻速时 ,取得砂样总质量越多 ,表 明携砂效率越高。 获取砂样总质量的过程为 在排砂管出口处取得返 出 物 1 . 0 L,将泡沫冲洗干净 ,烘干 、称重。调整性能 前后泡沫钻井液的携岩效果见表 4 。 表 4 调整性能前后泡沫钻井液的携岩效果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1 卷 第 1 期 张鹏等川东北空气泡沫钻井液技术及现场调控措施 3 1 由表 4可知 ,钻进泥岩段时 ,调整性能后的机械 钻速提高了 3 1 . 8 %,获取的砂样总质量增加了 1 6 5 g , 表明对体系的优化,不仅提高了泡沫液的抑制性,也 提高了携岩效果。而在非泥岩段钻进时, 尽管注气量 有所减小, 却没有影响携岩效果。除了定量数据之外, 也可从一些直观现象定性判断泡沫体系性能的优劣以 及是否满足现场钻井要求。 首先是泡沫的连续性,当泡沫段塞时间超过十几 秒至 1 min以上,可查看泵的上水是否正常,若一切 正常 ,则是泡沫材料含量较低所致 ,应补充材料 ; 如 果发现泡沫很轻 、易飘散 ,则表 明发泡剂加量过多 , 应减少加量 ; 其次是排砂管出口处是否有液流现象, 若有 , 表明地层出水较大, 此时泡沫体系颜色会加深, 泥浆罐中沉砂也会增多,同时,排砂管中无明显砂砾 碰撞声,应补充泡沫材料,特别是井壁稳定剂和稳泡 剂的加量; 若钻时较慢 如低于 5 .0 m / h 则另作考虑; 若能听到连续 、 强烈的砂砾碰撞声 , 表明携岩效果好 , 维持该体系即可。 根据上述依据,对实际钻进过程中遇到的情况进 行了分析。 1 泥岩段。调整前 在一 口井的易水化泥岩段 钻进时,返出泡沫液变为浑浊状,排砂管中,砂粒碰 撞管壁声音较小,排砂管出口处出现液滴流淌,这些 均表明泡沫材料浓度偏低,井中存水没有及时携出, 大的泥岩块已经水化分散成细粒状 。调整后 发现这 种情况后 ,根据现场试验结果,迅速调整了泡沫体系 性能 ,在经过 2个循环周后 ,浑浊泡沫液逐渐发 白, 表明水化程度大大减轻 ; 同时, 砂粒碰撞管壁声音呈 逐渐变大,排砂管出口 处滴水现象消失。 2 非泥岩段。调整前 当对体系性能没有调整时, 排砂池中泡沫量很大, 几乎占满整个水池 , 泡沫很虚, 容易消泡 , 稳定性较差。调整后 当把稳泡剂加量调 整至 0 . 2 %后 ,由于泡沫得到有效压缩 ,排砂池泡沫 体积明显减少 ,这就避免 了泡沫液溢出污染周边环境 的风 险,也为后续钻井中减小排砂池容积和 占地面积 提供 了可能性 。 5结论 和 建议 1 . 室内研究得到适应川东北地层得到泡沫钻井液 配方, 其具有半衰期长、 抑制性强、 性能稳定等优点。 2 . 根据现场实验,得到泡沫钻井液各处理剂最佳 加量,通过对性能的优化,使得易水化泥岩段的机械 钻速提高了 3 1 . 8 %, 携岩效果和抑制性得到明显改善, 为川东北地区后续空气泡沫钻井提供了经验指导。 3 . 将加料时间间隔从 8 h 缩短至4 h ,使得材料 使用更加充分,能进一步改善体系性能。 4 . 从泡沫连续性、泡沫状态 、排砂管 出口液流等 方面,总结了现场快速定性判断泡沫体系性能优劣的 依据。除了从泡沫体系本身调整之外, 需要对充气量、 泵排量等工程参数进行考察,以期达到更佳效果。 参 考 文 献 [ 1 ] 杨景利, 薛玉志, 张斌, 等 . 分 1 井大井眼空气可循环泡沫 钻井液技术[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7 , 2 4 增刊 8 6 . 8 8 . Ya n g J i n g l i ,Xi e Yu z h i ,Zh a n g Bi n,e t a 1 . Re c y c l i n g a i r f o a m mu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l a r g e h o l e we l l f e n - 1 [ J ] . Dr i l l i n g F l u i d&C o m p t i o n F l u i d , 2 0 0 7 ,2 4 s o 8 6 8 8 . [ 2 】 李公让 ,蓝强,薛玉志,等 . 泡沫析液行为的分子模拟 研究 [ J ] . 石油学报,2 0 0 9 , 3 0 6 9 2 7 . 9 3 1 ,9 3 6 . L i Go n g r a n g ,L a n Q i a n g, Xu e Y u z h i ,e t a 1 . Mo l e c u l e s i mu l a t i o n o f f o a m d r a i n a g e b e h a v i o r [ J ] . A c t a P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2 0 0 9 ,3 0 6 9 2 7 . 9 3 1 , 9 3 6 . [ 3 ] 蓝强 ,张妍 ,冯希忠,等 . 用显微观测法评价泡沫钻井 液的稳定性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1 0 ,2 7 4 1 - 3 . L a n Qi a n g ,Z h a n g Ya n, F e n g Xi z h o n g ,e t a 1 . S t a b i l i t y e va l ua t i o n o n fo a m d r i l l i n g flu i d wi t h m i c r o g r a p hi c me t h o d s [ J ] .Dr i l l i n g Fl u i d& C o m p l e t i o n F l u i d ,2 0 1 0 ,2 7 4 1 - 3 . [ 4 ] 王文刚,王萍,杨景利 . 充气泡沫钻井液在元坝地区陆 相地层的应用 [ J ] . 石油钻探技术 ,2 0 1 0 ,3 8 4 4 6 . 4 8 . W a n g W e ng a n g,W a n g P i n g,Ya n g J i n gl i . Ap pl i c a t i o n o f a e r a t e d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i n t e r r e s t r i a l f o r ma t i o n i n y u a n b a b l o c k [ J ] . P e t r o l e u m Dr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 2 0 1 0 , 3 8 4 4 6 . 4 8 . [ 5 ] 王俊涛,杨景利 . 川东北地区泡沫钻井井壁稳定技术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1 I ,2 8 I 5 . 7 . W a n g J u n t a o,Ya n g J i n g l i .S t u d y o n i mp r o v i n g b o r e h o l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g a s f o a m d r i l l i n g i n n o r t h e a s t s i c h u a n [ J ] .Dr i l l i n g F l u i d&C o m p t i o n F l u i d ,2 0 1 1 ,2 8 1 5 - 7 . [ 6 ] 曹品鲁,马文英,张兆国,等 . 可循环空气泡沫钻井技术 在元坝 1 0 井的应用 [ J ] .石油钻探技术, 2 0 1 1 ,3 9 5 4 9 . 5 2 . Ca o P i n l u, M a W e n y i n g, Zh a n g Zh a o g u o ,e t a 1 .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r e c y c l i n g a i r f o a m d r i l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we l l y u a n b a - l O [ J ] . P e t r o l e u m Dr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 2 0 1 1 5 4 9 5 2 . [ 7 】 蓝强 ,杨景利,李公让 . 新型可循环泡沫钻井液用发泡 剂性能研究 [ J ]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2 ,3 4 3 2 8 . 3 1 . L a n Q i a n g , Ya n g J i n g l i , L i Go n g r a n g . E x p e r i me n t s t u d y o n p r o p e rt i e s o f a n o v l e c i r c u l a t i v e f o am i n g a g e n t for foam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 J ] . Oi l Dr i l l i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2 ,3 4 3 2 8 . 3 1 . 收稿 日期2 0 1 3 0 9 。 1 0 ;H GF 1 4 0 1 F 4 ;编辑付明颖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