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1HF井钻井液技术.pdf
第 3 1 卷 第 1 期 2 0 1 4年1月 钴井液与 完井液 DRI LL I NG F LUI D & COMPL ET 1 0N F LUI D vo l _ 3 1 No . 1 J a n.201 4 d o i l 0 . 3 9 6 9 0 .i s s n . 1 0 0 1 - 5 6 2 0 . 2 0 1 4 .0 1 .0 2 4 柴 1 H F井钻井液技术 邱春阳, 王兴胜, 刘学明, 司贤群, 何兴华, 王宝田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山东东营 邱春阳等 . 柴 1 HF井钻井液技术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1 4 ,3 1 1 9 1 9 4 . 摘要柴 I HF井是 中石, 匕 实施非常规战略后在西部新区所钻的第 1口评价井。柴窝堡地区是典型的山前高陡构造 区,近年来在该区块先后施工了多口井,但是复杂情况频频发生,勘探与开发进程一度终止。通过使用铝胺抑制防塌 钻井液体系,采用多元强化抑制 一 双重封堵防塌 一 合理密度支撑措施,结合相应的现场维护处理工艺,电测一次成功 率 1 0 0 % ;下套管顺利到底,二开井径平均扩大率为 8 . 5 %。三开井径平均扩大率为4 .9 3 %,井身质量 良好 ;同该地 区 其他已完钻井相比,柴 1 H F井井径均匀,井径扩大率小,复杂情况得到解决,为西部新区的开发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柴 1 HF井 ; 高陡构造 ; 柴窝堡 ; 井壁稳定 ; 铝胺 中图分类号 T E 2 5 4 _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O O 1 5 6 2 0 2 0 1 4 O l 一 0 0 9 1 0 4 柴 1 H F井位于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中央断褶 带柴窝堡构造,是中石化实施非常规战略后在西部新 区所钻的第一 口评价井。柴窝堡地区是典型的山前高 陡构造区,近年来在该区块先后施工了多口井,但由 于山前高陡构造地质特点,钻探过程中复杂情况频频 发生,柴 1 井因事故提前完钻 ; 柴 2 井事故完井 ; 柴 3 井从开钻起,井内复杂不断,起下钻阻卡严重,被 迫反复划眼 ; 柴参 1 侧 1 井工程报废完井,不但造成 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勘探与开发进程一度终止。随着 西部新区勘探开发战略的实施,柴窝堡区块勘探被提 上了日 程。在分析柴窝堡区块井壁失稳原因后,调研 了国内外防塌钻井液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优选了铝胺 抑制防塌钻井液 ,现场通过多元强化抑制 一 双重封堵 防塌 . 合理密度支撑措施,配合现场钻井液维护处理 工艺, 保证了柴 1 H F 井的顺利施工, 完成了钻探 目的。 1 柴窝堡 区块井壁失稳原因分析 1 地应力作用明显。山前高陡构造地区,地应 力作用明显。钻开地层后 ,地层原有的结构力遭到破 坏, 地应力便沿井眼的径向方向释放, 导致井壁坍塌 [1] 。 2 黏土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总量达 7 0 % 以上, 三叠系中统克拉玛依组以下泥页岩地层中,伊 / 蒙混 层相对含量高达 9 2 %。黏土矿物的水化膨胀,特别 是伊 / 蒙混层水化后膨胀不均导致岩石 “ 内部推挤” , 易造成井壁失稳。 3 地层破碎,裂缝及微裂缝发育 [2】 。钻井液滤 液侵入导致岩石胶结强度降低。另外 ,滤液进入微裂 缝及破碎性地层后,“ 水力尖劈”作用加剧井塌。 4 流变性控制不合理。调研已完井钻井液施工 情况,流变性控制不合理,使用的钻井液体系对地层 黏土抑制性很强,但同时也抑制了钻井液中配浆黏土 的分散,导致黏土发生聚集,钻井液流变性被破坏, 主要表现是造壁性差,悬浮携带能力弱。钻井液造壁 性差 , 不能对地层进行有效封堵, 导致地层坍塌掉块; 而钻井液悬浮携带能力弱,不能及时将掉块携带出, 导致起下钻遇阻,严重者卡钻。 2 钻 井液技 术对 策 要求钻井液具有一定的抑制性 ,以降低黏土矿物 的水化程度,防止伊 / 蒙混层水化不均引起 “ 推挤作 用”而导致的井壁失稳 ; 强化钻井液的封堵性 ,减缓 钻井液滤液对地层的侵入,并发挥钻井液液柱对井壁 的物理支撑作用 ; 使钻井液密度合理,通过钻井液液 柱压力径向支撑平衡地应力,防止井壁坍塌 ; 调整好 钻井液流变性,使钻井液在具有抑制性的同时,还具 有良好的造壁性,解决抑制性和造壁性的矛盾。 第一作者简介 邱春阳, 工程师, 2 0 0 5 年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现在从事钻井液体系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 地址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勘探路 3 7号 ; 邮政编码 2 5 7 0 6 4;电话 1 3 9 5 4 6 5 2 9 7 9; E - ma i l d r i l l i n g we l l 1 6 3 .t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9 2 钻井液与 完 井液 2 0 1 4 年 1 月 3 钻井液体 系及性能评价 针对柴窝堡区块高陡构造地层特性,确定以抑制 和封堵为主, 注重平衡地层应力, 兼顾体系的流变性, 经过处理剂优选及加量优化,确定铝胺抑制防塌钻井 液体系配方如下。 4 %~5 % 膨 润 土 O . 3 %~0 . 5 % K P AM 2 % ~ 3 % 抗盐钙降失水剂 2 %~3 % 无水聚合醇 3 %~5 % 沥青类封堵剂 0 .5 %~1 . 0 % 有机胺 0 .5 %~1 .5 % 铝络合物抑制剂 2 %~4 % 磺化酚 醛树脂 0 . 5 %~l % 非渗透处理剂 2 %~3 % 超 细碳酸钙 2 %~3 % 白油润滑剂 3 . 1 抑制性能 采用抑制岩心膨胀和岩屑分散实验考察钻井液的 抑制性能,结果见表 1 。由表 1 可知,岩心在聚磺钻 井液 中 1 6 h线性 膨胀高度为 1 . 4 5 I I I l T I ,而在铝胺 抑 制防塌钻井液中 1 6 h的线性膨胀高度仅为 0 .5 4 tu r n; 岩屑回收率也显著高于聚磺钻井液。可见铝胺抑制防 塌钻井液能显著降低泥页岩的水化膨胀。 表 1 抑制性能评价 3 . 2 封堵性能 采用直径为 0 .4 5 N0 .6 6 m m的石英砂为过滤介 质,加压 0 .6 9 MP a ,检验钻井液的封堵能力。结果 见表 2 。从表 2 可知,铝胺抑制防塌钻井液在压差下 能快速形成一个承压封堵带,阻止滤液向地层渗透。 表 2 封堵性能评价 4 现场钻井液维护处理措施 柴 1 H F 井一开使用 4 4 4 . 5 m m钻头钻至井深 1 6 3 2 m,下 人 西3 3 9 . 7 r l l r l l 套 管 至井 深 1 6 0 1 . 2 m ; 二开使用 西3 1 1 .2 rn lT l 钻头钻至井深 2 9 0 0 m,下人 西 2 4 4 .5 mm套管至井深 2 8 9 9 m; 三开使用 西2 1 5 .9 m l n 钻头钻至井深 3 6 9 0 m,裸眼完井。 1 钻井液密度调控。施工中控制钻井液密度在 设计下限,进入红雁池组 顶深2 2 1 2 . 0 0 m 后控制 钻井液密度在设计上限,通过钻井液液柱径向支撑平 衡地应力,防止地应力释放造成坍塌掉块 ; 进入芦草 沟组 顶深 3 1 0 6 . 0 0 m 后钻井液密度逐渐降低到下 限。全井钻井液密度调控情况如图 1 所示。 井深, m 图 1 钻井液密度调控情况 2 抑制性调控。进入下仓房沟群 顶深 9 5 2 m 前,一次性加入 1 .0 %有机胺、O .5 %铝络合物抑制剂 和 1 . 5 %无水聚合醇,以后以胶液形式补充 浓度为 1 %有机胺、 2 %无水聚合醇和 1 .O %铝络合物抑制剂 , 依靠晶层镶嵌、浊点效应和化学键合三元协同提高钻 井液滤液 的抑制性 [ 3 ] ,防止黏土矿物膨胀。 3 滤失量的调控。进人下仓房沟群前 ,控制钻 井液中压滤失量在 5 m L左右 ; 进人下仓房沟群后, 加入足量 S MP . 1 和抗盐抗钙降滤失剂,含量达到 3 % 以上,控制高温高压滤失量在 1 0 m L以内,减缓黏 土矿物的水化趋势 。 4 封堵性能调控。下仓房沟群 底深 2 2 1 2 m 底部,一次性加入 2 %沥青类防塌剂、2 %超细碳酸 钙和 1 %非渗透处理剂。以后沥青类防塌剂和非渗透 处理剂采用胶液 浓度为 3 %沥青防塌剂和 1 .O %非 渗透处理剂 形式补充, 超细碳酸钙以干剂形式加入, 通过沥青的 “ 软化点”机理和膜封堵机理 [ 6 】 ,封堵地 层的微裂缝和破碎带,增强钻井液体系的防塌能力。 5 流变性调控。上部地层钻速快,钻井液漏斗 黏度控制为4 5 s ,依靠大排量适当冲刷井壁,净化井 眼。进入下仓房沟群后逐渐提高漏斗黏度,变紊流为 层流, 由依靠排量携岩转为依靠钻井液悬浮携带岩屑。 全井漏斗黏度、塑性黏度和动切力调控情况见图2 。 6 其他措施。①在钻进过程中注意观察振动筛 上返出岩屑的形状及变化情况,做好井眼稳定性防护 及监视工作,避免出现井壁垮塌的恶性事故 , 确保正 常钻进 ; ②坚持起钻必封的原则,把每一新钻开的井 段,用封井液 配方 井浆 1 %沥青防塌剂 0 .5 % 非渗透处理剂 O . 5 %铝络合物抑制剂 I %S MP . 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3 l 卷 第 1 期 邱春阳等柴1 H F 井钻井液技术 9 3 封井,确保钻进 1 m,保证 1 m; ③工程上控制起下 钻速度,下钻过程中分段循环,采用先转动转盘后开 泵的原则,不在破碎地层开泵及定点循环,减小压力 激动,防止由于压力激动而引起井壁失稳。 孽 一 / . , 2 。0 [ 圣苫兰三 。 井深/ m 图2 全井钻井液流变性调控情况 5 复杂情况处理 5 . 1 二开井壁掉块 二开钻进到下仓房沟群底部出现掉块 ,掉块直径 为 3 ~5 c m,起下钻遇阻, 需要划眼。划眼到底后返 出掉块较多。井壁失稳井段井径扩大率见图 3 所示。 地层岩性为灰色砂砾岩、含砾砂岩与灰色泥岩、砂质 泥岩不等厚互层。 5 . 1 . 1 处理措施 室内测定井浆的岩屑回收率为 9 4 .4 % 1 2 0℃, 1 6 h ,高温高压滤失量为 1 2 mL 1 5 0 o C ,现场专 家组认为井壁失稳是地应力所导致。建议从以下 3 个 方面改善钻井液性能 ①适当提高 S MP . 1 和抗盐抗 钙降滤失剂的加量,继续降低钻井液的高温高压滤失 量 ; ②加入沥青防塌剂 H Q . 1 、超细碳酸钙和非渗透 处理剂的含量,优化泥饼质量,增加对井壁的封堵效 果。③在前 2 点建议的基础上逐渐提高钻井液密度, 平衡地层坍塌压力。 l 3 . 5 l 3 . O 1 2 . 5 l 2 . 0 l 1 . 5 l 1 . O 1 0 . 5 l 0 . O 9 . 5 2 井深/ m 图 3 二开井壁失稳井段井径扩大率曲线 5 . 1 . 2 现场维护处理措施 1 按照循环周将 I %S MP . 1 和 1 %抗盐抗钙降滤 失剂加人到钻井液中,然后按照循环周加入 1 %沥青 防塌剂 H Q 一 1 、1 %超细碳酸钙和0 .5 %非渗透处理剂, 处理剂加入后,掉块有所减缓,但是没有停止。 2 将钻井液密度从 1 . 3 7 g / c m 逐渐提高,每 个循环周提高幅度不超过 0 . 0 2 g / c m ,密度提高到 1 .4 7 g / c m 后 ,掉块停止,顺利钻至中途完钻,没有 再发生复杂情况。处理前后钻井液性能如表 3 所示。 表 3 井塌前后钻井液性能 5 . 2 三开井漏 三开钻至井深 3 4 2 6 .4 7 m芦草沟组时发生井漏, 倒划眼起钻至套管内。岩性为棕红色砂砾岩、含砾砂 岩与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 5 . 2 . 1 处理措施 岩心录井及实测物性分析发现,芦草沟组裂缝发 育,主要发育半张开缝、微裂缝、张开缝、垂直缝、 斜交缝隙等,地层承压能力低,而二开套管没有完全 封住易塌地层红雁池组,因而三开施工中必须使用相 应的钻井液密度平衡红雁池组地层坍塌压力,过高的 钻井液密度压漏地层。建议从以下 2 方面进行处理 ①静止堵漏及桥塞堵漏,如果堵漏失败,挤入水泥封 固 ; ②挤入水泥后,钻进中逐渐降低钻井液密度,并 降低钻井液黏度和切力,降低环空压耗。 5 , 2 . 2 现场维护处理措施 1 静止堵漏。①第 1 次配方 4 5 m 井浆 2 0 0 0 随钻堵漏剂 5 0 0 k g 综合堵漏剂 1 0 0 0 k g 非渗透 处理剂 2 0 0 0 k g 超细碳酸钙,注入堵漏浆 3 5 m。 ,起 钻至套管内,堵漏失败 ; ②第 2 次配方 4 5 m 井浆 3 0 0 0 k g酸溶堵漏剂 1 5 0 0 k g 综合堵漏剂 1 0 0 0 k g 非渗透处理剂 5 0 0 k g 核桃壳,注人堵漏浆过程中未 发生漏失,下钻划眼过程中发生漏失 ; ③第 3 次配方 2 8 m 井浆 2 0 0 0 k g酸溶堵漏剂 2 0 0 0 k g 复合堵漏 剂 1 0 0 0 k g 核桃壳,堵漏浆到井底前钻井液进多出 少, 堵漏浆到井底后, 返浆逐渐正常。下钻至 3 4 2 6 m, 加压钻进时又发生漏失 ; ④第 4 次配方 6 0 m 井浆 2 0 0 0 k g 核桃壳 2 5 0 0 k g 综合堵漏剂 1 5 0 0 k g 酸溶 堵漏剂,打堵漏浆及替浆过程中钻井液进多出 堵 漏失败 ; ⑤第 5 次配方 5 0 m 井浆 3 5 0 0 k g 核桃壳 5 0 0 0 k g 综合堵漏剂 3 0 0 0 k g 酸溶堵漏剂,替浆过 程中发生漏失。⑥第 6 次配方 4 0 IT I 井浆 8 0 0 0 k g 一 _ 、 b I g .| j m *K 求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钻井液与 完井液 2 0 1 4年 1月 复合堵漏剂 8 0 0 0 k g 粗核桃壳 6 0 0 0 k g 酸溶堵漏剂, 共憋人地层1 6 m , 泵压降低, 堵漏失败。 挤入水泥封固。 2 继续钻进过程中逐渐降低钻井液密度, 由 1 .4 6 g / c m 。 降低到 1 .4 3 g / c m 。 ,最后降低至 1 .4 1 g / c m 。 ,漏 斗黏度从 1 2 0 s 逐渐降低至 9 5 s 左右,钻进中加入随 钻堵漏剂,漏失逐渐停止,一直到完钻,没有再发生 复杂情况。井漏前后钻井液性能变化见表 4 。 表 4 井漏前后钻井液性能 5 . 2 . 3 堵漏失败原 因分析 井漏后,采用静止堵漏和桥塞堵漏均失败,专家 组分析其原因如下 钻进中使用的钻井液流变性不合 理,体系的黏度和切力高,循环中产生的压耗大,故 压漏地层。而在此基础上配制的堵漏钻井液黏度和切 力更高,在泵人堵漏浆的过程中,过大的环空压耗进 一 步压裂地层,使原本存在的裂缝扩张,甚至联通, 使堵漏剂不能留存在地层孔道中,导致堵漏失败。 6应 用效果分析 1 柴 1 H F井使用铝胺抑制强防塌钻井液后,虽 然在 2 1 3 0 2 5 2 5 1T I 井段及芦草沟组出现复杂情况, 通过采取相应的钻井液处理技术, 复杂情况得到解决, 钻达 目的层,完成了钻探目的和地质任务。 2 电测一次成功率为 1 0 0 % ; 下套管顺利到底。 二开井径平均扩大率为 8 .5 % ; 三开井径平均扩大率 为 4 . 9 3 %, 井身质量良好。 3 同该地区其他已完钻井相比,柴 1 H F 井井径 均匀, 井径扩大率小。详细隋况见表 5 中所示。 表 5柴窝堡地区已完钻井数据对比 *目 完钻井深 /钻井周 机械钻最大井径井径平均 m 期 / d 速 / m/ h 扩大率 / % 扩大率 / % 4 柴 1 H F 井的钻探成功,为深化研究柴窝堡区 块油气成藏条件及下部勘探部署提供了基础资料,为 西部新区的开发积累了经验 。 7 结论 及 认 识 1 . 柴窝堡区块下仓房沟群到红雁池组地层易掉 块,应提前加足各种封堵性材料, 加强钻井液的造壁 性和封堵性 。 2 . 柴窝堡区块芦草沟组地层破碎 ,裂缝发育,容 易发生井漏,现场必须准备大量的堵漏剂,同时监测 好钻井液返出情况和循环罐中钻井液液面。 参 考文 献 [ 1 ] 杜青才,石晓兵,聂荣 国,等 . 高陡构造井壁失稳及井 下复杂的机理研究 [ J ] . 钻采工艺,2 0 0 4 ,2 7 4 6 - 8 . D u Qi n g c a i , S h i Xi a o b i n g , Ni e Ro n g g u o, e t a 1 . Me c h a n i s m r e s e a r c h o n s i d e wa l l u n s t a - b i l i t y a n d d o wn h o l e c o mp l e x i t y i n h i 曲 and s t e e p s tr u c t u r e o f x i n j i a n g o i l fi e l d[ J ] . Dr i l l i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4 ,2 7 4 6 8 . [ 2 】 周进松,童小兰,冯永宏 . 柴窝堡背斜储层构造裂缝发 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 J ] . 石油学报, 2 0 0 6 , 2 7 3 5 3 . 5 6 . Z h o u J ins o n g, T o n g Xi a o l a n ,F e n g Yo n g h o n g . De v e l o p m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c o n t r o l f a c t o r s f o r r e s e r v o i r fra c t u r e i n c h a i w o p u ant i c l i n e o f j u n g g a r b a s i n [ J ] . A c t 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 2 0 0 6 。2 7 3 5 3 . 5 6 . 【 3 ] 郭京华,田凤,张全明,等 . 铝络合物钾盐强抑制性钻 井液的应用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0 4 ,2 l 3 2 3 . 2 6 . Gu o J i n g h u a , T i a n F e n g , Z h a n g Q u a n mi n g , e t a 1 . F i e l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l u mi n i u m c o mp o u n d - p o t a s s i u m c h l o r i d e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 J ] . Dr i l l i n g F l u i d& C o m p l e t i o n F l u i d ,2 0 0 4 , 2 1 3 2 3 . 2 6 . [ 4 】 张启根,陈馥 ,刘彝,等.国外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技术 发展现状 [ J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7 ,2 4 3 7 4 . 7 7 . Z h a n g Qi g e n,C h e n F u ,L i u Yi ,e t a 1 .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h i g h p e r f o r ma n c e w a t e r b a s e m u d s a b r o a d [ J ] . Dr i l l i n g F l u i d &C o m p l e t i o nF l u i d ,2 0 0 7 ,2 4 3 7 4 - 7 7 . [ 5 ] 王洪宝,王庆, 孟红霞,等 . 聚合醇钻井液在水平井钻井 中的应用 [ J ] . 油田化学,2 0 0 3 ,2 0 3 2 0 0 . 2 0 2 。 Wa n g Ho n g b a o ,Wa n g Q i n g ,Me n g Ho n g x i a ,e t a 1 . A p o l y g l y c o l d ri l l i n g fl u i d u s e d i n d ri l l i n g h 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 J ] . Oi lfie M C h e m t r y, 2 0 0 3 , 2 0 3 2 0 0 - 2 0 2 . [ 6 ]6 蔡利山, 刘彦学 , 张秀叶,等 . 成膜树脂防塌钻井液在松 南后五家户地区的应用 [ J 】 . 石油钻探技术 , 2 0 0 1 , 2 9 1 2 2 . 2 4 . Ca i Li s h a n,L i u Ya n x u e ,Zh a n g Xi u y e ,e t a 1 .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e mb r a n e -- r e s i n a n t i -- s l o u g h i n g d r i l l i n g flu i d s y s t e m i n s o n g n a n h o u w u j i a h u a r e a [ J ] . P e t r o l e u m D r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 2 0 0 1 。2 9 1 2 2 2 4 . 收稿 日期2 0 1 3 . 1 0 . 1 1 ;H GF 1 4 0 1 N3 ;编辑王小娜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