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湿法脱硫技术研究进展-.pdf
40 ⋯⋯⋯⋯I 2 。 3 年 4 月 天然气湿法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杨婷婷 ’ 熊运涛 崔荣华 肖 俊 韩淑恰 1 冲 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成都6 1 0 0 4 1 ; 2 _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大竹分厂 , 四川 大竹6 3 5 1 0 0 摘 要 为满足 天然气管输和环保 规范要求 , 原料 天然气必须经过净 化处理。天然 气中的酸性 气体主要是 H 2 s 和 C O , 有 时还含 有少量 的硫醇和硫 醚等。H2 s会腐蚀 管道 及设备 , 污染环境 , 而过 量 C O 会影响天然气热值 , 降低 经济效益 , 因此 , 天然气脱硫脱碳技术备 受关注 。 总结 了目前 占据主 导地位 的湿法脱硫技术 , 论述 了物理 吸收法 、 化 学吸收法 、 联 合吸收 法和 氧化 吸收法 中各 主要工 艺 的原 理 、 流程 、 优缺 点及应用 情况 , 同时介 绍 了几 种具有 良好发 展前景 的新型工 艺 , 比如杂 多酸法 等。 可 以看到 , 醇胺 法工艺成熟, 脱硫 效果显著 , 尤其是 MD E A及 其配方工艺 , 得到 了广泛 的应用 ; 同 时, 各种新 型技术也 日臻完善 , 天然气脱硫技术 正向着 多元化 的方 向发展 。 关键词 天然 气; 脱硫 ; H2 s ; MD E A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5 5 3 9 . 2 0 1 3 . 0 2 . 0 1 1 0前言 随着 石油资源 的 日益紧缺 和环保要求 的不断 提高 , 天 然气在我 国能源结构体 系 中所 占比例逐年增加 , 预计 到 2 0 2 0年 , 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 中所 占比例将增长到 1 0 %以上 [ 1 ] 。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 经济 、 安全 、 环保 的优 势能源 , 世 界各国都在进 行深入 的研究 和探讨 。 天然气 的主要成分 除甲烷 和水蒸气外 ,通 常还含有 一 些酸性气体 , 主要是 H 2 S 、 C O 、 C O S硫醇与硫 醚等。H , S 会腐蚀管道 及设备 , 污染 环境 , 使催 化剂 中毒 , 不利 于下 游工 业生产 ; 过 量 C O 会 影 响天然 气热 值 , 降低 经济 效 益 , 在 L N G中易 固相析 出堵塞管道 。 因此 , 无论是作为 民 用燃料 还是工业生 产原料 , 天然气 中酸性气 体 的脱 除都 是十分必要 的。 目前 传 统 的脱 硫 技术根 据脱 硫剂 相态 的不 同 可 以 分 为干法和湿法 两大类 。干 法采用 的是 固体脱硫剂 , 比 如海 绵铁法 、 分 子筛法 、 活性 炭法和 氧化 锌法等 , 工 艺流 程 相对 简单 , 但 需要 定期更 换脱 硫剂 , 主 要适用 于 小型 天然气净化装 置。而湿法采用的是溶液或溶剂作为脱硫 剂 , 通 过吸 收一 再生实 现连续 、 循 环操作 , 广 泛应用 于较 大规模 的天然气 净化厂 。根据吸 收原理 的差异 , 湿法 又 可 分为物 理 吸收法 、 化学 吸收 法 、 联 合 吸收法 与 氧化 吸 收法 。这里 主要 阐述湿法脱硫 技术 。 1 物理 吸收 法 物理吸收法 以有机溶 剂作为 吸收剂 , 通 过物理 吸收 的方式 , 将 天然气 中的酸性气体脱 除 。该 法对酸性 气体 的溶解 性大 , 吸 收能力 强 , 吸收容 量与 酸性 气体 分 压成 正 比 ] , 因此适合 处理高酸气分压 的天然气 , 海上 开采 的 天然气需要 大量 脱除 C 0 时也常选 用此法 _ 3 ] 。溶剂通 常 靠 多级 闪蒸 进行 再生 , 不再 需要 蒸汽 和其 他热 源 , 还可 同时使气体脱水 H ] 。但是物 理吸收法 的净化 度通常低 于 化学吸收法 , 不适合处理重烃含量高 的气体 。 2 0 世 纪 5 0年代 ,利用 甲醇在 低温下可 以大量溶解 酸性 气体 的特性 , 德 国林德 公 司和鲁奇公 司联 合开 发 了 冷 甲醇法来脱 除原料气 中的酸气。 主要优点 _ 5 ] 较强的溶 解 能力 、 较小 的循环 量及 较低 的能耗 ; 该 溶剂 具 有 良好 的化学稳 定性和热稳定性 ; 对 C O 的净化度 很高 , 对 C O 和 H S的选择性好 ; 甲醇价格低廉 , 腐蚀性小 。冷 甲醇法 来稿 日期 2 0 1 2 0 9 2 4 基金项 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工 程资助项 目 2 0 1 2 9 D 作者简介 杨婷婷 1 9 8 7 一 , 女 , 山东青 岛人 , 助理工程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 天然气脱硫脱碳与催化剂的研究工作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AT 第 3 PR OC 第 2 期 l油 号 加 工 14 1O IL A N D G A S T R E IN G A N D P R O C E S S IN G I A T I油 号 加 工 致命缺点是甲醇有毒, 并且需要冷源。 2 0世纪 6 0年代 以后 , 更 多 的有机溶剂 得 以选用 , 如 环 丁砜 、 聚 乙二醇二 甲醚和碳酸丙烯酯等 。 2 化学 吸收 法 化 学 吸收法 利用 弱碱 性溶 液 与酸性 气体 发生 中和 反应 生成化合 物 , 脱 除天然 气 中的酸气 。当温度 升高 或 压力 下 降时 , 化合物 分解 释放 出酸性 组分 , 吸收剂 得 以 再 生并循环使用 。根据选 用弱碱性溶 液的不 同 , 化学 吸 收法又可 以分为 热碱法 和醇胺 法。 2 . 1 热碱法 热碱法 主要采用 N a C O , 作为吸收碱液 。 从 吸收塔顶 喷淋而下的 N a fO , 溶液与塔底上升的含硫天然气逆流 接触 , 生成 N a H C O 3 与 N a H S N a 2 C 0 3 H 2 S N a H C O 3 N a H S 。 含硫 富液进 入再 生塔 在减压 加 热条件 下 通过蒸 汽 汽提 再 生得到 Na 2 C 0 3 。 这种方法适 于高含硫 天然气 , 工 艺简单 , 成 本低廉 , 但 脱硫效率较低 , 难 以再生 , 应用范 围有 限。 2 . 2醇胺 法 与热碱 法相 比, 醇胺 法 的应用更 广 泛 , 是 目前天 然 气脱硫使用最多的方法_ 7 ] 。胺液的碱性使之可在常温下 与酸性气体 发生反应将其 吸收 , 之 后通过减 压升温放 出 酸气 , 达 到循 环使用的 目的。这种方 法的净 化度较 高 , 可 完 全脱 除 H S 和 C O , 也可选择性脱除 H2 s , 适应性 较强 ; 缺 点是对 有机硫 的吸收少 , 脱除效率不高 。 2 0世 纪 3 0年代 , 一 乙醇胺 M E A 作为 天然 气净 化 的脱硫剂 开始广泛应用 。这种溶 剂价格低廉 , 脱硫性 能 强 ,稳定性好 ,但它对 H S和 C O z 的选择性较低 ,且 与 C O S和 C S 会发生不可逆反应 , 不易 除去硫 醇 , 蒸发损失 大 ] 。 6 0 年代 以来 , 二乙醇胺 D E A 、 二甘醇胺 D G A 、 二 异丙醇胺 D I P A 和甲基二 乙醇胺 M D E A 等新型醇胺溶 液逐渐得 到应用 , 其 中 , D I P A和 MD E A使用最多 。 MD E A作为脱硫溶剂 出现于 2 0世纪 5 0年代 ,最早 由美 国福路 F l o u r 公 司进行 了中试 。到 8 0年代 , 由于可 在 H2 S和 C O 同时存在 的条件 下选择性 脱除 H2 s ,达 到 C l a u s 工艺要求 的酸气质量 , 实现了工业 化应用 。MD E A 的优 势在 于分 子 由于含有 叔胺基 团 , 与 C O 反应 后生成 碳酸氢盐 ,因此加热再生时所需热量远低于伯仲胺生成 的氨基 甲酸盐 。此外 , 它还展示 出良好 的化学稳定性 、 低 腐蚀 性 、 蒸 汽压小 及用 量低 的高节 能性 , 活化 MD E A脱 C O 能耗仅为热碱法的 2 / 3 , 处理能力强, 净化度高。目 前 ,人们对醇胺溶剂及其工艺方法 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 中 , MD E A溶剂 也从单纯 的水溶 液发展 到诸多 的配方 型 系列溶剂 , 如添加其他韵醇胺成为混合胺溶剂 , 或加入物 理溶剂 加入环丁砜 得到 S u l fi n o l M溶剂 。 混合 胺溶 剂可 以弥 补大 量脱 除 C O 时 MD E A溶 液 的不足 。纯 M D E A溶液与 C O z 不发生反应 , 但其水 溶液 与 C O z 可按式 1 ~ 2 反应 C 0 2 H2 0 H HC Oi 1 H R 2 NC H3 J R2 NC H3 H 2 式 2 为瞬间可逆 反应 , 而式 1 受液膜控制 , 反应速 率 极慢 , 为控制步骤 。为加快反应速率 , 可 向 M D E A溶液 中加入伯醇胺或 仲醇胺 ,它们可与 C O 快速反应生成氨 基 甲酸酯 , 进 而激活 MD E A, 提高与 C O 的反应速率 。 目 前较为认可 的反应机理是穿梭传递 ,即伯醇胺或仲醇胺 在界面和液相本体间穿梭传递 C O 。以仲醇胺为例 , 在 MD E A溶液中加入 R z N H后 , 反应按式 3 ~ 4 进行 R2 NH C O2 jR2 N C OO H 3 R 2 NC O OH R 2 NC H3 H 2 OR 2 N H R 2 C H3 NH十 HC O 4 式 3 式 4 . R 2 NC H3 C O 2 H2 0 R2 C H3 NH HC O; 5 可见 , R 2 N H吸收 了 C O 并 向液相传 递 , 大 大加快 了 反应速度 , 之后 R z N H又被再生 。 向 MD E A溶剂中加入活 化剂得到 活化 MD E A溶剂 的本质也是这个 机理 , 活化剂 与 C O 快 速生 成 中间物 质后 该 物质 将 C O 传 递给 M D E A,自身水解 回复活性 。常用 的活化 剂主要是 哌嗪 p i p e r a z i n e P Z 和空间位阻类型的醇胺 如丁基 乙醇胺 和 2 . 氨基一 2 一 甲基 . 1 一 丙醇 ,其 中哌嗪的活化效果优 于 D E A 或 M E A 。德 国 B A S F公司开发 了六种配方的活化MD E A, 即 A m d e a 0 1 ~ 0 6 , P Z的用量 在质量浓度 3 %一 5%之间 , 在 此浓度范围内P Z即可在液膜内完成传递 C O 给 MD E A 的任务 , 超 出此 范围提高浓度对溶剂 的性 能改变不大 ] 。 近年又 出现了一种 空间位阻胺溶 剂 , 特点是根据 原料气 性质定向设计合成脱硫剂, _ 通过在胺分子中人工引入某 些基团使之具有空间位阻效应 ,改善溶剂的选择性, 降 低 溶剂循环量和能耗 , 减小操 作费用 。 美 国 E x x o n 公 司于 2 0世 纪 8 0年代 开发并获得 了空间位 阻胺工 艺 的专 利 , 推出了 F l e x s o r b法系列配方溶 剂 ,大大降低 了溶液循环 量 , 提 高了脱硫 选择性 。 3 联合 吸收 法 联 合 吸收法 同时具备 了物 理 吸收法 和化 学 吸收法 的优 点 , 采用 醇胺 、 物理 溶剂和水 的混合 物作为 吸收剂 , 事实上也可以看作是醇胺法的一种配方改良溶剂。主要 得 到广泛应用 的是砜胺 法 S u l fi n o 1 , 它是 以环丁砜 作为 物理 吸收溶剂 , D I P A或 MD E A等作 为化学 吸收溶剂 , 适 于处理酸气 负荷大 的场合 。主要优 点是净化度 高 、 溶液 循环量低、 化学稳定性好及腐蚀性较小 ; 缺点是脱硫效 率较低 , 需要与其他方法配合 , 否则不适于深度脱硫。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4 2 I 2 年 4 月 4氧化还原 法 . 氧化还 原法 以氧化 还原反 应为基 础 , H 2 s被溶 液吸 收后直 接催化 氧化 为单质 硫 , 然 后鼓 入空气 , 催化 剂得 以氧化再 生并循环使用 。该 法脱硫效 率高 , 净化 后 的气 体残硫 量低 , 运行成本 低 , 但在 天然气净化 中应 用不多 , 主要适于压力低及处理量不大 的场合 。 具 有代表性 的有 蒽醌 二磺钠 法 , 2 0世纪 5 0年代 起 于英 国 , 后应用 于各种气体 的脱硫 。不足之处有 悬浮硫 颗粒 回收 困难 , 药 品耗量 大 , 对有机硫 和 H C N脱 除效率 低 , 有害废液易造成二次污染 。为克服这些 问题 , 在此基 础上又相继开发 了 S t r e t f o r d法 、 S u l f o l y n法 和 U n i s u l f 法 。 此外 还 有栲 胶法 T V法 、 P D S法 、 M S Q法 、 氨 水液 相催化法 、 络合铁 法和杂多酸法 等 。栲胶法是 目前 国内 使用 最多 的方法 之一 ,主要 有碱性 栲胶 和氨 法栲 胶 两 种 。P D S 脱硫催化剂是酞菁钴磺酸盐金属有机化合 物的 混合物 , 脱硫溶液包括 P D S 、 碱性物 质和助催 化剂 三种组 分 , 通常 与 A D A、 栲胶法配合使用 。 杂多酸法是近年发展 起 来 的一种新 工艺 , 在 吸收过程 中采用钨 钼杂多 化合物 作 为催 化剂 , 将 H 2 S 直接氧化为硫磺 , 杂多酸被还原为单 电子杂多 兰 , 杂多 兰可被 空气氧化 再生后循环使 用 。杂 多酸法脱硫效果显著 , 且 H 2 S 可直接被氧化为硫磺 , 无二 次污染 , 具有较好 的发展潜力 。 5结 论 目前 国 内外脱硫技术 日新月异 , 脱硫 方法及 工艺众 多 , 湿法脱 硫 经过单 一配方溶 剂 、 复方 脱硫 溶剂 的发 展 后 , 已经进入定 向合成“ 超 功能单一有机化 合物 ” 的崭新 阶段 , 即根据 特定 的原料气 组成 , 有针 对性 地合 成集 醇 胺 、 催化剂 和活性剂等特性 子一身 的有 机化合物作 为脱 硫 剂 , 达到 高选 择性 、 低 副作用 的效果 。此外 , 近年 来还 涌现 出了生 物脱硫技 术 、 膜分 离技术 、 变 压 吸附技 术等 新型脱硫方法。面对种类 繁多、 各具特色 的脱硫技术 , 必 须根 据不 同的处理 对象 和具体 的条 件要 求选 用合 适 的 方法 。 其 中, M D E A溶液及其配方溶剂在天然气净化领域 居于主体 地位 ,在未来一段时 间内仍将是天然气净化溶 剂的主流。与此同时, 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进或者开发研制 能高效脱除 H 2 S , 将 H 2 s直接转化成硫磺 , 无二次污染且 脱硫剂容易再生的脱硫工艺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 向。 参考文献 [ 1 ] 黄俊英. 油 气水 处理 工 艺与化 学[ M] . 东营 中国石 油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7 . 2 3 -7 8 . H u a n g J u n y i n g . Oil a n d Ga s a n d W 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T e c h n i q u e a n d Ch e mi c a l[ M ] .Do n g y i n g C h i n a P e t r o l e u m Uni v e r s i t y Pr e s s , 2 0 07. 2 3-7 8. [ 2 ]罗小武. 天然气净化工 艺技 术研 究与应 用 [ J ] . 天然 气与石 油 , 2 0 0 6, 2 4 2 3 0 - 3 4 . Luo Xi a o wu. Re s e a r c h a n d Ap ph c a t i on of Na t ur al Ga s Pu r i fic a -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L I ] . Na t u r a l Ga s a n d Oi l , 2 0 0 6 , 2 4 2 3 0 3 4 . [ 3 ]刘鹏飞, 龚志喜. 浅谈天然气气体净化技术的方法[ J ] . 广东 化 工 , 2 0 1 2, 3 9 3 9 4 . Li u Pe n g f e i , Go ng Zhi x i . I n t r o duc tion t O Ga s Pu rific a tion Te c h n o l o gy L I ] . Gu a n g d o n g C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 2 0 1 2 , 3 9 3 9 4 . [ 4 ] 马道克 斯 R N. 天 然气预处理和加 工[ M] . 北京 石油 工业 出版 社 . 1 9 9 0 . 1 8 9 . P a c k wa y R N. Na t u r al G a s P r e t r e a t me n t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M ] . B e r i n g P e tr o l e u m I n d u s t ry P r e s s , 1 9 9 0 . 1 8 9 . [ 5 ]亢万忠, 唐宏青. 低温甲醇洗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L J ] . 大氮 肥 , 1 9 9 9, 4 2 5 9 2 6 2 . Ka n g W a nz hon g, Ta ng Hon g qi ng .Pr e s e nt S i t ua tio n a nd De - v e l op me nt o f Lo w Te mp e r a t ur e M e t ha no l W a s h i n g Te c hn ol o - g y[ J ] . L a r g e S c a l e Ni t r o g e n o u s F e il i z e r i n d u s t ry, 1 9 9 9 , 4 25 9-25 9. [ 6 ]薛全 民, 周亚平 , 苏伟. 甲基二 乙醇胺水溶液 吸收 C O。 的 研 究[ J ] . 化 学工程 , 2 0 0 9 , 3 7 9 1 4 . Xu e Qu a n mi n, Zh o u Ya p i n g , S u W e i .Re s e a r c h o n MDE A Me t h y l d i e t h a n o l a mi n e Aq u e o u s S o l u ti o n CO2 Ab s o r p t i o n [ J ] . C h e mic a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9 , 3 7 9 1 4 . [ 7 ]于 淼 , 周 理. 天然气 中H2 S的脱除方法 发展现状与 展望 [ J ] . 天 津化工 , 2 0 0 2 , 9 5 1 8 2 0 . Yu M i a o, Zhou Li , Pr e s e n t S i t ua t i on a nd De v e l op m e nt Pr o s p e c t o f H2 S Re mo v al f r o m Na t u r al Ga s[ J ] . T i a n j i n Ch e mic a l E n gi n e e r i n g , 2 0 0 2, 9 5 1 8 2 0 . [ 8 ]李化 民, 苏显举. 油 田含 油污水处理 工艺[ M] . 北京 石油 工 业 出版 社 , 1 9 9 2 . 5 6 9 6 . L i Hu a min , S u Xi a n j u .Oil fi e l d Oi l y Wa s t e wa t e r T r e a t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M] . B e r i n g P e t r o l e u m 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 , 1 9 9 2 . 5 6 96 . [ 9 ]陈赓 良. 天 然气配方 型脱碳溶 剂的开发与 应用 l I ] . 天 然气 与 石 油 , 2 0 1 1, 2 9 2 1 8 2 2 . Che n Ge ng l i an g .De ve l o pme n t a nd Ap pl i c a ti on of Na t ur a l Gas De c a r b o n i z a ti o n S o l v e n t F o r mu l a L I ] . Na t u r a l Ga s a n d Oil , 2 0 1 1 , 2 9 2 1 8 2 2 . [ 1 0 ]刘 颖,王 治红. 天然气脱硫脱碳溶液研 究进展 与应用现 状 [ J ] . 广 州化工 , 2 0 1 2 , 4 0 7 3 0 3 2 . L i u y j n g, W a n g Zh i h o n g .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a n d Ap p l i c a ti o n S t a t u s o f Ga s De c a r b o niz a t i o n De s ulf u riz a ti o n S o l u ti o n 『 T ] . G u a n g z h o u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 2 0 1 2 , 4 0 7 3 0 3 2 . [ 1 1 ]张鸿仁 . 油 田气处理 [ M] . 北京 石 油 工业 出版 社 , 1 9 9 5 . 7 8-1 2 2. Z h a n g Ho n g r e n .Oi l F i e l d G a s P r o c e s s i n g [ M] .B e O i n g Pe t r ol e u m I nd us t r y Pr e s s , 1 99 5. 7 81 2 2.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