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首口水平深井钻井难点与技术措施-.pdf
2 01 0正 第4 卷 第5 期 天 然 气 技 术 Na t u r a l Ga s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 4. N O . 5 0e t . 2 01 0 d o i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1 6 7 3 9 0 3 5 . 2 0 1 0 . 0 5 . 0 1 8 川西首口水平深井钻井难点与技术措施 李霜 王顺云 汪加亮 廖传宝 1 .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监督中心,四川德阳6 1 8 0 0 0 ; 2 .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西南公司重庆钻井分公司,重庆4 0 0 0 4 2 摘要 通过对川西首口水平深井X 2 1 1 H井的分析 ,介绍了该区块钻水平并存在直井段防斜难度大、斜井 段及水平段钻井液携砂困难、地层可钻性差及井控风险大等难点。针对上述难点,从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钻具组 合 的选择 、钻 井液性能优化及配套快速 钻井技 术等方面介 绍了该 井所采 用的主要钻井技术。认为直井段 的防斜 打 直、良好的井眼轨迹以及钻井液优 良的携砂护壁性是钻水平井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 四川西水平并钻井技术井暇轨迹钻井液快速钻井 中图分类号 T E 2 4 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3 9 0 3 5 2 0 1 0 0 5 0 0 5 4 0 4 O 1 - - 2 j 7 7 8 m m 套管至井口。 川西坳陷属典型 的低渗致密碎屑岩气藏 ,以往 施工的直井 自然产能普遍偏低 ,需要经过后期储层 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气流。中国石化从 2 0 0 6 年开始在 川西地 区中 、浅层进行了水平井 的先导试验 ,其产 能较同层位直井改造后的产能提高了 2 ~2 . 2 倍 ,其 稳产能力也优 于压裂后的直井。在前期水平井先导 试验成功的经验基础上 ,为加大川西深层难动用储 量的开发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 司在川西坳陷新 场构造带五郎泉高点部署了X 2 1 1 H井 ,该井是该地 区以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 四段为主要 目的层所钻的 首 口水平深井。 X 2 1 1 H井完钻井深为 4 9 3 6 . 3 0 m,钻井周期为 1 9 9 . 3 5 d 。第一次开钻使用 6 6 0 . 4 m m钻头钻至井深 1 9 0 m,下 入 f 2 j 5 0 8 m m套 管 ;第 二 次 开 钻 使 用 I 2 j 4 0 6 . 4 m m钻头钻至井深 1 9 4 5 m,下人 3 3 9 . 7 mm 套管 ;第三 次开钻 使用 【 2 j 3 1 1 . 2 m m钻 头钻至井 深 4 2 2 7 m,下人2 j 2 4 4 .5 m m套管;第四次开钻使用 2 1 5 . 9 mm钻头钻至井深 4 9 3 6 . 3 0 m,在 3 3 9 1 . 4 5 ~ 4 9 3 6 . 3 0 m井段下入f 2 j 1 3 9 .7 m m尾管 筛管后回接 1 施工难点 1 直井段防斜打直难度大,水平井对于直井段 井 身质量要 求 十分严格 ,一旦井 斜或井底 位移超 标 ,就会对 以后造斜段和水平段 的井眼轨迹控制造 成困难。该 区域上部地层蓬莱镇组 、遂宁组地层造 斜能力强 ,易发生井斜 u 。 2 水平井定向造斜井眼轨迹控制 困难 ,在 中靶 的同时保证井 眼轨迹平滑 ,为后续测井 、下套管创 造良好的井眼条件。 3 地层可钻性差 ,千佛崖组 、白田坝组及须家 河组地层研磨性、非均质性极强,设计须四段水平 段砂体属于含砾砂岩 、砾岩地层 ,可钻性差 ,机械 钻速慢 。 4 须 四段地层压力高 ,易垮塌 ,设计钻井液密 度为 1 . 9 5 g /e m ,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维护 困难 。尤 其是水平段的携砂性能 、防塌性及润滑性是保证该 井顺利钻进的关键 。 5 目的层高压油气显示活跃,裂缝气多且可预 测性差 。设计水平段长 ,可能钻遇的裂缝多 ,易造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3 1 9 修订 日期 2 0 1 0 0 7 0 6 作者简介 李霜 1 9 8 1 一 ,硕士 ,助理 T程师 ,从事钻井监督 I 作 54 / N a t u r M G a s T e e h n o l o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总第2 3 期 天然气技术 钻井工程 2 0 1 0 正 成恶性井漏 ,井控风险大。 2 水平井钻井技术 针对上述难点 ,该井主要采取 了以下的钻井技 术措施 [ 2 1 1 直井段 防斜打直。该井段采用塔式钻具或钟 摆钻具组合,制定合理的钻井参数进行防斜打直。 2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定向造斜使用单弯螺杆 造斜 ,MwD 无 线随钻井眼轨迹监测仪 随钻监测 , 采用滑动钻进及旋转钻进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定 向施 工 。 3 高效快速的钻井技术。总结邻井经验优选钻 头及采用液体欠平衡技术提高机械钻速,缩短建井 周期。 4 高密度钻井液性能保障。在实钻过程中合理 使用钻井液密度 ,提高钻井液的携砂 、防塌及润滑 性 ,做好复杂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3 现场应用情况 3 . 1 直井段的防斜打直 1 第一次开钻直井段在施工过程中,要求设备 安装 时 “ 三点一线 ”轴线 的偏差小 于 1 0 mm,采用 防斜能力较强的塔式钻具组合 ,选 择合适 的钻压 吊 打防斜,确保第一次开钻直井段打直。 2 第二次开钻及第三次开钻直井段钻遇蓬莱镇 组及遂宁组地层 ,地层造斜能力强 ,采用塔式或钟 摆钻具组合 ,采用P D C 钻头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 头 低钻压高转速有效地控制井身质量,使用单、多 点跟踪监测 ,发现井斜增加过快 ,及时调整钻井参 数防斜打直。 3 . 2 定向造斜及水平段轨迹控制 井身剖面选用 “ 直 一 增 一 增 一 增 一 平”的 连增复合型剖面 图 1 ,钻进过程 中采用 MWD随钻 监测 ,采用滑动钻进及旋转钻进相结合 的方式 调整 井眼轨迹 。 1 第一增斜段 3 4 0 0 .0 0 ~ 3 5 1 5 .8 8 m 采用 1 . 5 。 螺 杆 常 规 定 向钻 具 组 合 滑 动钻 进 至井 深 3 5 1 5 .8 8 m ,井斜角为 1 9 .O 5 。 ,造斜率为 1 5 .6 7 。 / 1 0 0 m,井斜增加快,全角变化率大,垂深小于设计 垂深 。 0 5 0 0 1 O 0 0 目 1 5 0 0 殛 1 }} }1 2 0 0 0 2 5 0 0 3 O 0 o 3 5 0 0 5 0 0 1 0 0 0 l 5 0 0 水 平位 移/ m 图 1 X 2 1 1 H井垂直投影图 钻具组合为 Z j 3 l 1 . 2 mm钻头 5 L Z 2 1 6 1 . 5 。 螺 杆 回压凡 尔 MWD短节 2 0 3 mm无磁 钻铤 1 根 2 0 3 mm钻铤 3 根 6 3 14 1 0 接头 1 7 8 rai n 钻铤 3 根 4 l l 5 2 0 接头 2 j 1 3 9 . 7 mm加重钻杆 4 5 根 1 3 9 . 7m m钻杆。 2 第二增斜段 3 5 1 5 . 8 8 ~3 7 7 5 . 9 0 m 该段为 降低造斜率 ,采用滑动钻进和旋转钻进相结合的方 式造斜 ,具体措施 为每钻进一根单根 ,其中6 m采用 旋转钻进 ,3 m采用滑动钻进 。钻至井深 3 5 6 0 .0 0 i n 时,根据随钻测斜数据分析全角变化率仍然高于设 计值。采取旋转钻进 3 根单根 ,根据测斜数据显示 , 本段旋转钻进的增斜率较符合井眼轨迹的要求。其 后采用旋转 、滑动钻进方式钻至井深 3 7 7 5 . 9 0 m,期 间在造斜率偏高或者方位漂离时采用滑动钻进进行 调整 。 钻具组合 2 j 3 l 1 .2 m m钻头 5 L Z 2 1 6 1 . 5 。 螺杆 回压凡尔 MWD短节 2 0 3 mm无磁钻铤 1 根 【 z j 2 0 3 mm钻铤 3 根 6 3 1 4 1 0 接头 1 7 8 mm无磁 钻铤 1 根 1 7 8 mm钻铤 2 根 4 1 1 5 2 0 接头 1 3 9 . 7 mm加重钻杆 4 5 根 1 3 9 . 7 mm钻杆 。 3 第三增斜段 3 7 7 5 . 9 0 m~4 2 2 7 . 0 0 m 井底 井斜角已达5 2 。 ,为保证井下安全,调整钻具组合为 倒装钻具组合 。该井段依然采用滑动钻进和旋转钻 进交替使用的方式 ,且以旋转钻进为主。为保证旋 转钻进时能达到相应的造斜率 ,使用了本体 自带 3 0 0 mm扶正器单弯螺杆。由于地层变化导致靶点垂 深变化,通过控制造斜率钻进,进行井眼轨迹调整 天然气技术 / 55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4 卷 李霜,等川西首口水平深井钻井难点与技术措施 第5 期 以压低垂深,确保达到地质目标。 钻 具 组 合 3 l 1 . 2 m m钻 头 5 L Z 2 1 61 . 5 。 1 . 2 5 。 螺杆 回压凡 尔 MWD座挂短 节 2 0 3 mm无磁钻铤 1 根 6 3 1 5 2 0 接头 1 3 9 . 7 m m加重 钻杆 1 根 2 j 1 3 9 . 7 m m钻杆 7 5 根 2 j 1 3 9 . 7 m m加 重钻杆 6 0 根 【 2 j 1 3 9 . 7 mm钻杆。 4 水平段 42 2 7 . 0 0~4 2 8 4 . 6 O 4 9 3 6 . 3 0m 根 据地质要求 ,A靶点垂深为 3 8 4 4 . O 0 m,降斜钻至井 深 4 2 8 4 . 6 0 m,井斜 角为 8 5 . 7 1 。 顺利通 过 A靶点靶 窗。 通过 A靶点后 ,根据地质要求以垂深 3 8 4 3 . 0 0 m 为B靶点垂深进行定 向钻进施工 。钻进 中仍然采用 滑动钻进和旋转钻进交替使用的方式 ,在钻具组合 中加入扶正器 ,采取稳斜复合钻进 以确保水平段在 规定的靶体中运行 。同时加强钻井液的净化与润滑 性能 ,根据井下情况及时做好短程起下钻 ,从 而有 效地解决 了水平井的岩屑床和携岩问题 。钻至井深 4 9 0 6 . 0 4 m通过 B 靶点。 钻 具 组 合 2 1 5 . 9 m m 钻 头 5 L Z 1 6 5 1 . 2 5 。 螺杆 回压凡尔 MWD短节 2 1 0 mm扶正 器 1 2 7 m m无磁承压钻杆 1 根 f 2 j 1 2 7 mm钻杆 3 1 根 旁通阀 【 2 j 1 2 7 m m钻杆 6 0 根 2 j 1 2 7 m m加重 钻杆6 0 根 1 2 7 mm钻杆。 3 . 3 高效快速钻井 1 第二次开钻 4 0 6 . 4 m m井眼使用 P D C 钻头配 合螺杆复合钻进 ,累计进尺 为 8 8 0 . 2 0 m,纯钻 时间 为 1 8 1 . 8 3 h ,平均机械钻速为4 . 8 4 m/h 。 2 第三次开钻2 j 3 l 1 . 2 m m井眼使用贝克休斯 HC D 5 0 5 Z X P D C钻头 ,该钻头一次性进 尺为 8 8 1 . 3 0 m,钻穿上 、下沙溪庙组、千佛崖组 、白田坝组进入 须五段 ,平均机械钻速为 2 . 5 0 m/ h 。各项指标均创 川西地区同尺寸井眼同井段最高纪录。 3 在井段1 9 7 0 .0 ~ 3 1 4 0 .9 m实施液体欠平衡钻 井 ,在保证井 内井壁稳定 和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 度地降低钻井液密度 ,提高机械钻速 。液体欠平衡 钻 井施 工进 尺为 1 1 7 0 . 9 m,平 均机 械钻 速为 2 . 0 9 m /h。 4 在水平段优选江钻 MD系列马达专用钻头 , 由于对该类型钻头在保径部分进行 了强化处理 ,从 而有效地降低了钻头因外径磨损严重而出现钻头事 故 的风险。MD系列钻头累计入井5只,平均进尺为 7 3 . 5 0 m,平均纯钻时间为 2 5 . 9 0 h ,平均钻速为 2 . 8 4 m/h ,钻头 出井轴承密封 良好 ,成功实现了在提高 钻速、纯钻时效的同时,降低了钻头事故风险。 3 . 4 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维护 进入主要 目的层须 四段 ,地层压力高 ,实钻钻 井液密度为 1 . 8 5 g /c m’ ,钻井液性能见表 1 。 1 提高井壁稳定性 ,减小 由于掉块 引起 的阻 卡 。通过加入 WD N 一 7 与 R H一 2 2 0 等润滑剂 ,同时不 定量地加人L F 一 2 、F D 一 2 等抑制封堵材料来增强井浆 的防塌护壁性能 H 。 2 加强钻井液的润滑 I生,减小起下钻摩阻 ,混 入 1 2 %~1 5 %的原油形成水包油两性离子聚磺钻井液 体 系,同时加入 0 . 4 %~0 . 6 %的乳化剂 S P 一 8 0 确保井 浆具有较好的造壁性和润滑性,降低摩擦阻力,防 止泥饼粘附卡钻。 3 充分保护油气层。一是严格控制钻井液滤失 量 ,失水量小于等于3 m L,高温高压 1 1 5 c 【 失水量 小于等于 9 mL ,有效地减少 了滤液对地层 的渗透 ; 二是随钻加入 L F 一 2 、F D 一 2 、F R D 一 1 防漏剂对油气层 实施防漏保护。 4 较好的流变性能提高携砂能力,从而防止沉 砂卡钻等复杂情况 的发生 。通过加入 S MT 磺 化褐 煤 、S MC 磺化丹宁 混合胶液来改善流变性 ,提高 钻井液在近井壁的低流速悬浮携砂能力 ,在保证低 粘 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切力 ,特别是较高 的初切力 , 表 1 X 2 1 1 H井钻井液性能表 56 / N a t u r a l G a s T e e h n o l o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总第2 3 期 天然气技术 钻井工程 竺 墅 . 水 平 段 的 携 砂 能 力 , 从 而 能 4应 用 效 果 分 析 有 效 防 止 沉 积 层 的 形 成 。 ⋯⋯⋯⋯⋯~ 3 . 5 复杂情况的预防及处理 该井水平段钻遇裂缝多 ,易形成井漏 。现场采 取 “ 防漏为主,专项堵漏为辅”的原则,在钻进过 程中使用 2 0 0 I x m~1 m m的防漏配方 ,利用刚性 、软 性 、不规则各 型复合防漏材料对 1 mm以下裂缝 、孔 洞进行有效地封堵 ,防止井漏 。 该井在钻至井深 4 3 3 4 . 3 0 m时发生失返性漏失 , 采用 高酸溶 、高返排堵漏技术配置堵漏浆关井挤堵 以提 高地层承压 能力 ,一次性堵漏成功 ,同时有效 地保护了储层。 1 直井段采用塔式钻具组合 ,在实钻过程中进 行单 、多点测斜 ,发现井斜增加过快 ,从而及 时调 整钻井参数 防斜打直 。造斜前测多点显示直井段在 3 3 8 3 . 5 5 m处井斜 角为 0 . 8 9 。 ,井底位 移为 5 5 . 7 2 m, 较好地保证了上部直井段的井身质量 ,为下步定向 造斜及水平段施工创造 了条件。 2 造斜段及水 平段施工全程采用 MWD随钻监 测 ,采用滑动钻进及旋转钻进相结合且 以旋转钻进 为主的方式 ,在调整靶点垂深 的情况下成功中靶 中 靶情况见表 2 ,同时保证 了井眼轨迹平滑 、完井测 井及下套管的顺利 。 表 2 X2 1 1 H井中靶情况表 A靶 点数据表 B 靶点数据表 测深 /m 井斜角 / 。 方位角 / 。 垂深 /m 闭合距 /m 测深 /m 井斜角 / 。 方位角 / 。 垂深 /m 闭合距 /m 4 2 8 4 . 6 0 8 5 . 7 6 3 01 . 6 3 3 8 4 4 . 0 2 7 0 6 . 3 6 4 9 1 6 . 0 5 8 9 . 6 2 3 0 6 . 7 2 3 8 4 1 . 4 8 1 3 3 6 . 1 2 A靶点中靶情况 B靶点中靶情况 纵距 0 . 0 2m 纵距 1 . 5 2m 横距1 6 . 9 6m 横距 1 1 . 6 4m 3 液体欠平衡技术及钻头优选有效地提高 了该 井的机械钻速 ,全井平均机械钻速为 2 . 2 7 m/h ,纯 钻效率为 4 5 . 4 9%,创造了川西地区须 四段水平井纪 录。 4 高密度水包油两性离子聚磺钻井液体系性能 优 良,有效地解决了水平段沉砂及脱压问题 ,裸 眼 段摩 阻仅为 1 5 0 k N,优于 同区定 向井。同时 ,良好 的钻井液性能降低了复杂事故风险。 5 结论与建议 1 X 2 1 1 H井完井系统测试天然气无阻流量为 2 1 8 1 0 4 m /d ,经济效益显著 ,较 同区 的直 定 向 井产能大幅提升 ,为下步川西致密砂岩储层勘探开 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 2 X 2 1 1 H井 完 钻井 底 水 平 位 移 为 1 3 5 6 . 0 3 m,水平段长 7 0 9 . 3 0 m,创造 了川西水平井最大水平 位移及最长水平段纪录。 3 该井在施 工过程中按设计使用 的 2 j 1 2 7 m m 钻杆 ,因钻具水眼偏小 、压耗高 ,致使施工排量无 法满足携砂要求 ,后改为 2 j 1 3 9 . 7 mm钻杆后得以解 决 。建议水平深井大尺寸井眼的钻具设计在条件允 许的情 况下尽可能使用 1 3 9 . 7 m m钻杆 ,以降低管 内循环压耗,提高施工排量。 4 探讨J i I 西须 四段水平井 由四开制的井身结构 变为三开制的可能性 ,以达到降本增效的 目的。 5 钻水平井是一项系统工程 ,对钻井工程 、定 向及钻井液服务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需要各方密 切配合 ,通力合 作 ,才能保证水 平井钻进 的安全 、 优质 、快速。 参考文献 [ 1 ]陈岳军. 中江地区第一 口砂体气藏中曲率水平井钻井技术 [ J ] . 西部探矿工程,2 0 0 7 7 7 5 7 6 . [ 2 ]徐波. 水平井钻井技术在四川油田上的应用[ J ] _ 石油和化 工设备 ,2 0 0 9 8 3 1 3 2 . [ 3 ]何龙,刘毅. T K 1 0 8 H中曲率水平井钻井技术E J ] . 石油钻 采工艺 ,2 0 0 0 ,2 2 4 1 8 2 1 . [ 4 ]王新学,周华安. 川渝东部气田复杂深井水平井钻井液工 艺技术[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0 7 2 4 1 0 4 1 0 6 . 编辑卢栎羽 天然气技术/ 57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