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知新场地区稀硅酸盐防塌钻井液技术.pdf
第 2 9卷 第 2期 2 0 1 2年 3月 钻井液与完井液 DRI L LI NG F LUI D COM P LE TI ON F LUI D V_0 1 . 2 9 No . 2 M a t .2 01 2 【 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 】 川西知新场地区稀硅酸盐防塌钻井液技术 于志纲, 吕宝, 杨飞, 李斌 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绵阳 于志纲等.川西知新场地区稀硅酸盐防塌钻井液技术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1 2 ,2 9 2 3 2 . 3 4 . 摘要川西知新场地 区泥页岩发育,特别是同一裸眼段,含有多层硬脆性泥页岩,极易发生井壁失稳,给钻 井施工带来极大的影响。针对现用聚磺钻井液体系防塌封堵能力难以满足需要的实际情况,在深入研究井壁失稳 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形成一套以聚磺钻井液为基础的稀硅酸盐防塌钻井液技术。经过性能评价, 稀硅酸盐钻井液克服了以往流变性难控制的难题 ,可控密度为 1 . 4 O ~2 . 2 0 g / c m ,并具有较强的防塌封堵能力。研 究成果在 Z X 3 l 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实钻三开井径扩大率远低于邻井,表明稀硅酸盐钻井液具有较好的防塌封堵 能力,解决了川西知新场地区井壁失稳问题,为知新场一 石泉场构造带的勘探开发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钻井液 ; 硅酸盐 ; 防塌 ;井壁稳定 ; 川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T E 2 5 4 _ 3 T E 2 8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1 5 6 2 0 2 0 1 20 2 . 0 0 3 2 . 0 3 知新场 一 石泉场勘探区块构造位置位于川西坳 陷中段东部斜坡带上,构造带上共发育有知新场、 石泉场、龙宝梁 3 个次一级正向构造,主体位于温 江 一 中江油气勘查区块。区域地层微裂缝发育,存 在异常的坍塌应力,稳定性很差,极易发生井壁掉 块和坍塌 ,在 以往 中江地区的钻探过程中,使用了 传统的聚磺钻井液体系,但井壁失稳现象严重,造 成非生产时间增大,影响了生产效率。2 0 世纪 3 0 年代,硅酸盐钻井液开始在墨西哥湾地区用于解决 大段易坍塌泥页岩地层钻井过程中的卡钻等问题, 硅酸盐使用浓度为 2 0 %~3 0 %, 后来因为浓度过高, 钻井液流变性难以维护导致体系停止应用。6 0 年代 中期稀硅酸盐 含量 为 5 %~1 0 % 钻井液开始在现 场使用,并采用稀硅酸盐 . 盐溶液加固潜在的不稳 定泥页岩,取得较好的稳定井壁效果。9 0 年代随着 各国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美国、英国等国 家的钻井液公司也开始研究该钻井液。目前其已在 北海、阿拉斯加、纽芬兰、墨西哥湾等地区使用。 硅酸盐钻井液通过多年的室内研究,正在进行逐步 推广应用,但高密度硅酸盐的使用仍然较少 [ 1-4 ] 。 1 井壁失稳机理分析 1 . 1 黏土矿物分析 室内选取了知新场地区完钻井的岩屑进行了黏 土矿物的x衍射分析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知新场 地区失稳井段岩屑中黏土总量为 2 5 % 3 0 %,黏土 矿物组成主要以伊利石为主,伊蒙混层为辅,其次 为绿泥石,高岭石含量较低。随着埋深的增加,伊 利石含量还呈渐增趋势, 而伊蒙混层则呈无序状态。 1 .2 泥页岩水化分散性分析 以 C Q1 8 3井实钻掉块 为实验对象 ,以蒸 馏水 为介质 ,测得蓬莱镇 、遂宁组 、上沙溪庙组 、沙溪 庙组掉块的线性膨胀率 8 0℃、8 h 分别为 1 .6 %、 5 . 6 %、5 . 5 % 和 7 . 5 %,滚 动 回收率 8 0℃、1 6 h 分别为 2 7 . 0 %、3 9 . O %、5 3 . 1 % 和 6 2 . 0 %。从以上结 果分析可知,知新场地区泥页岩水化膨胀性较弱, 分散性较强。综合上述分析结果 ,知新场地区易垮 塌地层垮塌机理主要为分散性较强的泥页岩剥落导 致井壁掉块、垮塌。因此需对钻井液的封堵性能进 行强化, 提高泥饼质量,同时合理控制钻井液密度。 基金项目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科研项目 提高钻井速度的钻井液防塌技术研究 GJ . 1 4 1 . 0 9 9 1 部分研究内容。 第一作者简介 于志纲,工程师, 2 0 0 6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主要从事钻井液技术方面研究与应用工作。 地址 绵阳市高新区路南工业园仁智科技产业园 ; 邮政编码 6 2 1 0 0 0;电话 1 5 9 8 4 6 1 0 0 3 6; E - ma i l y z g s wp u 1 6 3 . c o rn。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2 9卷 第 2期 于志纲等 川西知新场地区稀硅酸盐防塌钻井液技术 3 3 2 钻井液配方确定及其性能评价 2 . 1 配方确定 针对知新场地层易坍塌的特点 , 根据上述机理 , 在处理剂优选的基础上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 ,得到 基础配方如下,其性能见表 1 。从表 1 可知,密度 为 1 . 4 0 ~2 . 2 0 g / c m3 的硅酸盐钻 井液老化后 的流变 性 良好,高温高压滤失量较低 ,满足川西地区不同 密度 、不同温度的钻井需要 。 2 % ~ 3 . 5 % NV 1 5 % ~ 7 % Na 2 S i O3 0 . 1 %~ 0 . 2 % XC 斗 1 %~2 % P AC . L V 1 %~2 % S MC 1 % ~ 2 % S P N H 1 % ~ 2 %微米级封 堵材料 F G L 3 %K C l 重晶石 表 1 不 同密度硅酸盐钻井液 的流变性能 实验条件 PV / . Y P / F m LA L p FL m H L T H g / c m mP a S P a p H ℃ mL mL 6 0 1 .4 0 3 7 l 2 4 .2 l 1 .O 1 1 6 0 1 . 60 40 1 2 3 . 6 11 .4 1 1 6 0 1 . 8 0 5 1 l 5 3 . 2 1 0 .2 1 1 60 2. 0 O 48 l 6 3. 0 1 0.0 11 6 O 2_ 2 0 41 20 4. 2 1 0 . 8 1】 8 0 c c、1 6 h 1 0 0 ℃ 、 1 6 h 1 0 0℃ 、 l 6 h 1 2 O℃ 、 l 6 h 1 2 0℃ 、 1 6 h 2 . 2 性能 评价 2 . 2 . 1 抑制性能 室 内以川西知新 场遂 宁组 页岩岩 屑为实验 对 象 ,称 取 5 0 g粒 径 为 2 . 0 0 ~3 . 2 0 rai n的风 干岩 屑 颗粒加 到 配方 中,做 滚动 回收 8 0℃、1 6 h实 验。测得岩屑在清水、复合金属离子钻井液 配方 如下 和硅酸盐钻井液中的回收率分别为 4 9 . 6 2 %、 9 0 . 1 0 % 和 9 3 . 0 0 %。 由此可知 ,硅酸盐钻井液 的滚 动 回收率较复合金属离子钻井液高 出 3 %,针对川 西易垮塌地层显示出较好 的抑制性能。 3 . 0 %NV- l 0 . 3 %M M AP 3 %S MP. 1 3 % S M C 1% X K 一 01 0. 1 % N a2 CO 3 0. 1 % N a O H 1 % FST- 2 0- 3 % S P. 8 0 3 % RH2 2 0 2 . 2 . 2 封堵性能 室内选用川西地区深井须四段岩心,模拟地层 微裂缝 人造裂缝缝宽为 5 O ~3 0 0 g m ,在 2 MP a 压力下用钻井液封堵 3 0 rain 后 , 计算封堵率,评价 其对微裂缝以及孔喉的封堵性能,结果见图 1 。从 图 1 可 以看出 ,随着人造裂缝的增大 ,钻井液的封 堵率大幅降低,说明没有支撑剂钻井液本身难以对 较大尺寸的孔喉进行封堵。但是,在同等尺寸下, 硅酸盐钻井液封堵率却高于复合金属离子钻井液, 并且形成的滤饼质量薄而致密。 人造裂缝宽度/ u Ⅱ I 图 1 钻井液封堵率与人造裂缝宽度的关系曲线 2 . 2 . 3 抗污染性能 在川西钻井过程 中,地层水进入钻井液后 ,会 一 定程度地影响钻井液的稳定性。为评价硅酸盐钻 井液的抗盐 污染性 ,分别加入不 同量 的 Na C 1 来考 察钻井液 的流变性 ,结果见 图 2 。从 图 2可以看出, 随着 Na C 1 加量 的不断增大 ,硅酸盐钻井 液的中压 滤失量略有增加但波动 范围不大 ,Na C I 最 大加量 为 5 % 时,中压滤失量小于 6 mL,说 明该体系具有 较强的抗盐污染能力。 a CJ / J/ 0 图 2 中压滤失量与Na C 1 加量的关系 2 . 2 . 4 配伍性能 川西地 区深层微裂缝 一 裂缝发育 ,钻进过程 中 容易钻遇裂缝 ,发生漏失。室 内采用防漏材料在常 温下与硅酸盐钻井液进行配伍性实验,结果见表 2 。 由此可知,加人防漏堵漏材料后 ,硅酸盐钻井液的 切力有轻微降低 ,漏斗黏度变化较小 ,总体性能稳 定 , 因此硅酸盐钻井液与防漏堵漏材料配伍性较好。 表 2 防漏堵漏材料与硅酸盐钻井液的配伍性能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4 钻 井 液与 完 井液 2 0 1 2年 3月 3 现 场应 用 硅酸盐钻井液在川西中深井的多口井进行了现 场试验,下面介绍Z X 3 1 井的应用情况。Z X 3 1 井 位于川西坳陷东坡知新场构造高部位,完钻井深为 2 8 6 0 m,完钻层位为千佛崖组地层。中江地区地层 在钻井过程中一直存在比较严重的垮塌现象,给该 区钻井施工带来较大的技术难题和经济损失。 为此, 该井三开使用硅酸盐钻井液,强化井壁稳定性,实 钻井深为 2 8 6 0 m,最高密度为 1 .6 9 g / c m 。 ,整个硅 酸盐钻井液施工期间,钻井液整体性能稳定,井壁 稳定性 良好 ,没有出现掉块和阻卡情况 ,钻进顺利。 3 . 1 施工工 艺 1 预水化膨润土浆 , 水化 2 4 h后加入 3 %~7 % 模数为2 .7 ~2 .9的硅酸盐,搅拌混合均匀。 2 将 0 . 1 %~0 . 1 5 % X C配制成胶液,再依次 加 入 1 %~2 % L V - P AC等材料 ,通 过加重漏斗缓 慢加入基液中,让其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后再入井。 3根据井下情况及时调整性 能,及时补充胶 液 0 . 1 %xC 0 . 5 %L V - P A C 控制钻井液 滤失量 、切 力和动塑比,提高悬浮和携带能力。 4随着井段 的加深 ,逐步加入 5 %~1 0 % 混 合胶液 s Mc s P N H , 维护钻井液较强的抗温能力。 5硅酸盐钻井液 的井壁稳定 能力 主要来源于 硅酸盐的含量, 应该不断补充以保持其含量的稳定, 硅酸盐钻井液的p H值应保持在 1 1 ~1 3 。 6 如果硅酸盐含量过高导致钻井液滤失量升 高时,应事先用降滤失剂处理。硅酸盐钻井液提高 密度可采用混重浆加重,但须提前做好小型实验。 7 当配制钻井液黏度过高时,应加胶液稀释。 3 . 2 效果评价 1 流变性能。如表 3 所示,随着 Z X 3 1 井深 和钻井液密度 的增加 ,钻井液 的黏度为 5 0 ~5 8 S 、 动塑比为0 - 3 ~0 .4 5 P a / m P a S ,满足了该井小井眼 井段携砂的要求,高温高压滤失量为 8 ~1 0 m L; 同时随钻在井浆中补充硅酸盐,保证足够的游离 S i O 一 离子, 使该钻井液具有较好的防塌效果。 2 封堵性能。三开 1 8 8 8 ~2 8 6 0 m 采用小井 眼钻进, 钻头尺寸为 1 5 2 .4 m .m。该井段机械钻速 较慢,钻井周期长达 4 4 d ,期间 3 次取心,井壁长 时间受钻井液浸泡, 其中井径扩大率最大为6 .8 6 %, 平均井径扩大率为 6 . 4 3 %,远低于设计井径扩大率 1 5 %,也较邻井 C Q1 8 3 井 井径扩大率为 1 4 . 7 0 % 降低 5 6 .2 6 %。同时,该井实钻进过程中没有因井 壁失稳问题引起井下复杂情况发生, 说明该体系具 有良好的防塌封堵性。 表 3 Z X 3 1 井硅酸盐钻井液的性能 4结论 与建议 1 . 室内研究 出的稀硅酸盐防塌钻井液,可控钻 井液 密度 为 1 .4 0 ~2 . 2 0 c I n 3 ,抗 温达 1 2 0 o C,具 有较强的防塌封堵性和抗污染能力,配伍性好。 2 . 通过现场试验 ,不同密度下的稀硅酸盐钻井 液流变性稳定易控制,防塌封堵性能较强,实钻平 均井径扩大率 为 6 . 4 3 %,无掉块发生 ,与聚磺钻井 液配伍性能较好 。 3 . 稀硅酸盐 防塌钻井液易受膨润土含量影响 , 因此 ,在配制初期和实钻过程 中要注意控制膨润土 含量,避免黏度和切力过高。 4 . 稀硅酸盐钻井液中加入无机盐,有助于提高 综合抑制性, 但加量过多易导致钻井液结构遭破坏 , 造成钻井液絮凝,引起井下复杂情况。 参 考 文 献 [ 1 】 郭健康,鄢捷年 . 硅酸盐钻井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 J ] . 石油钻采工艺,2 0 0 3 O 5 2 0 . 2 4 . 【 2 ] 蔡利山,郭才轩 . 中国硅酸盐钻井液技术面临突破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0 7 ,2 4 2 1 - 4 . [ 3 ] 袁建强,王松,刘二平 ,等 . 深水水基钻井液的室内研 究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1 0 ,2 7 1 1 4 . 1 6 . [ 4 ]4 蓝强 ,邱正松 . 硅酸盐钻井液实验研究 【 J ] . 钻井液与完 井液 ,2 0 0 7 ,2 7 1 2 0 . 2 2 . 收稿 日期2 0 1 1 - 0 8 . 0 2 ;H GF 1 2 0 1 N9 ;编辑王小娜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