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查干凹陷油藏特点及油气聚集规律初探.pdf
第 卷内 蒙古 石 油 化工 白音查干凹陷油藏特点及油气聚集规律初探 刘荣法光兴毅黎陛炎 中原油田川井勘探开发处 ∀ 引言 白音查干凹陷经过近 年的重力 、 地震 、 钻井等勘探和各项综合地质研究 , 已取得了较好 的地质勘探成果 。 目前已完钻各类井 ∃ 口 , 其中见油气显 示井∀ ∃ 口 , 获工业油流井 口 , 低产 油流井 口 。 其主要含油层系为下白至统巴彦花群都红木组 、 腾格尔组 、 阿尔善组等 套含油 气层系 , 目前已在都红木组和腾格尔组获得工业油流 , 发现达尔其桑合两个小型断块油藏油 田 。 由于受区域构造及凹陷 自身构造特征的 ’ 控制作用 , 形成该区特有的油藏特点及油气聚集规 律 。 地质概况 − ,, 粘度 ∀ 。 由于圈闭类型好 , 储层条件好 , 故此类油藏的充满程度相对较高 , 油藏高度一般可达圈闭幅 度的一半左右 , 含油面积预计可占圈闭面积的 ∗ 如达 井 , ≅ 。 层圈闭幅度为 ΑΒ− , 圈闭面积 ∀ ∃ , − , 油藏高度 − , 预测含油面积 , − ,, 面积系数 ∗ 。 ∀ 复杂断块 、 断鼻油藏 该类型油藏在本区分部较普遍 , 表现为断块面积小 、 含油高度低 , 此类油藏主要分布在 白 音断层下降盘 , 埋深一般大于 ∃ Χ− , 圈闭的形成是基于北倾的地层和南掉的反向断层组成断 块或断鼻圈闭 , 由于断层规模较小断距小于∀ ∃ Β− , 形成的圈闭幅度一般为 ∃ ΔΒΧ− , 圈闭面 积 。 Χ , − , 见图∀ 物性以中孔 、 中低渗型储层为主 , 目的层段储集砂体为扇三角洲相 沉积 , 储层岩性以粉砂岩 、 细砂岩为主 , 物性较好 达 井, 4 0 Ε平均孔隙度为 ∗ , 平均渗透 率∀ 2 ∃Φ ∀ ∃ 一乍− , 属中也一中低渗储层 由于受断块的差异性运动及岩性的影响断块间 、 断块 内含油性不同 , 油藏为小断块分块含油 , 不同断块的含油性 、 含油层位 、 油水关系亦不相同 ∋ 相 同断块内的含油性受岩性 、物性的影 响也不尽相同 达 井距达 一∀ 井仅 4Χ Γ− , 但两井的含 第卷内蒙古 石 油化工 油性相差较大 , 除断层外 , 岩性在两井之间变化也较大 , 达 一∀ 井在目的层段岩性变粗 、变红, 含油性明显变差 此外该类型油藏的原油性质较好 , 由于油藏邻近生油洼槽 , 盖层条件好 , 故原 油性质比较好 。 达 井原油密度。 , 凝固点∀ ℃ , 达井原油密度 ∃ , 凝固点∀ ℃ , 属原生轻质原油 同时由于油藏高度小 , 含油面积 小 , 单层厚度薄 , 因此油藏充满程度低 。 达 井油藏高度仅/Χ− , 为圈闭幅度的 ∀∀。 , 含油面积 。 4 , − 4 , 为圈闭面积的∀ ∗ 油层厚度一般较薄 , 单层厚度 ∀− 此类油藏规模较小 , 油气仅 聚集在构造的高部位 。 分析认为 , 这种油藏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 5 01前 , 后期在断层 、 水动力 条件的作用下 , 油藏遭到破坏 , 现今的油藏为残余油藏 。 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受圈闭构造与岩性的控制作用 , 本区的油气藏的分布特征有 5 ∀ 纵向分布特征 , 从目前所 取得的勘探地质结果来看 , 本凹陷已发现 个含油层系 都红木组 、腾格 尔组 、 阿尔善组和两 个工业产层 腾格尔组 , 大多数探井的油气显示 层和油层一般均集中分布在储盖组合比较有 利的腾格尔组中 、 上部 油气以成油门限 ∃ ∃一∀。 。Β− 为界限 , 在纵向上大致成上稠下稀的规 律性分布 , 即稠油一般分布在成油门限之上 如达 井稠油 ∋ 稀油主要分布在成油门限之下 如查 井 。 横向分布特征 , 属 于稀油油藏的主要分布在洼槽区周边和陡带 , 埋深一般在 ∃ ∃一∀∃ ∃− , 原油密度一般为 ∃ 一∃ 2 Η− ‘, 粘度小于 Χ−Ι , 油质比较轻 , 为未遭受 破坏的成熟油油藏 , 属 于稠油油藏的主要分布在远离生油洼槽的高台阶或洼槽周边埋藏比较 浅的部位 , 其成因是由于油气长距离运移到浅层 , 经生物降解和氧化形成 。 原油的密度 、 粘度 均比较大 如达 井 , 原油的密度为 ∃ 22 Η− ’, 粘度为 / −Ι 油气聚集规律 根据以上所阐述的油藏特点及油气藏分部特点 , 可以 归纳出白音查干凹陷油气藏的油气 聚集规律 , 这对该区下一部的滚动勘探开发部署将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 ∀ 油气藏的平面分布受生油洼陷形状特点控 制 , 油气藏多富集在生油洼槽的南北周边 如 该区西洼可分为桑合 、 敖伦两个次洼 , 其中桑合次洼的暗色泥岩厚度大 , 有机质丰度值高 , 是主 力生油洼陷 , 达尔其 、 桑合两个小油田分布在桑合次洼南北两侧 是下一步进行滚动勘探开发 的重 』氨有利 地区 。 油气在纵 向上的分布 由于受区域性生储盖组合及岩性的控制 , 油气储藏分布井段较长 , 以下白奎统腾格尔组的中上部及都红木组的下部较为聚集 。 本区生储盖组合条件比较好 , 都红 木组发育大套的泥页岩层 , 成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 。 腾格尔组 、 阿尔善组为两套成熟生油岩 , 油 气生成后 , 沿断层 、 不整合面 、 裂缝等作侧 向和垂 向运移 , 受到都红 木组泥页岩盖层封堵后 , 便 聚集在腾格尔组的中上部形成油气藏 , 目前本区探井钻遇 的油层多分布在此层位 。 滚动背斜构造 、 宽缓的断鼻构造等圈闭是油气聚集 、 成藏的重要条件 , 本区特别是南部斜 坡带 , 由于缺乏大的聚 油构造背景 , 因此油气的聚集主要是以单圈闭为聚油单元 , 这样对局部 圈闭的类型及圈闭条件要求相对较高 如查 、 查 、 达 、 达 等井钻遇的构造均为背斜圈闭 , 而达 块是一个形成较早的反向断鼻圈闭 油气富集受储集砂体沉积相带和砂体类型的控制 。 该区受沉积相带和砂体类型的制约 , 水下扇扇中水道 、 席状砂 北坡和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水道 、 楔状砂 南坡与有利构造相配置是 油气富集成藏的重要条件 。 目前获得产能的油层 , 其岩性一般是粉砂 、 细砂岩 , 砂体类型主要为 上述几类 , 砂砾岩储层中尽管见油气显示 , 但 尚无工业油流突破 。 结束语 由于时间匆忙 , 本文的总结 , 编写如有不当地方 , 敬请广大同行专家不吝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