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pdf
2 0 1 5 年 4 月 石油勘探与开发 PETR0LEUM EXPLORATI ON AND DEVELOPM ENT Vo1 . 42 No. 2 1 29 文章编号1 0 0 0 . 0 7 4 7 2 0 1 5 0 2 . 0 1 2 9 . 0 8 DO I 1 0 . 1 1 6 9 8 / P E D.2 0 1 5 . 0 2 . 0 1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 孙龙德 ,方朝亮 ,李峰 ,朱如凯2 ,张云辉 ,袁选俊 2 , 贾爱林 2 ,高兴军 2 ,苏玲 2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司;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 0 1 1 Z X0 5 0 0 1 . 0 0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项 目 2 0 0 9 C B 2 1 9 3 0 4 摘要 根据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梳理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沉积储集层研究的需求,并提 出未来 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近年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跨重大构造期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浅 水三角洲砂体发育新模式,扩展 了油气勘探领域;深水沉积砂体分布规律 的新认识促使深水一超深水 区与湖盆中心 持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深层一超深层储集层发育机理的新认识拓展油气勘探开发深度;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与 非常规储集层研究新进展,促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多尺度开发地质建模有效预测剩余油分布。沉 积储集层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沉积学理论发展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 了基础。未来沉积学研究中,应发展传统沉 积学、创新细粒沉积学和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为沉积原型盆地恢复、富有机质 页岩 富集 区评价、有利储集层预测 和有利 目标 区优选提供依据,推动沉积学不断创新。图 3参 4 6 关键词沉积学;细粒沉积;深层一超深层储集层;深水沉积;非常规储集层;储集层构型 中图分类号 T E l 2 2 文献标识码 A I n n o v a t i o ns a nd c ha l l e n g e s o f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i n o i l a n d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d d e v e l o pm e n t S u n L o n g d e , F a n g C h a o l i a n g , L i F e n g , Z h u R u k a i , Z h a n g Y u n h u i , Y u a n X u a n j u n , J i a Ai l i n 2 ,Ga o Xi n g j u n , S u L i n g 1 . Pe t r o C h i n a C o m p a n y L i mi t e d , B e ij i n g 1 0 0 0 0 7 , C h i n a ; 2 . P e t r o C h i n a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De v e l o p me n t , B e i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Abs t r ac t Ba s e d o n t h e de ve l o p me n t o f s e di me nt ol o g y a n d i t s a p pl i c a ti o n e ffe c t s i n p r a c t i c e ,r e s e a r c h de man d s o n the s e di me nt a r y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he oi l a nd g a s e x pl o r a t i o n an d d e v e l o pme n t i n t he f ut u r e a r e s umma r i z e d ,an d ke y r e s e a r c h fie l d s an d d i r e c tio ns of the fut u r e a r e p ut f o r ward a s we l 1 . Re c e n t l y, s e dime n t o l og y i n Ch i na ha s a c hi e v e d a n umbe r o fa c c o mpl i s h me n t s Li t h of a c i e s pa l e o g e o g r a p h y o f de po s i t i o n a l b a s i n s d u r i ng s i g ni fic an t t e c t o ni c mo ve me n t s an d a ne w mo d e l o f s an d b od y in s h a l l o w wa t e r d e l t a h a v e be e n b u i l t , e x p an d i n g the fie l ds of o i l an d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Ne w k n o wl e d g e o f d e e p- wa t e r s e dimen t a r y s en d bo d y dis t r i b ut i o n ha s s us t a i ne d s i gni fi c a n t dis c o v e ri e s i n u l t r a - d e e p w a t e r ar e a and l a k e b a s i n c e n t e r . N e w c o gni t i o n o f u l t r a - d e e p r e s e r v o i r me c h ani s m e x t e n d s the d e p th o f oi l and g as e x pl o r a tio n an d d e v e l o pme n t .Ne w p r og r e s s o f d e v e l o p me nt p a t t e r n o f o r g a ni c - r i c h s h a l e a n d s t u d y o f u n c o n v e n ti o n a l r e s e rvo i r s make a s e ri e s o f ma j o r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s in u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o i l and g as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Mu l ti - s c a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g e o l o g i c a l mo d e l i n g p r e d i c t s e ffe c t i v e l y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r e ma ini n g o i l . Ne w t e c h n i q u e s an d me tho d s o f s e dime n t a r y r e s e r vo i r s p r o v i d e a f o un d a tio n for the d e ve l o p me nt o f t he s e d i me n t o l o g y the o r y a n d i ts i n d us t r i a l a p pl i c a t i o n. I n the fut u r e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s e dime n t ol o g y , 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ma k e pr o gre s s in t r a dit i o na l s e d i me nt o l o g y ,t o i n n o va t e fin e gra i ne d s e d i me n t o l o g y a n d u n c o n v e n t i o n al r e s erv o i r g e o l o g y an d t o p r o v i d e a f o un d a t i o n for s e d i me n t a r y p r o t o t y p e b a s in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r g an i c - ri c h s h ale are a e va l u a t i o n ,f a vo r a bl e r e s e r v o i r pr e dic tio n an d f a vo r a bl e t a r g e t are a o p t i mi z a ti o n, p r o mo t i ng the c o nt i n uo u s i n no v a ti on s o n s e d i me n t o l o gy Ke y wo r d s s e d i me n t o l o g y ; fi n e - g r a i n e d s e d i me n t ; u l t r a - d e e p r e s e rvo ir ; d e e p w a t e r s e d i me n t ; unc o n v e n t i o n a l r e s e r v o ir ; r e s e rvo ir c o n figu r a t i o n 0 引言 近年来 ,中国沉积学研究在 区域岩相古地理、沉 积体系的 2 S 源. 渠. 汇 分析方法 卜 钔 、浅水三角洲 砂体发育模式、地震沉积学 - 们 、现代沉积对比和砂体 内部构成定量研究[7 】 、 层序地层标准化【 8 . 9 ] 、小克拉通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沉积学 、海相与陆相细粒沉积 、 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 、泥页岩储集层储集空间表征 及储集性 、深层一超深层储集层 、现代超咸水环境中 微生物白云岩形成 、古代微生物白云岩储集层与岩溶 储集层 、边缘海海域深水沉积体系 、不同沉积类型砂 体储集层构型、 沉积学研究新技术新方法[ 3 , 1 0 - 1 1 ] 等方面 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有效指导 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 展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 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趋 2 0 1 5年 4月 孙龙德 等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 5 . 2泥页岩储集层储集空间表征及储集能力 非常规致密储集层纳米级孔喉系统的发现 ,增加 了储集空间类型 ,拓展 了致密油气 、页岩油气勘探新 领域【 3 。中国陆相泥页岩储集特征为 ①泥页岩发育 典型纹层结构 , 脆性矿物. 黏土矿物一 有机质在三维空间 有序分布,纳米级孔喉系统和平行层理缝构成储集空 间主体 ,孔隙类型包括粒间孔 、粒 内孔和有机质孔 , 以黏土矿物粒间孔为主 ,占总孔隙度 5 0 %左右 ,有机 质孔 占总孔隙度 3 0 %左右,孔喉直径主要为 5 0 3 0 0 n m,局部发育微米级孔隙[ 4 0 - 4 3 】 。②泥页岩微观孔喉系 统整体具有连通性 ,主体连通格架 由粒间孔 、有机质 孔和层理缝组成 ,连通率大于 6 0 %,局部发育孤立孔 隙。③泥页岩脆性指数较高 ,石英 、长石 、方解石 、 白云石等脆性矿物平均含量达 4 1 %,黏土矿物含量低 于 5 0 %,其 中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黏土矿物含 量低于 3 0 %,高脆性指数保证了后期压裂 的有效性 。 ④泥页岩 内黄铁矿发育 ,其含量与 T O C值呈 良好的正 相关关系, 环境扫描电镜显示黄铁矿周围有残留烃富集 ; 残留液态烃在泥页岩中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分布, 在有机 质内部和表面以吸附态为主,而在黄铁矿晶间孑 L 、黏土 矿物和脆性矿物中为吸附态和游离态 , 在层理缝内以游 离态为主。⑤低成熟泥页岩的成岩物理模拟实验表明, 泥页岩孔隙发育受热演化 、黏土矿物含量 和机械压实 作用控制。大孔、中孑 L 和微孔的比孔容随温度增加具有 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模拟实验温度和压力增加 ,大 孔的比孔容先增加后降低 ,微孔的比孔容则是先降低 后增加 ,中孔的 比孔容是先降低后增加。残 留烃含量 随温度 成熟度 升高 ,先增加后减小 ,在 3 5 0℃时达 到最大值 1 5 0 mg / g 。有机质纳米孔的演化受有机质显 微组分和成熟度控制 , 随着演化成熟度的升高而增加 。 6多尺度开发地质建模 6 . 1不同沉积类型砂体储集层构型 随着中高渗油藏注水开发进入开发后期阶段 ,剩 余油分布描述 由层间剩余油和井间剩余油 富集区向单 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转变 ,砂体构型和砂体 内部结构 解剖成为储集层描述重点 。 精细解剖沉积露头和密井 网区资料 ,与现代沉积 进行对 比分析 ,并通过水槽实验验证 ,获得不同尺度 砂体构型的分布规律和地质统计学参数 ,指导砂体 内 剩余油分布预测。目前 ,笔者主要建立了浅水三角洲 、 曲流河、辫状河和冲积扇等 4种主要砂体 的单砂体储 集层构型模 型。以曲流河砂体为例 ,主要依据废弃河 道形态及其与点坝的空间组合关系来划分单砂体 ,在 单砂体 内部表征不同期次砂质侧积体间泥质侧积层 的 倾角 、倾 向、延伸距离等参数 ,以此为依据建立曲流 河点坝构型模 型,从而预测受侧积层遮挡而产生的砂 体内的剩余油分布[ 2 1 - 2 3 ] 。 6 . 2数字化储集层表征 精细油气藏描述与地质建模方法分为 8 个步骤[ 4 】 ①沉积背景和沉积环境分析 ,其中沉积机制与成因研 究是关键 ,重点分析储集层的发育、分布规律 ;②等 时地层格架与精细构造研究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理论为指导 ,通过井震联合 ,并结合动态资料建立等 时地层格架 、进行精细构造解释 ;⑧细分沉积微相 , 识别成因单元砂体 ,确定砂体 的空间展布形态、叠置 模式, 建立储集层沉积模型 ; ④确定成因单元砂体规模、 发育频率等参数,建立原型模型地质知识库,为井间砂 体预测提供定量参数 ;⑤进行沉积模式与砂体分布控 制的高分辨率地震储集层预测 , 三维地震资料的分频处 理解释技术具有识别薄储集层的技术优势; ⑥综合建立 砂体成 因单元构型模型,采用储集层构型分析技术 , 进一步精细刻画储集层 内部结构特征 ;⑦开展储集层 物性参数与流体分布规律研究 ;⑧运用三维可视化技 术建立储集层地质模型 ,并预测剩余油分布。 6 . 3动态裂缝控制剩余油新模式 由于低渗一特低渗油藏渗流能力弱 ,补充地层能 量所需时间长 ,因此多采用超前注水或 同步注水方式 开发 ,且注采 比较高。这就会导致注水前缘憋压 ,地 层破裂产生裂缝或使得天然裂缝开启 ,被称为动态裂 缝[ 。随着开发时间延长 ,裂缝不断延伸或新裂缝开 启 ,使生产井含水量快速上升 。认识和描述动态裂缝 , 以及受其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是低渗一特低渗油藏开发 中后期 的重要研究 内容 。基于砂体展布和地应力场分 布研究 ,通过油井和注水井动态分析 ,结合生产测井 资料 ,查实油井注水见效层位和水淹程度 ,精细刻画 水淹程度 ,建立动态裂缝分布模 型,表征剩余油分布 特征。动态裂缝导致生产井在剖面和平面不同方 向上 的水淹程度差异很大 ,致使剩余油呈条带状分布。 7沉积储集层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沉积储集层的研究手段 已由传统沉积学和岩石学 研究向多学科 、多信息方 向发展,沉积模式与高精度地 球物理技术结合可直观揭示和定量描述沉积体空间展 布。数字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现代沉积、露头、岩 t2 , 、剖面等大数据库为 “ 数字凹陷” 、“ 数字盆地”的建 石油勘探与开发 油气勘探 、 , o 1 . 4 2 No . 2 立提供了数据支撑 , 已建立的数字岩心分析技术为非常 规储集层体积压裂 、 “ 工厂化”作业等提供基础信息。 沉积储集层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包括以下 7 个方面 。 ①地震沉积学分析技术 该技术在中国陆相地层 和海相地层沉积相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成功应用于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和珠江 口盆 地等不同沉积体系的水道沉积地貌分析。地震岩性学 9 0 。 相位化 分析技术在浊积扇 、三角洲沉积体系的 形貌整体识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 - 6 ] 。 ②遥感沉积学分析技术 应用遥感技术持续观察 现代湖盆 、河流 、三角洲沉积演化 ,详细刻画河道迁 移 、湖盆岸线变化 、砂坝迁移等沉积过程。分析河道 及砂坝迁移规律 ,建立基于沉积过程的沉积相模式。 ③数值模拟沉积相建模技术 由于基于两点统计的 建模方法、基于对象的建模方法、 基于多点统计的建模方 法和基于过程的建模方法快速发展, 建立的沉积相模型 越来越准确,越来越有效地指导油气开发方案的制定。 ④数字露头研究技术 数字雷达、 探地雷达、 X R F x射线荧光光谱 扫描技术 、3 D X射线扫描技术 、 显微光谱技术等技术 的应用和发展 ,使得沉积学在微 观 、定量化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X R F扫描技术 分析可实现精度小于年的短周期沉积过程研究 ,利用 3 D X射线扫描技术可开展细粒沉积学研究【 。 ⑤数字岩心分析技术 针对致密储集层孔喉细微 , 常规方法表征难的特点,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 、双束 扫描电镜及 C T成像等高分辨率测试技术 , 结合常规测 试 ,实现致密油储集层微米一纳米级多尺度孔隙、喉道 的精细识别及表征;采用高精度扫描与图像拼接技术 精细刻画致密油储集层孔喉特征; 利用 C T扫描结合数 字岩心算法对微米一纳米级孔喉进行定量表征 ;建立 的致密油储集层分类评价新方法 , 可反映储集层宏观特 征、孔隙结构、生产能力和储集层的非均质性[ 1 1 ,4 0 - 4 3 ] 。 ⑥裂缝评价预测技术 通过刻画裂缝型储集层 的 裂缝密度、裂缝宽度 、裂缝孔隙度等参数 ,实现对裂 缝型、裂缝- 孑 L 隙型储集层 ,尤其是碳酸盐岩孑 L . 洞. 缝 型储集层 的精细描述 ;裂缝分析技术可实现对碳酸盐 岩岩溶地貌 的预测 。 ⑦碳酸盐岩储集层刻画技术 针对风化壳型 、缝 洞型礁滩体和构造型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 ,分别采 用古地貌精细刻画技术、 地质一 测井一 地震一体化分期次 建模技术 和沉积微相 与构造结合的气水分布描述技 术 ,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精细刻画 ,解决 了不同类型碳酸盐岩气藏描述中的关键技术难点。 8结论 面对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中多方面挑战,需要持续 开展沉积学研究 ,发展传统沉积学 ,创新细粒沉积学 和非常规储集层地质学 ,为沉积原型盆地恢复、富有 机质页岩富集区评价、有利储集层预测和有利 目标区 评价优选提供依据。 未来油气沉积学研究应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宏观 上 ,从地球系统角度建立全球沉积盆地大数据库 ,包 括盆地构造背景 、地层层序、烃源岩、储集层分布等 , 以揭示常规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有序聚集规律 ;微观 上 ,从纳米尺度研究油气预测与开采技术 ,如应用纳 米 C T观测纳米孔喉系统, 研究纳米驱油气剂、 微生物 驱油方法等提高采收率技术 ,开展纳米尺度细粒沉积 的非常规储集层研究 ,以及未来领域虚拟现实 通过 虚拟技术实现对未来开发的模拟 等。 常规. 非 常规油气工业发展面 临着传统粗粒沉积 机理 、常规孔隙储集层成因及常规圈闭成藏模式 、传 统地球物理方法应用 、传统资源储量评价 、直井钻探 技术及开采方式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加大细粒沉 积与非常规储集层 、深层、海域等方面的沉积学研究。 邹才能等人提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概念 ,核心研究储 集层有效性及储集层含油性 ,重点研究岩性 、物性 、 脆性、含油性 、烃源岩特性与应力各向异性 “ 六性” 及匹配关系_ 4 。 随着开发对象 日趋复杂和开发阶段的不断延伸 , 尤其在低渗一超低渗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开发中储集 层压裂改造技术 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应将地质与岩石 力学等研究交叉和融合 ,建立并优化砂体展布 、井网、 地应力和人工裂缝间的匹配关 系,提升改造效果和油 气开发水平。 油气 田开发后期的高含水阶段 ,各种注入介质会 造成流体场、温度场、压力场变化 ,同时储集层地质 条件也发生动态变化。需要融合不同尺度的精细表征 成果 ,指导剩余油开发并提高采收率 不断发展完善 不同沉积类型、不 同尺度构型单元 的地质知识库和建 模技术 ;建立多尺度开发的地质模型 ;由 “ 静态储集 层沉积”研究向 “ 动态储集层沉积”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 1 】 S o mme T O, J a c k s o n C , L u n t I , e t a 1 . S o u r c e - t o s i n k i n r i f t b a s i n s P r e d i c t i n g r e s e r v o i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a n c i e n t , s u b s u r f a c e s y s t e ms [ R ] . N e w Orle a n s AAPG An n u a l Co n v e n t i o n a nd Ex h i b i t i o n , 2 0 0 9 . [ 2 ] S e p t a ma E , Be n t l e y S J , S h a f f e r M. S o u r c e t o s i n k s e d i me n t d e l i v e r y i n t h e Gu l f o f P a p u a f r o m S EM M L A a i d e d p r o v e n a n c e a n d t e x t u r a l 2 0 1 5 年 4月 孙龙德 等 油气勘探开 发中的沉积学创新与挑战 l 3 5 a n a l y s i s o f t u r b i d i t e s a n d s [ R ] . Ho u s t o n AAP G A n n u a l Co n v e n t i o n a n d Ex h i b i t i o n , 2 01 1 . [ 3 】 S o mme T O,P i p e r D J w,De p t u k M E,e t a 1 .L i n k i n g o n s h o r e -o ffs h o r e s e d i me n t d i s pe r s a l i n t he Go l o So u r c e - t o -- S i n k S y s t e m C o r s i c a ,F r a n c e d u r i n g t h e l a t e Qu a t e r n a r y [ J ] . J o u r n a l o f S e d i me n t a r y Re s e a r c h , 2 0 1 1 , 8 l 2 1 1 8 - 1 3 7 . [ 4 】 吴 因业,朱如凯,罗平,等.沉积学 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 第 1 8届 国际沉积学大会综述 [ J ] _沉积学报, 2 0 1 3 , 2 9 1 1 9 9 2 0 6 . W u Yi n y e , Zh u Ru k a i ,L u o Pi n g ,e t a 1 .Ad v a n c e o n s e d i m e n t o l o g y a nd s e q u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A s u mma r y f r o m 1 8 t h I n t e rn a t i o na l S e d i me n t o l o g y C o n g r e s s [ J ] .Ac t a S e d i me n t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 ,2 0 1 3 , 2 9 1 1 1 9 9 - 2 0 6 . 【 5 ] 曾洪流,朱筱敏,朱如凯,等.砂岩成岩相地震预测以松 辽盆地 齐家凹陷青 山口组为例 [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1 3 , 4 O 3 2 6 6 2 7 4 . Ze n g Ho n g l i u , Zh u Xi a o mi n ,Zh u Ru k a i , e t a 1 . S e i s m i c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s a n d s t o n e d i a g e n e t i c f a c i e s Ap p l i e d t o C r e t a c e o u s Qi n g s h a n k o u F o r ma t i o n i n Q i j i a De p r e s s i o n ,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 [ J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 2 0 1 3 , 4 O 3 2 6 6 - 2 7 4 . [ 6 】 朱筱敏 ,赵东娜 ,曾洪流,等.松 辽盆地齐 家地区青 山 口组浅水 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 响应 [ J ] .沉积学报 , 2 0 1 3 ,3 1 5 8 8 9 . 8 97 . Zh u Xi a o mi n , Zh a o Do n g n a , Ze n g Ho n g l i u,e t a 1 . S e d i me n t a ry c h ar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s e i s m i c s e d i me n t o l o gi c r e s po n s e s o f s h a l l o w wa t e r d e l t a o f Q i n g s h a n k o u F o rm a t i o n i n Q i j i a A r e a , S o n g l i a o B a s i n [ J ] . Ac t a S e d i me n t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 , 2 0 1 3 , 3 1 5 8 8 9 - 8 9 7 . [ 7 ] 朱如凯,白斌 ,袁选俊 ,等 .利用数 字露头模 型技术对 曲流河三 角洲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 J ] . 沉 积学报, 2 0 1 3 , 3 l 5 8 6 7 - 8 7 6 . Z h u Ru k a i , B a i Bi n , Y u a n Xu anj u n , e t a 1 . A n e w a p p r o a c h f o r o u t c r o p c h a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a n d ge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s i s o f m e a n de r i n g c h a n n e l s s a n d b o d i e s wi t h i n a d e l t a p l a i n s e t t i ng u s i n g d i g i t a l o u t c r o p mo d e l s Up p e r Tr i a s s i c Ya n c h a n g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f o rm a t i o n ,Ya n h e o u t c r o p , O r d o s b a s i n [ J ] . Ac t a S e d i me n t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 , 2 0 1 3 , 3 1 5 8 6 7 8 7 6 . 【 8 ] C a t u n e a n u O,Ab r e u v ,B h a t t a c h a r y a J e t a 1 .T o w a r d s t h e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o f 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 J ] . E a g h S c i e n c e R e v i e ws , 2 0 0 9 , 9 2 1 / 2 1 3 3 . 【 9 ] 朱如凯 ,白斌 ,刘柳 红,等 .陆相层 序地层学 标准化研究 和层序 岩相古 地理 以四川盆地 上三叠 统须家 河组为例 [ J ] .地学前 缘, 2 0 1 1 , 1 8 4 1 3 1 - 1 4 3 . Zh u Rnk a i ,Ba i Bi n , Li u L i u h o n g , e t a 1 . Re s e a r c h o n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s e q u 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an d p a l a e o g e o g r a ph y A c a s e s t u d y f r o m t h e Up p e r T r i a s s i c f o rm a t i o n i n S i c h u a n B a s i n [ J ] . E a C h 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 2 0 1 1 , 1 8 4 1 3 1 - 1 4 3 . 【 1 0 】 朱如凯 ,白斌 ,崔景伟 ,等 .非 常规 油气致密储 集层微 观结构研 究进展[ J ] .古地理学报, 2 0 1 3 , 1 5 5 6 1 5 6 2 3 . Z h u Ru ka i ,Ba i Bi n , C ui J i n g we i ,e t a 1 . R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e s o f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i n u n c 0 n v e n t i 0 n a l t i g h t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r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P a l a e o g r a p h y , 2 0 1 3 , 1 5 5 6 1 5 6 2 3 . 【 1 1 】 白斌,朱如凯,吴松涛,等 .利用 多尺度 C T成像表 征致密砂岩微 观孔喉结构【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1 3 , 4 0 3 3 2 9 3 3 3 . Ba i Bi n, Z h u Ru k a i ,W u So n g t a o, e t a 1 . M u l t i s c a l e me t h o d o f Na no Mi c r o - C T s t u d y o n mi c r o s c o p i c p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o f Y a n c h ang F o r ma t i o n ,O r d o s Ba s i n [ J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 2 0 1 3 , 4 O 3 3 2 9 3 3 3 . [ 1 2 】 B r i t i s h P e t r o l e u m C o mp a n y .B P s t a t i s t i c a l r e v i e w o f wo r l d e n e r g y 2 0 1 3 [ R ] . L o n d o n B r i t i s h P e t r o l e u m C o mp any , 2 0 1 3 . 【 1 3 ] U.S .E n e r g y I n f o rm a t i o n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n e r g y o u t l o o k 2 0 1 3 【 R ] .Wa s h i n g t o n D C U.S .E n e r g y I n f o r ma t i o n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2 01 3 . [ 1 4 】 钱伯 章.B P公 司 2 0 1 3年世界 能源统 计评 论[ J ] .石油科技动态 , 2 0 1 3 8 1 - 2 8 . Q i a n B o z h a n g .B P 2 0 1 3 s t a t i s t i c a l r e v i e w o f w o r l d e n e r g y [ J ] . P e t r o l e u m I n f o r ma t i o n , 2 0 1 3 8 1 - 2 8 . [ 1 5 】 钱伯章. 2 0 1 2年全球石油产储量评述[ J 】 _石油科 技动态,2 0 1 3 3 5 9 . 6 2 . Q i an Bo z h a n g .Gl o b a l o i l p r o d u c t i o n and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2 0 1 2 [ J ] . P e t r o l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