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成藏.pdf
第30卷第3期 与沾 专天然 乞地力 0ILGA SGE OL O G Y2009年6月 文章编 号0253 998 5f200903 0260 一 08 伊通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成藏 郭小文 ’” ,何生 L 。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 ,湖北 武汉 430074 ; 2.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 30074 摘要在评价伊通盆地烃源岩的基础上,分析了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并利用 Basinflow软件模拟天然气运移方 向, 判断天然气有利聚集区。研究结果表明,伊通 盆地存在古近系双阳组 、奢岭组和永吉组3套烃源岩,以双阳组烃源岩有机 质丰度最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和Ⅱ型,少部 分为Ⅲ型和I型。 天然气主要 以湿气为主,成熟度在1 .3%以下 ,属 于原油伴生气。天然气成因判别结果指示伊通 盆地天然 气主要为油型气,少部 分为混合成因气,气源岩母 质类型主 要为 Ⅱ,型和Ⅱ,型。天然 气运移与聚集模拟结果表明,伊通盆地万昌构造带和五星构造带二号断层 上升盘是汇集流聚集地 区,而且具有双源供烃的特征,是最有利的天然气聚集区。 关键词油型气;天然气成因类型;天然气成藏;伊通 盆地 中图分类号TE l 22 .1 文献标识码A Genetict y pes andpool ingofnature g asintheYitongBasin GuoXiaow en ’一 ,HeSheng ’’。 1 .Fa cultyofEa rthResour ces,C hinaUniver sit yofG eo sciences,Wuhan ,H ubei4 30074 , China;2.MinistryofEduc ationKey Labor atoryofTectonicsa ndPetr oleum,Resources,C hinaUniver sityofGeoscierwes,Wuhan ,H ubei4 300 74 ,C hi na AbstractBasedontheap pr aisalofsourcer ocksintheY itongBasin ,w e studiedthe g 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 andoriginofnaturalgasinthatbasin.UsingtheBasinflowsoftw are ,andsi mulatedthedirections ofgasmi g ration torecognizethefavorab leaccumulationzon es.Ther esultsshowthattherear ethreesetsofsourcerooksinthe YitongBasin ,i ncludingtheShuang yang,ShelingandYongji ations,amongwhichtheS huang yangFom mtion sour cer ocks ar ethehi gh estintheorganicmat ter abundance.Thet y pes oforganicmat ter arem ainl yTyp eI I l andⅡ2 ,partlyTypel l I andI.Thenatu r algas,withitsmaturit yb elow1.3% ,i sm ainl y com posedofw etg as andis classifiedas associatedgas.The g asesintheYitongBasinaremostl yofoi l t ype andpartl yofm ixedori gi ns.Theker ogen s ofthesource rocks arem ainl yofTypel Il and1 12 .The simulationr esults ofgas mi g r ationand accum ulationshowthat,theWanchangst ruc turalbeltandthehangingw al lofNo.2faultintheWuxingstruetu r albeltofthe YitongBasinarethem ostfavorab leareasforgas accum ulationandar echaracterizedbyeontribu - tionfr omtw osources. Keywordsoil t y peg as;genetict y pes ofnatur e g as;accum ulationofnature g as;Y itongBasin 伊通盆地是松辽外围盆地中最具有勘探前景 的第三系沉积盆地,已在盆地古近系双阳组、奢岭 组等多套地层中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气藏,研究伊 通盆地天然气成因和成藏规律对本区下 一 步的天 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天然气具有多种成 收稿日期2008 12 20。 第 一 作者简介郭小文 198 0 一 ,博士研究生,石 油地质。 基金项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 0739904。 因类型,包括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有机成因 气按有机质类型又可分为煤成气和油型气,按照热 演化程度可分为生物成因气、生物 一 热催化过渡带 气、热解气和裂解气 ⋯引 。不同成因的天然气,其化 学组分和稳定碳 同位素组成都不同。因此,天然气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3期郭小文,等.伊通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成藏261 的化学组成特征和甲烷及其 同系物的碳 同位素特 征是鉴别天然气成因类型的有 效地球化学指 标 ‘。。’ 。在对伊通盆地烃 源岩评价基础之上,利用 天然气化学组分和碳 同位素 资料综合分析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并研究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成藏规律。 1 区域地质概况 伊通盆地位于吉林省中部,呈北东方向展布, 南北长达 160km ,东西宽 10 20km ,面积约 为 2200km 。 。盆地由北向南分为岔路河断 陷、鹿乡 断陷和莫里青 断 陷3个 一 级构造单元,又可进 一 步分为孤店斜坡、波泥河 一 太平凹陷、万昌构造带 等l 1个二级构造单元图1。盆地内主要分布古 近系和第四系,仅在 盆地 边缘有零星分布的侏罗 系和白垩系。古近系和第四系自下 而上包 括有始 新统双阳组、奢岭组、永吉组,渐新 统万昌组、齐家 组,中新统岔路河组和第四系7套地层,岩性主要 有砂砾岩、砂岩和黑色、灰色、灰绿色泥岩,地层最 厚可达6 000 m 。构造演化经历了白垩 纪 一 古新 世初始断陷阶段、双阳组 一 奢岭组沉积期断陷发 展阶段、奢岭组 一 永吉组沉积期凹陷发展阶段 、万 昌组 一 齐家组 沉积期凹陷萎缩 阶段 、齐家期末 一 岔路河期构造反转阶段、岔路河期 一 第四纪盆地 萎缩和消亡阶段 6个阶段 。双阳组、奢岭组 和永 吉组地层中暗色泥岩 为主要烃源岩,天然气储层 有岔路河断陷双阳组、奢岭组、永 吉组,鹿乡断陷 双阳组、奢岭组、万昌组 和莫里青 断陷双阳组 ,岩 性 主要 为砂砾岩 、细 砂岩和粉砂 岩。研究区具有 很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故对伊通盆地天然气成 因类型和成藏规律的研究对下 一 步天然气勘探将 具有重要意义。 2 气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 伊通盆地存在有波泥河 一 太平凹陷、新安堡凹 陷、大南凹陷和靠山凹陷四个生烃凹陷,主要 的烃 源岩有双阳组、奢岭组和永吉组,油气源相当丰富。 2.1 有机质 丰度 用于评价伊通盆地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的有机 碳含量 T OC数据 I473个 、氯仿沥青 “ A ” 含量 EO M数 据 996个和 生烃潜量S , S 数 据 1 4 73个 ,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1伊通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Fi g .1StructuralunitsoftheYitongBasin a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6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第30卷 O 6 是 S o4 h O 2 一 O 6 i 印 曲 皇 。 ┃┃ ┃ ┃┃ ┃ j 。 _ ┃ ┃┃ ┃ ┃┃┃ ┃ ┃ ; r _ ┃ i r _ ┃┃┃ ┃ ┃┃┃ ┃ ┃┃ ┃ ┃┃┃ ┃ ┃ ; ┃ ┃┃┃ ┃ ┃┃ ┃ ┃┃┃ ┃ ┃┃ ┃ ┃ i ┃ ┃ ┃┃ ┃ 一 一 ┃┃ ┃ ┃┃ ┃ ┃ 一 ┃ j 一 ┃ i ┃ i ┃ ┃┃┃ ┃ ┃ i ┃ ; ┃ ┃ ┃┃┃ ┃ ┃┃ ┃ ┃┃ ┃ ┃ f ┃ ┃ ; ┃ ┃ I ┃ ┃ ┃┃ ┃ ┃ 棚 ┃ 服 ┃ 乱饕 ┃ i ┃ 瓤 ┃ 熊 ┃ 羽瞬 ┃┃ ]II ┃ 莲 ┃ ┃┃ r ┃ 骓 i ┃ ┃ 薹 ┃ ┃ ┃┃ i壤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波 一 太凹陷新安堡 凹陷 大南凹陷靠山凹陷 图2伊通盆地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分布直方图 F i g .2Histogramoftheorganicm at ter abundanceofsour cer ocksi ntheYitongBasin 按照我国目前通用的陆相泥质烃源岩有机质 丰度评价标准 旧 J ,岔路河断陷波泥河 一 太平凹陷 双阳组 和奢岭组烃源岩属于中等偏好的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大于 1.0%的样品在70%以上;永吉 组烃源岩属于中等烃源岩,大部分样品有机碳含 量分布范围在0 .6% ~ 1.0%之间。 岔路河断陷新 安堡凹陷双阳组烃源岩属于中等偏好的烃源岩, 奢岭组烃源岩属于中等烃源岩,永吉组烃源岩中 等偏差的烃源岩。鹿乡断陷大南凹陷双阳组烃 源岩属于中等偏好的烃源岩,奢岭组烃源岩属于 中等偏差 的烃源岩,永吉组烃源岩属于差烃源 岩;莫里青断陷靠山凹陷双阳组烃源岩属于好的 烃源岩,奢岭组烃源岩 属于偏差的烃源岩,永 吉 组烃源岩属于差烃源岩。经综合对比,双阳组烃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3期郭小文,等 .伊通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成藏263 源岩最好,而永吉组烃源岩最 差。有机碳 含量指 标反映烃源岩偏好,而氯仿沥青 “ A ” 含量和生烃 潜量指标反映出烃源岩偏差,这 主要是受 有机质 类型和成 熟 度影响 的结果。岔路河断 陷双阳组 和奢岭组烃源岩埋深较大,烃源岩 热演化程度 高,有机质类型差而使氯仿沥青 “ A ” 含量和 生烃 潜量偏低。鹿乡断陷大南凹陷和莫里青断 陷靠 山凹陷永吉组烃源岩由于埋深浅,热演化程度低 而使氯仿沥青 “ A ” 含量和 生烃潜量 也偏 低。岔 路河断陷永吉组烃源岩、鹿乡断陷大南凹陷和莫 里青断陷靠山凹陷双阳 组烃源岩沥青 “ A ” 含 量 和生烃潜量偏低主要是由于受 有机质类型影 响 的结果。 2.2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类型是衡量烃源岩的质量指标,不同 类型的有机质有不同的生烃潜 能且产物也 不同, 生 油门限值和生烃过程也有 一 定差别。烃源岩热 解分析和干酪根元素分析 常用于确 定有机质类 型。伊通盆地1 378个烃源岩样 品 的热解 分析资 料和84个烃源岩样品干酪根 元素分 析 资料指示 1 000 900 8 00 , 700 。 印 600 彗500 言4 00 300 200 100 3 有机质类型如图3所示。 烃源岩氢指数H I与最大热解温度T m。。参 数反映岔路河断陷波泥河 一 太平凹陷双阳组烃源 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奢岭组有机质类型主 要为Ⅱ型,少部分烃源岩样品为Ⅱ,型;永吉组烃 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和Ⅱ,型。新 安堡凹 陷双阳组 烃源岩有机 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少部分 为Ⅱ,型和Ⅲ型;奢岭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 Ⅱ,型 和Ⅱ型;永吉组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主要为 Ⅲ型 和Ⅱ型 ,干酪 根元素资料也反映出永吉组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鹿乡断陷大南 凹陷双阳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型 ,少部 分 为Ⅱ,型 和Ⅲ型,还有几个烃源岩 样品有机质类 型为I型;奢岭组 和永吉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 要为Ⅲ型 ,少数几个样品为Ⅱ型。干 酪 根元素 分析和岩石热 解 分 析 结果表 明莫里青 断陷靠山 凹陷双阳 组烃源岩有机质 类型主要为Ⅱ,型和 Ⅱ型 ,少部分 为Ⅲ型,有几个 烃源岩样品有 机质 类型为I型,干酪根元素资料也反映出相 同的结 果;奢岭组烃源岩有机质 类型 主要为Ⅱ,型 和Ⅲ 型,干酪根元素资料也表明奢岭组烃源岩有机质 图3伊通盆地烃 源岩有机质类型分类 F i g .3T ypes oforg anicmat terfromsouroer ocksintheYitongBasin ㈣咖跏咖枷姗伽姗瑚㈨ 。 n . 一 一 _ 矗. 矗 鲁 一\ 卜 ≈ 咖咖黜瑚㈣湖伽姗瑚㈣ 03 一I - 皇白邑\ 毫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30卷 类型主要为Ⅱ型;永吉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 为Ⅲ型。 3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3.1天然气组分特征 伊通盆地 70个天然气样品组分分析结果反 映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非烃气体氮气和二氧 化碳含量比较低, 一 般都在3%以下;在岔路河断 陷有少数几个样品二氧化碳 含量在 10%以 上 ,烃 类气体以甲烷 含量最高,都在4 5%以上。伊通盆 地天然气 中甲烷 和 重烃 含量随深 度 变 化关系如 图4所示。岔路河断 陷天然气甲烷含量 一 般 在 40% ~ 80%之问 ,重烃 气体含 量 一 般 在 10% ~ 35%之间 ,主要为湿气。只有在万昌构造带昌4 g \ 制 魅 】500 2000 量2 500 恻 账 3 000 3 500 4 000 4 500 c;含量,% 01020304 0 井奢岭组,昌 1井 、昌 15井 、昌 103井 永 吉组几 个浅层样 品天然气甲烷含量大于 8 0% ,重烃气体 含量小于 10% 。鹿乡断陷天然气甲烷含量 一 般 在8 5%以下,重烃气体含量在 15% ~ 50%之间 , 干燥 系数C。/C, 一 c, 一 般在0 .55 ~ 0.85之间 , 以湿气为主,在鹿乡断 陷五星构 造带星 19井万 昌组 的两个天然气样品为干气。莫里青断 陷湿 气样品甲烷含量在50% ~ 65%之间 ,重烃气体含 量在 35% ~ 45%之间 ,干 燥系数为 0.5% ~ 0.65% 。在尖山 凸起伊 14 井、伊16井、伊23井 双阳组天然气 样品为干气,甲烷含量在90%以 上,干燥系数 都大于 0.95 ,气 藏 深 度 一 般 小于 2 000m 。干气样品都分布在距 生烃凹陷比较远 的万昌构造带昌、五星构造带星 和尖山凸起 图 1这 可能 由于天然气运移 效应使甲烷含量增加 的结果。 cI含量,% 02040 60 CH 。含量,% 4 0608 0100 c;含量,% O204060 ◆双阳组-奢岭组▲永吉组 图4伊通盆地天然气组分随深度变化关系 Fi g .4C hemicalcompositions ofnatur algas vs.depthintheY itongBasin 咖姗㈣湖咖 蝴咖姗咖姗咖 湖 1 1 22 3 3 1 1 22 3 3 咖姗㈣铷 , 1 2 2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3期郭小 文,等 .伊通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成藏 3.2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及成因分析 天然气碳 同位素主要受母质继承效应和成熟 度效应的控制 一一 “ ,不同成因的烷烃气碳 同位素的 特征是不同的,而不同特征是识别不同成因天然气 的主要依据 引 。伊通盆地 天然气组分 同位素组成 如表1所示,岔路河断陷甲烷碳 同位素分布范围为 一 46.67%o ~ 一 4 1.06%o ,乙烷碳同位素分布范围为 一 30.27%o ~ 一 28.21%o ,丙烷碳 同位素分布范围为 一 28.07%o ~ 一 23.97%o。 鹿乡断陷甲烷碳 同位素分 布范围在 一 50.4%o ~ 一 44.73%o之间 ,乙烷碳 同位素 分布范围在 一 31.83%o ~ 一 28.7‰之问 ,丙烷碳 同 位素分布范围在 一 30.01‰ ~ 一 25.73%o之间 。莫 里青断陷甲烷碳同位素分布范围在 一 48.34%o ~ 一 45.21%o之 间,乙烷碳 同 位素分 布 范围在 一 34.76%。 ~ 一 46.77%o之间 ,丙烷 碳同位素分 布 范围在 一 30.78%0 ~一 4 5.21%o之间。 不同断陷碳同 位素相 差不大,岔路河断 陷甲烷碳 同位 素相对偏 重,鹿乡断陷最轻,莫里青断陷乙烷碳 同位素最轻, 这可能反映出不同断陷天然气成熟度和母质类型 的差异。伊通盆地不同构造单元 天然气碳稳定同 位素分布均具有6 ” C , ∥C 6 ” C ,特征,二氧化 碳6 ” C 值在 一 23.53%o ~ 一 1 1.17%o之间 ,均小于 一 10%o ,反映了伊通盆地 天然气属于有机成因气。 有机成因气可分为煤成 气和油型气,乙烷等 重烃气碳同位素值可以有效地区分煤成气和油 型气。伊通盆地 天然气乙烷碳 同位素值 一 般 都 在 一 28.8%o以下 ,丙烷 碳 同位素值 一 般 都小于 表1伊 通盆地天然气碳同位素和组分特征 Table1Features ofcarbonis otopesandchemicalcom posi tionsofnaturegasintheY itongBasin }R 。由公式G 13 C J 21.72l gR。 一 43.3 1‘ ’’计算得到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30卷 一 25.5‰ ,主要以油型气为主,有机质干酪根类型 主要应该是以偏腐泥 型I型或Ⅱ。型为主。但在 岔路河断陷和鹿乡断陷,存 在几个天然气样品乙 烷碳 同位素值在 一 28.8%o以 上 ,以岔路河断 陷居 多,可能是 由煤成气和油型气混合的结果。在伊 通盆地烃源岩有机质干酪根类型偏腐泥型的地层 有岔路河断陷波泥河 一 太平凹陷奢岭组、新安堡凹 陷双阳组和奢岭组、鹿乡断陷大南凹陷双阳组 和 莫里青断陷靠山凹陷双阳组,它们应该是研究区 天然气主要气源岩。 天然气甲烷碳 同位素是反映其母质类型 和成 熟度的 一 项重要的地球化学指标 引 ,但同时也受 天然气运移分馏效应的影响 旧⋯ 。伊通盆地甲烷碳 同位素普遍偏 轻,都小于 一 4 1.06%o ,利 用油型气 甲烷碳 同位素与成熟度尺。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到 伊通盆地天然气成熟度如表 1所 示 ,岔路河断陷 天然气R 。在 0.53% ~ 1.27%之间;鹿乡断陷天然 气R。在0 .4 7% ~ 1.27%之间;莫里青断陷天然气 R 。在0 .50% ~ 1.23%之间。 成熟度都在1 .3%以 下,属于干酪根成熟阶段 的产物,很少部分样品R 。 在0 .5%以下应该是由于天然气运移使甲烷碳同 位素分馏而变轻 的结果。 甲烷碳 同位素结合天然气组分也可以提供天 然气成因信息,将伊通盆地18个天然气样品投影 在6 ” c, 一 C ,/C C ,图版上,发现伊通盆地天 然气主要为原油伴生气图5,在莫里青断陷存 在 一 个异常点应该是由于 天然气运移而使天然气 甲烷含量增加,重烃含量相对减小的结果。 4 天然气运移与聚集 伊通盆地天然气是 由 烃源岩 在 成 熟 阶段 0 .5%R 。 1.3 %干酪根降解形成 的原油伴生 10 4 103 0 U d 10 2 ≤ 乙 『 10 1┏━ ━ ━━ ┳ ━━━ ━ ━┳━ ━ ━━ ━ ┳━━ ━ ┓┃ 1 0 ┃┃ ┃ ┃┃┃ 运移作用 ┃ Ⅱ 。 ┃┃ ┣ ━━━ ━ ┫┃ ┃ ┃┃┃ t ┃┃┃ ┃ I 。 ┃ ┃ ┃ 八 ┃ ┃┣━ ━ ━━ ━ ┫┃ ┃ ┃┃ o ┃┃┃ ┣ ━━━ ━ ┫┣ ━ ━━ ━ ━┻ ━ ━━ ┫ ┃┃ Ⅱ ‘ ┃ m // ┃┃┃ ┣ ━━ ━ ┳━━ ━ ━━ ┫ ┃ 。 弋 ┃ o ┃ ┃ .么 j ┃ ┃┃ ┃ Ⅲ 。 ┃ ┃ ┃┃ 舔 ‘ ┃┃ ┃ ┗━ ━ ━━ ┻ ━━ ━ ━━┻ ━ ━━ ┻ ━━━ ━ ━┛ - 8 0 70 - 60 50 - 4 0 30 - 20 10U 6 J 3 C 1,‰ 图5伊通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 心 l l F i g .5Genetict y pes ofnature g asintheY itongBasin I 。 .生物气;I 。 .生物气和亚生物气;I ’ .亚生物气; Ⅱ ’ . 原油伴生气;1 I 。 . 油型裂解气;Ⅲ ’ .油型裂解气和 煤成气;I g 。 .凝析油伴生气和煤成气;IV.煤成气; V ’ .无机气;V 。 .无机气和煤成气 气,随原油 一 起从烃源岩中排 出,并溶解在液态烃 中随液态烃程连续油相运移,其运移、聚集、分布 规律基本从属于石油。油气的二次运移与地下流 体势具有密切关系,其优势运移方向宏观上受流 体势的高低和流体势平面等值线 的平面分布形态 等因素的控制 12。0引 。流体势的分布和演化受控于 区域构造背景、古水 动力 学条件和流体性质等诸 多因素;具体到 一 个盆地,主要受凹陷区与凸起区 的相对位置、古构造面的起伏以及古温度、古压力 等条件的控制。本文运用 BasinFlow模拟 软件模 拟伊通盆地双阳组地层 现今流体势及 油气运移和 聚集规律,流体势的恢复和油气运移模拟 是在地 史、热史和成熟史模拟的基础上来完成 的,该软件 同时考虑了影响烃类运移 的3个物理参数,即烃 类所受到的净浮力、水动力以及毛细管压力,其模 拟结果如图6所示。伊通盆地高势区分布于4个 凹陷沉积中心及附近 ,低势区处于周缘构造带,油 气具有从凹陷区向周缘构造带运移的特征。岔路 图6伊通盆地双阳组油气运移与聚集模拟结果 Fi g .6T hem odelingofhydr ocarbonmi g rationandaccum ulationintheShuang yangFor m ati onoftheYi tongBasin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3期郭小文,等 .伊通盆地 天然气成 因类型与成藏 267 河断陷波泥河 一 太平凹陷油气主要向万昌构造带 和孤店斜坡运移,新安 堡凹陷油气主要向万昌构 造带、粱家构造带以及穿过二号断层向五星构造 带运移;鹿乡断陷大南凹陷油气主要向五星构造 带刘3井地区和二号断层上升盘;莫里青断 陷靠 山凹陷油气主要向马鞍山断阶带和尖山凸起方向 运移。存在3个汇集流聚集地区,分别是万昌构 造带、五星构 造带二号断层上升 盘和尖山凸起伊 16井地区 ,这些部位 为伊通盆地双阳组油气有利 聚集地区。在万昌构造 带和五星构造带二号断层 上升盘这两个地区都具有双向供烃的特征,而且 新安堡凹陷双阳组地层埋深大,热演化程度高,因 此这两个地区应该是伊通盆 地双阳组最有利的石 油和天然气聚集区 。 5 结论 1伊通盆地存在双阳组 、奢岭组和永吉组3 套烃源岩,以双阳组烃源岩 有机质 丰度最高,有机 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和 Ⅱ型,少部分 为Ⅲ型和I 型。 2天然气成因分 析表明伊通盆地 主要为湿 气,具有油型气的特征,但并 非典型的油型气,而 是与伊通盆地Ⅱ。型和Ⅱ型烃源岩母质类型有 关。天然气成熟度在 0.47% ~ 1.27%之问 ,属于 原油伴生气,气源岩分别为岔路河断 陷波泥 河 一 太平凹陷奢岭组、新安堡凹陷双阳组和奢岭组 、鹿 乡断陷大南凹陷双阳组和莫里青断陷靠山凹陷双 阳组。 3 油气运移 与聚集模拟结果表明伊通盆地 存在3个汇集流 聚集地区分别是万昌构造带 、五 星构造带二号断层上升盘和尖山凸起伊 16井地 区,而且万昌构造带和五星构造带二号断层上升 盘具有双源供烃 的特 征,是最有利的天然气聚 集区。 参考文献 1 宋岩,徐永昌 .天然气成 因类型 及其鉴别 [J] .石油勘探与开 发,2005,324 24 ~ 29 2 刘文汇,张殿伟,高波,等 .天然气来源的多种 途 径 及其意 义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264393 ~400 3 刚文哲,高岗,郝石生,等 .论乙烷同位素在天然气成因类型 研 究 中的应用[J] .石油实验地质 ,1997,192164 ~ 166 4 戴金 星,戚厚发,郝石 生 .天然气地质学概论[M ] .北京石油 工业出版社,1989 .55 ~ 77 5 沈平,徐永昌 .中国陆相成因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J] .地球 化学,199 1,22214 4 ~ 151 6 林武,李政,李钜源,等 .济阳凹陷孤北潜山带天然气成因类型 及分布规律[J] .石 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3419 ~ 4 26 7 陈世加,马力宇,付晓文,等 .塔里木盆地海相腐泥 型 天然气的 成 因判识[J] .石 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222100 ~ 102 8 胡见 义,黄第藩,徐树宝,等 .中国陆 相石油地质理论 基 础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1 9 徐永昌 .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其应 用[M]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94.98 ~ 99 10FuexAN.T he use ofstablecarbonisotopesinhydrocarbonexplo r ation[J].Jou rnalofGeochemicalExploration ,1977,7155 18 8 11SchoellM.Gen eticcharacterizationofnatur e gases『J] .A A P G Bul letin .198 3.672 225 2238 12Wh iticarM .A g eochemicalpr ospectiveofnature gas andatm os ph eficm ethane[J].OrganicGeochemist ,1990,161 3 53l 一 547 13Schoel lM.Multiple or i gi ns ofm ethaneinthe ea rth[J] .C hemical G eo logy,198 8,711 3l 一 10 14Jam esAT.Cor r elationof na tur algasbyu s e ofcarbonis otopicdis tributionbetw eenhydr ocarboncomponents[J] .A APGBulletin , 198 3 ,671 176 1 19 1 15Ch u n gH M ,G o r ml yJ R ,Squi r esRM .O riginofgaseoushydr ocar - bansinsubsuefaeeen vir on m enttheor eticalconsideration sofcar - boni so topedistribution[J] .ChemicalG eolog y,198 8,1397 104 16 JendenP D .D r a zanDJ ,K aplanIR.Mixingofther m ogenicnatur e gas es inn or ther nA p pal achianbasin[J].A A P GBul letin ,1993, 77980 998 17 包建平,朱翠山,张秋茶,等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不同构造单 元天然气地球 化学特 征[J] .石油与天然 气地质 ,2007,28 5664 ~ 668 18 戴金星,宋岩,程坤芳,等 .中国含油气盆地有机烷烃气碳同位 素特征[J] .石油学报 ,1993,14223 31 19 高波,范 明,刘文汇,等 .塔河油田天然气 的碳 同位素特征及其 成因类型[J] .石 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265618 ~ 621 20 李丕龙,翟庆龙,荣启宏,等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运移聚 集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 发 ,2000,27464 66 21 戴金 星 .天然气地质和地球 化学论 文集卷二[M] .北京石 油工业 出版社,2000 .210 22 郝芳,邹华耀,姜建群 .油气成藏动 力学及其研究进展[J] .地 学前缘,2000,731 1 ~ 21 . 23 郝芳,邹华耀,王敏芳,等 .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 和前沿研 究 领域[J] .地质科技情报 ,2002,2147 ~ 14. 编辑董 立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