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合成基钻井流体流变稳定剂的研发.pdf
第 37 卷 第 1 期 2015 年 1 月 石 油 钻 采 工 艺 OIL DRILLING equivalent circulating density; constant rheological stabilizer; low-temperature rheological property 基金项目“十二五”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水钻完井工程技术” (编号2011ZX05026-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深水浅层钻井关 键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编号51434009) 。 作者简介周定照, 1984 年生。2011 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 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现在中海油研究总院钻采研究院和从事钻 采技术的研究工作。电话010-84526768。E-mailzhoudzh2。 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的流变性受温度的影响较 小, 特别是动切力、 静切力和低剪切速率下的黏度等 参数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 系已成功应用于墨西哥湾海域, 并逐渐应用于亚洲 近海海域, 及西非近海、 巴西近海等地区。 1 深水合成基钻井液性能 1.1 国外深水合成基钻井液性能 墨西哥湾 Green 凹陷深水海域, 实例井[1-4]采用 CR-SBM 钻进, 当量循环密度比采用传统 SBM 降低 0.20.3 kg/m 3, 未发现重晶石沉降的现象, 钻井和下 套管作业中钻井液漏失量降低了 6090, 并且井 眼稳定性大大提高。CR-SBM 便于配制和维护, 不 同于常规合成基钻井液需要较长时间的循环才能达 到预期的目标。 1.2 国内深水合成基钻井液性能 某公司在南中国海使用了恒流变油基钻井液, 钻井水深为 1 343 m, 相关性能见表 1。 石油钻采工艺 2015 年 1 月(第 37 卷) 第 1 期84 表 1 某公司恒流变钻井液性能 温度 /℃AV/mPa sPV/mPa sYP/Paφ6/φ3 4 54421217/16 19 53411217/16 65.5 271511.516/15 2 合成基钻井液体系 2.1 合成基钻井液国产化基液选取 国外深水合成基钻井液大多采用线性 α- 烯烃 (LAO) 、 气制油(GTL)作为合成基基液, 生产 LAO 的公司主要有壳牌、 雪佛龙、 BP-Amoco、 UOP、 Gulf、 日本出光石化等。目前国内气制油(GTL) 主要来自 大庆油田和燕山石化公司生产的己烯 -1 (C6) (易挥 发液体, 沸点 63.3 ℃) ;用于合成基基液的 LAO 为 C12C16正 α- 烯烃。考虑原料国产化问题, 选择国产 特种油作为基液。 气制油为 C10C23的饱和烷烃, 以 C13、 C14、 C15、 C16、 C17、 C18、 C19、 C20为主, 含量均在 1013 左右, 其中以 C14含量最高, 约 13 。特种油为 C12C20的 饱和烷烃, 以 C15、 C16、 C17、 C18为主, 其中以 C16C17 含量最高, 约 60 。特种油的黏温性能和气制油的 黏温性能相近[5-6]。 2.2 有机土加量的影响 有机土是合成基钻井液最常用的增黏剂, 若钻 井液中不加有机土, 钻井过程中会经常发生重晶石 沉降现象, 但是有机土加量过大, 则钻井液流变性将 随温度变化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实验测试有机土加 量分别为 1、 2、 3、 4、 5 时对钻井液流变性的 影响, 结果表明, 当体系有机土加量低于 2 时, 体系 黏切较低, 会发生重晶石沉降;当有机土加量大于 4 时, 体系稠化, 影响体系的流变性。因此, 要控制 体系有机土加量在 23。 2.3 油水比的影响 油水比对钻井液体系有显著影响, 通过实验测 试油水比分别为 90 ∶10、 85 ∶15、 80 ∶20、 70 ∶30、 60 ∶40 情况下, 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 测试结果表明, 当 体系中水相较少时, 体系黏度偏低, 切力偏低, 低温 流变性好;当体系中含水较高时, 体系黏度增加, 切 力增加, 低温流变性变差。当油水比为 70∶30 时, 体 系在低温时的流变性已经稠化, 无法测定黏度。 2.4 降滤失剂优选 降滤失剂能在油基钻井液体系中很好地分散, 形成亲油性胶体, 起到参与形成致密滤饼、 控制滤失 量和增加油基钻井液稳定性的作用。油基钻井液中 常用的降滤失剂主要分为沥青类 MOTEX、 树脂类 MOFLB 等几类。通过室内实验, 在油基钻井液体系 中加入不同种类的降滤失剂, 测试其降滤失效果如 表 2 所示。 表 2 不同降滤失剂及加量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降滤失剂及加量测定条件AV/mPa sPV/mPa sYP/Paφ6/φ3YP4℃/YPtFLAPI/mLFLHTHP/mLES/V 2MOFLB 滚前, 65 ℃32.5239.512/11804 滚后, 4 ℃46.5288.58/61.00 7.310.61 144 滚后, 25 ℃332588/61.06 滚后, 65 ℃20.5137.58/71.13 滚后, 80 ℃191278/71.21 3MOFLB 滚前, 65 ℃31201112/11658 滚后, 4 ℃534588/61.00 6.45.1878 滚后, 25 ℃31.5256.58/61.23 滚后, 65 ℃231588/71.00 滚后, 80 ℃201378/71.14 2MOTEX 滚前, 65 ℃31171415/141 342 滚后, 4 ℃51.5429.511/101.00 89.81 667 滚后, 25 ℃32.5239.510/101.00 滚后, 65 ℃24141011/100.95 滚后, 80 ℃20.5128.510/91.12 3MOTEX 滚前, 65 ℃32.52012.515/14590 滚后, 4 ℃68571112/111.00 6.411.21 200 滚后, 25 ℃43.53211.513/120.96 滚后, 65 ℃29.51910.513/121.05 滚后, 80 ℃25.51510.512/111.05 注热滚条件为 120 ℃ 16 h, 以下均同。 85周定照等一种深水合成基钻井流体流变稳定剂的研发 从表 2 可以看出, 体系中加入沥青类降滤失剂 MOTEX 后, φ6/φ3值较大, 而加入非沥青类降滤失剂 MOFLB 后, 体系 φ6/φ3值正常, 同时 MOFLB 的降滤 失效果要优于 MOTEX。 2.5 合成基钻井液流变稳定剂研发 2.5.1 稳定剂合成方法 根据恒流变合成基实现 机理研究, 在室内通过 R1CHCHCOOH、 R2 CHCHCONHR3和 PhCHCHR4等 3 种烯 类单体共聚反应, 合成了油溶性低分子量聚合物增 黏剂, 再通过改性、 复配, 得到合成基钻井液恒流变 稳定剂。该处理剂随温度升高而伸展变长, 起到一 定增黏作用, 在低温条件下则呈卷曲状态且对黏度 无影响, 以此来协同有机土实现体系的恒流变。 2.5.2 恒流变稳定剂的优选 将处理剂加入合成基 基液中, 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流变性。合成基基 本配方为(特种油 ∶20CaCl2溶液)2 主乳化剂 1 辅乳化剂 3 有机土 1 润湿剂 2 碱度 调节剂, 重晶石加重到 1.16 g/cm3, 实验结果见表 3。 可以看出, 稳定剂 EST-8 在体系中起到了一定的增 黏提切作用, 热滚后的高低温切力比为 1.10, 比空白 的 1.54 有明显降低。 2.6 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的确立 通过前面实验优化, 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 基本配方确定为(特种油 ∶20CaCl2溶液 80∶20) 2 主乳化剂 MOEMUL1 辅乳化剂 MOCOAT 1 润湿剂 MOWET3 有机土 HMC-53 降滤失 剂 MOFLB2CaO1 流变稳定剂 MOEST-8 重 晶石。 表 3 不同流变稳定剂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样品测定条件AV/mPa sPV/mPa sYP/Paφ6/φ3YP4℃/YPtFLAPI/mLES/V 空白 滚前, 65 ℃211566/5 4.2 684 滚后, 4 ℃71611011/10 685 滚后, 25 ℃47.5407.510/91.33 滚后, 65 ℃26.5206.59/81.54 滚后, 80 ℃24.5186.59/81.54 11 稳定剂 EST-1 滚前, 65 ℃241955/4 3.0 671 滚后, 4 ℃736498/7 665 滚后, 25 ℃504377/61.29 滚后, 65 ℃28.5226.58/71.38 滚后, 80 ℃25.5196.59/81.38 11 稳定剂 EST-2 滚前, 65 ℃11923/3 6.4 298 滚后, 4 ℃57.5552.53/3 460 滚后, 25 ℃363245/40.63 滚后, 65 ℃191544/40.63 滚后, 80 ℃13.594.54/30.56 11 稳定剂 EST-3 滚前, 65 ℃201377/6 4.2 657 滚后, 4 ℃78671113/12 600 滚后, 25 ℃48.53810.512/111.05 滚后, 65 ℃24.5168.511/101.29 滚后, 80 ℃21.5138.511/101.29 11 稳定剂 EST-8 滚前, 65 ℃33.52211.514/13 4.8 1 010 滚后, 4 ℃54.54311.514/13 1 576 滚后, 25 ℃36.52610.513/121.10 滚后, 65 ℃29181112/111.05 滚后, 80 ℃26.51610.512/111.10 11 稳定剂 EST-9 滚前, 65 ℃22111110/10 5.2 1 109 滚后, 4 ℃55.5469.511/10 1 468 滚后, 25 ℃33.5258.510/91.12 滚后, 65 ℃231589/81.19 滚后, 80 ℃211389/81.19 石油钻采工艺 2015 年 1 月(第 37 卷) 第 1 期86 3 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的评价 3.1 低温高压流变性评价方法 通过单通道深水钻井液井下流变温度压力动态 模拟仪对上述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进行低温高 压流变性评价。该仪器采用同轴圆筒测量系统, 与 ZNN-6 型六速旋转黏度计的测量原理相似, 当外筒 以某一速度旋转时, 它将带动内外筒间隙里的钻井 液旋转。由于钻井液具有黏滞性, 在内筒产生旋转 扭矩使与弹簧连接的内筒转动一定角度。根据牛顿 内摩擦定律, 流体黏度与转动角度成正比, 因此, 钻 井液黏度的测量就转化为内筒转角的测量。 3.2 低温高压流变性评价结果 计算实例排量 17 L/s, 密度 1.16 g/cm3, 钻杆 长 3 000 m, 钻杆内径 108 mm, 钻杆外径 127 mm, 井 径 215.9 mm。通过模拟仪的模拟, 得出环空层流情 况下, YP 和 PV 对 ECD 的影响见图 1、 图 2。可以看 出, 在环空层流情况下, YP 对 ECD 的影响要明显大 于 PV 对 ECD 的影响。 图 1 环空层流下 YP 与 ECD 关系 图 2 环空层流下 PV 与 ECD 关系 由波动压力计算公式可知, PV 对抽汲压力当量 密度和激动压力当量密度没有直接影响。而由图 3 可知, YP 对抽汲压力当量密度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 激动压力当量密度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构建的合 成基体系具有低温恒流变特性。 4 结论 (1) 选取国产化基液, 以 3 种烯类单体通过共聚 反应, 研制出合成基钻井液流变稳定剂。 (2) 经室内实验测试, 研制的合成基钻井液流变 稳定剂随温度的升高而伸展变长, 起到一定的增黏 作用, 在低温条件下则呈卷曲状态且对黏度无影响, 以此来协同有机土实现体系的恒流变, 并确立了恒 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基本配方。 (3) 利用深水钻井用低温高压可视化装置对恒流 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在真实低温高压状态流变性进 行了测试, 表明构建的合成基体系具有低温恒流变 特性。 参考文献 [1] ZAMORA M, BROUSSARD P N, STEPHENS M P. The top 10 mud-related concerns in deep water drilling operations[J]. SPE 59019, 2000. [2] DINO. Less temperature dependent drilling fluids for use in deep water and directional drilling processes for providing less temperature dependent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o such drilling fluids US, 6187719 [P]. 2000-02-13. [3] BURROS Kim , EVANS Joanna. New low viscosity ester is suitable for drilling fluids in deep water applications [R] . SPE 66553, 2001. [4] DAVISON J M. Rheology of various drilling fluid systems under deep water drilling conditions and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down hole fluid hydraulics[R] . SPE 56632, 1999. [5] 许明标, 邢耀辉 . 酯基钻井液性能研究 [J]. 油田化学, 2001, 18 (4) 108-110. [6] 赵福麟 . 油田化学 [M]. 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 (收稿日期 2014-11-30) (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5-01-04) 〔编辑 张百灵〕 图 3 YP 与抽汲压力当量密度和激动压力当量密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