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润滑系统发展综述.pdf
9 2 润滑 与密封 第 3 7卷 2 0世纪 6 0年代,人们发现可以用压缩空气作为 载体将润滑油输送到润滑点 ,初步奠定了油气润滑系 统的理论基础 。同时期一名在德国R E B S 集中润滑 技术有限公司工作的工程师,从一个全新 的概念出 发 ,通过对透明管道的观察,得出气流可以将管道内 壁的油膜吹开 ,将其通过长长的管道输送出去,这样 就可以将所需要的润滑油加以计量分配后输送至专门 为此设计 的油气 混合 器 中 ,再通 过管 道输 送 至润 滑 点。他很快得出了结论 可以在这种油气润滑装置中 将润滑油的运动黏度控制在7 5 0 0 m m / s 以内,将油 脂的 N L G I 级数控制在 0 0 0至 o 0以内,并予以输送。 基 于上述技术 ,R E B S公 司在世 界上率先 开发 出第 一 套油气润滑系统 ,成功解决了高速线材轧机滚动导卫 的润滑难题 ,这样油气润滑系统逐渐开始在其他润滑 系统受到限制的场合使用 。 2 0 世 纪 7 0年代 ,德 国 WO E R N E R 威 纳 公 司 的 H a n s O t t o D e w e s 设 计 出一 种 新型 油 气 润 滑 系统 , 这种以 WO E R N E R公 司为 代表 的油 气润 滑 系统 被广 泛应用于高速回转的轴承和主轴润滑 。同时期 ,国 外技术人员在传统的递进式、单线式、双线式润滑系 统的基 础上开始改进油气 润滑 系统 ,在混合 器结 构 、 油路控制和过滤精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使油气 润滑系统逐步发展 。 2 0世纪 8 0年代,R E B S公司发明了 T U R B O L U B 油气分配器,这一发明改写了油气无法均匀或按比例 分配 的历 史 ,极 大地扩 展 了油气 润 滑系 统 的应用 领 域 J 。2 0世纪 8 0年代中期,宝钢 、武钢等企业开始 引进应用于轧机设备 的油气润滑系统 ,标志着油气润 滑系统在我国的成功应用。1 9 8 5年国内第一套油气 润滑系统 由上海重型 机械厂与德 国西 马克联合 制造 , 应用于宝钢 2 0 3 0 m m冷轧四架工作辊与支承辊的轴 承润滑。随后酒泉钢铁公司和天津钢铁公司的高速线 材轧机先后采用了同类系统,但其元件基本依靠进 口 。同时期,上钢五厂和苏州钢铁厂轧机精轧段滚 动导卫、广州带钢厂 8 0 0 m m四辊可逆式冷轧机工作 辊 和支 承辊轴 承 ,均采 用 了油气 润滑 系统 。1 9 8 6年 武钢从 德 国 引进 全 套 油气 润 滑 系 统 ,应 用 于 1 7 0 0 m m五机架冷连轧机的工作辊轴承,使轴承寿命提高 了 2倍多 ,取得 了很好 的效果 。 2 0世纪 9 0年代至今 ,我国成立 了多家销售 油气 润滑系统 生产 贸易公 司 。9 O年代初 期 ,南京 贝 奇尔 机械有 限公 司成立 ,它 是 B I J U R D E L I M O N 国际润滑 集团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独资企业,凭借集团在润滑行 业研发、制造和销售的经验 ,成为国内油气润滑行业 的龙头企业 。9 0年代中期,德国R E B S 集中润滑技 术有 限公司在 中国合资创建 了上海莱伯 斯润滑技术有 限公 司 ,开始 在 各 个 领 域 推广 使 用 油 气 润 滑 系统 。 2 0 0 3年,上海澳瑞特润滑设备有限公司成立,几年 中有多套油气润滑系统随主机配套出 口至亚洲和南美 洲,该公司提供的各类油气润滑系统已应用于连铸 机、高线 和棒 材轧机 、中厚板 轧机 、矫 直机 、冷 床 、 带钢轧机 、炉前辊道 、铝板矫直机 、磨煤机开式齿 轮 和行车轨道等多个 领域 ,并有 2个油气润滑产 品获得 了国家专 利 。随后江 苏启 东市 、上海 市 等地 区多 家国内润滑企业,开始销售油气润滑系统。 同时期 ,国内企业大量引进油气润滑系统 。1 9 9 4 年 ,攀钢冷轧厂从德 国 R E B S 公 司引进一套 A O 1型油 气润滑系统 ,用于平整机组工作辊和支承辊轴承的润 滑 。1 9 9 8年,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炼钢厂 1 t 6 . 5 / 1 2弧形板坯连铸机 的弧形段和拉坯 矫直机应用 油气润滑系统,使轴承寿命明显提高,拉坯阻力减 小,保证了连铸机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了因扇形段 轴承磨损快而 引起 的层 裂废 品“ 。2 0 0 2年 ,东北 特 钢北满基地北 兴公 司 5 0万 t 棒材 生产 线 ,在设 备 改 造过程中引入 了油气润滑系统 ,2 2架连轧机的高速 轧机轧辊轴承及连接轴轴承的润滑系统均采用意大利 D R O P S A油气 润滑 系统 集 中润 滑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润滑效果。据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润滑液压设备年 鉴统计,2 0 0 8年我国油气润滑系统销量已达 3 5 6 套/ 年,与2 0 0 4年相比产品销量增幅达 4 6 4 . 1 %。 2 0世纪中后期是油气润滑系统迅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现代机械设备对润滑效果的更高要求 ,油气润滑 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已发展成为现代润滑技术 中不可缺少 的润滑手段 ,并逐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2 油气润滑 系统发展现状 进入 2 1 世纪以来 ,随着 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 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的发展,油气润滑系统在基础理 论 、部件研制、设计方案和 自动化程度方面均有新的 进展 ,使油气 润滑系统 日趋成熟 。 2 . 1 气液两相流体环状流型形成机制 润滑油 由压缩空气带动被输送至润滑点 ,输送过 程中压缩空气与润滑油在管道内形成气液两相流体。 根据气体和液体的流量及压力的不同,管道内的气液 两相流体流型可分 为泡状流 、塞状 流、分层流 、波状 流 、弹状流和环状流 6种 。对 于油气 润滑 系统而 言 , 只有在管道内形成稳定的环状流,才能保证至润滑点 的润滑油流 量均 匀并 连续 ,从而 起 到 良好 的润 滑效 果。因此,为保证润滑点的可靠润滑 ,需根据油气润 滑系统中压缩空气和润滑油的特性,深入研究气液两 相流体的环状流型形成机制,合理确定系统各管道压 润滑与密封 第 3 7卷 2 . 3 油气润滑 系统设 计方案 国外几家知名企业 目前 已基本形成以下几种成 熟 的油气润 滑系统集成方式 1 德 国 R E B S 公 司采用 的风动单线递进式油气润滑系统; 2 德国WO E R N E R公司采用的单线式油气润滑系统; 3 英国阿西 诺公司采用的由气动泵带动的双线递进式油气润滑系 统 ; 4 德 国 S MC公 司采用 的由齿 轮泵带动 的单线 保压式油气润滑系统 ; 5 美 国 MO R G A N公 司采用 的由齿轮泵带动的单线前作用式油气润滑系统等 。 虽然系统集成方式多种多样,但其基本原理相同,均 包 含气源 、油泵 、润滑油分配器 、油气混合器 、油气 分配器等关键部件。 基于以上典型集成方式 ,一些企业和学者一直致 力于油气润滑系统研究和改进 工作 。乌克兰 L u b r i k o m 公司与 N o v o k r a m a t o r s k机械厂合作 ,在原有的油气润 滑系统上 ,增加一种能够稳定气体压降的特殊结构 , 确保空气流速在合适的范围内并减小管道阻力产生的 影响,同时增大了系统润滑油储存量,提高了轴承的 使用寿命并减少了其维护成本 ⋯。慕尼黑工业大学 齿轮研究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张俊国和东南大学蒋天 合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测试方法 ,确定油气润滑系 统给油量和摩擦副润滑效果之 问的关 系 ,研究成果用 以指导油气润滑 系 统 的设 计 ” 。此外 ,哈尔 滨工 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也对油气润 滑系统进行研究并取得 一定 的成果 。 2 . 4 油气润滑系统 自动化技 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 和现场总线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交换和沟通覆盖了 工厂 的现场设备层 、控 制层 以及管理层 ,加之可编程 控制器的广泛使用和油气两相流体检测元件的成功研 制 ,极大地促进 了油气润滑系统 自动化技术 的发展 。 油气润滑 系统 自身配备控制柜 ,内含完 整的 P L C 控制器 ,可用于电磁阀类部件的启闭控制和检测信号 的分析处 理。系统中相应 的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压缩空 气、润滑油和油气两相流体的可靠供给 ,实现以上三 者的有效监控 ,并将检测信号通过总线实时反馈至 P L C控制器内,实现其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同时, 油气润滑系统可配备带液晶显示器的控制面板,实现 其远程控制、测试等多种操作模式,并可完整显示系 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控制和维护方便 。 3 油气润滑 系统发展方 向 当今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油气 润 滑系统作 为一 种新 颖 、节 能 、适 用性 强 的润 滑方 式 ,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 的 日益重视和环保 意识 的进一 步增强 ,用油气润滑 系 统替代传统干油润滑系统和稀油润滑系统,将成为诸 多现有机 械设备 润 滑系统 的改 造方 向 引,同时 ,油 气润滑 系统 也必 然会 在更 多 先进机 械 设备 上得 到 应 用 。因此 ,对于油气润滑系统 的理论深入研究和应用 推广研究 ,将会成为其未来的研究重点,其主要发展 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 . 1 特殊条件下 气液两相流体环状 流型形成机制 很多学者研究了气液两相流体环状流型的形成机 制 ,并针对油气润滑系统给 出正常工况下形成稳定环 状流型所需压缩空气 、润滑油、传输管道等参数的对 应关系 。但对于一些特 殊工况 ,如 处于寒冷环境下 作业的机械设备,低温将导致润滑油黏度增大,流动 性变差 ,影 响环 状 流型 的形 成 ;大型 的港 口机 械设 备 ,润滑系统传输管路距离很长,并需垂直布置,影 响气液两相流体的传输。以上工况油气润滑系统是否 仍适用,取决于环状流型是否能够形成并稳定传输至 润滑点 。因此 ,考虑低 温 、超长传输距离 、管路倾斜 及垂直布置等特殊条件,研究气液两相流体环状流型 形成 机制 ,可拓宽油气润滑系统 的应用领域 ,这将成 为未来 的研究方 向。 3 . 2 润 滑点最佳供油量 润滑点的需油量是指形成足以完全分离开摩擦副 时的最 少润滑油量 。当润滑点 的实际油量小于需油量 时,不能形成可靠的润滑油膜 ,摩擦副处于边界润滑 状态 ,材料和能量的损 失较 大 ;而实 际油量 大于需 油 量时,润滑油高速搅动生热,温升加快,同样影响摩 擦副的寿命。因此 ,需通过精确的理论计算或试验测 定方法确 定润滑 点在一定条件下 的需油量 ,使摩擦副 既能获得良好的润滑又能有效地控制温升【 。工程 上 ,油气润滑系统润滑点的供油量计算一般是依据瑞 典 S K F公司提供的经验公式,并在计算后 留有一定 的余量以确保润滑油量充足。这样虽相对于传统的润 滑系统已节省了大量的润滑油 ,但仍无法保证润滑点 处于最佳润滑状态 。根据各润滑点的运行工 况来确定 其最佳供油量,将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摩擦副 的使用寿命 ,使油气润滑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 3 . 3 系统高可靠性 油气润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相结 合,使油气润滑系统集检测、故障报警、自动控制等 多功能于一体,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同时,油气 润滑系统的运动部件相比于传统润滑系统少,使其部 件故障率大幅降低。但油气润滑系统多应用于新型和 大型机械设备 ,如果润滑系统故障而导致停机将产生 很大经济损失 ,这样便对油气 润滑 系统可靠性提 出了 2 0 1 2年第 6期 孔祥东等油气润滑系统发展综述 9 5 更高的要求 。某公 司冷连轧设备 引进一套油气润滑系 统,虽润滑效果良好,但时常出现油气流检测器报警 的现象 ,对该设备正常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 进一步提高油气润滑系统和和部件的可靠性,是今后 努力的重要方 向之一 。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气润滑系统无论是从提高润滑可靠 性 、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增强冷却效果方面,还是从 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均已显示其独有的优越 性,使其具有继续蓬勃发展的潜力 ,它将成为未来润 滑技术发展 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如今机械工业飞速发 展和机械设备不断更新的时代,油气润滑系统将会在 更多领域得 到更 广泛 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1 】杨和中, 刘厚飞. T U R B O L U B油气润滑技术 二 [ J ] . 润滑 与密封 , 2 0 0 3, 2 8 2 9 0 9 2 . . 【 2 】陈宏根, 王华军. 一种新兴的润滑技术 油气润滑[ C ] . 2 0 0 3 年全国炼钢设备及 自动化技术研讨会 , 2 0 0 3 . 【 3 】 杨和中, 刘厚飞. T U R B O L U B油气润滑技术 三 [ J ] . 润滑 与密封 , 2 0 0 3 , 2 8 3 9 2 9 4 . 【 4 】杨和中, 刘厚飞. T U R B O L U B油气润滑技术 一 [ J ] . 润滑 与密封, 2 0 0 3 , 2 8 1 1 0 71 1 0 . 【 5 】陈学莹. 浅谈油气润滑技术及其应用[ J ] . 浙江冶金, 2 0 0 6 2 5 86 0 . 【 6 】胡克键. 油气润滑系统的设计、 应用和发展. 冶金设备[ J ] . 2 0 0 1 4 3 63 9 . 【 7 】WO E R N E R集 中润滑系统 [ D B / O L ] . h t t p / / w w w . w o e r n e r . c o rn. c n /c n/ c o mp a n y l i s h i l i s t 1 9 7 6. a s p. 【 8 】张勇强. 油气润滑系统及其应用[ J ] . 轧钢, 1 9 9 5 4 5 0 5 2 . 【 9 】姚璐妮. 贝奇尔机械公司 E R P项目的实施研究[ D] . 江苏 南京理工大学 , 2 0 0 6 1 6 1 8 . 【 1 O 】上海澳瑞特润滑设备有限公司[ D B / O L ] . h t t p / / w w w . o f t s h . e o m / A b o u t u s . a s p T i t l e 企业简介. 【 1 1 】姜喜华. 油气润滑技术的应用[ J ] . 合成润滑材料, 2 0 0 2 , 2 9 2 2 93 1 . 【 1 2 】涂长乐 , 彭祖冲, 严建明 , 等. 油气涡流集 中润滑新技术在 连铸机上的研究与应用[ J ] . 连铸 , 2 0 0 0 4 1 5 1 8 . 【 1 3 】高承彬. 油气润滑的特点及应用[ J ] . 一重技术 , 2 0 0 9 5 5 7 59 . 【 1 4 】O k u m u r a F u t o s h i , T s u t s u m i Ma s a o m i . S o u n d n o i s e e m i s s i o n o f h i g h-- s p e e d s p i n d l e us i n g o i l - a i r l u b r i c a t i o n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n o i s e s o u r c e a n d i t s r e d u c t i o n [ J ] . J a p a n S o c i e t y f o r P r e c i s i o n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2 , 6 8 7 9 3 89 4 2 . 【 1 5 】K a w a h a r a A, C h u n g P M Y, K a w i M.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t w o . p h a s e fl o w p a t t e r n, v o i d f r a c t i o n a nd p r e s s u r e d r o p i n a mi c r o c h a n n e l [ J ] . I n t e rna t i o n a l J o u rna l o f M u l t i p h a s e F l o w, 2 0 0 2 , 2 8 1 41 11 43 4. 【 1 6 】A d a m s s o n C a r l , A n g l a r t H e n r y k . A r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i n d e v e l o p i n g a n n u l a r t w o p h a s e fl o w 『 J ] . N u c l e a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d De s i g n, 2 01 1, 2 41 4 56 24 5 6 7. 【 1 7 】S e h u b ri n g D, F o s t e r R E , R o d r i g u e z D J , e t a 1 . T w o z o n e a n a l y s i s o f wa v y t wo p h a s e fl o w u s i n g mi c r o p a r t i c l e i ma g e v e l o c i m e t r y m i c r o P I V[ J ] .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9, 2 0 6 11 1 . 【 l 8 】王栋 , 林宗虎. 气液两相流体流量 的分流分相测量法[ J ]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2 0 0 1 , 3 5 5 4 4 1 4 4 4 . 【 1 9 】吴建荣. 油气润滑系统及其在热轧平整机 中的应用研究 [ D] . 哈尔滨 东北大学 , 2 0 0 6 6 1 0 . 【 2 0 】C h e n G u o d i n g , L i u Ma n l i , L i u Y a j u n , e t a 1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fl o w p a r a me t e r s o f o i l /a i r l u b ric a n t s i n b e a rin g c ha mb e r u n d e r d i f - f e r e n t fl o w p a t t e r n s [ J ] . H a n g k o n g X u e b a o , 2 0 1 0 , 3 1 1 2 2 4 0 02 40 6. 【 2 l 】 孟赵一. 油气润滑系统水平管内环状流形成机理[ D] . 秦 皇岛 燕山大学, 2 0 1 1 . 【 2 2 】 WO E R N E R集中润滑系统[ D B / O L ] . h t t p / / w w w . w o e rne r . c o m. e n / e n / i n d e x .a s p. 【 2 3 】浙江流遍机械润滑有限公司. 油 气混合器 中国, Z L 2 0 0 9 2 0 1 2 1 1 1 7 . X[ P ] . 2 0 1 0 0 2 1 7 . 【 2 4 】许永久. 油气定量混合器 中国, Z L 2 0 0 9 1 0 0 9 8 9 3 1 . 9 [ P ] . 2 0 0 9 1 0 1 4. 【 2 5 】张永锋. 油气润滑系统应用理论与实验研究[ D ] . 秦皇岛 燕 山大学 , 2 0 1 1 . 【 2 6 】段修英. 油气润滑分配器 中国, Z L 2 0 0 8 2 0 0 2 4 6 8 3 . 4 [ P ] . 2 0 090 4 01 . 【 2 7 】张春霖. 油气分配器 中国, z o 0 5 2 0 0 2 0 8 2 7 . 5 [ P ] . 2 0 0 6 080 9. 【 2 8 】启东润滑设备有限公司. 油气分配器, 中国, Z I 2 0 0 4 2 0 1 1 7 0 3 9 . 3 [ P ] . 2 0 0 51 2 1 4 . 【 2 9 】沈昕. 油气分配器 中国, 0 3 2 2 8 8 3 0 . 1 [ P ] . 2 0 0 4 0 4 1 4 . 【 3 0 】T r e t y a k o v E I , Y u r e h e n k o N A, L y s y a k A A . I m p r o v i n g o i l a i r l u b r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 J ] . M e t a l l u r g i s t , 2 0 0 4 , 4 8 7 / 8 4 1 4 41 6. 【 3 1 】H o h n , M i c h a e l i s , O t t o . Mi n i m i s e d g e a r l u b ri c a t i o n b y a m i n i m u m o i l/a i r fl o w r a t e [ J ] . We a r , 2 0 0 9 , 2 6 6 3 / 4 4 6 1 4 6 7 . 【 3 2 】张俊国. 油气润滑滚动轴承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研究[ D] .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2 0 0 6 1 5 . 【 3 3 】蒋天合. 高速滚动轴承油气两相流润滑实验研究 [ D] . 南 京 东南大学, 2 0 0 8 4 0 4 2 . 【 3 4 】翁志远. 基于油气润滑的滑动轴承试验研究[ D ] .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 2 0 1 0 6 1 3 . 【 3 5 】卢森高. 静压轴承油气润滑机理性研究[ D ] . 广州 广东工 业大学, 2 0 1 0 2 5 . 【 3 6 】罗传林. 油气二相流动静压滑动轴承电主轴承载性能研究 [ D ] . 广州 广东工业大学, 2 0 0 6 2 0 2 5 . 【 3 7 】高峰. 木工镂铣机滚动轴承油气润滑的声发射研究 [ D] .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 2 0 0 9 1 0 2 0 . 【 3 8 】王建文, 安琦. 油气润滑最佳供油量研究[ J ] . 轴承, 2 0 0 9 1 3 94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