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与诊断决策软件.pdf
2 0 1 5年 1 月 第 3 0卷第 1 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a n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J a n .2 0 1 5 V0 1 . 3 0 No .1 文章编号 1 6 7 3 -06 4 X 2 0 1 5 O l - 0 1 0 5 - 0 6 吴晓东 , 张建 军 , 韩 国庆 , 师俊峰 , 岑学齐。 , 赵 瑞东 1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石油工程”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2 2 4 9; 2 . 中国石油 勘探 开发研 究院 , 北京 1 0 0 0 8 3 摘要 应用采油采气工程技术和计算机 S O A架构和 B / S模式 , 成功研 制 了基于 We b的“ 油气井生 产系统优化设计与诊 断决策” 软件。该软件可对抽 油机 井、 螺杆泵井、 电潜泵井、 气举采油井 4种 主体人 工举升方式和小油管、 连续气举 、 泡排 3种排水采气方式进行优化设计, 并具有辅助决策功 能。通过在华北、 冀东、 大港、 吉林 4个油田近 3 2 0 0井次 其 中 抽 油机 井 2 2 4 9口; 螺 杆泵井 4 0 8 口; 电潜泵井 4 3 9口; 气举采 油井 5 2口; 气井 5 2口 应用与推广 , 结果表 明 平均提 高 系统效率 3 . 7 % , 诊断符合 率 9 2 % ; 频繁检 泵井平均延长检 泵周期 8 0 d ; 其辅助 决策模块 能大幅提 高采油采 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 油气井生产 系统 ; 优化设计 ; 诊断决策 ; We b服务 ; 应用软件 中图分类号 T E 9 3 8 . 2 文献标识码 A 我 国拥有数量 巨大 的油气井 , 人工举升和排水 采气是油气井开采的主体方式 , 9 9 % 的油井靠人工 举升方式开采 , 8 0 % 的气井为产水气井 油气井人 工举升能耗巨大 , 如油井年耗 电 3 0 01 0 k W h , 占总采油成本的 1 2 % ; 人工举 升系统效率偏低 , 抽 油机井平均为 2 3 %, 螺杆泵井 平均为 3 3 % ; 随着深 井 、 斜井规模应用 , 检泵周期 缩短 , 作业成本 上升。 因此 , 提高单井产量 、 延 长检泵周期 、 节能降耗是采 油采气工程主要 的工作 目标。 目前 , 用于设计 与诊 断的商业软件的共同问题是 功能单 一且不适合 国 内复杂油气井现状 ; 国外软件设备库不能满足国内 多样化采油设备的设计与诊断 ; 购置费和升级费用 昂贵 ; 为单机版软件 , 无法利用国内数字化平台丰富 的数据 。本文研发一套功能全面 、 符合 国内油气井 开采现状 、 能够充分利用 中石油数字信息平 台的油 气井生产系统优化没计与诊断决策软件。 1 软件总体 功能 软件功能如图 1 所示 , 具有物性分析计算 、 单井 产能预测 、 多相管流计算 、 温度场 计算 、 人工举升系 统 抽油机井 、 螺杆泵井 、 电潜泵井 、 气举采油井 4种 设油 计气 与井 诊生 断产 决系 策统 软优 件化 图 1 软件主要功 l - r 作包 F i g . 1 M a i n f u n c t i o n s wo r k p a c k a g e s o f t h e s o f t war e 收稿 日期 2 0 1 4 4 3 4 1 9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 目“ 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设 汁与诊断决策软件研究 编号 0 7 - 0 6 - 0 1 - 0 5 作者简介吴晓东 1 9 5 8 一 , 男,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E - m a i l W l J x tt 3 0 8 2 6 3 . c o m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西安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主体油井举升方式和小油管 、 连续气举 、 泡排 3种气 并排采方式 优化设计 与诊 断等计算 分析功能 , 能 够实现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没计 、 生产系统诊断 、 生 产参数预测 、 生产潜 力预测 、 决策分析 、 数据检索等 油气井关键生产设计流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 功能 , 适用于常规油气藏 、 凝析气藏 , 直井 、 斜井 、 水 平井 、 2 软件平台设计 2 . 1 软件体 系结构设计 软件结构如 图 2示 , 系统基 于 B / S结构 , 分 4 层 数据服务层 、 业务管理层 、 功能应用层和表示层。 图 2 软 件结构图 Fi g. 2 S t r uc t u r e di a g r a m o f t h e s o f t wa r e 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与诊断决策软件 围绕 油气井对象进行优化设计与 诊断 , 需要大量 的功能 模块协同完成 、而每个功能实现模块又包括大量的 科学计算 与图形展示, 每一项科学计算对应 广泛的 输入参数数据和输 出参数数据 , 包括油气井设备数 据 、 油气井生产数据 、 单元 区块油气藏数据 、 物性参 数数据 、 井身结构数据和其他用 户设置的特性数据 等 ; 不同汁算之间存在相互调用 、 协同工作 、 共享数 据等关系. .针对这种数据类型广泛 、 计算复杂 、 功能 实现模块粒度差异 大等 问题 , 需要设计与建立一个 数据处理与计算效率高 、 可扩展性强 、 功能模块松耦 合高内聚的总体实现平台 、 组件是指町进 行独立分离 、 易于重复使用的功 能对象 、使用组件, 用户可以创造性地创建应用程 序中某些独立的部 分, 以后 可以重复地使用这些部 分 、组件在 一定程度上就是将完成特定数据处理功 能的程序组合起来, 这样用户就 可以不用关心程序 细节 , 而是直接根据组 件的接 口对功能进行调用 即 可 、可以将许多功能相似或可协同工作的组件组织 在一起形成组件库, 这样就可 以使用这些组件快速 开发应用程序 , 提高开发效率。此外可以将 功能组 件分为多个粒度层 次, 粗粒 度的功能组件由细粒度 的功能组件组 合或者协同完成。不同粒度的组件可 以进行数据交换 , 实现 中间结果数据的共享, 减少软 件计算 , 缩短响应时间 、 基于该设计思想, 借助工作流管理机制 , 将该软 件设计为支持组件 注册 、 组 合和协 同的。整个软件 可以看作是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 与诊断决策的 框架系统 , 通过调用各种功能组件实现数据计算 、 图 形显示等操作 , 方便灵活地对模块组件进行组合 以 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 最终实现油气井生产 系统优 化设计与诊断决策。 2 . 2数据库设计 2 . 2 . 1 数据库逻辑模型 软件 中围绕 油气井 的数 据 , 以事物对象 、 活动、 特性 3个层面对 “ 油气井数 据模型” 进行 没汁与实现 在本软件 中 事 物对象 就是油气井生产中涉及的实体对象, 包括电潜泵井 、 抽油泵井 、 螺杆泵井和气井等 ; 活动指的足在事物对 象上进行的操作, 如生产系统优化设计 、 软件效率计 算 、 工况诊断 、 井身结构设 汁、 经济评价等 , 同一个事 物对象可 在 不 同时期 、 不 同环境 下 进 行 多次 “ 活 动”; 特性是对事物对象属性 以及活动产 生结果的 描述 , 如对油气井进行操作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数据 、 属性和计算结果等。 2 . 2 . 2 数据库物理 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采用面 向 对象模型 , 其面向对象特性的实现采用 面向对象编 程语言来实现 如 c } ≠ 语 言 , 利用 面向对象语言 中 的类来构建数据模型 中的类 , 逻辑数据模型 中使用 的数据类型基于 自定义类或者面向对象语 言 ‘ 的数据 类型, 逻辑数据模型中的引用完整性约束通过类之 间的关联来维护。数据库采用成熟 的埘象 一关系型 数据库 O r a c l e作为数据存储 的物理实现。在逻辑 哭晓东等 油气井生产 系统优 化设计 与诊 断决 策软件 一1 0 7 一 模型中需要访 问数据库时 采用 O D B C、 A D O来执 行 S Q L完成数据库操作。 2 . 2 . 3 数据访 问接 口 提供数据接 口和支撑是数 据平台的关键任务之一 , 在标准的数据模型基础上 , 针对逻辑数据模 型设 计统一 的数据 存取与交换 规 范, 并通过接 口函数实现。 针对底层数据 源, 采用 O L E D B、 A D O、 O D B C 和其他数据库联接驱动进行连接 。根据功能实现的 数据要求 , 通过 O r a c l e编制存储 过程 和触发器 . 定 制数据抽取规则 , 解决数据异构冲突 , 实时地从数据 源中抽取各种所需数据 , 为建立基础数据库进 行数 据加载。依托基础数据层 , 在 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 与诊断过程中, 通过定义的“ 油气 井数据模型” 中对 这些数据类型进行抽象与扩充 , 通过建立标 准的存 取函数进行访问, 可以有效地 为上层功能应用 提供 直接的数据支 持服 务。数据 访 问接 口采用 f a c a d e 外观 没计模式 。F a a d e模式 属于结构模式 的一 种具体形式 , 它主要为软件提供统一的接 口, 使得客 户端通过这个接 口来操作子软件 , 从而使子软 件便 于使用 , 也降低了客户端与软件的耦合度。 2 . 2 . 4 数据逻辑结构 逻辑模型设计是将概念结 构模型转换成油气井开采工程数据库软件可支持的 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模型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模 型转换成为某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所支持 的数 据模型. .概念模型的转换原则是 一个实体转换 为 一 个关系模式 , 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 , 实体的 码就是关系的码。一个联 系转换 为一 个关系模式 , 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的属性转换为 该关系的属性。 按照上述原则 , 结合分布式数据库概念模型 , 可 确定分布式数据库各实体的关系模式 .由于油气井 开采工程数据关系复杂 , 所以采用 面向对象的思想 设计油气井开采工程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 2 . 3 数据桥设计 支撑该软件网络平台的底层数据从中石油各个 油 田公司及其下属分公司采集整理得到 。 该软件数据接 口与中石油地球科学与钻 蚌系统 以下简称 A . 、 一 k 游生产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 A , 生产数据库同时开发, 数据接 L I 与 A. 、 A , 生产数据 库接口保持一致 , 高度共享。但是 石油勘探 开发的 生产管理数据类 型复杂 , 联 系多样 , 而且数据量极 大 , 有以关系数据库为存储方式 , 也有以各种格式的 数据文件为存储方式的。为实现对这些多数据库系 统的统一查询 , 屏蔽各个业务节点数据库的结构 、 运 行环境上的差异 、 网络分布状况和具体的物理位置 , 就需要通过 多规则映射数据桥系统 , 建 数据 集成平台, 对各个异构 数据源进行无缝连接 多元 异构数 据 源 到 数据 集成 平 台的 映射 关 系 如图 3 所 示 ⋯ ⋯ ⋯ 图 3多元异构数据源到数据集成平 台的 映射 关系 Fi g . 3 M a p p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r o m mul t i v a r i a t e h e t e r og e n e o us da ta s o u r c e s t o d a ta i n t e g r a t ion p l a t h r m 除 A, 、 A 数据库 外, 软 件需要更 多 的数据 支 持 , 然而油田的数据源多 、 分布零散 , 结构不统一 、 格 式混乱 , 为此利用 O n t o l o g y技术, 按照统一的标准开 发数据映射 丁具 数据 桥。通过 厂解 中石 油 1 2 ... 1 0 8 .... 西 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个油 } T j 的数据库结构 , 制定映射规则 , 开发通用数据 桥模块 , 解决 了 C N P C各油田公 司的数据平台 的动 3 软件关键技术 拆分 、识别 、转换 态连接 的问题 , 实现 了复杂 异构 数据 的动 态获 取 图 4 。 ~ _ _ { 一 一 墼 一 库 _ 图 4 数据 动态 连接示意图 F i g. 4 Sc h e ma t i c f o r dy n a mi c l i n k s t o da t a b a s e 3 . 1 基于 We b的 B / S开发 模式 软件采用基于 We b的 B / S开发模式。其优点 为 中石油数据库动态连接 , 数据 实时更新 , 使得 设 汁结 果更 准确 ; 基 于 I n t e r n e t 发布 , 无需安 装配置 , 设备与投资较少 ; 集 中管理 , 便于整体升级 ; 资源 共 享 , 协同工作。 基于 We b开发网络软 件, 实现联 网即用 , 减 少 投资 , 便于维护 , 利于推广普及。实现在线使用软件 人数达 1 0 0 0人 , 复杂模 块满 足 3 0 0人 同时 计算 使机采系统设计分析具有普及性 , 利 于整体提高系 统效率 , 节能降耗。 3 . 2基 于 B P神经 网络 的示功 图诊 断技 术 软件采用 B P神经 网络算法 。结合油田生产 实际 , 确定 l 0种有杆泵抽油系统常见工况 1 0种工 况分别是正常 、 供液不足、 气影响 、 活塞撞 固定凡尔 、 稠油影响 、 游动凡尔漏 、 固定凡尔漏 、 活塞脱 出工作 简 、 卡 寸 ‘ 套乱 、 抽油杆断脱 , 作 为神经 网络 的识别 目 标 . 即为确定 1 0个单元的输 出层 j 。选取表征示功 图集合特征的参数作为输入层 , 提取典型的图形特 征 归一化 面积 、 归一化周长 、 示功图厚薄率 、 面积周 长比 、 平均载荷等。为了尽量体现示功图的特征 , 将 其上下冲程线性插 值为 3 6点 , 并将输入节 点设为 4 1个 、 构建好 B P神经 网络结构 以后 , 必须有足够的 样本来进行训练。样本 的来源包括 油 田现场采集 到的真实地面示功图, 通过示功图转化得到地下泵 功图, 从 中选取作为样本。另一方面 , 为了确保训练 后的 B P神经 网络对每种示功 图类 型保持 敏感, 各 类型示功图的样本数保持一致 , 对 于现场示功图缺 乏 的情 况下 , 可 以通过人工设计 示功 图 。 。最 终 使各个类型的示功图数 目相当, 并且包 含故障的不 同严重程度的情况。本软件样本库 4 0 0多个, 增加 样本有助于提高识别精度。 3 . 3 基于动态三维杆柱力学的设计方法 我国油田每年新增油井 6 0 %是斜井 , 超过 1 0 % 的斜井检泵周期低 于 1 0 0 d 。针对 国内复杂油气 井 现状 , 实现了基于动态三维杆柱 力学的设计方法 , 开 发了适合于油井和气井 , 直井 、 定向井和水平井的优 化设计与诊断决策软 件 。该软 件利用三维杆 柱 力学分析方法 , 更真实准确地描述了实际情况, 杆柱 受力分析更准确 , 设计方 案更合理 , 工况诊 断更精 确 根据软件中三维侧向力分布计算结果 , 科学设 计扶正器下人方案 , 改变 了现场根据 狗腿度下扶正 器 的经 验方 法 图 5 。 三维与非三维杆柱 力学 相比, 杆柱受力计算不 同、 泵功图形状不 同、 有效位移不同 图 6 。使用三 维杆柱力学分析能够提高功图量油 、 功图求液面计 算精度 。 ’ 3 . 4异型 机优 化设计 技 术 目前抽油机井优化设计仅限于常规抽油机 , 对 于近几年研发应用的新型节能抽油机及节能配套技 术缺乏有针对性 的设计方法。软件中根据抽油机结 构特征, 建立 r双驴头抽油机 、 下偏杠铃抽油机和塔 架抽油机悬点运动参数计算模型 , 可准确描述抽油 机悬点运动规律 , 并建立 了悬点载荷计算模型 , 可预 测整个周期 内悬点载荷变化规律。从而指导选择合 理机型, 优化运行参数 , 提高系统效率 , 实现节能降 耗 的 目的。 一 一 一 一 一 匡 吴晓东等 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与诊断决策软件 一1 0 9 2 00 40 O 6 0 0 蔫咖 1 0 0 0 l 2 o0 l 4 0 o l 6 0 0 图 5三维杆柱侧 应力分布图 F i g. 5 3 D d i s t r i b ut i o n o f l a t e r a l s t r e s s e s o f r o d s t r i n g 位移 / m 非三维计 算结果 8 0 堇 i 柱3 0 2 0 1 0 0 .1 O 图 6泵功图计算结果对 比图 Fi g . 6 Co m p a r i s o n o f c a l c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p u mp i n d i c a t o r di a g r a ms 3 . 5 效益最大化设计模型 油井 自身条件不同严重影响系统效率大小 , 因 此系统效率不能真正反映系统挖掘潜力。对有杆泵 设计方案优选而言 , 一个好的设计方案 , 应该包括 3 个方面 设计产量尽可能接近指定产量 ; 系统效率应 该尽量达到该区块最高水平 ; 检泵周期足够长, 安全 系数足够高 } 。 软件中首次引入无 因次产量 、 无 因次吨油耗电 以及无因次安全系数 3个无因次参量来对应采油方 案的产量 、 系统效率 、 检泵周期 3个指标 , 建立方案 优选的新方法 。 3 . 6 系统效率潜力评价模型 鉴于油气井油藏条件 、 油井深度 、 井眼轨迹等各 方面的差异 , 油气井 系统效率所能发挥的程 度也各 不相同, 传统 的以单一 系统效率衡量所有井 的方法 不妥 。当量 系统 效率是油 井实际 系统 效率与 油井理论 系统效率的比值 。当量效率的提出可以更 清楚地了解各个油井或区块 的生产状况 , 以便指导 现场人员做进一步措 施调整 , 挖掘各个油井或区块 的最大潜能。考虑油气井油藏条件 、 油井条件 、 工具 现状的基础上建立 当量系统效率模 型, 该模型为正 确认识油气井生产状况 、 科学提高 系统效率提供了 依据 4 现场应用效果 软件先后在华北 、 冀 东 、 大港 、 吉林 4个油 田进 行了现场应用与推广。截止到 2 0 1 2年 8月底培训 近 3 0 0人 , 应用 井 次 近 3 2 0 0口, 其 中 抽 油机 井 2 2 4 9口; 螺杆泵井 4 0 8口; 电潜泵井 4 3 9口; 气举采 油井 5 2口; 气井 5 2口。平均提高系统效率 3 . 7 %, 诊断符合率 9 2 %。频繁检泵井平 均延长检泵周期 8 0 d , 取得 了显著的增 油 、 降耗 、 延长检泵周期的效 果。辅助决策模块大幅提高了采油采气工程技术人 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 降低了管理成本, 统计显 示减少人力工作 2 0 % 以上。作为网络版软件节省 了大量 的软件购置费 , 4个油 田节省同类 软件 购置 费和升级费 1 . 6 5亿元以上。 参 考 文 献 [ I ]X I A O We i , wU X i a o d o n g . L I U X i a o - j u a n . S i m p l i f i e d g r a p hi c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 f o r d e t er mi ni n g flo w r a t e i n t i g h t g a s w e l l s i n t h e S u l i g e fi e l d [ J ] . P e t r o l e u n I S c i e n c e , 2 0 0 8 , 5 3 2 5 8 2 6 2 . [ 2 ] L I We i e h a o , WU X i a o d o n g . S H I J u n f e n g .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n e u r a l n e t wor k s y s t e m c o mbi n e d wi t h g e ne t i c a l g o r i t h m t o r a n k c o a l be d me t h a n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o r d e r o f e x pl o i 一 ∞∞∞∞柏 加m 0m加 蚤 \ 挺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t a t i o n p r i o ri t y [ J ] . P e t r o l e u m S c i e n c e , 2 0 0 8 , 5 4 3 3 4 33 9. [ 3 ] wu X i a o d o n g , S H I J u n f e n g , C H E N F u j u n , e t a 1 .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e u r a l ne t wo r k c o mb i n e d g e ne t i c a l g o rit hm t o r a n k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i o ri t y o f h e a v y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s [ J ] .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n al o f S y s t e ms , C y b e rn e t i c s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S c i e n c e , 2 0 0 9, 3 8 1 0 1 6 8 4 1 6 9 2 . [ 4 ] Z Y u f e n g , W X i a o d o n g , T S h o u c e n g , e t a 1 . R e s e a r c h o n t wo p h a s e c l os e d t he r mo s y p ho n t o i mpr o v e flu i d t e mp e r a t u r e d i s t ri b u t i o n i n we l l b o r e s 『 J ] . P e t r o l e u m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0 , 2 8 1 8 1 8 8 4 - 1 8 9 4 . [ 5 ] Wu X D, Z h a o R D, Z h e n T, e t a1.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s uc k e r r o d p ump g a r d di a g n o s i s ba s e d o n BP n e u r a l n e t w o r k[ J ] . A d v a n c e d Ma t e ri a l s R e s e a r c h , 2 0 1 1 2 0 1 / 2 0 3 4 3 3 43 7 . [ 6 ] S H E N J i a n g x i n , wu X i a o d o n g , WA N G J i e x i a n g .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o m p o s i t e j e t r o d p u m p i n g s y s t e m i n a d e e p h e a v y o i l f i e l d i n t ari m, C h i n a [ C ] . S P E A T C E, 2 0 1 0 , 1 9 . 22 s e p t e mp e r . S PE 1 34 0 68, 2 01 0. [ 7 ] S H I J u n f e n g , Z H A N G J i a n j u n , L I U Y u z h a n g , e t a 1 .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a t as t r o p hi c Th e o r y t o Pr e d i c t We l l b o r e I n s t a b i l i t y i n D ri l l i n g [ C] . T h e C P S / S P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O i l & Ga s Co n f e r e nc e a n d Ex h i b i t i o n i n Ch i n a h e l d i n Be i j i n g , 8 - 1 0 J u n e 2 0 1 0 . S P E 1 3 1 8 8 9 , 2 0 1 0 . [ 8 ] 吴晓东, 吕彦平, 高士安, 等. 地面驱动螺杆泵井杆管 环空螺旋流数值模拟 [ J ] . 石油学报, 2 0 0 7 , 2 8 2 1 3 3 1 3 6. W U Xi a o do n g, L V Ya n p i ng, GAO Sh i a n, e t a1.Nume r i c a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h e l i c a l a n nu l a r f l o w b e t we e n pu mpi ng r o d a n d t u bi ng i n s u r f a c edriv e n p r o g r e s s i ng c a v i t y p ump w e l l [ J ] . A c t 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 2 0 0 7 , 2 8 2 1 3 3 1 3 6 . [ 9 ] 张玉丰, 吴晓东, 李伟超. 重力热管井筒伴热方式可行 性分析[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 2 0 0 7, 3 4 4 4 8 3 48 7 . ZHANG Yu f e n g, W U Xi a o d o n g, L I W e i c ha o . Fe a s i b i l i t y o f t w o p h a s e c l o s e d t h e r mo s y p h o n h e a t i n g me t h o d [ J ]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2 0 0 7 , 3 4 4 4 8 3 - 48 7. [ 1 0 ]何岩峰, 吴晓东 , 韩增军, 等. 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预测 新方法 [ J ] . 中国石 油大学 学报 自然 科学 版. 2 0 0 7 , 3 1 5 6 9 7 3 . H E Y a n f e n g , wu X i a o d o n g , H A N Z e n g - j u n , e t a 1 . N e w p r e d i c t i o n me t h o d o f o i l we l l d e l i v e r a b i l i t y o f l o w p e r me a b i l i t y r e s e r v o i r 『 J ] . J o u rna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n m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y , 2 0 0 7, 3 1 5 6 9 7 3 . [ 1 1 ]何岩峰, 吴晓东, 韩国庆 , 等. 示功 图频谱分析新方法 [ J ] . 石油学报, 2 0 0 8 , 2 9 4 6 1 9 - 6 2 4 . HE Ya n f e n g , W U X i a o d o n g , HAN Gu o q i n g , e t a 1 . F r e q ue n c y s pe c t r um a n aly s i s me t h o d f o r 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dy n a m o m e t e r c a r d [ J ] . A c t 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 2 0 0 8 , 2 9 4 6 1 9 6 2 4. ‘ [ 1 2 ]张艳玉, 吴晓东, 聂法健. 考虑变井筒存储的三重介质 凝析气井压 力动 态分 析 [ J ] . 计 算 物理 , 2 0 0 8 , 3 5 3 2 9 6. 3 0 0. Z HANG Ya n y u. WU Xi a o d o n g. N I E F a - j i a n . P r e s s u r e o f t rip l e p o r o s i t y c o n de n s a t e g as r e s e rvo i r wi t h v a r i a b l e we l l b o r e s t o r a g e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na l o f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P h y s i c s , 2 0 0 8 , 3 5 3 2 9 6 3 0 0 . [ 1 3 ]张玉丰, 吴晓东, 张玉民, 等. 重力热管减少稠油井筒流 体热损失[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1 1 , 3 8 2 2 2 8 - 2 3 2 . ZHANG Yu f e n g, W U Xi a o do ng, ZHANG Yu mi n。 e t a 1 . T w o p h a s e c l o s e d t h e r m o s y p h o n T P C P d e c r e a s e s h e a t l o s s o f l i q u i d w i t h i n h e a v y o i l w e l l b o r e s [ J ]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2 0 1 1 , 3 8 2 2 2 8 - 2 3 2 . [ 1 4 ]安永生, 宋扬, 张德实 , 等. 螺杆泵转子三维运动仿真分 析及型线优化设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 2 0 1 2 , 3 6 3 1 5 5 1 5 8 . AN Yo n g s he n g, S ONG Ya ng, ZHANG De s h i , e t a 1 . Thr e e d i me n s i o n al mo t i o n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l o c u s o p t i mi z a t i o n d e s i g n o f p r o g r e s s i v e c a v i t y p u m p r o t o r [ J ] . J o u rna l o f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e t r o l e um S c i e nc e a n d Te c hn o l o gy , 2 01 2, 36 3 1 5 5 1 5 8 . [ 1 5 ]吴晓东 , 何岩峰. 电动潜油往复泵下泵深度设计方法研 究[ J ] . 石油钻探技术, 2 0 0 8 , 3 6 1 1 3 . W U Xi a o d o ng, HE Ya n f e ng .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e l e c t ric s ub m e r s i b l e r e c i p r o c al p u m p g s u b me r g e n c e d e p t h [ J ] . P e t r o l e u m D r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 2 0 0 8 , 3 6 1 1 3 . [ 1 6 ]杨坤, 吴晓东, 师峻峰 , 等. 应用井筒三维可视化技术设 计油井扶正器安装位置[ J ]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9 , 3 5 5 6 - 5 9 . YANG Ku n, W U Xi a o d o n g, S HI J u n f e n g, e t a 1 . 3 D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t e c hn i qu e u s e d for d e s i g n i n g t h e i ns t a l l a t i o n o f w e l l c e n t r al i z e r [ J ] . O i l D ri l l i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9 , 3 5 5 6 5 9 . 责任编辑 张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