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纳米技术研究进展.pdf
第 4 1 卷第 9期 2 0 1 2年 9月 应用化工 Ap p l i e d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V0 1 . 41 NO . 9 S e p . 2 0 1 2 用于提 高石油采收率的纳米技术研究进展 张群 , 朱友益 , 马德胜 , 王红庄 , 王强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 究院 , 北 京1 0 0 0 8 3 摘要 对近年来纳米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评述。其中包括由表面活性剂和疏 水改性纳米粒子组成的纳米乳液、 纳米粒子增强的粘弹表面活性剂体系、 固体纳米粒子稳定的 C O 气体泡沫和纳 米分子沉积膜的作用机理及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效果 ; 还包括微- 纳米颗粒封堵技术 、 纳米降压增注技术、 纳米材料 改性破乳技术、 尤其是油藏纳米机器人等技术在石油开发方面的应用; 并提出了应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领域的纳 米技术发展方 向。 关键词 提高石油采收率; 纳米材料 ; 驱油效率; 波及系数 中图分类号 T E 3 8 3 ; T E 3 9 ; T E 8 6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3 2 0 6 2 0 1 2 0 9 1 5 9 9 0 5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a n o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e n ha n c i ng o i l r e c o v e r y Z H A N G Q M n , Z HU Y o u y i , M A D e s h e n g, W A NG H o n g z h u a n g , W A N G Q i a n g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 n h a n c e d O i l R e c o v e r y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a n o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e n h a n c i n g o i l r e c o v e r y w a s d e s c ri b e d i n d e t a i l , w h i c h ma i n l y i n c l u d e d t h e a c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a n d o i l r e c o v e r y e n h a n c i n g e f f e c t s o f n a n o - e mu l s i o n c o n s i s t i n g o f s u r f a c -- t a n t a n d h y d r o p h o b i e mo d i fi c a t i o n o f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s u r f a c t a n t s t i mu l a t i o n fl u i d s w i t h n a n o p a r - t i c l e s ,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C O2 f o a ms s t a b i l i z e d b y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 a n d mo l e c u l a r d e p o s i t i o n fi l m.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i c r o n a n o me t e r p a r t i c l e p l u g g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d i s p l a c e me n t p r e s s u r e d e c r e a s i n g a n d a u g m e n t e d i n j e c t i o n n a n o t e c h n o l o g y , mo d i fi e d n a n o ma t e ri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b r e a k i n g e mu l s i o n, r e s e r v o i r n a n o r o b o t s i n e n h a n c i n g o i l r e c o v e ry we r e r e v i e we d. A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r e c t i o n o f na n o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h e fie l d o f e n h a n c e o i l r e c o v e r y wa s p r e s e nt e d. Ke y wo r d s e n h a nc e o i l r e c o v e r y r a t i o;n a n o ma t e ria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e ffic i e nc y;s we e p e ffi c i e n c y 注水开发油田主体已进入高含水、 高采出程度 的 “ 双高” 开发阶段 。我 国油田多为陆相沉积 , 油层 非均质严重 , 原油含蜡高 、 芳烃含量高、 粘度大 , 因此 水驱采收率低 , 平均为 3 3 %左右 , 但仍然有 6 0 % 以 上的地质储量需要采用“ 三次采油” 进 行开采。三 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原理包括波及系数与驱油 效率两个部分 其中提高波及系数的方法有改变流 度比 增加水的粘度或降低油的粘度 、 改变渗透率 的非均质性 压裂或调剖 、 改变液流方向 周期注 水或水气混注 、 提高微观波及系数 原油乳化或泡 沫体系 等 , 提高驱油效 率的方法有改变 毛细管数 增加驱替速度或降低油水界 面张力 、 改变岩石润 湿性 自发渗吸 等⋯ 。 研究表明, 化学驱是适合我 国油 田的主要三次 采油提高采收率方法。化学驱 包括聚合物驱和复 合驱 可 提高 采 收 率 1 0 % 一1 9 % , 增加 可采 储量 7 . 8 5 亿 t , 潜力巨大 。但是 目前化学驱技术存在着诸 多缺陷, 极大地限制 了化学驱技术 的发展 引。化学 驱后仍有 4 0 % 以上的原油未被动用 , 并且剩余油的 分布更加高度分散 , 亟需研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 新技术 。 纳米技术是2 0世纪 8 O年代末诞生并正在崛起 的一门新型科学技术, 是指在O . 1 O 一 1 0 0 n m的尺度 上对物质和材料进行研究和处理 的崭新技术 。纳米 技术包括纳米材料和物质 的获得技术、 组合技术 以 及纳米材 料在各个领域 的应用技术 J 。其中纳米 材料实用化的关键是通过表面改性和表面包覆等手 段控制纳米材料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随着纳米科 收稿 日期 2 0 1 2 - 0 6 - 0 5 修改稿 日期 2 0 1 2 -07 - 2 5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重大技术攻关项 目 2 0 1 1 B 1 3 作者简介 张群 1 9 8 0一 , 男, L L I 东东营人 , 中国石油勘 探开发研究 院工程师, 博 士, 从事三次采油 的研究。电话 1 3 6 9 1 0 4 4 9 5 3, E mml z h a n g q u n 1 9 8 0 p e t r o c h i n a . e o m. c a 1 6 0 0 应用化工 第 4 1 卷 技的不断发展和纳米材料的出现 , 纳米技术正在 向 各个领域渗透 , 并且已经进入石油领域 。国外主 要有黏弹性表面活性剂技术 、 微一 纳米颗粒封堵技术 等 ; 国内主要包括正电纳米钻井液技术、 纳米降压增 注技术 、 MD膜技术及聚硅纳米增注技术等 。鉴 于纳米材料与原油具有很高的界 面活性 , 加之纳米 材料本身独特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 , 纳米驱油 技术将在化学驱后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但是, 目前有关纳米技术在油 田开发提高原油 采收率方面的应用报道相对 较少 。为此 , 笔者 对纳米技术在油田开发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应用分几 个方面作归纳介绍 , 以利于促进我国纳米技术尽快 地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领域 。 1 油藏表征和剩余油探测 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基础在 于对储层结构特征、 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表征 , 重构地下认知体系, 尤 其是对于陆相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对储层刻画 难度非常大。 目前开发地震 技术 取得 了一定 的进 展, 但是受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的限制, 地震信息通常 仅能为厚度较大 通常 5 m 的储层提供预测依 据。因此精细化 、 定量化、 数字化 的描述油藏 , 将为 剩余油挖潜、 提高采收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外沙特阿美公司研发了一种化学分子系统和 机械系统的有机结合体 , 即油藏纳米机器人 。这些 机器人尺寸还不到人类发丝直径 的 1 / 1 0 0 , 可 以随 注入水进入地层 , 沿途感知并记录油藏及流体信息 压力 、 温度 、 相对渗透率 、 孔隙尺寸 、 孔 吼和孔隙几 何形状、 油气类型 、 p H值 、 粘度 、 油气水饱和度、 润湿 性等 , 在生产井产出, 数据下载后用于回执油藏特 征图, 描述油、 气、 水的空间分布以及剩余油气的位 置、 地层形态、 油藏分割情况 、 天然裂缝分布 、 断块几 何形状、 人工裂缝几何形态等‘ 】 。 油藏纳米机器人探测技术的垂直分辨率远高于 测井和岩芯分析 , 探测范围介于测井 与地震勘探之 间 , 非常有助于进行油藏表征。2 0 1 0年 6月首次成 功地完成了油藏纳米机器人的现场测试 。目前送人 油藏的 R e s b o t s 纳米机器人尚无探测能力 , 计划在 2 年内将第一代R e s b o t s 送入油藏, 并逐步增加探测与 驱油能力。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开发 了一种磁性纳米流体。 这类 F e , 0 纳米颗粒通过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剂表面 修饰后, 具有很高的界面活性, 可以吸附在油/ 水界 面 , 通过外加振荡磁场 , 锁定发生在磁场振荡频率处 的图像信号变化 , 得到样 品内的磁粒子分布, 进而可 以评价油藏特性 残余油饱和度 。 2 调剖堵水 油井出水问题在油 田开发过程 中普遍存在 , 需 对生产井实施堵水和调整注水井吸水剖面。尤其是 在聚合物驱后期 , 聚合物在小孑 L 道附近窜聚严重 , 大 量聚合物和水经由大孔道流人生产井, 导致聚合物 驱失效 ; 并且聚驱后仍有约 5 0 %原油残留在地下。 因此, 进一步提高采 收率就必须进行油藏深部调堵 来解决窜流和绕流 的现象 , 一般要求调堵剂强度较 高。目前使用 的调堵剂主要有有机凝胶体系和无机 固化体系 , 但是这些堵剂强度较差 , 不耐水驱或聚合 物驱的冲洗; 选择性差, 对高渗或中低渗孑 L 道均会发 生封堵; 易于发生粘土运移, 造成地层伤害。 与常规的聚合物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相 比, 有机一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有如下优点 无机物与聚合物之 间界面面积非常大, 且存 在有机聚合 物与无机填料 界面间的化学结合 , 因此具有理想的黏接性能; 可消 除无机物与聚合物基体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问题 , 由 此可充分发挥无机材料 的优异力学性能 、 高耐热性。 吕鑫等利用烯丙基单体和黏土以及实验室自 制的层 间修 饰 剂 、 扩 链 剂 形 成 插 层 聚合 纳 米 复合 材 料 C A G, 研究 了其 调堵性能 。结果发现 , C A G材料 在裂缝条件下 的封堵 强度为 2 3 . 6 M P a , 封堵 率为 9 8 %以上 , 显示出较好的封堵性能; 并且三层非均质 岩芯中的采收率实验结果显示 , C A G材料可以使水 驱增加 5 % , 综合含水 明显下降 , 表现 出较好的调堵 效果。纳米聚合物微球也是地层深部调堵的重要材 料 , 这种聚合物微球能进人多孔介质深部 , 具有 良好 的逐级深部堵塞性能 , 稳定性好 】 。大庆油 田现场 1年期试验研究发现, 注纳米聚合物微球 的 1 年中, 产油量增加了0 . 2 1 X 1 0 m 。 , 油田综合含水率下降 了 1 . 2 %, 实现了油田低成本稳产降水的目的。 就 目前技术而言 , 对几十微米微裂缝 的地层 , 只 能采用表面活性可控的纳米悬浮和流 固体系, 这是 因为其他任何较大尺寸的封堵材料都不可能达到微 裂缝深部进行有效封堵。而利用纳米乳液颗粒小尺 寸和吸附效应 , 在纳米级孔喉中形成典型的架桥封 堵, 能有效地选择性堵水。胜利油田低渗砂岩储层 吼道小 , 采用纳米乳液 防止储层损害和水锁效果 突 出 。赵永峰等以柴油 、 乳化剂、 纳米二氧化硅为 主要原料 , 配制 了一种可用于油田选择性堵水用 的 纳米粒子稳定反相乳液, 这种乳液注入粘度低, 但随 其注入和地层水的不断浸入 , 注入体系的粘度又能 第 9期 张群等 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纳米技术研究进展 1 6 0 1 逐渐增高 , 最终达到凝胶状态 ; 能在地下长期稳定 , 不受盐成分与含量 、 温度影响 。 智能纳米凝胶是高分子微凝胶 的一种 , 一般情 况下它的粒径 ≤1 0 0 n m, 这种凝胶能够感应外界 环 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 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这些 外界因素包括温度、 离子强度 、 p H值 、 溶剂 以及光 、 电、 磁、 压强等。美军研制 了一种“ 剪切增稠液体 ” 。 它其实是一种处在 固液混合状态的纳米粒子溶胶 , 通常状态下是 以液态形式存在 , 但是一旦受到冲击 、 压紧 , 就变成坚硬的固体 , 难 以被穿透 。因此 , 研制 一 种具有能够响应地层条件或孔 喉特征 的特性 , 并 且现场配制、 注入容易、 粘度与强度 可控 、 抗温耐盐 性能好的智能纳米凝胶 , 势在必行 , 其研制成功将有 助于解决选择性堵水材料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图 1 凝胶的体积相转变示意图 F i g . 1 S c h e ma t i c d i a g r a m o f t h e v o l u me p h a s e t r a n s i t i o n o f g e l 3 提高洗油效率 在驱替液中加人表面活性剂的 目的是为了降低 油水界面张力 、 乳化原 油、 改变油层 岩石润湿性 , 从 而提高微观驱油效率 。岩心模 型驱 油实验表明 , 当 油 、 水和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时, 具有较高的驱油 效率。微乳液也称为纳米乳液, 其粒径的尺寸范围 在 1 01 0 0 n m, 远小于一般乳状液 O / W 的粒径大 小。正是因为这些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和比表面 积效应 , 导致了纳米乳液具有很高的表面活化能, 从 而大幅度降低 了油水界面张力。国内外在纳米乳液 驱油配方和驱 油技术方 面都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 工 作, 但由于驱油体系的成本较高, 以及表面活性剂在 岩石的大量吸附损耗而导致微乳液的稳定性 降低 , 致使纳米乳液驱无法进入现场应用。针对纳米乳液 的缺陷, 科研工作者利用胶体尺寸的固体颗粒具备 稳定乳状液的特点 , 通 过对 固体纳米颗粒适度表 面 改性、 改变溶液 p H或离子强度等手段 】 , 促使纳 米颗粒有效地不可逆吸附到油/ 水界面上, 形成比表 面活性剂界面膜强度更高的固体颗粒膜, 使乳液具 有非常好的聚结稳定性。此外, 固体纳米粒子会在 孔喉中发生沉降、 架桥封堵等效应, 从而扩大微观波 及体积 , 进一步提高 了采 收率Ⅲ 。因此, 表 面活 性剂疏水改性纳米粒子的驱油体系在提高石油采收 率方面 ,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子沉积膜驱油技术 MD 是一种新的驱油技 术 , 它不同于传统的化学驱 聚合物驱、 表 面活性剂 驱、 三元复合驱等方法 , 不是通过降低油和水之间 的界面张力或改变油水流度 比来提高采收率 , 而是 依靠强的离子间静 电相互作用 , 在呈负电的岩石表 面沉积形成纳米膜 , 改变 了岩石表面的性质和与原 油的相互作用状态 , 在水的冲刷下 , 原油不断地被剥 离油藏岩石孔隙表面, 使采收率得 以提高。大量 的 室内研究证 明, 纳米分子膜剂在油层中微观作用机 理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 吸附作用 、 润湿性改 变 、 扩散作用、 毛细管 自发渗吸作用 以及界面性质改 变等 。 。1 9 9 8年 , 辽河油田率先开始进行分子膜 纳米技术采油 , 在“ 双高期 ” 且非均质性严重的兴隆 台油田兴 4 2块兴 5 3井组进行 了分子膜驱现场实 验, 部分观察井 日产油量明显增加, 相应含水降 低 。通过室 内实验及分子膜驱矿场试验结果表 明, 纳米膜剂严重 的岩石吸附损耗 与分子膜驱见效 时间较长是限制纳米分子膜驱油技术发展的瓶颈问 题。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量在 4 0 08 0 0的 具有特殊结构的表面活性剂, 有望解决低渗油田化 学剂注人性与提高采收率效果难以兼得这一瓶颈。 但是高温下的粘度急剧下降和严重的滤失性制约了 粘弹表面活性剂 的发展。J a me s 等利用纳米颗粒具 有极高表 面积 的特点 , 将这种 材料加 入 V E S溶 液 中, 通过电性吸引和表面吸附, 与 V E S 胶束缔合或 “ 拟交联 ” 在一起 , 建立 了一种非常强的动态网状结 构 。实验结果发现 , 这种强 的网状结构能够在高温 时稳 定 V E S胶 束 , 同时 阻 止 流体 向多 孔介 质 流 失 。 ● ● 警 一 ’ ● 图 2 纳米粒子复合表面活性剂增强粘弹性示意图 F i g . 2 S c h e ma t i ca gra m o f e n h a n c i n g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o f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c o mp l e x w i t h s u r f a c t a n t 4 扩大微观波及体积 为了保证驱替介质有较高的驱油效率, 防止流 体沿高渗透层指进 , 常常在介质 中加人聚合物、 生成 泡沫或乳状液来控制流体 的流度 , 进而扩大驱替介 质的波及系数。但是聚合物在地层中的损耗与降解 热降解 、 生物降解 、 氧化降解 、 剪切 降解 严重影响 1 6 0 2 应用化工 第 4 1卷 了体系的流度 , 而表面活性剂在地层 中所生成的泡 沫或乳状液也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失而稳定性 较差。如前所述 , 固体纳米粒子具有协同表面活性 剂增强乳状液 的特点。B i n k等对纳米 固体 颗粒稳 定乳状液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 他们认 为固体颗 粒首先要能够吸附在油水界面上 , 并且在液滴周围 能够形成紧密的油水界面膜 , 它可以是单层 的, 也可 以是多层的; 由于连续相中固体颗粒 的相互作用, 在 乳状液液滴周围形成某种 三维 的网状结构, 从而达 到稳定乳状液的目的u 2 。Z h a n g等制备 了一种长期 稳定的硅纳米粒子稳定的盐水/ 原油乳状液 , 并且研 究 了最初的水/ 油体积 比、 无机盐含量、 粒子浓度和 纳米粒子润湿性对相行为 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 现 , 表面不同修饰的纳米硅粒子可以形成具有较小 粒径尺寸且均一分 布的油包水 和水包油乳液, 并且 非常稳定 , 不会发生凝聚。 固体纳米粒子除了对水基流体形成 的乳状液具 有很强的稳定性外 , 对于超临界 C O 泡沫也能很好 的控制其流度, 提高 C O 驱的波及系数 , 解决 限制 C O 驱发展的关键 问题。A d k i n s 等研究发现, 用粒 径 1 0 n m的疏水硅粒子可以形成稳定的 C O 包水 的泡沫 , 此泡沫非常稳定 , 并且纳米粒子会在液滴的 水/ C O 界面形成致密的吸附层。因此 , 纳米粒子稳 定的泡沫克服了许多表面活性剂稳定泡沫在应用上 的限制, 例如高温/ 高盐条件下长时问维持泡沫的稳 定性 。D a v i d等继续研究 了纳米 粒子 浓度 、 水/ C O 体积比以及纳米粒子的表面润湿性对泡沫稳定 性及其表观粘度 的影响 , 研究结果发现, 纳米颗 粒浓度在 0 . 0 5 %时 , 泡沫均 可以生成 ; 体系 中无机 盐含量增大 , 则需要更高浓度的纳米颗粒 ; 生成的泡 沫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 其阻力系数要 比没有纳米粒 子的流体大 8倍 ; 在温度≤9 5 o C时 , 泡沫均能生成。 5 结束语 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在提高石油采收率领域的 实验室研究成果与油田现场应用结果。以油藏纳米 机器人 、 智能纳米流体 、 先进 的纳米传感器、 纳米分 子膜以及纳米乳状液为代表 的纳米驱油技术在石油 开发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但是这些技术还 仅仅处于研究和实验室开发阶段, 若实际解决复杂 油藏条件下的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难题 , 还有许多问 题亟待解决。 1 纳米材料驱油机理。纳米材料本身具有小 尺寸和比表面积等独特效应 , 但是要在石油开采中 取得显著效果 , 必须与开发技术原理融合集成 如 改变润湿性 、 降低界面张力和流度控制等 , 特别是 要依据可能产生的纳米效应 , 选择适当地层 , 解决传 统技术所不能或难以解决 的问题。 2 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 。纳米技术是一门涵 盖生物学、 化学 、 物理学和微电子学等学科的综合性 跨领域技术 , 可以充分发挥这一技术优势 , 解决纳米 材料与地层 的适应性 问题 储层保护、 本源微生物 激活和原油降解等 。 3 成熟的纳米材料制造工艺。适用于油气开 发的廉价纳米材料的制造 与成熟工艺研究, 必将大 大加快纳米材料在提高采收率 中的工业化应用进 程 。 随着纳米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 纳米技术必将进 入石油行业的各个领域, 也必然会渗透到提高原油 采收率的每一个环节上, 将为业界带来一场革命性 的技术突破。 参考文献 [ 1 ] 赵福麟. E O R原理[ M] .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 , 2 0 0 1 . [ 2 ] 杨承志. 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 M] .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 1 9 9 9 . [ 3 ] 张立德.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 [ M] .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 2 0 0 1 . [ 4 ] 张志檩. 跟踪纳米技术并迎接石油化工纳米材料的新 纪元[ J ] . 现代化工, 2 0 0 1 , 2 1 1 2 1 - 7 . [ 5 ] 吴奇, 魏顶民, 冯建华, 等. 高新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 应用现状及展望[ J ]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3 , 2 5 2 4 7 4 9 . [ 6 ] 郭东红. 纳米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J ] .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 0 0 4 , 5 7 1 - 5 . [ 7 ] 史江恒, 申屠春海, 刘岩, 等. 纳米材料在油田开发中 的应用[ J ] . 内蒙古石油化工, 2 0 0 5 7 1 0 0 1 0 1 . [ 8 ] 柯扬船, 魏光耀. 纳米材料在石油天然气开发中的应 用进展[ J ] . 油田化学, 2 0 0 8 , 2 5 2 1 8 9 1 9 2 . [ 9 ] 缪云, 李华斌. 纳米技术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 J ] .试采技术, 2 0 0 6 , 2 7 4 5 4 - 5 6 . [ 1 0 ]崔迎春, 李家芬, 苏长明. 纳米技术在石油工业上游领 域应用初探[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3 , 2 0 6 1 1 - 1 2 . [ 1 1 ]R a m i A h m e d K a m a l , M o d i u S a n n i , Ma z e n K a n i . S y s t e m, me t h o d a n d n a n o r o b o t t o e x p l o r e s u b t e r r a n e a n g e o p h y s i c a l f o r m i o n s U S , 2 0 1 0 / 0 2 6 8 4 7 0 A 1 [ P ] . 2 0 1 0 - 0 8 . 2 1 . [ 1 2 ]M a s a P r o d a n v o i c , S e u n g y u p R y o o , A m i r R a h a m n i , e t a1. E ff e c t s o f ma g n e t i c fi e l d o n t h e mo t i o n o f mu l t i p h a s e f l u i d s c o n t a i n i n g p a r a ma g n e t i c p a r t i c l e s i n p o r o u s me d i a [ J ] . S P E 1 2 9 8 5 0 , 2 0 1 0 . [ 1 3 ]吕鑫, 侯吉瑞, 岳湘安, 等. 一种插层聚合纳米复合材 料的调堵特性研究 [ J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2 0 1 0, 3 2 第 9期 张群等 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纳米技术研究进展 1 6 0 3 4 1 4 3 - 1 4 8 . [ 1 4 ]王鸣川 , 朱伟耀, 王国锋 , 等. 纳米聚合物微球在 中渗 高含水油 田的模 拟研究 [ J ] . 西南石油 大学学报, 2 0 1 0 , 3 2 5 1 0 5 1 0 8 . [ 1 5 ]赵永峰 , 熊金平 , 左禹. 油田堵水用反相乳液的制备与 性能研究[ J ] .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 0 1 0 1 7 - 1 0 . [ 1 6 ]朱红, 夏建华 , 孙正贵, 等. 纳米二氧化硅在三次采油 中的应用研究[ J ] . 石油学报 , 2 0 0 6 , 2 7 6 9 6 9 9 . [ 1 7 ]李财富, 张水燕, 王君. B 类表面活性剂与 L a p o n i t e 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及其稳定乳液的研究 [ J ] . 化学 学 报 , 2 0 0 8 , 6 6 2 1 2 3 1 3 - 2 3 2 0 . [ 1 8 ]L u c i l l a D e l G a u d i o n , R o s s e l l a B o r t o l o , T h o ma s . N a n o e m u l s i o n s a n e w v e h i c l e f o r c h e m i c a l a d d i t i v e d e l i v e r y [ J ] . S P E 1 0 6 0 1 6. 2 0 0 7 . [ 1 9 ]Z h a n g T i a n t i a n , A n d r e w D a v i d s o n , S t e v e n B rya n t .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 s t a b i l i z e d e muls i o n s for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e n c h a n c e d o i l r e c o v e ry[ J ] . S P E 1 2 9 8 8 5 , 2 0 1 0 . [ 2 0 ]高芒来, 李奇 , 林宝辉. 辽河油田杜 1 2 4井区双北 2 9 . 3 7 井组 MD膜驱矿场试验 [ J ] . 油 田化学, 2 0 0 3 , 2 0 4 3 6 3 - 3 6 7 . [ 2 1 ] 高芒来 , 孟 秀霞 , 盂庆 民. 膜驱剂 MD 一 1在大庆原油界 面的吸附特性[ J ] . 油田化学, 2 0 0 3 , 2 0 4 3 6 8 . 3 7 1 . [ 2 2 ]范玉平. 分子膜驱油技术 [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社 . 2 0 0 0 . [ 2 3]C r e w s , H u a n g T i a n , Wi l l i n g h a m. P e rf o r ma n c e e n h a n c e me nt s o f v i s c o e l a s t i c s u r f a c t a n t s t i mu l a t i o n f l u i d s wi t h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 J ] . S P E 1 1 3 5 3 3 , 2 0 0 8 . [ 2 4 ]B i n k B P , L u m s d o n S O. P i c k e ti n g e mu l s i o n s s t a b i l i z e d b y m o n o d i s p e r s e l a t e x p a r t i c l e s e f f e c t s o f p a rt i c l e s i z e [ J ] . L a n g m u i r , 2 0 0 1 , 1 7 1 5 4 5 4 0 - 4 5 4 7 . [ 2 5 3 Z h a n g T i a n t i a n , Ma t t h e w R o b e rt s , C h u n H u h . F o a ms a n d ‘e mu l s i o n s s t a b i l i z e d w i t h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f o r p o t e n t i a l c o n f o rma n e e c o n t r o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 J ] . S P E 1 2 1 7 4 4 , 2 0 0 9 . [ 2 6 ] A d k i n s , G o h i l , D i c k s o n . Wa t e r - i n . c a r b O i l d i o x i d e e m u 1 . s i o n s s t a b i l i z e d w i t h h y d r o h o b i c s i l i c a p a r t i c l e s [ J ] . P h y s C h e m C h e m P h y s , 2 0 0 7, 9 6 3 3 3 6 3 4 3 . [ 2 7 ]D a v i d E s p i n o s a , F e d e r i c o C a l d e l a s , K e i t h J o h n s t o n . N a n o . p a r t i c l e s a t b i h z e d s u p e r e r i t i e a l C O2 f o a ms for p o t e n t i a l m o b i l i t y c o n t r o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 J ] . S P E 1 2 9 9 2 5 , 2 0 1 1 . 上接第 1 5 9 8页 [ 8 ] 熊春明, 唐孝芬.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 趋势[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0 7 , 3 4 1 8 3 8 8 . [ 9 ] 陈铁龙. 胶态分散凝胶在马 2 1断块砂岩油藏调驱中的 应用[ J ] . 油田化学, 2 0 0 1 , 1 8 2 1 5 5 1 7 2 . [ 1 0 ]张霞林, 周晓君. 聚合物弹性微球乳液调驱实验研究 [ J ]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8 , 3 0 5 8 9 - 9 2 . [ 1 1 ]刘承杰, 安俞蓉. 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及矿场 实践[ J ] . 钻采工艺, 2 0 1 0 , 3 3 5 6 2 - 6 4 . [ 1 2 ]宋岱锋 , 韩鹏, 王涛, 等. 乳液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 应用[ J ] . 油田化学, 2 0 1 1 , 2 8 2 1 6 3 1 6 6 . [ 1 3 ]杨斌, 董俊艳, 王斌, 等. 中高渗油藏高含水期深部调剖 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 .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 0 1 2 , 1 3 2 1 6 1 9 . [ 1 4 ]王薇. 纤维球颗粒调堵剂在油水井上的应用研究[ J ] .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 0 1 1 4 8 7 . [ 1 5 ]先文哲 , 李之燕, 刘希君 , 等. 港东一区一断块整体深部 调剖试验[ J ]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2 , 2 4 3 3 - 3 6 . [ 1 6 ]武海燕 , 罗宪波, 张廷山, 等. 深部调剖剂研究新进展 [ J ] . 特种油气藏, 2 0 0 5, 1 2 3 I 一 3 . [ 1 7 ]L o c k a r t T P . M o d e l i n g o f p r o fi l e m odi fi c a t i o n b y i n d u c e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 J ] . S P E 5 0 7 5 4 , 1 9 9 9 . [ 1 8 ]Z h u T, T i ab D . I mp r o v e d s w e e p e ff i c i e n c y b y s e l e c t i v e p l u g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