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芳构化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pdf
第 3 9卷 第 6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HEMl CAL ENGI NEERI NG OF OI L GAS 46 5 液化石油气芳构化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黎 小辉 朱建华 郝代军 1 . 中国石 油 大 学化 学 工程 学院 2 . 中国石化 集 团洛 阳石油 化工 工程公 司 摘 要 利用液 化石 油 气生产 芳烃 , 对 于提 高液化 石 油 气 的利 用率 和 经 济效 益 均具 有 重要 意 义 。开发液 化石 油 气芳构化技 术 , 首先 利 用热 力 学分析 液 化 气 芳构 化反 应 体 系的可 能 性 。本 文利 用原子 系数 矩 阵法确 定 了液 化石 油 气芳构化 反应 体 系的独 立反 应 数 和 一组 独 立反 应 , 利 用 热 力 学 方法计算了该反应体 系中各独立反应在不 同条件 下的吉布斯 自由能变, 平衡 常数及体 系在给定初 始组成条件下的平衡组成, 据此可判断各独立反应在指定条件下进行的方向及发生的可能性 , 分析 结果 可为反 应器 的设计及 反应 条件 的 选择提供 指 导 。 关键 词 液化 石 油气 芳构化 热力 学分析 DOI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7 3 4 2 6 . 2 0 1 0 . 0 6 . 0 0 1 目前 , 我 国以催 化 裂 化 为 主 生产 的液 化 石 油气 L P G 主要被用作民用燃料 , 未得到有效利用 , 这在 一 定程度上造成 了宝贵石油资源的浪费。随着现代 工业 的发 展 ,作为基 础化 学工 业 原料 和 高辛 烷值 汽 油组分 的轻 质芳 烃 的需 求量 不 断增 加 , 而 石 油资 源 却 日益 短缺 。因此 ,立 足现 有 石 油 资源 ,利用 芳 构 化工艺 过程来 拓 宽生 产 芳 烃 的原 料 资 源 、 增 加 芳 烃 产量具有很强 的现实意义[ 1 ] 。我国轻烃芳构化的 开发应 用主要 是利 用裂 化轻 油生 产芳烃 和直 馏汽 油 芳构化改质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 , 近年来对液化石 油气 的芳 构化 研究逐 渐受 到重 视 ] 。为 了开发 液化 石 油气芳 构化 制芳 烃 或 高 辛烷 值 汽 油 的 技术 , 有 必 要对液化石油气芳构化复杂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 析 。因此 , 本文 利用 原 子 系 数矩 阵法 确 定 液化 气 芳 构化 反应体 系 的独立 反应数 及其 中一 组相 应 的独立 反应 , 进而根 据各 组分 的相关 热力 学性 质 , 计 算各 独 立反应在不同条 件下的吉布斯 自由能变 和平衡 常 数, 以及体系在指定初始组成条件下的平衡组成 , 判 C4 H8 C4 H 1 o C r 4 4 H L 8 1 o CH 4 C2 H 6 C2 H 4 1 2 2 4 6 4 断各 独立 反应 发生 的可 能性 , 分 析 结果 以期 为 L P G 芳构化反应器的设计、 操作以及适宜反应条件 的选 择提供指导 。 l液化石 油气芳构 化反应 体系 中独 1 7反应 的 确定 液 化石 油气 的芳构 化反 应体 系是一 个涉 及多 组 分的复杂反应体系, 经组成分析可知, 该反应体系的 主 要 组 分 为 C 4 H8 , C 4 Hl 。 , C H4 , C 2 H6 , C 2 Hd , C 3 H6 , C 3 H8 , H2 , C 6 H6 , C 7 H8 , C 8 Hl 。 , C 9 Hl 2 。为 简 化分 析 过程 , 文 中 将 C H , C H 。 , C H C 。 H z 分 别按 1 一丁烯 、 正 丁烷 、 邻二 甲苯 、 1 , 2 , 4 一三 甲苯 处 理 。 依据复杂反应体系的表征方法 , 对液化石油气 芳 构化 这一 复杂 反应 体 系 , 由 于其 可 能 发生 的反 应 方 程式 未知 , 故利 用 原 子 系数 矩 阵 法 确定 该 复 杂 反 应体系的独立反应数及相应的一组独立反应 4 ] 。 该复杂反应体系的原子系数矩阵为 C3 H8 H2 C6 H6 3 0 6 8 2 6 C7 H 8 C8 H 1 。 C9 H 1 。 7 8 9 ] 8 1 0 1 2 J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4 6 6 液化石油气芳构化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对该矩阵进行初等变换 , 得知该反应体系原子 系数矩阵的秩为 2 。由于该反应体系含有的组分数 为 1 2 , 则其独立反应数 1 2 ~2 1 0 , 进而可确定一 组独立 反应 , 结果 如下所 示 C4 H 1 o -_ C3 H 6 4 -CH 4 R1 Ct H1 C2 H4 C2 H 6 R2 C4 H 8 F 2C2 H 4 R3 3 C4 H 8 一 4 C3 H 6 R4 4 C4 H l C4 H 8 4 C3 H 8 Rj Cq H 】 o C4 H 8 H 2 R6 6 C3 H8 3 Cd H1 o C6 H 6 R7 2 C 6 H6 C2 H 4 2 C 7 H8 R8 C6 H 6 C2 H d C8 H 】 o R9 C7 H 8 C2 H 4 Cg H 1 2 R1 【1 各组分 问 的其 它转 化关 系可通 过上 述独立 反应 的线性 组合 表示 , 上述各 独立 反应 可用通 式表示 为 1 2 三 v A 一 0 一 0, 1, 2⋯ l 2 1 i 一 1 式 中 , 为组分 A 在 第 个 独 立 反应 中 的 化 学计量 系数 。 L P G芳 构化 反 应 体 系 是 一 个 非 常 复 杂 的 反 应 体 系 , 芳烃 的 生成要 经过裂 解 、 齐聚 、 脱 氢环 化 、 氢 转 移 以及烷 基化 、 脱烷基 等诸 多反 应 。 2反应 体系 中独立反应的热力 学计算 通 过热 力 学计 算 , 可 得 到上 述各 独 立 反应 在 不 同条 件下 的吉布 斯 自由能变 A r G j , 平衡 常数 K , 以 及各 组分 在 一 定 初 始 组 成 条 件 下 的平 衡 组 成 。 现 以 独 立 反 应 R 为 例 , 说 明具 体 的计 算 过 程 ] 。 随温 度升高 , 需考 虑 各 组 分 的相 变 ; 随压 力增 大 , 需 考虑 气体 的压缩 功 。 C3 H 6 CH 4 l △ H 。 I/ x S 3 c H 。 一 c。H。 CHCH C4 H1 。 二 C3 6 由物 质热力 学性 质之 间的 关系可 知 △ H。一 △ H A H 2 A H 3 2 故有 △ H 2 一 △ H 。一 △ H 1 一 △ H 3 3 式 中 A H 。 一 Z X s H 3H 6As H c . 4 一 As H c 4 H 1 。 l △H 一』 s s C 一 。 d T △ H s 一 CP c aH6 。 dT 类 似可 知 A S。 一 △ S1 A S2 A S。 故有 A S2 一 △ S。 一 △ Sl 一 △ S。 式 中 A S A S 。一 △S 一△S } H 。 △s 一 TC P C 4 H 1 0 T s . T 由热力 学性质 之 间的关 系可知 A G A H 一 丁△ S 当反 应 达到平 衡 时 , 有 A G 一 RTI nK 故 有 K e xp 一 A G 反应 平衡 常数 K 的表达式 为 K 一 K 式 中 K 一 I I y 7 z K Ⅱ 1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其 中, K。 为 以反应 中各组 分逸 度 系数表示 的平 衡 常数 , K 为 以反 应 中各组 分摩 尔分数 表示 的平衡 常数 , 为组 分 i的逸 度 系数 , T 和 P 分别 为组分 i 的对 比温 度和对 比压 力 。 在反 应温 度 为 丁 K , 压 力 为 P MP a 的条 件 下 , 其平衡 常数 K 的表达式 为 / p、 , K 一K K 南 1 9 设 各组 分 的初始 物质 的量分 别为 N。 i 1 , 2 ⋯ 1 2 , 当反应 体系 达 到平 衡 时 , 各 独 立反 应 的反应 进 度分别为 1 , 2 ⋯1 0 , 则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 一 H 一 △ 一 一 K 一 0 I 、 C● y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9卷 第 6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HEMICAL ENGI NFERI NG OF OIL & GAS 46 7 的量 N 一 1 , 2 ⋯ 1 2 为 N 一N 三W ij , 一 1 , 2 ⋯ 1 2 2 0 平 衡时各 组分 的摩 尔数 之和 N 为 N T一 N 21 组分 i 的平衡摩尔分率 Y 。 为 2 2 3计算方法 对 于各独立反应 的吉布斯 自由能变及平衡常 数, 可由上述第 2部分中的相关公式计算得出 , 计算 所需热力学数据取 自相关文献 。 对 于独立 反应 R , 将式 1 9 变形 , 并令 胁 每 / K 厂 。 2 3 同理 可得 出其它 各 厂 . 的表达 式 , _ 厂 为各 独 立反 应达 到平衡 时 的误差 函数 。 设优化 目标 函数 F 的表达式 为 F一 三f 2 4 用 单纯形 法 求 解 上 述 含有 1 0个 未 知 数 ∈ ~ { 。 的高度非 线性 方程 , 并 寻优至 F ≤e , e 为 寻优 的误 差 限 。 4计算结果 与讨 论 4 . 1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 对于一 个反 应 , 若 其 △G A G。 △ G。 △ G , 说 明 生成 苯 的独 立反 应 R 相 对 较易 发 生 , 而生 成 三 甲苯 的反 应 R 。 相对 较 难发 生 。 独立 反应 R ~ R 的 △G 均 随 温度 的 升 高而 减 小 , 表 明升 高温度 对 于烃类 的裂 化 、 异 构 化 及脱 氢等 反 应 是 有利 的 。 4 . 2反应的平衡常数 反应的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极限的一个量度 , 直接 反 映 了反 应达 到平衡 时产 物 和反应 物在物 质 的 量上 的对 比。如果 K 是一 个较 大 的数 值 , 表 明平 衡 时反应几乎进行到底 ; 若 K是一个较小的数值 , 则 表 明平衡组 成 中产物 生 成 量 很少 。通 过计 算 , 可得 出各独立反应在不 同温度条件下的平衡常数 , 结果 绘 制 成 图 2 。 由 图 2可 知 , 在 0 . 1 MP a , 6 7 3 . 1 5 K~ 9 2 3 . 1 5 K 范 围 内, 独 立反 应 R 、 R 。 、 R。 和 R 。 的平衡 常数均 随 温度升高而减小 , 表明升高温度对生成各类芳烃的 反 应是不 利 的 ; 同时 还 可 知 , R 的平 衡 常 数 远 大 于 R , R 。和 R 。 的 平 衡 常 数 , R 。 在 各 温 度 条 件 下 的 l n K 值 几乎均 小 于 0 , 表 明反应 R 。 向右进 行 的程 度 很小 ; 独立反应 R ~Rs的平衡常数均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 这也表明了升高温度有利于烃类的裂解 、 异 构化 和脱 氢等反 应 的发生 。 4 . 3平 衡组 成 结 合上 述计算 结 果 , 由式 2 2 可得 出在 一 定初 始 组成 条 件 下 各 组 分 的平 衡 组 成 , 表 l列 出 了 在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液化石油气芳构化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7 9 8 . 1 5 K、 0 . 1 MP a及 所 示 初始 组 成 下 的 各 组 分 的 平 衡组成 。 平衡 组成 0. 0l 7 0 o. 0 93 8 0. 0 73 4 0 .0 33 3 0 . 042 1 O .O 38 4 N o . 组分 7 8 9 】 0 1 l l 2 C3 H8 H 2 C6 H 6 C Hs C8H1 o C9H 1 平衡 组 成 0 .16 5 2 0 .1 821 0 .O 71 4 O .1 81 2 O. O9 31 0 .0 09 0 由表 1可知 , 在 指 定 条 件 下 , C H。的转 化 率 约 为 9 6 . 6 . C H 。 的转化 率 约 为 7 3 . 2 , C He的 转 化率仅为 2 2 . 2 %, 而 C 。 H 的平衡组成高于初始组 成 , 这主要 是 由于原 料裂化 造成 的 。因此 , 在一 定条 件 下 , 若 要提 高芳 烃 的 产 率 , 应 尽 量 增 大 原 料 中 的 C , H , 同时尽量 减少 原料 中的 C 。 H 。下 面 。 分 别考 察温 度 、 压 力 及几种 关 键 组 分初 始摩 尔 分率 对 平 衡 时产 物 中芳 烃组成 的影响 。 1 . { . 1反应温度对产物巾 烃 衡组成的影响 在 反应 压力 为 O . 1 MP a 的 条件 下 . 利用 表 1所 示 的原料 生产 芳烃 时 , 温度 对 平 衡 时产 物 中芳 烃组 成 的影 响如 图 3所 示 。 由图 3可 知 , 反 应 温 度 在 6 7 3 . 1 5 K~ 9 2 3 . 1 5 K 范围内时 , 随温度升高 , 苯和甲苯的平衡摩尔分率逐 渐增大 , 而二甲苯和 C 芳烃的平衡摩尔分率则逐渐 减小, 但总的芳 烃平衡摩尔分率是逐渐增大的。在 6 7 3 . 1 5 K~8 2 3 . 1 5 K范围内时 , 随温度升高, 各种芳 烃的 平 衡 摩 尔 分 率 变 化 较 大 , 而 在 8 2 3 .1 5 K~ 9 2 3 . 1 5 K范 围 内时 , 随温度 升高 , 各种 芳烃 的平衡 摩 尔分率变化较为缓慢 。由此 可见 , 液化石油气芳构 化 生产芳 烃 的反应 温度不 宜 超过 8 2 3 . 1 5 K。温度过 高会造成原料裂化严重 , 于气产率过高而液收减少, 影响 经济 效益 。 4 . 3 . 2反应压 对产物中芳烃平衡组成的影响 在温度 为 7 9 8 . 1 5 K 的条 件下 , 利用 表 1 所 示 的 原料 生产芳 烃 时 , 压 力 对 平衡 时 产 物 中芳烃 组 成 的 影 响如 图 4所示 。 由图 4可知 , 压 力在 0 . 1 MP a ~ 1 . 0 MP a范 围 内变化时, 随压力升高 , 产物中各种芳烃的平衡摩尔 分率几乎不发生变化 , 故可知压力对该体系的影 响 不 大 。这是 因为 液化气芳 构 化体 系 中既发生 减分 子 反应 . 又 发生增 分子 反 应 , 会 同时产 生大分 子芳 烃和 小分 子气 体 , 反 应前 后分 子总数 变化 不大 。这样 , 液 化石油气制芳烃的反应宜在低压条件下操作 , 可节 省设备投资并降低操作费用 。 .3 . 3 r 烯初始 成对产物l 1} I 芳烃 。 衡纰成的彤响 在 温 度 为 7 9 8 . 1 5 K, 压 力 为 0 . 1 MP a的 条 件 下 , 丁烯 初始组 成 对产 物 中芳 烃平 衡摩 尔分 率 的影 响如 图 5所示 。 始成 训 0 0 0 0 0 始 成∞ 。。。 呱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9巷 第 6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HEMl CAL ENGI NEEF I I NG OF OI L GAS 由图 5 可 知 , 随丁烯 初始 摩尔分 率 的增大 , 丁烷 初始摩尔分率的降低 , 产物 中各种芳烃 的平衡摩尔 分率逐渐增大 ; 其中, 苯和二甲苯的平衡摩尔分率的 增加较多 , 而甲苯和 C 。 芳烃的平衡摩尔分率增加较 少 , 总的芳烃平衡摩尔分率逐渐增大 , 表明丁烯 比丁 烷更 易转 化为芳 烃 。这是 因为 烯 烃 可 直接 齐 聚 、 环 化 和脱 氢 生成 芳 烃 ,而烷 烃 则 需 裂 化 生 成 烯 烃 后 , 才能经齐聚、 环化和脱氢生成芳烃 。因此 , 原料中的 丁烯含量是影响芳构化 的主要因素之一 , 若要获得 较高的芳烃产率 , 丁烯含量不宜过低。 4 . 3 . 4丁烷初始组成对产物中芳烃平衡组成的影响 在 温 度 为 7 9 8 . 1 5 K, 压 力 为 0 . 1 MP a的条 件 下, 丁烷初始摩尔分率对产物 中芳烃平衡摩尔分率 的影响如 图 6所示 。 由图 6可知 , 随丁烷初 始摩 尔分 率 的增 大 , 丙烷 初始摩尔分率的减小, 产物中各种芳烃及总芳烃 的 平衡摩尔分率逐渐增大, 其 中苯、 二 甲苯和 C 。芳烃 的平衡摩尔分率增加较为缓和 , 这表明在液化石油 气 芳构 化生产 芳烃 的过 程 中 , 丁 烷 比丙 烷 更 易 转 化 为芳 烃 。 4 . 3 . 5丙烯初始组成对产物中芳烃平衡组成的影响 在温 度 为 7 9 8 . 1 5 K, 压 力 为 0 . 1 MP a的 条 件 下 , 丙 烯初 始组 成对 产 物 中芳 烃 平 衡 组 成 的影 响如 图 7所 示 。 由图 7可知 , 随丙 烯初始 摩尔 分率 的增 大 , 丁烯 初始摩尔分率 的降低 , 各种芳烃 的平衡摩尔分率缓 慢降低 , 总的芳烃平衡摩尔分率也逐渐减少。这说 明在液化石油气生产芳烃的过程 中, 丁烯要 比丙烯 更 易转 化为芳 烃 。 综 上所述 , 温 度及 原料组 成 , 特别是 丁烯 的初 始 组成是影响液化石油气芳构化过程芳烃产率的主要 因素 。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 中, 为了获得较高的芳 烃产率, 需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 并制订适宜的反应条 件 。 5结 论 1 通过对液化石油气芳构化反应体系的热力 学分 析可 知 , 由液化石 油气 芳构 化制芳 烃是 可能 的 。 2 在液 化石 油气 芳 构 化 的反 应 产 物 中 , 生成 的芳烃 以轻 质芳 烃为 主 , 甲苯最 多 。 3 相同碳数 的烯烃要 比烷烃更 易芳构化 ; 对 于类型相同的烃类 , 高碳数烃 比低碳数烃更易芳构 化 。 4 在液化石油气 芳构化反应体 系中, 温度及 原料 组成 , 特别 是 丁烯 的 初 始组 成 是 影 响液 化 石 油 气芳构化制芳烃 的主要 因素 , 压力对芳烃的平衡组 成 影 响不大 。 5 依据热力学分析结果可知, 液化石油气芳 构化制芳烃 的适宜 条件 为常压 或微正 压, 温度 为 8 2 3 . 1 5 K, 且原料 中丁烯及丁烷的含量应较大。 参 考 文 献 1李 明辉. 碳四烃的综合利用 E J 3. 石 油化工 , 2 0 0 3 ,3 2 9 8 0 8 8 1 4 2张文斌. 袁海鸿. 戴海林 . 轻烃芳构 化工艺技术 的研究 E J ] . 石 油化 工设 计 , 2 0 0 8 , 2 5 3 1 9 2 2 3郝代军 , 朱建华 , 王国 良. 液化石油 气制芳烃技术开发及工业 应用 [ J ] . 现代化工,2 0 0 6 , 2 6 1 0 5 5 6 0 4朱 开宏 , 袁渭康. 化学反应 工程分析 E M] . 北京 高等 教育 出版社 , 2 0 0 21 2 3 5傅玉普 , 郝策 , 蒋山. 多媒体 C AI 物理化学E M] . 大连理工大学 出版 社 ,2 0 0 J 下 转 第 d 8 2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4 8 2 N V L a B a T i O 催化剂的低温 C H / C O 重整性能研究 2 O 1 O 因为 镧掺杂 量较低 的催 化剂 经 氢 气 氛还 原 后 , 钛 酸 钡载体 的能带 结构 中产生 了处 于施 主能级且 具有 较 高能量的弱束缚 电子 Ti e , 其受激发后可跃迁 至导带参与导电, 此时载体也成为 B a 。 Ti j T i e 0 结构的 n 一型半导体 ] , 催化剂载体表面 原位 氢还 原得到 的活性 组分 镍 的电子 密度很 可能 因 Ti e 而增 加 , 镍 基 催 化 剂 的供 电子 能力 增 强 ; 而 随着 载体 掺杂 L a的量逐 渐 增 加 , 由 X RD表 征结 果推测载 体 中 B a T i O 。颗 粒相对 量减少且 颗粒变 大 , 因此 , 在 氢气 氛 还 原后 产 生 的弱 束缚 电子 Ti e 数量 也 相 应 渐 少 , 同时 较 大 的 B a T i O 。粒 子 比 表面积 较小 , 固体 化学活 性也 较低 , 使得镍 基催 化剂 的供电子能力也就逐渐减弱 , 故而 Ni / 1 . 5 L a B a T i O。的供电子能力很小 ; 相反 ,Ni / B a T i O。 催化 剂具有最强的供电子能力 , 在这两者之间必定有一 个最佳镧含量 , 它使催化剂获得恰 当的供电子能力 以提供 电子 给 C O 分 子 的反键 丌*轨道 , 使 其活 化 分解 CO 一c O, 在催化剂表面产生有消炭作用 的原子 氧 O, 但不 会 进 一步 提 供 电子 给 C O 分 子 的 反键 7 I “ * 轨 道而 导致催 化剂 因 CO歧 化 反应 积 炭失 活 , 即 CO - - CC O , 表 2中的 C O 脉 冲反 应 实验 A C O b mo 1 数 据 也 充 分 说 明 了 这 一 点 ,即 Ni / 1 . 0 5 L a B a Ti O。催 化 剂 是 最 佳 的低 温 C H / C O 重整催 化剂 。 3结 论 镧 液相掺 杂 合成 了具有 钙钛 矿 结构 的 L a B a Ti O。 载 体 , CO 脉 冲反 应 实 验 表 明镧 液 相 掺 杂 影 响了 L a B a T i O 。载体的电子结构性 能, 其负载的 Ni / 1 . 0 5 L a B a T i O。 镍基催化剂在 7 0 0 ℃对 C O 的歧化反应 c OCCO 程度很小 , 在 7 0 0 ℃低 温 C H / c o。 连续 重整 制合 成气 反应 中表 现最 佳 的 活性 、 稳定性 及抗 积炭 性能 。 参 考 文 献 1 Br a d f o r d M C J ,Va n n i c e M A. Ca t a l y t i c r e / o r mi n g of me t h a n e wi t h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o v e r n i c k e l c a t a l y s t s [ J ] .Ap p 1 .C a t a 1 . A, 1 9 9 6, 1 4 2 7 3 9 6 2黎先财 , 李萍 , 赖志华 , 杨 沂凤.载体对 重整催 化剂催化 性能 的 影响E J ] .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 2 0 0 5 , 3 4 5 , 3 4 4 ~3 4 5 3黎先财 , 罗来涛 , 刘康强.纳米 B a Ti O。的制备及 其负载 Ni 基催化 剂 的应用研究[ J ] . 无机材料学报 , 2 0 0 3 , 1 8 3 6 8 6 6 9 0 4黎先财 , 罗来涛.超 细 纳米 钛 酸钡镍基 催化剂 的溶胶 一凝胶法 制备与催化活性E J ] . 南 昌大学 学报 理科 版 , 2 0 0 3 , 2 7 3 2 7 0 2 7 3 5 Li X.W u M ,Ya n g Y ,He F.St u d i e s o n c o k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o f n i c k e l -- b a s e d c a t a l y s t s i n C 2 r e f o r mi n g o f CH 4 . J o u r n a l o f Ra r e Ea r t h s, 2 0 0 4, 2 2 6 8 5 4 8 5 8 6吴越. 气化和气体合 成反应 的热 力学[ M] .北京 中国工 业出版 社 , 1 9 6 5 7江东亮.精细 陶瓷材料[ M] .北京 中国物资 出版社 , 2 0 0 0 作 者 简 介 胡 全红 1 9 8 6 一 , 男 , 江西 泰和人 , 讲 师 。通讯 作者 黎先 财 1 9 6 1 一 , 男 , 博士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E ma i x c l i ri C H . e d u . c n 收稿日期 2 0 1 0 0 4 --2 7 ; 收修改稿 2 0 1 0 --0 8 ~1 6 ; 编辑 康莉 上接 第 4 6 9页 6伊赫桑 巴伦 土耳其 主编. 程乃 良, 牛四通 , 徐桂英译. 纯物质热 化学数据手册[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 0 0 3 7方奕文 , 沈尾彬 , 黄 晓昌. 二甲醚选择性转化制芳烃 的热力学分析 [ J ] . 湖南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学报,2 0 0 9 , 3 2 3 6 8 7 3 8张宇英 , 张克武. 分子热力学性质手册一计算 方法与最 新实验数据 [ 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 0 0 9 , 8 O 一2 3 8 9陈宝林.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 [ 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 0 0 5 作 者 简 介 黎小辉 男, 1 9 8 6 年生, 陕西省渭南市人。中国石油大学 北 京 硕士生。Ema i l l x h c u p 1 6 3 . c o rn。电话 1 5 9 1 0 8 0 5 4 0 2 。通讯 地址 1 0 2 2 4 9 北京市 昌平区府学路 1 8号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 收稿 日 期 2 0 1 0 0 7 2 7 ; 收修改稿 2 0 1 0 0 9 ~2 9 ; 编辑 康 莉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