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残留断陷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pdf
2 0 1 3年 l 2月 第 3 2卷第 6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e t r o l e um Ge o l o g y a n d Oi l fie l d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Da q i n g De c ..2 01 3 Vo l _ 3 2 No . 6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3 7 5 4 . 2 0 1 3 . 0 6 . 0 01 延 吉残 留断 陷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 勘探 前景 张吉光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事业部 ,黑龙江 大庆1 6 3 4 5 3 摘要延吉盆地在早期受到近南北向伸展断裂的控制,形成了东断、西超的箕式断陷组合;晚期受近东西向的 挤压褶皱构造控制 ,形成南 、北 2个背斜夹 1个宽平向斜的结构。盆地改造前烃源岩已经成熟,但生烃门限的 差距较大 。大砬子组末期 、龙井期 为主要成藏期 ,龙井组末期为 聚集成藏 的关键时刻 。盆地中部地层发 育较全 , 剥蚀地层少,保存条件好 ,可形成稀油油藏。其中,大马、清茶馆、德新等次凹中形成的构造带是有利勘探区 带。盆地南北两端背斜剥蚀厚度超过 7 0 0 I l l ,保存条件差。靠近烃源区一侧可以形成稠油油藏并上覆次生气藏。 关键词 延吉盆地;伸展断裂;挤压褶皱 ;残留箕式断陷;油气勘探前景 中图分类号T E l 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3 7 5 4 【 2 0 1 30 6 0 0 0 1 0 5 STRUCTURAL CHARACTERI STI CS AND PETRoLEUM EXPLORATI oN PRoS P ECTS FoR THE F AULTED DEP RES S I ONS I N YANJ I BAS I N Z HANG J i g u a n g E x p l o r a t i o n D i v i o n o f D a q i n g O i e l d C o m p a n y L t d . , Da q i n g 1 6 3 4 5 3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Y a n j i B a s i n w a s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t h e e x t e n s i o n f a u l t s w i t h n e a r l y S N s t r i k e a n d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t h e e a s t f a u l t s a nd we s t o n l a p wa s f o r me d i n t h e e a r l y p e r i o d;a t t h e l a t e s t a g e,t h e b a s i n wa s d o mi n a t e d b y t h e c o mp r e s s i v e f o l d s wi t h n e a r l y EW s t rik e a n d t h e s t r uc t u r e wi t h t wo s o u t h n o r t h a n t i c l i n e s a n d a wi de fia t s y n c l i n e wa s g e n e r a t e d. Be f o r e t h e r e f o r m ,t he hy dr o c a r b o n s o u r c e r o c k h a d b e e n ma t u r e d,b u t t h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g e n e r a t i n g t h r e s h o l d wa s r a t h e r d i f f e r e n t i a 1 .T h e e n d o f D a l a z i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L o n g j i n g F o r m a t i o n a r e t h e m a i n r e s e r v o i r - a c c u m u l a t i n g s t a g e s , t he l a t e p e r i o d o f t he l a t e r i s t h e c r i t i c a l mo me n t f o r t h e r e s e rvo i r t o e n ric h a n d a c c u mu l a t e.Th e c e n t r a l b a s i n i s c h a r a c t e riz e d b y we l l d e v e l o p e d,p r e t t y c o mp l e t e a n d l e s s s t r i p p e d f o r ma t i o n s a n d mo r e o v e r t h e mu c h b e t t e r p r e s e r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S O t h e l i g h t o i l r e s e rvo i r s a r e a c c u mu l a t e d. Amo n g t h e m ,t h e s t ru c t u r a l b e l t s f o rm e d i n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s u b s a g s s u c h a s D a m a ,Q i n g c h a g u a n ,D e x i n a n d S O o n .T h e s t r i p p e d t h i c k n e s s e s a r e m o r e t h a n 7 0 0 m i n t h e n o rth e r n a nd s o u t he rn e n d s o f t h e a n t i c l i n e,a n d f u rth e rm o r e t h e p r e s e r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s a r e v e r y p o o r .Th e s i de c l o s e t o t he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o u r c e r e g i o n c a n d e v e l o p e d i n t o a he a v y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wi t h u p pe r s e c o n d a r y g a s r e s e rvo i r . K e y w o r d s Y a n j i B a s i n ; e x t e n s i o n / e x t e n d e d f a u l t ;c o m p r e s s i v e f o l d ; r e s i d u a l h a l f - g r a b e n d e p r e s s i o n ;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pr o s p e c t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7 . 1 7 改回 日期 2 0 1 3 1 0 1 7 基金项目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 2 0 0 9 G X Y Q 1 2 0 5 。 作者简介张吉光,男,1 9 6 0年生,高级工程师,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勘探工作。 E ma i l z h a n g j i g u a n g p e t r o c h i n a . c o n . c n 第 3 2卷第 6期 张吉光等延吉残留断陷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 5 小于 0 . 3 5 % 。在大砬子组沉 积时期 ,盆地进入 断 陷持 续 期 ,同沉 积 断裂 持 续 活 动 ,沉 积 速 率 为 8 8 . 7 3 m / M a ,沉积厚度为 1 1 0 0 m,大地热流值达 到最大 ,古地温快速增加 ,R 大于 0 . 5 % ,有机质 演化迅速 ,铜佛寺组烃源岩进人生油 门限,开始生 烃时间为 1 1 1 . 5 Ma 。在龙井组沉积时期 ,延吉盆地 进入坳陷期 ,断裂活动趋于停止 ,沉积缓慢 ,沉积 速率为 2 3 . 5 8 m / Ma ,沉积厚度 为 6 0 4 m,热 流值 较低 , 古地温缓慢升高 , 加热速率仅为 0 . 8 9℃/ Ma , 但是经历 的时间较长 约 3 0 Ma , 铜佛寺组烃源岩 进人大量生烃时间 R i0 . 7 %为 1 0 4 . 3 Ma 。龙 井组沉 积末期发 生 区域褶皱 运动 ,遭 受抬升 、剥 蚀 ,地层埋深变浅 ,大地热流降低 ,古地温降低 , 加热速率为一 1 . 3 3 c / Ma 。初始成藏 时间略晚于进 入生烃门限的时问。该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 8 0 . 4 c c,对应的成藏 时间为 1 0 6 . 8 Ma ,即在 大砬 子组末期开始成藏。在龙井组时期 ,流体包裹体的 均一温度对应在主成藏期的最早时间为 1 0 4 . 1 2 M。 主成藏期常与烃源岩大量生烃 的时间相近 。龙井组 末期 的构造活动成为聚集成藏的关键时刻 。 2 . 3形成 以烃 源 区为 中心 的油 气聚 集 单元 盆地发育朝I H J J I 凹陷、清茶馆次凹 、德新次凹 等 3个烃源区,并 以烃源区为 中心形成 了相应的油 气 聚集单元。烃源区的油气除 白生 自储外 ,主要由 向斜的低部位 向周边高部位运移 ,由凹陷的中心部 位 向南北两侧 的背斜位置运移 、聚集。因此 ,凹陷 次凹 内及周边 构造 带均为有 利 的油气 聚集单 元 ,即大马次 凹 含 丰满断 阶带 、清茶馆 次 凹、 德新次 凹中发育的构造带是有利的勘探 区带。 2 . 4次生气藏与稠油油藏相伴而生 盆地南北两端抬升 、剥蚀 ,保存条件变差 ,已 形成的油藏经历了不同程度 的改造 , 使原油发生 稠变作用形成次生气藏 。在气藏下部的油藏多为稠 油油藏 , 产出重质油, 原油密度为 0 . 9 0 2 5 g / e m 。 , 原 油黏度为 2 5 5 . 6 7 mP a S Y X 5井 。在 断陷中部 , 由于抬升幅度小 , 保存 条件好 , 以稀油油藏为主 , 原 油密度为 0 . 8 2 6 9 g / c m , 原 油黏度为 7 . 7 mP a S Y C 1井 。铜佛寺组是主要的含油气层位 , 已发现 的油层深度为 5 0 0~ 2 0 0 0 m, 不受埋深控制。因此 , 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 但要审慎勘探 , 积极 探索小盆地油气的勘探方法 。 3结 论 1 延吉盆地早期 以近南北走 向的伸展断裂 为主 ,晚期形成近东西 向的挤压褶皱构造。其 中, 磨盘山断裂和虎鼻山断裂分别控制 了清茶馆. 德新 凹陷和朝 阳川凹陷的发生 、发展及充填。 2 延吉盆地呈东断 、西超的箕式断 陷组合 , 后期的挤压褶皱作用使盆地形成南北 2个背斜夹 1 个宽缓 向斜的结构。其 中,南北两端剥蚀厚度超过 7 0 0 m,为残留断陷盆地。 3 盆地 改造前 发生过完整 的有机质演化过 程 。烃源岩 已经成熟 ,生烃 门限差距较大。大砬子 组末期 、龙井组为主要成藏期 ,龙井组末期是聚集 成藏的关键时刻。 4 盆地 中部保存条件好 ,可形成稀油油藏。 其 中,大马次凹 含 丰满 断 阶带 、清茶馆 次 凹、 德新次凹发育的构造带是有利勘探区带。盆地两端 保存条件差 ,形成油气藏被改造甚至被破坏 ,其 中 靠近烃源区地带可形成稠油油藏并上覆伴生气藏。 参考文献 [ 1 ]付广 ,姜振学 ,王青 海 ,等 .对延 吉盆地东 部含气 区的预测 [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 9 9 7 ,1 6 1 1 2 . 1 6 . [ 2 ]庞 庆 山,齐 玉 林 ,王 先 美 .延 吉 盆 地 断 层 侧 向 封 闭 性 研 究[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 0 0 3 ,2 2 4 1 6 . 加. [ 3 ]张吉光 ,王英武 ,秦建 中 .沉积盆地构造单元与命 名规 范化讨 论 [ J ].石油实验地质 , 2 0 1 0,3 2 4 3 0 9 , 3 1 3 . [ 4 ]李思田, 杨士恭,吴冲龙,等.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 和东北 亚断陷盆地 系[ J ] .中国科学 B辑 , 1 9 8 7 , 2 1 8 5 1 9 5 . [ 5 ]张 功 成 ,徐 宏 . 中 国东 j E 部 晚 中 生 代 裂 陷 作 用 与 伸 展 构 造 [ 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 9 9 8 ,2 8 3 2 6 6 . 2 7 2 . [ 6 ]赵越, 杨振宇,马醒华 .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 J ].地质科 学 ,1 9 9 4 ,2 9 2 1 0 5 . 1 1 9 . [ 7 ]陈发景,汪新文,陈昭年,等,伸展断陷盆地分析 [ M] 北 京 地质 出版社 ,2 0 0 4 . [ 8 ]陈发景 ,赵海玲 ,陈昭年 ,等 .中国东部 中 、新生代伸展盆地 构造特征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 J ].地球科 学 ,1 9 9 6,2 1 1 3 5 7 . 3 6 5 . [ 9 ]张渝 昌 ,中国含油气盆地原 型分析[ M].南京 南京 大学出 版社 ,1 9 9 7 . [ 1 0]陈发景 ,汪新 文 .中 国西北地 区早. 中侏 罗世 盆地 原型分 析 [ J ].地学前缘 ,2 0 0 0,7 4 4 5 9 4 7 0 . [ 1 1 ]曹成润 ,郑庆道 .黑龙江省东部 残留盆地群构造 演化特 征及 其油气勘探意义 [ J ].吉林 大学学报 地球科 学版 ,2 0 0 3, 3 3 2 1 6 7 - 1 7 2 . [ 1 2 ]张抗 .盆地的改造及其 油气地质意义 [ J ].石油与天然气 地 质 ,2 0 0 0,2 1 1 3 8 - 4 1 . [ 1 3 ]许岩 ,刘立 ,赵羽君 .延吉盆 地含油气 系统与勘探 前景 [ J ] . 吉林 大学 学报 地球科学版 , 2 0 0 4, 3 4 2 2 2 7 2 3 0 . [ 1 4 ]付孝悦. 残留盆地及其油气保存问题[ J ].海相油气地质, 2 0 0 9 ,1 4 2 3 7 4 0 . 编辑宋 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