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侏罗系油气成藏模式.pdf
新冁 汕地眼 2 油气聚集模式 油气差异聚集原理 的实质是 由于油气水密度差 引起的重力分异和构造抬升导致的油气调整等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 。 “ 差异聚集” 造成了“ 远油近气 , 远重 近轻 ; 上油下气 , 上重下轻” 的油气分布格局 。博湖坳 陷的油气聚集过程遵循 “ 差异聚集” 原理 , 尤以宝浪油 田最为典型。 1 侧 向差异聚集宝中背斜与宝北背斜为同一 构造带上 的 2个背斜 圈闭 , 宝北背斜的圈闭溢 出点高 于宝中背斜 , 2个背斜的含油气层位均集 中在三工河 组上段。宝 中背斜主要为带轻质油油环的凝析气藏 , 而宝北背斜则为轻质油油藏 , 并且宝北背斜的轻质油 与宝中背斜油环油性质基本相同。 宝浪油 田宝中区块 和宝北区块现今的“ 远油近气, 远重近轻” 的油气分布 格局即为油气侧向差异聚集 的结果。 2 垂向差异聚集宝浪油 田宝 中区块的Ⅳ油组 为带小油环凝析气藏,Ⅲ油组为带大油环凝析气藏, Ⅱ油组为凝析气顶轻质油藏 , I 油组为轻质油油藏 , 自下而上 , 含气体积逐渐减小 图 2 。宝中区块现今 的“ 上油下气, 上重下轻” 的油气分布格局系油气垂向 差异聚集的结果 。 3 油气调整模式 1 纵向调整该模式是由于新断层 的生成或老 断层的复活, 导致深层已聚集成藏的油气在纵向进行 调整 、 重新聚集成藏。研究 区生烃 中心 的烃源岩在 中 晚侏罗世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生烃时 , 博湖坳陷现今 的 构造带大部分 已具雏形 , 但断层不发育 , 油气主要在 各构造带的八道湾组内部聚集成藏。侏罗纪末一 白垩 纪, 燕山运动晚期强烈的挤压作用造成宝浪构造带和 本布图构造带 的逆断层开始大量发育 , 断层沟通了八 道湾组已聚集成藏的油气 , 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和调 整, 重新在三工河组聚集成藏。燕山运动晚期种马场 构造带表现为强烈的隆升和冲断, 导致八道湾组已聚 集成藏的油气 向上调整并最终散失。 宝浪油田和本布图油田现今八道湾组多见大套 油气显示, 但试油多为含油水层, 并且垂向上原油密 度、 黏度、 含蜡量、 胶质沥青质含量 、 凝固点、 初馏点都 有 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的趋势 表 1 , 其原因就是油气 在纵向调整过程 中发生了吸附和分异作用。 2 横向调整该模式是由于后期构造运动的不 均衡掀斜作用 , 造成含油气圈闭的溢出点抬升 , 油气 沿抬升后的溢出点向储集层上倾方向调整, 重新聚集 成藏。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的油藏就是通过该模式形成 的 表 1 博湖坳 陷各 区块原油性质垂向变化 区块层位 m 黏度 P a s , 胶 质 古近系沉积前, 宝浪构造构造带整体表现为一南 倾 的大型宽缓鼻状构造 ,北部开 口端 由焉南断裂遮 挡。 此时宝北背斜 尚未形成 , 宝中地区为低幅背斜 , 在 西山窑组底界构造图上的闭合幅度为 5 0 m左 , 油 气仅在宝中背斜内聚集成藏。 古近纪末喜马拉雅运动使宝浪构造带最终定型 , 宝北区块 由鼻状构造演化为背斜圈闭 , 整个构造带隆 起幅度加大 , 在西 山窑组底面构造图上宝 中背斜的闭 合幅度已超过 2 0 0 m . 此时伴随着北部凹陷 2 大生烃 中心开始大量二次生烃, 宝中背斜中的油气开始向宝 北背斜进行横向调整, 重新聚集成藏。原油含氮化合 物分析结果表明, 宝北背斜的油气是从宝中 块调整 过来 的I 。 4 油气散失模式’ 焉耆盆地是一个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和破坏 的残留盆地 , 油气散失严重。根据该区油气散失时圈 闭的埋藏情况分为“ 暴露条件” 和“ 埋藏条件 ” 两种 散 失模式。 1 地表条件下散失该模式是由于强烈的构造 运动使地层抬升遭受风化剥蚀 ,导致油气藏 露地 表 , 油气藏盖层 被破坏 , 封堵条件变差 , 油气发 生散 失, 或者油气藏的盖层和储集层均被剥蚀破坏, 油气 彻底散失。该模式主要发生在种马场构造带。侏 纪 末一 白垩纪的燕 山运动晚期造成种马场地区强烈冲断 隆升 , 西 山窑组和三工河组 几乎被剥蚀殆尽 仅在种 马场北断块局部残存 ,目前只有八道湾组 1 l 下段保 存相对完整I I。 由于失去了j~ r 河组上段一 西山窑组这 套封闭性最好的区域盖层的有效封堵 , 加之八道湾组 上段区域盖层也遭受了严重剥蚀, 导致研究 侏罗系 圈闭中聚集成藏的油气严重散失 , 其 中 一 r 河组圈 中的油气藏已被完全剥蚀而不复存在。 马 1 井的气、 水分析结果也可以反映m油气藏被 破坏的特点 表 2 。马 1 井八道湾组 4个试油层 由深 至浅天然气中氮气 N 含量逐渐升高 , 由 l 2 . 7 2 %增 至 9 0 .5 9 %; 甲烷 C H 含量却逐渐减少, 由8 2 .9 5 %一 l卜 降至0 %, 具有典型的风化带特征。 马 1 井深部水型为 C a C l 型 , 总矿化度达 2 0 1 2 m g / L , 浅部水型为N a HC O 3 第 3 2卷第 6期 张解, 等 新斑焉暂盆地M沏坳陷侏罗系油气成减模式 表 2 马 1 井试油井段天然气和地层水分析 型, 总矿化度仅 2 4 0 3 2 7 m g / L , 反映出地下是开启的 水动力环境。 2 埋深条件下的散 失该模式是 由于后期断层 的活动导致埋藏在地下圈闭中的油气沿断层向上运 移并散失。该模式主要发生在南部 凹陷阿买来构造 带。尽管该区紧靠南部凹陷的包头湖生烃中心, 油源 条件优越 , 另外侏罗系发育 的 2套 区域盖层 八道湾 组上段 、 三工河组上段一 西 山窑组 保存相对完好 , 具 有一定的封堵能力, 但由于靠近盆地南部边缘, 喜马 拉雅运动期构造变动强烈 , 库鲁克塔格 山向北 的强烈 推覆作用导致断裂发育 , 地层破碎 博南 3 井和博南 4井取心均见 明显滑痕 , 岩心破碎严 重 , 地层倾角达 4 8 。 , 造成侏罗系圈闭中油气沿断层严重散失。 博南 3 井和博南 4井油气显示井段长达 1 0 0 0 in以上, 但荧 光显示级别低 , 多呈亮黄色或暗黄色, 色谱分析组分 不全 , 具有残余油的显示特征 。 5 结论 博湖坳陷经历了自印支运动以来燕山运动期、 喜 马拉雅运动期等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 侏罗系原生油 气藏遭受了严重破坏, 油气保存条件整体较差。该区 目前 已发现 的油气藏类 型均为受构造运动影 响较小 的背斜 圈闭, 而与断层有关的断鼻 、 断块等 圈闭几乎 全部落空。 因此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应转 向“ 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小 、 后期油气保存条件较好” 的 岩性油气藏『7 J。 纵向上 , 焉耆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上段和三工河 组上段一 西 山窑组分 别对应着 2套高位体 系域沉积 体,在湖盆充填淤积沼泽化的背景下曲流河大量发 育, 容易形成河道砂体“ 侧缘尖灭型” 的岩性圈闭。横 向上 , 来 自 南部库鲁克塔格山的侏罗系扇三角洲砂体 及南部凹陷的北缓坡带和来自西南部霍拉山的辫状 河三角洲砂体, 在四十里城向斜的北缓坡带容易形成 “ 上倾尖灭型” 的岩性圈闭; 另外, 来 自北部的辫状河 三角洲砂体前缘在七里铺次凹和四十里城次 凹的深 凹区容易发育“ 滑塌浊积岩型” 的岩性圈闭。 参考文献 [ 1 ] 刘新月, 林社卿 , 何明喜 , 等. 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l生 质判定[ J ] _ 新疆石油地质 , 2 0 0 2 , 2 3 5 3 9 2 3 9 3 . [ 2 ] 马强, 姚亚明, 金维平, 等.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 J ] . 新 疆石油地质, 2 0 0 8 , 2 9 2 1 7 2 1 7 5 . [ 3 ] 林社卿, 杨道庆 , 夏东领, 等. 泌阳凹陷油气运移输导体系 特征及意义[ J ]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 0 0 4 , 2 6 4 1 6 2 1 . [ 4 ] 高先志, 陈祥 , 原建香, 等.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断层封 闭性与油气[ J ] . 新疆石油地质, 2 0 0 3 , 2 4 1 3 5 3 7 . [ 5 ] 南红丽, 李永林, 赵德力 , 等. 焉耆盆地含氮化合物分布与 油气运移特征[ J ] . 石油实验地质, 2 0 0 4 , 2 6 5 4 8 8 4 9 1 . [ 6 ] 张辉, 段心建 , 韩玉戟 , 等.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侏罗系 剥蚀厚度估算[ J ] . 新疆石油地质, 2 0 0 6 , 2 7 4 4 4 0 4 4 5 . [ 7 ] 吴明荣, 姜在兴, 操应长, 等. 焉耆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前 景[ J ] . 新疆石油地质, 2 0 0 1 , 2 2 5 4 1 7 4 2 0 . Mo d e f o r Hy d r o c a r b o n Ac c u mu l a t i o n o f J u r a s s i c i n B o h u De p r e s s i o n i n Xi n j i a n g Y a n q i B a s i n Z HANG Hu i , W ANG Ru n . c h a o , J I N B e i . b e i , J I N Yu n . y u n , HUANG S h u a i . b o t t e n a n O i l fi e l d C o mp a n y , S i n o p e c , a .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b . N o . 1 Oi l P r o d u c t i o n P l a n t , Na n y a n g , He n a n 4 7 3 1 3 2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mi g r a t i o n o f o i l a n d g a s g e n e r a t e d f r o m J u r a s s i c s o u r c e r o c k s i n B o h u d e p r e s s i o n o f Ya n q i b a s i n ma i n l y d e p e n d s o n t W O mo d e s o f l a y e r e d mi g r a t i o n a n d r e t i c u l a t e d mi g r a t i o n .Th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fol l o ws t h e ”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a c c u mu l a t i o n ’ ’ p r i u c i p l e . a n d t h e o i l g a s a d j u s t me n t m o d e s a p p e a r i n” v e r t i c a l a d j u s t me n t ’ ’ a n d” h o ri z o n t a l a d j u s t me n t ” . A l s o . t h e a c c u m u l a t e d o i l a n d g a s a r e l o s t b y ” e x p o s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a n d ” b u rie d c o n d i t i o n ” . T h i s p a p e r s u g g e s t s t h a t t h e k e y a r e a f o r f u r t h e r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B o h u d e p r e s s i o n s s h o u l d t u r n t o t h e l i t h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r v o i r s w i t h” l e s s t e c t o n i c mo v e me n t e f f e c t s a n d b e t t e r o i l g a s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t h e l a t e s t a g e ” . Ke y W o r d s Ya n q i b a s i n ; Bo h u d e p r e s s i o n ;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mo d e ; J u r a s s i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