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河庄构造地层水变化与油气聚集的关系-.pdf
OI L AND GAS F. EL D D 第 E 3 V 。 E 卷 L OP 第 ME 3 N 期 T I油 号 田 Fi发 I 5 3 I l油 号 田 发 I J o 现河庄构造地层水变化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赵 听郝曙嫣戴为民 常云杰韩艳丽 胜利油田测井公司资料解释研究 中心 , 山东东营2 5 7 0 0 0 摘要 在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 的地 区, 地层 电性特征易 受到地层水 的影响, 矿 化度 的差异导致视地层 电阻率的变化极为复杂 , 储集层含 油气性不 明显 , 这就给 油水层 的识别 带来较大 困难 , 容 易漏失低 阻油层 。对现河庄构造沙三段地层水变化规律及其成 因进行 了研 究, 在 单井精细解释 的基础上 , 分 析 油水层在横 向上 变化规律 。 分析结果表 明, 现河庄构造沙三段的地 层水高矿化度 区通 常是 油气聚 集 的有利场所 . 其地层水 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 油气的聚集 -9保存条件。 关键 词 地层水 ; 矿化度 ; 视地层 电阻率 ; 低 阻油层 ; 油气聚集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 0 0 6 5 5 3 9 2 0 1 2 0 3 0 0 5 3 0 4 0前 言 现 河 庄构 造位 于 东 营 凹陷 中央 隆起 带 西南 部 , 为 一 个低隆起 的背斜。该构造带是由多个局部背斜和鼻 状构造组成 、 被断层复杂化的断裂背斜构造带 , 处在 东 营 凹陷 深洼 陷最 有 利 的油气 聚集 带 . 油 气成 藏 条件 得天独厚 。区域内沙河街组地层水矿 化度值总体较 高 , 水 型变 化 复杂 , 特 别在 沙 三段 , 同一 层段 往 往 出现 不 同水 型 . 矿 化 度 变 化 较 大 . 储 层 的解 释 评 价难 度 较 大 , 容易漏失低阻油层 。 1 区域 内地层水 的特点 现 河庄 构造 带 在 沙河 街组 以湖相 沉 积 为 主 . 由于 沉积环境不 同, 使得各层位 的地层水化学特征差异较 大 , 区域 内各层段 以氯化钙水 型为主 , 地层水矿化度 数值从 7 1 0 8 3 3 6 4 1 l m g / L , 总体上呈现随深度增加 . 矿化 度增 大 的规律 , 见 图 1 。 现河庄构造沙三段受河 4 、 河 1 2 5大断层切割 . 形 f ● bD 吕 ▲ ● ▲ ● ▲ ▲ J L ▲ l 00 0 2 0 00 3 0 00 4 0 00 深度/ m 图 1 现河庄构造沙河街组储层地层水矿化度一深度交汇图 成断裂鼻状构造带 , 东高西低 。 各类蚀积扇体平 面上 叠合成片 , 垂 向上相互叠置 , 构成 了东营 凹陷岩性油 藏勘探 的重要 目标。通过对区域内取芯井分析资料研 究发现 , 沙三段岩性变化范围大 , 粉砂岩~ 含砾砂岩都 有出现 , 储层孔隙度在 2 l % 左右 。区域 内沙三段地层 水 矿化度 数值 表现较宽 范围为 7 1 0 8 ~ 3 2 4 5 2 6 mg / L. 怍 工 究 研 探 勘 气 油 事 从 要 主 士 学 师 程 工 人 县 奎 望 江 龙 黑 男 ‰ 日 简 听 稿 者 收 加 作 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I l 5 4 I l 2 0 1 2 , 随着 深度增 加矿 化度 增 大的规 律不 明显 , 见 图 2 。 沙 三 段储层的水型以 C a C 1 和 N a HC O 水型为主 ,碳酸氢 钠水型的矿化度呈现相对低值 , 平均值为 1 1 5 7 4 m g / L ; 氯化 钙水 型的矿 化度 则呈现 相对 高值 ,平均 值为 1 4 4 7 5 0 mg / L E 。 ▲ . ▲ ▲ ■ J L ■ ▲▲ l 0 0 0 2 0 00 3 0 0 0 4 0 0 0 深度/ m 图 2现河庄构造沙三段储层地层水矿化度一深度交汇图 2地层水格局成 因分析 现河庄构造 沙三段是在断 陷作 用强烈 、 气 候湿 润 、 物源供给较充分的条件下沉积的。 初始沉积时, 沉 积物捕获的是正常海水 3 5 g / L 或湖水 1 g / L , 地层 水的矿化度较小。储层 中的地层水 , 静止只是相对 的, 流动是绝对 的。沉积物在沉积后 , 包括地层水在内的 盆地流体又经历了大规模的垂向运移和侧向运移[ 2 - 3 3 。 渐新世末期发生的“ 东营运动 ” 使东营凹陷整体 抬 升 , 在东营组之上形成一个广泛 的不整合 面, 使东 营组到沙三段的地层受大气降水 的深入而淡化。东营 组沉积后 , 由于“ 东营运动” 的影响, 发生区域性坳陷 , 使古近 系地层进入埋藏封闭作 用期 , 此时 , 地层水的 活动主要体现在水岩作用 中的离子交换 、 半透膜的渗 透作用和不同盐度地层水的混合作用上。随着上覆地 层的不断沉积 , 古近系地层载荷增大 , 压实作用增强 , 加上“ 东营运动” 产生的断层沟通 , 促进 了各种地层水 活动 的进行 ,地层 内流体又经历 了大规模 的侧 向运 移 . 从 而在沙 三段形成 了部分 矿化度 比较低 的 N a HC O , 水 型 。 同时 , “ 东营运动” 产生了大量张性正断层 , 形成 良好 的运移通道 , 沟通 了沙四、 沙三中下段封闭性超 压水动力系统和上部 的开放性静水 常压系统 ,使得 沙 四段盐湖 中形成 的高矿化度盐 卤水运移 到浅层 , 与上覆地层水发生混合 , 导致上部地层中的地层水矿 化度升高 ,在沙三段中形成了部分较高矿化度的 C a C 1 水 型[ ] 。 伴 随着 一 系 列 地 质运 动 , 地 层 水 的横 、 纵 向运 移 从来没有停止过。经过多期次的改变 , 形成如今复杂 的地层水 分 布格局 。 3 地层水变化与油气 聚集的关系 作为地层流体性质的重要指标 , 地层水矿化度可 以用来确定有利储层。然而在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的 地 区, 电性特征易受到地层水的影 响, 反映储集层含 油气性不明显, 识别油气层的难度明显增大。 现河 庄 构 造 沙三 段 在 同一 层 段 往往 出现 不 同水 型, 矿化度变化较大。 不同矿化度地层水的存在导致视 地层电阻率的变化极为复杂 ,应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 难以判别, 容易漏失低阻油层。 必须对测井信息进行定 性、 定量分析 , 结合核磁测井 、 高频等参数感应、 阵列感 应和地层测试等新测井技术 , 并根据非测井信息 包括 构造、 地质录井 、 取心 、 气测 、 邻井测试等资料 , 实现对 储层的精细评价。 在单井精细解释的基础上 , 开展多井 的综合分析对比, 研究油水层在横 向上的变化规律 , 开 展对低电阻率油层 的综合研究和区块评价,建立起储 层地质参数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 根 据 现河 庄 构 造 在 沙 三段 地 层 水 矿 化 度 的 变 化 范 围 . 分别 对 矿 化度 数 值 进 行标 定 , 根 据标 定 的矿 化 度数值换算 , 得到相应 的地层水 电阻率 , 再根据阿尔 奇公式计算 与地层水电阻率数值对应 的地层真 电阻 率数值 , 建立沙三段水层矿化度一 电阻率对应关 系 , 见图 3 言 ● 旃 雹 脚 图 3现河庄构造沙三段水层矿化度一 电阻率对应关 系图 图 3直观反映了随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 , 标准水 层真 电阻率的变化范围。现河庄构造沙三段埋深约 2 8 0 0 m. 标准水层的孔隙度为 2 1 %, 由图 3得到标准 水层真电阻率 , 见表 1 。 根据表 1的计算结果 ,区域 内的地层水矿化度 在 7 0 0 0 ~ 3 0 0 0 0 0 m g / L变 化 时 , 标 准水 层 真 电 阻率 从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