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状水平井欠平衡钻井环空流动特性研究.pdf
第 3 2卷第 3期 2 0 1 0年 6月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t S o u t h w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 Vol _ 3 2 No . 3 J u n . 2 0 1 0 文章编号 1 6 7 45 0 8 6 2 0 1 0 0 3一 O 1 1 7~ 0 5 羽状水平井欠平衡钻井环空流动特性研究 张 义 , 鲜保安 , 周 卫东 , 孙粉锦 , 任源锋 1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 河北 廊 坊 0 6 5 0 0 7; 2 .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 院, 北京 海淀 1 0 0 0 8 3; 3 . 中 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 院, 山东 东营 2 5 7 0 6 1 ; 4 .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 井下作业公 司, 河北 廊坊 0 6 5 0 0 7 摘要羽状水平井欠平衡钻井技术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煤层气开发 中普遍采用的一项减少储层伤害、 提高低渗储层 煤层 气采收 率的新技 术。针对该技术 的技 术特 征 , 建 立 了物理 模 型和数 学模 型 , 结合 现场 井例 分析 了井筒环 空 内各 流动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井底压力随泥浆排量的增加单调递增 , 同一泥浆排量条件下, 环空注气量越 大 , 井底压 力值越低 ; 羽状 井 自注气点至井 口的 井筒环 空 内, 水平段 由于静液 压力 占主 导 , 空隙率 、 混相流体 流速增 长 幅度较小 , 混相 流体密度 少许 降低 , 压降损失也较 少; 竖直 井筒环 空 内空隙率及 混相流体 流速 自井底 沿井筒向上初 始 缓慢增大 , 当环 空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后 , 由于气液 滑脱 效应 , 而; g - a ,l 增 大, 环 空 内混相流体 密度 变化 规律与之 相反 , 环空压力 自井底 沿井筒向上呈线性减 小。 关键 词 煤层 气 ; 羽状水平 井; 欠平衡钻 井; 流动特性 ; 环空压 降; 井底 压力 ; 环 空注气量 中图分类号 T E 2 4 2 . 9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 0 . 3 8 6 3 / j . i s s n . 1 6 7 45 0 8 6 . 2 0 1 0 . 0 3 . 0 2 2 引 言 由于我 国的煤储层 大多属 于低 压 、 低 渗 、 低孔 “ 三低 ” 类 型 , 致使 煤 层气 开 采 难 度增 加 , 效 果 甚 差 。理论研究及近几年 的开发实践表 明, 当煤 层的渗透率小于 1 mD时, 采用羽状水平井开采煤层 气 , 单井 日产气量 与直井 水力压裂相 比可提高 3~ 1 0倍 , 因此羽状水平井钻井技术 已成为 目前煤 层气开发的主要技术之一 , 尤其是羽状水平井充气 欠平衡钻井技术 一 。该技术采用羽状井 与洞穴 直井相结合的双井筒结构 , 当羽状井主水平井 眼与 洞穴直井连通 以后 , 通过直井往 羽状 井水平 井筒环 空内注气 , 降低羽状井环空内液柱压力 , 实现其在煤 层中的欠平衡钻进 , 达到减少储层污染 、 保护煤储层 的目的。完井以后 , 在羽状井斜井段打水泥塞封堵 , 采气作业在 直井 中进行 卜∞】 。该技术 的关键 在于 欠平衡钻井注气工艺参数 的优选 , 从 而确保 羽状井 在煤储层 中钻进始终保持欠平衡钻井状态 , 因此研 究环空注气量 、 泥浆排量等对井底压力 、 井底欠压值 的影响以及井筒环空 内各物性参数沿井深的变化规 律 至关 重要 。 1 模型 的建 立与求解 1 . 1 物理模型简化 由于水平井注气点 以后井筒环空内的流体流动 为液 、 固两相流, 注气点至井 口的井筒环空 内流体流 动为气 、 液、 固混相流体流动, 为 了便于研究和计算 , 将羽状水平井欠平衡钻井井身结构简化 见图 1 ] 。 H 一羽状井垂深 , m; 一羽状井垂直井眼与注气直井水平间距 , m D h 1 羽状井 三开井 眼直径 , m; D } l2 注气直井二开井眼直径 , m; D 一羽状井 三开钻杆 柱外径 , m; D ~注气直井油管内径 , m。 图 1 通 用算例简 化物理模型 Fi g . 1 Di a g r a m o f u ni v e r s a l m o de l s f o r c a s e s 收稿 日期2 0 0 9一 O 8一 O 4 基金项 目国家煤层气 “ 9 7 3 ” 项 目 2 0 0 9 C B 2 1 9 6 0 7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 2 0 0 8 Z X 0 5 0 3 3 。 作者简 介张 义 1 9 8 3一 , 男 汉族 , 湖南 长沙人 , 硕 士 , 主要从 事多分支水平 井 、 欠 平衡钻 井及煤层气钻采方 面的研究 。 1 1 8 四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0钲 1 . 2 数学模 型 1 . 2 . 1 质量守恒相微分方程 景 p ie i 7 ’ p ie iv i 0 1 式中 £ 一 时间 , s ; p 一 流体密度 , k g / m ; e 一 流体体积分数 , 无因次 ; 一 流体速度 , m / s 。 下标 一 流体类型 , ig 气体 , l 泥浆 , S 煤屑 。 1 . 2 . 2 动量守恒相微分方程 景 V p ie iv p ie ig V ‘ e 0 2 其中, 二阶应力张量 T 的表达式为 P P P ] } P P P I \ \ p z p z p 式 中 g 一 重力加速度 , g9 . 8 m / s 。 1 . 2 . 3 井筒环空压降计算模型 水平井简 p Q P l Q 1 P Q 2 [ 一 盟 3 p 一 环空混相流体密度, k g / m ; 一 羽状井水平井筒环空内持液率 , 无 因次 ; 一 羽状井水平井眼倾斜角 , 。 。 1 . 2 . 4 空隙率计算模型 , 。 水平井筒环空 E l 厂 Q , Q 。 , Q , , D 5 竖直井简环空 E g Q , Q g , P , P g , t z g , I Z l , C g , , g , g 6 式 中 E 一 水平井筒环空内空隙率, 无因次 ; E 一 竖直井筒环空内空隙率 , 无因次; Q 一 环空混相流体排量 , m / rai n ; 一 气体黏度 , P a s ; 】 一泥浆黏度 , P a S ; C 一 气体速度分布系数, 无因次 ; 一 气体漂移速度 , m / s 。 1 . 3 模型求解思路与方法 建立的数学模型是 由一 系列差分方程 、 参数方 程及辅助方程等构成 的高度非线性代数方程组 , 在 方程组求解过程中, 需要在定解域每一个离散节点 上确定 出 P , E , , P , / x , P , , 。 等流动物 性参数。 因此, 本文在计算过程中将代数方程组在定 解域上的求解转换为在定解域节点上 的求解 , 选定 好起始节点和空间步长, 逐步求解定解域内各节点 上的解 , 直到覆盖整个定解域 , 即可求得相应问题的 解 ] 竖直井筒 ~ a 出 p P i p 4 2 环 空流动物性参数分析 式 中 p 一 环空混相流体压力 , MP a ; 一 水平井筒轴 向长度 , m; z 一 竖直井筒轴向长度 , m; 一 环空混相流体摩阻系数 , 无因次; Q 一 环空混相流体 中气体排量 , m / mi n ; Q 一 环空混相流体中泥浆排量 , m / mi n ; Q 一 环空混相流体中煤屑排量 , m / m i n ; 一 环空混相流体速度 , m / s ; 一 气体表观相速度 , m / s ; D 一 水平井筒环空过流断面当量直径 , m; D 一 竖直井筒环空过流断面当量直径 , m; A 一 环空过流断面截面积, m ; 以沁水盆地南部某煤层气羽状水平井 为例 , 利 用所建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 在不同泥浆排量 及不同环空注气量条件下 , 对羽状水平井井底压力、 井底欠压值及井筒环空内各物性参数沿井深 的变化 规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2 . 1 计算井例基础数据 羽状井垂深 8 0 0 m, 羽状井垂直井眼与注气直井 水平间距 1 5 0 m, 羽 状井 三 开 主水平 井 眼孔 径为 1 5 2 . 4 m m, 三开钻杆柱 外径为 8 9 mm, 泥浆密度为 1 0 1 5 k g / I Y I , 煤岩密度为 1 4 0 0 k g / in , 标准状态下空 气密度为 1 . 2 0 5 k i n , 煤储层孔隙压力梯度为 0 . 8 9 M P a / 1 0 0 I 13 , 羽状井主水平井眼倾斜角 0 。 , 井 口压力 取标准大气压。 第 3期 张 义 , 等 羽状水 平井欠平衡钻井环 空流 动特性研究 1 1 9 2 . 2 环空流动特性参数变化规律分析 2 . 2 . 1 井底压力随环空注气量及泥浆排量变化规律 图 2反映的是在不 同环空注气量 p 条件下 , 井底压力随泥浆排量的变化规律。从 图中曲线可 以 看 出, 当环空注气量一定时 , 随着泥浆排量 的增 大 , 井底压力呈现单调递增变化规律 , 且 不同注气量条 件下井底压力变化规律一致 ; 在 同一 泥浆排量条件 下 , 注气量越大 , 井底压力越低 。 山 茎 \ 世 址 泥浆排量/ L / s 图 2 井底压 力随环 空注气 量及泥浆排量变化 规律 Fi g . 2 Re l a t i o ns h i p a m o ng bo t t o m h o l e p r e s s u r e, d i s c h a r g e r a t e o f mu d a n d a n n u l a r g a s - i n j e c t i o n 2 . 2 . 2 空隙率沿井深变化规律 图 3反映的是在不 同环空注气量 9 条件下 , 羽状井注气点至井 口的井筒环空 内空隙率沿井深 的 变化规律。由图中曲线 可以看 出, 水平井筒环空 内 静液压力占绝对主导地位 , 空隙率变化很小 仅增大 3 %左右 ; 竖直井筒环空 内初始 时由于静液压力 占 主导地位 , 空隙率沿井深增大缓慢 , 但 当井深变化到 距井 口 1 0 0 m左右 时, 随着竖直井 筒环空 内压 力降 低到一定程度 , 摩阻压力 占主导地位 , 环空 内气体急 剧膨胀 , 空隙率急剧增大。不 同环空注气量条件下 , 空隙率沿井深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0 2 0 0 口4 0 0 隧 6 0 0 8 0 0 1 0 0 0 空隙率/ 无因次 0 . 2 0 . 4 0 . 6 0 . 8 图 3 空隙率沿井深变化规律 Fi g . 3 Re l a t i o ns h i p b e t we e n v o i d f r a c t i o n a n d we l l d e pt h 2 . 2 . 3 混相流体密度沿井深变化规律 图 4显示的是在不 同环空注气量 p 条件下, 羽状井注气点至井 口的井筒环空内混相流体密度沿 井深的变化规律 。由于混相流体 中液相 、 固相的密 度视为常量 不变 , 气相 密度 随压力 、 温度 的变化 较 小 , 且其数量级相对液相 、 固相 密度 而言非常小 , 因 此混相流体密度沿井深的变化规律与空 隙率的变化 规 律 正好 相反 。 0 2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混相流体密度/ g / c m 0 . 2 0 . 4 0 . 6 0 . 8 图 4混 相 流 体 密 度 沿 井 深 变 化 规 律 Fi g. 4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m i s c i bl e flu i d de n s i t y a nd we l l d e pt h 2 . 2 . 4混相流体流速沿井深变化规律 图 5为在不同环空注气量 Q 条件下 , 羽状井 注气点至井 口的井筒环空内混相流体流速沿井深 的 变化规律 。由于混相流体流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气 液问的滑脱效应 , 因此在静液压力 占主导 的井筒环 空内, 混相流体流速增长缓慢 , 当井深变化到距井 口 1 0 0 Il l 左右时, 摩阻压力 占主导地位 , 随着空隙率急 剧增大 , 环空 内混相流体流速也急剧增大。不 同环 空注气量 条件 下 , 混相 流体 流速 沿井 深变 化 规律 一 致 O 2 0 0 g 4 0 0 \ 6 0 0 8 0 0 1 0 0 0 混相 流体 流速/ m/ s 图 5 混相流体流速 沿井深变化规律 Fi g . 5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m i s c i b l e flu i d v e l o c i t y a n d we l l d e pth 1 2 0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0焦 2 . 2 . 5 环空压力随井深变化规律 图 6反映的是在不同环空注气量 Q 条件 下, 羽状井井筒环空内注气点至井 口的环空压力随井深 的变化规律。由图中曲线可以看 出, 在水平井段环 空压力损失较小, 在竖直井筒环空 内沿井筒向上呈 线性递减的变化规律。不 同环空注气量条件下 , 环 空 压力 随井 深变化 规律 一致 。 0 200 口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环空压力/ MP a 2 4 6 图 6 环 空压 力随井深变化规律 Fi g . 6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we l l de p t h a nd a n n u l a r pr e s s u r e 2 . 2 . 6 环空注气量及泥浆排量对井底欠压值的影 响分析 图7为不同泥浆排量 Q 下 , 井底欠压值随环 空注气量的变化规律。由图中曲线可以看 出, 当泥 浆排量一定时, 井底欠压值 随着环空注气 量的增大 而减小; 在同一环空注气量条件下 , 泥浆排量越低 , 井底欠压值越小, 欠压程度越高 ; 对于不同的泥浆排 量, 存在不同的环空注气量取值范围, 使得钻进过程 中井底欠压值控制在 一0 . 6~一 0 . 2 MP a , 从而满足 减少储层污染 、 保护储层 的现场钻井工艺要求。 一 O 1 日一 o . 3 宝 智 5 L 馏 一 O . 7 0 . 9 环 空注 气量 / m。 / mi n 1 4 1 6 l 8 2 0 2 2 2 4 2 6 图 7 井底欠压值与环空注气量、 泥浆排量关系曲线 Fi g . 7 Re l a t i o n s h i p s a mo n g b o t t o m h o l e u nd e r p r e s s u r e . a n n u l a r g a s - i n j e c t i o n a n d d i s c h a r g e r a t e o f mu d 3 结论与认识 1 羽状水平井欠平衡钻井技术可以实现减少 储层污染 、 保护煤储层 、 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等 目 的, 目前 已成为国内外 中、 高煤阶煤层气开发的主要 技 术之 一 。 2 环空注气量一定时, 井底压力 随着泥浆排 量的增大而单调递增 ; 在同一泥浆排量条件下 , 注气 量越大 , 井底压力值越低。 3 羽状井注气点至井 口的水平井筒环空内由 于静液压力 占绝对主导 , 气液间无明显滑脱 , 空隙率 及混相流体流速增长幅度较低 , 混相流体密度降低 较少 , 压降损失也较少 ; 竖直井筒环空内空隙率 自井 底沿井简向上初始增长缓慢, 相应的, 环空混相流体 密度减小缓慢 , 流速增长也缓慢 ; 但当环空压力降低 到一定程度后 , 由于气体体积膨胀 , 气液滑脱效应增 强 , 环空空隙率迅速增大 , 混相流体密度随之迅速减 小 , 混相流体流速迅速增大 , 竖直井筒环空 内混相流 体压力 自井底沿井简向上呈线性减小 的变化规律。 4 泥浆排量一定 时, 井底欠压值随环空注气 量的增大而单调递减; 在同一环空注气量条件下 , 泥 浆排量越低 , 井底欠压值越小 , 欠 压程度越高; 对于 不 同的泥浆排量 , 存在对应 的环空注气量合理取值 范围 , 使得羽状水平井在储层 中钻进始终满足保护 储层 的欠平衡钻井工艺要求 。 参考文献 [ 1 ] 孙万禄. 我国煤层气 资源开发前 景及对策 [ J ] . 天然气 工 业 , 1 9 9 9, 1 9 5 15 . [ 2 ] 黄雅达. 中国煤层气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 J ] . 中国矿业 , 2 0 0 1, 1 0 1 2 22 5 . [ 3 ] 冯三利 , 叶建平. 中国煤层 气勘探 开发 技术研 究进 展 [ J ] . 中国煤 田地质 , 2 0 0 3 , 1 5 6 1 9 2 4 . [ 4 ] 陈永武 , 胡爱梅. 中国煤层气产业形成和发展面临的机 遇与挑战 [ J ] . 天然气工业 , 2 0 0 0 , 2 0 4 1 9 2 3 . [ 5 ] 刘洪林 , 土红岩 , 宁宁 , 等. 中国煤层气资源及中长期发 展趋势预测 [ J ] . 中国能源 , 2 0 0 5 , 2 7 7 2 1 2 6 . [ 6 ] 蔚远江 , 杨起 , 刘大锰 , 等. 我 国煤层气储层研究 现状及 发展趋势[ J ] . 地质科技情报, 2 0 0 1 , 2 0 1 5 6 6 0 . [ 7 ] 薄冬梅, 赵永军, 姜林, 等. 煤层气储层渗透性研究进展 [ J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8 , 3 0 6 3 1 3 4 第 3期 张 义 , 等 爿 习 状水平井欠平衡钻 井环空流动特性研究 1 2 1 [ 8 ] [ 9 ] [ 1 0 ] [ 1 2 ] [ 1 3 ] [ 1 4 ] [ 1 5 ] [ 1 6 ] [ 1 7 ] [ 1 8 ] 杨陆武 , 孙茂远 , 胡爱梅 , 等. 适 合中国煤层气藏特点 的 开发技术[ J ] . 石油学报, 2 0 0 2 , 2 3 4 , 4 6 5 0 . 吴晋 军 , 刘敬 , 王金 安. 煤层气 开发新 技术试 验研 究 与 探索[ J ]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9, 2 4 5 4 34 5. 刘国璧 , 张惠蓉. 煤层气勘探开发和增产技术[ J ] . 新 握石 油地 质 , 1 9 9 4 , 1 5 1 8 7 9 0 . 石书灿 , 李玉魁 , 倪小 明. 煤层气竖直压裂井 与多分 支 水平 井生产特 征 [ J ] . 西 南 石 油大 学学 报 自然 科学 版 , 2 0 0 9 , 3 1 1 4 85 l _ 郑毅 , 黄洪春. 中国煤 层气 钻井 完井技 术发 展现 状及 发展方 向[ J ] . 石 油学 报 , 2 0 0 2 , 2 3 3 8 1 8 5 . 张亚蒲, 杨正明, 鲜保安. 煤层气增产技术[ J ] . 特种油 气藏 , 2 0 0 6 , 1 3 1 9 5 9 8 . 韩宝 山. 欠平衡钻井技术 与煤 层气开发 [ J ] . 煤 田地质 与勘探 , 2 0 0 2 , 3 0 4 6 1 6 2 . 潘军 , 杨陆武 , 孟英 峰. /人平衡 钻井技术在煤层气 勘探 开发 中的应用 [ J ] . 探 矿工程 , 2 0 0 1 4 91 2 . 刘绘新 , 孟 英峰. 注气欠 平衡 钻水平 井的新 技术 I J ] . 石油勘探 与开发 , 2 0 0 5 , 3 2 1 1 0 01 0 2 . 鲜保安 , 高德利 , 李安 启 , 等. 煤层 气定 向羽 状水 平井 开采机理与应用分析[ J ] . 天然气工业 , 2 0 0 5 , 2 5 1 1 1 4 一l l 6. 龚志敏, 段乃中. 岚 M1 1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充气 钻井技术[ J ] . 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6 , 2 8 1 1 51 8 . [ 1 9 ] [ 2 0 ] [ 2 1 ] [ 2 2 ] [ 2 3 ] [ 2 4 ] [ 2 5 ] [ 2 6 ] [ 2 7 ] [ 2 8 ] [ 2 9 ] 鲍清英 , 鲜保 安. 我 国煤 层气 多分支井 钻井 技术 可行 性研 究[ J ] . 天然气 工业 , 2 0 0 4 , 2 4 5 5 45 6 . 江山 , 王新海 , 张晓红. 定 向羽状 分支水 平井开发煤层 气现状及 发展趋势 [ J ] . 钻采工艺 , 2 0 0 4 , 2 7 2 4 6 . 鲜保安, 高德利, 王一兵, 等. 多分支水平井在煤层气 开发中的应用机理分析[ J ]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 0 0 5 , 3 3 6 3 43 7 . 黄洪春 , 卢 明, 申瑞 臣. 煤层气定 向羽状 水平 井钻井技 术研究 [ J ] . 天然气工业 , 2 0 0 4 , 2 4 5 7 6~7 8 . 鲜保 安 , 高德利 , 陈彩红. 煤层气 高效开发技术[ J ] . 特 种油气藏 , 2 0 0 4, 1 1 4 6 36 7 . 张义 . 煤层气羽状水平井充气欠平衡钻 井环空流动特 性研究 [ D] . 山东 东营 中国石 油大学 , 2 0 0 8 . 石在虹 . 倾斜管 多相 流研究 及分 层 配汽器研 制 [ D] . 北京 中科 院力 学研究所 , 2 0 0 3 . 胥思平. 欠 平衡 钻井 理论模 型及 其应 用研究 [ D] . 山 东 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 , 2 0 0 6 . 张义, 鲜保安, 周卫东. 煤层气欠平衡钻井环空注气丁 艺优化 [ J ] . 石油勘探 与开发 , 2 0 0 9 , 3 6 3 3 9 8 4 0 2 . 罗 世应 . 欠 平 衡钻 井 理论 研 究及 数 模 [ D] . 四J I I 南 充 西南石 油学院 , 1 9 9 9 . 赵大鹏. 天然气欠平衡钻井技术及其在 蜀南 气 田的应 用研究 [ D] . 四川 南 充 西南石油学 院 , 2 0 0 5 . 编辑 宋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