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悬挂式履带车辆高速转向动力学仿真-.pdf
第 1 2卷第 3期 2 0 1 4年 6月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CHI NE S E J OUR NAL OF CONS TRUCTI ON MACHI NE RY V0 1 . 1 2 No . 3 J u n .2 0 1 4 油气悬挂式履带车辆高速转 向动力学仿真 马 星 国 , 余 昊 , 尤 小 梅 , 叶 明 , 龚 雪莲 1 . 沈阳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 辽宁 沈 阳 1 1 0 1 5 % 2 . 北 京北方 车辆集 团有 限公 司, 北京 1 0 0 0 7 2 摘要 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 R e c u r d y n建立油气悬挂式履带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 重点对履带车辆在两种软 地面上的高速转向过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和对比分析 , 讨论了履带车辆在软地面高速转向的动力学特性. 研究 结果表明 履带车辆在软地面高速转向稳定性差, 在干沙路面转向半径比黏土路面大, 干沙路面的剪切阻力角比 黏土路面大 , 造成履带受到相对更大的侧向加速度, 使得履带车辆更易发生侧翻现象; 转向行驶时履带张紧力变 化 明显 , 主动轮所需扭矩 较大 , 容易发生脱轮 的状 况. 关键词 履带车辆;油气悬挂; 转向; 多体动力学 ; 仿真 中图分类号 T J 8 1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5 5 8 1 2 0 1 4 0 3 0 2 2 9 0 4 1 r 、 ● 1 ● 1 ●● 1 ● ■ ● J 一 , ynam i c al S l m Ul at l on 0n n1 gn- s pe e d s t e er i ng f or oi l -- g as -- s us p e nde d t ac ke d v e hi c l e s MA Xi ng - g uo , y 【 , Ha o , Y OU Xi a o - m e i , Y E Mi n g , GO NG Xue l i a n 1 . S h e n y a n g Li g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y a n g 1 1 01 5 9, C hina ; 2 . B e i j i n g N o r t h V e h i c l e Gr o u p C o r p o r a t i o n , B e i j i n g 1 0 0 0 7 2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By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t h e mu l t i b o d y d y n a mi c a l mo d e l o n o i l g a s s u s p e n d e d t a c k e d v e h i c l e s v i a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s o f t wa r e , i . e . Re c u r d y n T M, t h e d y n a m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s o n h i g h s p e e d s t e e r i n g a r e f i r s t a n a l y z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o n t wo s o f t g r o u n d s . Th e n, r e l e v a n t d y n a m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Fi n a l l y , i t i s f o u n d f r o m r e s u l t s t h a t t h e h i g h s p e e d s t e e r i n g s t a b i l i t y i s l o w. Ac c o r d i n g l y, t h e s t e e r i n g r a d i u s a n d s h e a r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g l e o n c l a y g r o u n d, wh i c h a r e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n d r y s a n d g r o u n d, p r o d u c e r e l a t i v e l y h i g h e r l a t e r a l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f o r t r a c k e d v e h i c l e t u r n o v e r . I n a d d i t i o n,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r a wl e r t e n s i o n v a r i a t i o n. t o g e t h e r wi t h h i g h e r d r i v e wh e e l t o r q u e 。 r e s u l t s i n wh e e l b r o k e n . Ke y wo r d s t r a c k e r v e h i c l e;o i l - g a s s u s p e n s i o n;s t e e r i n g;mu l t i b o d y d y n a mi c s ;s i mu l a t i o n 履带车辆作为一种自铺路面车辆, 其行驶环境 复杂多变 , 而转向性能是衡量履带车辆 的重要性能 指标. 近年来地 面力 学与多体 动力 学快速发展 , 为 履带车辆的转向性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 R e c u r d y n 还开 发 了专 门 用 于 履 带 车 辆 设 计 的 履 带 工 具 包[ 卜 . 本文以 R e c u r d y n/Tr a c k H M作为仿 真 分析平 台, 结合履带车辆模型与地面模型 , 对履带 车辆的转向性能进行仿真分析. 由于履 带 车 辆 及 地 面 的 复 杂性 , 关 于 履 带 车辆在低 频大起 伏 软性路 面 的转 向性 能研 究 较 少 . 本文 在建立 具 有 油 气悬 挂 系统 的新 型 高 速 履带车 辆模 型及两 种软性 低频 大起伏 路 面模 型 的基础上, 仿真分析 了车辆在复杂软性路面转 向时 的动力 学 特性 , 其 研 究 结果 为提 高 高 速 履 带车辆 在复 杂工况 下 的转 向性 能提供 了理论 与 技术支 持 . 1 履带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建模 利用 R e c u r d y n软件 的履带工具包 R e c u r d y n/ T r a c k H M 自带 的主动轮、 负重轮 、 诱 导轮、 托带 轮、 高速履带等各种履带行驶系统部件 , 实现 对履 带车辆行动部分快速准确的建模 . 同时 , 利用 软件 提供 的 G r o u n d模块建立路面模型. 作者简介 马星国 1 9 6 3 一 , 男, 博士生, 教授. E - m a i l m a x i n g g u o 1 2 3 4 q q .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第 1 2卷 1 . 1 油气悬挂 系统建模 本文研究的履带车辆单侧为 6个负重轮, 每个 负重轮和车体之间为独立的油气悬挂 系统 , 该悬挂 系统 由油气弹簧、 平衡肘及液压缓冲器共 同组成 . 车辆行驶时 , 平衡肘 由负重轮带动产生相对转动 , 压缩油气弹簧以吸收负重轮造成的冲击力. 当冲击 较大时 , 平衡轴撞击液压缓冲器 , 液压缓 冲器 工作 吸收冲击力. 悬挂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 1 所示. 冲 器 图 1 油气悬挂 系统 Fi g . 1 Hy d r o - p e n u ma t i c s u s p e n s i o n s y s t e m 油气弹簧的阻尼曲线如图 2 所示, 油气弹簧的刚 度曲线如图 3 所示 , 液压缓冲器阻尼曲线如图4所示. 仿真时, 分别将油气弹簧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 及液压缓冲器的阻尼特陛加载到图 1 所示的模型中. 委 \ 淑 最 委 \ 爱 淑 戬 踊 委 \ 爱 掘 戬 船 是 图 4缓冲器阻尼 曲线 Fi g. 4 Buf f e r d a mpi ng c u r v e 1 . 2 行动系统建模及整车组装 采用 P r o / E建立车体底盘 的几何模 型并 导人 到 R e c u r d y n中, 采用 R e c u r d y n仿真软件提供 的履 带工具包 R e c u r d y n / Tr a c k H M建立履带系统模 型. 履带车辆包含 2个履带子系统 , 其 中每个 履带 子系统包括 了 1个 主动轮、 1个诱 导轮、 3个 托带 轮、 6个负重轮以及 9 0块履带板 . 建模 中要确定各 个部件的几何参数 、 性能参数、 安装位置等 , 最后完 成履带车辆的整体组装 . 履带车辆模型采用前置驱 动方式 , 整体履带车辆模型如图 5所示 . 图 5 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 Fi g. 5 Tr a c k e d v e hi c l e d y n a mi c s mo d e l 图2悬 挂 阻 尼 曲 线 2 路面模型以及车辆. 地面力学关系 Fi g. 2 S us pe ns i o n d amp i n g c u r v e 图 3 油气弹簧刚度曲线 Fi g . 3 Oi l s p r i n g s t i f f n e s s c u r v e 6 2 . 1 路面几何模型 仿真路面的几何模型是根据实测低 频大起伏 路面建立的. 根据实测的 水平 方 向与 Y 竖直 方向的数值建立地面几何模型. 路面全长约 4 8 0 m, 共 3 2 5 0个数据点 , 表 1 所示为部分路面几何参数. 2 . 2 路面力学特性 软性地面模型认 为土壤具有“ 记忆” 功能 , 即考 虑加载历史 . 每一履 带板与地面之 间都有一 广义 力 , 并 由一用户子程序完成该广义力 的计算 . 其 中 方向力表示履带板与地面之间的垂 向力 , 另两个 水平方向的力表示履 带板 与路面之 间 的剪 切 摩 擦 力 . 履带车辆对地面 的正压力是基于美 国学者 O O 0 0 0 0 O O 0 0 O { 寻掩 璩 M £ j m 8 6 4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期 马星 国, 等 油气悬挂式履带车辆高速转向动力学仿真 2 3 1 表 1 部分低频大起伏路面几何参数 T a b. 1 Pa r t o f t he l o w f r e q u e n c y a n d l a r g e u n d u l a t i n g r o a d g e o me t r y . 彗 桩号路面高程/ n l m 桩号路面高程 / mm 々 ,r。 了 1 0 5 8 7 0 . 9 0 0 6 2 2 0. 1 5 6 7 8 0 . 1 0 5 6 2 3 0. 3 0 7 0 9 0 . 1 2 0 6 3 4 0. 45 6 9 1 0 0 . 1 3 5 5 9 5 0. 6 0 6 5 1 1 O . 1 5 0 5 2 6 0. 75 6 5 1 2 O . 1 6 5 5 1 贝克提 出的压力。 沉陷关系式[ 3 ] , 即 / 、 P 半 ” 1 \U / 式 中 P为接地压力 ; , 为土壤 内聚和摩擦 变 形模量 ; b为履带板 的宽度 ; 为变形深度 ; 为土 壤变形指数 . 其 中 , , 这 3个参数 的值是 经 试验测试出来的. 从实验结果来 看 , 在压力. 沉 陷关 系理论 中的 卸载与重复加载过程可以近似看作一个线性函 数 , 即 F Y F 一 Y 一 Y 2 式中 F为加载或卸载时的压力; F 为 卸载开始时 的压力; 七 为加载一 卸载线 的平均斜 度 ;Y 为卸载 开始时的沉陷量 ; Y为加载或卸载时的沉陷量. 履带与地面水平力 的计算也是基 于贝克理论 的 , 履带在接触 的地面上产生剪切作用 , 剪切力一 位 移的关系式有 r J , CP t a n q 1一e J / 3 式中 r为剪切力 ; J为剪切位移 ; C为地形 的内部 剪切凝聚力 ; 为地形 内部剪切 阻力角 ; 为剪切 变形模数. R e c u r d y n软件提供 了几种典型路面 的参数. 路 面由矩形单元构成, 每块单元可 以记住最大沉 陷量、 最大压力、 剪应力 、 切应力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面, 履带与地面问力 的计算也有所不 同, 本 文所选路面 是干沙路面和黏土路面, 它们都属于软性地面[ 4 ] . 履带板与地面之间 的压力是通过履带齿 片与 软地面之间的作用产生剪切力来实现的. 本文仿真 采用的是干沙路面和黏土路面, 其路面特征参数如 表 2所示 . 3 仿真算例与结果分析 对履带车辆在低频大起伏路 面行 驶进行仿真 时 , 在模型主动轮上施加驱动 Mo t i o n , 通过 S T E P 表 2 干沙、 黏土路面特征参数值 T a b. 2 Dr y s a nd, c l a y s ur f a c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pa r am e t e r va l ues 阶跃 函数 进 行 加 载[ 5 ] . 左 主 动 轮 S T E P函数 为 S T E P TI ME, 3 , 0 , 6 , 1 8 . 6 7 ; 右主动轮 S T E P函数 为 S T E P TI ME, 3 , 0 , 6 , 1 8 . 6 7 S T E P T I ME, l 5 , 0, 1 8, 一1 4 . 采用 S T E P函数加载实现车辆运动. 前 3 S内, 车速为 0 k m h ~, 车辆在距离地 面一定高度 自由 落下 , 在油气悬挂系统 的作用下迅速吸振 , 车身运 动趋于平稳. 3 ~6 S内车辆开始加速 , 由 0 k m h 加速到 2 0 k m h ~. 之后左侧履带保持速度不变, 右侧履带在 1 5 ~1 8 s内速度 从 2 0 k m h 减到 一 1 8 k m h ~, 车辆开始 向行驶的右侧方向转向. 两种工况的仿 真得 到车体 转 向时的横摆位移 和侧 向加速度 , 两种路面下两侧履带 的张紧力 以及 外侧主动轮扭矩 , 分别如图 6 1 0所示. 6 8 0 0 5 1 0 0 岂 g 34 0 0 1 7 0 0 0 图6 车体转向时的横摆位移 Fi g . 6 Ya w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o f t h e v e hi c l e s t e e r i n g 0 6 1 2 1 8 2 4 3 O 时间 / S 图 7 车体转向时侧向加速度 Fi g . 7 La t e r a l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wh e n t he v e h i c l e s t ee r i n g 从 图 6 , 7可知 , 不同的土壤有不 同的滑转率 , 以及左右履带不 同的滑转与滑移 , 造成履带车辆在 黏土路面转 向时横摆位移 的绝对值小于在干沙路 O O O O O 锄 蚴 4 2 2 4 s .暑 u \ 曩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第 1 2卷 面行驶的横摆位移 , 即履带车辆在黏土路面的转 向 半径小于在干沙路面的转 向半径 . 同时与黏土路面 相比, 干沙路面具有较大的剪 切阻力 角, 这样履带 车辆在干沙路 面转向时的侧 向加速度大于履带车 辆在黏土路面转 向时的侧 向加速度 , 所 以, 履带车 辆在干沙路面的行驶稳定性要差 , 高速转 向时易发 生履带脱轮, 甚至车辆侧翻. 21 0 堇 荛 8 4 4 2 O 6 l 2 1 8 2 4 3 O 时间 / s 图 8 干沙路面两侧履 带张紧力 Fi g . 8 Bo t h s i d e s o f t h e r o a d s u r f a c e d r y s a n d t r a c k t e ns i o n i n g f o r c e 1 4 0 Z 1 1 2 8 4 -R 邕}5 6 2 8 内侧 转 向时, 干沙路 面的横 向阻力 系数大于黏 土路 面, 所 以对车辆产生 的横 向阻力和阻力矩 比黏土路面 大 , 外侧主动轮需要克服更大的阻扭矩 . 所 以, 履带 车辆在干沙路面高速转 向比在黏土路面更容易发 生履带脱轮现象 . 4结论 1 利 用 基 于 R e c u r d y n 的 履 带 工 具 包 R e c u r d y n/Tr a c k H M 可以快速、 准确地 建立履 带车辆动力学模 型, 并在 R e c u r d y n中对不 同路面 进行动力学仿真 . 2 和在黏土路面转向行驶相比, 履带车辆在于 沙路面转向行驶平稳性更差, 需要更大的转弯半径, 侧 向稳定性也较差, 极限隋况有发生侧翻的可能. 3 和在黏土路面转 向行驶相 比, 履 带车辆在 于沙路面转 向时张 紧力变化更 明显 , 波 动幅值更 大. 车辆在黏土和干沙路 面转 向时, 外侧履带 的张 紧力波动响应时间长 , 外侧主动轮也需要更大的扭 矩 , 这使得外侧履带也更容易发生脱轮现象 . 参考文献 U 6 1 2 1 8 2 4 30 时间 / s L i ] 图 9 黏土路面两侧履带张紧力 F i g . 9 C I a y s u r f a c e t e n s i o n o n b o t h s i d e s o ft h e t r a c k [ 2 ] 从图 8 , 9可知 , 在软地面转 向时履带张紧力变 化复杂 , 外侧履带张紧力 的变化 比较规律 , 但 波动 较大 , 内侧履带张紧力 的变化 比较平缓. 车辆在 干 沙路面行驶时的履带张紧力 的波动幅值 比在 黏土 地面行驶时更 大. 图 1 0为履带车辆在两种路 面行 驶时外侧主动轮的扭矩变化对 比曲线 . 从 图 1 0可 以看出 , 履带车辆直线行驶时 曲线 区别不大 , 而当 言0 主 一 2 0 邑 一 30 一 5 O 一6 0 0 6 1 2 1 8 2 4 30 时间 / s 图 1 0 两种路面外侧主动轮扭矩 Fi g. 1 0 Two d r i v i n g wh e e l t o r q u e p a v e me n t o u t s i d e [ 4 ] 王 书镇 . 高速履带车 辆行驶 系[ M] . 北 京 北京 工业 大学 出版 社 , 1 9 8 6 . W ANG S hu z h e n.Hig h s p e e d t r a c k e d v e h i c l e d r i v i n g s y s t e m [ M] . B e ij i n g B e ij i n g I n d u s tr i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1 9 8 6 . 焦 晓娟 . R e c u r d y n多体系统优 化仿真 技术 F M] . 北 京 清华 大 学 出版社 , 2 0 1 0 . J I A 0 X i a o j u a n . R e c u r d y n mu l t ib ody s y s t e m o p t i mi z a t i o n s i mu l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F M] . B e i j i n g Ts i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2 01 0. B E KK E RM G. 地面. 车辆 系统 导论F M] . 北 京 机械 工业 出版 社 , 1 9 7 8. BEKKER M G. I n tro d u c t i o n t o t e r r a i n . v e h i c l e s y s t e ms r M ]. B e i j i n g C h i n a Ma c h i n e P r e s s , 1 9 7 8 . 戴瑜, 刘少军. 履带车多刚体建模 与仿真分析[ J ] . 计算机仿 真 , 2 0 0 9 , 2 6 3 2 8 12 8 5 . D AI Y u , L I U S h a o j u n . Mu l t i - r i g i d b o d y mo d e l i n g a n d s i mu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f o r tra c k e d v e h i c l e E J ] . C o mp u t e r S i mu l a t io n , 2 0 0 9, 2 6 3 2 8 12 8 5. 董新建 , 文桂林 , 韩旭 . 履带 车辆转 向动力仿 真 [ J ] . 计算 机辅 助工程 , 2 0 0 6 , 1 5 9 2 7 72 8 0 . D0 N G X i n j i a n , Ⅵr E NG u i l i n , H AN X u . D y n a mi c s i mu l a t i o n o f tr a c k e d v e h i c l e t u r n i n g a t h ig h s pee d[ J ] . C o mp u t e r Ai d e d En gi n e e r i n g, 2 0 0 6, 1 5 9 2 7 72 8 0.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