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密闭系统气液平衡问题的研究-.pdf
第 2 8卷第 5期 2 0 1 0年 1 O月 天 然 气 与 石 油 Na t u r a l Ga s An d Oi l Vo 1 . 2 8. No . 5 0c t . 2 01 O 油气 密闭系统气液平衡 问题的研究 许行 , 周绍骑 , 焦光伟 中围人民解放 军后 勤工 程学 院, 再庆 4 0 0 0 1 6 摘要 油气密闭系统能否可靠运行 , 关键在 于如何 解决好 系统的气液平衡 问题。在对现 行的油气密闭系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提 出油气密闭系统 自体平衡 的新观点, 导 出理论计算油 气密 闭 系统 气液 比的公 式 , 提供 计算 实例 。 关键词 油 气密闭 系统 ; 气液 比 ; 排 放 ; 回收 文章编号 1 0 0 6 - 5 5 3 9 2 0 1 0 0 5 0 0 0 6 - 0 3 文献标 识码 A 由国家环保总局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颁 布的 储油库大气 污染物排放标准 、 加油站大 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 标准 于 2 0 0 7年 8月 1日起正式实施 , 这标志着 我国石油储运行业油气 的无控制排放将成为历 史。 油气限量排放阶段的到来 , 意味着炼油厂及从事油 品经营的油库 、 加油站等企业和单 位今后应按新标 准的规定 , 在原有工艺系统上增没控制油气排放 的 装置。新标准的顺利施行有赖于对现行油气回收及 处理技术 的了解和认识。目前 , 油品储存 、 运输 、 装 卸时排放的油气主要通过液化处理_ 4 。。 。 或是工艺系 统密闭来 控 制。前 者 如 吸 收法 、 吸附 法 、 膜 分 离 法 等需要很大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 后者简便易 行 , 经济性好 , 但技术上仍存在一些 问题。笔 哲 认 为 , 油库 、 加油站等属间歇性的作业场所 , 油品装卸 过程中油气排放的总量不大 , 采用工艺系统密闭的 方式来控制油气 的排放比较适宜。但应该指 出 通 过工艺系统密闭来控制油气排放 , 必须解决好系统 的气液平衡问题。 1 现行 油气密闭系统 的气液平衡过程 分析 所谓气液平衡是指在包含气液两相物质的密闭 系统内, 在循环流动过程中液相物质与气相物质同 体积相互置换 , 保持压力平衡。 如图 1 所示 用容 器 A给容器 B装油或卸油时, 从容器 A流人到容器 B的油品与从容器 B流 出返 回到容器 A的油气体 积量相等 , 因而, 在油品装车或卸车时, 油气在密闭 系统 内循环, 不会逸人到大气环境之中。 图 1 现行油气密闭系统气 液平衡 示意 图 管 应该指出, 上述平衡过程仅是一种 理想状况。 在实际的油库 、 J J f l 油站场所几乎不可能实现 , 原因是 油品作为一种挥发性液体。装 卸作业时 , 由于油 品 问的相互冲撞 、 搅拌甚至飞溅 , 使其蒸发加剧 , 将导 致密闭系统 的气体空 间内油蒸 气油组 分的分压增 大。此时, 装卸一个体积的油品, 所产生的油气大于 一 个体积 , 即气液比大于 1 。由此可见, 如果对于油 品装卸工 艺系统只作简单地封闭, 那么, 在装卸作业 时势必会 出现密闭系统内的压力逐渐增高。当其压 力达到呼吸阀控制压力值时 , 油气将呼出进入大气 , 达不到控制油气排放的效果 。 近年来 , 一些城市加油站安装 了从美国 H E A L Y 和 O P W 公司、 德国 B O R S I G公司I S ] 引进 的油气密闭 收稿 E t 期 2 0 1 0 - 0 2 0 4 作者简介 许行 1 9 5 8 一 , 男 , 浙汀永康 人 , 教授 , 硕i , 主要从事 油气储运工程教学 与科研工作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2 8卷第5期 许 行 , 等 油气密闭系统 气液平衡问题 的研究 7 系统。H E A L Y公司为了有效回收油气 , 在加油枪内 设置 了油气 流速控制 阀, 该控 制阀随着加 油的速度 变化调节 , 达到气液 比 A / L 为 1 1 的回收。O P W 公 司的油气回收系统由真空泵控制板 、 真空泵 、 油气 回收管路 、 油气 回收枪组成。真空泵控制板 与加油 机脉冲发生器连接 , 获得加油时的脉 冲信号启 动真 空泵 , 而停止加油时脉冲信号中断真空泵同时关闭。 根据加油机不同的脉 冲分辨率 , 真空泵控制板调节 加 油枪 的气 液 比至 0 . 9 5 1 ~1 1 . 0 5之 间 。 仔细分析能够发现 无论美 国还是德国引进 的 油气密闭系统 , 从 功能上讲 , 都只是在密闭条件下 , 当受油容器压力大于规定值时 , 即时抽排油气来保 持密闭系统的气液平 衡 , 而不能改变油 品装卸时本 身的气液比。在这种情况下 , 系统要保持压力平衡 , 只能吸入空气或 呼出油气 。显然 , 若系统不对呼出 的那部分油气进一步 的处理 , 严格意义上讲 , 就无法 达到所谓 的“ 零排放” 。 2 基 于气体 分子运动论 的 自体平衡 油 气 密闭系统 从 述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 , 简单地将工艺 系 统封闭或是借助靠外 动力控制气液 比, 都无法达 到 真正意 义上油气密闭的效果 。但这并不表明系统油 气密闭的过程不能实现 。下面我们 以汽车油品灌装 为例 , 以气体分子运动论 的观点 , 对油气密闭平衡 的 全过程作进一步分析和阐述 。 油品装卸作业是 一个动 态 的过 程 。当高位 罐和待装油 的汽车油罐车密闭并连通后 , 就构成 了 一 个油气密闭的工艺系统。在被连通高位罐和汽车 油罐车的气体空间内, 表征气体平衡状态 的压力 、 温 度 、 体积三个参量符合气体状态方程的描述。显然 , 油品在灌装作业初始 , 高位罐油品 的流 出使液位下 降 , 高位罐上部气体空 间的压力会 降低 ; 与此 同时 , 汽车油罐车内油品流人使液位上 升 , 罐车上部气体 空问的压力会增大 。由于高位罐与汽车油罐车之问 压力差作用 , 罐 车内油气必然 向高位罐流动。前 已 述及 , 油品装卸作业时, 油品问的相互冲撞 、 搅拌 , 油 面蒸发加剧 , 致使气液 比往往大于 1 , 即产生的油气 多于所加注的油品 , 油气 的平衡似乎无法建立。但 从油品灌装的全过程来看 , 由于密闭系统 的气 体空 问体积未发生变化 , 灌装作业 时间通 常不会超过半 小时 , 作业前后 的油蒸气温度可视为不变。因而我 们完全 可以推断 , 假如有足够 长的停滞时间, 作业过 程 中由于油品问的相互 冲撞 、 搅拌引起 的压力变化 最终将恢复到初始状态。也 就是说 , 油气 密闭系统 的平衡其实并不需要借助于外力。 以t仅是理论分析 , 实际的油气密闭系统 自体 平衡过程极其缓慢 , 它远 比油 品灌装时问长。但这 一 分析结果可作为现行油气密闭系统技术改进的理 论依据 。我们只需在现行的油气密闭系统上增设一 压力真空阀和缓冲罐 如 图 2所示 。图 2中增加 的缓冲罐设置在靠 高位罐一侧 , 主要用于容纳装油 期间因急剧蒸发所产生的大于油 品的那一部分油气 体积量 , 避免作业时段 内密 闭气体空 间压力上升而 使油气呼出进 入大气 中。装油开始时 , 密闭系统压 力增大 , 大于气液比的多余油蒸气进入缓 冲罐 ; 装油 结束后 , 随着油面恢复平静 , 气相的过饱和油蒸气将 重新凝结 回到液相。此时 , 密闭系统 内压力下降 , 缓 冲罐 内的气体返 回到密闭的气体空问内, 系统最终 恢复平衡 。 缓冲罐 的容积大小取决于气液 比, 而气液 比与 装卸作业时密闭系统 的气体空问体积 、 油品温度 、 油 气浓度变化等因素有关 。 厂⋯一厂一 一⋯⋯] } f f 图 2 罐车装油油气密 闭系统 示意图 3 油气密闭系统气液 比的计算方法 3 . 1 假设条件及公式推导 在油气 密闭系统内蒸发的油气随温度和压力而 动 态 变化 且呈 非线 性 特征 , 为求 其 气液 比 , 我们将 油 品装卸作业 的油气密闭平衡全过程分为两个 阶段 第一 阶段指从吸气终 了到开始呼气 的时段 , 初 始状态参数用角标 “ 1 ” 表示 。在这一 阶段 , 密闭系 统 中气体空 间体积不变 , 温度 和油气浓度 的增加只 能使气体空 间压力 上升, 但没有油气 呼出。因为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8 天然气 与 石油 2 0 1 0 生 等答 过程 , 空气 的分J 土为 Pk l T o 1 第二阶段指从开始呼气到呼气终 了的时段 , 状 态参数用角标“ 2 ” 表示。在这一阶段 , 呼吸阀开启 , 密闭系统中部分油气进入缓冲罐 , 密闭系统气体空 间的压力空气质量不断减少。若将第一阶段终了或 第二阶段开始 的状态参数用角标 “ 0 ” 表示。此 时, 对于给定的油气分压 P 的任一时刻, 密闭系统 内空 气质量为 PK V I K 2 任一时刻密闭系统空气质量的变化为 一 d 3 密闭系统内单位体积的空气质量为 ⋯ ㈩ m 『 - 一 L 斗 由式 3 ~ 4 得呼气全过程从密闭系统排出 的的油气体积量 一 J 一 d c , 一 丽 d 5 用油气分压 P 式 5 可表示为 ⋯ c , T P . O 0 ‘ , ‘ ⋯n c ㈩ 用油气浓度 C 式 6 可表示为 ⋯ 1 2 , C2 圳n ‘ n c ㈩ 所以, 油气密闭系统气液比 7 7 可表示为 8 o 3 . 2 计算实例 某油库汽车装油作业采用密闭系统控制油气排 放 , 假设密闭系统空间总体积为 4 5 m , 油气温度 2 4 ℃ . 装油 前油 气 体 积 浓 度 为 2 0 % 装 油 时 . 密 闭 系 统 向缓冲罐呼气的时段 , 油气体积浓度从过饱和状 态的 5 2 %降至 4 0 % , 因单车装油作业时间 比较短 , 温度可视为不变。试确定该系统的气液比。 由式 7 , 得 1 一 AV ‘ 4 5 I n _ 9 . 2 8 m 3 由此得到气液比 叼 2 0 6 叼 一 一 L 0 若汽车油罐车 的容积为 8 m , 按以上计算 , 则 要保持油气密闭系统 的气液平衡 , 缓冲罐容积只要 不小于 1 . 6 5 m。 , 就可满足要求。 几 点说 明 a . 虽然仅从计算结果上看 , 密闭系统 的空间体 积的大小与气液 比无关 , 但 空间大小实际会影响到 油气的体积浓度变化值 ; b . 气液 比是确定缓 冲罐容积大小 的主要依据 , 为确保油品装卸作业结束后缓冲罐中的油气返 回到 密闭系统中去 , 缓冲罐应采用可伸缩的软体容器; c . 油气密闭系统向缓 冲罐呼出或吸人气体的时 机由压力真空阀调节 , 其控制压力应小于油罐 呼吸 阀工作压力。 4 结论 与建议 利用 自体平衡实现油气密闭系统油气排放的控 制。它既不象吸收 、 吸附等方法那样 , 需要复杂的工 艺和设备把油气作液化处理 , 也不是简单地将装卸 油工艺系统密闭连通。而是考虑易挥发油品组分物 理特征, 充分利用工艺流程和场所的特定条件 , 通过 缓 冲方式来实现油气的自体平衡。 储油库 、 加油站 、 汽油运输 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国 家标准相继出台, 对油品储存 、 运输 、 装卸过程 中油 气 的排放实行 限量控制 , 具有环保 和安全的双重意 义 , 油库、 加油站等石油经营企业应对油气排放控制 理论和技术有更为全面的 了解 和认识 , 只有这样才 能正确理解新标准 , 并在油气排放控制方法的选择 和设备的选型时, 科学决策和有效投资。 参考文献 [ 1 ] G B 2 0 9 5 0 2 0 0 7 , 储 油库 大气 污染物排放标准 [ S ] . 下转第 3 6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6 天 然 气 与 石 油 2 0 1 0 年 表4 使用甲醇燃料汽车加速时间 能降低尾气排放量 , 减少环境的污染。 从表 4的数据看 , 9 0 MI O甲醇汽油燃料和 9 0 M2 0甲醇汽油燃料加速性能与市售 9 O 汽油相当。 2 . 4 尾气排放 由于 甲醇本身即具有一定的毒性 , 因此其作为 混合组分的车用汽油尾气排放组成测定是值得高度 关注的问题。研究者委托新疆喀什地区机动车检测 中心检测 同一辆车试用 9 0 M1 0和 9 0 M2 0两种 甲 醇汽油燃料时排放尾气中 H C和 C O含量 , 检测结果 见表 5 。 表 5 汽车排放尾 气 H C和 C O含 量表 从表 5的数据可 以看 出, 汽车使用 9 0 M1 0甲 醇汽油燃料和 9 0 M 2 0甲醇汽油燃料后 , 尾气 中 HC 和 C O 含 量 均 少 于 市 售 9 0 汽 油。多 种 文 献 数 据 也表明, 使用 甲醇7 昆 合 汽油燃料可 以减少尾 气排放中的 H C和 C O污染物, 这是由于 甲醇的燃烧 速率快、 效率高燃烧充分 , 燃料 自身携带的氧要 比空 气中的氧更加有助于燃烧 。由此可 以得出结论 , 使 用 9 0 M1 0甲醇 汽油燃料和 9 0 M 2 0甲醇汽油燃料 3 结论 a . 控制 甲醇 中杂质 含量, MI O 、 M1 5和 M2 0甲 醇汽油产品质量符合 国家标准, 微量水存在并不影 响甲醇汽油的储存性能和行车安全。 b . 9 0 M1 0和 9 0 M 2 0两种 甲醇汽油燃 料质量 好 , 作为燃料百公里油耗低 、 加速性能好且尾气排放 H C和 C O含量小 , 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 以上结论 , 低 比例甲醇汽油燃料适合在夏 季时问较长 、 气候干燥 的新疆地区使用。 参考文献 [ 1 ] 梁玮. 甲醇汽油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现状[ J ] . 中外能 源 , 2 0 0 6, 1 1 2 9 5 1 0 0 . [ 2 ] 罗陶涛 , 杨林, 杨世光, 等. 基础汽油对 甲醇汽油气 阻影响研究 [ J ] . 化工时刊 , 2 0 0 4, 1 9 4 3 4. [ 3 ] 王志成. MI 8甲醇汽油燃料技术研究[ J ] . 化学工程 师 , 2 0 0 6 , 1 2 9 6 5 3 . 5 5 . [ 4 ] 刘圣华 , 李 晖, 吕胜春, 等. 甲醇一汽油混合燃料对 汽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 J ]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 0 0 6 , 4 0 1 1 - 4 . [ 5 ] 张俊强 , 卢红兵 , 王锡斌 , 等. 直 喷式柴油 机燃用 甲醇/ 柴油混合燃料 的燃烧 及排 放特性 [ J ] . 燃 烧科 学与技 术, 2 0 0 4, 1 0 2 1 7 1 1 7 5 . [ 6 ] 祁冬辉 , 刘圣华 , 李晖, 等. 电喷汽油机燃用甲醇 一 汽油混合燃料 的性能 [ J ] . 交 通运输 工程学报 , 2 0 0 6 , 6 2 4 3 -46 . 上接第 8页 [ 2 ] G B 2 0 9 5 1 2 0 0 7 , 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S ] . [ 3 ] G B 2 0 9 5 22 0 0 7 ,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s ] . [ 4 ] 张湘 平. 吸 收法 和吸 附法 油气 回收技 术 的联 合应 用 [ J ] . 长炼科技 , 2 0 0 5 , 3 1 4 5 7 6 1 . [ 5 ] 黄维秋, 钟秦. 油气回收技术与比较[ J ] . 化学工程, 2 0 0 5 , 3 3 5 5 3 - 5 6 . [ 6 ] O h l r o g g e K , Wi n d J , S c h o l l e s C . M e m b r a n e P r o c e s s e s f o r t h e S e pa r a t i o n o f Or g a ni c Va p o r s i n t h e Ch e mi c a l a n d Pe t r o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J] . C h e mi e I n g e n i e u r T e c h n i c , 2 0 0 5 , 7 7 5 5 2 7 . [ 7 ] 王 连军 , 李 恕 广. 膜 技 术 在 油气 回收 过 程 中 的应 用 [ 8 ] [ 9 ] [ 1 0 ] [ J ] . 现代化工 , 2 0 0 4 , 2 4 1 2 5 1 5 4 . Oh l r o g g e K, Wi n d J , K y b u r z E. O r g a n i c Va p o r R e c o v e r y i n t h e C h a i n o f G a s o l i n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A] . I n 6 Wo r l d Co n g r e s s o f Ch e mi c a l En g i ne e r i n g . Pr o c e e d i n g o f t h e 6 Wo r l d o f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 Me l b o u r n e . A u s t r a l i a. 23 2 7 S e p t e mb e r .20 01.S e s s i o n En v i r o n me n t .He a l t h a n d S a f e t y /L o s s Pr e v e nt i o n.I SBN 0 7 3 40 2 2 01 8. 衡文庄. 汽油密闭液下装车与油气回收[ J ] . 石油化工 环境保护 , 1 9 9 8 , 1 3 3 3 6 . 李广超 . 大气污染 控制技术 [ M] . 北 京 化 学工业 出 版社 , 2 0 0 2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