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配器结构设计对油气分配性能的影响.pdf
l 訇 似 油气分配器结构设计对油气分配性能的影响 l n f l uen ce of t he oi l - ai r di s t r i but or ’ S s t r uct ur e on i t s di s t r i bu t i on per f or m an ce 周正辉,孙启国,吕洪波 ZHOU Zh e n g h u i , SUN Qi . g u o , L V Ho n g . b o 北方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 0 0 1 4 4 摘 要本文在原有的油气分配器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油气分配器, 并基于O F D 仿真原理,建立 了设计后的油气分配器流体域模型 ,仿真了导流槽底面分别为平面 ,球面和锥面三种情况下 油气分配器分配界面、导流槽中截面、出口油气两相流的流体分布,并提取了各自出口油液 和气体的质量流量,分析了导流槽底面结构 油气分配器分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球面和 锥面导流槽均提高了油气分配器油液分配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改善了出口油液的流型 ,形成 薄的环状油膜,其中锥面导流槽油气分配器分配性能最好。 关键词 油气润滑 ; 油气分配器 ; 分配性能;导流槽 中图分类号 T H 1 1 7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9 - 0 1 3 4 2 0 1 4 0 1 I- 一 0 0 7 8 0 4 D o i 1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0 1 3 4 . 2 O 1 4 . 0 1 E . 2 3 0 引言 油气润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环保 、节能的 精细润滑设 备 ,已经成为润滑技术发展主要方 向 之一 。油气润 滑是将单独输送 的润滑油和气体进 行混合使之 成为在 同一管道 内流动的气液分离的 环状流 ,并 通过油气分配设备将油气均匀分配到 多个润滑点的新型润 滑系统 H 。大量 的生产应用 已经验证 ,油气润滑相对于传统润滑方式而言 , 在 机械 产 品高速 、重 载 、高 效 、节能 、高 自动 化 、长寿命 的发展 方向上具 有独特 的优势 ] 。 作为油气润滑 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油气分配器 的性能对于润滑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国内 油气分配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应用领域 ,其 中蔡茂林设计 了垂直相通 于流量调 整孔 油气分配 器 ,为 了满足 串联轴承多点润滑,彭淑玲研 究出 了能够 串联使用的内置式油气分配器 ,吴 国斌研 究 出了渐缩环状导流式油气分配器 等。在气液两 相流 的分配特性研究方面,周承富、陈小榆做 了 三通管 的内部 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梁法 春实 验研究 了三通分配器 的分配 特性。 。 ,但 是整体对 于油气分配器 内部流场 以及分流特性的理论研究 和仿真较 少。李婵对油气分配器的结构设计与性 能仿真做 了研 究,提 出了一种新的油气分配器的 结构 。 本文 在文 献【 7 】 研 究的基 础上 ,进 一步 改进 了油气分配器结构 ,建立 了其 改进后 的流体域模 型 ,结合流体力学两相流基本原理,利用F L UE NT 仿真流体特性 ,评价导流槽底面 结构不 同时油气 分配器的分配性能 。 1 新型油气分配器的工作原理及仿 真模型 图1 是设计的油气分配器结构示意图,油液和 气体在经过油气混合器作用后形成环状 的气液两 相流 ,从图1 油气分配器左端入 口流入,进入内锥 体环形腔 ,环形腔扩大了油膜在圆周方 向的分布 范 围,对油气环状流起到了整流作用 ,有利于油 气环状流从油气分配器的右端出口均匀分配。 入 口 \ [ 图1 油气分配器结构示意图 利用S 0LI DwORKS 软件建立 油气分配器流 体域模型 ,并在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作适 当的简 收稿日期2 0 1 3 -0 9 - 2 2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 目 P HR 2 0 1 1 0 7 1 0 9 作者简ft . 周正辉 1 9 8 8一 ,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油气润滑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 【 7 8 】 第3 6 卷第1 期2 0 1 4 0 1 上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参l 匐 似 化 。如 图2 所示 ,油气从环形腔进入无间隙导流槽 然后从六个 出口流 出,为 了避免油液随机分配的 不均匀 ,将油气分配器六个出 口间隔性地接到两 个 出口中,1 、3 、5 设置为直孔,接入出 口1 ;2 、 4 、6 设置为侧孔,接入 出口2 。将模型中导流槽设 计 为平面 、球 面和锥面 ,分 别对 应图2 中的 a 、 b 、 c 。 锥面 b c 图2 油气分配器 的流体域 模型 利用WO RKB E NC H分别对油气分配器流体域 模型划 分 网格 ,图3 为 油气分配器 流体域 网格模 型 ,它列举 了导流槽为平面 、球面 、锥面的网格 分布情况, 表1 给出了不同模型的网格数和 网格节点 数 。 图3 流体域 网格模型 表1 不同导流槽结构油气分配器流体域网格数与节点数 2 油气分配器的数学模型 在油气润滑 系统 中,气液两 相流 油液和气 体 是指油液在高速气体 的带动 下沿管壁散开 形 成一 层连续环状 的油膜,高速气体在管壁的中心 推动 油膜 向前移动 。本文将采用VOF 界 面线性插 值法 ,它适用于解决油气分配器 中多相不混合且 相互间滑移可以忽略的流体。 2 . 1 控制方程 对于一个空 间位置 固定 的无穷小控制体 ,在 单位时间 内,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 ,单位时间内流 出控制体的流体总质量等于控制体 内流体单位时 间的变化量 。由此可导出流体流动的质量方程 a P , d y I l a 、 即, 一O p 一a o u a ov 0 2 O t 8 x a y 8 z 式中,P 为流体密度,k g j m3 ;t 为时间;u,v, w 分别为x,Y ,Z 三个方向的速度,m/ s 。 P 仪 p 1 0 cp I 3 式 中,0 c 为含 气率 气体体积分数 , P 气 体密度, P 油液密度。 将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ma 应用到流动模型 , 作用于微团上力 体积力和表面力的总和 等于 微 团的质量乘以微 团运 动时的加速度 。于是得到 流体动量方程,即纳维一 斯托克斯方程。 v 一 望 O x 鲁 p 4 一 p 5 O t V p w 一 笔 鲁 yz p 6 式中, 为算子 ,在直角坐标 系中,V定义 为. 一一a a a 一 一 d V 1 1 , 2 3 7 01 2 2 OV3 其 中, 1 , 1 , 1 , 2, V 3 分别是坐标轴 , 1 , 2 , V 3 的单 位矢 量 ;P 为流 体微 团上 的压强 , p a; / ,‘, ,/ 分别为X ,Y ,z 三个方向的体积力, N; 为速度向量, Vu i v jw k; 表示作 用在垂直于i 轴平面上j 方 向的切应力,与流体微团 剪切变形的时间变化率有关。 考虑到精 度要 求和计 算时间,本文采用标准 kE模型 ,这就 需要求解其 湍动 能和耗散率 方 程。k一£模型湍动能k与耗散率 £方程分别为 _ a p e v 晏 }f “ ] I G G b p 一 8 旦 旦 l f ] l C IE G Ig J- G 3 一 9 O t 出 l \ 0 e 出J k 式中,O “ k , 分别是湍动能 k与耗散率 £的 普朗特数 ; 为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产生 项; 为浮力影响引起的湍动能产生项; 为湍 流脉动膨胀对耗散 率的影响 ; , 是用户定义 第3 6 卷第1 期2 0 1 4 0 1 上 [ 7 9 1 舀一 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务I 匐 化 出口 1 油气入口 图4 油气 分配 器一分二 结构 示意 图 出 口 2 的源项;C l ,C 2 , 为经验常数; o 是k与 E的函数 ..一 p 1 0 卜 0 一 £ 式中,C f1. 为经验常数。 2 . 2 分流系数 图4 为油气 分配器一 分二结 构示意 图 ,其 中 M。 ,M。 ,M 分别为油气分配器入 口,出口1 ,出 口2 的油液质量流量 ;N。 ,N。 ,N 分别为油气分配 器入 口,出口l ,出口2 的气体质量流量 。根据质 量守恒 ,单位时 间内油气分配器入 口的质量等于 出 口1 ,出口2 流出的总质量 。定义分流 系数 为出 口质量流量与入 口质量流量的比值,例如 出口1 的 液相分流系数为 九 1 1 ‘ M o M M 2 出口1 的气相分流系数为 九 瓮 同理 出口2 的液相分流系数为 M o 1 2 1 3 出口2 的气相分流 系数为 一 I V2 一 I V 2 1 4 Nn N、 N、 对 于 理 想 的 一 分 二 的 油 气 分 配 器 九 , 0 .5 , 九 0 . 5 ,因此当分流系数越接近于0 .5 时 ,油气分配器的分配效果越好。 3 仿真与结果分析 按照上面建立的数学模型,在F L UE NT 的VO F 两相流模型 中,选择相应的求解方程 ,其 中气相 设 置 为 空 气 , 密 度 为 1 . 2 2 5 k g / m , 黏 度 为 1 . 7 8 9 4X1 0 _ k g / m S ~ ;液 相 为 4 6 号 抗 磨 液 压 油 ,密度为8 9 0 k g / m ,黏度为 O . 0 5 8 k g/ I I 1 . S ~, [ 8 o 1 第3 6 卷第1 期2 0 1 4 - 0 1 I- 在 kE湍流模型 中,根据La u n d e r 等 的推荐值 , 取C1 1 . 4 4 ,C 2 1 . 9 2,C3 0 . 0 9,o 1 . 0, 0 1 . 3,Cu0 . 0 9 。 3 . 1导流槽底面形状对分流系数的影响 仿真时 间为0 . 0 2 s 时 ,油气分配器分配界面 的 油膜分布 图如图5 所示 ,图5 a ,图5 b ,图5 c 分 别对应上 图2 中导流槽下 底面为平面 ,球面 ,锥 面三种情况 ,从 图中可以看到 ,导流槽底面结构 对于油气分配器分配界面油膜分配产 生一定 的影 响,导流槽为球面的油气分配器油液分配 效果明 显要好于导流槽底面为平面的分配效 果,其 中锥 面导流槽更利于油液在分配界面均 匀分配 ,因此 从 图中可 以观察到锥面导流槽油液分配 图的效果 最好,导流槽内的油液分布十分均匀。 疆 誊 l 蠢 薯 图5 分配界面油膜分布图 由于两个 出口的液相,气相分流 系数满足 九 , 1 , 九 】 九 2 1 ,因此 只需要分析各油气分配器 出口1 的分流系数,就可以反映出整个油气分配器 的分配 效果 。图6 、 图7 分别 给 出 了在 相 同条件 下 ,不 同导流槽油气分配 器的液相和气相分流 系 数随时间变化情况 ,从 图6 中发现导流槽底面为平 面 ,球面 ,锥面的三种 油气分配器 ,其液相分流 系数越来越接近0 . 5 ,油液分配效果越来越好。气 相分流系数 相差不大 ,且都在0 . 4 9 6 0 . 5 0 6 之间, 分配均匀。表2 给出了液相和气相分流系数的均值 和方差 ,由表数据得 出三种油气分配器 液相和气 相分流 系数的方差依次减 小,说 明油气分配器保 持均匀分配的稳定性越来愈好 。 图6 油气分配 器出口1 液相分流系数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骞 、l 匐 化 0 5 0 6 0 5 0 4 0 S 0 2 0 5 妊 0 49 8 求 0 4 9 6 0 49 4 0 00 5 0 0 1 0 01 5 0 0 2 时间m 油气分配 器出 口l 气相分流 系数 表2 九 n 和九 的平均值与方差 平面O . 5 3 5 2 5 3 1 2 9 1 .0 6 1 0 球面0 .4 8 8 1 1 1 7 3 2 8 .3 7 1 0 锥面0 . 5 0 3 3 0 3 1 1 5 5 .4 9 1 0 。 0 . 4 9 8 9 3 6 41 1 7 1 . 0 5 1 0 一 。 0 .5 0 0 7 6 3 4 5 6 1 . 2 6 1 0 0 .4 9 9 2 8 6 5 2 2 9 . 3 7 1 0 一 3 .2 导流槽底面形状对流形的影响 图8 、图9 分 别截取 了油气分配 器导流槽 中截 面和出 口油膜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导流槽 底面 为球 面和锥面时,油液分布 更加均 匀,导流 槽底面 的这种下 凹曲面,有利于一 定流速的油液 沿槽 的壁 面散开 ,容 易向下 出 口汇 集形成环状 的 油膜,而且相比较 图9 中出口流形 ,导流槽底面为 锥面时 ,油液在 由导流槽 向下 出口渗漏时 ,会形 成涡流 ,对于油膜的影 响更大 ,产生环状油膜的 效果更好。 ■量 j i 麓 黼■ ◎ ◇ 囝 a b c 图8 导流槽中截面油膜分布图 4 结论 本文基于气液 两相流的基本 理论 ,结合计算 两 簟} 量 a 】 b c 图9 出口油膜分 布图 流体动力学原理 ,利用F l u e n t 软件对不 同结构的油 气分配器 的分配性能进行研究 ,具体工作和结论 如下 在原 有的油气分配 器结构和理论 的基 础上 , 设计 了一种新型的油气分配器结构 。 建 立 了改 进 后的 油 气分配 器 的CF D仿 真模 型 ,分别仿真 了导流槽底面为平面,球面,锥面 三种情况下的油气分配情况。 用油液 、气体 的分配 系数衡量油 气分配器 的 性能 ,得出在相 同的条件下,锥面导 流槽 油气分 配 器相对 于球面和平 面导流槽油气分配器油气分 配更加均匀,且油气分配稳定性更好 。 从 导流槽 中截面和 出口油膜分布可 以得 出, 导流槽底 面的结构对于 油气环状流 的成形 产生一 定 的影 响 ,锥面 、球 面 有利 于油 液形 成环 状油 膜,且锥面导流槽油膜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 1 】杨 中和, 刘 厚飞 . 气液 两相流 冷却 润 滑技 术~ 油气润 滑 【 J 】 . 液压与气动, 2 0 0 4 4 7 7 7 9 . 【 2 ]刘启祥. 油气润滑技术在连铸机上的应用[ J J . 液压气动与 密封 , 2 0 1 0 , 3 0 1 5 2 5 4 . 【 3 】吴建荣. 油气润滑系统在热轧平整机中的应用研究[ D】 . 沈 I E I 东北大学, 2 0 0 6 1 - 5 . 【 4 】王志坤. 高速电主轴滚动轴承油气两相流润滑试验研究 [ D】 . 南京 东南大学, 2 0 0 5 . 【 5 】周承富, 陈小榆, 刘德生, 宋文涛. 三通管二维湍流数值模 拟 [ J ] . 数字石油 和化工, 2 0 0 7 , 6 4 7 4 8 . 【 6 】梁法春, 王栋, 林宗虎. 水平管气液环状流在新型分配器中 的分配 研究[ J 1 _ 西安交通 大学学报2 0 0 6 ,4 0 1 1 0 6 1 1 0 . [ 7 ]李婵. 油气分配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仿真【 D】 . 北京 北方 工、 I 大 学, 2 0 1 3 . 第3 6 卷第1 期2 0 1 4 - 0 1 上 [ 8 1 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